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剑仙-李白歌词:大师罗大论帖子专辑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7:49:07

秋天被蚊子咬了怎么办?(2009-09-06 22:41:04)

标签:中医 养生 锡类散 蚊子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不知道各位注意过没有,秋天的蚊子特别的毒,经常是咬人之后,在我们的皮肤上留下一个经久不退的痕迹,红肿,很久都不掉。

估计这是很多对生活观察仔细的人会发现的,平时对生活大大咧咧,不留神关注的人估计不会发现,我是个对生活观察仔细的人,我发现一年四季里面,冬天就算了,春夏的蚊子都没这么毒,仿佛是蚊子把毒素积累了一个夏天,到秋天咬你一口就来个狠的——让你忘记不掉,什么时候看到伤疤什么时候咬牙切齿的。

这几天走在街上,看到很多人的腿上都伤痕累累的,有的女士甚至影响到了美观,这到不是我特别留意人家的腿,而是职业习惯,比如大家一起看电视,电视里的歌星张大嘴巴在唱歌,别人都在感慨歌星歌声的动人和容貌的美丽,我却从人家张开的嘴里看到舌苔厚腻——痰湿太重了,这是职业习惯,根本就不知道人家在唱什么,脑袋里就在想如果找我了,该怎么开方子。

 那么,被秋天的蚊子咬了,该怎么处理呢?

这是很多年以前一个同学给我提的难题,当时我在读硕士,我记得很清楚,在中午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从教学楼走出来,我和同学们在热烈地探讨着问题,我当时可能讲得很兴奋,这时,后面的几个女同学觉得我们走的慢,就超过了我们,同时,一个女同学回头对我说:“你那么厉害,问你个难题?!”

我受到了挑战,问:“什么问题?说吧。”

这个女同学一边走一边说:“秋天身上被蚊子咬了,肿块一直不消怎么办?”

我当时哑口无言,这是什么问题啊?值得我们中医思考吗?这哪里是病啊?

她接着一边走一边指着自己的腿,说那已经肿了好多天了。

这样,我也想起来了,似乎我也有过类似的体会。但是,仍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就这样,这个事情就留在了我的心里。

 实际上,民间有很多蚊子叮咬后的处理方法,什么用牙膏啊,用碱水涂抹啊等等的,但是,对于秋天的蚊子叮咬,一般都没有特别好的效果,有时伤痕甚至留到冬天。

 后来,有一个秋天,我自己被叮咬了,很讨厌,红肿了一大块,自己想,这不就是热毒吗?应该用解毒的药啊,正好,身边有瓶“七味锡类散”,这是一种治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的中成药,我就倒出一点,用一滴水化开,涂抹在红肿周围,然后就睡觉了,结果,第二天起来,这个红肿就基本消失了,只剩下中间的一个小红点。

后来,屡试不爽,虽然是个小窍门,但是确实能够让人少一点痛苦。

要点是:在涂抹的时候,不要全部都涂抹上,要涂抹四周的红肿,就是把红肿的绝大多数部分涂抹上,但是把中间蚊子叮咬的那个点空出来,这时让毒气排出的地方,所谓给邪气出路是也。

很多人会质疑:难道毒气真的需要出路吗?其实,大家试用一次就知道了,第二天,中间的那个红点处会凸起,这就是毒气外出的迹象了。

这就是中医外科里面的“围箍法”,我一般在处理皮肤上的红肿热痛等病症时,如果邪气不是太盛,那么基本都会用这个方法,让邪气自己出去。

按照民国名医祝味菊的说法,外邪只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种,砒霜这样的化学物质不会自己增生,是无机之邪,而病毒细菌可以增生,是有机之邪,对于有机之邪,它们是有生命的,我一直认为它们知道往哪里走,有威胁它生命的,它一定不过去,会向另外的方向躲,这是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都知道的。

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不是天真,但是围箍法确实是很有效的,比直接全部都涂满要有更好的效果。

 那么,这个八味锡类散是什么药呢?

原来,这是一个传统方子,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成分是西瓜霜、寒水石,人工牛黄、珍珠、青黛等药物,这个西瓜霜大家很熟悉,比如西瓜霜含片,那么,这个西瓜霜又是什么呢?

原来,它是西瓜与芒硝经加工而成的白色结晶粉末,它的具体做法为:一般是在农历八月节前后,取新鲜西瓜,沿蒂头切一厚片作顶盖,挖去瓜瓤及种子,将芒硝填入瓜内,盖上顶盖,用竹签插牢,放入瓦盆内,盖好,置阴凉通风处,待析出白霜时,随时刷下,直至无白霜析出为度。

西瓜霜的功能与主治为: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或出血,乳蛾口疮,小儿鹅口疮及轻度烫火伤与创伤出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口腔溃疡等。

 方子里的其他几味药也都是清热的,所以这个方子以解毒清热为主。

这个中成药在一般好一些的药店都有卖的,那么,我们在什么时候还会用到它呢?

答案是,在口腔出现溃疡的时候,如果涂抹上一点锡类散,会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对热证的效果尤其好。

一般,这个锡类散主要是外用的,对于咽喉口腔的红肿有效,过去在遇到热证引起的咽喉肿痛的时候,除了用内服的药,还通常配上外用的药粉,很多人都喜欢用这个锡类散。

后来,有老中医比如北京的谢海洲老中医等,发现用这个药可以治疗结肠溃疡,一般是灌肠使用,效果也非常的好,但是由于操作困难,我就不推荐了。

 以后有时间,多给大家介绍一些中成药的用法,因为在药店都可以买到。

 

 

该如何去掉热痰(2009-09-02 21:58:26)

标签:中医 养生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成药,就是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这个药是国家批准的方剂,很多药厂都生产的。

竹沥我已经介绍过很多了,在以前写的故事里面,这个竹子全身都是宝贝,竹叶可以清心火,竹竿的青皮刮去以后,把里面白色的肉刮成丝,叫竹茹,可以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有的时候可以用在妊娠呕吐上,著名的温胆汤里面就有竹茹,用来清胆经之热的。

竹子被竹蜂咬破了,会流出汁液,凝固了以后也是一味药材,叫天竺黄,也是清热化痰的,对于儿科的惊风有很好的作用。

如果把竹子砍成一段段的,然后烧竹子的中间,那么两端的断裂处,就会流出汁液,这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竹沥了。

竹沥是寒的,可以清热化痰,擅长清除四肢百骸的痰,无处不到,效果卓著。

看看我们的古人吧,也不知道都是怎么琢磨的,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竹子,除了用来作几首诗,咏叹一下自己比别人高洁之外,还愣是给琢磨出了这么多个可以药用的部位,真是服了他们了,现在引进了那么多的洋植物,我都从来没有想过它们除了欣赏还能干什么,想想真是惭愧。

这个竹沥清痰热的作用十分突出,如果用得好,那绝对是让人惊喜。

比如,现代著名的中医江尔逊老中医,他在四川号称是专门治疗被医院判死刑的患者,很多患者手术后感染,咳嗽,痰声辘辘,生命垂危,江老用竹沥,一般用到一百克,然后配合一点化痰的药物,很快就可以转危为安。

但是,现在如果让我们自己去找竹沥,还真找不到,自己烧竹子更是没门儿,戴袖标的老太太们眼睛亮着呢,很多朋友听了我的介绍,去药店,可是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叫:复方鲜竹沥口服液的中成药,是小玻璃瓶的,静静的放在各个药店,一般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也很少有人买,那么,这个药是干嘛使得呢?我们怎么用它呢?

原来,这是一个中成药,国家是有标准的,方子是鲜竹沥、鱼腥草、生半夏、生姜、枇杷叶、桔梗、薄荷油。

从这个方子我们可以看出,里面还有清肺热的鱼腥草,这个药是解毒的,生半夏是化痰的,以前很多人说生半夏有毒,但是现在很多医家反应,化痰还就是生半夏有效,炮制过后效果就不好了,生姜在这里是反佐的,怕竹沥太寒了,同时生姜也可以温化痰涎,枇杷叶是清肺热的,有降气的作用,桔梗是解毒排脓的,起向上宣泄的作用,薄荷是利咽的。

那么,什么时候用这个药呢?

一般是,痰很多,而且是黄的时候。

我举个例子:有一次,有位朋友,换了上呼吸道感染,准确的说是感冒没有控制住,结果整个上呼吸道感染了,找我,和我说了没多大一会儿,他的喉咙里就都是痰,然后会咳出来,很浓的一大块痰,黄色的,成块,满地找纸,吐去,听着都难受得要命。没多大一会儿,又是如此。周围听到他吐痰的声音的人也都快吐了。

他还微微发烧,这是炎症带的。

这哥们是个大块头,但是这种大块头一旦病了,还真可怕。

当时我想清热透邪是一定的,但是他的这个痰可是应该化去,用什么呢?当时我就想起了这个复方竹沥,鲜竹沥我是找不到了,这个应该也可以代替吧,就给他开了双花九克、蒲公英九克、连翘十二克、前胡六克、防风六克,然后让他去买这个复方鲜竹沥口服液。

结果,这位到家没多大一会儿,就给我来电话,说效果太好了!我听得直晕,不会吧,这种感染哪里能这么快就见效呢?

结果询问之下,才知道,他还没有熬草药呢,因为这个口服液方便,进屋就立刻打开喝了两小瓶(这个瓶像三精双黄连的那种小瓶),结果,就在喝完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就觉得自己的痰开始明显的少了,非常的明显,此时他还没有熬完中药呢。

当然,这样治疗就省事了,他的痰,第二天基本就消失了,后来他恢复得也很快。

这是我第一次对这个药有印象,非常的深刻,完全出乎意料。起效迅速,干净利落。

后来经常用,效果总是很好。

要知道,在很多老人的疾病里,这个热痰是很讨厌的,有的时候就是因为这个痰清不干净,导致病情总是很复杂,很多都要在医院里面吸痰。

所以后来我就经常介绍这个药,结果反而是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地使用过纯粹的竹沥了。每次看到王孟英治疗温病为了取竹沥,他居然有时让家属烧了几十根的竹子,心里就想:这也就是在江南吧,这要是在北京,园林部门罚晕你。

而且,看到这个复方鲜竹沥的方子配得确实不错,所以也就这么用下来了。

用这个复方鲜竹沥液的临床指征是:有痰,痰必须是黄色的。

这个方子不适合寒证,比如痰白,鼻涕清,那就不适合了。

 秋天来了,这两天听到路上很多人在咳嗽,就想起了这个中成药,给大家介绍一下,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一下这个药是干嘛的,万一自己有这个情况,买来喝喝,可以减轻病情的。

 

 

秋天了,别着凉(2009-08-29 22:46:43)

标签:中医 寒邪 附子理中丸 养生 保健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最近出门了,回到北京,天高气爽啊,北京难得露出了蓝蓝的天,有晴空万里的感觉,心里那个爽啊。

