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麻料鸟叫声大全:【调查报告】阜宁新四军老兵陈桂香走访记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06:57
  • 楼主
  • 【调查报告】阜宁新四军老兵陈桂香走访记录
    作者:[怀念的人生]
    发表时间:2011-09-03 08:40:56
    [收藏] [发短信] [回复] [投诉] [添加好友]
雪域神舟 发表于:11-09-01 12:34 

雪域神舟 发表于:11-09-01 12:34 [第2版 09-02 15:31↓]
第2版 09-02 15:31
第1版 09-01 12:34
[只看该作者]
第2楼

【调查报告】阜宁新四军老兵陈桂香走访记录


6月底的一天,一个帖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七十年前参军抗日的女英雄,现在工资是六百”。
/d148376310.htm



7月底的一天,我来到了阜宁县新沟镇吉沟村。


95岁的老奶奶,看上去已经很老了,已经显得有点木讷甚至呆滞。

邻居说,两三年前她的精神状态还很好,可现在却不行了。

你问她: “老奶奶,你还记得跟日本鬼子打仗的事吗?”

“嗯,知道”

“ 那给我们讲讲好吧?我很想听~”

“我老头是红军,我是新四军。”

你再问她一些细节,她还是重复说“我老头是红军,我是新四军。”
老奶奶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


邻居说,她两三年前精神状态还很好,很多战争年代的事情还清晰地记得,还常常给孩子们讲,讲到陈毅就叫“陈军长”,讲到陈毅夫人就直呼其名“张茜”如何如何; 而现在呢,老人连一些熟悉的街坊邻居都不认得了,哎~ ; 而且可惜的是,两三年前没有人想起来要记录她过去的故事,今天你来了,她已经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坐在一旁的儿子儿媳一脸的憨厚淳朴,给你讲了一些他们所知有限的故事, 在这里“团”叫做“图”,“科”叫做“枯”,“局”叫做“嚼”……, 而在邻人的帮助翻译下,你总算还听得懂了介绍:


儿子介绍说, 父亲叫刘风起,山东人,是个老红军,参加的是方志敏的部队;抗日战争期间,1941在在盐城打仗时被日本飞机炸伤,双目半失明;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队转移,父母亲留在阜宁当地疗养,在乡亲们的掩护下数次躲过了国民党还乡团的追捕;解放后部队重新找到了他,获得“二乙伤残军人证书”,(这个证书至今犹在),1976年去世。


“父亲在红军时期可能就相当于科级干部了,解放后如果能留在南京上海的话,或许也能享受个将军之类的待遇。”儿子这样说。 儿子还提到一些趣事:父亲生前还曾受邀下学校里给中小学生作报告,讲得很精彩,但父亲一口山东话,跟当地人难以交流,所以就把这个儿子带在身边,充当“翻译”;还有一件事情,文革前,陈毅的警卫连长、当时的供销社书记孙志荣(音)曾和父亲相约,一起骑自行车进城去看看老军长陈毅,结果那天下大雨了,交通不便,就没有去成。



母亲陈桂香,连云港人,今年虚岁95了,(算来应该是1917年生人),1939年入伍参加新四军,在部队医院里做护士;在部队期间经陈毅张茜夫妇做媒与父亲结婚;1945年组织安排其留在阜宁当地,护理丈夫疗养,并一起躲过了还乡团的追捕。解放后在给子女办理“定销户口”的时候,母亲的转业军人证交上去后,就再没发下来,可能是弄丢了,也不知现在国家还承不承认。



说起母亲在抗战期间的经历,儿子说护士并不参与直接作战,他能记得起来的就是母亲曾讲过,当时她们护士都留了3颗手榴弹,其中两颗是炸敌人的,最后一颗是给自己留着的,万不得已时跟敌人同归于尽。


而邻居说起老奶奶的故事来,则要更生动一些: 老奶奶自己讲过,当年自己参加新四军,其实动机并不怎么高尚的,只是简单的想去吃碗饭。 当新四军经过连云港的时候,伤员很多,陈桂香听说医院里需要人帮忙,尽管没有工资、只管吃饭,但就冲着这碗饭她也去了。那时的苏北大地,连吃碗饭都成问题;而那时当个护士也不需要什么文化,只要肯悉心照料伤员就行了。



