韭菜花可以吃吗:望子成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6:32:15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思想好、身体好、学习好,健康成长,实现其人生的价值。

一、养育子女的准备

一是家里的经济基础。一谈到经济基础,可能有些人就会想到,要有多少多少钱,多少多少财产。其实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你只要能支撑起简单的正常生活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先立业后成家。这里所说的立业,并不是指有多大的家业。我们虽然不讲大富大贵,但是家里贫困得一贫如洗,何谈培养教育子女?就是说你连生存的条件都不具备,就没有条件考虑别的。
二是父母的知识储备。这个知识不是说要你非得学到什么大学毕业,而是需要你学一些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一些常识。孩子出生后,在他幼小的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父母了,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最直接的。三是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因为孩子的摹仿能力是比较强的,家长对孩子的形象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说话要文明,不说脏话,相互尊重;生活上、学习上互相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努力工作,勤俭持家;与邻里和睦相处,善于关心别人等等,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

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1、改掉不良习惯。

古代《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刚一出生,本性是善良的,彼此间没什么区别,只是由于后来经过学习教育,彼此间才拉开了距离,有了差别。《三字经》里还有一句话:“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是说,养了子女不教育,是父母的过错;教育的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

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四五年间,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有人说,“小孩子不用管,长大成自然。”意思是说,孩子在小的时候不用管教,大了以后成啥样是天生的。这种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当前,一些教育专家论述过:人的天赋成分只占20%,而这20%还不只是在学习方面的,80%以上还是要靠后天的培养教育。当然,孩子小的时候,思想单纯、对这个陌生的世界感到好奇,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独立思考、独立创新的空间。但是,必要的管教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孩子经历的每一件事的第一次,家长必须把好关,及时改掉不良习惯。这是培养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最好的时机,作为家长不能错过。
二是管住好要好吃的嘴。人生来就会吃,吃是人的本能和天性。在我儿子一岁半左右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妈妈领他去楼下买酱油。由于以前去的时候有时给他买点小食品。这次由于着急做饭,就没来得急给他买什么,就哭闹着要。当时为了改掉这种不良习气,他妈妈硬是没有再给他买,回家后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并说明小孩哭闹要东西吃是一种坏习气,小孩不能养成不良习惯。一般人都觉得孩子在大街上哭闹要东西吃很没面子,赶紧买点吃的堵住孩子的嘴,孩子就是利用大人的这种心理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要这要那现象的发生。同时我们还要求他即使有好吃的东西也要大家一同吃。实际上,在东西少的时候,一般都仅孩子吃,但是大人也得象征性地吃点儿,否则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养成独吃独占、自私贪婪的坏习惯。有的家的孩子,不用说吃的,就连自己玩的玩具也不准别人动。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一习惯不以为然,认为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又有这个条件,所以孩子要啥给啥。这样很容易给孩子养成好吃懒做、唯我独尊、贪婪自私、目中无人的终生难改的不良习气。

我家原来的一个邻居的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想要啥大人就得买啥,买回来的好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独吞。上中学以后也是如此,时常要改善一下生活,凡是买好吃的,都是自己吃,别人谁也不能动,哪怕是家长给买一只大烧鸡,他也是头不抬、眼不睁地自己独吞,上顿吃不了,下顿再吃。

过去,人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富人家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就连吃饺子都不吃饺子边,每次吃饺子都剩下一些饺子边,他家雇用的伙计觉得扔掉很可惜,每次都将其收起来,拿到家晾干,做面汤吃。后来,这个富人由于好吃懒做,变成了穷人只好去讨饭。有一天,偶尔讨到了当年雇用的伙计家,伙计一看是少东家来了,热情了一番。当了解到他是讨饭出来的,便有意羞辱他,中午给他做了一顿饺子边面汤吃,他一下子吃了很多,撑得够呛。饭后问伙计给他做的是什么饭,这么好吃?伙计回答说:“你吃的这饭就是你当年扔掉的饺子边呀!”他听后羞愧已极,无地自容。从此以后,再也无脸去见这位伙计。

在十几年前,华安厂有一家一个14岁上初中的女孩,因为学校开运动会,要求穿白鞋,当时家里有一双旧的,可孩子非要买新的,家长没给买,结果服毒自杀了。这就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养成了要啥来啥的毛病,只要有一次达不到要求,心理就承受不住,导致了这样的恶果。这样脆弱的心理,假设就是有幸不死,将来怎么能适应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呢?

2、培养孩子自强自立,学会做事。

对于独生子女,培养其自强自立是很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因为独生子女自来娇,有天然的依赖性,在这方面家长应该格外注意,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一是鼓励孩子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在孩子刚刚学走路的时候,免不了要摔跟斗。每当孩子摔倒,我们不是上前将其扶起来,而是鼓励他自己爬起来。习惯之后,他就不会再依赖别人去扶,自己就爬起来了。

不过,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虽然有的家长能做到,但也会遭到亲属、邻里的反对。我们当时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认为我们这样做太无情,简直不能理喻,很生我们的气,虽然当时我们也作了一些说明,但还是不能被人理解。不过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没有给孩子养成依赖性。

大家可能注意过,每当孩子走路摔倒的时候,他总是四周望一望,当看到周围有人时,就趴在地上哭叫不起来,非等着别人扶起来不可;当看到周围没有人时,即使摔疼了也不哭,悄悄地自己爬起来。

