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后寺河风景区:历代篆刻理论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0:27:05

历代篆刻理论选

吾丘衍  《三十五举》

  吾丘衍(1272—1311),元代篆刻家。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太末(今浙江龙游)人,寓居杭州。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三十五举》为此书主体,阐述篆隶演变及篆刻知识,甚多创获,故后人往往直呼该书为《三十五举》。

  一举曰:

  蝌蚪为字之祖,象虾蟆子形也。今人不知,乃巧画形状,失本意矣。上古无笔墨,以竹梃点漆,书竹简上;竹硬漆腻,画不能行,故头粗尾细,似其形耳。古谓筆(笔)为聿,仓颉书从手持半竹,加畫(画)为聿(¤),秦谓不律,由切音法云。

  二举曰:

  今之文章,即古之直言;今之篆书,即古之平常字,历代更变,遂见其异耳。不知上古初有笔,不过竹上束毛,便于写画,故篆字肥瘦均一,转折无棱角也。后人以真草行,或瘦或肥,以为美茂。笔若无心,不可成体,今人以此笔作篆,难于古人尤多,若初学未能用时,略于灯上烧过,庶几便手。

  三举曰:

  学篆字,必须博古,能识古器,其款识中古字,神气敦朴,可以助人。又可知古字象形、指事、会意等未变之笔,皆有妙处,于《说文》始知有味矣。前贤篆乏气象,即此事未尝用力故也。若看模文,终是不及。

  四举曰:

  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又当与《通释》兼看。

  五举曰:

  字有古今不同,若检《说文》,颇觉费力,当先熟于《复古编》,大概得矣。

  六举曰:

  篆书多有字中包一二画,如日字、目字之类,若初一字内,画不与两头相粘,后皆如之,则为首尾一法;若或接或不接,各自相异,为不守法度,不可如此。又圆点、圆

  圈,小篆无此法,古文有之。口字作三角形,不可引用,学者慎勿于难写处妄意增入。

  七举曰:

  篆法扁者最好,谓之蜾扁,徐铉谓非老手莫能到,《石鼓文》是也。

  八举曰:

  小篆一也,而各有笔法,李斯方圆廓落;李阳冰圆活姿媚;徐铉如隶无垂脚,字下如钗股,稍大;锴如其兄,但字下如玉箸,微小耳;崔子玉多用隶法,似乎不精,然甚

  有汉意;李阳冰篆多非古法,效子玉也,当知之。

  九举曰:

  写成篇章文字,只用小篆,二徐、二李,随人所便,切不可写词曲。

  十举曰:

   小篆俗皆喜长,然不可太长,长无法,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岂不美哉。脚不过三,有无可奈何者,当以正脚为主,余略收短,如幡脚可也。有

  下无脚字,如生、曰、之等字,却以上枝为出,如草木之为物,正生则上出枝,倒悬则下出枝耳。

  十一举曰:

  凡写牌匾,字画宜肥,体宜方圆。碑额同此,但以小篆为正,不可用杂体。

  十二举曰:

  以鼎篆、古文错杂为用时,无迹为上。但皆以小篆法写,自然一法。此虽易求,却甚难记,不熟其法,未免如百家衣,为识者笑。此为逸法,正用废此可也。

  十三举曰:

  凡口(音围)圈中字,不可填满,但如斗并中着一字,任其下空,可放垂笔,方不觉大。圈比诸字亦须略收。口不可圆,亦不可方,只以炭墼(音基,粉末加水做成的块状物)范子为度自好。若日目等字,须更放小,若印文中扁“口”字,及子字上“口”,却须略宽,使“口”中见空稍多,字始浑厚,汉印皆如此。

  十四举曰:

  写篆把笔,只须单钩,却伸中指在下夹衬,方圆平直,无有不可意矣。人多不得师传,只如常把笔,所以字多欹斜,画不能直,且字势不活也。若初学时,当虚手心,伸

  中指,并二指,于几上空画,如此不拗,方可操笔,此说最是要紧,学者审之,其益甚矣。

  十五举曰:

  凡篆大字,当虚腕悬笔,手腕着纸,便字不活相。多有人不能用笔,用棕榈条及纸筒等物,皆俗夫所为,士大夫不可用此。

  十六举曰:

  汉篆多变古法,许慎作《说文》,所以救其失也。

  十七举曰:

  隶书人谓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拔平硬,如折刀头,方是汉隶。《书体括》云:方劲古拙,斩钉截铁,备矣。隶法颇深,具其大略。

  十八举曰:

  汉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与隶相通,后人不识古印,妄意盘屈,且以为法,大可笑也。多见故家藏得汉印,字皆方正,近乎隶书,此即摹印篆也。王俅《啸堂集古录》所载古印,正与相合。凡屈曲盘回,唐篆始如此,今碑刻有颜鲁公官诰尚书省印,可考其说。

  十九举曰:

  汉、魏印章,皆用白文,大不过寸许,朝爵印文皆铸,盖择日封拜,可缓者也。军中印文多凿,盖急于行令,不可缓者也。古无押字,以印章为官职信令,故如此耳。自唐用朱文,古法渐废,至宋南渡,绝无知者,故后宋印文,皆大谬。

  二十举曰:

  白文印,皆用汉篆,平方正直,字不可圆,纵有斜笔,亦当取巧写过。

  二十一举曰:

  三字印,右一边一字、左一边两字者,以两字处与为一字处相等,不可两字中断,又不可十分相接。

  二十二举曰:

  四字印,若前二字交界略有空,后二字无空,须当空一画地别之。字有有脚、无脚,故言及此。不然一边见分、一边不见分,非法度也。

  二十三举曰:

  轩斋等印,古无此式,惟唐相李泌有“端居室”三字印,白文玉印,或可照例。终是白文,非古法,不若只从朱文。

  二十四举曰:

  朱文印,或用杂体篆,不可太怪,择其近人情者,免费词说可也。

  二十五举曰:

  白文印,用崔子玉写《张平子碑》上字,又汉器物上并碑盖、印章等字,最为第一。

  二十六举曰:

  凡姓名表字,古有法式,不可随俗用杂篆及朱文。

  二十七举曰:

  白文印,必逼于边,不可有空,空便不古。

  二十八举曰:

  朱文印,不可逼边,须当以字中空白得中处为相去,庶免印出与边相倚无意思耳。字宜细,四旁有出笔,皆滞边,边须细于字,边若一体,印出时四边虚,纸昂起,未免边肥于字也,非见印多,不能晓此。粘边朱文,建业文房之

  法。

  二十九举曰:

  多有人依款识字式作印,此大不可,盖汉时印文不曾如此,三代时却又无印,学者慎此。《周礼》虽有玺节及职金掌辨其美恶,楬而玺之之说。注曰:“印,其实手执之节也。”正面刻字如秦氏玺,而不可印,印则字皆反矣。古人以之表信,不问字反,淳朴如此。若战国时,苏秦六印,制度未闻。《淮南子·人间训》曰:“鲁君召子贡,授以将军之印。”刘安寓言,而失词耳。

  三十举曰:

  道号,唐人虽有,不曾有印,故不可以道号作印用也。三字屋匾,唐却有法。

  三十一举曰:

  凡印文中有一二字忽有自然空缺,不可映带者,听其自空,古印多如此。

  三十二举曰:

  凡印,仆有古人《印式》二册,一为官印,一为私印,具列所以,实为甚详。不若《啸堂集古录》所载,只具音释也。

  三十三举曰:

  凡名印不可妄写,或姓名相合,或加“印”、“章”等字,或兼用“印章”字,曰“姓某印章”,不若只用“印”字最为正也。二名,可回文写,姓下着印字在右;二名在左是也。单名者,曰“姓某之印”,却不可回文写。若曰“姓某私印”,不可印文墨,只宜封书,亦不可回文写。名印内不可着“氏”字,表德内可加“氏”字,亦当详审之。

  三十四举曰:

