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中國傳世山水名畫全集(十五)【精品珍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45:30
中國傳世山水名畫全集(十五)

471 《天山积雪图》

清 华喦 纸本设色 纵159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官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晦暗阴霾的天空下,云幕低垂,仿佛又在酝酿着新的一场暴风雪。雪峰陡峭重叠,闪着洁白晶莹的寒光。此图最突出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大胆,设色对比强烈。它不仅展现了古代传统文人画很少涉及的天山雪域的自然风光,将山水、人物及走兽等题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且更以凝练秀劲的笔墨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472 《杨柳归牧图》

清 萧晨 绢本设色

    萧晨,生年不详,约卒于康熙中叶,字中素,号灵曦,扬州人,共诗,亦善画工笔山水、人物。自题于右上角云:“画寄苍翁先生大词宗,并题博正。”画面构图严谨,依次为河岸延伸之景,岸畔树木、书屋隐现其中,河中一座小小木桥,古朴简洁,远处河岸蜿蜒,连接着一座小山,山上有溪流注入河中,一派安详,静谧的气氛。作者构思巧妙,精细的布局用笔设色又体现出一贯的风格与功底,二者结合在一起方能产生如此完美的应和之作。


    

473 《海上三山图》
清 袁江 绢本设色 纵413厘米 横568厘米
    袁江,生年不详,约卒于乾隆初,字文涛,邗江(江苏扬州)人,善画界面楼台,曾供奉“内廷”。此画描绘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三山,画面构图奇峻,风格奇丽。在一片浩淼无垠的波涛中,矗立着几处奇峰,山色苍翠,挺拔峻峭,显得格外雄险而气势磅礴。山上亭台楼阁林立,松柏、梅林环绕,烘托出一片世外仙境的风景,显得既有人情味,又确实虚无缥缈,惟仙风道骨的世外之人方可生存于此。

 

474 《观chao图》

清 袁江 绢本设色 纵97厘米 横13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界画被视为工匠之作,文人画家中几乎无人问津。袁江则不受时尚的影响,他的画艺从师仇英,山探郭忠恕笔法及赵伯驹、刘松年等青绿山水一脉,同时专工界画,成为“有清一代推为第一”的界画家。《观chao图》以界画的形式真实细腻地描绘了高峰亭台和潮起潮涌的海浪景色。

 

 

475 《梁园飞雪图》

清 袁江 绢本设色 纵202.8厘米 横11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上题款:“梁园飞雪,庚子徂暑,邗上袁江画”。梁园是汉代梁孝王刘武所建的一处园圃,又名“兔园”,旧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袁江将梁园安排在冬天的雪景中:豪华的宴筵,殿堂中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杯觥交错,在雪片纷纷扬扬中,别有一番风味。而且,由于大雪的覆盖,屋顶的瓦楞模糊地与细密的格窗、文饰等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彩的敷着利用屋顶的白色,衬托出建筑物的绚丽斑斓的彩画,同样也别具风味。

 

 

476 《松亭纳凉图》

清 袁江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51厘米 天津美术学院藏

    袁江画风工整细致,设色浓丽,富于装饰性,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类作品是归入“院体画”范围内,所以就将他列到了宫廷画家的行列。在此画中,袁江以素净、沉着、庄重为基调,树木大多数敷以墨绿色,建筑物则以青灰为主。此图描绘的远景非常出色,画家利用色彩、水墨的浓淡不同层次的渲染,表现出松亭乘凉的清凉意境。

 

 

477 《峨眉雪霁图》

清 袁江 绢本墨笔 纵153厘米 横51厘米 天津美术学院藏

    在界画家中,袁江特别善于用雪景来布置画面的构图和场景。而且,对于背景的描绘体现出袁江的山水画的技巧,他糅合了工笔和写意两种不同技法来表现不同的对象。像山石和树木,基本师承郭熙及宋人的方法,繁笔勾勒,不厌其烦,用笔尖利劲折,间施侧锋。水边的坡石兼用仇英连皴带染的画法,比较浑和柔润。峨眉的雄伟俊秀、雪后的清幽冷寂,在此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478 《阿房宫图》