二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消除依赖心理。当孩子出生以后,他就会立刻受到父母乃至很多长辈的百般呵护。这样时间一长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造成心理上的幼稚病,形成娇生惯养的性格。比如:说话奶声奶气、什么事都需要大人替他做、唯我独尊、小皇帝气派等等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现在,有的孩子都二十多岁了,有的都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还要用妈妈铺被、盛饭、洗衣服、甚至还有让妈妈穿衣服的,更有不可理解的是,有的家长心疼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心疼了,爱的都不会爱了,还帮助孩子做作业,不知这样的家长是怎么想的。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据一份材料介绍:有一个女孩,已经都二十多岁了,从小到大天天晚上必须搂着布娃娃才能入睡。家长实在没办法,找位心理医生看,心理医生说,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就是说,孩子的生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虽然已经长大,但她的心理还处在幼儿时期,是一种心理的幼稚病。这样就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进步,带来一生的麻烦。

要克服孩子这种不健康的、幼稚的心理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让孩子独立。比如:早忌奶,使其早学会吃饭;早分床,长时间和大人在一个床睡,很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喝水、穿脱衣服、系鞋带等等,总要依赖大人,很难锻炼成自强自立,独立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所以,我儿子在一周岁时就忌了奶,一岁半时就与大人分床,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从实践看,做的也很好,没有养成依赖大人的习惯。从上小学开始,像缝书包带、缝口袋玩、钉纽扣等,包括一些简单的生活小事,都是自己做,从不用大人操心。

我儿子有一个同学,2001年去大庆的一个中学上高中。由于平时总也没离开过家,所以,每到晚上都无法入睡,想家。天天晚上自己抱着被,站在窗台上喊妈妈,在学校生活不到一周,就回来了。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办?这就是明显的心理幼稚的表现。

再比如:送孩子上学的问题。现在一般孩子在六岁左右就上学前班了,让孩子自己去上学,也是锻炼孩子自立的一个好办法。因为孩子小,一开始家长自然要每天送孩子上学,特别是路较远的。在这个时间里,家长要及时教孩子学会交通规则。比如:右侧通行、路标信号等等,让孩子学会过马路。送过几次以后,家长就可以让孩子自己走。开始不放心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先走,然后再偷偷地跟在孩子后边暗中叮着,只要孩子没什么事就不要告诉孩子。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自立能力。从实践看,这个办法很有效。

3、让孩子明白人情事理,学会做人。

学会做人要比学会事还要难。要学会做事,有时反复做几遍就差不多了;要学会做人,这需要打好思想基础,加上经常性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可以说是伴随人的一生终生教育。在这方面学习的领域比较广,比如:学唐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诗句时,就要让孩子明白诗意,他就会在吃饭时,知道节约粮食。还有很多,像尊老爱幼、爱国爱家、关心别人、不说假话等等。同时,要及时帮助孩子辨别是非曲直。比如在街上一旦听到有人骂人,或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马上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一些书籍,给孩子讲解一些。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我儿子在这方面表现的就比较好。能做到不打架、不骂人,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等。

大致在四岁多一点儿的时候,有一天,我领他去市场买菜。当走到水果摊前,我跟他说:好长时间没给你买水果了,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他看了一下,想想说:买点苹果吧。我说:你不是爱吃香蕉吗?他说:咳,香蕉不贵吗。我知道,孩子是最爱吃香蕉的,为了让家长少花钱,才说要买苹果的。当时我非常感动,说:今天我一定给你买香蕉。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从中能看到孩子的懂事成熟。一般的同龄孩子是很难做到的。

我家在三江住过近二十年,我对一些小孩子的成长历程也掌握一些。在七十年代,有一家有好几个孩子,个个都是娇生惯养,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与别人家的孩子打架,不管谁是谁非,全家人都出来去骂别人家的孩子,甚至大打出手。他家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已经长到六七岁了,还得由奶奶背着,奶奶如果累了,放地上一会儿,就连骂带踢地哭闹。结果,这几个孩子长大以后没有一个干正事的,最后弄得家破人亡。

去年,我到市实验中学给孩子开家长会。在会上,校长讲到了这么一件事:有一个学生,不但不好好学习,而且整天还打打闹闹的。当班主任找到家长指出孩子的问题时,家长对老师说:“这孩子你可别管他,给他惹急了到社会上找人收拾你,我可不管。”世界上还有这样不负责任的家长。

这个问题是所有家长最关注的,也是一个难题。一些专家也众说纷纭,说法不一,很难得出一个公众认可的结论。在这方面,我想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1)培养孩子渴求知识的好习惯。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获得一些知识,但主要的知识还是在书本上,书本是更系统、更全面、更重要的知识宝库。如何使孩子从生活上获得知识,延伸到从书本上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是一个比较难解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很强的求知欲。孩子刚开始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是新的。从医学角度讲,孩子出生时,脑细胞的发育成熟率已达到70%,到了3岁的时候,已达到98%。就是说,孩子到3岁以后,接受事物的能力已和成年人差不多,只是这个时候的孩子获得的知识较少,知识面较窄,表面看来,没有成年人反映那么快。认知世界的过程也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个时候,孩子的求知欲是很强的,往往要问这问那。同时这个时候的孩子对家长的信任程度也是最高的。所以,这个时候家长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每当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你都要认真解答,最好是生动形象,简便易懂,要不厌其烦地,有问必答。同时,还要了解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引导孩子多掌握一些知识。

