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版旗袍舞蹈扇子舞:[关于读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3:14:01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高尔基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培根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
  书读的越多而不假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
  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
  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艾迪生
  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以是哺育心灵的母乳,启迪智慧的钥匙。
  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读书之于头脑,好比运动之于身体。---艾迪生
  书是个好伙伴。它满腹经纶,却不喋喋不休。
  在你渴望时,它前来给予详细指教,
  但是从不纠缠不休。---比切
  读一本好书,象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
  好的书对青少年的成长乃至他们的一生,
  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阅读只是给头脑提供认识的材料;
  思考才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洛克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歌德
  每个有知识的人,应该在自己的一生中,好好读上8-10本书。究竟该读哪些书?若想了解这点,那至少得读上15000本才行。
  ——巴比达
  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
  ——巴金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高尔基
  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
  ———革拉特珂夫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
  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于书籍。
  ———高尔基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想,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冰心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保持我们的青春。
  ———严文井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
  料。——雨果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培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丘特
  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巴甫连柯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库法耶夫
  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培根 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书是逆境中的慰藉。
  书房是文人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堂。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精神能补物质的不足。
  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
  勤动笔墨勤看书。
  知识好像砂石下的泉水,掘得越深,泉水越清。
  如果知识不是每天在增加,就会不断地减少。
  语言是心灵和文化教养的反映。
  高尚的语言包含着真诚的动机。
  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的情人。
  学到很多东西的决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的东西。
  一个人的度量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股强大的文明力量。
  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的。
  成功的科学家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他们的独创精神来自他们的博学。
  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字母学起的。
  写十卷书要比实际行动打下基础容易得多。
  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养心。
  知识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灵上的满足。
  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
  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
  不信书不能提高境界,光信书不如无书。
  掉进知识情网中的人,时时品尝着知识的甜蜜。
  穿着饮食可以因陋就简,而搞学问是不能因陋就简的。
  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我们怎样读名著
钱理群
  在进入“名作”的阅读之前,请年轻的朋友们先读读这篇感人至深的散文:《文学大师巴金和一个孩子的故事》——这一株“大树”与一棵“苗苗”的故事,同时也是“人(人类)”的“文学”与“人(人类)”的“后代”的故事,是“人的精神”薪火相传的故事。
  还要请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这位世纪老人写给你们的小妹妹(或许还有你们自己)的这段话:“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
  说得多么好啊!
  我们要说的话——名作(经典)的意义,读文学名作(经典)的目的,以及怎样去读……都在里面了。
  但要真正懂得它,却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固有的文学观念、读书的目的、阅读方式,以至我们的思维方式……
  文学的核心,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人”,是人的心灵,人的感情,人的精神,而不是其他。
  其实教育、出版的核心、出发点、归宿,也是“人”;正是“立人”,把文学、艺术、教育、出版……都统一起来了——这几乎是常识,却是人们最容易忽略、忘却的。
  读文学作品惟一的目的(如果有目的的话),是陶冶我们的性情,开拓我们的精神空间——你坐在小屋里,打开书,就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与千年之远、万里之外的人与生物,宇宙的一切生命进行朋友般的对话,你将出入于“(他)人”“我’’之间,“物”、“我’’之间,达到心灵的冥合,获得精神的真正自由。坚持读下去,日积月累地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你变了,像巴金老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了。