本来这只是暂时的,但在医院里陈桂香却发现,那里的人即使对待她这个“下等人”也同样客气,非常尊重,这让从小裹脚、受惯了训斥的陈桂香心里非常感动,于是她决定留下来。就这样,她就成了新四军军部医院的一名护士,经常与陈毅、张茜等人见面。



加入新四军后的陈桂香,“思想觉悟”这才逐渐提高,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变成了充满理想的女战士。 这时的陈桂香,算来虚岁已经23了,在农村已经算是个老大不小的姑娘。



那时的刘风起是个著名的老红军。 在新四军的队伍里提起老红军来那也是很光荣的,一时间追求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有个文工团的女战士,一直在向刘风起传递好感。 不过陈毅夫人张茜悄悄告诉刘风起说,你找陈桂香,陈桂香这个人好,老实,心眼好、脾气也好,你找她准没错。 于是就这样,20多岁的老姑娘陈桂香就经“组织介绍”而跟比自己大十几岁的刘风起结婚了。此后他们一起经历了日本飞机轰炸、又躲过了还乡团追捕,一起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风雨。



事实证明,陈毅夫人张茜的眼光果然没错,陈桂香的确是个老实、心眼好、脾气也好的人,直到晚年她都不许任何人说共产党不好,严格禁止子女为她的待遇问题而找组织。老太太常说的就是:组织上只要有的,就肯定不会少我们的,绝对不能主动伸手朝组织要。 以至于很多时候, 上级来人让她签了一个又一个的字,最终却一分钱没见得到; 自己病了家里没钱只能在村里的卫生所看病,也不愿向组织申请医疗补助金 …… 。


这是一位非常好的老太太,善良到让人心疼的程度。 邻居们在外遇到了好人好事,回家来一讲,就会有人拿来和她相比: 是不是也像刘奶奶那样好啊?


可惜,两三年前老奶奶记忆尚好的时候,没有人记录她过去的故事,而今天我来了,她自己却已经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 这份尴尬,是不是就像龙应台面对母亲应美君那样?

------------------------------------

老奶奶过去的故事已经只是个残本,那现在的生活状况又如何呢?



网上的那个帖子讲:“一直到前几年九十岁的时候她还靠割草养羊补贴家用,现在实在太老了,做不动了。她的补助现在是每月六百元,儿子五十九,十几年前下岗,因为是定销户口,也没地可种,全家就靠老人和儿媳五百多块钱的退休工资生活,老人经常生病,可没有人帮助报销过一分钱的药费. ”



这些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至少从住宅的外表看,房子修的还算不错; 而老人的儿子,看上去也是个身体健康的人,并不像是丧失部分劳动能力了。 而且,老人的儿子儿媳,看上去一脸的憨厚朴实,也不像是那种利用父母而积极索要待遇的人。


老人的儿子给我讲述了现在的情况:



前几年老人还割草,那是因为老年人的习惯,能省一点是一点,倒还不是为生活所迫;

儿子自己也没有丧失劳动能力,只是十几年前下岗在家,没有正常的生活来源,这些年来一直靠给人养鱼、种地维持生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是“农村定销户口”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土地,身在农村却和城里人一样,计划经济时代都是靠从国营粮店买粮食生活的。当年为了照顾红军家属而将其儿子安排在供销社上班,这在当时是好差事;但如今供销社虽在却早已名存实亡,自己下岗已经十几年了,一直没有正常的收入来源;明年60岁退休后可能会好些,因为到时候就可以有退休金的收入了。

家中的房子是2004年翻建的,看上去还不错,不过全是自己的儿子(老奶奶的孙子)在外打工挣的钱,自己是拿不出钱的;


儿子说,自己的生活虽然不好,但却不算什么;网上那个帖子是过去的老街坊老邻居的孩子给发的,主要是想替母亲争取些应有的待遇: 老人的新四军身份也不知国家承不承认,反正每个月只有600块钱的补贴;老人的身体不好经常有病,看不起、也不敢看,就在村里卫生所开点药挂挂水,从没人给报销医疗费,老人又不让家人去给组织添麻烦……




“那个帖子发出去之后我看到转载的地方很多,不知后来民政部门有什么反应没有?”

“有,第三天阜宁民政局的周股长就来了,还留下了500元,当时说是回去查一查名单,”

“那后来呢?”

“后来就没消息了,直到今天你来,中间一直就没人来问过。”

“那个抗日勋章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谁发的?”