  表字印,只用二字,此为正式。近人欲并加姓氏于其上,曰“某氏某”,非也。若作“姓某父”,古虽有此称,系他人美己,却不可入印。人多好古,不论其原,不为俗乱可也。汉人三字印,非复姓及无“印”字者,皆非名印。盖字印不当用“印”字以乱名耳。汉张长安,字幼君,有印曰“张幼君”(右一字,左二字);唐吕温,字化光,有印曰“吕化光”,亦三字表德印式(幼君,西汉王式弟子。化光见柳文,吕衡州也)。

三十五举曰:

  诸印文下有空处,悬之最佳,不可妄意伸开,或加屈曲务欲填满。若写得有道理,自然不觉空也。字多无空,不必问此。

 

魏锡曾 《砚林印款》书后

魏锡曾,(?--1882),字稼孙,嗜印有奇癖,谑号印奴,浙江仁和人。清咸丰贡生,官福建盐大使。在官朴拙,日事笔砚,于金石拓本、名人印蜕汇辑甚富;热衷印学,造诣亦深,评说流派印章议论方正、褒贬得当;记载印林交游掌故详实可证,诚周亮工后一人。

右《砚林印款》七十九则,又黄、蒋、奚、陈诸家印款一十二则,多据何丈夙明(澎)、毛兄西堂(庚)、朱君芑孙(寿萱)旧赠完拓辑录,稍有新增,二十而一,凡先生论印宗旨,同时石交,及偶然题属不恒见之别号,粗可考见,其仅具年月姓字者略之,严汰伪刻,亦附存一二款似之作于后,惩臆断,俟真鉴也。丁谱拓款,始自夙明尊人梦华先生,故其家藏弆最富,往时夙明颇据以傲人,及西堂辑谱精出其上,余与芑孙和之,偶有以戏语巧构者,何遂修憾于毛。今三君子遭变,毅魄并为鬼雄,当相视莫逆矣。又夙明云:钝丁碎刀从明朱简修能出。余于黄岩朱丈(亮忠)所见赖古堂修能残谱,而信夙明语,盖得之庭闻。前人论丁印,无及此者。同治己巳三月识。

里中旧重丁、黄、蒋、奚刻印。丁刻之世守者,惟振绮堂汪氏五石,抱经堂卢氏三石,小山居何氏三石,补罗迦室赵氏一石,余率由飞蚨人萃归王安伯丈(泰),虽同时谢丈卜堂(家枚)、戴君用伯(以恒),皆嗜丁印如性命,竟无能抗衡也。庚辛乱后,王氏废宅出残石若干,谢、戴及他氏储藏,仅存十一,亦都易主。今确知丁印在世间,煨烬奇零,数不满百,独振绮手泽如新耳。其自余庚申岁失于吴门者,为“丛睦”、“才与不才”二石(“才与不才”,是从陈君遇安借拓者,同时失自藏、借人古今印百余钮。黄小松先生为松窗、春松两从祖刻名氏印,亦在此中。嗣有沈君均初收得者,知未尽堕劫灰,然不可踪迹矣)。后丁君松生(丙)见贻“徐堂印信”,是谢丈旧物,款面皆精,亦失之闽中,乃生平缺陷事也。丁称,梦华馆藏本为富,顾其枕秘不示人,就余及见,是程堂屠氏、寿松堂孙氏、竹景庵赵氏旧藏。芑孙、用伯新得(用伯所得是钩本),皆洋洋大观,都计在五六百以上。而余手辑古今印拓,辛酉冬避地入闽,尽携以行,嗣为夫己氏窃毛拓至精者百余,几空其群,今稍向副本补数十纸,合前后所收,才得二百有奇,不知江、浙间遗石、遗谱,复出几许?犹忆道、咸间《四家印谱》盛行,几于家置一册。自罹兵火,曩时同好,惟用伯及朱君(希颖)存。乙丑秋,识松生,亦同斯癖,皆远在二千里外,近为松生校刊《砚林诗集》,因辑此卷,暇日欲尽抄四家印款,自为一书,以存影迹。牵连记之,不异易安居士寓会稽土舍,追话归来堂起时也。庚午四月,又识。