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219.8厘米 横6.02厘米 12条屏

    袁耀,字昭道,扬州人,工山水,界面楼台,约在乾隆中,待考,或说,他是袁江之子,亦待考。本图将它作为一座行宫表现,少界面楼台作品中常见的板滞气,加进了山水画的灵秀。明丽,使画面显得活泼而不失庄重,清雅而不失富贵,山、水、树木。水草等自然景观与人工所建亭台楼阁合而为一,互为映衬,显得造化天成,毫不牵强。在第2屏右上角,作者题云:“拟九成宫意”。

 

 

479 《山雨yu来图》

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194.7厘米 横11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袁耀所画四景山水之一,所描绘的是盛夏季节山雨yu来时的山中田园景色。图中描绘一兀立的奇峰,峰上崖边生长着许多大树,从主峰右侧平川中,一河流蜿蜒而来,在一奇石后化为瀑布直泻谷底。楼阁上桌凳榻屏,倚栏人物,庭院中大树葱郁,浓荫遮蔽。 画中描绘的所有景物,都被画家统一在“山雨yu来风满楼”的主题之中,浓云密布,似迅猛涌来,整个画面都被笼罩在强烈的风雨即作的紧张气氛中。


480 《蓬莱仙境图》

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266.2厘米 横16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袁耀一幅优秀的山水界画作品。画家以宽阔的胸怀和超越的想象力,描绘出山川湖海吞吐日月的宏伟场面和壮丽景象。章法曲折有致,气势翻江倒海,令观者惊心动魄。画面上远近山峦,兀立隐现,在云烟幻灭之中宛如仙境。

 

 

481 《邗江胜览图》
清 袁耀
    袁耀画能守家法,与其父同为清代界画名手。其山水、人物,宗法宋元,有丘壑无尽之意。《邗江胜览图》描绘了邗江两岸亭台楼阁,溪桥轩榭,舟船横渡,屋宇朱门,苍松翠柏,绵延群峰,名胜景致一览无余,美不胜收,体现了袁耀界画山水的深厚功底和纯熟技艺。

 

482 《汉gong春晓图》

清 袁耀 绢本设色 纵196厘米 横100.5厘米 扬州博物馆藏

    袁耀继承家学(有史料称其为袁江之子),其界画与青绿山水的技艺可谓炉火纯青。画中用笔及山石树木画法皆师宋人,写景具体,境界真实,但与宋画相比, 更加空灵松秀。其楼台画法,精工细致,显示了袁氏界画的极高水平。画中用墨重勾轻染,敷色浓淡相宜,尤以云气的渲染更是画家技艺双妙的极好表现。

 

 

483 《嵩献英芝图》

清 郎世宁 绢本设色 纵242.3厘米 横157.1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嵩献英芝图》是郎世宁来华以后的早期作品。在这件作品中郎世宁充分显示了他扎实的素描基本功,以及利用明暗来表现凹凸立体效果的本领。画面的右侧是一棵弯曲盘绕的老松,苍老班驳的树干和前后掩映的松针;松树的根部和石之间,有灵芝数株,其边沿卷起,表现出了灵芝的厚度;画面的左边是坡石,一条急湍的溪流顺势而下,在山石隙谷间曲折绕行,激起无数水花。此图的绘画技法以欧洲的为主,但题材内容却纯粹是中国传统的东西。

 

 


484 《海天旭日图》
清 朗世宁 绢本设色
    全画气势恢宏,虚实处理十分讲究而富有节奏感。体现了自然界的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此画在具体的描绘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立体感、解剖准确及透视的特点,使画幅别开生面。

 

485 《山水图》

清 朗世宁 绢本设色

    郎世宁(1688-1766)的名字如果光看这三个汉字,谁也不会以为他是个外国人,但是他的的确确是位高鼻深目的欧洲人。郎世宁于出生在意大利的米兰,原名朱塞佩· 伽斯底里内,青年时期受到系统的绘画训练,后来加入了欧洲基督教下属的宗教组织耶稣会。他死后乾隆皇帝特地下达谕旨,追赐郎世宁侍郎衔,并赏银三百两为其料理后事。郎世宁的遗体被安葬在北京阜成门外的外国传教士墓地内。

 

 

