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式包皮美容手术费用: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20:04:20

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历程


日期:2011-08-10 作者:陈丽凤 来源:文汇报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图片作者:              
    ■陈丽凤
    
    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以高屋建瓴的大历史观,全面地回顾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辉煌历程与成就,既有厚重的历史深度,又有立于时代潮头的前瞻性思考。
    
谱写民族复兴壮丽篇章的90年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的历史主线。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工业文明伴随着血与火,打开了中国大门,长期闭关锁国的中国由一个天朝大国急剧地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而一蹶不振。从此,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完成这两个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无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振兴民族之路。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都是把向西方学习作为拯救中华民族的根本方向。但这些努力最终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救亡和发展两大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自觉担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宣告要用社会主义来救中国。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顽强拼搏的历程。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在突出历史主线的同时,用“三件大事”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基本进程,清晰地勾勒出三个发展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第一件大事主要解决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转变为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但是,中华民族是在满目疮痍、一片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因此,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完成和推进的第二、第三件大事,就是着力解决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问题。建国前30年,我们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30多年,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的重大创新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1978年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启动,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我们用了14年的时间完成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补充性作用到基础性作用的认识深化,用24年时间实现了经济体制创新。渐进式改革取得革命性效果,是中国经济体制成功转型的一大亮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巨大进步的体制源泉。
    
    三件大事的历史贡献与深远意义彪炳史册,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这一结论凝结着中国发展进步的丰富内涵,具体体现为五大转变:一是从积贫积弱向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的转变,二是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向现代工业大国的转变,三是从被迫的“门户洞开”向主动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转变,四是人民生活从贫困向总体小康的转变,五是从弱国外交向大国外交的转变。毋庸置疑,这些转变使得中华民族开始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艰辛探索、不懈奋斗的90年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既波澜壮阔,又充满着艰辛复杂,如何准确把握其发展脉络与特征?可以从三个认识视角切入。
    
    1、开拓性。中国共产党90年的奋斗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过程。这一特征在不同阶段的探索都有鲜明体现。井冈山道路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民主革命在经历了照搬照抄的严重失误与挫折后,党开展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斗争,同时以井冈山斗争实践为基础,不断探索中国革命的特点与规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把毛泽东思想写上了自己的旗帜。改革开放的推进更是需要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践勇气,改革的每一步突破都是执政党从意识形态上的观念转换与理论创新开始的,这个过程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同样是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成果。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2、关联性。革命、建设、改革之间有着紧密的理论实践之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造与改革的关系上,应当看到,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是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今天的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以社会主义改造为前提的。改革的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把两者对立起来,用改革否定改造的看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同样,建国前30年党和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探索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坚持与完善、纠错与创新、发展与超越的关系。
    
    3、复杂性。前进与挫折、发展与矛盾并存。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怎样进行革命和建设,在马列经典著作中没有现成答案,只能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这就决定了党的前进道路是波澜起伏、曲折发展的,在艰辛求索中,既有巨大成功的硕果,又有严重挫折与失误教训。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总结经验、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中不断走向成功的。此外,任何社会发展过程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分配、民生、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权利腐败等矛盾十分突出。如何应对这些严峻挑战,科学发展、共享原则与从严治党成为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思路,后一阶段的任务就是为了解决前一阶段凸显的矛盾与问题,中国的改革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与矛盾中前进和发展的。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