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综艺 全裸小岛:911十周年国际影响深远 以暴制暴无助问题解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7:27: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黄培昭 张梦旭 王云娜 曾育雯
2011年09月09日05:35
我来说两句 (4)
复制链接
打印
大中小


9月5日, 为纪念“9·11”恐怖袭击10周年,数百人参加了当天在美国尼克松图书馆举行的纪念仪式。图为军官学校的学生站在来自世界贸易中心遗址“零地带”的20吨钢铁前。 新华社发
“9·11”事件后,美国一超独霸时代象征性地终结。过去10年中,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
“9·11”事件也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宗教、种族、文化等相互包容的重要性。
新兴大国群体崛起
非传统安全领域博弈更加复杂
塞米纳托尔:“9·11”事件对世界产生重大、系统的影响,世界因此向由相对大国组成的多极体系演变,而演变过程则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1年至2011年,其特征为单极主义在能力与权力方面逐渐衰落,西方出现地缘政治非决定论,试图根据自身的政治与军事秩序设想,在塑造国际环境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阶段是2011年至2015年,目前的形势显而易见,西方暂时失去了在国际体系重组、全球治理、长期战略等领域的霸权。金砖国家在社会经济甚至政治上的崛起,极大影响了贸易关系乃至战略关系。其主要特征为:两极世界时期建立的核均势逐渐消失,核扩散正在一些地区蔓延;由于精疲力尽以及在地缘政治与战略上的过度扩张,美国一超独霸时代象征性地终结;一些国际组织内部出现分化;欧美、亚洲、地中海、大中东、海湾等阵营中,分裂与反对倾向越来越严重;不对称冲突、种族战争、文化战争、分裂战争等日益增多;反恐战争前途难料;西方文化的支配优势正在被弱化。
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2025/2030年,预计将出现大洲之间、跨大西洋间、欧亚之间、跨太平洋间的相互作用,其特征是相对大国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平衡关系,由此将导致全面的政治与战略调整。
俞晓秋:不同于冷战时代美苏全球竞争对抗主导地区事务的局面,现在没有一个大国或地区强国能够对南亚、西亚、北非地区起到决定性影响和全面发挥主导性作用。
马里奥·泰洛:“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相对变弱,与此相反的是,小布什时期则“越反越恐”。“9·11”事件对世界的影响是,美国逐渐回到多极化世界中的国际合作,中国等新兴大国在多极化世界中崛起,并准备在全球及地区范围就重大挑战展开合作,如脱贫、气候变化、反恐等领域。
刘志军:“9·11”事件后,国际战略力量结构正发生着变化。半个多世纪来,军事力量博弈决定各大战略力量国际地位的单调局面发生了改变,在某种程度上,更加看重非传统安全领域博弈的复杂新局面已经出现。
文明互鉴重要性凸显
以暴制暴无力解决反恐问题
马里奥·泰洛:“9·11”事件后,对安全的忧虑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如加强机场安检措施等,这些措施有助于避免恐怖袭击。然而有些国家做过头了:如美国的关塔那摩监狱,不经审判强行关押恐怖嫌犯;有些国家则以反恐为由侵犯人权。西方许多人中产生了一种“恐怖心理”,这也是为何眼下一些欧洲排外的极右政党大受选民追捧的原因,因为这些政党将外来移民与犯罪及恐怖主义联系起来。
路易斯·戈麦斯:“9·11”事件后,美国社会暴露出对“过度开放”的隐忧,“9·11”事件成为美政府其后10年间实施更为强硬的移民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大规模削减外国人入境的签证数量、无限期推迟或废止无证移民改革议程以及加大构筑墨美安全边界防线等,这严重刺痛了占据美非法移民80%、经济上严重依赖侨汇收入的许多拉美国家。
黄靖:“9·11”事件使亚洲各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宗教、种族、文化相互包容的重要性。中国和亚洲各国在道义上支持美国反恐斗争的同时,积极促进国内各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和谐与发展,协调亚洲各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尽管亚洲是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地区,但并没有使宗教和种族冲突成为严重的政治社会问题。10年来,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也出现过恐怖主义袭击,但基本都是突发事件,并不是整体趋势。总体上,亚洲各国互相合作、争取双赢、和谐共处。宗教、文化和种族的多元并没有成为不可逾越的发展障碍,反而成为促进多元文化和睦、和谐共同发展的动力。
道乌达:“9·11”事件已经过去10年,但世界依然面对严峻的安全问题和危险。许多国家一直在强化安全政策应对恐怖袭击的威胁,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安全。“9·11”事件发生后,种族和文化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弥合各种差异,国家之间在涉及价值观和理念问题上需要彼此和平接触。
亚马多·阿塞夫:美国推行的“反恐战争”并没有彻底消除恐怖活动,也无法解决,因为恐怖活动不是单纯的暴力反抗,它涉及民族情感、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等众多的复杂因素,当然也就不可能通过以暴制暴手段来彻底解决。
巴西对外来文化持宽容和开放的态度,主张多元文化和睦相处。巴西支持联合国和多边机构谴责恐怖活动的决议,反对利用恐怖主义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也反对采取军事干预或是经济制裁的方式来打击恐怖活动和处理国际冲突。消除恐怖活动应当以和平的方式通过谈判解决,通过多边机构合作来共同维护国际安全。
