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修堂自制伟哥配方:周易系辞下译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50:04
时间:2009-06-22 10:46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先圣 点击:10次

  关键词:周易,系辞下,译注

  【原文】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

  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①。天地之道

  ,贞观者也②。日月之道,贞明者也③。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④。夫乾确然,示人易矣⑤。夫坤隤然,

  示人简矣⑥。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

  见乎辞⑦。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⑧,禁民为非曰

  义。

  【译文】

  代表各种事物的八卦形成一定的系列,卦象就从中体现出来了。在八卦的基础上重叠变化为六十四卦

  ,阴爻、阳爻各一百九十二爻就全部具备了。阴阳刚柔互相推演,天下万物的变化就包括在其中了。附记

  上文辞解释占卜的结果,人们行动的所有结局就包括在里面了。吉凶悔吝,产生于一切自身变动当中。阴

  阳柔刚的对立是易卦系统的基础,卦爻的变化流通是为了趋合变化着的形势。吉凶之道,通过正义战胜邪

  恶得以体现;天地之道,通过规律性的变化来显示;日月之道,通过规则性的运动来表明。社会的自然的

  运动变化显示了深刻的内在同一性。天道刚健,向人们显示平易的原则;地道柔顺,向人们显示简要的原

  则。爻就是仿效天地之道,象就是象征天地之道。爻象的变化在分蓍揲卦之时,吉凶悔吝表现在成卦之后

  ,功业的成败体现在爻象的变化之中,圣人的情感流露在卦辞爻辞里面。天地最大的德行是生成万物,圣

  人最可宝贵的东西是地位。凭什么来保全地位,那就是仁;凭什么来团结大众,那就是财;管理财务,制

  定法令,禁止人民为非作歹,那就是义。

  【注释】

  ①《集解》引虞翻曰:“贞,正也。”贞胜,人事之吉凶决定于其事之正否,正则胜则吉,否则败则

  凶。②朱熹曰:“观,示也。”贞观,天地之道通过正常规则的变化向人们显示出来。③贞明,结构与“

  贞观”同。明,表明。④贞夫一者也,《校勘记》说:“古本夫作于。”裴学海说:“夫犹于也。”贞夫

  一,犹贞于一,即正于一。此句是总括“吉凶”之道,“天地之道,“日月之道”而言的,犹言社会与自

  然两大领域里的运动变化体现了深刻的内在同一性。于社会,即为“贞胜”的原则,于自然,即为“贞观

  ”的原则。⑤乾,天,这里指天道。确,《释文》引马云:“确,刚貌。”易,平易。⑥坤,地,这里指

  地道。隤,《释文》引马云:“隤,柔貌也。”王引之说:“隤字兼有顺义。”简,简约。⑦内,推演六

  十四卦的过程之中。外,推演六十四卦的过程结束之后。变,爻象的变化转换。辞,卦,爻之辞。⑧辞,

  章。规章制度,法令条文。

  【原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①,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②,近取诸身,远取

  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罟③,以佃以渔④。盖取诸《离》。

  【译文】

  往古时,包牺氏统治天下,抬头则向天空观察天象,低头则在大地观察地理,并且观察鸟兽的斑纹和

  植物的分布生长情况,近处则取法于人体的各部份,远处则取法于万物的诸形象,于是开始造作八卦,用

  来沟通领会天地造化神妙高明的用意,用来衡量区分万种物类的情状。结绳而织成网罟,用来猎取鸟兽,

  捕捉鱼儿。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

  【注释】

  ①王,这里用如动词,犹言统治。②文,斑纹。地之宜,植物在大地上的分布依其适应性而定,这种

  适应性,即称为宜。③王念孙曰:“作字涉上文‘作八卦’而衍。”罔,古网字。罟,《释文》引马、姚

  曰:“罟犹网也。”④佃,《释文》:“佃本亦作田。”田,即畋,狩猎。

  【原文】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①,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

  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瞌》。

  【译文】

  包牺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木头作为耜,揉曲木头作为耒,将耕地锄草的便利教给人们。这大概

