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那雄胺哪里有卖:特效哮喘灵秘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13:12
特效哮喘灵秘方

处方:

海螵蛸(新瓦焙干为末),红糖等份。

大人每次15克,小儿每次6克,以红糖拌匀,沸水冲调后服。

二、特效哮喘膏方:

处方:

白芥子96,白芷96,轻粉1.5,为末,用炼蜂蜜60拌匀,分作10个,用油纸摊成膏药。

将膏药贴在第3第4胸椎中间。

贴药后哮喘即会停止。3—20贴即可根治。

三、治疗气管炎秘验方:

1、内服药:

生桑叶200,参须20,大红枣50,煎,分2次服,日一剂。20--40天根治。

2、又方:

木鳖子5,炒桃仁7个,白胡椒7个,为末,白壳蛋清调,在晚上6点,双足贴涌泉,静卧休息15小时,期间禁止喝茶,吃饭。经期,怀孕期禁用。2个月内禁止房事。2-7剂可愈。    哮喘的辩证施治---学习周老临床经验最近看周老有关哮喘的治疗方案,深入了解了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痰饮内伏、外感风寒而出现的“严重喘憋”,有的患者兼有湿热,治疗手段以开闭平逆为主,同时治疗湿热和气虚;而对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则是因风寒闭肺,痰阻肺络,肺气上逆,治疗上则重散寒开闭,化痰逐饮,降气平逆。

第一位患者病程五年,经常突然发病,憋气,面发紫,带有皮疹。住院滴注抗菌素、止喘药、激素,缓解后没几天再次入院,始终病情得不到控制。

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肺气肿

中医辨证:痰饮内伏、湿热内蕴、外感风寒、肺闭气逆、久病伤正、脾肺气虚

处方:射干麻黄汤、旋覆代赭汤、大连翘饮加减

此方周老没有用补气的药,学生不解,周老开解“用温补药妨碍开闭平逆的效果,患者舌苔厚腻,伏痰较盛,不宜壅补,五味子、白果、牡蛎加强了顾护肺气的功效,也就照顾到了气虚的问题,补益要看时机。”学生对麻黄的计量掌握不好,比如此方用麻黄6克,为了不让他发汗,配伍时配酸涩药、寒凉药,保留发散宣肺定喘作用,麻黄用量一般1。5----5克,治疗水肿可以用10克;而发汗配伍加辛温发散的桂枝、防风、生姜等

另一位患者咳嗽厉害,有白色痰,有时不能平卧,清晨、晚上咳嗽较重,西医多用抗菌素,中医处方宣肺止咳,但半年无效。

西医诊断:支气管炎

中医辨证:痰热郁肺、外感风寒、痰阻气逆

处方:射干麻黄汤、旋覆代赭汤加减

两种治疗方案虽侧重不同,且后者哮喘不明显,可处方相差不大,学生有些不解。周老讲解了治疗原理-----哮喘是由于“闭”和“逆”,闭是风寒闭肺,逆是痰阻气逆,后者虽无喘但剧咳,证同“闭”“逆”,病因病机一样,故治法亦同。

两例病情在周老的治疗下很快康复。周老的辨证施治思路给我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附处方【一】