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地的事件说明,关于国际安全战略的新观念还没有成为国际社会的主导意识,但越来越普遍地被国际社会所接受,并得到金砖国家和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支持。现在,美国遇到财政金融困难,无法独自承担巨额战争费用,欧洲同样遇到经济和金融问题。因此,美欧需要与新兴市场国家开展反恐合作。否则,反恐战争没有出路。相信巴西等国所倡导的国际安全新观念将来会替代美欧以暴制暴的传统安全观,成为国际社会新的主流意识。
相关国家携手
反恐合作更有针对性
俞晓秋:10年来美国围剿和打击恐怖主义分子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多数反恐措施都是“军事性”和“反应型”的,而不具有综合性与战略性。美主导的全球反恐合作的局面,似乎正悄悄地转变为以地区内相关国家携手更有针对性的反恐合作为主,如上海合作组织、海湾合作组织。
路易斯·戈麦斯:拉美历来被视为美国的“后院”,“9·11”事件后美国的一些战略调整不可避免地会直接或间接地给拉美地区带来一些微妙的变化。为强化安全合作,美国以扫毒和反恐为由,不断扩大对拉美地区的军事渗透。美国全力支持哥伦比亚右翼政府肃清国内被定性为“恐怖组织”的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等反政府武装,并于2009年10月与哥政府签署军事合作协定,派兵驻守哥7个军事基地,打破南美地区军事平衡,极大刺激南美诸国扩大武器采购,甚至引发地区出现军备竞赛苗头。而为防范墨西哥贩毒势力危及美国本土安全,“9·11”事件后美国积极在资金、技术和人员援助上扩大与墨政府的扫毒合作,在实施“梅里达计划”合作中,美国转而采取派遣无人机、中情局情报人员和军事人员直接参与缉毒作战行动的趋势正在强化。
彭达克:“9·11”事件后世界到底是更危险了还是更安全了,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10年前,“基地”组织有能力对美国发动规模如此大的袭击。目前,它已丧失了这样的能力,变得更加弱小、更加碎片化、隐蔽化。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变得安全了。“9·11”事件使全世界意识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在恐怖主义面前,世界主要国家组成了反恐联盟,一致对恐怖主义宣战。但是,就如同人们能够结成反恐联盟一样,一些对“基地”组织极端思想怀有同情者也结成了“恐怖联盟”,而且这些人分布广泛、行踪隐秘,更不易防范。
韩旭东:“9·11”事件后,各大国际战略力量以“反恐”为由头,展开了针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如针对传统安全威胁的联合军事演习、联合军事训练等军事行动日益频繁;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打击海盗、打击跨国犯罪等军事行动不断上演。各大国际战略力量在这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博弈中比拼着力量。非军事性质集团日益发挥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之间联系得越来越紧密。军事实力博弈在决定国际地位方面的作用下降,其他因素作用上升。这使得非军事性质的集团所发挥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彰显出来。如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摆脱恐怖主义的侵袭,这就促使各国安全机构进行合作。未来反恐战争将继续,但它将由各国在同自己的盟友与伙伴协调的情况下进行。
亚洲被“重新发现”
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贝哲民:恐怖袭击、反恐战争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紧张,使全球市场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波动加剧。每当中东地区出现局势紧张,全球金融市场都会承受很大压力,避险情绪上升,国际油价跟着走高。这会直接或者间接干扰正常的经济活动,导致投资减少,消费下降,世界经济发展遭受负面影响。对遭受恐怖袭击的担忧,使得在美国开展商业活动变得更加困难。与此同时,亚洲以及其他地区新兴市场的商业机会大量涌现。
在过去10年里,世界经济的重心逐步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世界经济已经变得更加一体化,而且更容易受一些不确定因素冲击的影响。反恐战争让中东地区重新思考它们与美国和欧洲的关系,令他们“重新发现”了亚洲,过去10年来,中东与亚洲的关系得到了加强。
黄靖:“9·11”事件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把主要注意力和战略重点转移到了反恐上。亚洲各国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发展经济,使亚洲的经济成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成果。同时,亚洲各国经济也在迅速发展中日益连为一体。
亚洲国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展现了亚洲各国和平发展、争取双赢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使得亚洲经济在迅速发展中日益连为一体,为整个区域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亚洲各民族文化的和平共存,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尤其是调解东北亚的纷争中起到了更大作用。总的发展趋势是亚洲各国开始在自己的地区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取得更多进展,导致更良好的安全局面和经济发展。