《飞鸿堂谱》所收丁刻,惟“启淑私印”、“飞鸿堂藏”、“秀峰赏鉴”三印,又张洪厓绝句大印,又一白文界格大印是先生手制,余皆赝鼎。盖秀峰受同时作伪者之绐也。何辑丁、黄印谱中,“飞鸿堂”朱文三字,即承秀峰之误。又“武林宝古”、“金井口梧叶”、“一个峰头住一年”、“朋友千里”、“烟霞百灵”五印,亦伪。其他伪石,不可枚举(张芑堂、陈秋堂、曼生皆尝为之)。近见传抄丁、黄、蒋、奚、板桥、冬心、曼生印谱一册,面文皆闲散语,款则纰缪支离,并诸家时代先后,交游踪迹,未稍加考证,妄人所为,诚不足辨。然传之久远惧或贱玉贵珉,今求诸家真印,何谱而外,惟林云栖曩辑《名人集印》,傅子式(拭)近辑《西泠六家印存》,虽搜采无多,皆精审,不少假借,后之鉴赏者,尚守斯二谱为衣钵乎?是卷辑于同治己巳,越十二年光绪辛巳, 始写定付刊,因复记此。

 

书《赖古堂残谱》后

栎园未成之书,栎园喜篆刻,就所得印拓,辑备观览,非有数十百本行世,旧闻此书浮想而已。辛酉岁,避地黄岩,偶从朱德园部郎借书,云有《赖古堂残谱》,急取视之,则剪粘本,白纸线订十二册,所存才三十余家,其弁语皆楷书,时无从觅刻本校对,背忆文义不误,玩其书法则出国初人物,而与栎园不类,又不押名字印,颇生疑窦。适于箧中携有栎园寄黄济叔扎,首钤“江上信天翁”印,而十二册中黄谱尚存,且列此作,取校无毫发差,乃敢灼然信为真谱。细玩印拓多虫蚀痕,粘纸则坚好,悬拟当日各谱大小长短未必一律,而弁语必栎园手书(观沈逢吉一则有“误字投笔”等语可知),或岁久虫伤,不可收拾,后人缀辑其未蚀者,补录题字,或经飞蚨人手,取原本分一为两,伪录题字,皆不可知,然必非赝本也。谱存余案数月,思附名卷末,会寇犯黄岩,德园将奔避,急索谱去,余亦仓卒来闽,其后黄岩陷,而旋复闻德园家业荡然,而家人以居乡无恙,不知彼时曾挈谱出否?事阅三年,见此书,不胜今昔之感。因将朱谱存佚各家,分记于后,其不能省忆者缺之。刻印为游戏之一,数十家精神所寄,独恃朱谱,或当不堕劫灰耳。癸亥二月初十日识。

文国博,朱谱缺。余所见国博印,独其诗笺押尾“文彭之印”、“文寿承氏”两印真耳。未谷先生论文氏父子印, 亦以书迹为据,今人守其赝作,可哂。栎园相去不远,所辑当不谬,竟不得见,则终不得见矣。

何主臣,朱谱存。有极拙类市刻者,余亦不甚可喜,但觉较程氏所摹浑穆而已。主臣胸中疑少书卷,要之主臣前无主臣,其才力胜人数倍,所以盛传,虽有诋者,终不可摇动。

梁千秋,朱谱存。类主臣,工力甚深,钝丁老人有自作六面印,以千秋所刻“宜子孙”等五面印为之母。旧闻王安伯丈以黄金等分易之,余有拓本。又朱芑孙处有千秋刻“楚与此君共老”一石,余亦得其拓本,今二石恐并毁矣。

梁大年,朱谱存。有故作剥蚀之病,不如乃兄。栎园所论,殊不公,疑不得千秋印,有夙嫌也。

张稚恭,朱谱存。中有贯一①宋文小印,作大篆仿秦,余见之王君立三所藏程谱中。

程穆倩,朱谱缺。穆倩崛起文、何之后,真豪杰士。余于乱后得其所刻“一身诗酒债,千里水云情”十字印。其遗迹,世间亦颇有存者。己未秋,在荆溪晤王君立斋,得见所藏程谱三百余方,大观也。穆倩朱胜于白,仿秦诸制,苍润渊秀,虽修能、龙泓、完白皆不及,余子无论矣。