但是,早晚的时候,空气有点凉了,想对大家说点保护自己的话。

 先从两个例子说起吧。

一个是自己母亲的,有一次,几年前,是春天还是秋天我也忘记了,总之是春秋的时候,我给家里打电话,听到母亲有气无力的,问怎么了,母亲说,最近胃痛,总是感觉隐隐的作痛,吃什么都没有胃口。

当时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再一想,反正母亲自己也是医生,就自己判断吧,于是就没有多去关心。

结果,这个病就一直缠绵了下来,期间母亲服用了许多的疏肝和胃等的药物,母亲怕是胃癌,西医医院检查了很多次,连胃癌的影子都没有,于是接着治胃病,都没有效果,眼看每天都难受,甚至最后都开始邮购药材了,有亲戚说是吉林哪里有个诊所,什么胃病都能治疗,于是就汇款,给邮寄来了些自己做的胶囊,母亲认真的服用,结果疗效一般。

这事儿大约持续了一个月吧,直到我回家了,看到了母亲,还在难受,我其实连脉都没有诊,舌头也没有看,我只是在下车的时候感受了当地的温度,然后看到母亲穿衣服的方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原来,当时的沈阳已经很凉了,母亲老太太爱美,穿的衣服是个对襟的,扣没有系上,这样胳膊处的衣服是双层的,但是前胸的是单层的。

于是,我就立刻出去买了一个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然后我告诉母亲,只吃一丸,就可以好。

母亲认为我太轻率了,这么严重的病,你说一丸就好,这不是太不靠谱儿了吗?当时是用完全不相信的表情吃这个药的,现在仔细回想一下,似乎是当时就不想吃,但是为了给学医的儿子一个面子,就勉强吃了一丸。

但是,对于我来说,确是有把握的,这样的情况我见过很多了。

结果,这个附子理中丸一丸下去,令母亲没有想到的是:折腾了一个月的这个胃痛,就此就消失了,后来基本没有犯过。没有再服第二丸。

母亲的这个病,就是寒邪伤到了胃部,导致寒凝胃脘,大家都考虑治疗胃病要疏肝和胃了,忘记了这个寒邪。

母亲当时很欣喜,但是我却为之恻然,母亲竟然为这个寒邪遭了一个月的罪,我如果能多回家看看,母亲该少受些天的罪啊。

但是,天下有千万个父母,谁能看得过来呢?惟愿为人子者,大家多懂得些中医的知识。

 再举个例子,是昨天发生的,为什么我想起来提醒大家呢,就是因为昨天的这个事情。

昨天下午我从外地刚刚回到家里,一位多年的朋友就给我打电话,她要马上到我家见我,说最近很不舒服。

我当时正想倒头大睡,接了电话,只好振作起来,我的这位朋友是个演员,她来了以后,叙述了自己的情况,原来是前些日子去海边了,下海玩了一会儿,然后回来后吐了一次,再后来不吐了,但是开始腹胀了,持续腹胀一周左右了,什么都吃不下去,还感觉饿,可是吃了一点就腹胀,无法进食,觉得气胀在里面,无法通气,无法进食,这样下去身体可就不行了。

除了腹胀,其他的没有什么异常的。什么症状都没有。

但是在诊脉的时候,我知道她的手是冰凉的。

她的个子很高,模特身材,但是只穿了那种时装短裤,长长的腿都露在外面。

女孩子时髦,漂亮是漂亮,但是要看气候的变化啊。

当时因为她的舌苔薄白满布,于是我分析她有湿气,于是开了白蔻仁,配了点焦三仙(全都是六克)。

然后我告诉她,同时买附子理中丸一盒,服用一丸。

 傍晚的时候,她来了电话,说服用了一丸以后,觉得肚子里的气已经通了,不再胀满了。

看来见效就是很快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我会遇到很多,在春秋天气变化的时候,这个季节的特点是:白天很热,让人又吃雪糕又扇扇子的,但是早晚很凉,凉风嗖嗖的,身体壮的人没有问题,但是部分体弱人群如果不注意,会被寒气伤到。

 那么,什么是寒邪呢?我们中医教程的定义是: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

其实,不用多说,地球人都知道这个寒的意思,火星人在冬天的时候对此也感受深刻。

这个寒邪,本来为冬令之主气,但是,千万不能教条,其他季节也多,甚至任何季节都有,现在夏天也尤其的多,因为有空调的存在。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瓶冰啤酒,直接把脏腑给冰住了,这叫中寒。

那么,都有哪些感受寒邪的途径呢?方式很多,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比如:淋雨、下水着凉、衣单、露宿、空调、饮食冷。

寒邪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这个话也应该如下理解,阳气弱的人,更是要躲着寒邪,一般体表感受的伤寒还好说,最难受的是那个中寒,直接往里面走的那个,一般危害比较大,主要是有隐蔽性,会和其他的内科杂病混在一起,比如我的母亲,,按照一般思路直接就奔疏肝和胃去了。

第二:寒性凝滞。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总是会引起胃肠,腹部等的疼痛,很是痛苦。那么还有客肺、肠胃、心脉,寒凝胞宫等证,这个季节如果老人不注意,就会寒凝心脉,导致心脏的问题,所以春捂秋冻是不适合老人的,老人这个时候就要随时增减衣服。

第三:寒性收引。这个是说寒邪容易造成拘挛的问题。

 对于寒邪的治疗,就是寒则温之,在这个领域,中医的火神派理论很有建树。

我只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一般老百姓能用的附子理中丸吧,这个附子理中丸中国所有的药店都可以买到,是个最常见的方子。

但是,对最常见的方子,我们却未必了解,也未必会用。

这个方子其实是张仲景的理中丸的加味,加上了附子,药的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中医说:附子非干姜不温,这两味药放在一起效果特别的好,药里面还有党参和白术、甘草。

这个方子主要是温脾胃的,一般这个天如果着凉,多是脾胃受凉,比如在凉水里嬉耍了,比如腿部着凉了,这都很容易使下肢着凉,还有的人是喝了很多的冷饮,肚子就开始痛,也是这个问题,自个儿把寒邪给灌进来了,也需要这个药。

还有被冷风吹到的,就像我母亲,胃脘被冷风吹到了,所以要注意衣服的前襟。

具体被寒邪伤到脾胃以后,一般都会肚子痛,或者胃痛,同时还会出现上吐下泻的情况,这个泻大家要注意了,很容易和热泻混淆,中医教程一般说热泻是泻下的大便是黄褐色的,冷泻是泻下青白,但是,其实临床中不是绝对的,很多冷泻的患者泻下也是黄褐,一定要看发病的诱因是什么。

但是,我觉得主要的还要看发病的原因,一般患者自己心里都清楚,自己经历过受寒的经历,所以要多问问,我们自己也要多想想。

对于这种脾胃受寒的情况,我对附子理中丸一般的用法是,只服一丸,一般立刻就会缓解,最多两丸,如果没有效果,就不是这个问题,后面的就不用吃了。

如果是寒邪为患,那么一般两丸一定见效,我到今天为止,还没有见过无效的。可以多吃几丸,一般几丸就够了,多了也不用吃,以后自己注意保护阳气就可以了。

 最后,介绍一个大医李东垣治疗白枢判家仆人的故事:那是在李东垣晚年,回到故乡真定以后发生的事情。

那是阴历十月份,真定已经是“小雪薄冰”了,这位白枢判家的仆人,平时就面色不大好,“面尘脱色,神气特弱”,以前就有脱肛这个病,吃了很多药都没有效果,是“病脱肛日久,服药未验”。

结果这个天气,又倒霉了,开始腹泻了,泻得很严重,是“下赤白,脓痢坐”,而且还有“里急后重”这个症状,这个症状,如果按照教科书上的描述,就是个热痢了,一定是有热毒啊,但是,细节是:“白多赤少”,但是这也容易让人不大容易注意。

这位仆人是痛苦坏了,于是白枢判请来了李东垣大师,大师一看,这位大冷的天,穿得还是单衣服,然后又看了看他盖的被子,也是单的(衣盖犹薄),大师心里就明白了,他说:“这可不是吃肉食膏粱得的病,一定是被寒气伤到了。”

于是,就开了个方子,用了诃子等收涩的药物,同时用了温阳的干姜。

结果,服用了两次,这个棘手的病就痊愈了。

 这里,李东垣一眼看到的是这个人穿着的衣服和盖的被子,这是他做为大师,眼力独到的地方,我每次看这个医案,都赞叹不已,心向往之。

 

近日感冒特征(2009-08-08 09:48:00)

标签:感冒 秋天 湿气 养生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最近感冒的人太多了,每天走到街上,都能听到打喷嚏和咳嗽的声音,同事里面因感冒而请假的人此伏彼起,看来感冒又在肆虐了。

有的时候,在公共汽车里听站在我旁边的人打电话:“哥们,我发烧好几天了,难受死了。”我就心想,你是不是猪流感啊,还出来逛。

那么,这个时间,感冒有什么特点呢?

昨天已经立秋了,本来按照中医的理论,立秋以后暑就结束了,该燥邪登场了,一般教材都写着,秋天刚开始的时候是温燥,深秋时凉燥。

可是,如果按照教材来治病,那我们的头都会撞青的,因为病不是按照教材来生的,这点我曾经吃过亏,在刚刚学中医的时候,什么都按照教材来,结果自己把自己给搞的彻底晕了:这个中医怎么不好用啊?

所以看病要结合当下的天气,一天有一天的变化,教材要活用。

这些天,湿气仍然很大,至少北京仍然是这样,我看全国的天气预报,也是降雨很多,可能东北好一些。

今天早晨起来,看到北京被浓浓的大雾笼罩,心想,这得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俺是东北人,基本上视这种天气为酷刑)

那么,为什么这些天感冒会骤然增多呢?

因为天气开始凉了,白天很热,但是夜晚已经很凉了,尤其是下半夜,开始凉了,比如你上半夜还在出汗,但是下半夜一定会感觉凉的,但是,很多人还把这个天气当做桑拿天过,对凉气没有准备,因此容易感寒。

比如,夜里空天还是开一夜,或者窗子开着,自己敞着,不盖被,一夜下来,鼻子就变声音了。

如果单单是一个寒邪还好办,可是天气又湿,所以寒湿混在一起,就导致了感冒的患者增多。

 那么,该怎么预防呢?

第一,不要受寒,晚上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让寒邪侵袭到自己,对天气的转变有个认识,要有准备,不要觉得还是桑拿天,不是了,天气已经变凉了。

第二,注意湿气的影响,对经常下雨,或者天气湿气重的地方,比如北京,那么就要注意去湿,如果去呢?此时可以去调料店买点白蔻仁,在做菜快要好的时候,放入几颗,花椒等调料此时别忘记放了,因为这些都是燥湿的药物,可以提高我们肌体的抗湿的能力。

第三,注意锻炼,锻炼身体是提高阳气的关键,锻炼时出汗也是排除湿气的重要手段,在锻炼过程中,我们的身体气血运行加快,这是提高我们各个系统功能的一个好机会。

 那么,如果此时患了感冒,该如何处理呢?