由于美国在反恐中消耗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本可以借机扩展自己的势力。但中国不仅在反恐问题上积极与美国合作,而且坚持与亚洲各国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发展方针,凸显了中国和平发展的主旨。
博思沃斯: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意义上,世界正变得日趋多极化。我相信亚洲的崛起是一件好事,即使这意味着美国经济优势的相对减弱,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崛起对美国并非坏事。
俞晓秋:中国不是“世外桃源”,本身也是“东突”等恐怖活动的受害国。中国反恐是全球反恐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国家在反恐维稳上利益休戚与共。应对恐怖袭击和遏制消灭恐怖主义,必须进一步提高预警能力,做好重点防范、实现高效协调和给予严厉打击,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全球反恐组织的合作,还要加大反恐宣传力度,让民众了解如何发现可疑迹象、如何进行防范和应急,使民众提高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增强应对恐怖袭击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助能力。
(本报记者李永群、马小宁、吴成良、暨佩娟、吴志华、邹志鹏、苑基荣、黄培昭、张梦旭、崔寅、牛瑞飞采访整理)
塞米纳托尔(欧洲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俞晓秋(中国国际问题专家)
马里奥·泰洛(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欧洲研究所副所长)
刘志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路易斯·戈麦斯(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政治系教授)
黄靖(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
道乌达(南非斯坦陵布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
亚马多·阿塞夫(巴西利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彭达克(以色列佩雷斯和平中心主任)
韩旭东(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
弗拉基米尔·叶夫谢耶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贝哲民(原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丝路”顾问公司总裁)
博思沃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经济学家)
>>
国际回声
“9·11”事件发生以来,世界变化之大以及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当西方国家在“9·11”事件的阴影中胆战心惊地生活时,阿拉伯国家的日子其实也不好过,虽然恐怖分子多来自中东地区,但这一地区的人民也是恐怖主义的无辜受害者,一些国家不遗余力地反恐、打恐,也正是出于消除这一危害的战略考虑,而并非一味呼应甚至追随西方的要求和倡议。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恐怖主义仍然是人类公敌,铲除和消灭这一公敌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
埃及《消息报》
猖獗的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其对文明社会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打击恐怖主义无可厚非。不过,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时,国际社会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滋生和孕育恐怖主义的环境、土壤等因素,要在铲除这些土壤和环境上下功夫、做文章,只有标本兼治,才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效果。
约旦《宪章报》
10年时间足可以证明,与“9·11”事件有关的小说有市场。一些小说家描绘了当天的场景,其他则以篇章为支点,描写了自满的西方社会所受的冲击。对小说家来说,“9·11”事件在其他领域将继续成为市场的卖点。
有些人说世界已经改变,然而西方世界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直到那些飞机撞上世贸中心和其他目标。但这一觉醒是个渐进的过程,正如政客、政策制定者至今还因为那些事件争吵、发动反恐战争,所以小说家也会继续发掘这些残骸。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双子塔倒塌1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生活在“9·11”时代。10年间,物是人非、白宫易主,美国国家关注点也从远方战争转移到国内经济危机。我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彻底被“9·11”事件改变了。
美国《纽约时报》
“9·11”事件之前,美国的国际地位完全是无可争议的。在世纪之交,美国政府自我感觉无所不能,甚至出兵伊拉克,而丝毫不担心此举会给中东以及美国的国际地位造成多么严重的破坏性影响。10年后的今天,美国几乎变得面目全非。
英国《今日世界》杂志
美国的“全球反恐战争”扰乱了国际法和美国自己提出并维护的条约,侵犯了世界各国无数民众的人权和自由……美国在自己挑起的反恐战争中一败涂地。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
(黄培昭、张梦旭、王云娜、曾育雯)
(责任编辑:UN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