“前几年发的,有四五年了吧。”

儿子把勋章找来拿给我看,原来是国家颁发的抗战胜利60周年勋章。



“那去年抗战胜利65周年发的3000块钱,老人得到了么?”

“那3000得到了,不过年底一场病这些钱就花光了,也没人给报销医疗费。”

“老人还有其他什么心愿么?”

“其他没什么,就是想回老家看看,从来没回去过。”


看来我有必要再去民政部门跑一趟。
  1. 2楼 [怀念的人生] 发表时间:2011-09-03 10:17 [回复] [投诉]
在阜宁县民政局,我见到了优抚科的周科长。



实事求是的讲,周科长并非想象中的那样有官架的人,反倒是平易近人、满和蔼的,对我这个远道而来的志愿者也很有耐心。


从周科长那里,我听到了如下的一些说法:



陈桂香老人不需要什么证明材料,她的档案是齐全的,一直就在我们民政部门的优抚名单里面,属于优抚对象; 多年来民政部门一直在按照国家政策发放补助,已经全部到位,而且每年还都走访慰问,看看老人家有没有什么其他困难。


需要说明的是,在城市里的一些新四军老干部或老兵可能每个月都能领取好几千元钱,但那大部分是退休金,而不是补助。 工资或退休金同“补助”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农村的新四军老兵是没有工资和退休金的,领取的只是这笔几百元的补助。


陈桂香既是红军家属,本人又是新四军,但按照国家政策,各种补贴当中只能领取其中的一项; 按照新四军标准的话,她的补助金是每个月530元左右,而按照红军家属的标准,补助金是每个月550元,所以我们是按照较高的“红属”给她计算的,在此基础上县里再加上50元,每月发放给她的补贴是600元。


这笔钱多不多呢? 周科长说,就我所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笔钱可能要比一些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兵还要低些。


这话让我十分惊讶: 如今有那么多热心的民间志愿者去关注那些晚景凄凉、无人问津的国军抗战老兵,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原来新四军老兵的补贴竟然可能会比国军老兵的补贴还要低。


【注:周科长当场就给阜宁县统战部门打电话询问,但当时电话没有打通。 后来我曾就此询问县统战部门,得到的答案是:有的比新四军高,有的比新四军低,要看个人的具体情况。】



“由此看来,是不是可以这样讲: 县民政部门是按照国家政策执行的,已经全部到位;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国家政策层面的问题,而不是县一级就能解决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吧。”周科长说。

“我们阜宁县现在有196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新四军、八路军老战士; 当年留在阜宁地方养病的红军老战士有40多名,如今已经全部离世,但还有6户家属在世的,陈桂香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按照政策,她只能领取新四军或红军家属两种补助当中的一种。 ” 周科长说。 【注: 后来从省民政部门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那这些老人的医疗费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周科长又详细地向我讲述了这些老人的医疗问题:



1,首先这些老人全部参加城乡“新农合”医疗保险,每年30元的保险费全部由民政部门支付;
2,其次是医疗救助: 个人承担的医疗费部分,1万以下的可以报销30%,1万-2万的可以报销40%,2万以上的可以报销50% ;
3,再次是医疗补助: 在此基础上, 可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每年不超过3000元的医疗补助金;
4,最后是每年年底的临时补助: 特殊情况时可以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这个每年年底的补助可以是没有上限的。



周科长说,陈桂香老人身体好,病不多,只是有肺心病,去年看病总共只花了几百元、没超过1000元,去年年底我们大部分已经补贴过了;而且我们民政部门每年都走访慰问到位,看看老人家有没有什么其他困难。 老太太人很好的,不愿多求人,只是家属和其他人要求多给些补助的。



从周科长那里出来,我感觉有些疑惑,感觉周科长说的也很有道理,并没有什么推诿搪塞啊~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于是我再次来到了老人和邻居家那里。

------------------------------------



听完我的转述,老人的邻居们大吃一惊: 不可能啊,去年老太太的医疗费可是好几千,年底一分钱补助都没有得到过! 而且老太太身体并不好,这几年经常生病,每年看病都要花去好几千上万的,也没见有人给补贴啊!
【对此已经再次从其家人处得到证实,老人家属讲: 不只是去年老人的医疗费一分钱都没人给报销或者补贴过,而且自从父亲去世这么多年以来,母亲所有的医疗费都是完全由自家人承担的。家人说也曾问过当地民政部门的人,人家回答说没有,那我们也不好意思再继续追问。】



