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版我是歌手第二季:愿生命静好如斯?1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31:36
愿生命静好如斯 14(2011-09-10 12:46:51)转载 标签:

文化

分类: 生命静好如斯

写这个博客,不似我写《生命不仅仅如此》,目的与方向、与通往方向的途径都非常一目了然:以十五天的辟谷为依托事件,以十五天为时间轴心,围绕,绵延,依次展开。文字的开始,已经知道结束的地方。这个博客很像民间流传的故事:因为口渴想喝水,就想到要打一口井;因为没有打井的工具,就要先做工具,就要上山砍柴;因为没有东西砍柴,就要现炼铁打造砍柴的工具;因为要炼铁,就得先生火、寻找火源……看似“喝水”的目的越来越模糊越遥远了,在其他间接目的出现的时候简直可以忘却一切开始的缘由了:就是为了打柴,就是为了炼铁,就是为了生火……但是,一旦一切的条件具备了,那“一口水”的缘由,目标,也就瞬间达到了。

我这个博文很像这则“缠绕”的故事。原先“发起”的那个中心点,缘由,已经隐藏在诸多后来为到达目的,而不得不先“短途行军”的途径之中。所以有博友留言:你到底要写什么?别人说过的话你再反复说一遍有意义吗?

我们的哪句话不是别人说过,哪件事不是别人做过的呢?只有还说不到别人说过的,也做不到别人做过的,因为我们“浅”。

会有杠头说,科学的发展,“飞机”,“网络”,这些都是别人没有做过的……

首先,以当今论,也是“别人”做到的,不是“你”做到的,所以有大量全世界的各种公司,IT公司,都是在“别人”的言行之下,继续在做;其次,从文化的古、今而论,也并非是“前古之人”没有,“当今”之人的创新。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太多,我们所能够了解,能够理解的“片段”太局限,我们从哪个时间的结点来看待与讨论“做过”与“没做过”、“说过”与“没说过”?无论空间与时间,都只是我们三维的“人”目前所能够认识到的片面而已。

比如说,道家说的“道法自然”,我们常常说的“尊重自然”,究竟什么叫自然?我们可以认为我们身处的“室外”就叫自然,在深进一点,一年四季的更迭“规律”叫自然,再拓深一些,一切它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事情……什么又叫“自然而然”会发生的?

能够说清楚的人很少了。大多将“自然而然”推诿为一种情态的,约定俗成的意向表达,而习惯成自然地放掉了彻底去了解的“追究”。

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来都不停留在“约定俗成”这般世俗含糊的范围之间。

如果摆脱内在的关联,一定要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说,道家与儒家,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为恢弘灿烂状(不甚了解的人请自行查阅资料、不深入解释了),是我们中华大民族文化的根基;印度的佛教在两汉之际、魏晋时期才从印度传入中国,前后相差有五、六百年。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我们本土文化的融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至今成为中国文化儒、释、道三教广泛流传的重力。佛教的诸多说法,在道教之中都能够寻觅到初衷,端倪,譬如贯穿佛教始终的核心——心性之修,在道教《丹经》里面就有体现: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在中国历史上,将五代、唐、隋、南北朝、三国和东汉以前这些年代产生的丹道经典称为早期丹经。目前正广为大家了解的,有比较著名的有东汉时期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其次还有目前较为冷僻的《吕公泌园春丹词》、《真人高象先金丹诗》等,皆讲究内观,清静等。但是道教的精深,儒教的“随和”,至今没有像亦深亦浅、亦神亦俗、亦密亦显(藏传的密宗、汉传的显宗)的佛教,广而传播,众人皆可依照自己的“业力”接受。

所以,这是我为了那“一口水”,周折着打柴,打铁,制作工具的缘由:中国的儒释道从本质而言,探究的,述说的,开导的,都是同一件事,不同只在于表述的方法。本质上,儒、释、道三者没有割裂,没有根本性的差别,都是遵循自然,善良本己,知因晓果,善待人生(自己的人生与他人的人生)。

所以,短暂迂回:方才说的,究竟什么是“自然”?

简而言之,当然天地的运行,表象,为“自然”。道家早有“天人合一”的所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什么是“天文(天上的日月星辰,天际的雷电风雨所呈现的“文字”一般的现象,为天文、之道”?如何“执天之行”?

