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地图:高中高一数学上册上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5:11:0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一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来年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算法初步,1算法步骤2程序框图(起始框,判断框,附值框,)3silab语言(顺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第二部分,统计,第三步分,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三、 具体措施

1.期中考前上好第一册(必修3),期中考后完成好必修4     

2.抓好数学补差,培优活动  各班在星期1或星期4的下午       

3.立足于教材。

4.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及每一章课后习题                                                           

5、我们组还继续学习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6、继续认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师徒间经常听课交流,认真评课。集中备课,共同商讨教材等。

7抓好竞赛辅导,时间定于周三、周四的提前时间,周六的下午1点到3点;任教老师:高一全体数学老师。

8、段统一考试在周日或者周三的晚自修时间,每隔2周考一次;

9、上学期必修4的学分认定考试补考及落实工作;

10、响应学校教务处的备课计划安排,督促组员落实工作;

11、抓好集体备课

 

一、 教学指导思想:
这一学期,我将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严格遵守《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研究职高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我将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高一年级的安排,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力争建设愉悦课堂,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高一(1)班、高一(2)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上学期的高中学习,我对这三个班的学习能力有了较好的认识,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有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缺乏热情,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能听讲,但是课后不归纳总结,不做题,学习效率低。另外,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许多学生意志不坚定,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三、 教材分析:
第四章 三角函数
1、教学要求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和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通过公式的推导,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证明(包括引出半角、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公式,但不要求记忆).
(5)会用与单位圆有关的三角函数线画正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并在此基础上由诱导公式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难点是弧度制的概念;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第五章 平面向量
1、教学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了解共线问量的概念。
(2)掌握向量的加法与减法。
(3)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4)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的概念,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有关长度、角度和垂直的问题,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代数运算法则,向量的内积;线段的中点坐标、长度公式。
难点是熟练运用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几何表示和坐标表示;理解和运用向量的运算法则。
四、 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1)、扎实备课,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学习指导与练习。(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1)加强数学学习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主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3)加强课后辅导。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3、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听课,多参加教研活动,努力建设愉悦课堂。

一.学情分析

我校选用的数学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A版教材。与旧教材作一比较,发现本套教材是在继承我国高中数学教科书编写优良传统和基础上积极创新,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我校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在重点高中和私立学校扩招的影响下,我校新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大,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期在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有下列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使教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即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

2. 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体现了问题性,本套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每一章都可以看到“观察”“思考”“探索”以及用“问号性”图标呈现的“边空”等栏目,利用这些栏目,在知识形过过程的“关键点”上,在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上,在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上,在数学问题变式的“发散点”上,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恰当的、对学生数学思维有适度启发的问题,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探究活动,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3. 信息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认识工具,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体现了积极探索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帮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对数学的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

4.关注学生数学发展的不同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例如教材通过设置“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探究性、拓展性、思想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的选学材料,拓展学生的数学活动空间和扩大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反映了数学在推动其他科学和整个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5. 新教材注重数学史渗透,特别是注重介绍我国对数学的贡献,充分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任务与目的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了解函数的构成要素,会求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会根据实际情境的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过已学过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的含义,会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根据某个主题,收集17世纪前后发生的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欧拉等)的有关资料,了解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2.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对数的发现历史以及对简化运算的作用。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y=ax 与对数函数y=loga x互为反函数(a > 0, a≠1)。通过实例,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y=x, y=x2, y=x3, y=1/x, y=x1/2 的图象,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3.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间的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4. 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5以长方体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中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通过对大量图形的观察、实验、操作和说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垂直判定方法以及基本性质。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几何对象的位置关系,体验公理化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推理论证及应用问题.

