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的部首是什么:逢节话尊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0:45:23

  为什么现在中国会出现老师要给“官二代”学生下跪道歉和“我爸是李刚”等等事件;为什么无论小学、中学、大学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讲,动静比老师还大,这且不算,还有打扑克的、打手机、打游戏,吃零食的,制止都制止不住;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坐着回答老师的提问,连屁股都不肯抬一下;为什么一些学生敢在网站上用一些野蛮、粗暴的帖子攻击辱骂老师,奇谈怪论、下流语言、人身攻击老师和学校,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伤害了教师自尊,更给中国教育形象抹了黑;为什么社会有针对老师而流传的顺口溜“上告教委整死你;得罪校长治死你;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职称评定熬死你;考试排名压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假期培训忙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公务员待遇想死你。”出现这一系列严重问题根源在于政府、社会、家庭没有真正的尊师重教的意识和行动。待到“教师节”来临之际表面说一说宣传宣传而已。很让人不可思议,感到某种悲凉和凄楚。没有尊师重教的环境只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有纪律的新一代吗?一个连自己的老师都不尊重的学生,怎么可能是一个文明的学生吗?一个在学校读书时都不文明的学生,将来又怎么会成为一个文明公民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
  一、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不继承,尊师重教是空话
  尊师重道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对此说得最透彻的无过于荀子《大略篇》的几句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贱师而轻传,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所谓“尊师”,并不仅是对于老师个人表示敬意与慰劳,更重要的是对于老师所传授的“道”表示重视。“道”是什么?“道”就是我国文化的传统,包括学术道德的全部。所以,“尊师重道”四个字总是连起来说。因为“重道”,所以才“尊师”。从前的老师教授的内容,以做人为主,讲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种学问是与儒家的世界观相一致的。要进行做人的教育,老师就不能不修身,为学生做出表率,所以,从前的老师大都品格高尚。“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说的就是师道。因此,尊师,重道,在内涵上是高度一致的。
  我国古代有一套学生尊师的礼则。学生入学,先要行拜师礼。清代的拜师礼仪是,在学堂的正中摆好桌子,学生拿着“贽”(见面礼)在学堂外等待,老师出来召见,学生进去献贽于桌上,先向先师孔子牌位跪拜,然后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站立以揖礼相答。以后每天早晨入学堂,晚上出学堂见到老师,都要对老师作揖行礼。堂上先生提问,必须站立起来回答。向老师请教也要起立,老师讲解,要垂手恭听,命坐,再坐下。这种起立,恭听的礼节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古代,老师在社会中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人所列举的应该受到特别尊崇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占有一席。民间“俗以天地君亲师五者合祀,比户皆然”。儒家经典《白虎通义》特别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老师被列入与君、父共同受特殊尊敬的行列。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更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对他也要顶礼膜拜。为了推行尊师重道的宗旨,朝廷对各阶层的教育都有规定。首先是皇家。唐代规定,太子的老师授业时,太子必须出殿门迎接,先行拜师礼,老师答拜。每进一门,先让老师进,太子后随。入殿后,老师坐下,太子才能落座。这种礼节,成为唐代的定制。到清代,朝廷规定国子监的学生初见国子师时,老师在堂中等候,学生进来后,对老师行三揖礼,老师站立受礼,然后老师位于西边,学生在东,面向老师,听老师训诫。训诫完毕,学生行三揖礼退出。而在民间还有众多私塾,这些私塾中师生之间的礼节,朝廷也都作出了规定。当然古代的这种尊师行为固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其中不无封建糟粕,但它所体现并流传下来的尊师敬长精神,则是值得今天继承和提倡的。
  已故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十分尊师。“徐特立”就是毛泽东的老师。后来,他参加了革命,参加了共产党,在革命队伍中得以锻炼成长,当了主席。但他永不忘师恩,在徐特立先生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主席给徐特立先生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主席多么尊敬老师啊!毛泽东主席也是尊师的典范。连伟人都这样尊师,由此可见尊师是优良传统,是一种美德。连伟人都这样尊师,我们有理由不尊师吗?