麻黄6g  射干10g   紫菀10g  白前10g  黄苓10g   法半夏10g  瓜蒌20g  细辛3g  旋覆花10g 

赭石30g  连翘15g  防风10g  赤芍10g  牡丹皮10g  白鲜皮10g  生薏苡仁10g  五味子10g 

白果6g  生牡蛎20g 

附处方【二】

麻黄3g  射干10g   紫菀10g  白前10g   法半夏10g   黄苓10g  瓜蒌20g   细辛3g  旋覆花10g 

赭石20g  鱼腥草20g  批把叶10g  五味子10g      一种特效哮喘胶囊及其制取方法

医生学习联盟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疗效可靠、平喘、消炎、祛痰效果好的特效哮喘胶囊。
本发明所述的特效哮喘胶囊,包括由紫河车粉、川贝母、蜈蚣、蛤蚧、桔梗、陈皮等,其成份重量配比为:紫河车粉500-750克、川贝母80-120克、蜈蚣50-75克、蛤蚧160-240克、桔梗150-225克、陈皮120-180克。
本发明所述的特效哮喘胶囊,是哮喘病患者理想药物,服用本发明胶囊可迅速达到平喘、消炎祛痰之效,因此,该胶囊是广大患者必不可少之良药。
实施例
本发明所述的特效哮喘胶囊的配比为:
紫河车粉500克、川贝母80克、蜈蚣50克、蛤蚧160克、桔梗15O克、陈皮12O克。
本发明所述的特效哮喘胶囊制取过程的主要步骤为:
1、按其成份重量配比,分别制取紫河车粉、川贝母、蜈蚣、蛤蚧、桔梗、陈皮。
2、将上述中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为0.3克。装瓶、消毒、密封。
本发明所述的特效哮喘胶囊的临床病例如下:
一位50岁患者,经医院诊断为冷哮,服用本发明胶囊后治愈,随访未复发。
一位63岁患者,自述患哮喘己达十多年之久,经多家医院医治无效,服用本发明胶囊后,症状消失,发作次数减少。
一位12岁患者,经医院诊断为哮喘,服用本发明胶囊后治愈,随访二年未复发。
此方为本院科研用方,效果很好,望大家珍之,如加上针灸效果更神!
 哮喘断根秘方 來由 ­本方是從前東華醫院歷年經驗的中醫中藥驗方,治實症的咳嗽哮喘,屢用屢效。 ­症狀 ­此症發作時間日夜不定,病者面色紅潤,身體非弱,初時微咳,繼則漸重,氣急喘促,力圖呼出為快,喉內痰聲如牽鋸或如笛音,喘勢稍緩,才咳吐粘痰,痰色黃或成塊,煩渴引飲,舌色厚黃,難以平臥。 ­驗方 ­京柿蒂、殼冬花各五錢,炙麻黃(去節)七錢半,黃岑、桑白、法夏各七錢半,蘇子、炙甘草各六錢,北杏仁一兩,白果肉五十五粒(用慢火炒黃勿令焦)。 ­服法 ­將此十味藥共研為粗末,每用五錢,以水一碗半煎存八分,去渣溫服,每日早晚各一服,重症者每日三服。 ­禁忌 ­忌吃辛辣香燥,煎炒炙爆,膏梁厚味,雞鵝羊肉,蝦蟹燒酒,肥膩甜滯等物,均應戒吃。 ­回索引 ­專治 ­虛症哮喘斷根秘方(仁愛善堂傳方) ­批註 ­虛症哮喘病,令人很難醫,本方六味藥,十日除根愈。 ­症狀 ­此症其來徐,其聲嘶,天氣變幻或遇風寒必發,發時多先作咳,呼吸隨之短促,以致上氣不接下氣,喉內痰嗚作響如曉曉聲,冷汗淋漓,白痰帶泡,彎腰俯伏,坐臥不寧,面色蒼白或帶淡籃,舌苔淡白。 ­驗方 ­黨參一兩,五味子一錢。 ­服法 ­用水二碗煎至八分,送下「六味地黃丸」三錢,嚴重者可每日早晚各服一次,連服十餘天立即痊癒,可能斷根,不會復發。 ­禁忌 ­慎風寒,節房慾,忌吃寒涼食品,西洋菜、白菜、芥菜,汽水啤酒,太鹹太甜,蝦蟹蘿蔔。 按 ­本善堂經驗多年,贈方送藥,歷有年所,今將此方登報公開,藉為救治貧病者。其中「六味地黃丸」各大中藥店有售。  哮喘治疗除根方