  要读名作(经典),就是因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其中。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作(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这里讲的是识字教育以上的中、高等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作(经典)”。
  人在受教育时期,例如中学时期,读什么书,不是小问题。像鲁迅所说,胡乱追逐时髦,“随手拈来,大口吞下”的阅读——这颇有些类似今天的“快餐式阅读”,吃下的“不是滋养品,是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其结果不只是倒胃口而已:吃“烂肉”、喝“酸酒”长大,是可能成为畸人的。鲁迅因此大声呼吁,“我们要批评家”,给青年的阅读以正确的指引。关心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倡“读名作,读经典”即是一种导向:惟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巴老所期待的“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广西教育出版社此一举,无论从“教育”方面,还是从“出版”方面,都是抓住了要害,做了一件大事:这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以及人类)的后代的精神质量与生命质量,可以说是一个基本教育工程。我们抓教育固然要关心改善教学物质条件,但如果忽略了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对象的精神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人”,那我们就会犯下历史性的错误,而贻害子孙万代。
  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永远也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要用“心”去读,即主体投入地感性地阅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真实的欢乐与痛苦,用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发展作品提供的艺术空间,品味作品的意境,思考作品的意义。也许你读完作品,只有一些朦胧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人物身影,只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的涌动、思绪的感悟,或者某种想象、创造的冲动,尽管你不能(其实也不必要)作出作品主题呀、结构呀、写作技巧呀……的明确分析,其实你已经“进入”了文学的世界,这样的“第一(原初)感觉、感悟、涌动、冲动”是最可贵与最重要的,它是文学阅读(欣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以后的文学分析的基础。
  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因此,文学阅读的另一个重点,应是对作品语言的感悟。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语言的敏感和驾御能力,也应是衡量人的精神素质的重要标尺,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文学名作(经典)的阅读,就是一种发现与开掘:既是对作品所描述的已知、未知世界的发现与开掘,也是对自我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与开掘。说到底,这乃是对“人”(他人与自我)的发现与开掘。它的魅力就在这里。因此,他人的示范性分析(如本书点评者——他们大都是大学里的文学硕士与博士,算是你们的大哥哥、大姐姐——所作的导读),无论怎样精彩,都只能启发,而不能代替你自己的阅读。名作(经典)的真正魅力要你去发现,通过你的感受、体验、想象而内化为你的精神。一切决定于你自己。
  年轻的朋友,打开书,请读吧。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
余秋雨
  阅读,需要一种激情。无论阅读何种书刊,只要我们觉得有必要或有兴趣,那么,只要翻开书,我们就应该用饱满的激情去投入。否则,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用心、用情去了解它、品味它,也就不会获得对它的深入由此而展开的生命内在的秉承与领悟。
  一本书,只要对我们的成长有助益,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在阅读中与它融合、与它交流。并且这种融合与交流不应该是肤浅的与空泛的,而应该是深刻的和充满激情的。
  用激情去阅读,可以使我们与书本之间的关系有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升到一种共有、互动沟通的关系及境界中。这时,书中人物和事件,书中的理念与智慧就会与我们的经历及体会,与我们的思想与情感达成心与心的共鸣。日子久了,这种心灵上的共鸣就必然引发自我内在品格与素质的提高与升华,使我们获得成长。
  因此,用激情去阅读,是一个很优秀的阅读理念。没有激情,就不会运作人与书之间的深入和细致的沟通与交流。而拥有激情,无论是阅读,亦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会使我们获得对生命和对生活的最深刻的认知与感悟。
  用激情去阅读,用激情去领悟这个世界。我们会从一本看似简单的书中挖掘到深沉的哲理,我们会从看似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把握到清晰的线索。那么,无论书内书外,无论肤浅还是深刻,对于我们来讲都将是我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桥梁。
  请用激情去阅读吧!激情将引领生命走向辉煌。 闲谈读书□苏叔阳
    我记得很清楚:20多年前,一位比我年轻的朋友对我说:“钱钟书先生说,现在读过几本书的人不多了。”我听了,心里漾起一股难以名状的心情。因为我就是没读过几本书的人。
  这事、这话我记得很清楚。
  我以为,钱先生的话有这样几层含义:一是,现在读书的人不多了;二是,认真读书并且读通读懂的人不多了,或者还可以加上一条:读真心有用的书的人也不多了。读书的人当然有,杂而博的读书人当然也有,读了书去炫耀的人也当然有,然而有真学问、将书中的学、理化为自己的真知而又反哺社会的学人则不多哉,不多也。
  这是钱先生对那时读书风气的感慨,与先前或说他年轻时相比,有些江河日下的气象。现在呢?我不敢说,但社会上浮躁之风好像比20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生动的局面不是浮躁满街飘。现在生动确乎有之,但浮躁及虚夸仍然有之,乃至此风甚烈。能坐下来读书,静心思考,应当是生动的局面之一,因为孜孜以求,正是前进的动力之一。整个社会都能潜心读书,认真学习、思考,这社会当然会大有希望。
  书籍是古今中外前人知识的积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现在有些不兴时,那么培根老先生的话:“知识就是力量。”总该还会打动人心。
  知识的来源很多,读书是重要的方式。倘读书蔚然成风,国民素质必然大大提高,今日令人咋舌的种种不良风气就会大大减少。写小说写戏的人都知道,时代氛围对于人物心态言行乃至性格的重要性。一个如饥似渴学习、读书的环境,小小的丑行就会被放大,而无处存身。贪污、腐败、欺诈、堕落等等恶行与污浊的环境、风气有关。假如全民读书,人人好学,罪恶固然有,也会大大降低,更不要说读书给国民带来的正面的好处,对提升社会进步的速度大有裨益。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中期,全国“向科学进军”,读书风气之盛,给我印象极深。那时我刚上大学,校园里一派学习的生机,同学间彼此帮助,真诚相待,让人觉得“社会主义就是好”。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为那时代留痕,乔羽的《让我们荡起双桨》也为那时我的弟弟妹妹们记下了生动的少年时光。那是多么多么地“欣欣向荣”!
  当然,要做到人人如钱钟书先生般有学问有知识是不可能。但做到人人比今日之自己更有知识,有见地是完全可能的。假如人人有主见,有思想;人人嘴里不说粗话、脏话,以京骂、×骂为耻,道德素养令人赞叹,仿佛到了君子国(不是讽刺意味的正面的君子国)霭然有古风。那么,和谐社会必也迅速到来,是不是?!