6.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根据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体会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四.教学措施和活动

1. 加强集体备课与个人学习,个人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养成解数学题的习惯,提高个人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3、了解新课程教学基本程序,掌握新课程教学常规策略,立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5、要深刻理解领悟新教材的立意进行教学,而不要盲目地加深难度。

 一、学生情况简析

  一小部学生基础一般,大部份学生基础差,学生主动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调动各层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教材总体分析

 

。必修2:第一章: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空间几何体的小结。第二章: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点、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三章: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直线的方程;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直线与方程的小结。第四章:4。1圆与方程;4。2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空间直角坐标系;圆与方程的小结。

  三、 目标要求

  1、 掌握各章的有关基础知识,比如公式、定理等等;

  2、在掌握基础知识上,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的运用。

  四、方法与措施

  教学方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讲授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法;师生共同讨论法。

  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课  时  

    内  容

    备  注

第1周  2.9~2.14

 5

评讲期末试卷;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三视图和直观图。

 

第2周  2.16~2.21

 7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第一章测试

第3周  2.23~2.28

 7

 

线面平行判定与性质

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第4周  3.2~3.7

 7

 

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复习小结及考试

   

第二章测试

第5周  3.9~3.14

 7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方程;

   

高一教学视导

    月考

第6周  3.16~3.21

 7

 

直线交点坐标

与距离公式

   

第7周  3.23~3.28

 7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测试

第8周  3.30~4.4

 7

 

空间直角坐标系;

复习小结。

   

 全市教学开放周 

    第四章测试

第9周  4.6~4.11

 7

 

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

   

第10周 4.13~4.18

 7

 

应用举例

复习小结

   

第一章测试

第11周 4.20~4.25

 7

 

期中复习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2周 4.27~5.2

 7

 

期中复习

及考试

   

 期中考试

第13周 5.4~4.9

 7

 

数列的概念与表示

等差数列

 

第14周 5.11~5.16

 7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

   

第15周 5.18~5.23

 7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复习小结

   

第二章测试

第16周 5.25~5.30

 7

 

不等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第17周 6.1~6.6

 7

 

月考复习

   

月考

高考

第18周 6.8~6.13

 7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第19周 6.15~6.20

 7

 

基本不等式

复习小结

   

第三章测试

第20周 6.22~6.27

 7

 

期末复习(分章归纳复习

+3套模拟测试)

   

中考

第21周 6.29~7.4

 7

 

期未考试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与教学策略

为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落实好本备课组教师的教学常规,搞好本备课组的教研教学活动,特制定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如下:

    1、组织本备课组的教师学习、研究新大纲、新教材。搞清新教材的内容与教学要求,搞清新教材与旧教材在内容与教学要求方面的区别。老教师仍要防止旧教材对新教材对新内容的负迁移,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尽快掌握教学的基本常规,尽快熟悉教材,不带着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上课堂,进一步发挥容易与学生沟通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我们高一教学要下大气力抓好学生的数学学习常规。从怎样预习、听课、思考、回答问题、记笔记、复习、作业、考试等环节教给学生去做。要研究主要的学习常规有哪些,确定后统一要求学生去做,严格要求学生,切实抓好落实。

3、组织本备课组内的教师积极认真地开展“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活动。每周都有组内一位教师举行一次公开课,该位教师认真备课,上课之前先说课,其余教师给与补充和建议,遇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上课时其余教师都去听课,课后及时地评课,学习经验,指出不足,使讲课人和听课人都能得到收获,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4、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集体备课每周二晚进行,有一位教师主讲发言,其他教师参与补充。用集体备课这种形式,使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们做到几个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起点统一,教材重点、难点统一,讲解的例题统一,作业练习的设计统一,巩固训练题统一,单元过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这样既能发挥集体效益,又能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高教学成绩。通过教研教改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力争上好每一堂课。

5、搞好单元过关检测及讲评。单元检测题要在市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高考试题命题方向设计试卷,覆盖面一定要广,难度不能过高。统一组织检测、批阅,依托试卷讲方法,讲技巧,讲规律。试卷讲评要做到分类讲解,有的放矢,同时搞好查漏补缺工作。开展满分答卷活动,要舍得在补偿练习上花费力气,要避免走过场。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内  容