在孩子稍大一点时,就要从简单的感性认知,家长的简单解答,逐步过渡到在书本上获取知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首先,可以给孩子买一些带图的趣味性、故事性的折页、画册等图书和一些知识性的玩具。现在更好了,还有磁带、光碟等现代化的工具。这个时候家长还要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感到学得知识有一种满足感、荣耀感、胜利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有的人一谈到要孩子从小学知识,还没等孩子上学,就找来一些小学课本让孩子学。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教材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编写的,让学龄前的儿童学是不合适的,弄不好还会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再者说,提前学课本,还容易给孩子在上学时造成一种不爱听课的毛病,认为都学过,造成学习上吃“夹生饭”。现在,适合学龄前儿童学的书籍也不少,如:《十万个为什么》、《童话大世界》、《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图解》等等很多幼儿书刊。起初,可能有时孩子看不明白,家长可以引导、帮助孩子学,生动形象地给予讲解。开始家长一定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多涉猎一些形象性、实用性的知识。比如:沸腾的原理、风雨雪的形成、灯泡为什么会亮、自行车走起来为什么不倒、日月星之间的关系、昼夜的形成等等,广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很大、很好、很神秘、很有意思。这样的话,学到的知识越多,求知欲就越强。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孩子的承受力是有限的,所以,每天学的东西不要太多,不要让孩子感到有压力,要循序渐进。

有人说,小孩在学龄前阶段,让他随便玩吧,谈到关于让孩子学知识的问题,说上学以后也赶趟,甚至有的说,上中学以后也来得及。当然,小孩在玩中也可以获得知识,叫做玩中学。前面我说过,学龄前期间,不在于孩子能学多少,主要是为了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

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儿童教育的特殊问题,是把握住儿童自然的冲动及本能利导之,使进于较高的知觉及判断,并养成他们更有效的习惯。”也就是说家长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儿子上学后,有很多人听说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就跟我说:“你们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能不错,哪不会你们俩口子都能辅导。”关于这个问题,我听后当时没有过多解释,我知道,解释人家也不会相信的。孩子的远大理想树立了,学习兴趣有了,又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上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学学习只是个顺理成章的事,哪还有什么不会的问题等着你家长教呢?实话说,我儿子从上幼儿班到现在,只是在小学三年级的假期作业上遇到了一道比较绕弯的数学思考题,也是个题外题。当时一时绕不开,问我怎么做。我只给他讲了几句解题的思路,他就马上反映过来了,跟我说:“行了,不用讲了,得数我都知道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问过学习上的问题。另外,孩子的解题思路往往比大人要快,可能没等家长弄明白,他已经弄明白了,再有加之教材教法的不断改革,家长的解题方法不如孩子的新颖、简便,你想教孩子,也不一定对路子,孩子也不会信任你,甚至不服你。

(2)引导孩子提前过好汉字关。大家知道,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就是汉语。所以,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汉语,过好语言关,我们给他买了很多有关的书刊、画册、图片等书籍,效果最好的还是图文并茂的。在汉语中,最难突破的还是汉字关,学汉字最好的方法是先让孩子学习汉语拼音。为了让孩子尽快掌握拼音,就给他买一些拼音练习图片,家长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领孩子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当孩子掌握拼音之后,又给他买了本《学生字典》。这样可以让孩子边看、边认、边读、边写,从家长领学过渡到自学。这段期间,家长的任务主要是引导,教给孩子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家长时常给予鼓励,并在知识上给予适当延伸。

(3)拓展知识面。为了能让孩子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从小打好知识基础,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一是鼓励孩子多看书。汉朝哲学家王充说过:“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后,犹目盲、耳聋、鼻痈者。”就是说:人若不读书、不见大事面,那就不懂得古代和现代,看不到事物变化分类,不知道今后会怎样发展变化。就像一个人眼睛看不见东西,耳朵听不见声音,鼻子嗅不到什么气味一样。就像中央台记者采访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个放羊娃时的一段发人深思的对话。记者问:小朋友,你在干什么?他回答说:我在放羊啊。记者问:你爷爷是做什么的?他回答说:我爷爷是放羊的。又问:那你爸爸是做什么的?他说:我爸爸也是放羊的。又问:你长大了做什么?他说:长大了娶妻生子呀。又问:那你孩子长大了做什么?他说:放羊啊。在这位放羊娃的脑海中,只有蓝天、白云、草地、羊群,没见过别的事物,只能是祖祖辈辈放羊。所以必须多读书,多掌握知识才行。什么故事书、科普书、历史书、中外名著等,只要在完成课内学习任务的前提下,都鼓励他看。走好这一步也是不容易的,由于孩子小,知识水平不高,简单易学的还可以,再深一些的,有一定难度的,孩子可能就要打退堂鼓。为了攻克这一关,我们就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给孩子讲一些科学家和伟人从小刻苦学习的故事;讲祖国的过去和现在,讲世界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同时,还要让孩子了解天文、地理、人类的起源、科学的发展和进步等等,让孩子知道:人,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者,让孩子感到:能生活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是幸福的,人的生命是珍贵的,人是最聪明的、最有活力的,只要有知识,人的发展是最有前途的……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孩子克服一切困难把学习搞好的信心和决心,学习兴趣和毅力也会明显增强。通过实践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儿子在小时候就养成了爱学习的好习惯,爱问、爱听、爱看,家里的书刊已经翻阅的差不多了,而且还要借着看。上小学三年级以后,已经不满足看儿童的书刊了,只要一有空,就捧着大书看,小学还没毕业,几大名著都已经看过几遍了,后来又扩展到外国名著,还包括一些什么科普的、文学的、历史的、天文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可以这样讲,比我看的书还要多。这样知识面就越来越宽,虽然不那么系统,但对学习文化课是有明显帮助的,回头再去学课本上的知识,就会有一种轻车熟路的感觉。另外,多看书不但能拓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时空观。从时间上说,可以知道从远古时代直到可以想象到多少年以后的情形;从空间上说,可以知道或想到:从小到病毒、细菌,大到星系、宇宙等微妙的关系。视野开阔了、宏观了,就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运用起来也就更加自如。所以,在我儿子上学以后,学习成绩一直领先。