黄济叔,朱谱存,济叔秀不至弱,平不至庸,巧不至纤,熟不至俗,然终有纡徐演漾之病,不如修能有新意,穆倩之苍浑更非所及,栎园誉之过也。济叔自在江皓臣、顾元方之右,此乃平心之论,后来《飞鸿堂谱》中闲散印,多近济叔一派,大约较主臣加秀加薄。余见朱谱,成论印诗二十四首,论济叔云:“妥帖未排奡,倾倒栎下翁,后生扬其波,巨谱成《飞鸿》,江南平远山,未足攀华嵩。”

张大风,朱谱存。甚秀,庚申春二月,于吴门紫榆明经(应潜)处,见大风刻“古农”白文小印,摹数纸,今有存者,其署款亦有致。

程孟长,朱谱缺。元素所摹主臣谱,家滋伯从叔曾以不全本付余,乃吾乡黄孝子(树谷)置广仁义学者,板口有“广仁义学藏书”长木印,乱后存会稽友人家,不知存否?

汪尹子,朱谱缺。余所辑谱中有“逍遥游”白文,满白未见生气,亦庚申二月从紫榆摹得者,款署:“万历甲寅二月,作于琴河水榭,汪关”。

江皓臣,朱谱存。皓臣切玉如泥,自是绝技(多仿汉铸,且能作朱文,无寻常玉印蹊径)。但论印文,则颇有瘦软之病,盖自负其能,不欲受向来玉工范围,使玉不能见长,则刻亦减色矣。此乃因其名盛而苛论之,所谓吹毛求疵。近赵撝叔于温州物色一枚,而作“惜阴”二字,与朱谱相类,旁署皓臣小楷二,甚精。

钦序三,朱谱存。中有“阮大铖印”,朱文四字。

徐孝竹,所著《印戋说》有心得。昨岁于吴子沂案头见其印稿。

沈逢吉,朱谱无。庚申春,从紫榆处摹得“大啸秋云白”。五字,石过小,不能佳。

顾元方,朱谱存。恪守汉法,惜其无自立处,栎园盛推之,当以尔时仿汉者少耳。

朱修能,朱谱存。修能用凡夫草篆法,笔画起讫,多作牵丝,是其习气,从来所无。如近时陈曼生刀法之缺蚀,亦从来所无。然两君皆解人,但不予人以学步耳。善学修能者,惟丁钝丁;善学曼生者,惟吾友赵撝叔,不似之似,难为不知者道也。

丁秋平,朱谱存。秋平石刻,余所见颇多,乃墨守何氏者,殊无生气。

陈文叔,文叔刻“鲁公”二字朱文印,作大篆,张叔未丈曾以拓本畀余。施大千刻“误学书剑薄游人间”白文印,余亦从丈得一拓本,皆习何派者。

丁元公,朱谱存。按丁元公字原躬,嘉兴人,此云钱塘,或因秋平而误。朱谱所存多径寸印,白文居十之九,皆仿秦权,秀逸绝伦,非寻常所见铁线俗派也。十二册中,余最爱原躬,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者。

书《巴予藉别传》后

赵撝叔论印,并称丁、黄、巴、邓,龙泓行辈,于吾家在高曾祖之间。黄为大父行,并缔交谊,里居日,曾手辑其谱。邓印多于书迹见之,独巴作不得寓目,十年前,曾见其所藏《石鼓文》册,旁有题字;又于市肆见画册一,惜未谛观印文。撝叔刻印,今殆无匹,尝谓近作多类予藉,适从谭仲修假阅容甫先生述学中列此传,因录撝叔印拓末,寄先河后海之意云。癸亥正月晦日识。