  是取象于《益》卦。中午时分开市贸易,招来天下人民,聚集天下货物,互相交易然后散去,各自得到所

  需要的东西。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嗑》卦。

  【注释】

  ①斵(zhuó),《说文》:“斵,斫也。”即砍削。

  【原文】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①。盖取诸《乾》、《坤》。刳木为

  舟②,剡木为楫③,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④,以利

  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⑤,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

  济⑥。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⑦,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

  ,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

  封不树,丧期无数⑧。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⑨。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⑩

  ,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译文】

  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他们引导生产工具和社会生活不断地改变和提高,使人们不感

  到疲乏,加以神妙的改造,使人们感到适宜。《易经》的原则是,处于困境就要变通,变通则可以顺达,

  顺达就可以长久。因此上天就会保佑它,吉祥而无不顺利。黄帝、尧、舜不必有所作为,就达到天下大治

  ,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坤》两卦。挖空木头作成船,削劈木头作成楫,舟楫的便利,在于航渡不可

  徒涉的河流而达到远方,使天下人得到利益。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驯化牛马驾车,运输重物达到远

  方,使天下人得到利益。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重重设门,敲梆巡更,以防盗贼,这大概是取象于《

  豫》卦。砍断木头作成舂米的杵,挖掘洞窝当作舂米的臼,万民获益。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将弦

  绷在木条上制成弓,将木棍削尖制成箭,弓箭的威力可以吓唬天下人。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上古时

  候,天冷人们则居住在洞穴,天暖则露宿在野外,后世的圣人建筑宫室,改变了这种居住方式,上有屋栋

  ,下有四壁,以躲避风雨。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古时候葬人,厚厚地包裹着草柴,埋葬在荒野中

  ,不积坟堆,不植树木,服丧也没有时限。后世圣人用内棺外椁取代了这种野葬的方式。这大概是取象于

  《大过》卦。上古时期,结绳记事,后世圣人用书契取代了这种记事方法。百官利用书契处理政务,百姓

  通过书契了解往事。这大概是取象于《夬》卦。

  【注释】

  ①垂衣裳,高亨说:“垂当借为缀,缀,逢也。缀衣裳渭制衣裳也。”可备一说。垂衣裳,秦汉间常

  以喻无为之治。以下文推之,此义仍可通。②刳(kū),《说文》:“刳,判也。”即劈开,剜空。③剡

  (yǎn),《说文》:“剡,锐利也。”即削尖。④服,乘,即驾驭的意思。引重,运载重物。⑤柝,《释

  文》:“柝,两木相击以行夜。”即今语所谓更梆。⑥济,《尔雅·释言》:“济,益也。”⑦弦,用如

  动词,将木条弯曲加弦于其上。弧,弓也。⑧衣,用如动词,包裹。薪,柴草。封,郑注《礼记·王制》

  :“封谓聚土为坟。”树,植树。⑨棺之内一层为棺,外层为椁。⑩书,文字。契,刻于竹筒上的文字。

  【原文】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

  也。阳卦多阴,阴卦多阳①,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

  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译文】

  所以《易经》的内蕴是卦象。卦象就是以卦体象征各类事物。彖就是裁决。六爻的变化是仿效天下事

  物的变化。所以吉凶就从中产生,悔吝就从中显现。阳卦多阴爻,阴卦多阳爻,这种现象的缘故是什么?