486 《仿各家山水册》

清 王宸 纸本墨笔 纵21厘米 横28.2厘米

    王宸(公元1720—1797),字子凝,一字紫凝,号蓬心,一作蓬薪,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其画气味荒古,脱略形似。本册共十幅,仿照不同的名家之作,在画后题跋中作者均有记载。但通册观看,画风仍贯穿一气,可见作者仿古而不泥古,在借鉴、模仿中又有所改进创新,把古名家的精华与自己画风合而为一。在册的画幅都比较小,从作者题语也可知道,很大程度上不是为明确目标而作,只是闲暇时自己借之寓意寄兴,因此画面气氛淡雅怡然。

 

 

487 《江山佳胜图》
清 方士庶 纸本设色 纵25.3厘米 横264.5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方士庶(1692—1751),字洵远,一作循远,号环山,又号小师道人,江苏扬州人。能诗善画,书法严密端秀,绘画笔墨敏洁灵秀,气势跌宕飞动,谓之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此图画春山云树,松寺平桥,林壑幽深,云峦无限。干笔皴擦,画法及老辣纯熟,卷心前骑缝钤“偶然拾得”小方墨印。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玺。


488 《洞庭秋月图》

清 王愫 绢本设色

    王愫,字存素,号林屋,江苏太仓诸生,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山水干墨繁笔,不加渲染,深得元人简淡之法,绛笔竹石尤妙。间作青绿设色,亦卓有原祁风韵。与王昱、王玖、王宸并称“小四王”。此图为作者典型作品之一,笔力秀润多姿,显得清俊雅丽,与王原祁幽远清秀的山水画风一脉相承。图中紧扣“秋”、“月”二字,烘托点染,追求洞庭茫茫山水之趣,构图极为讲究,看得出是精心设置。作者属于清丽画风,惜乎过分注重纤巧,笔意未能深厚大气,画面给人的感觉是精致feng流,但秀润中无高古之趣。

 

 


490 《宫苑chun晓图》
清 钱维城 纸本设色 纵37.2厘米 横81.8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钱维城(1720—1772),字宗磐,一字幼安,号茶山,江苏武进人。诗文书画皆为一时名手,书学苏轼,遒丽秀媚。初画花鸟,颇秀洁清丽,后转画山水,以笔秀色妍、清雅端庄得供奉内廷,为书画侍从之臣。此图画朱门宫苑,苑内酌形取势,布置杏轩水榭、竹院松亭及曲径春山,恰似离宫chun苑之景。

 

491 《竹林听泉图》

清 沈宗骞 纸本设色 纵906厘米 横351厘米

    沈宗骞,生卒年月不详,字熙远,号芥舟,为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画,善山水、人物。此轴设色偏于青绿,十分素雅。近处苍苔布满溪畔石丛,坡地上生有一片翠竹,竹林间一座茅舍,从敞开的窗扉中可以看到屋里短榻上端坐一人,青衫白裳,沉浸在山林天籁的氛围中。远处是几抹山峰,以青绿色调皴染,山间溪流淙淙,白云弥漫,与近处风景的色调十分一致。

 

 

492 《盘车图》
清 李寅 绢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73.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寅(17世纪末—18世纪初),字白也,号东柯,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擅画山水、楼阁及花鸟,画风工细,设色娟妍。《盘车图》画大幅雪景,笔法工整,风格古朴。《图绘宝鉴续纂》、《扬州画舫录》等著录。

 

493 《山水图》

清 唐岱 绢本设色 纵83厘米 横4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岱(1673—?),字毓东,号静岩,又号知生、默庄,满洲正白旗人。官内府总管,以画供奉内廷。善画山水,系王原祁的弟子,画风沉稳浑厚。唐岱的山水用笔沉着,布置沉稳,从宋人中吸取最多。其绢本中幅,丘壑位置,神似王原祁,但画风稍嫌骨格软甜,只是摹其形,尚未得其神韵。此画构图严谨,气势雄劲,是唐岱山水画的代表作。唐岱作为内廷画家,深得皇帝喜爱,蒙皇帝御题诗最多。

 

 