二是让孩子多动手。每个孩子在小的时候,都会给家里的东西弄坏一些,我们家也不例外。比如:玩具、旧闹表,还有他姥爷留下几个旧仪表等,时常拆来拆去,总想弄明白点儿什么,最后还是让他给拆零碎了。在这方面家长最好不要限制。不过要警示孩子,家里贵重的物品不许乱动。同时,像拼纸板、做小玩具等动手的一些科普活动,要鼓励孩子参加,不但知识面宽了,而且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三是让孩子多参加竞赛活动。参加竞赛不仅可以让孩子多学知识,还可以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比如:运动会、奥林匹克、演讲、作文、音乐、书画等等。我儿子从小到现在,可以说参加了无数次这样的活动,受益匪浅,这不但对他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他将来走向社会参与各种竞争都是很有好处的。

5、注意发现和及时培养孩子的特长。

我与朋友或同事交谈时,经常谈起孩子的特长问题。孩子彼此之间由于遗传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有一定差别,各具特色,所以不能强求一致。有爱唱的、有爱跳的、有爱写的、有爱画的。有单项的爱好、有多项的爱好,家长就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注意发现和开发。有单项爱好的,当然要及时培养;有多项爱好的,要有侧重,不能贪多。俗话说,样样通,样样松,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一项做好了,都可以出成绩。

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看得一无是处,老说自己的孩子笨,什么都不行。这很容易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说孩子什么爱好都没有,那只能说你作为家长的在这方面没太上心。我看过名叫《潜能开发》的一本书,书中说道: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的一生就是使足劲用脑,只能耗费大脑5%的能量,其余都闲置着,根本没有得到开发,你也开发不完。有的人说,孩子太小,学这学那的容易给孩子累坏了。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人是累不坏的。俗话说:艺多不压人,会了总比不会强。

我儿子爱好很广泛,什么篮球、足球、电脑等等,可以说有多种爱好,但最后还是以学钢琴为主了。学钢琴主要是从以下两点考虑的:一是孩子的性格内向,学钢琴对他的性格改变有所帮助;二是孩子对音乐极为敏感。孩子小的时候,我家的生活条件很一般。当时,真是除了手电筒没有其它家用电器。孩子到了快两岁的时候,才给他买了一架不足百元的儿童电子琴,当时也就随便让他玩了。这段时间,他能把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用琴笨拙地弹出来。到了三岁以后,就能弹出简单的旋律了,但当时还是处在闲玩的阶段。我们邻居家有一台落地式录音机,每当播放歌曲时,我儿子便凑到跟前仔细听,听得很入迷。看到孩子爱听歌曲,我们就买了一台手提式录音机,每天放给孩子听。突然有一天,他跟我说:“爸爸,我凡是能唱的歌,我就能用歌谱唱出来。”他当时就给我唱了一首,我听后觉得唱的还真对,就问他跟谁学的。他说是自己寻思的。我感觉纳闷:孩子这么小,没人教他,他如何能会呢?为了弄个究竟,我当时给他哼了一段他没听过的曲子,他果然用唱名唱出来了,我感到非常惊讶。我爱人知道后说:“这样吧,找个家里有钢琴的音乐老师用琴给鉴定一下。”后来我们到了当时华安厂二中教音乐教师姚爱菊老师家,姚老师用钢琴给测试了一下,结果都对,姚老师非常惊讶地说:“这么小的孩子没人教,自己能达到这个程度,我搞了这么多年的音乐还没见过。”至此,我们才决定让孩子学钢琴。不是说脑袋一热,看人家孩子学琴,咱也给孩子买琴学。

当然,学习哪个门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儿子也不例外,刚开始学琴时,觉得是个新鲜事,当时是四岁,孩子小,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也的确不轻松。刚开始还能坚持,等学了一段时间后,难度起来越大,反反复复越来越枯噪,就有点要打退堂鼓,不爱练了。这个时候,我们一是积极给予鼓励,鼓励他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二是给他讲:家里为了能让他学琴,是怎样克服困难买琴的,又有多少孩子想学琴而条件不允许;给孩子讲自己过去想学胡琴都没有条件,盼十几年也达不到,今天能有这么好的条件,应该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如果做什么事一遇到困难就放下,那么这一生什么事情也做不了。思想认识提高了、道理懂了,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经过10多年断断续续地学习,后期主要是以自学为主了,现在的弹奏水平可达到业余九级以上的水平,也算是比较高的了。

有很多人知道我们为孩子学琴投入很多,而且现在又没有走这个专业,只作为业余爱好,很不理解,认为不值得。有的还认为学琴耽误学习。我觉得非常值得:虽然作为业余爱好,但这些年也多学到了很多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但没影响学习,还促进了学习。因为不管学什么知识、属于哪个门类,它都和其它的知识是相关联的,叫做边缘科学。同时,通过学琴,也磨练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何乐而不为呀?