我说民政局讲他们的医疗补助金是没有封顶的,但要自己去申请才行;邻居说老太太就是禁止子女向组织提出申请啊! 她看病就是到村里诊疗所看病,一次就要两三百,这笔钱也没法报销;更舍不得去县城里看病,自己家要先垫上一两万块钱,就是这笔钱家里都掏不起啊~


而且,政府部门对这样的新四军老兵也太冷漠了些吧? 这么多年来也没有政府部门的人关注过她,县民政局的人是来过,但肯定不是每年都来,大多数时候只是委托下面的人来走访一下的,可事情一到下面可能就走样了啊 ~




上次那个帖子发出去后,当地政府通过公安机关找到了发帖人,劝发帖人将那个帖子删掉,说是影响当地形象;同时还允诺说帖子删掉后马上就带着两千元去慰问一下老人----后来帖子删掉了,可直到现在也没见他们拿着两千元去慰问啊!



我说,民政局的人说老太太人很好,不愿多求人,是家属和其他人要求多给些补助的。
邻居说: 对!对! 就是这样! 老太太一辈子心里光想着党,容不得别人说共产党不好,我们一辈子没见她跟人吵过架,难道这样的人就该受欺负啊?



多少年前就总有官方部门左一个报告右一个报告让老奶奶签字,争取补助,可那些钱从来没有得到过,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层层节流了? 难道老实人就该让一茬一茬的办事人员层层盘剥、最后到自己手里一点都没有啊?老人家的孩子也都是些老实人,不知道、也不好意思去找,倒是我们这些邻居朋友看不下去了!


再说,对这样一个失去了劳动能力的90多岁的老兵一个月的补助才600元,这也说不过去吧? 不要说解放前投诚起义的国民党兵,就是一些解放后参军的人,有的现在都有800元的补助呢,就因为他们能经常去找、去上-访!能哭的孩子有奶吃,欺负老实人是不是?


就说这每个月600块钱吧,现在物价涨的这么厉害,这样的国家标准是不是也太低了,早该涨了吧? 现在的农村低保都每个月将近300了~ 即使按照规定红属或新四军的补贴只能领取其中一项,可同时既是红属又是新四军老兵的人,在阜宁可能只有她陈桂香一个人了,为什么就不能多给一点呢?这样的老人全县只有一个,她又能再活几年?能给县财政增加多少负担呢?


现在我们的干部,一顿饭就能吃掉好几千块钱, 能不能从牙缝里省点、留下来给这样的老人呢?



今年4月份,央视《焦点访谈》刚刚曝光了阜宁县的一大批豪华违章建筑: 有山寨中国馆、有山寨悉尼歌剧院、有没经过任何审批就建好的各级政府机构大楼,一个个豪华、壮观、好大好大的政府机构大楼里面,往往编制上只有几十个人,几个办公室就能坐得下的却偏偏要盖那么多豪华的办公大楼,那上亿的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 4月7号的《焦点访谈》你看了没有? 那我建议你回去找来看一下~ 播出那天阜宁还停电了,《现代快报》还报道过~……



听着邻居们的话,我感觉也有一定的道理。
  1. 3楼 [怀念的人生] 发表时间:2011-09-03 15:19 [回复] [投诉]
那么,“90多岁的新四军抗战老兵晚景凄凉,每个月只有600元补助”,这问题又出在什么地方呢?


是国家政策层面上的补助标准过低? 还是县民政部门工作不细致、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
是一茬又一茬的地方办事人员处处猫腻、 层层节流? 还是老人和家属过于老实、不知争取?



或者,这上上下下几个方面都有些问题?