此时的感冒,开始时多是鼻子声音重,流清鼻涕,打喷嚏,头重,这些都是寒湿重的表现,因此此时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来治疗,我一般让患者自己熬一点生姜汤,切几片生姜,熬一碗水,开锅两三分钟即可,然后把藿香正气水兑入,一起喝。藿香正气水是去湿解表的,对于体内有湿气、同时外表受寒的格局有很好的效果。一般喝一天就该有效果,如果没有,那您就很可能是其他证型的感冒了。

此时不必管是否是胃肠型感冒,有无呕吐腹泻,只要是外寒内湿,都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

 但是,如果开始的时候没有注意,痰开始变黄了,发烧了,情况就变了,这说明体内已经有热了,这时候证型就复杂了,是有外寒,内热,加上湿气。

此时的治疗,要用藿香、佩兰、薏苡仁等药物来去湿,同时用双花、连翘、蒲公英、地丁来去内热,然后加上生姜、苏叶等药来去外寒。总之要分成三个方向来调治,这样才可以散去邪气。

当然,具体还有湿气在上焦、中焦、下焦的不同,还有寒热湿三个邪气轻重程度的不同,具体请咨询医生来分析为盼。

 

教材上都写,初秋的时候是温燥,深秋是凉的,其实实际情况比这个复杂,在初秋的时候,人们刚刚从长夏进入秋天,实际上感受到的是凉,此时的邪气多和寒凉结合,虽然此时的温度和深秋没法儿比,但是相对长夏,这还是凉的,所以此时要以散寒为主,然后进入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天,才是温燥,然后到了深秋,再次感受到凉,这种变化是我仔细体悟得到的,大家可以参考。

 这些天我治疗感冒的例子很多,就不给大家举例了,这里讲个去除湿气的病例。

前几天,我老家的一个老朋友,他突然给我打电话,很着急,说自己上小学的儿子突然出现了状况,原来是孩子自己上厕所撒尿时,发现自己的尿是红的,吓坏了,晚上就和父母说了,结果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尿中红细胞是三个加号,尿蛋白一个加号。在我们那里最好的医家西医医院做了检查,尿相差显示红细胞变形率很高,说明是肾小球的问题,医生诊断为肾小球肾炎,不知道是何时起病的。

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办法,检查了一下,孩子的白细胞不高,说明没有炎症,也不能打抗生素,于是就说靠自己恢复吧,说半年以后能自己恢复吧。

这种小孩子的肾病很多,多是感冒引起的,西医除了激素,没有什么办法,就是有炎症打抗生素,没有炎症就挺着,最后有人提出,说这是个自愈性疾病,可以自己好的,其实我看到过很多孩子自己都没有好。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贬低西医,而是要说西医也有不完备的地方,对于此类疾病,应该借鉴中医的经验。这样对患者有好处。

 于是朋友找我,我实在不该没有见到患者就开方子,但是情况实在是危机,我这个朋友一天打几个电话催我,我们又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于是我就根据他叙述的症状,开了方子。

开的方子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绍琴教授的思路,用的是生地榆、炒槐花、芦根、白茅根、小蓟、茜草等药物,结果几天后,再次尿检,就变成了红细胞和蛋白都是微量了。

可是,这个微量却几天都下不去,我也很奇怪,就又让他拍摄了舌图(舌图我发在博客相册中),结果发现,孩子的舌苔满布,我再问当时沈阳的天气,他说是连天下雨,空气湿得很(看来东北也未能幸免)。

于是我恍然大悟,就马上在方子里面加上了藿香六克、佩兰六克、白芷三克,告诉他在药物熬好前五分钟下入。

结果这个药就见效了,几副药以后,孩子的尿检开始正常了,前天我的朋友来电话,说后来他们家人给他反复的在各个医院验尿,都是正常的。

这个事情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治病一定要考虑得仔细,考虑到天气的变化,在我的印象里,东北都是干燥的天,谁想到那些天就也是湿气重呢?

这个藿香和佩兰,都是去湿的法宝,我每次应用,都会迅速的给我惊喜,有很多此类的病例,以后有时间我再给大家聊聊。

 

 

朱丹溪的养心理论(2009-07-28 19:43:09)

标签:朱丹溪 养心 养生 健康 中医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给大家先举个朱丹溪治病的例子。

有位先生,叫赵立道,快要五十岁了,一般这个年龄,大家的性情都该很平和了,这位不行,还是脾气暴躁,但是身体却不是很好,是“质弱而多怒”,七月份的时候,天很热,有一天,这位赵立道突然感觉自己很饿,于是“大饥索饭”,就是向家里人要饭吃,家里人一看,这位是急脾气啊,平时就是要什么必须来什么的主儿,于是赶快就给他准备饭,可是,这个饭要做好,也需要一个过程啊,不能说要吃饭就马上能端上来饭啊,“其家不能急具”,结果这位赵立道很不爽,“因大怒”,就这么点事儿,跟家里人就急了,大发脾气。

这种脾气,大家看看,其实是很不利于养生的一个性格,结果怎么样呢?吃完了饭,两天后,患了滞下这个病。我们讲过,滞下是痢疾的一个别名,这位赵立道一边泻肚子,一边还很口渴,于是就自己用冷水,调了些蜂蜜来喝,觉得很痛快,结果滞下还真的有点缓解了,可是就是不能痊愈。

过了几天,没办法,找来了朱丹溪,朱丹溪告诉他,别喝蜂蜜水了,然后开了个方子,是用人参和白术煎水,然后用这个水来冲服益元散,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朱丹溪判断这个人正气不足,同时神志不安,所以用人参和白术来煎汤,扶助正气,这个益元散是利湿同时宁心安神的,朱丹溪是用这个方子来调理他的情志。

结果,服药以后,滞下就开始减轻,但是后来,又出现了呃逆的症状,当时很多人都说,这是阳虚啊,用些附子干姜吧。

朱丹溪笑了笑,说:“勿多疑,待以日数,力到当自止”。结果,又过了四天,呃逆就停止了,同时滞下也痊愈了。

 我拿这个医案要说明什么呢?中医认为,很多病都是我们内心所生的,我们人活着最好的状态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黄帝内经》,如果我们养心不够,心里面不安定的话,那么很多情绪就会过度,那么这种过度的情绪,就会损伤我们自己。具体的是:心在志为喜为惊,过喜或过惊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思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所以,根据中医理论,任何的情绪过度,都会引起相关的脏腑功能的紊乱。

同时,这些情绪过度,还会具体地导致我们人体气机的紊乱,比如:怒则气上。《黄帝内经》里面就记载过“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还有悲则气消。这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悲伤导致的患者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乏力懒言等。

惊则气乱。猝然受惊,会导致心神不定,气机紊乱。

思则气结。思虑过度,导致气机结滞,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运化不利等。

恐则气下。会导致肾气失固,二便失禁等。

 情绪如果处理不好,确实是可以导致我们患病的,朱丹溪跟许谦学习的是程朱理学,理学思想的一个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就是那句特别雷人的话:“存天理,灭人欲”,朱熹解释什么是天理人欲,说人想吃饭,这是天理,可是总想吃龙虾鲍鱼,这就是人欲了。

其实理学思想有很多合理的地方,但是被这句话给毁了,“灭人欲”,可能吗?把情欲灭了,有本事你朱熹别找老婆了,别生孩子了,可是朱熹同志显然也做不到,因为他的后代还很多啊,所以合理的解释是“控制人欲”。

实际上,可观地说,我们的欲望没错儿,但是如果我们的生活都顺着人欲,那我们的健康就没有指望了。都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顿顿龙虾鲍鱼,估计寿命就跟历史上的诸位皇兄们一样了。

朱丹溪是个聪明的主儿,人家从理学思想出发,认识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性,并为中医的情志病的治疗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在中医理论中,外感病和内伤病是两大分类,而内伤病的主要病因就是饮食劳倦和情志失调,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大哥为饮食劳倦的调理确立了万世典范,而朱丹溪则对情志的调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后世有人说:杂病用丹溪,就是说在杂病方面,朱丹溪的贡献最大。朱丹溪的弟子们为他总结出了著名的“四伤理论”,就是说朱丹溪最擅长治疗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的问题,气血我们大家都理解,这个痰,是我们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我们讲过了,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朱丹溪极大地丰富了治疗痰的理论与经验;同时,他最擅长的,就是治疗“郁”,朱丹溪认为,人体的“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怫郁,则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而这个郁的产生原因,主要就是情志怫郁,影响了气机的正常运行,结果导致了身体的各种疾病。

 在朱丹溪的书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朱丹溪往往在医案的开端处,就点出这个患者的性格特点,这说明朱丹溪在看病的时候,是十分重视患者的性格特点的,这是高手的看病方法,看到你的心里去了。

我们研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一定要从一个养心的角度来出发,这是朱丹溪的学术思想的最大特点,这个特点的产生,完全是因为朱丹溪有着深厚的理学功底,他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领悟到了养心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朱丹溪治病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就是一个解郁,他就把郁给分成了六郁,即:气、血、痰、火、湿、食六种,然后分别用药给化解开,但是,这些都是方法,是术,而在方法之上的思想精髓,就是养心。

很多人纠缠在朱丹溪滋阴的问题上,说朱丹溪就会清火,伤了阳气,说这话的人我可以肯定,朱丹溪的书他都没看过,仔细看看朱丹溪的医案,用白术、人参的医案绝对比用滋阴的多很多。

 朱丹溪的这些让大家养心的理论,在今天其实是有着特殊的意义的,比如,今天我们食物的丰富程度,是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现在老百姓的手中富裕了,这些丰富的食物我们都可以敞开了吃了,但是,我们是否能够控制住自己对美食的喜爱,适当地摄取食物呢?恐怕未必,各种翻着花样的烹饪手段,更增加了我们的食欲(注意,这就是欲望啊),所以我们往往会摄入超出我们的身体负荷的美食,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和营养代谢相关的疾病急剧增减的原因。

另外,现代人所面临的生活工作环境远比古人复杂,社会上的诱惑也多,工作的节奏也快,压力大,因此导致情绪不畅的状况也非常的多,往往是在一天里面,我们都可能经历数次的七情的转变,比如上午业绩公布了,成绩不错,我们心里面很是欢喜,下午有客户退货了,我们又经历了担忧,然后领导批评了几句,我们又经历了“恐”,等等,这样的经历远比古代小农经济时期的老百姓来得快,因此,我们的身体出现因为情志而导致的问题的机会也就较多,如果不能及时的调治,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所以,朱丹溪的这些养心的理论对于我们就更加适用了。朱丹溪告诉我们,要学会“正心、收心、养心“,这样就可以减少外界的刺激对我们的心理的影响,这样就减少了我们患内伤杂病的机会,这是正道。

在治疗内伤杂病,尤其是因为情志引起的内伤病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情志的调理对患者的康复特别的关键,很多患者,病吃药治好了,但是,因为精神状态没有调整过来,不会正心、收心、养心,因此没有多久,疾病就又发作了,比如炒股票的。所以,一个好的医生,是应该对患者身心并调的,在开方子治病的同时,一定要告诉患者如何养心,这样才能巩固疗效。

而朱丹溪,正是这方面的典范。

 朱丹溪对患者要告诉他们养心的道理,戴良的《丹溪翁传》记载,“或以医来见者,未尝不以葆精毓神开其心。至于一语一默,一出一处,凡有关伦理者,尤谆谆训诲,使人奋迅感慨厉之不暇。”就是说当患者来看病的时候,朱丹溪不仅仅是用药物给他们看病,而是还给他们讲述养心的道理,告诉他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调整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治病先治心,当患者获得了一个正确的生活态度的时候,他就不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了。

 看到这,各位可能都烦了,你说养生这事儿,总提这些“养心”“道德”什么干嘛啊,烦不烦啊?!养生不就是少吃好的,多锻炼吗?