  阳卦的爻画是奇数,阴卦的爻画是偶数,这种现象表示什么性质?阳卦一阳爻,二阴爻,表示一君二民,

  即少数统治者统治众多的百姓,这是君子的原则。阴卦二阳爻,一阴爻,表示二君一民,即少数百姓受多

  数统治者的统治,这是小人的原则。

  【注释】

  ①阳卦指《震》、《坎》、《艮》,皆两阴爻、一阳爻,所以说多阴。阴卦指《巽》、《离》、《兑

  》,皆两阳爻、一阴爻,所以说多阳。

  【原文】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

  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①。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

  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译文】

  《易经》说:“匆匆忙忙地来来往往,朋友们顺从你的思想。”孔子说:“天下人有些什么思想?有

  些什么考虑?天下的道路虽多,但同归于一个地方,人们的想法虽多,但统一于一个道理。天下人还有什

  么思想?还有什么考虑?太阳降落则月亮升起,月亮降落则太阳升起,日月交替升降,光明就产生了。寒冷

  消退则暑热来临,暑热消退则寒冷来临,寒暑交替,年岁就形成了。往者退缩,来者伸展,屈伸交替,利

  益就产生了。软虫的收缩是为了求得伸展,龙蛇的潜藏是为了保全生命。精研义理达到纯熟高妙的境界,

  是为了具体的运用。利用知识静养自身,是为了提高德行。超越了这些范围,就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了。穷

  究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的变化,就是最伟大的德行。”

  【注释】

  ①蠖(huò),《说文》:“蠖.尺蠖,屈甲虫也。”信,伸。

  【原文】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①,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译文】

  《易经》说:“被石头绊倒,手撑在蒺藜上,进入自己的家,看不到自己的妻子,这是凶险的征兆。

  ”孔子说:“不成为障碍的反而成为障碍,名声必将蒙受羞辱。不可凭藉的而将它作为凭藉,生命必遭威

  胁。既蒙羞又遇险,死期将要到来了,妻子难道还见得着么?”

  【注释】

  ①此引《固》卦六三爻辞。困,绊倒。据,手抓,手撑。蒺藜,刺树。

  【原文】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孔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

  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①,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

  《易经》说:“王公向站在高墙之上的鹰射击,射获了它,无所不利。”孔子说:“鹰是飞禽。弓矢

  是利器。射鹰的是人。君子身藏利器,等待有利时机采取行动,有什么不利的。箭矢离弦就不可阻遏,出

  猎就必有收获,讲的是必须具有完备的工具而后采取行动。”

  【注释】

  ①括,《方言》十二:“括,闭也。”《广雅·释诂》:“括,塞也。”即阻遏。

  【原文】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

  :‘屦校灭趾①,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

  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②,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③。’

  ”

  【译文】

  孔子说:“小人不以不仁义为可耻,不以不道义而畏惧,不见利益不去努力,不受威吓不知收敛。惩

  罚小错能使他们警惧大错,这也是小人的福气。《易经》说:‘带上脚镣,虽然磨破了脚趾,但没有大的

  灾祸。’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就名声,罪恶不积累,不足以伤害生命。小人认为小

  小的善行没有益处而不去做,认为小小的罪过不会带来伤害而不加以克服,所以恶行积累到不可掩盖的程

  度,罪责大到无法解脱的地步,所以《易经》说:‘肩上套着枷锁,磨破了耳朵,这是凶险的征兆。’”

  【注释】

  ①此引《噬嗑》卦初九爻辞。屦,今本作履,本卦经文作屦,据改。屦,曳也。犹今言拖。校,木制

  囚人之刑具,这里指桎。②揜,读为掩,掩盖。③此引《噬嗑》卦上九爻辞。何,借为荷,背负。校,这

  里指枷。

  【原文】

  子曰:“危者,安其仁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

  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①。’”

  【译文】

  孔子说:“地位受到动摇的,在过去却是地位稳固的;国家遭到灭亡的,在过去却是身家安全的;社

  会发生动乱的,在过去却是社会安定的。所以,君子在安稳时,不要忘记危险,在安全时,不要忘记危亡

  ,在安定时,不要忘记动乱。这样,自身才能安全,国家才能保全。《易经》说:“快要灭亡了!快要灭

  亡了!国家的命运如同系在嫩弱的苞草桑枝上一样危险。,”

  【注释】

  ①此引《否》卦九五爻辞。苞桑,苞草、桑枝。

  【原文】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

  渥,凶①。’言不胜其任也。”