我无法给出答案, 只能先放在这里, 供大家参考 。


值此抗战胜利纪念日之际,衷心希望所有那些有功于国的抗战老兵们,都能够安享晚年。


【完】 2011年7月走访, 8月整理,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发布。
================================



【补充:】
回到南京后我走访了江苏省民政厅,一位姓杨的先生接待并告诉了我如下一些情况:

1,按照国家规定,两种补助标准的确只能二选一,不能全拿;
2,所谓补助的国家标准其实是规定的“最低标准”;
3,这个最低标准在各个地区、各个县市都是不同的,比如同在江苏省内,经济富裕发达地区的最低标准可能要比苏北贫困地区的标准高出一倍左右;盐城地区属于老区,老兵众多,经济也欠发达,最低标准也较低,比如阜宁对新四军老兵补贴的最低标准就是每年6300元,这个数字与邻县大致持平。

关于新四军老兵的补贴标准可能比一些投诚起义的国军老兵还低的问题,因归属民政和统战两个不同的部门,故无法评价。

哦,原来如此。
  1. 4楼 [117.93.96.*] 发表时间:2011-09-03 16:15 [回复] [投诉]
所谓补助的国家标准其实是规定的“最低标准”; 但这种标准成了阜宁唯一的标准,也就是说只能给最少的,少到不能再少。
  1. 5楼 [浪潮洇洇] 发表时间:2011-09-03 16:33 [回复] [投诉]
刚接到最新的消息,阜宁民政局今天专程上门到陈桂香老人家去探望,并向其家属告知:从八月一号码开始将老人的补助金从每月六百元增加到九百元,并保证每年的节日都上门看望,去年老人的医药费给予部份解决,家属向民政部门表示感谢,并特别向所有关注此事的网友表示深深的谢意。
  1. 6楼 [朗朗的乾坤] 发表时间:2011-09-03 18:07 [回复] [投诉]
回复:5楼
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很高兴。
  1. 7楼 [fgujikoy] 发表时间:2011-09-03 23:20 [回复] [投诉]
  1. 8楼 [浪潮洇洇] 发表时间:2011-09-04 08:03 [回复] [投诉]
雪域神舟 发表于:11-09-03 22:07 [只看该作者]第2楼
【最新进展】


阜宁县有关部门的反应非常迅速,看来现在的阜宁县政府机构的效率还是满高的,应该称赞一下(并非贬义或讽刺,纯中立色彩)。


在帖子发出不久,就收到阜宁县民政局优抚科周科长的电话, 他说很遗憾贴中对他的走访慰问过程未多加叙述; 几个小时以后,又接到阜宁县新闻中心曹先生的电话,他在电话中委婉地表示,为避免影响当地的形象,希望能够删帖;被委婉拒绝后,不久又发来短信,称我县民政部门已对陈桂香等老人的生活补助制定专门措施,望及时沟通。


今早与阜宁新闻中心曹先生通了电话,我说媒体反映不是产生问题的原因,而是问题导致的结果; 尽管我不承诺删帖,但很乐于把你们的处理补救等措施及时地跟帖发布,而你们高效率的处理方式本身就有助于增加当地的正面形象。


曹先生在电话中表示:

1,阜宁县同时拥有红军家属与新四军双重身份的,其实不止是陈桂香一人,而是总共有3个;
2,这三个人,从今年8月1日起的医疗费,100%全额报销;
3,对这三人的补助金, 提高到150%发放;
4,每年的4个重大节日,如中秋、春节等,将安排专人走访、慰问。


同时曹先生表示,今天上午民政部门就会走访慰问陈桂香老人,传达上述措施。


今天傍晚,接到民政局周科长的电话, 说上午有事未能及时前往,走访是下午去的; 传达的措施与上午曹先生讲的相同; 不过陈桂香老人去年的医疗费并没有好几千元,的确是只有几百元、不到1000元的,对此部分我们也已承诺100%报销。


看来周科长们也很辛苦,周末还要继续工作、不能休息。我承诺今晚之前将这些处理措施及时发布到网上。


随后我打电话询问了陈桂香老人的家属,老人家属再次明确确认,去年的医疗费的确有几千元之多。


我不知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周科长和老人家属的普通话都不是特别好,可能沟通理解中存在一些问题?) 或许明后两天可以知道答案?
  1. 9楼 [江海浪] 发表时间:2011-09-04 11:35 [回复] [投诉]
坐等答案
  1. 10楼 [依然本山] 发表时间:2011-09-04 20:09 [回复] [投诉]
看得我好感动啊!!!!!!!!关注中~~~
  1. 11楼 [122.192.120.*] 发表时间:2011-09-05 19:10 [回复] [投诉]
我为人民聊吧-阜宁吧为改善红军家属新四军老兵生活待遇的精神而感动!这个贴子不能删除!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的红军、新四军、解放军打下来的,要求删掉这个贴子就是忘本,就是对不起阜宁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