  所以,读书不仅是个人的事,还是利国利民于全社会的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应当提倡为国读书,这也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学习。
  读书自然有方法之比较,那是另一篇文章的事,或许可以写一本书来论谈。我的主意是先找最需要的最有兴趣的书来读。读后想想,努力将书中的一切想通,能做到取舍由己当然好,暂时不好分辨先放在心中盘算一番,或求教他人。重要的是不要拿来炫耀,知识好比碗中的水,你越是荡越容易洒出去,到了儿所剩无几。
  读书的事话题太多,只好先打住。 

恋爱般的阅读□蒋子龙

     读好书如遭遇一场恋爱。
  读苏格拉底,我感到了一种踉跄,一种窒息,一种焦灼,更加渴望,更加需要,便忘情地扑向对方的怀里。喃喃自语:我的身,我的心都需要你的拥抱。我也紧紧地拥抱你,没有羞涩,没有胆怯,没有邪恶。如果天性是一个东倒西歪,那就收获一个东倒西歪的快乐吧。
  读托尔斯泰,觉得自己的精神辉煌富丽,像一个容光焕发的贵妇,携带着生命中全部明丽耀眼的财富,在爱与欢乐的沐浴中,灵魂因饱满而跳荡,散发出甜蜜的芬芳:人类的上帝就是生命着的自己,生命的原本不是让你去报答上帝,而是要成为上帝。
  读尼采,感到每句话都是烈性炸药,尖锐地呼啸着,抛给他一个又一个的黑棺,人的生命空间包裹在死神的灵魂中。这让我震颤,却得到了恐怖的启悟,在心灵仿佛被炸毁、被掏空的同时,却分明又感到身体内部有种强烈的抑制不住的灼热的燃烧,那是一双从未感触过的横溢生命的手,没有任何规则的浸染,将我别开生面地抚摸。我惊愕,生命还有这么多膨胀敏感的部位,使生命里所有的感觉都耸立起来,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颤乐……”
  这是青年散文作家韩春旭在《我的精神》一书中的自述。一位优雅、智慧,在任何场合说话处事都非常得体的女人,在阅读的时候竟会这般狂放热烈、真实自然,完全展开自己的身心,无所顾忌。这是一种幸福的阅读,让精神飞翔起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渴望到渴望,从快乐到快乐。同时,这样的阅读又滋养了她的精神,觉得生命就像一棵嫩芽,在阅读中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灵魂自由呼吸,精神饱满芳香,全身释射着一种爱的活力,宁静端庄,鲜活光亮,蓬蓬勃勃,激情洋溢。恋爱般的阅读要投入,投入使人单纯,单纯使人快活,快活产生和谐。现代人最渴望的就是和谐,能够跟男人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女人,就是一个圆满的幸福得流汁的女人。
  韩春旭的精神就是来自这种真实和自然,累了就往草地上一躺,请求自己的心静下来,哪怕是瞬间的静下来,忘掉汽车、房子、衣服、钞票,还有那各式各样的杂事,让疲劳追逐的心支起一堆篝火,顺着缕缕青烟,寻一寻生命的源头:我从哪里来,这么紧忙地赶路又是要往哪里去?肯定有人会说,这都是读书太多了犯傻。然而你不觉得正因为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生活才因赤裸裸的竞争而变得紧张激烈?女人不会因野心快乐,倒可以因满足而快乐。而满足感常常来源于精神上的丰富,就像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快乐着,美丽着,富有生机。
  当然,这是精神恋爱。许多年来,“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成了贬义词,世界早已经进入物质时代,现代人无一不是凶猛的物质动物。甚至连阅读也更具功利性了:为学位,为求职,为升官,为发财,为寻求刺激……因此不必投入感情,对书读而不爱,甚至相反,冷漠而排斥。不投入感情就不会读出感情,没有智慧就无法吸纳智慧,冷落了书籍也必荒废了思想。好吧,大家物质了几十年之后,突然生出了疑惑:物质极大的丰富了,为什么还不快活?
  原来人的满足感只来自精神上的感受,物欲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而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就是精神,任何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完整的圆,物质的另一半是不可缺少的精神。谁只想要其中一半,谁的生活就不再完满,所有的烦恼痛苦都出来了。
  通过阅读使自己的精神随时能处于恋爱状态的人,灵魂会开出了花朵,骨子里有种善,在强调硬心肠的竞争社会,能保持心的柔软。柔软的心才会滋润,能迅速修复不可避免的创伤,并学会尊重生命本身的原则:自己生活,让别人也生活。
  爱人生的人才会有这般恋爱似的阅读,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所居住的世界。而狂热的阅读又丰富精神,精神丰富就如同心底里有一片阳光,站在阳光里,心与阳光共同升腾,人生变成一个朝圣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