靛颏用什么样的鸟笼:一个有趣的命题:德是什么?怎样定义“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6 15:28:31
从历史的文字记载看,德成为一种热门概念,至少可以追溯到孔子。这就是说至少有2500年了。在这2500年以上的历史中,德一直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和释意。一直被好德者们热炒着。一直被好德者们把不同时代的德定义与孔子挂靠着。

所以,我们现代中国人,不得不从德的源头来考察德的原型和最早的好德者的原生态--孔子之德。

孔子有德吗?当然有德,孔子说:我的德是天赋予我的,谁能比的上我?

(原文: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单独跑去幽会南子,子路愤怒地驳斥孔子,孔子无言以对,只能指天发誓说:我若不去见南子,老天爷就不再把德给我了! (原文:孔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孔子见到南子与其夫卫灵公同坐一辆车,就不顾自己已经单独与南子幽会的事实,无不悲哀地叫唤:“哎呀呀~~~,我咋就看不到像好色一样的好德之人呢?” (原文:“吾不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论语》中记载的这些孔子的言行,令所有的人都搞不清也说不清,孔子到底是德还是色?孔子到底是好德还是好色?孔子到底是“好德如好色者也”还是“吾不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类记载,在《论语》中枚不胜举。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位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通过《论语》的记载和自己严谨的实地考察后,在“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孔儒恐怖时代,借历史上的郑国人之口,归纳并记载了孔子之德是:“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的伟大史篇!

对于,名高到被子贡比喻为“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的孔子,司马迁却告诫世人:“最多就像坐在马车中观山一样,抬头看看就行了。当孔子这个景致过去时,就让他过去吧,千万不要去追随,否则后果不堪” (原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们还能通过更多的历史记载,如《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等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有识之士的著作,能归纳出德的定义:

德定义一:德不过是宣泄被压抑情感的噱头!

德定义二:德是用来自我标榜的噱头!

德定义三:德是用来贬低他人的噱头!

德定义四:德是无能者用来胡诌的噱头!

德定义五:德是缺德者用来向他人进行廉价索取的噱头!

得出了这个逻辑指向的推论之后,再思考现代的诉求“德”者与标榜“德”者是否也是缺德呢?

这就要用现代人的观念来衡量了。


人的本性就是,人所需的缺啥,则诉求啥!简称:缺啥求啥。

这是放之人类社会四海而皆准的、颠覆不破的、是可以通过任何人作实验来证实的真理。

举例一:缺食的人,所诉求的一定是食品。谁要是敢质疑这个真理,就用谁来做个实验:把此人禁锢在可以闻到食物香气、看到他人饱餐美食、就是要令此人无以为食的地方,让我们来观察此人的举动,我们一定能看到此人对食品的诉求。

举例二:缺水的人,所诉求的一定是水。谁要是敢质疑这个真理,就用谁来做个实验:把此人禁锢在可以听到潺潺水声、看到他人开怀畅饮、就是要令此人无液体可喝的地方,让我们来观察此人的举动,我们一定能看到此人对水的诉求。

举例三:缺少乡情和缺少猛士的人,所诉求的一定是乡情与猛士。例如汉高祖刘邦,他不缺威,但缺乡情与猛士。所以,刘邦作诗诉求:“大风起兮尘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举例四:早在中国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先圣们就已经发现,法制对国家强盛与稳定的作用有效性大于德治。尽管当时有孔子这个德者反对法治,但法制的诞生与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当然,直至现在,人们依然感到法治有缺失,这就是现代人诉求于法的原因。

举例五:缺少知识的人,所诉求的一定是上学。如高玉宝和高尔基。

举例六:如我,从小就被逼读书,失去了游戏的童年。所以我就诉求“从来不读书”!

举例七:现代中国领导,发现缺少“执政能力”和社会“和谐”,所以就提出了“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诉求。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缺啥求啥,是人的本性,是“放之人类社会四海而皆准的、颠覆不破的、是可以通过任何人作实验来证实的真理”成立。

谁要是反对,谁就是反真理、谁就是反人性,谁就是反人类。嘿嘿(扣个小小的帽子先)。

根据上述归纳出来的“缺啥求啥”这个“放之人类社会四海而皆准的、颠覆不破的、是可以通过任何人作实验来证实的真理”,我们同样能推导出:

“缺德者一定会诉求德”这个必要条件成立!

有了必要条件,还要有充分条件:

如果一个人的德多到了德盈必溢的程度,他的德必然是德泽人间。试想,这个人还会诉求德吗?由此,可以证明,“有德之人不诉求德”这个充分条件成立!

综上所述,可以证明“凡是缺德者才会诉求德”是具备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真理!

同时,也证明了:凡是标榜德者,也一定是个缺德者成立!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了一个可以被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从2500年前的孔子之德,到现代好德者们的德,都符合我在上面已经归纳出来的一个德定义!至于是不是还有更多?则应该由大家来共同论证和归纳。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