错了。养生的至高境界,是“仁者寿”。

即德者寿,这是我们中国儒家养生思想的至高境界,语出《礼记·中庸》引孔子:“故大德……必得其寿。”

仁者寿的观点是儒家养生思想最为集中而典型的体现。这是由于儒家特别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主张突出个人养德的主动性,来达到道德自我完善的境界。

一个有德之人,心态平和,不亏着不欠着谁的,看人生起伏都很坦然,乐于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也留下了很多的玫瑰香,这是人们得以长寿的基本要素。

这个内容我们现在研究的不多,很多人都当做笑话听,可是国外研究了很多,西方国家做过统计,统计长寿人群,发现他们大多有乐善好施的性格。

现代心身医学理论认为,人是大脑皮层统率的完善生物体。因此,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感是人的一种社会性高级情感。自我道德感的满足,缓解了这方面的情感矛盾,减少了心理冲突,并通过大脑皮层,又给生理机制带来良性影响,从而有益于人的健康。

 最后说一句话,现在,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已经修改“健康”的定义,把道德的概念加了进去,认为人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四个方面都没问题,才是健康。原来的定义里面就有前三个,我们已经觉得过分了,现在又增加了,看来想要健康越来越难了。

膀大腰圆,上公共汽车和孕妇抢座位的,回去偷着哭吧,对不起了,这回您绝对算是不健康了。

 所以,人家朱丹溪老爷子那真是牛啊,在那么早以前,就天天喊着“养心”了,仔细看看古今文献,在这方面最突出的,还真就朱丹溪一个人,所以,人家被称为“一代宗师”。

宗师这个称谓,可不是随便给谁的,后世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称谓给朱丹溪了,大家都跟着嚷嚷,说这个职称评错了,这职称该给我,其实没错,人家贡献在那儿摆着呢,大家就别争了,您能说出这些话来,就和人家丹溪翁不是一个段位的了,根本就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再修行一下吧。

 

 

谈谈赤小豆(2009-07-20 21:49:51)

标签:赤小豆 中医 养生 保健 中药 食疗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赤小豆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食物,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在碗里见到它,比如在吃八宝粥的时候,一不留神,就又看到它了,今天,让我们来聊聊赤小豆吧。

其实,赤小豆的药材分两种,一种叫赤小豆,一种叫赤豆,前者品质好,可是现在很少了,所以基本都是赤豆了,统称赤小豆。

估计大家可能想不到,在古人的眼里,赤小豆那叫一个神,可不是其他的食物能够匹敌的。

在古人的心中,赤小豆有特殊的本领,这是和迷信紧密相连的。

如《杂五行书》云;“常以正月旦,亦以辟疫病甚灵验。正月七日,七月七,男吞赤小豆七颗,女吞十四枚,经无病,令疫病不相染。”显然,这种有时讲究、男女区分等条件的小豆施术,并不是药物上的观念,怎么看都是做法术的一部分。再如《岁广记》曰:“立秋日,以秋水吞赤小豆十粒,止赤白痢疾”,其理相同。还有接指认赤小豆就是厌鬼物的说法,《岁时杂记》云:“共工氏有不才子,冬至日死为疫鬼,畏赤豆,故是日作豆粥厌之。”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连服用赤豆的日子都规定好了,那是限于冬至,凡正旦、元宵、七夕、立秋,均有辟疫的灵验。

原来,在古人的眼里,这个赤小豆可不是一般的物件,它是辟邪的东西之一,一般辟邪的东西是水、火、铜镜等等的,其中就包括了赤小豆,也不知道赤小豆为什么如此被古人看重,总之是比别的食物高了一个级别。

 还有更离谱的,话说晋代有位大名人,叫郭璞,这位学问很大,除了一般的学问,还擅长算命等手法,在《晋书郭璞传》里,居然记录着这位用赤小豆追女孩子的不光彩记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这位郭璞有一次去庐江,住在一个大户人家,您说住着就好好住吧,这位郭璞不是,他居然春心萌动,看上了主人身边的侍女,这位侍女估计也长得漂亮,郭大才子一看就晕了——怎么比刘亦菲还漂亮啊!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郭大才子一直都没有睡好觉,觉着自己如何不能和小一号的刘亦菲在一起生活,这辈子就算是毁了,可是“无由而得”,怎么能得到她呢?

接下来发生的,就显得郭大才子做事儿很不地道,估计是被爱情逼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郭大才子想出的办法居然是很上不了台面的(也不知道哪位兄弟更不够意思,给记录到史书里了)。

只见郭璞不知道打哪儿,弄了“赤豆三升”,然后半夜就围着这户人家的院子,撒这个赤豆,然后估计回到屋子以后,就又做了什么法(这个没有记载)。

结果,奇迹发生了,等天亮以后,主人一出屋子,吓得舌头吐出来老长了,因为他看到了数千个穿着红色衣服的人,围着他的家,可是当走进这些红衣人的时候,这些人就消失了。

主人吓晕了,觉得自己被人黑上了,可是怎么想都不知来由,于是,就来请教郭璞(算是找对人了)。

于是郭璞装模作样地算了起来,最后,很煞有介事地告诉主人,原来就是你那个侍女,就是特漂亮的那个,不吉利啊,“君家不宜蓄此婢”。

主人还愣着:“哪个?你说的是哪个?”

郭璞差点急哭了:“就那个,特像刘亦菲的那个!”

主人也很急:“我不管她长的像谁,我只想知道,这个事儿怎么处理!”

郭璞告诉人家:“可于东南三十里卖之,则此祟可除。”

主人虽然也知道这位侍女漂亮,可是顾不了那么多了,于是赶快按照郭大才子的吩咐,去把这个侍女卖了。当然,买主就是居心叵测的郭璞安排好的马仔了。

就这样,大文人郭璞通过赤小豆的帮助,把一个女孩子搞到了自己的家里。

这事儿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第一:封建社会部分文人追女孩子的手法值得严肃批判;第二:古人心中赤小豆的地位和郭璞一样的高,都特神。

 在今天,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即使在今时今日,在那里的民俗中也广有”撒豆驱鬼“的行为,只是所驱的鬼是外国鬼而已。

 下面,再讲讲古人用赤小豆治病的故事。

根据《朱氏集验方》这本书记载:“宋仁宗在东宫时患痄腮,命道士赞宁治之”,这个痄腮就是现在的腮腺炎,宋朝的皇族和道士的关系很密切,有事儿没事儿都找道士来解决。

那么这位赞宁道士是如何治疗的呢?他是“取赤小豆四十九粒咒之,杂他药敷之而愈”。

大家一看,这个神啊,原来赤小豆果然是通灵的,居然用咒就可以调动它来治病。

当时,这个事情,有位中贵人,叫任承亮,这位亲眼看到了当时的情形,也是对道士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后来,这位任兄“自患恶疮”,当时一个叫傅永的朋友,“投以药立愈”。这个任兄很好奇,就问傅永,说您用这是什么药呢?结果,傅永回答得很痛快,说:“这个,赤小豆也。”

任承亮这才明白,噢,原来这个赤小豆不用念咒,也能治病啊,敢情这个道士念咒,是一种故弄玄虚的做法啊。

看来,宋朝皇帝被道士给蒙得很惨。

结果,这个故事还没完,后来,任承亮路过豫章,看到一个医生,治疗“胁痈”很有效,就是胁部患的疮痈,老任琢磨半天,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多嘴问了句:“莫非赤小豆曰耶?”说您用的药,是不是就是赤小豆呢?

这医生一听,大惊失色,噗通一声跪倒,忙哀求:“老大,您眼力真是好的,可是,我就用这个方子养活家里面三十多口人呢(用此活三十余口),希望老大您千万别向其他的人说啊(愿勿复宣)。”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记载,可不是跟郭璞那个一样神秘的,这个是有着很浓重的医学文献色彩的记载。

 那么,这个赤小豆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食物呢?它到底能做什么用呢?

 原来,中医认为:赤小豆性平,味甘、酸。功能主治:利水消种,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入心、小肠经。

上面宋仁宗的故事,就是展示了赤小豆解毒的一面。

 赤小豆最主要的功能,除了解毒,更主要的,是利水湿。我们下面把古书中的几个用赤小豆利水湿消水肿的方子列举如下:

  ①治水肿坐卧不得,头面身体悉肿: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空心食令饱,饥即食尽,不得吃饭。(《梅师集验方》)

  ②治卒大腹水病: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煮取干,去茅根食豆,水随小便下。(《补缺肘后方》)

  ③治水肿从脚起,入腹则杀人:赤小豆一升,煮令极烂,取汁四、五升,温渍膝以下;若已入腹,但服小豆,勿杂食。(《独行方》)

④治脚气气急,大小便涩,通身肿,两脚气胀,变成水者:赤小豆半升,桑根白皮(炙,锉)二两,紫苏茎叶一握(锉,焙)。上三味除小豆外,捣罗为末。每服先以豆一合,用水五盏煮熟,去豆,取汁二盏半,入药末四钱匕,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盏半,空心温服,然后择取豆任意食,日再。(《圣济总录》赤小豆汤)

可以看到,古人对赤小豆的利水功能很是倚重,很多的方子里面都用赤小豆,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发现,这个赤小豆确实能够利水。

我们通常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食疗方子,就是用赤小豆一百克,然后用一条一斤以上的鲤鱼,一起熬汤,尽量少放盐和其他调料,喝汤吃鱼,在中医里面认为,这个鲤鱼本身就是利水的食物,和赤小豆一起煮以后,作用就更加强了。

一般情况下,很多人有时候水肿,比如腿部肿,是因为体内运化之力不足,导致的水肿,那么可以喝两次这个汤,很快就会消肿的,效果还是非常的确切的。

当然,如果是严重的疾病引起的水肿,那么还是要去医院的。但是可以用这个方子作为配合治疗的方法。

 赤小豆还有什么作用呢?