呵呵,不要指望我能够让大家明白——首先我太浅。其次,自古神仙圣贤,体尽毕生之修炼与实践,集体说了上下五千年了!信吗?听吗?人生依旧在“恍恍”而过,“荒荒”而过,不懂就骂地而过……逝者如斯夫!连“自然”是什么都难以界定,搞不大清楚,就要“征服自然”,连传统文化是什么,佛教、道教是什么,什么是儒家都弄不明白,就大虫一般见物就咬(对不起了、大虫,其实动物也不是这么不讲理的,借借比喻一下 ,笨人一般张嘴就骂,不就是傻乎乎暴露了自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嘛?骂人者慎重啊!千万别“你大爷的……”稍忽忘了、又立马宣称“我是你大爷……”,一点逻辑与理性都没有……

可以重复一些别人说过的,验证出来的“道理”,作为知识性的普及:

我们只知一年四季365天、春夏秋冬为“自然”。也略知中国人的计时方式,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是十二个时辰。但是在深入一些的,可能就比较生僻了:一个月由两气组成,一气有三元组成,一元是五天。五天乘以一天12个时辰是六十个时辰(5 X 12 = 60),60与9,5一样,是道文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数字。五天六十个时辰,所谓“天干地支重相遇会”,是“一元”。三个一元,“三元”,十五天,是“一气”;两个一气,是一个“月”。之后,三个月是“一季”,四个“季”是一年。故,“积时为日,积日为月,积月为年”。日月相积、相济、相继,昼夜往来寒暑交替,形成的“自然”是:日月有数。一年之间的昼、夜,日、月,元、气,季、节,为日月有数之“小计”;大计呢,抄书了啊:以上、中、下三元而计年,上中下又各占“三元”,三三得九,为九元。六十年为一元,做下乘法,上上元为六十年,上中元为六十年,上下元为六十年。此,只谓“上三元”,一共一百八十年;上中下三元相加,共五百四十年,中国文化谓之“一劫”。一劫的“自然规律”是什么呢?“因为上、中、下三元各占三元、为九元,9为阳数至极,阳极而阴生,物极而必反,否极而泰来(反之一样),三元总会,甲子从头开始,天,地,人三才,无论大小多少,尊贵卑贱,愚圣善恶,均依据自身的因果修为,在天:星辰易位,在地,山海更易(所谓沧海桑田),在人,微至个人,群到社会,一切发生变化。”万事万物万灵,均“日月有数”“大小有定”了。此乃古之圣贤摸索,探求,验证到的“自然规律”之一。

还有。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人生养成,天上飞水里游陆上跑,世间行事做人之道,无非均是“禽之制在气”。何谓气?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生成,归纳一番,无非五类元素。道家行话为“五行”。五行有气、质共成(当今人们评价某人的赏心悦目为“气质好”,实在是最大的恭维了 ,金、木、水、火、土为五行之“质”,此五质是生成万物的元质;风、寒、暑、湿、燥为五行之“气”,此五气,为天地生化万物之元气。元气的运作造化,“吹气”为春夏秋冬四季,依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还有“长夏”一季,实为五季;它的方位,即东、南、西、北、中;由此五类元素生成青、赤、白、黑、黄五色;发出五音(宫、商,角,徵,羽,俗话‘五音不全’而非‘七音不全’);形成酸、辣、苦、甜、咸五味。映射与事物的生成变化,为生、长、化、收、藏;对应人身,为心、肝、脾、肺、肾五脏,眼、耳、口、舌、鼻五官;在体为筋、骨、肉、皮、脉;情志为喜、怒、悲、思、恐;在家族社会人伦道德,规范为仁、义、礼、智、信。这又是另一番的“自然”之理。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自然道理”。

宇宙之大,人心之深邃,时间之有限……还不应该谦虚自律,多多读书,小心因果,谨慎做人吗?这是我的“座右铭”直至“墓志铭”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修行既是为了知道,了解“自然的规律”而修行自身,与大光明和合。人生总归向往光明,犹若万物自然朝向太阳。

这是我持续写博客的缘由:借由我,你们在“没有太多时间”的借口下,多了解一些本应该了解、知道的;借由你们,我在“就喜欢读书”的借口之下,谨慎梳理,修炼自身。我们互惠互利。因为你我一样:生命的知觉普遍只有一次。如果经由大家无可争议的“一次”,而略知生命的大道理,宇宙的大规律,人生就不仅仅是“吃喝玩乐做官挣钱交友”的一次性消费了。因为还有“来日”。生命的意义即在此。

 

超一小段书书:于凌波先生向知识分子介绍佛教——其实,一切都是为了最终能够“喝上那口水”!