有的家长说:“我家那孩子,干什么都是两天半新鲜,没长性。”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做家长的功夫没下到,大人做事有时都想贪图安逸,何况孩子呢?谁家的孩子有那么大的毅力,我看主要还在于家长的引导。

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很发人深思:一个人拿着一把铁锹挖水井,每挖一个还没等挖到水层,就说此地无水,结果换了四五个地方都没有挖出水来,最后放弃不挖了。实际上,他只要在其中一个地方一直挖下去,不久就会挖出水来。这个题目寓意非常明显,就是做什么事都要一心做下去,只要坚持做,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否则就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前段时间,我看了央视七频道学术报告节目,听了解放军工程学院副院长钟道隆教授,介绍他自己如何下决心学习英语的经验,很受启发。钟教授今年62岁,45岁之前,英语字母还认不全呢。由于他经常出国与国外专家讨论一些学术问题,只靠翻译觉得不便,有时翻译也弄错,再说生活上也不方便。后来他决心自学英语,平均每天学5个小时,从1986年到2000年,整整苦学了15年。期间,一个实习班也没参加,全靠自学,他自己会修录音机,还用坏了16部录音机,后来他又发明了复读机。用了五捆圆珠笔芯。15年内没出去闲玩过,就连春节联欢晚会都没看过,出版了十几种学习英语的体会和论文,现在是清华大学英语客座教授。他已经把英语学透了,他每次到大学讲课,都是座无虚席,令人折服。这就是说,只要下功夫学,没有学不会的知识。

三、注意把握孩子在上学阶段的一些问题

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上学前主要由家长管理;到了上学以后,就由学校和老师来管理。这个想法是要不得的。孩子在上学以后,不但受学校的教育和影响,而且还受社会、家庭的影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思维更加广泛、开阔,学校教育固然重要,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也是不可缺少的。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对孩子的管理工作。

1、注意帮助孩子把握已取得的成绩

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较差,面对已取得的成绩,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思想。其表现是:在荣誉面前陶醉,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同时,又往往容易以成绩掩盖缺点和不足。还有,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他自己的观点,习惯耍小聪明,久而久之就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作为家长要经常给予警示,说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要给孩子详细讲解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的一段珍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诉孩子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接力站,要把眼光放得远一些、宏观一些,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走好今后的每一步。所以,我们每当孩子在学习、比赛、竞赛中取得成绩时,特别是取得国家、省一级的一些奖项时,在对孩子取得的成果表示祝贺的同时,要及时提醒孩子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否则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和进步。

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在获得胜利之后而克制自己的人,获得了双重胜利。”

2、及时发现和改正缺点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个人在复杂的人生历程中,都会取得一定成绩,有一定收获,但也同时会有缺点和不足。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孩子的不足,家长要及时掌握并帮助孩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予以纠正。

一是从孩子的作业上发现问题。关于作业问题,我想多说几句。老师给学生留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的方法。所以,作为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从中可以掌握很多孩子与学习有关的一些情况。

(1)孩子完不成作业。A、作业太多写不完。现在有的时候也确实存在留的作业过多的问题。如果确实多,真的完不成,就不能硬强迫孩子必须熬夜完成。要记住,熬夜太晚会影响第二天的听课效果。如果遇到这样问题,家长应该在第二天亲自到校替孩子向老师作解释,或者给老师写个说明。

B、没学明白做不完。对于这个问题,家长要格外上心,要及时弄清情况,分析原因:是听课效果不好,还是复习不够,或者其它什么原因。我认为,多数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有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知识一断档,将越落越远。

C、有懒惰思想不爱做。有很多孩子为了能多玩一会儿,先把作业放在一边。就是做的时候,也东瞧瞧、西望望,懒得做,不认真。对于这个问题,家长更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找孩子谈。谈理想、树大志,给他讲张海迪的事迹,讲古今中外的一些从小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的典型事例,来启发孩子刻苦学习。

(2)正确率不高。从老师给作业的判定和批语上,可以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错的太多、勾勾抹抹、擦来擦去的。这就说明知识掌握的不好。要及时掌握这方面的情况,经常与孩子沟通和交流。通过交流、检查、检验等方式,了解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在孩子刚刚跨入校门的时候,他要对新的自然环境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对新的学习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往往心理要产生一些变化。比如:有恐惧感、自卑感、不会听课、不知道怎样学习等等。家长一旦发现这些问题,要及时予以调整,千万不能认为:孩子小,玩两年赶趟,等大了自己知道学了就好了。很多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论观念,同时也是一些家长不负责任的拖词。

二是从测验、考试的卷面上发现问题。对于孩子每次测验和考试,家长必须格外关注。因为这是对孩子在一个阶段学习情况的检验。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得分:这次多少分,比上次多多少分,少多少分,不去研究深层次的问题。我认为,作为家长不但要关注得分,更要关注名次,因为这次考试与上次考试的内容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没有可比性;而同学之间学习的内容是相同的,是有可比性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答题情况:错题错在哪里?是失误性的丢分,还是知识的掌握问题丢分。如果是失误性的,就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如果是知识掌握的问题,就要让孩子自己找出问题的症结:是听课效果不好,还是复习不够,或者是因为知识断档而衔接不上。是学习方法问题,还是历史欠账太多。要对症下药,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解决这个问题,我很赞成有的学校让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就是在每次考试后,要把答错的题在错题集上重新再做一遍,加深印象,并加以分析。这样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提高学习成绩很有帮助。