《吴让之印谱》跋

仪征吴翁,初名廷飏,后以字行,改号让之,又以其字下一字同御名,今但署吴让之。让之学书安吴包氏,篆、分刻印,私淑完白,笃守师说,有两汉经生风。吾友赵子

撝叔,自负篆刻,独心折其工力,尝作印跋其侧云:“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叹服如此。余于去夏晤之泰州,年六十五矣,松身鹤发,神完有持,时憩僧舍,为人作书自给,以目力衰,不肯刻印,余固强之,为撝叔刻二石,为余刻三石,同好妒羡。余夙有印癖,寓泰无事,因就所见,辑谱得二十分。让之有喜色,自跋如右。后示撝叔分定内外编,合者十九,不合者十一,撝叔谓吾两人所定,不必当让之及前后印人意,此十中之一,亦不可强合。既而撝叔为文弁首,论皖、浙印,条理辨晰,见者谓排让之,非也。皖印为北宗,浙为南宗。余尝以钝丁谱示让之,让之不喜,间及次闲,不加菲薄,后语撝叔,因有此论。盖让之生江南,未遍观丁、黄作,执曼生、次闲谱为浙派,又以次闲年长先得名,诫相轻,且间一仿之,欲示兼长。其不喜钝丁习也;不病次闲时也。撝叔之论,所谓言岂一端,亦非排让之也。文国博真谱不可见,间存于书画者,实浑含南北两宗,其后名家,皆皖产,中惟修能朱(简)碎刀,为钝丁滥觞。钝丁之作,熔铸秦、汉、元、明,古今一人,然无意自别于皖。黄、蒋、奚、陈曼生继起,皆意多于法,始有浙宗之目,流及次闲,偭越规矩,直自郐尔。而习次闲者,未见丁谱,目谓浙宗,且以皖为诟病,无怪皖人知有陈、赵,不知其他。余常谓浙宗后起而先亡者此也。若完白书从印入,印从书出,其在皖宗为奇品、为别帜,让之虽心摹手追,犹愧具体,工力之深,当世无匹。撝叔谓手指皆实,斯称善鉴。今日由浙入皖,几合两宗为一,而仍树浙帜者,固推撝叔,惜其好奇,学力不副天资,又不欲以印传,若至人书俱老,岂直过让之哉?病未能也。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在福州识。

完白书从印入,撝叔语其云:字画疏处可走马,密处不可通风,即印林无等等咒。“钝丁法修能”,何夙明述其先人梦华语。黄岩朱氏藏《赖古堂》残谱中,有修能作,信然。

《钱叔盖印谱》跋

余于近日印刻中,最服膺者,莫如叔盖钱先生。先生善山水,工书法,尤嗜金石,致力于篆隶,其刻印以秦、汉为宗,出入国朝丁、蒋、黄、陈、奚、邓诸家。同时赵翁次闲。方负盛名,先生以异军特起,直出其上,庚申之变,阖门殉义。《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以拟先生人品,与先生之印品,殆无愧焉。自先生殇十数年,手制零落,而声誉益振,余手拓其遗石,并乞朋好分饷,凡得数十纸,粘缀成册,其少作,晚岁颓唐之制,别缀于后,盖重先生品谊节操,不敢轻弃,兼使究心篆刻者,知此中与年增长,随时乖合之致,一无可假借云。