  【译文】

  孔子说:“德行鄙薄而地位尊贵,智慧浅陋却谋划大事,力量微小却肩负重任,很少不遭遇灾难。《

  易经》说:‘鼎的足折断了,倾覆了王公的莱肴,惩罚是惨重的,这是凶险的象征。’讲的就是力不胜任

  。”

  【注释】

  ①此引《鼎》卦九四爻辞。餗,米粥菜汤之类。形渥,吕祖谦《音训》:“形,九家、京、荀悦、虞

  作刑,一行、陆希声亦作刑。渥,郑作剭。晁氏曰:‘九家、京、虞作剭,重刑也’”。

  【原文】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

  子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①。’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

  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译文】

  孔子说:“知道微妙的事机,这是神妙吧。君子对上不谄媚,对下不轻侮,他知道微妙的事机吧。事

  机,就是变化的最初迹象,吉凶就是从中预先显现出来的。君子看准时机而有所作为,不可延宕怠慢。《

  易经》说:‘被夹在石缝中,不到一天解脱了。卜问得到吉利。’夹在石缝中,岂可坐而待毙,这是可以

  断然判明的。君子了解微妙的事机,也了解明显的形势,知道何时应该柔弱,何时应该刚强,这才是万民

  仰望信赖的人物。”

  【注释】

  ①此引《豫》卦六二爻辞。介,犹夹。终日,一整天。贞,卜问。

  周易系辞下译注(2)

  时间:2009-06-22 10:46来源:本站编辑 作者:先圣 点击:11次

  关键词:周易,系辞下,译注

  【原文】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 ,元吉①。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年轻人,他大概差不远了吧。有过错未尝不知道,知道了从来不会重犯。《易经

  【原文】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

  ,元吉①。’”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年轻人,他大概差不远了吧。有过错未尝不知道,知道了从来不会重犯。《易经》

  说:‘迷失不远就能回头,没有大的悔恨,而且大吉大利。’”

  【注释】

  ①此引《复》卦初九爻辞。不远复,即不远而复。复,返回。祗,元,同为“大”义。

  

  【原文】

  “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言致一也。”

  也。”

  【译文】

  “天地之间,阴阳之气交融,万物变化和谐;雄雌交构,万物变化生成。《易经》说:‘三人同行则

  难免意见不合而使一人孤立,一人行则孤独寂寞,遇人则邀来作伴。’就是讲团结合作的道理。”

  【原文】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

  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①。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

  ,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必须先稳固自身而后才有所行动,必须先镇静情绪而后才有所议论,必须先巩固交情

  而后才向人求助。君子注重这三个方面的修养,所以能得到安全。自身阽危而贸然行动,那么人们就不会

  参与。自身恐惧而去安抚别人,那么人们就不会信任。没有交情而求助于人,那么人们就不会给予帮助。

  没有人支持你,那么伤害你的人就要来到。《易经》说:‘没有人帮助,甚至有人攻击,而自身立志不坚

  定,那就危险了。’”

  【注释】

  ①上“与”字,意为帮助;下“与”字,意为给予。

  【原文】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

  ①,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②,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

  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③,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

  事肆而隐④。因贰以济民行⑤,以明失得之报。”

  【译文】

  孔子说:“明晓《乾》、《坤》两卦的义蕴,是通会《易经》的基础。乾代表阳性的事物,坤代表阴

  性的事物。阴阳之德是相配合的,阴柔阳刚各有其特性。《易经》根据这一基本分类去分别天地生成的一

  切事物,根据这一基本分析去了解自然造化的内涵,并用各种卦象象征性地表现出来,虽然复杂却不紊乱

  。考察卦辞爻辞所引举的事类,大都是衰世的事情吧?《易经》既揭示历史而又考察未来,既显现细微而

  又阐明幽隐。推广开来,《易经》还确定名目,分辨事物,陈述事理,判断凶吉,是十分完备的。它所称

  引的事物是细小的,但它类比的事物却是重大的。它的意旨深远,它的文辞高雅,阐述道理委婉而又中肯

  ,论断事实直率而又深刻。《易经》正是利用卜筮者的犹疑以此来指导人们的行为,辨明凶吉得失的报应

  。”