三是从老师和同学那里了解掌握一些问题。孩子上学以后,最了解孩子的就是老师和同学,但在孩子小的时候,主要还是老师掌握的情况比较多一些。所以,家长要定期向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以便更好地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我儿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由于总换班主任,给孩子造成了可乘之机,学习就有些松懈,有几次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他们班的作业是小组长收完交给学习委员,再统一交给老师。因我儿子当时在班级是小组长,学习委员没有发现,被他钻了个空子,次数多了就被老师发现了,批评了他。老师认为他平时表现不错,就没找家长。过几天我们找老师了解情况时,老师才说。我们知道后,狠狠地批评了他,并摆清道理,分析错误的危害,同时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扎扎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四是注意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除了在学习方面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不足以外,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要注意孩子容易染上一些对学习有直接影响的不良嗜好。比如:玩电子游戏、上网、迷上武打片等问题。稍大一点还会受到如早恋等影响。电子游戏和早恋问题,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可以说是遗恨终生的,所以家长不能视而不见。(1)关于纠正孩子玩游戏问题。在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有的孩子由于迷上电子游戏而弃学,所以我们始终关注着这个问题。一是提前“打预防针”给孩子讲清电子游戏的危害,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厅。二是注意从孩子的某些变化中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嗜好。只靠打预防针也不是万能的,孩子身边的很多同学常去打游戏,这种魔力是非常强的。我儿子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隔三差五还是被同学拉进了游戏厅。孩子毕竟是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就迷上了。我们是从孩子的某些变化中发现了问题的。有段期间,作业做的毛草,问其原因,说是作业多,做不过来。后来仔细调查了他的同学,才知道有时去游戏厅玩游戏。对于这个问题,单纯靠家长的严厉是无济于是的,所以,我们跟孩子进行长谈:谈过去,古代的一些名人学者是如何刻苦学习的。战争年代,又有多少人想上学而没有条件,给他讲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故事;谈现在,有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谈大家,国家为什么要搞希望工程,都把学业荒废了,将来国家还如何发展?谈小家,这样下去,你将来能做什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吗?就此,帮孩子算一笔账:人的一生少说七十年,上学时间多说二十年,如果上学期间轻松,后大半生就要遭罪;如果这二十年吃点苦,用心学习,后大半生就会生活得非常有意义。让孩子知道,现在的优越学习条件是来之不易的,是必须要珍惜的。只有孩子的心理问题彻底解决了,他才会真正听得进去,才能彻底改正。所以,从那以后,再没去过游戏厅。

现在真是防不胜防,但是还有很多家长非常支持孩子玩游戏,专门买台游戏机给孩子玩,一玩就是一天。孩子玩游戏一是影响学习,二是有害射线的辐射,对孩子在心理和身体上都没什么好处。

(2)关于防止孩子早恋问题。早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特殊现象。中小学时期早恋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所以,预防孩子早恋,是每个家长必须严肃对待的一个问题。

在80年代初期,当时我在区第四小学工作,就听说过有很多中小学生因为早恋而弃学。其中有个男孩子偷家里的钱给对象买手表,作为定情物。当他父亲知道后还大加赞赏,认为孩子很有魅力。结果处了好几个,一个也没成,还荒废了学业,最后只好给工程队当力工。现在有95%以上的家长能够认识到孩子早恋的危害。那么,怎样防止孩子早恋呢?

一是从小打好思想基础,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把精力投入在学习上。

二是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要与孩子交心,让孩子知道早恋的危害,给孩子举出反面的实例,提高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是让孩子读一些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读物,让孩子自己把握好学习、生活的每一步。

关于如何纠正孩子的早恋问题,因为我儿子没有早恋问题,所以,在这方面我没什么体会,也谈不出更多的东西。

四、给孩子扩充其它方面的知识

一是让孩子多接触实际。毛泽东同志说过:“实践出真知。”“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所以让孩子接触实际是很重要的。

(1)让孩子从小认知大千世界。领孩子到农村,看看庄稼,辨别一下什么是玉米、大豆、高粱等,它们是如何生长的,看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辨认一下畜禽,什么是猪、牛、羊,它们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不能像古代的贵族似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领孩子进工厂,看看机器是如何运转的,工人师傅是怎样做工的,产品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可以给孩子讲一讲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靠教育,这就与学习联系上了。还可以领孩子到建筑工地看一看,看看大楼是怎样盖起来的;到动物园去看看动物的生活习性,如何保护动物;到古城了解一下我国的古文化;到经济发达地区,看看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孩子从小立志,学好本领建设家乡,只要学得好,将来就有用武之地。

(2)遇事要让孩子先拿主意。在孩子稍大一点时,对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观点,作为家长应该充分调动孩子在这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生活中能遇到好多具体问题,对于处理每一个问题,应该先问问孩子怎么办?开始孩子可能做得不太好,家长可以作更正或补充,时间一长,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就明显增强了,这对孩子的学习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3)家长要善于与孩子平等交流,甚至向孩子亮丑。当孩子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考能力以后,家长每次跟孩子交流要尊重孩子,要用平等的心态交流,不能总以长者的身份跟孩子交谈。要和孩子交朋友,要向孩子交心、交底,要对事物多作说明:这样做为什么是对的,那样做为什么是不对的,要把理由说得充分一些,最好是用些实例加以说明。要以坦荡的胸怀向孩子亮丑,比如:给孩子讲一讲你自己小时候做错的事,像上房揭瓦掏麻雀、为了玩而完不成作业挨罚等一些天真、幼稚无知的事情。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以警示作用,而且还拉近了你与孩子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孩子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跟你说,你可以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状况,便于及时指导孩子。

有很多家长不愿意向孩子亮丑,认为那样做会影响自己的尊严,很难为情。其实哪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这些你不向孩子亮出来,孩子肯定会认为你家长虚伪,不跟他说实话,所以他也不会跟你说实话的,特别是缺点和难以启齿的事情,你想跟他交流是很困难的,你也就掌握不了他的实情。

你可以回忆一下咱们自己小的时候,是一种什么心态,那就是轻易不愿意跟家长说出自己的隐私的。现在,社会上出现这样的问题:长辈人在一起谈论起来,总是瞧不起年青人;年青人在一起谈论起来,总是看不上长辈人。什么原因?因为两代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所经历的历程和所接触的事物都是不同的,所以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两代人之间有一条代沟,什么事情都很难沟通、意见也很难达成一致。所以,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要换位思维,多替孩子考虑。这样,沟通起来才能方便一些。