主方:紫河车粉500g、蛤蚧300g、生水蛭100g、 川贝母80g、蜈蚣60g、甘草60g、桔梗15Og、陈皮12Og。(经济条件好者可加入冬虫夏草)
将上述中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为0.3克。装瓶、消毒、密封。
功效:消炎、平喘、祛痰、固本。
用法:每日3次  每次6粒。
此方来自于民间,经过增减定型于此,用于顽固性哮喘效果相当好。我临床上一般用于顽固性哮喘后期治疗。即急性期兼有炎症先用西药或汤药处理,再配此方巩固治疗三个月,一般即痊愈。现举二例示之:
例一.芦某某,女,65岁。慢性气管炎兼肺气肿哮喘十多年,每年一入冬,遇外感即引发哮喘,胸闷,气短,咳嗽,痰多。急性期我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治之,一周后即诸症平息,转入上方胶囊服之,三个月一冬过去,未再复发。第二年秋末开始再服一料。以后未见再犯旧疾。老人甚是高兴。
例二.陈某,男,42岁。一房地产老总,自幼患支气管哮喘,多方寻医,久治不愈,经人介绍求诊我处。刻诊:中等个子,面略黑泛油,人胖。查证:胸闷,气短,咳嗽,痰中带血,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性哮喘,观舌暗红,苔厚腻,饮食二便尚可。中医辨证:痰热阻肺,湿热蕴结,处甘露消毒丹加白芨,十剂,诸症平息。后以上方加入牛黄粉虫草制成胶囊服用一冬,支扩哮喘痊愈。追访以后未见再犯。