文献报道,如果患了流行性腮腺炎,那么就可以利用赤小豆的解毒作用来治疗,用赤小豆五六十粒,研磨成粉,然后用鸡蛋清和清水,调成糊状,摊在纱布上,然后敷在患处,对腮腺炎的恢复很有好处,可以起到迅速消肿的作用。

 赤小豆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可以通乳,有的妇女在生产之后,乳汁的分泌出现问题,这个时候,也可以用赤小豆来解决问题,在南宋著名医家陈自明写的《妇人大全良方》一书中,他提到自己的妻子生孩子以后,没有奶,“产后乳脉不行已七十日”,结果身为妇科大师的陈自明也是没有办法,用了很多药都无效,把孩子搞得瘦弱不堪,很痛苦。

这个时候,有朋友偶然地送给他们家一些赤小豆,结果陈自明就煮了赤小豆汤给妻子喝,结果没有想到的是“当夜乳脉通行”。

陈自明是大吃一惊,于是赶快翻书,结果看到本草书里面记载过,说赤小豆有通乳的作用。

看来,无论是多大的名家,都有看书没看到的时候,这样应验了那句好,中医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

 在夏天的湿热天里,我们可以用赤小豆熬水来喝,一次用三十克左右就可以了,可以稍微的放入一点冰糖,如果脾胃不是虚寒型的,也可以放入一点绿豆,就可以增加祛暑的作用。

前几天,我们《养生堂》的节目里介绍了赤小豆和鲤鱼熬汤,治疗水肿的经验,结果我日前去北京电视台,正好有观众打来电话,她说她怀孕后,腿部一直水肿,很无奈,结果看了节目,自己就配了这个汤,喝了一次,腿部的浮肿就消失了,她来电话,要问是否可以一直服用下去。电话正好是我接的,我就告诉她:可以服用,但是不要一直喝,现在浮肿消了,就不用喝了,因为孕妇饮食的原则是多样性,不要一直使用什么食物坚持不变。

看来,有的时候一些小知识还真的能在生活中起作用啊。

 

 

谈谈薏苡仁(2009-07-17 07:48:03)

标签:中医 保健 薏苡仁 湿热 养生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这天也太热了,北京地区空气湿得和江南有一拼,我问土生土长的北京哥们,你们北京以前就这样吗?他们回答:北京以前可不这样,以前是风沙大,干燥得很。

回答完了,自己也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天气怎么成了这样呢?

大家帮着想,后来想明白了,原来是迎接奥运,在周边种了很多的树,结果气候改“赛江南”了。

全国各地最近也都湿得厉害,东北是暴雨,据说很凉爽,南方是雨水成灾了,总之,湿气很重。人在天地之交,能不受影响吗?所以,打今天开始,介绍几味去湿的食物吧。

今天介绍的是:薏苡仁。

薏苡仁,又叫薏米,别名很多,有菩提珠、苡仁、土玉米、起实、薏珠子、回回米、米仁、六谷子等等。

薏苡仁是中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很早就既把它当粮食,又当药物了。

早到什么程度呢?居然早到和我们所熟悉的大禹有关系。

文献记载:“鲧娶于有莘氏之女,名曰女嬉。年壮未孳,嬉于砥山,得薏苡而吞之,意为人所感,因而妊孕,剖胁而产高密。”——《吴越春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禹的父亲鲧娶了一个姑娘,叫女嬉,这个姑娘挺大了,还没有嫁人,所以说是“年壮未孳”,但是这个姑娘嫁给鲧的时候,却已经怀孕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大家都很奇怪,追着问,尤其是鲧,觉得特没面子,也跟着问,姑娘红着脸忸怩半天,说:原来,这个姑娘在山里玩的时候,吃了薏苡仁,吞了下去,结果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了大禹,所以有学者说鲧是大禹的继父。

当然,大家只能把这个故事当做神话来看,否则吞薏苡仁都怀孕这就坏了,不要害怕,没那事儿,古人总拿这个说事儿,吞个什么就怀孕了,一定不是凡人,其实都是编的,那个时候人厚道,说什么都信。

这事儿能说明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古代人很早就吃薏苡仁了。

多聊两句,薏苡仁还能起到其他一些大家想不到的作用。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因为薏苡仁的果形似心,据传说过去南粤男女常以薏苡仁作为传情之物,有诗云:“郎是竿珠儿,侬是薏珠子,自怜同一珠,甘若长相似。”这就是描写男女以薏苡仁相赠以示爱慕的场景。我估计,这是一种很壮观的情形,下课了,男同学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小盒子,含情脉脉地送给班上最漂亮的姑娘,姑娘打开盒子一看,心潮澎湃,原来里面是一颗大个儿的薏苡仁。

另外,还有一个颇有点凄惨的传说,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号称伏波将军的马援,奉命平定南疆叛乱(好像打到越南一带了),南征军中好多人被瘴气感染成病。伏波将军采用民间食疗方,就用薏苡仁治愈了将士的病。南征大胜,伏波将军凯旋时,马援看到南方的薏苡仁个儿大,想带回一车薏苡仁引种北国(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当时是带了一车的种子,不料,这车薏苡仁给他惹了祸了。

当时,马援被皇帝信任,所以大家都不说什么,不料马援死后,监军梁松嫉妒他,上书诬告马援搜刮大量金银珠宝,满载而归,尤其说他带了一车的珍珠(其实是薏苡仁)。光武帝偏信谗言,龙颜大怒,立即传旨追回授予马援的“新息候帅”,逼使马援遗体葬于城西。连亲戚都不敢前来悼唁。

后来,薏苡仁就和被冤屈挂上了钩,杜甫曾经写道:“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朱彝尊也写过:“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

总之,后来人们管蒙受冤屈,就叫做“薏苡明珠谤”了。

 那么,聊完了典故,我们该说说这个薏苡仁,就是薏米,到底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帮助呢?

原来,薏苡仁是常用的中药,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对于薏苡仁的功效,我们古代的一些本草典籍论述得比较充分,比如《本草述》说:“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下面聊聊具体用法。

大家可不要小看这个薏苡仁,它有清热排脓的作用,在身体的某些部位有脓的时候,尤其是同时有湿气的时候,用薏苡仁可以清热排脓。

比如:《千金方》里面治疗肠痈,用的就是薏苡仁,加上丹皮、桃仁、瓜瓣仁;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肠痈用的就是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子的组成就是薏苡仁,加上附子、败酱草。

这个肠痈,我们可以理解为现在的阑尾炎,也可以理解为其他的肠道溃烂的疾病。在这些疾病的治疗中,薏苡仁是起着重要的作用的。

同样,在治疗肺痈的过程中,薏苡仁也是一味重要的药物。比如在成痈期,一般就用千金苇茎汤治疗,还是孙思邈的方子,用薏苡仁,加上桃仁、冬瓜仁,加上桔梗,这个桔梗一用,药性就上行了,就和治疗肠痈的方子区别开了,专门用来治疗肺痈的,高人就是高人,两个方子,一味药之差,药性的上行和下行就分出来了。

 薏苡仁对皮肤还有很好的治疗保健作用。

薏苡仁擅长治疗各种疣类,有的时候,我们看到有的人脸上长了一些疣类物,凸起的疙瘩,还不是粉刺,叫扁平疣,如果坚持服用薏苡仁,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疗。

当然,不仅仅是脸上,身体上的疣类都可以消除。

日本医家石黑忠德曾经记载过,他说听别的医家说,薏苡仁治疗身体上的疣比较有效,他不相信,但是后来遇到了五位患者,身上都长了疣,他就用薏苡仁试用了一下,“使试服薏苡仁末”,结果其中的两个人居然都好了,他就和大家讨论,大家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是都知道这么治疗有效,于是他就记载了下来。

另外还有一种病,比较讨厌,叫尖锐湿疣,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和我们前面提到的普通疣不是一种东西,它是由一种叫“人乳头瘤病毒”的病原体HPV引起的,这个HPV非常的顽固,它主要生长在人的生殖器附近,因为是病毒,还没有抗生素可以控制它,也没有好的办法杀灭它,而这种尖锐湿疣会有一部分发展成为恶性肿瘤,比如宫颈癌,很多都是该病毒引起的,所以现在国际医学界把这个病当做癌前病变,现在在美国这个病几乎无法控制,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和艾滋病媲美的疾病。

而且必须提醒的是,对这种病毒避孕套的防御作用非常的有限,所以还是洁身自好为妙。

那么对于这个病,薏苡仁就有它的用处了,文献报道,日本有医院用薏苡仁制剂,给尖锐湿疣的患者服用,结果效果很不错,有的患者居然痊愈了,并未复发。

 另外,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那么,这个薏苡仁,除了医生开给我们之外,我们怎么来自己使用呢?

比如在这种闷热的天气,湿气很重,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熬点汤喝,什么汤呢?这个汤我们可以用薏苡仁二十克,再加上冬瓜若干,放入一点瘦猪肉,来煲汤,这个汤是可以利水去湿的,对于我们在夏天的桑拿天保健很有好处。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薏苡仁三十克,放入赤小豆二十克,然后煮水,在煮好以后,放入一点冰糖,可以做饮料喝。

 如果是治疗皮肤疾病,最好是冲服薏苡仁粉,但是必须是炒薏苡仁,把这个炒薏苡仁研磨成粉,然后每天冲服一调羹,这样治疗各种疣类疾病效果不错。

 在临床治疗里就不用说了,我对于这种因为天气引起的湿气过重,经常要用到薏苡仁,基本是杏仁、白蔻仁和薏苡仁并用。

举个例子,有位朋友,舌头上起了一个疮,很是痛苦,让我看看,我一看,在舌尖的左侧,长了一个凸起,很明显,这位说话都快不利索了,用了各种外用的药物,几天了,一点效果都没有,什么解毒的药,都用了,就是没有效果,很疼痛。

这个时候,我看他的舌苔,是很厚的,白厚,没有满布,但是厚度是够了,于是我判断是因为天气的湿气重引起的。

于是,开的方子是三仁汤加减,用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竹叶、双花、连翘、法半夏、通草。

开的是一副的量。

然后,这一副是晚上服用了一次,第二天早晨起来就基本痊愈了,毫无疼痛,外表观察,凸起消失了,再喝了剩下的一碗,后来就没有再反复。

其实在治疗之前,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心里分析很很多,什么心火啊,肝火啊之类的,可是一看到舌苔,立刻就全都否定了,没有多少火,主要就是一个湿气捣乱的,我也不知道湿气为什么会在他的舌头上作文章,也没有看过类似的治疗报道,但是中医讲究的是“有是证则用是药”,按照这个方针执行,还多能见效,这个病例就是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另外,提醒一下,在怀孕的早期,是不能服用薏苡仁的,有堕胎的嫌疑,这是老祖宗留下的口信儿,虽然现在很多医家证实,说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还是小心为好,特别提醒。

 

 

应该怎样煎煮和服用中药(2009-07-09 08:49:38)

标签:中医 中药 熬药 养生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现在,中医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当您把一包包中草药拿会家以后,到底该怎样正确地煎煮和服用呢?下面我们来谈谈。