题增补毛西堂手辑《西泠六家印谱》

乡先辈丁、黄、蒋、奚、二陈篆刻,前人多有论次,近年新谱日出,无精于毛君西堂者。西堂之辑谱也,一印入手,息心危坐,审视数四,徐出手制印泥,其泥入油少,坚韧如柜妆(音巨女,一种油炸面食),以后就泥,凡积百十秒许,泥附于石乃就,几面印之,不借它纸,既又翻石向上,纸粘不脱,视其未到处,以指顶少砑(音压,碾也),一不惬至再,再不惬至三,三四不惬,或至三四十次,既得精妙一纸,类次入谱,不复再印,即强之印,亦不得佳。弃纸山积,不自珍惜,并供友人携取。然西堂最不惬意者,特较他本焕然十倍,人得之者珍为“毛谱”。余尝戏谓之曰,君能事虽多,终以印印为第一。西堂故负书名,善鉴别古书画,喜吟小诗,间作墨笔花卉,好谈星命,尤善弈,亦能作印,然无以易余言也。初不拓款,见余拓本,辄戏为之,用画家渲染法,先积淡墨,如云如水,点如雨下,而不入于凹,末少施以焦墨,肥瘦明暗之间,经营尽善,余乃转相仿效,精到或庶几,活泼终不及也。余昔嗜印最笃,曾枵腹行十数里,无所得不悔。西堂性舒缓,然其求印不异饥渴之于饮食也。西堂谓两人呆相类,每印印毕,必留一赠余,乃听人取,故余所得视诸同好为备。此本积十四年之久,较西堂自存之谱,面得十九,款得十一,毛谱之中,洋洋大观,其间余所增入者,署明纸尾,鱼目之混,惧为明珠累也。犹忆庚申乱后,余寓越城,仲冬五日,西堂从诸暨来共饭,饭毕出此本,评玩良久。未及十日,富阳陷。余踉跄奔黄岩,遂不复与相见。昨岁闻其携眷旋里,今故乡复陷,余夙知西堂内介,必能见危授命,其印谱素自宝爱,往时朱芑孙愿以二百金相易,卣(音由,舒适自得也)然谢之,阽(音店,临近也)危之中,当如邝湛若抱琴死矣。嗟乎!余与西堂过失相规,缓急相告,盖非仅印林中友,今西堂既如彼,而余漂泊海峤,母兄隔绝,靦颜偷息,不能表章大节,掇拾遗著,每愧无以对死友,顾念诸家印石印谱,今日堕劫灰者,不知凡几,《广陵散》绝,后人将不复见真迹。此本幸存世间,又精妙非他人比,天下之宝,当为天下惜之。爰亟付装潢,并详弁其首。后之得此谱者,当知开卷珍重,不独前辈精神赖以不堕,而吾两人当日奔驰搜访之瘁,过从赏析之乐,亦庶几跃跃纸上,而无恨于付托之不得其人也。呜呼悕矣!同治壬戌春识。

论印诗二十四首并序

余夙有癖,里居之日,尝与毛西堂、何夙明、朱芑孙、谔卿诸君,手拓丁、黄、蒋、奚、二陈之作,裒然成谱,其他名家手制,别为一集。比岁游常间,搜访如前,闻见浸广,遭乱以来,不复措意于此者一年矣。迩从德园朱丈借书,承以赖古堂残谱见示,虽阙轶过半,自何雪渔以下尚得六七十人。其中朱修能、江皓臣、黄济叔、丁原躬诸家,皆向所未见者,愁病之中获此巨观,就生平涉猎所及,作论印诗二十四首。其名虽盛而未及寓目,与虽寓目而无所可否于吾心者,从略焉。

赝鼎遍天下,俗至不可医。笺尾双朱文,秀华擢金支。安得窥全豹,拨雾南山陲。(文彭三桥)

得力汉宫印,亲炙文国博。一剑抉云开,万弩压潮落。中林摧陷才,身当画麟阁。(何震主臣)

仇血溅丹砂,壮哉博士句。如何干将锋,划石少奇趣?轩苏而轾何,阿好不足据。(苏宣尔宣。尔宣少喜任侠,“仇人血溅丹砂红”,李博士应征赠句也。苏有专谱,序中谓与主臣同师国博,而尔宣独得其秘。)

凡夫创草篆,颇害斯籀法。修能入印刻,不使主臣压。朱文启钝丁,行刀细如掐。(朱简修能。修能为赵凡夫制印甚多,其篆法起讫处时作牵丝,颇与凡夫草篆相类。何夙明尝述尊甫梦华先生语云:钝丁印学从修能出,今以朱文刀法验之,良然。)

明诗半七子,明印皆主臣。千秋称具体,众中最嶙峋。诺责于栎园,周内传(去声)印人。(梁千秋。周栎园《印人传》于千秋多微词,盖求其作印不得,遂诋之尔。)

山农凿花蕊,瑶玙黯无色。笑把昆吾刀,鹅脂受镌刻。雕人备冬官,对之渐溺职。(江皓臣)