  【注释】

  ①体,《周礼·天宫序》:“体国经野。”郑注:“体犹分也。”意即划分、区别。撰,《广雅·释

  诂》:“撰,具也。”具备。天地之撰,犹言天地生成的一切事物。②于,王引之曰:“于,语助也。”

  稽,考查。③开,推而广之。当名,犹言正名,此处指确定名目。正言,陈叙事理。断辞,判断吉凶。④

  肆,《集解》引虞翻说:“肆,直也。”隐,直达隐秘,深刻。⑤贰,朱熹曰:“贰,疑也。”

  【原文】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

  。《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

  《井》,德之地也①。《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②。《复》,小而辨于物。

  《恒》,杂而不厌③。《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④。《困》,穷而通。《井》,居其所

  而迁⑤。《巽》,称而隐⑥。《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

  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辩义。《巽》以行权⑦。

  【译文】

  《易经》的产生,也许在中古时期吧?创作《易经》的人,也许有忧患吧?所以《履》卦(《系辞》的

  作者认为讲行为修养)是道德的基础。《谦》卦(讲谦让虚心)是道德的枢纽。《复》卦(讲复归善道)是道

  德的根本。《恒》卦(讲坚定操行)有利于道德的稳固。《损》卦(讲惩忿窒欲)有利于道德的修养。《益》

  卦(讲改过向善)有利于道德的充实。《困》卦(讲穷久必通)有利于辨明道德的厚薄。《井》卦(讲施舍救

  济)有利于道德的传播。《巽》卦(讲退让顺服)有利于道德的制约。《履》卦表示用礼来调和关系接人待

  物。《谦》卦表示自谦自贬反而带来光荣。《复》卦表示谨于细小之事则可以辨明大是大非。《恒》卦表

  示始终如一而不怠倦。《损》卦表示道德修养初期是困苦的,既已习惯则成自然。《益》卦表示增益德行

  ,就可以长久宽裕而不困难。《困》卦表示处境艰难而志向坚定,终久会实行愿望。《井》卦表示处在合

  适的地位而且能施德于人。《巽》卦表示处事恰当用心谦让。用《履》卦的原则来制约行动。用《谦》卦

  的恣态来折衷礼节。用《复》卦的道理来回顾反省。用《恒》卦的精神来专一道德。用《损》卦的方式来

  避开灾祸。用《益》卦的方法来收取善果。用《困》卦的思想来减少怨恨。用《井》卦的义理来辨别是非

  。用《巽》卦的智慧来处断权衡。

  【注释】

  ①高亨说:“地,疑当作施。形似而误。”《系辞》认为井是以水养人,《井》,《彖传》曰:‘井

  养而不穷也。’其说同。井以水养人,似人以德施人,故《井》为德之施。”②尊,王引之说:“尊读为

  撙,自贬损也。”③杂,王引之说:“杂,当读为币。币,周也。一终之渭也。《恒》之为道,终始相巡

  ,而无已时,故曰:‘币而不厌。’”④设,高亨说:“设字殊不易解,疑当读为鸷,困顿也。”⑤居其

  所而迁,水井不移永处其所,但井水以汲取面传播,喻人居于合适的地位,施德于人。⑥称,恰当。隐,

  退让而不夸耀。⑦权,权宜。行权,因时制宜,行适时之计。

  【原文】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①,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

  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②,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③,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④