首先,我们要选择好煎药的工具,现在有些朋友对此不大在意,用平时煮饭的铝锅来熬中药,这是不对的,一般情况下,中药不能用金属器皿来煮,因为金属器皿中所含的各种金属成份会与某些中药的成份产生化学反应,而且其中某些重金属被析出后会被人体吸收,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大家请记住,也不能用搪瓷盆来熬中药,因为搪瓷盆也会在熬药的过程中析出化学物质,所以最好是选用砂锅或者药壶来煮中药,一般中药店都有卖药壶的,十多元钱一个,也不贵,日杂商店也会有卖的。但是,有的朋友会发现,药壶在开始煮的时候会漏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用泥渣烧制的药壶会有一些缝隙,传统的做法是,在第一次使用以前,先用药壶熬些玉米面,熬好以后,药壶的缝隙就会被堵住了。如果您用砂锅煮药,那么记住,一开始不要使用大火,否则砂锅会出现裂锅现象,要先用小火,等砂锅整个都热了,再适当加大点火力。

在熬药之前,您需要先把药物在水中泡半个小时左右,这样熬出的有效成份更多,否则要熬好后,您再检查,好多药(比如茯苓)的里面还是干的呢,当然也就浪费了。

熬药的时候,您一定要先注意看看有没有医生嘱咐的先煎的,在中药里,有些药物如:生龙骨、生牡蛎、龟板、鳖甲、磁石、生石膏等药物有效成份难以煎出,所以是要先煎的,一般药店会给单包,您需要把它们在药壶里先煮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下其它的药物。

中药里面比较特殊的药物,比如附子,这个药有一定的毒性,主要的有毒成分是乌头碱,这个毒性成分在熬到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就被破坏了,所以大家要记住,附子一定要先熬半个小时左右,然后下入其他的药物,再熬半个小时,这样熬满一个小时就可以了。如果药量大的时候,一定要熬到以附子用嘴尝,不再感到麻为好。

 另外还有比如灶心土等药物,因为要取的就是它的厚重淳香之气来和中祛秽,所以中医传统的方法是先用它熬水,然后把药渣滤出,用它熬出的水来再煎煮其它药物。

有些药物则是需要后下的,比如藿香、佩兰、白寇仁、砂仁等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它们的挥发物质很容易散掉,所以需要药快要熬好的时候,再把它们下到药里面,稍微煎煮越四、五分钟就可以了。

有的时候,需要根据病情来考虑煎煮的方法,比如有的感冒患者是外寒里热,那么我的经验是将清里热的药物如黄芩、连翘、双花、生石膏等药物先煎,等快煎好的时候,再把解外寒的药物如苏叶、葱白等放到药中,然后立刻闭火,再闷五分钟,就可以了,这样疗效就明显比把药物放在一起煎要好许多。

有些药物如旋复花、滑石等,因为它们的药渣会刺激消化道,所以需要用布包好在放入药壶煎。

过去还有些传统煎法,比如清暑利湿的六一散用鲜荷叶包扎好后放入药中煎,这样疗效更好,但是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了。

过去还有用鲜芦根熬水,然后在用这个水来煮清热解毒的药,这样清透之力更强,但是现在由于鲜药的保存是个问题,所以也几乎没人这么熬药了,最近听说,有的药店开始卖真空包装的鲜芦根了,这是个好的苗头。

煮药的时候,要遵循大火开锅,小火煎药的原则,不能一直用大火熬,否则会很快熬干。

传统中医认为,熬药的时间长短和病位是有关系的,如果病位在下焦,那么就需要多熬一些时间,使药味厚重下沉,如果病位在上焦,则需要少熬些时间,尤其是当外邪在肺经,需要宣解的时候,熬药一般是刚开锅,“香气大出”就可以了,这时取药物的轻清之气,直抵肺经,祛邪外出。

如果是一般的中药,多是先熬二十分钟,滤出一碗药汁,然后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再添水,再熬十五分钟,再滤出一碗药汁,然后三碗药汁混合,再加热一下,就可以喝了,这样熬的药,既有熬二十分钟就可以熬出的成分,也有熬几十分钟才可以熬出的成分,所以比较全面。

 药熬好以后,喝药也是很有学问的,在临床中,医生会碰到很多患者咨询中药到底该什么时间喝,实际上,这完全要看患者的病情而定。

有极个别的患者对某类药物过敏,我们翻阅医学论文,就会发现经常有过敏的报道,这虽然是非常少的情况,如同西药的麻醉剂,一定是有一定的比例的人过敏的,这个是药物的特点,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注意,所以,我建议每个人在喝药的时候,第一副药,一定要试探着喝,比如本来应该喝一碗,第一次喝三分之一碗,然后观察一下是否过敏,如果没有问题,再喝剩下的三分之二,如果再没有问题,在按照正常的计量喝,这是每个喝药的人都要注意的。

我通常每个患者都作此提示,尤其是在药物里面有昆虫类药物的时候,因为有很多人对异体蛋白过敏,所以尤其要做出特别提示。

 一般情况下,喝中药讲究的是早饭前,晚饭后,但是这只是一般原则。中医认为,如果服用的是补益类的中药,尤其是入肾经的中药,那么最好是在饭前服用,这样药力可以直入下焦,如果服用的是治疗上焦疾病的药物,则最好在饭后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但是服药的时间也还要根据患者自己的体会来调整,比如有的患者一服用中药就感觉胃口不舒服,那么就可以在饭后服用,以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一般不建议饭后马上服药,最好是半个小时以后再服。

在临床中,中医还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实用的服药方法,比如,补阳的药物最好在早晨或者上午服用,这样可以借助人体上午阳气的生发,来使药物起到更大的作用;补阴的药物可以在下午或者晚上服用,因为人体晚上阴气用事。而安神的药物则最好在晚上睡觉前服用,这样疗效更好。

另外,还有按照人体经气旺衰来服用药物的方法,比如清代医家叶天士就说:“肾经药,侵晨服”,因为传统中医认为清晨是肾经最弱的时辰,这个时候补肾则事半功倍;而去心火的药物则最好在中午午时服用,因为这时心经当令,可以使药物直折心火;补脾的药物可以在傍晚服用,因为此时脾胃的经气最弱,则补益效果较好。

同时,中医服药时还讲究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调整服药方法,比如患者服用的是泻下的药物,那么就要看患者泻下的情况,如果患者的大便不泻,那么就要继续服用,如果泻了,那就要及时调整用量,在中医经典《伤寒论》中就规定服用大承气汤,如果患者泻了,那就要“止后服”,就是不要再服了,否则会损伤人体正气。

而有些药物,却并不能按照一天两次那么服用,比如病情紧急了,那么就需要频服,古代医书中经常记载此时要大锅熬药,随时频服;而对于像治疗咳嗽或者咽喉等疾病,则最好的服药方式是小口频呷,也就是小口喝,然后在嘴里含一会儿,再慢慢地咽下去。

另外,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也很关键,如果处理得好,甚至可以帮助中药增强疗效,比如《伤寒论》中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张仲景就让患者在喝完药后,再喝一些热稀粥,这样可以帮助人体生发胃气,祛邪外出。所以,服用中药以后最好是清淡饮食,切忌膏梁厚味,大鱼大肉,因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吸收,而常喝一些小米粥、山药粥等则可以帮助人体的胃气迅速恢复。

另外,朋友们关注最多的就是中药和西药是否可以同时服用的问题,其实,中药里的某些成份会和西药产生化学反应,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酶制剂、含有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热镇痛剂、某些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如洋地黄制剂等,就不能与中药同时服用,因为这些成份容易同某些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反应,影响疗效,甚至产生有害物质。由于每味中药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的化学成份,具体会与哪些西药产生反应,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们的建议是:中西药最好是分开一个小时以上服用。

看来,中药的煎煮和服用方面讲究还是挺多的,大家可以在就诊的时候随时咨询医生,了解适合自己的服药方法。

 

 

附子入药的注意事项(2009-07-07 17:04:54)

标签:制附子 副反应 中医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今天看到有朋友用乌梅丸的方子,因为附子没有煎透,产生了副作用,很是担忧。

这事儿怪我,没有把附子的熬药方法写清楚,主要是没有想到大家会抄了方子就抓药,以后绝对不可以这样,一定要让当地的医生来判断你的体质,然后再对方子进行加减。

 附子在入药的时候,开的方子上要标注先煎,一般先熬四十分钟即可,然后下入其他的药物,再熬大约半个小时。总之是附子一定要熬满一个小时,毒性才会被破坏。

其实,北京地区的制附子已经炮制的很严格了,我们很多同仁甚至感觉都影响药性了,但是估计地方上可能各种炮制程度的制品都有。

另外,抓药应该在大药店或者是医院的药方才可以,否则有不懂业务的代为抓药,结果会出错,比如制附子给抓成白附子,白附子就是另外一种药了,和附子完全是两种药,副反应比较大。

 附子的具体用处:1. 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若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 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配合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 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与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这味药,用好了可以救命,用不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一般只要炮制,煎煮得当,都不会出现问题。

 此事让我警醒,以后我一定把各种注意事项写清楚,否则适得其反,实在是罪过。

 

 

阴和阳之间——谈慢性腹泻(2009-07-04 22:19:45)

标签:中医 养生 保健 慢性腹泻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再聊聊上次回老家看的那个病人,当时他被确诊为严重的心肌供血不足,我们本地的中医院给他打了无数的吊瓶用来活血化瘀,西医建议做冠状动脉照影,下支架,我看到他的时候,六月底的天,他冷得穿两件衣服,两条裤子,食欲严重减退,整夜无法睡觉,曾有两次在凌晨三点的时候觉得自己熬不过去了,打一二零急救电话。

我当时辩证为吴茱萸汤证,其实吴茱萸汤很简单,就是吴茱萸和党参两味药,加上生姜和大枣,服用三副后,症状基本缓解,温阳的方子很多,我是怎么判断用吴茱萸汤的呢?这里有一个我的辩证心得,就是吴茱萸汤证的人,有的人有个特点,就是夜烦,夜里烦躁,这是阴盛的表现,阳不配阴的缘故,很多人整夜的烦躁欲死,张仲景说:“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我给加上句,手足厥冷,如果又是夜里烦躁欲死,那么就更可以断定了。

服用了三副吴茱萸汤后,我和他通了电话,他说症状基本消失,但手指尖仍然凉,于是我开了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这也是个温通的方子,三副以后,症状全部消失,这两天东北在下雨,天气很冷,但是前几天通电话,他已经穿T恤衫也不觉得冷了,自己没有任何的不适的感觉,每天下楼散步。患者似乎产生了依赖性,觉得还要喝点药才放心,我告诉他,暂时不服药,过几天看看,结果过了这么几天,不服任何药物,也觉得身体很好,于是放心了。