  偏方治好了亲戚的哮喘我的亲戚今年65岁,患哮喘十余年,吃了很多药,打了许多针,喘的是越来越重.去年我从一老人口中得到一偏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给亲戚用了,结果很凑效.直到近日又见到他,问其,说已不喘近一年了.
偏方 很简 单,只有三位药,一是清柿子一斤,二是53度白酒一斤,三是冰糖半斤.加工法是,先将柿子切片放于大口瓶中,到入白酒合冰糖,加盖密风,埋于土中一月,每次先含饮10到15毫 升,日三次,连用四到五瓶柿酒可收到满意的疗效.
 青柿子具有清肺化痰,缓解支气管痉挛的作用,左翼冰糖加强化痰之力,白酒温中 化饮。告诉大家用冬柿子效果显著,这个方是伤寒论坛上野木瓜的家传秘方。  王立忠教授治哮喘肚脐埋药丸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主任医师王立忠教授介绍,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一种病,以长期咳嗽、咯痰、喘息为主证。对于“老慢支”。    外敷法:
苍桂粉贴脐法:苍耳子3克,肉桂2.5克,公丁香2克,麻黄15克,细辛5克,白芥子3克,吴萸2.5克,冰片0.5克。以上药研成细末,用适量姜汁调匀后填脐,外盖胶布封严。每2~5天换药一次,10次为一疗程。此法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扶正固本,又有止咳祛痰平喘之功效。
急性
支气管炎:取白芥子末100克研细,分3次使用。每次加9克冰片,用温水调匀做成饼,每晚睡前敷背部肺俞穴,晨起去掉,一般连用2~3次即可
  支气管哮喘辨证用药心法 哮喘,在中医学范畴中含义是比较广的。医书载有“咳而上气为喘”,喉中水鸡声为哮。下面就其治法结合笔者的临床所得加以概述:一、发作期的治疗(一)寒喘:多采用温肺散寒,疏风解痉法。小青龙汤《伤寒论》其组成为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是治疗寒喘有名的古方,往往在轻、中度发作时有一定的效果。近年来对本方的研究也有所深入,首先是在用量和配伍方面的变化。如麻黄的用量有由3~5克逐渐加到9~15克的趋势,但也带来服本品后性躁、发汗,心悸的副作用。因此,我在加强麻黄用量的同对,加重芍药、五昧子的用量,敛肺降气,并有协调平喘,宽胸之功能。而且以我的临床经验认为。赤芍、白芍往往同用,取白芍理气,赤芍理血,这对病程较长者来说,气血同治,不但可防止麻黄发汗心悸等副作用,而且可提高平喘效果。至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麻黄仍须慎用或不用。我常采用黄荆子,黄荆子是马鞭科,牡荆属黄荆的果实,性温,味辛昔,有祛风化湿,降气定喘的功效,但无麻黄的副作用。关于细辛的用量问题,我认为有探讨的必要。因为古代有细辛的用量不过钱(3克)的说法,主要指的是细辛末直接吞服,用水煎也可用到6~10克。一般可掌握在左4.5克左右,有时加入杜衡同用,与细辛可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杜衡别名马蹄香和土细辛,为马兜铃科细辛属有特殊的辛香气.其性微苦温,可散寒止咳,祛风平喘。在小青龙汤中加入射干一味,取射干麻黄汤之意,对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者甚为适宜,伴有咽喉耳鼻发痒,及易打嚏流涕等情况,可加入辛夷,苍耳子、藿香、茵陈等品,后二味一般用于治疗哮喘不多见,但我在临床中遇到胸膈烦满气机不畅者加入藿香、茵陈,常可增加芳香解痉,疏理顺气,宣窍宽胸的作用。遇到痰湿重的病人,小青龙汤效果不甚理想在临床上多见于哮喘而并发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的患者,在辨证中常有“痰饮”、“寒饮”的见证,可加入健脾化痰或温肺化饮之品,如桔皮、姜半夏,姜竹茹、熟附块、肉桂等。我常用石菖蒲、苍术、川朴等,可以加强辛开宣窍,化湿逐痰,使气道通畅,有助于哮喘的缓解。至于有支饮的见证,除葶苈大枣泻肺汤外,我常加陈葫芦、猪苓、茯苓、车前草等利水湿而不伤正气。 (二)热喘;治疗热喘,常用的有白果定喘汤及麻杏石甘汤等。我则常加入黄芩、蝉衣和地龙、苦参等昧。但在临床上治疗热喘往往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通过广泛的临床实践,感到治疗热喘,除注意到热的一面外,还应着重看到有无挟湿,挟痰等另一方面。如痰湿不去,热亦难清。此外,热喘患者往往有口苦,烦躁、胁痛、咽痛等肝气郁结之象。因此,根据辨证,我常加用疏肝:宣肺,通腑泻火等法可以提高效果。试举二个病案说明之。1.张xx,男,18岁。自幼曾患奶癣之症,4岁即发哮喘,尤以春秋季节变化时为甚。鼻痒打嚏,发作时痰多不畅,白粘夹黄,胸胁胀痛,烦燥口苦,脉滑而带数,苔薄自,质红,经多种中西医药治疗,疗效不显。我就用柴前胡、平地术、桑叶皮、胡颓叶、苍耳子,辛夷、木瓜、竹茹、旋复花、嫩射干治之。药后哮喘症状逐渐减轻,服30余剂,喘平。本例从小即患哮喘,病史已有15年左右,病情反复发作,发作时兼症亦多.除肺气不宣外,尚有肝火郁结之症。方中柴胡,平地木,桑叶皮、前胡疏肝宣肺;辛夷,苍耳子通鼻开窍,佐以旋复花,木瓜.竹茹降气和胃升清与降浊合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2.张×,女,27岁。哮喘史l2年.发作频繁,自1985年以来则哮喘发作呈持续状态。长期使用氨茶碱,强的松等药物,病情时轻时重,并外用喷雾剂。同时自备氧气袋。来诊时胸闷气促,排便不畅,痰多日渴不喜饮,动则气喘,舌质红,苔薄,脉象小滑.'此患者痰湿素盛,气郁痰重,选用清热.豁痰平喘等药,哮喘稍减,但仍感胸闷腹胀,大便不畅、干结。除上述之法外,加入通腑润肠剂。处方:桑白皮,地龙,茵陈,藿香,全瓜蒌,胡颓叶,嫩射干,大白芍,炙款冬,生川军(后下),芦荟,蝉衣。上述之药服后,大便通畅,胸腹满闷之症顿除,哮喘渐平,除陈偶服氨茶碱外,已基本未服他药。气郁痰壅,胸腹烦闷的一些患者,往往是热结邪留所造成,所以用大黄通腑泻热,可以荡涤肠胃,推陈致新,以通利水谷。肺与大肠又有表里关系.加入芦荟一味,则泻热通便之力更为峻猛,适用痰壅热结之症。但需注意病人的体质情况,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腹痛等症,一般用量不超过3克。至于胡颓叶一味,亦为我常用于本病之品,上述二个病案均应用。