494 《云崖锦树图》

清 张宗苍

    张宗苍(1686—?),字默存,一字墨岑,号篁村。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以主簿理河工事,乾隆辛未以画进呈,蒙召入祗候,授予户部主事”。其山水师黄鼎,多用干笔皴擦。“年将七十,以老告归。”其小传可见《画征续录》等书。此图轴为纸本,墨笔画。略用黄子久的画法。有款“臣张宗苍恭绘”,并钤朱文“张宗苍”连珠印。画风为典型中国画“天人合yi”境界,画面主体是山林、峰岭。

 

 

495 《山水册》
清 潘公寿 纸本设色 纵24厘米 横282厘米
    潘公寿(1741—1794),字慎夫,号莲巢,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善画山水、人物、花卉、竹石。与张因等并称为“丹徒派”,著《龟仙精舍集》,被称为“镇江派”的创始者,很受重视。此册山水是依据唐人诗意补图,每图左上方均有王文治所录唐人原诗。其画面既紧扣原诗主题,又绝不囿于字面而亦步亦趋,是在对诗文充分理解后所作的进一步艺术发挥,因此构成了别具特色的艺术佳品。画面中钤有各色印章,与笔墨之趣呼应,更具匠心。

 


496 《嵩祝图》
清 李世倬 纸本墨笔 纵35厘米 横212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绘坡岸曲水,泉涌溪流,丛竹苍松错杂成林。笔墨精严,皴法合度卷尾题“嵩祝图 臣李世倬恭绘”,下钤“李世倬”印。前后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芨”、“石渠定鉴”、“宝芨重编”、“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等宝玺。

 


497 《皋涂精舍图》

清 李世倬 纸本设色 纵84厘米 横45.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群山重峦,云雾缭绕,松林茂郁。四山所围的山头平坝上座落着结构宏伟的寺庙,其建筑精美,庭院幽曲,崇楼迥廊间花木扶疏。用笔精细严整,以干笔淡墨细皴写山峰,以浓墨淡彩界画写楼宇堂舍,山水明显地有摹仿“娄东派”画法的痕迹。此图是世倬应帝命根据乾隆丁卯年诗意所作。乾隆在诗中对他的创作十分欣赏,按皋涂精舍是香山玉华寺中的御用书屋,是著名古刹。李世倬,生卒不详。字天章,高其佩甥。

 

 

498 《映花书屋图》

清 方薰 纸本设色 纵126厘米 横34.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方薰(1736—1799),字兰坻,一字懒儒,号兰士,又号兰如、兰生等,浙江石门(今崇德)人。擅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工写生,与奚冈齐名,时人称为“方奚”。兰士幼慧敏,自小同父亲周游浙江全境,眼界开阔,又广学博取,得以成就其绘画的大业。《映花书屋图》体现了方薰的典型绘画风格,笔意秀挺,设色简淡,画中花草娟洁明净,绰有余妍,稍却雄古之趣,觉单薄而无精彩。

 

 

499 《岩居秋shuang图》

清 奚冈 纸本设色 纵113.4厘米 横4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奚冈(1476—1803),字铁生,号蒙泉外史、蒙道士、散木居士、鹤渚生,新安(安徽歙县)人,寄寓杭州。画家华喦的弟子,擅画山水、花鸟,名重当时。奚冈秉性聪慧,天分学力,悉异常流,山水自元四家上溯董巨,下逮麓台诸公,萃其逸韵,自成一格。《岩居秋shuang图》构图巧妙,虽不是极力追求形似,笔妙墨也妙,达到了一种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因为奚冈在绘画的声誉,他的画还名传外夷,乾隆年间,琉球人以金饼购其书画。

  

500 《书画诗翰合册》
清 黄易 纸本设色 纵13.5厘米 横18厘米 共八帧
    黄易(1744—1802),字小松,号秋庵,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黄树毂之子,能诗、工书、善画、精篆刻。与丁敬、蒋仁、奚冈齐名,并称为“西冷四家”,并有诗集《小蓬莱诗》传世。此合册为早年之精品,尚在学诸家笔意阶段,如米家山水,金冬的笔墨等名家都可在合册中找到痕迹,题款字迹亦多样变化,也在仿名家风格。从各种风格的画中可知作者在绘画中的 天赋,能将各色书画吸收到自己笔下,而且深得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