 

重 点、难 点

 

预备周

 

3

 

学法指导

 

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了解高考

 

第1周

9.4~9.10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11~9.17

 

5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8~9.24

 

5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习、小结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5~10.1

 

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5周

10.2~10.8

 

5

 

(9月月考、国庆放假)

 

 

 

第6周

10.9~10.15

 

5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6~10.22

 

5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8周

10.23~10.29

 

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30~11.5

 

5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6~11.12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1周

11.13~11.19

 

5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三视图和直观图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第12周

11.20~11.26

 

5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线面平行判定与性质

 

理解空间几何的定义和公理,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第13周

11.27~12.3

 

5

 

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小结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第14周

12.4~12.10

 

5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方程

 

掌握斜率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第15周

12.11~12.17

 

5

 

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第16周

12.18~12.24

 

5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根据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17周

12.25~1.1

 

5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18周

1.2~1.8

 

5

 

期末复习

 

分章归纳复习+5套模拟测试

 

第19周

1.9~1.15

 

5

 

复习及期未考试

 

 

 

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习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习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9.2~9.6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4~9.20

5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习、小结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1~9.27

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5周

9.28~10.4

5

(9月月考?、国庆放假)

 

第6周

10.5~10.11

5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2~10.18

5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8周

10.19~10.25

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26~11.1

5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2~11.8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1周

11.9~11.15

5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能进行弧度和度的互化;借助单位圆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第12周

11.16~11.22

5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借助三角函数线推导出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第13周

11.23~11.29

5

函数y=Asin(wx+q)的图像

借助图像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性质,借助计算机画出图像观察A w q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第14周

11.30~12.6

5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单元考试

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的重要函数模型

第15周

12.7~12.13

5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掌握向量加、减法的运算,理解其几何意义掌握数乘运算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掌握正交分解及坐标表示、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减及数乘运算

第16周

12.14~12.20

5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德含义及其物理意义,体会平面向量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夹角、及垂直关系

第17周

12.21~12.27

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小结

用向量方法解决莫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向量是一种几何问题,物理问题的工具,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8周

12.28~1.3

5

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能以两角差点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点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第19周

1.4~1.10

5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期末复习

 

 

一、 教学指导思想:
    这一学期,我将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严格遵守《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研究高一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我将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高一年级的安排,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力争建设愉悦课堂,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二、 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所带的班,我对这两个班的学习能力有了较好的认识,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有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学生缺乏热情,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课堂上能听讲,但是课后不归纳总结,不做题,学习效率低。另外,高中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生基础差,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许多学生意志不坚定,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三、 教学措施
1、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1)、扎实备课,抓住教学内容的实质,形成较好的教学方案,拟好典型例题、练习题、学习指导与练习。(2)、加大课堂教改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有效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因此,课堂教学要大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通过“知识的产生,发展”,逐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知识质疑、展活”迁移知识、应用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素养,并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
2、加强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1)加强数学学习的指导,提高学习兴趣。
   (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全方面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特别是自主能力,并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3)加强课后辅导。使他们的数学成绩有质的飞跃。
    3、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多听课,多参加教研活动,努力建设愉悦课堂。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一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来年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 
(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3)在探究三角函数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6)让学生体验“发现——挫折——矛盾——顿悟——新的发现”这一科学发现历程法。 
(二)能力要求 
1、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通过定义、命题的总体结构教学,揭示其本质特点和相互关系,培养对数学本质问题的背景事实及具体数据的记忆。 
(3)通过揭示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公式和图形的对应关系,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1)通过概率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加强对概念、公式、法则的明确性和灵活性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算法初步,1算法步骤2程序框图(起始框,判断框,附值框,)3silab语言(顺序,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第二部分,统计,第三步分,概率,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教学,提高学生是运算过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简捷性能力。 
(4)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培养正确、迅速与合理、灵活的运算能力,促使知识间的滲透和迁移。 
(5)利用数形结合,另辟蹊径,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三、 具体措施

