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宫的吻戏在第几集:毛泽东求学路有何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21:59

毛泽东求学路有何启示?

刘义忠

 

这几天听到的最多的是,大学新生报到,家长送子大军,许多学校多至上万人,学校周边旅社爆满,成百家长睡在学校礼堂甚至操场,一所只能存放500辆小车的学校,小车多至1000多辆。有的一个学生的护送家属多至七八人,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如此浩瀚的送学大军,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壮阔。这是我想起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求学之路。

毛泽东在湖南东山高小呆了一年多。他听到洪秀全之类英雄人物,被现代的康有为、梁启超代替;随着明治维新概念、日俄战争胜利等信息的获得,他与当年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为日本所折服。毕竟,这个刚开始弱小的邻国与我国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能搞好,我们为什么搞不好?不服不行。日本是怎么搞好的?我们该怎么学?在这里,他结识萧瑜,与他伴随整个求学寻觅之路,直到建党后的分手。辛亥革命前一个月,毛泽东首次来到省城长沙,继续着他“开眼界”的历程。辛亥革命的枪声影响了中国,影响着他这种热血青年。投笔从戎,保卫武汉的革命“胜利果实”。这段军旅生涯,对他后来的建军思想影响非常大。他选择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一篇“商鞅徙木立信论”,老师给予极高的赞誉,图书馆里的半年自学,广开了他的视野,也集中地接受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这么穷困潦倒地混了半年,最后不得不选择师范学校,继续着求学之路。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期,他深受恩师杨昌济的影响,不仅在学业上喜欢哲学、伦理学,而且在生活上喜欢体育!湖南学风浓,拜访岳麓书院自然是少不了的,而“实事求是”的匾额无疑在他一身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他的一整套哲学理论打下基础。作为一个民族意识极浓的爱国青年,当日本人的二十一条通牒发出后,他留下了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从此走上革命征途。电影《恰同学少年》有形象的记载。

许多革命老前辈和名人志士都有类似的求学经历,可谓独闯江湖,如周恩来、邓小平……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雄伟志向,为中国复兴事业奋斗了终生。

想想他们,反思我们如今,家长过度的呵护,含在口里怕化了,握在手里怕飞了,溺爱,不放手,孩子何时独立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