胡颓叶又名蒲颓叶,性平昧酸,治咳嗽上气,取其酸涩轻散,收敛肺气之功。在“寒喘”、“热喘”的处方中均可加入。如果哮喘患者辨证兼有肺虚征象者,可同时用孩儿参等分,即古方清肺散之意,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扶正达邪,相得益彰。另外,对哮喘发作治疗常加入活血化瘀,如川芎、丹参、桃仁、赤芍等药,有助于平喘作用,尤其对病史较长,病情反复,长期处于不同程度的慢性缺氧状态,临证中反映为口唇及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者,或伴胸膈胀满烦闷.形寒酸楚,指甲灰暗,皮肤柞痒等,所谓“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见症者更为适应。有另文专题介绍(见《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8月),本篇从略。二、缓解期的治疗急则治标,缓贼治本。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扶正固本,历年来报道很多。常用的治法是益肺、健脾和补肾。(一)益肺一般用于哮喘病史不长,发作症状较轻.周期较短的患者,以“参芪汤”及“玉屏风散”为代表,常用处方为孩儿参,黄芪,白术,防风,可以补益肺气,祛风固表,增加免疫功能,防止哮喘复发,对感冒亦有预防作用。也可选用黄苠、南枣。即芪枣汤”的组成,服用方便,一般作为缓解期的保健食疗方。(二)健脾哮喘病期较长,缓解期常伴有咳痰不适,并常伴面色萎黄,胃纳不佳,身疲肢软等症.根据辨证,采用健脾和中法或健脾化痰法。常用处方为六君子汤加减,或用朱丹溪的“参术饮”(人参、白术、陈皮、半夏、甘草、当归、熟地、芍药)。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可以强肺,乃培土生金之理论。(三)补肾哮喘病情经常反复,久则导致肾元亏损,、肾气不纳,即使在缓解期也常伴动辄喘促,腰酸耳呜,夜尿清长等肾虚见症。这些患者往往并发肺气肿的存在。在临床上有肾阴亏损和肾阳不振之分。肾阴亏损以补肾阴法为基本法则,常用药物有熟地、女贞子、鳖甲、龟板、黄精、枸杞、桑寄生、桑椹子等。成方有七味都气丸及左归饮等。肾阳不振以温肾纳气法为主,常用药物为补骨脂、菟丝子、杜仲、狗脊、附子、巴戟天、肉苁蓉,紫河车、鹿角、胡桃肉、仙灵脾、何首乌等。成方有“金匮肾气丸”及“右归饮”等。我曾以验方“保肺片”(其组成为补骨脂.胡桃肉、菟丝子、杜仲、川断、熟地、复盆子.当归、甘草等九昧)作为补肾法,并配合保肺功(一种以气功结合呼吸操的吐纳运动),动静结合以治疗哮喘缓解期合并有肺气肿的病例,取得很好效果。补肾药物中,我曾选巴戟天、仙灵脾配合生甘草三味,用来解除激素的依赖。此外,补肾可以增加肺功能。我们的科研资料指出,尤其是小气道功能的康复,防止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积极的意义。同时补肾可以改善气道高反应性,这对减少哮喘的复发,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艾灸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在易感者中此种炎症可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多在夜间或凌晨发生;此类症状常伴有广泛而多变的呼气流速受限,但可部分地自然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此种症状还伴有气道对多种刺激因子反应性增高。
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理变化的主要脏器以肺为主,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因此,哮喘一证,大多病在肺,以邪实为主,久病及肾,正气不足。但本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上常常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现象,病人再感受诱因,新邪引动伏饮,痰气交阻,上壅于肺,以致哮喘发作时表现为邪实正虚的错杂现象。
治疗原则
:“实喘宜祛邪,虚喘宜培补;冷哮宜温化或宣散,热哮宜除痰肃肺。”
支气管哮喘用艾灸治疗应该说,效果还是 很好的。
方法:在背部及腰骶部为高发区,这些多发在风门、肺俞、至阳、次髎、命门、肾俞、腰阳关、关元俞、神阙等区域。
操作:先用两根艾条一起在这些穴位,从上到下逐步艾灸一遍,这个时间大约是5-10分钟左右,再有气感明显的穴位要多停留一会,这个手法是以激发经气为主,温热局部气血,开通经络。
1、风门:用双眼艾灸盒在此处艾灸,患者自觉热感透至胸腔,并传到上肢,灸治感传消失。
2、至阳、次髎穴也是用双眼艾灸盒在这些穴位来回移动,一热感透至胸腔并沿督脉向上传导,灸至感传消失。
3、肾俞、腰阳关、关元俞、命门这些穴位整体施灸,使患者感觉热透至深部,并扩散整个腰背部并向下肢传导。还要以,穴位敏感部位艾灸,这样会气至病所而达到气至而有效。
4、艾灸神阙的时候,可用单眼艾灸盒放在神阙穴上,待有温热或很热的时候,可以在脐周移动,以达到热感透至胸腔和整个腹部。
这些方法和治疗,你一定要自己亲自体会,最好有感传,艾灸一定的时候,就会发现感传,例如,你在艾灸风门和肺俞的时候,那么感传有可能会沿着上臂传导,也会传到前胸的膻中附近,这样灸热就会徐徐入里,就激发了体内的阳气上升,这就是扶阳的一种治疗手段。开始每次这样的治疗大约需要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以后随着疾病的逐渐好转,艾灸的时间和次数可以逐渐递减。
讨论: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病理变化的主要脏器以肺为主,涉及脾、肾,后期累及心脏。因此,哮喘一证,大多病在肺,以邪实为主,久病及肾,正气不足。但本病由于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临床上常常出现肺、脾、肾三脏俱虚的现象,病人再感受诱因,新邪引动伏饮,痰气交阻,上壅于肺,以致哮喘发作时表现为邪实正虚的错杂现象。,所以在治疗的时候,大多数穴位我们选择了在背输穴为主,就是调整正气,以扶阳为主。由于本病多为本虚标实,因此治疗必须标本兼顾。