  ,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译文】

  《易经》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法则就是不断变化。易卦的爻是没有固定位置的,

  在六个爻位上流通变换,上下移动,没有一定的规则,阳爻与阴爻的互相转换,同样是不被法则所拘束,

  正因为这样才充分体现了因应变化的法则。从爻画的对应变化来考察本卦与变卦的相互联系,确定吉凶使

  人有所警惧,使人明于忧患与变故。犹如得到师保的教诫,如同受到父母的守护。首先遵照卦爻的释辞来

  寻索它的义理,既而就有了指导行动的要领。但是,不是合适的人,这种法则不会无条件的产生作用。

  【注释】

  ①六虚,韩康伯曰:“六虚,六位也。”谓《易卦》六爻变动不居,周流六位。②其出入以度外内,

  依筮法,先得之卦为本卦,通过爻变转换之卦称变卦。出入,就是出于本卦而入于变卦。外内,本卦为内

  卦,变卦为外卦,出于内而入于外。度,审察。本句意为,通过爻画的对应变化来考察本卦向变卦转换的

  对应关系,来判断吉凶。③无,高亨认为:“无当作尤,形似而误。尤读为犹,似也。”师保,古代贵族

  子弟皆有师保。《礼记·文王世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师保负教育辅导之责。④率,《尔雅·

  释诂》:“率,循也。”揆,《说文》:“按,度也。”意即探求。方,《广雅·释诂》:“方,义也。

  ”即义理。

  【原文】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①,以为质也。六爻之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②。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③,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④。噫亦要存亡吉凶⑤,则居可

  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⑥。柔之为道

  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⑦。其柔危,其

  刚胜邪⑧?

  【译文】

  《易经》这本书,以推究过去,探求未来作为它的本质特征。一卦六爻阴阳相杂,仅仅是象征各种物

  侯。占卜之时,首先得到的是初爻,全卦怎样还难以知晓,直到得到上爻,整个卦象就容易了解了,这就

  是凡事须知本末的道理。初爻的爻辞仅勾勒出事物的端倪,上爻的爻辞就描绘出事物的全貌。至于铺陈一

  些现象,具列事物的性质,辨明是非,就必须具有二、三、四、五爻的爻辞,才能臻于完备。至于从中探

  求人事的吉凶祸福,那么坐着推演卦爻就可知道了。聪明人只要看看每卦开首的《彖辞》,对于整卦的意

  义就了解多半了。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属阴位,但位置不同,而且代表的吉善也不一样,二爻多赞誉,四爻

  多恐惧,因为它们的位置有远近之分。阴柔的原则是不宜处在远位,阴爻的要义在于表示无咎,在具体的

  运用当中宜处于中位。第三爻与第五爻同属阳位,但位置不同,第三爻表示凶险,第五爻表示功绩,这是

  因为它们所处的位置有贵贱之分。从另一角度说,阴爻处于阳位就意味着凶险,阳爻处于阳位就象征胜利

  ;阳爻处于阴位也意味着危险,阴爻处于阴位同样象征着胜利。

  【注释】

  ①原始,考察过去。要终,探求未来。②初,初爻。上,上爻。依筮法,先得初爻,次得第二爻,依

  序类推,最后得上爻。因而说,占得初爻,还不知全卦,既得上爻,全卦就清楚了。③杂物,罗列各种现

  象。撰德,具列事物的性质。④中爻,指二、三、四、五诸爻。⑤噫,王引之说:“噫与抑通。”裴学海

  说:“抑,转语词也。”无义。要,探求。⑥高亨认为:“近上疑当有远字,转写误脱。”二与四,指第

  二爻与第四爻。同功,第二爻与第四爻同属阴位,为柔。异位,第二爻处下卦中位,第四爻处上卦下位,

  位置有区别。远近,下卦为内卦,为近;上卦为外卦,为远,所以说有远近之分。⑦三与五,指第三爻与

  第五爻。同功,第三爻、第五爻同属阳位,为刚。异位,第三爻处于下卦外位,第五爻处于上卦中位,位

  置有区别。贵贱之等,下卦的外位为贱,上卦的中位为贵,因而有贵贱之分。⑧柔,阴爻为柔。刚,阳爻

  为刚。阳爻处于阴位则危,阴爻处于阴位则吉利。反之阴爻处于阳位则危,阳爻处于阳位则吉利。“其柔

  危,其刚胜”,是总括上述四种情况而言。

  【原文】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①。六者非它也,

  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②。物相杂,故曰文③。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译文】