1.期中考前上好第一册(必修3),期中考后完成好必修4     

2.抓好数学补差,培优活动  各班在星期1或星期4的下午       

3.立足于教材。

4.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及每一章课后习题                                                           

5、我们组还继续学习了《课堂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6、继续认真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老带新。师徒间经常听课交流,认真评课。集中备课,共同商讨教材等。

7抓好竞赛辅导,时间定于周三、周四的提前时间,周六的下午1点到3点;任教老师:高一全体数学老师。

8、段统一考试在周日或者周三的晚自修时间,每隔2周考一次;

9、上学期必修4的学分认定考试补考及落实工作;

10、响应学校教务处的备课计划安排,督促组员落实工作;

11、抓好集体备课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内  容

 

重 点、难 点

 

预备周

 

3

 

学法指导

 

掌握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了解高考

 

第1周

9.4~9.10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集合的基本运算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11~9.17

 

5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表示法

 

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能简单应用

 

第3周

9.18~9.24

 

5

 

单调性与最值、

奇偶性、实习、小结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理解函数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几何意义

 

第4周

9.25~10.1

 

5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掌握幂的运算;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难点:理解概念

 

第5周

10.2~10.8

 

5

 

(9月月考、国庆放假)

 

 

 

第6周

10.9~10.15

 

5

 

对数与对数运算、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单调性与特殊点;知道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

 

第7周

10.16~10.22

 

5

 

幂函数

 

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y=x,y=x2, y=x3, y=x-1, y=x1/2)图象中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

 

第8周

10.23~10.29

 

5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

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

 

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第9周

10.30~11.5

 

5

 

几类不同增长的模型、函数模型应用举例

 

对比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第10周

11.6~11.12

 

 

 

期中复习及考试

 

分章归纳复习+1套模拟测试

 

第11周

11.13~11.19

 

5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三视图和直观图

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第12周

11.20~11.26

 

5

 

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

线面平行判定与性质

 

理解空间几何的定义和公理,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第13周

11.27~12.3

 

5

 

线面垂直判定与性质

小结

 

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第14周

12.4~12.10

 

5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方程

 

掌握斜率公式;能根据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探索并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第15周

12.11~12.17

 

5

 

直线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小结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探索并掌握两点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第16周

12.18~12.24

 

5

 

圆的方程、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根据方程判断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17周

12.25~1.1

 

5

 

空间直角坐标系、

小结

 

会用空间直角坐标系刻画点的位置;探索并得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18周

1.2~1.8

 

5

 

期末复习

 

分章归纳复习+5套模拟测试

 

第19周

1.9~1.15

 

5

 

复习及期未考试

 

 

 

 

回顾期间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学生的数学学习呈下降的趋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逐渐失去兴趣,问题的同学在逐渐减少。是什么原因造成呢?

1.初,高中教材间的跨度过大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 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远大于初中数学。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2.高一新生普遍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带着问题我多次去听了初、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 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 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 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如下措施:

1.高一教师要钻研初中大纲和教材。高中教师应听初中数学课,了解初中教师的授课特点。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 ,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2.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根据我的实践,我认为高一第一章课时数要增加。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通过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3.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如:作业的规范化 ,独立完成,订正错题等等。对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应限期改正。严格要求贵 在持之以恒。考试的密度要增加。实践表明,教好课与严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4.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 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教师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 。

我希望我的反思对下一届高一的教学有一点帮助,让我们乐外的教学少走弯路,下届高一数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  
高中高一数学上册上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高中高一数学上册上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二数学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中高一语文上册上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中高二化学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高中高二信息技术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 高中高二生物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下载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中高二化学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下载 高中高二地理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二语文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二数学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二生物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 高中高二物理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2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二物理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2,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 高中高二物理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2,学科教学方案大下载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 高中高二政治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2 高中高二化学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1全下载 高中高二化学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下载1 高中高二英语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2下载 高中高二物理上册上学期下册下学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1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