 

哮喘脉数非热, 自汗非阳虚   杂 证 六 则一、哮喘脉数非
哮喘
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病机主要为痰气交阻、壅塞气道、肺失肃降之职所致。因证型有寒之异,故分冷哮与哮,临床上冷哮多见。《脉经》云:“数脉去来促急,一息五六至。”脉学书认为数脉,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而,冷哮见数脉(无力)者甚多。1973年仲夏,余曾诊一年青妇人,素有哮喘,感寒则发,因伏天避暑乘凉太过而发哮喘。一医以氨茶碱等药服之无效。切其脉数乏力,哮喘呈端坐抬肩之状,舌润苔白口渴,诊断为冷哮,投以散寒蠲痰饮之小青龙汤,一剂知、二剂已。
按:此证脉数乏力可诊断为虚,乃寒饮壅阻气道、肺失肃降,上逆则为哮喘,而心气欲虚之候也。
二、腹满疼痛拒按非实证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篇》云:“病者腹满按之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此言腹满按之痛否以辨虚实之常也。然腹满痛拒按亦有实虚寒者。1957年秋,一中年妇女,患肠道蛔虫病,经某医师用山道年甘汞驱蛔和硫酸镁导泻后,发生腹满疼痛拒按、呕吐等症。一医给予小柴胡汤,其痛加剧;另更一医,投以苓桂甘枣汤加天花粉,服之无效。延余诊,切其脉沉而紧,轻扪其腹痛处呈阵发性拒按,且时呕吐清水,舌润苔白食。余处予大建中汤(西党参15克 干姜15克 蜀椒9克 饴糖65克),水煎服二剂后,患者痛呕显著减轻。复诊二次,继服原方七剂而愈。
三、腹满减非结症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云;“腹满减,减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此言腹满减属实燥结之常者,然而,腹胀满减亦有属寒结者。1963年夏曾治一中年男人,病腹胀胸满消,大便四日未解,某医院给硫酸镁和调胃承气汤服之泻。延余诊,切其脉沉迟,舌润苔白,食无矢气,诊断为寒实结胸证,仿《伤寒论》白散方投以三物备急丸加厚朴、枳实一剂温下之,服药半小时后解棉条样粪半痰盂而愈。
四、自汗非阳虚证
盗汗多阴虚、自汗多阳虚,此常理也。然亦有自汗属兼阴虚者。1975年夏曾治一老叟病上半身自汗多,两月余,伴有口干,头晕,脉弦,舌红苔薄黄等。余给予当归六黄汤加川芎二剂而病瘥。
五、泻渴饮冷非
泄泻口渴饮冷有属邪所致者:然亦有因中焦寒湿致脾阳虚损能运化而形成者。1978年夏一小孩患泄泻口渴饮冷,伴腹胀食,某医用四苓散加麦冬、天花粉而无效。邀余诊,切其脉弱而数,腹胀因泻而稍减,复如故,日泻清谷五、六次,口渴饮冷、舌质干、苔白腻。余投以大安丸加干姜。服三剂后患儿泻止渴停,腹胀渐消,继进糜粥而愈。
六、发渴饮泉水非
渴饮泉水属实者多,然亦有因虚阳浮越而致者。1969年夏一老妪患大病月余后,发(37.5℃),渴饮泉水频频,米粒进,身瘦削,短气。前请鄂省某医诊云:“病人膏盲”,治。延余诊,切其脉浮而微,舌干无苔,颧赤,肢厥,连呼:“舀洞水(泉水)来喝”。其孙已为其备好后事。余处予人参四逆汤加肉桂回阳兼益阴。服二剂后,患者渐退而渴即止,初进稀粥,后以四君子汤加山药,五味子、鸡内金几剂收功。