  尊师重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尊师重教是一种美德,尊师重教是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尊师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某学生尊师,老师就会喜欢他,就会把更多的时间给他,甚至把老师所有的知识倾囊传授给他。有很多名人都是由于尊师,所以得到了许多知识,终而成为名人。相反,有的学生不尊师,让老师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从而冷落他,甚至不愿教他,对他爱理不理的,这样的学生总是一无所成,什么也学不到,空手而归,而后就痛苦地生活,平庸而去,给自己留下的是终身的遗憾。由此可知,尊师重教可让人获益。
  二、政府社会家长不重视,尊师重教是空话
  尊师重教的责任来自于政府。我们的各级政府虽然也非常的重视教育,每年用于教育的开支是比较大的,大学,中学,小学都在修建大量的教育设施,修建崭新的教学楼,学生宿舍。但是我们教育硬件设施搞好了,教师的素质没有提高,用于提高教师素质的花费却不多,用于改善教师侍遇的钱却不多。特别是政府的所作所为造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行政化和教师“官本位化”,“万般皆下品,惟有当官大”的确己成今天的事实,教师的待遇、荣誉、职称,甚至教师教课的权利全都在官员手中。教师的重教爱徒的本性,“师道尊严”从物质待遇上、名誉上、工作上、心理上甚至人格上,全方位地根除、半吊子市场化的拜金主义的侵蚀,社会的尊师重道的风气普遍下降。然而重建教师心灵深处的职业自豪自信,重建社会心理的尊师重教,谈何容易!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教育的作用首先被考虑的就是对GDP的贡献。能出口创汇吗?能解决就业问题吗?能成为纳税大户吗?能成为政绩工程吗?能成为城市品牌吗?如果能,都是间接的。更间接的是,国家对教育不是重点投入。这仅有的一点钱,表面上是用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偏重高校……真正的尊师重教,不是给予小恩小惠,而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并给以相应地位。所以,尊师重教首先就从最底层的教师开始。最底层的教师你都如此尊敬他们对待他们,更何况其他人?若对待最底层教师的态度不尊敬,做法还近乎让人心寒,又何谈什么尊师重教何谈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而在其他先进国家,教师的待遇都相当不错。这种待遇,无论地区无论贵贱。如美国中小学的教师,属于社会的中产阶级,处于中等偏上的社会地位,有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电视剧《走向共和》中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影像,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从清政府那里获得了数量相当大的赔款,当日本的大臣向明治天皇提意,把这些赔款的大部用来改善国民的生活和扩充军费时,明治天皇的决定是将赔款全部用于教育事业。日本的强大与它尊师重教的做法是分不开的。等到全社会都真正形成了尊师重教的风尚的时候,我相信那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时候。
  尊师重教的责任来自于社会。老师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敬。在素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伦理的代代传承及教师作为一个整体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约束着每一个个体师者,因为一旦他们变成“害群之马”,就将不仅不见容于自己身处的这个“共同体”,也将遭到全社会唾弃。在今天,社会风气败坏而影响到了教育界,今天教师拼命“扒分”的不少,钻营官场的也不少,今天得过且过“混事”的很多,重职称重名誉而轻实干轻学问的很多。重建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社会中的师道尊严,重建曾经遭到摧毁的“教师的精神共同体”,使每一个教师在内心深处以自己的“教师身份”而无比自豪,同时使全社会发自内心而非抱着实用主义态度地对教师怀有崇高的敬意。我们老师的劳动是最辛苦的,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的教师抱病坚持工作,从未请一天假,没耽误学生一节课;有的教师,顾不得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把愧疚深深地埋在心底;有的教职工经常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不计报酬;有的教职工默默为别人分担劳务,不讲半句怨言;不少老师为了为备好一节课、出好一套题研究到晚上十二点多;很多老师牺牲了休息时间,找学生谈心,为学生纠差补偏;有的老师为了弄清一个问题,查阅了十几本资料也不嫌麻烦;有的老师为生病的学生跑前跑后,自己两天未能吃上一顿热乎饭。有人说:“"老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人说:“老师是铺路石,奉献自己,成就他人。”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生命不息,教书不止;他们对人类唯有贡献,毫无索取,最后呢?也只是“蜡炬成灰泪始干”。
