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女秘书:杜甫的生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4:10:11
杜甫的生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唐朝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杜甫给人的印象是苦大仇深穷愁潦倒的清癯老人形象,很多人都把杜甫想象成受苦受难的典型,以为他大半生都处于饥寒交迫状态。人们的这种揣测,跟实际情况有着很大的差距。历史上的杜甫,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穷苦,顶多在某个阶段过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日子。

杜甫三十五岁到长安谋求仕进之前,因为依仗父亲的资助,经济上无忧虑,他先后畅游吴越,跟苏源明等放荡齐赵之间,与李白同游齐鲁,跟李白、高适相约游梁宋,这段时光可以说他最快意的人生阶段。对于自己“放荡齐赵”前后十年的生活情形,杜甫曾在《壮游》一诗中做了生动的描述: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靑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诗句中表现出杜甫靑年时期过的是无忧无虑、富裕快活富家子弟的日子。

杜甫在长安渴望仕途的十年,被称为“困守长安”时期。他的这一时期诗文作品,有许多穷困潦倒的语句。杜甫的理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形成了“沉郁顿挫”的基本风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类语句成了他的经典代表语句。也可能含有杜甫自鸣悲苦以期打动他人恻隐之心,不排除他出于谋求仕进需要夸张成分,借以谋取功名踏上仕途的意图。这是诗人杜甫通过诗歌刻意塑造出来的形象,即便有些作秀的成分在里面,树立一个忧国忧民的民众形象何乐而不为呢?

杜甫的母亲是唐朝清河官宦崔氏子女,杜甫的众多亲戚、妻族都是官宦人家。此外,在杜甫在他的诗作中也有关于家境情况的描述。《曲江三章》其三有“杜曲幸有桑麻田”之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下襄阳下洛阳”句下自注“余有田园在东京”,《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有“两京犹薄产”之句。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到,杜家是有多处产业的达到小康水平是不成问题的。

杜甫在成都草堂种了许多竹木、果树,土地面积不会太小。他在幕府担任参军可以领到薪水。在夔州瀼西,杜甫的住宅还附有果园四十亩;在江北东屯,又有稻田若干顷;夔州时期,有伯夷、辛秀、信行、阿段、阿稽等好几个当地土著“隶人”为其所用。所有这些,杜甫诗歌中都有明确的记载,这足以说明杜甫的日子“过得去”。

杜甫在同谷时的后半生是在饥寒交迫甚至频临绝境中度过的。华州弃官之后,杜甫举家迁往秦州,初到秦州,杜甫一家居住在东柯谷,由于他的侄子未能为他盖好住处,无处可栖之际,杜甫一家翻山越岭又迁往同谷。不料,同谷的情况比秦州要糟糕得多。杜甫竟落到身穿单薄衣衫,扛着锄头在雪地里寻找黄独(山芋之类)这是全家的救命的“口粮”。同谷的悲惨生活不到一个月,杜甫一家就踏上了前往成都的道路。

其实,“政治上不得志”才是杜甫的最大困惑。

杜甫生不逢时命途多舛,《唐才子传》说他“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杜甫年轻时,不大求上进。747年,唐玄宗诏令天下才子到京师就选,三十五岁已有些诗名的的杜甫前往应试,却因奸臣当道没有考成,这时他当县令的父亲杜闲去世,断绝了他的生活的来源,杜甫过了一段贫困的日子。他写了一首题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描述生活的艰辛:“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751年,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受到赞许,但却熬了整整四年才好不容易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褊躁傲诞”,是命官给他下的评语。《新唐书·文艺上》载:“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甫)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这段文字是说,严武因与杜家是世交,固对杜甫非常照顾,保举他当了检校工部员外郎。可杜甫对严武不说是感恩戴德,而是表现出不大领情的样子。见到严武,他衣着不整不戴头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居然站到严武的床上,瞪着眼睛说:“严挺之竟有这样一个儿子啊!”气的严武要杀他,幸亏他的母亲予以制止,但从此严武也就不搭理杜甫了。

杜甫本身还存在着自命不凡,高不成低不就的缺点。《新唐诗》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755年,四十四岁的杜甫收到朝廷的一份委任状,要他去河西当县尉。河西荒凉偏僻,自视清高的杜甫觉得“那地方不是人待的”,不肯上任。朝廷转而让他当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然也是个芝麻官,但处于长安附近,于是他干了。

可他不知明哲保身,本来位微言轻,却偏偏要替正受处分的宰相房绾“两肋插刀”,因此得罪了唐肃宗,被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之类的小事。本来嫌官小的杜甫索性撂挑子不干了,拍屁股走人,从此断了仕途之路。

杜甫最终死于穷困潦倒。

《旧唐书·文苑本传》记载:“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杜甫离开四川后,曾到岳庙游览,由于被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将近十天。耒阳县令得知情况后用小船将杜甫救了回来。回到耒阳,县令用牛肉白酒招待他,饥锇过度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撑死。这才是令后世读者最郁闷的事。这是永泰二年(766年),时杜甫五十九岁。(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