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剑仙李白 歌曲:女孩哪里去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1:15:52
“来弟”,一个在中国很常见的女孩名字,大概能折射出这个国家人口政策的最大问题 。这个名字暗喻“招来一个小男孩”,反映了中国夫妇普遍想要儿子的愿望;然而严格的生育限制使得很多家庭永远不可能有儿子。

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和生儿子的传统愿望之间的冲突从未消失过,如今性别比例失衡的后遗症凸显出来。当深受影响的这一代人成年后,性别比例的失衡将可能触发今后几十年内的社会压力。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东亚地区儿童健康的专家Hesketh指出,“在未来十年,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失调所带来的弊病将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

人口问题对中国而言确实是一个现实的挑战。根据中国于2000年所做的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人口增长了7.5亿,增长幅度超过两倍。 由于担忧无法承受迅猛增长的人口,中国领导人邓o小a平在1979年决定实行“一孩”生育政策(one-child policy)。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被要求执行这一国策,政府对于执行者给予物质奖励,而对于违反者则罚款、没收财产,甚至强制流产。

“一孩”生育政策产生了巨大效果,中国女性的平均生育率(译注:每个女性生育的子女数)由1976年的5.4降到了2001年的1.8,在城市甚至更低。但是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地区有所变通,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可以生育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巴黎市的发展研究所的学者Guilmoto认为,这有点像“一个半孩”政策——在很多地方的家庭,如果第一个孩子是女孩,则可以再生育第二个孩子。在巴黎国家研究院从事人口统计学研究的Attané说:“行政干部执行计划生育的手段开始变得柔和,强制性方法也逐渐行不通”。目前,中国政府正将重点从强制性人口控制转移到健康和教育上来,使人们自愿降低生育意愿。

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超过1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并且正以每年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有学者认为,人口增长有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的牛文元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可持学发展总纲(第1卷)》第10章中指出,中国每年新增长的人口将消耗全国五分之一的国民生长总值(GDP),不过从八十年代开始这一比例正在逐步下降。

作为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首席科学家的牛文元教授认为,实现人口零增长率对中国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1999年,中科院的一份报告指出,人口零增长率期望在2030年实现。牛教授说:“从2020年开始,总人口、老年人口以及劳动力人口都将达到高峰值,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将非常大。”

在中国,尤其是农村,千方百计要生男孩的现象背后有着深层次原因。在农村,男孩能从事更繁重的体力劳动,而在城市男孩也更容易找到好工作,因此在经济上能更好的支持家庭。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养儿防老”的需要,中国的传统是由儿子承担赡养老年父母的责任,而女儿出嫁后只对婆家尽赡养义务。另外,受儒家父权家长制文化的影响,强调男性父系祖先血缘的延续和繁荣,“传宗接代”的观念依然盛行。

计划生育与生男孩之间的矛盾,导致性别选择流产、遗弃女婴甚至弑杀女婴的现象出现。中国1982年出生的男孩与女孩的比率为1.07(自然比率为1.03~1.06),到了2000年,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上升至1.17~1.21。据官方数据显示,在这二十年内,死亡的新生女婴与男婴的比率却由0.95上升至1.46。从时间上看,计划生育的执行与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衡有直接联系;不过Guilmoto指出,其他没有生育限制的东亚国家在最近这几十年内男女性别比例也有所上升,例如韩国和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