  尊师重教的教育来自于父母。老师要教导学生孝顺父母,家长应提醒孩子尊重老师。一个不尊重老师的人,很难做到孝顺父母;相反,一个不知孝顺父母的学生,也很难懂得尊重老师。从前的小孩上学,父亲带着孩子去拜老师,父亲在前面给孩子做出榜样,先拜孔子像,然后请老师坐在孔子像旁边,父子一块儿拜老师,都是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小孩子看到父亲对老师行如此大礼,对老师的教诲就不敢不听;老师受到学生和家长如此的重拜,教学就不敢不严。一个能能够感念老师恩情的学生,将来也一定会报答父母的。请学生家长明白,即将到来的“教师节”目的就是尊师重教,旨在彰显教师的价值,晰明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职业情感,为教师的专业与精神成长创造条件。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充满了关爱的关系使孩子对于老师既尊重又信任甚至崇拜,事实上这也正是教育的条件,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因。而不是什么吸金纳礼,更不是莺歌燕舞,觥筹相庆。所以,教师节期间,家长对于教师更应该是祝贺而不是嘱托,更不应该借口教师节送礼要挟老师压力老师。教师节送礼不是好的社会现象,于学校于家长于孩子于国家都不是什么好事。
  教育是高尚的事业,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但是教师即不是神也不是圣!教师需要生存,教师需要吃饭、需要穿衣、需要住房!教师还需要养家,还需要自我发展。天下没有免费晚餐,这对于教师和学校同样适用。学样即不是银行,也不是印钞厂!诸位有没有想过学校的经费该从何而来吗?现实是学校举步维艰,教师难以生存!难道优质教育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造就吗?没有了学校和教师,国人所要的教育又何从谈起呢?因此,尊师重教不能限于空谈,营造尊师重教的环境和吸引大量人才投身教育事业,也并不是人为制造一些不平等的东西,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给另一部分人谋福利。这种做法,无异于助长了不正之风,也对尊师重教毫无意义和作用。归根结底,还是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让他们能心有所属,积极的投身到教师队伍中,自愿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知识。却不是在某种简单的利诱下,或迫于现实压力,才不得不去做教师。
  三、让尊师重教深入人心,变成全民行为
  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人才社会。要知识,要人才,就要办教育,要办教育当然要教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靠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当然要靠教育和教师。尊师重教应该是从内心的尊敬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支持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师的生活侍遇和政治地位。?
  尊敬重教,请将“教师节”的“尊师”精神贯穿在每一天,千万不能只持续一天,只是一个口号,在嘴边说说,教师节的时候宣传一下,更不能形式大于内容,尊敬老师,就请将教师节的心态放诸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我们每个人,除了与生俱有的家园之外,学校可以说是我们的另一个成长园地,因为我们除节假日之外,更多的时间都将在校园度过,这样的大家庭很珍贵,因为它是不属于个人的,是需要我们大家共同营造,共同关注爱护的大家园,我们从这里成长,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群学子,也将会从这里飞向希望的蓝天,飞向自己理想的彼岸。因此,我们更应该懂得如何去呵护把我们推向人生成功彼岸的学校,更应该以一种求知感恩的面貌和心态去尊爱为我们人生导航的老师们,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唯有学校,是迈向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一课堂,是开发心灵,促进知识升华的第一步伐。老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花草树木需要花匠的栽培,鲜花不经蜂蜜、彩蝶传授花粉不能长出果实,一个人的思想灵魂本是一张白纸,全凭教师一笔一划为学生勾勒。老师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人非生而知之者,塾能无惑?孰能无师?历史可以证明,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假如没有了老师,时代的车轮还能否轰轰前进?
  我们要呼吁、要行动,让尊师重教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能够深入人心,变成全民行为。只有大力弘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加强师德教育,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只有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术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努力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引领社会风尚,才能真正掀起一股尊师、爱师、敬师、谢师的全民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