 
哮喘(附: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胸腔积水、肺积水)
哮喘症,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其症状与「咳嗽」的情形和用药极为相似,而慢性支气管炎和咽炎往往是由于长期误服清热化痰以及消炎退烧的药物所导致的。而且,哮喘患者每年的秋季必然发作,哮喘、气管炎、咽炎的患者,如果能够坚持服用大剂四逆汤3~5个月,秋季必不发作。注意事项请参阅《方药阐真》一文。
现代中医将哮喘分为虚证和实证两种。但事实上不论是虚是实,患者每遇七情、房劳、饮食、劳作、外感就会发作,这就充分说明哮喘一定是虚证,只是有外感与内伤之别。
风寒外感可用苏子降气汤、麻黄定喘汤。而内伤哮喘则绝对不可用,虽能暂时定喘,却将寒邪闭於脏腑之内,不能治愈不说,将来必定转化为暴脱之症。
若重灸关元穴和中脘穴,就可以使正气得以恢复,
脏腑功能得以发挥,该升的就会升,该降的就会降,该散的就会散,该收的就回收,该开的就会开,该合的就会合,全凭「老天爷」赐给人体自身的功能运作,根本用不着那么罗嗦。若辅以四逆汤、白通汤、附子理中汤,最后用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未有不愈者。
在服药或重灸期间,有几天会出现咳嗽、哮喘加重、胸闷以及周身无力的现象,这是真阳驱赶寒邪至于肺部,痰饮湿气上壅於肺,暂时困住肺的功能,使肺气不能宣发的表现。切不可认为治法不当,必须坚持服药或施灸,待挺过这一关,就是「艳阳天」。
如果咳嗽加重,必须停服其他药物(因为湿者、咳者必须去人参,否则会助湿邪),单独服用大剂白通汤即可。如果在重灸时出现咳嗽,也可灸肺俞(shū音书)缓急。如果属于肾不纳气,其咳嗽必牵动小腹,此时必须先服附子汤填坎中真阳,日后再灸不迟。
倘若出现「吸气长而呼气短」的现象,属于水邪上泛,应该服苓桂术甘汤或四逆汤重加茯苓以泄水邪(胸腔积水、肺积水);
倘若出现「吸气短而呼气长」的现象,属于肾不纳气,应该服金匮肾气汤以固肾防脱。
必须随时注意患者的脉象和症状的变化,不可想当然,切记!其他疾病的治疗原则也是如此,望业医者思之虑之。
注意事项可参考《灸法直论》一文。
那些消炎药、激素药,都是加重病情的催化剂,只会使真元逐渐减少,服用西医治疗哮喘的药物会引起心脏病就是明证。而危重患者的哮喘,属于精气枯竭,通过增加吸氧量已是于事无补了,因为氧气代替不了阳气。而那些通过手术削掉鼻息肉的方法来治疗哮喘病的措施,纯属管道疏通工的活计。
总之,治疗疾病应以「扶正袪邪」为原则。半年之内,绝对禁止房事!