(4)要培养孩子有爱心、善于帮助别人。独生子女的“独”这个特点是现代家庭中的必然产物,各方面总想依赖别人,不想自己自立,也不想关心别人。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改变这个特性。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人类大家庭中,互相之间需要关爱和帮助。比如:在学习上,学习好的应该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在生活中,同学有什么困难要积极给予帮助,甚至解囊相助。现在有很多孩子不愿意帮助别人,特别是在学习上,学习好的孩子不愿意帮助学习差的,总要留一手。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是要不得的,必须尽早纠正。我儿子自从上学,就差不多总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同桌,不但主动帮助同桌,而且还在自习课时,给一些差生讲题,这些年也没影响学习。

现在,我们对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确实欠缺。我从一份刊物上看到:现在,在美国的大学里都提倡大学生要学习雷锋精神。美国人能学中国的雷锋,我们中国人做的又怎样呢?前段时间,在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中介绍了一家:爸爸是如何让儿子自立的过程,可能大家也看了。这家的儿子从小就依赖家长,学习成绩也一直不好,后来只好上了职业学校。当时凭他爸爸的本事可以给他找一个很理想的工作,就是到开发区办公室工作,可是他爸爸看到孩子大了,应该让孩子独立,就告诉儿子:别指望爸爸安排工作,毕业后自己找工作。他怕儿子不信,就与儿子签订了书面协议,并到公证处作了公证。当时儿子以为爸爸还是在开玩笑,就没拿当回事。等儿子毕业两个多月了,爸爸还是没有给安排工作,又等了一段时间,儿子看爸爸真的不给安排工作,才着了急,后来实在等不行了,自己就到人才市场去应聘,到了人才市场一看根本不行,基本条件是大学毕业,转了几趟都是悻悻而归。这时他才感到就业的艰难,才知道什么叫竞争。找了好几个月工作也没找到,偶尔有一天他又出去找工作,在路上他看到有一个电脑公司贴出一则招工广告:本店招一名女打字员。他想了想索性进去应聘,老板看了看问他:“你会打字吗?”他说:“我会。”老板让他实际操作一下,认为很满意,就招聘了他,每月300元。他非常惊喜,总算自己找了份工作。后来在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如果不是家里逼到这步,我是不会进屋应聘的,因为要的是女的,实在是逼得没办法,硬着头皮进去的。”干了一段时间,处了个对象,他觉得每月300元的收入是养不了家的,他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广告设计,后来又到广告公司应聘,被聘为设计员,后来当了设计部主任,工资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每月达2000多元。在记者采访时他说:“我非常感谢我爸爸,如果不是这样逼我,我至今还可能依赖家里,我也成熟不起来。现在如果让我到开发区工作我肯定不会去。”这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但是在儿子谈到当时的心理时,精神压力是很大的,有一段时间自己都想到了绝路,如果真的挺不住了,走上了绝路,这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这个家庭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这是他爸爸为了让儿子自立走的一招险棋,也是一步绝棋。所以,让孩子自立一定要从小培养,大了以后再去逼,付出的代价就太高了,也不太容易成功。

(5)要教育孩子遵纪守法。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孩子从小到大,在家庭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纪律和法律的教育和约束,孩子也都能相对做的比较好。要说加强这方面教育,一般都很难理解。实际上,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也不是难事,家长可以从社会上发生的涉及政策和法律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和事例,对孩子进行教育,特别是反面教育,从而更加规范孩子的言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比如:2002年发生的一个清华大学的大三学生,到动物园用硫酸伤熊事件。结果,这名学生被学校开除了,前功尽弃。

(6)要培养孩子宏观向上的意识。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伟人和名人的故事,分析他们宏观向上的名言,让孩子逐步在这方面得到提高。讲他们怎样在逆境中成长;以怎样宽阔的胸怀对待人和事;学习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大无畏的气概;学习他们海纳百川的气派。比如:毛泽东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磅礴走泥丸。”“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周恩来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通过学习,可以增强孩子宏观意识和向上力,为孩子打下:视野开阔、处事大度、学习刻苦、吃苦耐劳、与人为善、无畏无惧的思想基础,不仅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思想作风,同时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可谓一举多得。有的孩子心胸狭窄,受不了一点儿委屈,处处咬尖,家长或者老师一旦管得严一点儿,就离家出走,还有个别的寻短见。不能不说与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有关。

(7)让孩子锻炼吃苦。现在的孩子都是掌上明珠,不能吃苦。一是家长舍不得,二是自己不愿意。孩子不能吃苦,怎么能下功夫学习呢?有很多学生在学校不好好学习,到社会以后,才知道生活的艰难,后悔莫及。虽然我儿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初中毕业以后,还是让他实践一下,体味一下什么叫吃苦。

2001年初,我爱人跟我说:单位领导今年提出每个人要到附近农村包种两亩菜地种元葱,作科技实验田。如果种好了,下年可以带动普及到农户,转让给农民,需要投入2000元左右。不过,也是有一定风险的。当然,也可以不包不种。我当时的意见是不同意。后来,我爱人跟我说:包地种是领导提出的,我们要支持,种好了也算为科普工作做点贡献。另外,孩子也大了,也应该让他吃点苦,锻炼锻炼。听她这样一说,我也就明确表态支持。

这一年真是天公不作美,遇上了大旱。不过从锄草、喷药、上肥、秋收等,正好赶上我儿子放假,都跟着干了,午饭随便吃上一口,渴了喝口大凉水。这对一个城里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来说,也算是吃点苦了。不过我还是对他说:这是农活当中最轻的活了。每当干完活都让孩子谈谈体会,有什么收获。经过这次锻炼,孩子确实成熟了很多,脏活累活抢着干,吃的喝的也不挑,关心别人的意识也有了明显增强。虽然我们在经济上受到了一些损失,但得到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五、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一定要把握好“度”