  《易经》这本书,广大而无所不包,其中包含天道、人道、地道。并且以三级爻位来代表天、地、人

  三材,所以一卦具有六爻。“六”这个数目没有别的意义,它就是根据三材的道理确定的。道是变化的,

  所以卦画叫做爻。爻有位置上的区别,所以分别阴阳两类。阴阳两类爻画错综组合,所以形成卦象。卦象

  当与不当,所以产生了吉凶。

  【注释】

  ①兼三材而两之,三材,天、地,人谓三材。两之,以两个爻位构成一个等级:上爻、五爻为天位,

  四爻、三爻为人位,二爻,初爻为地位,凡三个位级,所以又说二卦须具六爻。②等,等类。物,类别。

  易卦将天地万物分为两个大门类,即阴与阳。爻位有阴阳之别,爻画也有阴阳之别。③文,易卦之文,即

  易卦之象。

  【原文】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译文】

  《易经》的产生,大概在殷商末世、周朝的初期吧?反映了文王与纣王的时代吧?所以它的文辞带有惊

  惧自危的色彩。具有忧患意识才能带来平安,带着太平观念就会造成倾覆。它的道理包容一切,一切事物

  都没有被遗弃。自始至终带有忧患意识,总的目的在求得没有危险。这就是《易经》的原则。

  【原文】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①,能研

  诸侯之虑②,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③。是故变化云为④,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⑤。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⑥。八卦以象告,爻象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

  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⑦。凡《易》

  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⑧,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慙⑨。中心疑者,其辞枝⑩。吉人之辞寡⑧。

  躁人之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译文】

  乾为天,它是天下最刚健的事物,它的品德是恒常平易而且谙知风险。坤为地,它是天下最柔顺的事

  物,它的品德是恒常简要而且谙知险阻。能够在内心览阅这些道理,能够在思想上研究这些道理,确定天

  下事物的吉凶,从而促使天下人奋勉前进。所以天地间的运动变化,人世间的言语行动,凡属吉利之事必

  有吉祥之兆。根据卦象所反映的事物性质形态就可以知道制作器具的方法,根据占筮所揭示的凶吉祸福,

  就可以知道未来的结局。天地确立了一定的秩序,圣人促成天地的造化。通过咨议与人商量,通过卜筮与

  鬼商量,了解了《易经》的原则,愚昧的人们也可以参与谋划大事。八卦以卦象来预示,卦爻之辞以情理

  来昭告。阳爻阴爻错综组合,吉凶就从中表现出来。事物的变动是以利害为准绳,人间的吉凶是随具体情

  况而转移。所以爱与恶互相攻击,吉与凶由此产生。亲与疏互相争取,悔与吝由此产生。感情与行为互相

  感触,利与害由此产生。全部《易经》的意思是,人与人相处而不能协同合作,那就必遭凶险,甚至处心

  积虑地害人,悔与吝必定来临。打算背叛的人,他的言语闪烁。内心有疑虑的人,他的言词混乱。厚道的

  人,他的言词谨约。浮躁的人,他的言词放肆。诬蔑好人的人,他的言词游移。失去操守的人,他的言词

  含混。

  【注释】

  ①说,高亨说:“说乃借为阅。《说文》:‘阅,具数于门中也。’物具列于前,览而数之,是为阅

  。”②司马光、朱熹并谓“侯之”二字是衍文。③亹亹(wěi),奋勉前进。④云为,孔颖达曰:“或口之

  所云,或身之所为也。”⑤象事,卦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形态。占事,卜筮所揭示的人事吉凶。⑥成能

  ,促成其事。与能,参与其事。⑦情,情感。伪,借作为,行为。⑧近,接近,共处。得,和协。⑨慙,

  即惭字。高亨说:“慙当读为渐。渐,诈也。”⑩枝,当为岐之借字,即分岐。⑾吉,《说文》:“吉,

  善也。”吉人,厚道之人。寡,谨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