以后有时间我给大家讲讲这个当归四逆汤。

 今天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患者,是个慢性结肠炎的患者。

这是我前一次回老家看的患者,慢性腹泻,很多年了,总是不好,稍微一喝酒就腹泻,很痛苦,他平时工作很忙,人非常的讲义气,很会经营,自己就开了个饭店,生意红火,收入颇丰,但是朋友多,大家来了少不了喝点,结果就是不断地腹泻,很是头痛。

其实我们是朋友,但是之前他没有提及此事,上次对我说了,于是我就给开了方子。

这次我回家,他非请我吃饭,其实我一般但凡给人开方了,就不再和人家吃饭了,这是我的原则,那天还下着大雨,但是他还是把车开到了我家,我实在无法推辞,因为之前就是朋友,于是就去了。

结果是怎么样的呢?他的腹泻,基本痊愈了。

 再举个例子,我一个师妹的表弟,从山西赶来,要治疗其他的病,我在给诊断以后,说,你的那个病先不要管他,我们先把你的慢性腹泻给治疗一下吧,因为他的慢性腹泻是比较严重的,我看他身体表面很壮实,就问他是怎么患的病,他说是吃冷的患的,比如喝凉啤酒,还有吃冰棍,曾经躺在被窝里吃冰棍。我听完就明白了,于是也是给他开了方子,结果回家吃药没多久,就告诉我的师妹,说大便成型,肚子不再腹泻了。

 还有位朋友,是海南三亚的,小伙子非常的能干,自己不但有很好的工作,还开了个小旅馆,生活很是滋润,但是,就是有个毛病,慢性腹泻,严重到每天跑很多次厕所,有时候几乎无法坚持工作,已经七年了,服药无数,但是没有什么效果,甚至想调换一个工作,最后实在是无法坚持,就毅然做飞机,从三亚来到了北京,找我调理。

我当时也给他开了方子,让他回家服用,这个朋友是位穆斯林,我们还一起聊了很多宗教的问题,我记得我说我对世界上的宗教都心怀敬意,因为大家都是让人行善的。

 后来,他回家后服药,结果七年之病,没有多久就康复了,服药大约十几副。

后来他还热心的把三亚的美景照片发送给我,邀请我去三亚玩,但是很遗憾我现在是真的没有时间了。

 我治疗的此类病例很多,效果还都不错,那么,到底这里面有什么秘诀呢?

 原来,这个慢性腹泻,虽然证型很多,但是我的体会是:绝大多数都是厥阴之病。

按照六经的分法,少阳是半表半里的,是寒热错杂的情况,而厥阴也是寒热错杂的,六经中只有这两经的变故如此,这里面有个“阴阳之枢”的问题,以后等讲到《伤寒论》的时候给大家具体讲六经,现在只是有个大概的印象就可以了。

所以,这个慢性腹泻的病症,很多都是寒热错杂的,里面有湿热,为什么呢?这些患者服用黄连制剂,马上就见效,这说明是有湿热的,但是很快就复发,这又说明问题复杂。

有的人用温阳的方法来治疗,因为这些患者很多都是早晨腹泻,有的是吃凉的就泻,让人怀疑阳虚,如果我们看舌头,确实很多人都是舌质淡白,这是阳虚的标志。可是,用了温阳的药物之后,也是好几天,然后再复发。

结果这搞得大家很困惑,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啊?这么狡猾呢?

西医对此办法不是很多,国际上都认为这是个难题。

 可是,张仲景早就想出了办法,他认为,这种长期的腹泻是寒热错杂之病,是既有寒,又有热,是介于阴阳之间的一个病,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寒或者热的思路来治疗它,要寒热并调,于是,他就给出了一个方子:乌梅丸。

他说,乌梅丸“又主久利”,这个“久利”,就是长期的腹泻。

张仲景这四个字,写的可能是太简单了,所以后世重视不够,但是虽然字数少,却意义重大。

 在用这个方子治疗慢性腹泻的时候,核心的药物是:寒的药物:黄连六克、黄柏六克,热的药物是:制附子六克、炮姜六克、艾叶三克,然后收敛的药物是:乌梅九克

这六味药是基本方子,这是乌梅丸这个方子的核心药物,原方里面还有几味药,此处可以不用,我们用的是仲景的思路,未必用他的原方。

然后,我们再加上一些补脾气的药物,就是党参九克、白术九克、山药十五克、茯苓九克

 这个方子是基础,可以让当地的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稍作加减。

 其实,我在治疗这个病的初期也走过很多的弯路,最初的时候是我的一个同学,在我们老家的肛肠医院,她所在的科室就是治疗这个病的,问我有什么好的方法没有,因为她们想了好多方法,效果都一般,我于是就开始关注这个病,结果发现患者还很多,于是就开始研究它,开始的时候,什么疏肝理气的方法,益气升阳的方法,温补的,清热的,我都用过,说实话,很多书上说这些效果好,但是我用的结果是疗效一般。

无奈之余,只有向书中求问,于是边翻医书,后来看到了上海顾丕荣老中医的论述,他谈论到了乌梅丸的应用,我豁然开朗,于是开始把乌梅丸拆开,只使用了它的核心药物,结果效果不错。

一般的人都是用乌梅丸的全方,其实治疗腹泻,只是用它的核心药物就可以了。

乌梅丸的核心思想就是,寒热并调。

 张仲景把乌梅丸汤证放在厥阴篇里,这个厥阴是六经的最后一经了,一般情况下,这种慢性腹泻都不是一两天的病了,通常都是几年沉积下来的。开始患的时候,可能是有湿热,没有清除干净,于是最后也伤了阳气了;还有的是开始就伤了阳气(比如连喝若干瓶冰啤酒),结果阳气无力抵抗外邪,湿热又进来了,总之最后形成了一个寒热错杂的格局。

所以,治疗起来也要多服几副药,我通常是让服用三副,看看效果,如果无效,就不用服了(这种情况很少),有效,那么就继续服用,一般二十副基本就好了。

但是,最重要的是,在服药期间要忌口,不要喝酒,不要吃油腻的食物,清淡饮食,等完全好了以后,再慢慢放开。

这里面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患者一定要先去医院检查,排除肠癌的可能,因为肠癌很多也是腹泻,便秘和腹泻交替,所以一定要排除,不要把肠癌当做慢性腹泻来治疗了。

 这个慢性腹泻在平时要多吃些补脾的食物,比如山药、莲子肉等,尽量不要喝凉啤酒,我见到的很多患者都是喝凉啤酒喝出来的,想必此物很厉害。

 \这是我磕磕绊绊总结出来的思路,写出来,如果医生朋友看到了,可以作为借鉴,如果患者朋友看到了,可以心中有个数,找医生的时候可以建议一下这个思路。

这两日太忙了,所以更新的慢了,希望各位朋友见谅。

看到博客里有很多求医的朋友,我的心中很不安,我回答的慢,希望大家不要耽误了治疗。

 

 

我们该如何度过暑热的天(2009-06-28 23:19:50)

标签:暑湿 中医 养生 保健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现在开始真正的热天了,全国各地的高温此起彼伏,北京这两天热得快到四十度了,我甚至觉得,在北京生活和在上海生活没有大的区别,都是一个温度嘛。

那么,在这种天气里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样的天气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现在的天气,到底有哪些特点。

大家需要了解的是,此时的热,和前些日子的热可是大有不同了,为什么呢?原来,在中医里面,对节气的变化很重视,这个热的天气,同样是热,但是随着节气的不同,会出现两个叫法,在夏至之日以前,那是温,在夏至日以后,性质就变了,就叫暑了,《黄帝内经》里面就说:“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所以,我们在给外感六淫定义的时候,对这个暑邪的定义就是:“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成为暑邪”——《中医基础理论》,其实,这个定义里面有个问题是说的不对的,就是暑有的时候兼湿,有的时候没有湿,反而还燥。

定义明白了,但是我们总不能靠定义来看病、养生,我们要切实地了解暑这个玩意到底有什么危害呢。

原来,这个暑就是温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表现,是非常热的,暑为阳邪,是盛夏炎热的火热之气所化,阳邪伤人体的什么呢?阳邪最容易伤的,就是阴津。

这个时候,我们有阴虚的人就开始感觉不舒服了,有阳虚的人,反而觉得很舒服,前几天有好几个患者跟我说,说这些天北京天热,别人都受不了了,我怎么就觉得那么的舒服呢?我回答:你原本阳气不足啊。

阴虚的人,日子却没有那么好过了,因为体内的阴津本来就不足,此时又开始大量的出汗,热气熏蒸,结果导致身体很是不舒服,有的人开始脾气烦躁,有的人血压升高,本来有的病开始又反复的情况。

就是一般的人(中医所谓的平人),也会感觉不舒服,人变得很困倦,出汗后口渴,总想喝水,但是喝了很多的水以后,肚子又胀。

那么,此时我们该如何度过这样的日子呢?该如何补充我们的阴津呢?

首先,使劲的喝水是不可取的,这个时候,很多人往往喝入大量的水,有的人直接喝很多冰镇的水,越凉越好,结果,此时反而出现了很多人体内水湿过剩的情况,这两天,我就遇到了好几例患者,本来身体好好的,就是喝水多了,风一吹,反而出现了暑湿感冒,用了三仁汤后,患者出了一身的汗,病就好了,这从反面也说明,他们的这个病,是从水湿上患的。

其实,此时补充津液要巧,我们可以从食疗的方面来下手。

在食物里面,有很多是可以滋补阴津的,比如瘦猪肉(不要排骨肉),很多肉类都是聚湿生痰的,但是猪肉如果熬汤,却可以滋阴,这是清朝温病学家王孟英发现的,他发现炼铁的工人,面对着火炉子,大夏天的,居然能够挥汗如雨地干活,还不感觉有多么的口渴,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仔细一问,原来这些工人用瘦猪肉,熬水,撇去上面的沫子,然后喝汤,就能止渴,王孟英这才发现,原来瘦猪肉有这个功能啊。

那么,我们现在在做饭的时候,可以用一点瘦猪肉,比如一二两,然后放入一段切好的莲藕,因为藕是凉血滋阴的,如果可能,可以放入十克的生地黄(因为生地滋阴凉血),如果可能,还可以放入几片西瓜皮里面贴着绿皮的白瓤(这在中医里面叫西瓜翠衣,也是清暑的好东西),然后熬汤,这样,等熬出来的汤放温了以后,就可以作为我们吃饭时候的汤来喝了。

此时,在那种烈日炎炎的天,以前我看到过的藕汁和梨汁等饮料,倒是很好的选择。

 但是,在这些日子里面,暑还会以另外的一种情况表现出来,前面我讲的情况是烈日炎炎的暑,可是,有的时候,天气还是变得潮湿,闷热,就像前几天北京的桑拿天一样,也很热,此时也有暑,但是此时还有湿,这就叫做暑湿,这是一种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天气,而且,这种天气的危害更大,很多人会因此而病的。

在这种暑湿的天气里面,我们一定要注意,尽管我们也非常的口渴,但是我们不要无度地饮水,尤其是冰水,最好是常温的就可以了,在这个时候,很多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会觉得很难受,甚至犯病,还有一些皮肤病的人,此时会病情复发,这都是因为暑湿捣乱的缘故。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呢?怎么来去除这个暑湿呢?