所谓“度”就是一个平衡的问题,什么事情一旦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例外,放纵了不行,管的太过分也不行。

一是教育的方法要得当。记得在一份材料上介绍了这么一个事件:一位孩子的父亲,因为12岁的儿子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便把儿子打了一顿,结果孩子没服气,父亲又拿根绳子将孩子捆上倒吊在自家的房梁上,然后到朋友家去玩去了,结果光顾了玩,一夜没回家,第二天才想起孩子来,急忙回家,一进屋便傻了眼:孩子已经被吊死,父亲当场昏了过去。一切都成了泡影。像这样的事例是很多的,有打坏的,家里花着钱,孩子遭着罪;有打跑离家出走的,孩子耽误学习,家长着了急,弄不好还容易把孩子管“夹生”。有的还有子女把父母整死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

二是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像讲笑话似的向外人讲孩子的过错。有很多家长,特别是孩子妈妈,愿意在孩子面前向外人讲孩子的错事,并且还以讲笑话的方式出现。因为孩子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这样做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比如有的说:“你看俺家孩子,可缺德了,在家谁也管不了,谁说骂谁,骂他爷爷、奶奶像吃馅饼似的。他爷爷、奶奶也是的,一句也不说,可惯着了,就是不敢骂我。”这事能怨孩子吗?能怨爷爷、奶奶吗?这不是在暗中鼓励孩子吗?这样下去孩子不成精了吗?

三是对孩子的要求不能随意降低标准。有的家长每当谈到孩子哪方面表现差的时候,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下滑的时候,当着孩子面就说:“没事,将来有钱就能上大学,俺家孩子到时候自费,拿钱走。” 学习本来就不是轻松的事,孩子听你这么说,他还能刻苦学习吗?作为家长这样提前许愿,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负面效应?

四是不要在孩子面前讲一些泄气牢骚的话。有的家长在单位或在外边遇到不顺心事儿的时候,有时回家当着孩子面就发起牢骚来,说一些泄气的话。比如什么:“人活着没意思,没奔头。”还有:“你看人家张老三、李老四没什么文化,照样发大财。”等等。这些话让孩子听见,就觉得学习没啥用,社会不公平,树什么理想都是泡影。给孩子打下这个烙印,将要影响他的一生。

五是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向外人玄耀或贬低孩子。在孩子稍大一点时,自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观念,自尊心也是很强的。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帮孩子参谋参谋。有的家长有点稳不住神,孩子考了几回试,成绩很好,就大肆加以玄耀,这孩子将来能如何如何,能考上什么大学,甚至说得更神。学习成绩好,只能代表过去,不能代表将来。我们都当过学生,有的还当过老师,考试无常,你敢保证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吗?你想没想过,孩子要带着多大的压力学习。有多少所谓的神童,被人捧着、吹着,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还有的家长,孩子学习差一些,不管孩子能否接受,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可劲贬低,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进而会产生一些心理变化,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随弯就弯,最后家长想纠正也来不及了。

作为家长应该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的。所以,家长说话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不能光图嘴上痛快。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家长不能玄耀,要低调处理;学习成绩差的,家长要语气平和,特别在外人面前不能贬低,要留情面,要把精力用在解决深层次问题上。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有句名言:“自尊心是一个灵魂中的伟大杠杆。”人的心灵中的杠杆都折断了,该会是什么样子,那就可想而知了。

我说了这么多,有的人可能要说:“你们夫妻是不是活的太累了,对孩子有点儿太上心了,想的太多了?”其实不然,大家只要能理出头绪,就会明白:家长只要是在每一个关键环节上,为孩子把好关,把孩子引上正路,每当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纠正,其他就是孩子自己的事了。如果按时间说,今年我儿子虚岁才20岁,就是说这二十年跟孩子操点儿心,今后可以少操心,甚至不操心。现在累,将来就会很轻松,孩子走到哪里你都能放心,这个账,我想大家都会算。

有的人可能还要说:“你们俩为培养孩子,投入的精力是不是太大了?”我回忆了一下:我们并没有像有的人说的那样,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孩子身上:这十几年,我们夫妻的工作,自己感觉还是很不错的,虽没有大的成绩,但也没拖单位的后腿,没有因为培养孩子而耽误工作。

现在市里高中生补课,每90分钟:大班每个学生25元,小班每个学生50元。有的每科都要补,不但花着钱,而且孩子更累。还有的从小学就开始补,一直补到高中。我儿子从小到现在,只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听说新概念英语很先进,才去补了六、七次,其它任何学科没有补习过。那么又有多少家,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在意,大了以后有操不完的心。比如:有找不到工作的,找到工作又下岗的;有惹事生非的;有生活依靠老人的。坦率地讲:我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否则将来没有什么好的出路。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搬大石头、装沙子;二是起早捡破烂。都上市场卖鸡蛋,你卖给谁去呀?”现在捡破烂都抢占地盘,各有各的点儿。市里我老师家住的那个小区,早晨起来捡破烂的两个人打起来了,原因是一个占了另一个的地盘,用掏垃圾的耙子把脑袋都打破了,也不容易。

以上是我们夫妻二人伴随孩子的成长和从其他方面得到的一些情况,并加以分析、认识,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仅供参考。目的是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好、管理好,让他们思想进步,学习努力,身体健康,将来更有出息。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认识水平不高,有些观点和认识难免有错误,敬请大家提出批评指正。另外,各自家庭有各自的情况,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具体分析,切合实际加以解决。不能生搬硬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