妥帖未排傲,倾倒栎下翁。从生扬其波,巨谱成《飞鸿》。江南平远山,未足攀华嵩。(黄经济叔。济叔多平稳之作,似为飞鸿堂一派所祖。)

晦翁和渊明,薛氏易《定武》。元长摹雪渔,同此用心苦。自运希铮铮,多钱必善贾。(程朴元长)

蔑古陋相斯,探索仓沮文。文何变色起,北宗张一军。云雷郁天半,彝鼎光氤氲。(程邃穆倩。文、何南宗,穆倩北宗,黄小松印款中语。)

《峄山》瘦硬意,枣木肥不传。原躬自得师,奏刀法秦权。凌波洛水神,吹气藐姑仙。(丁元公原躬)

身依元都观,口诵《黄庭经》。登坛习禹步,峨冠戴华星。金丹不换骨,何由夸云軿。(丁良卯秋平)

咄咄尚左生,琢印如琢砚。石质具堕剥,字形随转变。乱头粗服中,姬姜终婉娈。(高凤翰西园)

凡民与箬林,学书骖靳如。我观凡民印,古胜凡民书。箬林亦能印,银章篆虫鱼。(沈凤凡民。余旧藏箬林致凡民手札数十通中,有印拓一纸作大篆,下缀小字云:“银章若此何如。”)

蒙泉数印人,高汪钝丁亚。潇洒梅花帧,芝泥渍林罅。汪似胜于高,结构差入化。(高翔西唐、汪士慎近人。近日丁龙泓、高西唐、汪巢林力振古法,一洗妍媚之习,语见奚蒙泉印跋。)

健逊何长卿,古胜吾子行。寸铁三千年,秦汉兼元明。请观论印诗,浑浑集大成。(丁敬敬身)

朱文六国币,白文两汉碑。沉浸金石中,古采扬新姿。姿嘏亦何病,不见倩盻诗。(黄易秋庵)

山人学佛人,具有过师智。印法砚林翁,浑噩变奇姿。瓣香拟杜韩,三昧非游戏。(蒋仁山堂。砚林丁居士印,犹浣花诗、昌黎笔,当其得意,超秦、汉而上之,归、李、文、何未足比拟,又瓣香砚林翁者不乏,谁得其神得其髓乎?皆山堂印款中语。秦汉语,虽似过当,然其服膺至矣。)

冬花有殊致,鹤渚无喧流。萧淡任天真,静与心手谋。郑虔擅三绝,篆刻余技优。(奚冈铁生)

草法入篆法,下笔风雷掣。一纵而一横,十荡更十决。笑彼姜芽手,旋效虫蠡啮。(陈鸿寿曼生)

秋堂师砚叟,自谓得工整。娓娓复纤纤,未许康庄骋。小印极精能,芥子须弥境。(陈豫钟秋堂)

研穷洨长书,小学署“元士”。编排汉印字,《分韵》见条理。华宝备春秋,操觚异率尔。(桂馥未谷。未谷有“小学元士”印,所著《缪篆分韵》极精审。)

猿叟爱完白,遗谱慨星散。累累押尾章,朱光接炎汉。 镌诗赠两峰,摇琼斗璀璨。(邓琰石如。邓谱杳不可得,余曾在荆溪任问渠家见其四体书册。八分之妙,殆罕比伦,册中钤印二三十方,亦无不佳。“少时刻印摹两京,最爱完白锋劲横。同时惟有陈曼生,后来始知丁龙泓”。此何子贞太史题龙泓诗幅句也。张叔未叟旧以印谱见贻,中有邓作“乱插繁枝向晴昊”一纸,其边款云:两峰子梅琼瑶璀璨,古浣子摹篆刚健婀娜。)

变化学秦印,失则为披猖。长庚独精整,¤婳而安详。时拟荆山玺,或仿兰池当。(胡唐长庚)

始学求是斋,材力实远胜。继法种榆仙,横厉辟门径。安得三万卷,润彼四千乘。(赵之琛次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