 
中成药治慢性支气管炎须辨证□ 尹国有 河南省遂平县人民医院秋分已过,天气日渐寒冷,又到了慢性支气管炎的多发季节,如何恰当选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中成药以控制其急性发作?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选用中成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也应和应用中药汤剂一样,依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通过辨证分型,确立相应的治则,之后根据治则选取中成药。

  风寒犯肺型  主要表现为喉痒咳嗽,喘急痰多,痰白而稀,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肢体酸楚,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祛风散寒,宣肺化痰。可选用中成药止咳丸、风寒咳嗽冲剂、参苏片等。

  风热袭肺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咽痛喉燥,咳痰不爽,痰黏稠或黄稠,常伴有发热微恶风、头痛肢楚,鼻流浊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宣肺化痰。可选用中成药川贝枇杷糖浆、复方四季青片、强力止咳宁胶囊等。

  燥热伤肺型  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不易咳出,或见痰中带有血丝,鼻燥咽干,咳甚则胸痛,或有恶寒、身热等表证,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或浮数。治宜辛凉清肺,润燥化痰。可选用中成药清肺润燥合剂、止咳橘红丸、川贝雪梨膏等。

  痰湿阻肺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白而黏,气短或伴有喘促,胸脘痞闷,纳差腹胀,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治宜燥湿化痰,宣肺止咳。可选用中成药半夏糖浆、慢支紫红丸、痰净片等。

  痰热壅肺型  发热或不发热,咳逆气急,痰多黄稠,不易咳出,胸闷气短,甚至喘促,呼吸困难,咽痛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治宜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可选用中成药二母清肺丸、消炎止咳片、清肺宁嗽丸等。

  表寒里热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音嘎,咳而不爽,咳引胸痛,痰吐黏稠,喘逆上气、息粗,伴有恶寒鼻塞、口渴咽痛、发热身痛、有汗或无汗,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治宜清里达表,宣肺泄热。可选用中成药麻杏石甘合剂、通宣理肺丸等。

  外寒内饮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白多泡沫,无汗恶寒,口不渴或口干不欲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紧。治宜解表温里,宣肺化饮。可选用中成药复方满山红糖浆、咳喘宁、小青龙合剂等。

  肺脾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痰多、痰白或微黄,每遇风寒咳痰或咳喘发作加重,脘痞腹胀,纳差便溏,自汗气短,神疲乏力,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滑。治宜健脾益气,祛痰止咳。可选用中成药人参保肺丸、理气定喘丸、参贝北瓜膏等。

  肺肾两虚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吐痰,痰稀色白,时而喘促,动则加剧,面色暗淡,纳差脘痞,形瘦便溏,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治宜温肾摄纳,益肺止嗽。可选用中成药七味都气丸、固本咳喘片、金咳息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