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剑歌所有招式图解:河豚子和炒鸡蛋的故事,一个残酷的结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7:43:36
河豚子和炒鸡蛋的故事,一个残酷的结尾


  作者:姜飞

 

  浙江奉化有个巴人,写了个小说《河豚子》。讲,有家穷苦人,过不下去了,男的得了个解决问题的偏方,说河豚子毒性大得很,便搞了一篮子回家,让女人煮,打算全家吃死算了。女人煮河豚子,男人似乎不忍,躲出门去。河豚子煮好了,男人也不见回,几个小孩久未吃过真实的食物,吵得很,吃鱼,吃鱼。女人坚持家教,你爹还没吃呢,没大没小的,等吧,你爹回来全家一起吃。男人躲到黄昏,心想,差不多了吧,轮到我死了,便回家。却见一家人还是活的,眼睛长放精光,专等他回来吃鱼。又想,也好,同吃,同死,但愿下辈子遇到和谐社会,全家可以吃饱饭。如你所知,河豚子煮久了,不好吃了,也没毒了。第二天全家醒转,继续挨饿。

  故事的结局说明两条,第一,巴人是个温和的人,觉得故事里的人已经够苦了,再把他们全家写死,情何以堪,于是伸手去故事里把他们捞回来;第二,巴人叙事讲个戏剧性。故事里男人得到的是河豚子有毒的偏方,但他大概没得到河豚子煮久了就没毒的偏方,而这两个偏方都在巴人手里,正是这两个偏方构成了故事的戏剧性,巴人是靠着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把故事里的男人玩了。然而河豚子从有毒到无毒的转变,靠的不全是巴人手中那两条要命的信息,还仰仗女人在穷困的逼迫和孩子的哀求中对基本原则的坚持:你们爹爹搞到一篮子鲜鱼不容易,不让他先动筷子,你们几个小兔崽子还是人吗。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良好的家教,相濡以沫的家风,是可以救命的。巴人的《河豚子》,你可以说他是在写旧社会底层百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境,也可以说他是在新文学新道德盛行的时代,倡导好家教和旧家风。

  《河豚子》的故事显然没有结束,我们的想像力在故事末尾还有施展余地。譬如,食物普遍匮乏,河里的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黄鳝、泥鳅、螃蟹、螺蛳都吃光了,只有可以毒杀人的河豚子除外。河豚子“不材”,所以灾荒时候大抵可以终其天年,所以《河豚子》里的男人才能比较容易搞到河豚子。然而自从全家吃了河豚子安然无事,估计那男人就想用河豚子来救全家性命了吧。于是你肯定猜到了,这家人靠着巴人的协助,躲过了初一,却没能躲过十五——十五这天吃河豚子的事情,巴人没写,但这家人在我们的合理想象中,死绝了。

  看了巴人的故事,想象了故事之后的故事,我也来讲个故事。故事不是我虚构的,真实地发生于不久前。

  燕子沟有对老两口,六十几岁,体弱多病。他们养了两儿一女,儿女又都富有生机,给他们弄出五六个孙儿孙女还有外孙之类。大儿说,爹,娘,我跟我婆娘要去东莞,进电子厂,我的娃娃你们就帮忙看一下,不听话就打。二儿说,我们要去新疆砍砖,娃娃你们该打就打。过一阵,女儿也带着娃娃回娘家,爹,娘,哥哥他们的娃娃你都可以看顾,多看两个娃娃也一样,该打就打,我跟我男人去深圳打工了。

  说是该打就打,哪里舍得打,隔代亲。只是老两口实在是累,开始还能挑水,上山,后来便越来越做不动农活了,心头急得很,那么多孙子要吃东西,于是托人带信给儿女,汇点钱回来啊,莫米了,莫盐了,饿肚皮了。

  大儿赶忙去汇款,大儿媳妇扯住,你汇回去,养他们的娃娃吗。大儿踌躇,终究觉得婆娘说得在理,如果是只有自家孩娃,汇钱回去该当,可是家里那么多孩娃,我不能做冤大头大哥,老二在新疆挣得多,他肯定有钱汇给爹娘。二儿和女儿也各有盘算,大哥是老大,该他管这个事,我们的钱自己存起来,以后孩娃读大学。

  老家老两口天天等汇款,却连儿女们的口信都没等到,时间一长,心就灰了。一直在借邻家的柴米油盐,邻家都不爱借了,最后央告邻家,借得几个鸡蛋,一点油盐,和着向未用完的耗子药,炒了之后,祖孙同吃。

  我声明过了,故事是真实的,真实的故事不允许我学习温厚的巴人,不允许我人为更改故事结局。何况,我找不到祛毒的偏方,也不愿在真实的故事里变出生硬的戏剧性,总之,我不能伸手去故事里把他们捞出来,请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