 

五、佛教与人生

佛法是超世间而又适应世间,所以世尊说法,在训诫世人孝顺敬畏,养亲尽忠。世尊在《无量寿经》中说:“父子兄弟夫妇,家室内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是以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莲宗十三代祖印光大师谆谆告诫弟子学佛应自做人学起。大师谓:“欲学佛祖,须先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由此可见佛门重视伦常,与儒家无异。  
  儒家五伦,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无非是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相对关系。印光大师在与丁福保居士书中云:“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又说:“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份。”并不是印光大师以释门比丘故作儒家之言,而是昭昭载在经籍,是释迦世尊在两千数百年前,指示弟子做人应具的准则。  

  佛门最重孝道,释尊在《善生经》中,告诉我们为人子者,应如何奉事父母:“一者,能奉养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释尊在《大宝积经》中说:“夫父母者,皆愿利乐所生子故,难作能作,能忍一切难忍之事。假令种种不净秽恶,皆能忍之。乳哺养育,无疲厌心。”故世尊于《四十二章经》中说:“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孝为一切伦理之本,一个人如果对亲不孝,其对国也必不忠,对友也必不义。我国古语:“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实有至理。  

  子女事父母,已如前述。父母应如何对子女呢?世尊在《善生经》中说:“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澈髓。四者,为子求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需。”今日的父母,做这后三条者多,做到前两条者少。不然,何至于太保太妹满街,少年犯罪日多呢?  

  世尊在同一经中,还指示出夫妇,亲友,主仆相待的情形,今抄录如下,以供参教:  

   夫对妇:“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亵。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妇对夫:“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旨。”世尊尚于《净行法门经》中说妇女应“供养父母,奉事夫主,瞻事儿息。”这和我国对妇女的古训“三从”相近。这样说,也许会引起高呼女权至上的妇女的反对,但目前社会风气不够好,在如是多的人事纠葛中,有几件不把不守妇道的妇女牵扯在内?  

  关于对待亲友者经中说:“一者给施。二者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亲友应还报以:“一者护放逸(劝阻其不可走上放逸之途)。二者护放逸失财(劝阻其不可因邪荡行为而耗财)。三者护恐怖(在其危急时相扶持)。四者屏相教诫(劝善规过,但于人后行之)。五者常相称叹(赞扬亲友的好处)。

   主对佣者:“一者随能使役。二者饮食随时。三者赐劳随时。四者病与医药。五者从其休暇。”佣报主者:“一者早起。二者为事周密。三者不与不取。四者作务以次。五者称扬主名。

  时代背景变迁,主佣关系已不若两千余年前之密切。但在原则上说:“老板与伙友,主妇与下女之间,仍适宜用上述办法相待也?

  除伦常关系外,世尊常教我们量入为出,开源节流,整齐清洁,注重卫生。这些,在在都是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善生经》说:“先当习技艺。然后获财物。”《杂阿含经》说:“始学工巧业,方便积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三分;一分自食用,二分业生业;余一分密藏,以济于贫乏。”关于医药卫生方面,世尊告诫我们疾病常由下列原因而起:“一、不择饮食。二、不亲近医药。三、多忧。四、喜嗔。五、不起慈心,向瞻病人。”避免上述原因,自然少罹病患。患病后应如何调治呢?世尊于《五法经》中说:“一、病人选择而食。二、随时而食。三、亲近医药。四、不怀愁忧。五、应起慈心,向瞻病人。”  

  我们看这些经文,是何等平易,何等切实,而字字都是千古不易的真理。佛法与人生的关系,自世间法由个人至家庭,社会,国家。以至出世间法说四谛,十二因缘,六度万行至于成佛,无一不备。面对着如此高深圆融,博大精微的妙法,如何不使我们五体投地,向佛皈依呢?

六、佛法与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