原来,暑湿结合在一起时很难办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湿气给去掉,那么,依附在湿气上的暑气也就无所依托了,也就容易散去了。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调理身体。首先,在做饭的时候,大家可以放入一把薏米,就是薏苡仁,这个药其实也是粮食,古代都是给皇上吃的米,它有去除湿气的作用,著名的方子三仁汤里面一味主要的药物就是薏苡仁。同时,在喝饮料的时候,可以选择杏仁露,因为杏仁是开肺气的食物,肺气一开,则全身的气机就都流通了,那么水湿也很容易散去了。

如果是在做菜的时候,那么可以事先买点白蔻仁,药店一般都有卖的,菜市场也有卖的,回家后拿出几个,捣开,炒菜的时候放入,也可以起到行气化湿的作用。

如果这个时候出现了感冒,那么很可能就是暑湿感冒了,要注意看自己的舌苔,如果发现突然变得白厚,或者是白苔满布,这就说明是湿气重了,此时可以和医生商量一下,看看是否该用三仁汤了。

这个三仁汤的方子是:杏仁十二克(捣,后下)、薏苡仁十八克、白蔻仁六克(捣,后下)、法半夏六克、厚朴六克、竹叶六克、通草三克(方子里面的滑石我给去掉了)。我用它来治疗暑湿感冒,疗效非常的好,还有就是这种桑拿天出现的皮肤病,用此方的疗效也非常的好。

举个例子,前几天有位朋友,就是在这个桑拿天,胳膊上出现了很多的红点,在皮肤中若隐若现,很恐怖,不知道是什么,一片片的,用了涂抹的药膏无效,我根据天气的特征,给开了三仁汤,患者自述,服药后出了一身的汗,然后第二天这些红点就消失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暑湿的天气里面,大家都容易贪凉,但是很多风湿病也就是在此时患上的,因为此时毛孔开张,本身天气就是湿气重,如果再突然进入寒凉的地方,很容易造成错综复杂的风湿病,这是有先例的,大家可以注意,不要过分贪凉,尤其是类似地下室等阴冷的地方,不可久留。

 另外提醒,这些去湿的方子,孕妇不能服用,如果服用,需要医生具体指导,因为有的药的药性是下行的,大家自己是无法判断的。

 

 

治疗心脏病也要分清阴阳(2009-06-24 21:10:46)

标签:心脏病 中医 阴阳 保健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这几天没有来博客里,让朋友们久等了。原因是我回了一趟老家,然后回到北京后,又着实地忙碌了几天,今天才刚刚轻松下来。

我回老家两天,本来想休息一下,但是却忙碌了两天,看了几个患者,以后有时间和大家聊聊。

今天和大家聊的是其中的一个病例,这个患者是我的亲属,六十多岁,男性,这个病说起来很有些来历,而且,它也让我对我们现在的中西医结合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在北京的时候,这个患者就来过电话,叙述的病症是心脏不好,胸闷,喘不上来气,有一天从楼下走会家,突然嘴唇变白,胸中无比难受,呼吸困难,于是就叫了120急救车,到医院里住院若干天,但是问题没有最终解决,最后只好回到了家里。用长途电话给我打了几次,我都觉得不了解病情,无法下手。

这次回去,我只有登门看看,到底是什么病,这么严重。

一看之下,也是大吃一惊,就是这个天气,只见他穿了两件裤子,长袖衣服,双手抱肩,显然是很冷,我给他诊了脉,脉象缓,重按无力,伸舌,舌质淡白,到这个时候,我就排除了真热假寒的情况,基本可以认定这是个寒证了。

最明显的是这位的手,手指都发青了,我用手一摸,手冰冷,中医说“手青至节”是很严重的情形,大家可能还记得李东垣当时看一个孩子,医生想用承气汤泻下,李东垣判断为阳气虚,马上就煎熬了附子和干姜,结果药还没有煎好,患者就开始爪甲变青了。

我当时问了他的治疗过程,原来,在我没有回来之前,他患病后先去的是我们那里一个西医医院,入院后检查,说是严重的心肌供血不足,于是就开始点滴,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开始使用(我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药),等结果没有什么改善,于是出院,去了我们那里一个中医院住院,这个中医院无比的现代化了,进来医生一看,心脏不好?活血化瘀,于是就又开了很多的点滴,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这是现在的中医院的思路,就是中药,用点滴来打。结果若干天后,不但症状没有好,而且还有加重,具体还出现了不能睡觉,每晚上烦躁胸闷,只能睡两个小时,同时没有胃口,每餐只能吃几口饭。

当时给我打了电话,我就推荐了该院我认为不错的一个医生,结果患者去了,该医生拒绝开药,说开不出汤药了,去西医医院开点治疗心脏的西药吧。(估计当时患者听完都会觉得自己要完了)

于是又去了西医医院,西医告诉要做冠状动脉照影,还要做好下支架的准备。患者听了,就回家了。

这个时候,我回来了,看到的就是刚才的情景,患者穿了双重的衣服,在屋子里感觉很冷。已经连续三天基本没有睡觉了,基本没有吃什么东西,精神衰乏。

当时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这在中医里面,是一个很容易诊断的阳虚之证,所有的指征都有了,前面的西医我们就不说了,人家本来就没有寒热阴阳这个理论,所有的人来了都是那些药,我们管不了人家,可是我们的中医院为什么视而不见呢?这里面甚至包括博士生导师级的专家,当时还问患者“是否入组”(入组就是把患者纳入观察小组,进行临床观察来搞科研),很明显心里还想着搞科研呢,可是为什么不分阴阳,难道对心脏病就只知道一个活血化瘀?这样的入组有意义吗?

我当时看到患者的手指都青了,心里很后怕,如果我不来,这些人继续用点滴打,不知道什么结果呢,于是告诉患者家属,赶快用一段葱白,然后放入两调羹的白酒,用一杯水熬,开锅后五分钟就喝,这个马上喝,同时,开了吴茱萸汤,这个方子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的一个方子,用来治疗阴寒过剩之证的。

开完了方子,因为还有事情,我就告辞了。他们自己喝了药。

第二天早晨,患者告诉我,昨天晚上睡足了八个小时,这些天的觉都补回来了,同时早晨开始吃饭,喝粥吃了一点馒头。

以后这两天,睡眠都很好,胸中烦躁已经消失了,自己已经走出家门去溜达了,我特别问了一下,手已经变暖了,脚还有些凉,我准备着两天再给他开个方子。

 这个病例很典型,对于心脏病,我们也要知道,它也是要分阴阳的,无论怎么瘀阻,但是都会有寒热的因素在里面,有纯粹的阴虚的,舌红,口干,心里烦躁,但是也有阳虚的,所以这个病的调理和其他的病一样,证型很多,但是最起码的,我们要分出阴阳。如果有朋友心脏不好,那么在保养之前,一定要找个中医,分析一下,到底是属于哪个证型,然后再定期地来对证补养,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如果期望有一个包治一切的神药,那就出问题了。

很多老年朋友都有这个问题,认准一个药,就敢吃下去,这是不对的,也有很多药的厂家,敢说自己的药对所有的心脏病都有效,这也是不对的,现在中成药最大的问题就是,本来你只能治疗一个证型的病,却把自己说成是能包治该病的神药,这是不符合中医的原则的。

 这个病例,让我反思了很久,我不知道现在中西医结合的成果如何,如果是把中医都给结合成只会打点滴了,那么这个结合是很失败的。

我现在回想我宣传中医的这一年,尽力了,大家听了我的故事,也都觉得中医不错,可是很多人就此去看中医,却效果不理想。

所以,我在以后,一边老百姓普及中医知识,一边要给中医师介绍中医思路,其实我的学问是不高的,我自己也有迷惑的时候,但是我们中医文献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我可以通过介绍古书来推广中医,现在很多人都不读古书了,其实古书里面治疗的思路丰富极了,我这个医案里面的用到的吴茱萸汤,就是一个很精彩的方子,只要认真的翻翻《伤寒论》,就该会用这个方子,也就不至于对所有的人都打点滴了。

 一年前,我告诉自己要用一年的时间来宣传中医,现在期限快要到了,我这两天正在进行总结,然后,该做些中医领域内的基础工作了。

 

 

阴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2009-06-16 21:56:27)

标签:阴阳 中医 保健 健康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和大家聊了很多病的阴阳,但是遗憾的是,还没有对大家说清楚,到底什么是阴阳。

如果阴阳的概念说不清楚,那么,恐怕大家总是觉得中医不科学——总是搞得那么的神秘,和迷信似的,什么阴阳的,阴和阳能不能用统计方法处理啊?能不能用仪器测量出来啊?拿杆秤我们来秤一下,阴和阳到底多大的分量,能不能?如果不能,那怎么能够算得上是科学呢?

前几天,《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我关于感冒的话题,结果被放在了新浪的首页,结果引来了很高的点击量,但是,留言中有一半的是骂中医的,有一半的声音是支持中医的,看了以后,我觉得自己还要努力,力争把中医讲给大家。因为还有那么多的人不理解中医啊。

 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框架,来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而阴阳和五行就是最主要的部分。

那么,这个阴和阳是怎么产生的呢?到底什么是阴和阳呢?

原来,古代的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似乎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方面,比如:白天和黑夜,两个截然不同,但是却互相交替;比如男人和女人,世界上就这么两类人,远古的毛头小伙儿在狩猎之余也曾经想过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让我总想接近隔壁帐篷的那个长头发美眉,她那扭动的腰肢有什么神秘的?让我总想在半夜到她的帐篷边仰天长嚎几声;又比如动物也是,分作两性,古人出去狩猎,抓回来很多的羊,但是都是公的,就发现没有小的羊诞生,于是都给烤着吃了,首领很不爽,吩咐,下一批都抓母的,于是大家都出去行动,结果抓的都是母的,发现也没有小羊诞生,于是又都给涮着吃了,直到最后,发现抓来些公的,抓来些母的,放在一起才有小羊诞生,于是首领开始思考了,这公的和母的在一起,才可以无穷地生下去啊;再比如,天和地,上面的是空气,轻轻的,下面的是土地,厚重的;又比如,凉和热等等,古人打猎,狂跑,跑到了山的南面,热的猎狗都吐出了舌头,自个儿也狂擦汗;等跑到了山的背面,发现,嘿,凉快了,凉风吹来,特舒服,于是就发现了,这山的两面不一样啊,于是告诉了部落首领,首领认为这个事情很重大,烤肉的时候还多赏了根骨头,然后首领也开始琢磨,这个山的两面我们该怎么称呼它呢?(就差一点想出阴阳这个词了),总之后来大家都发现,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这么两分。

这个时候,不知道是古代的那位高人,开始思考了,说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我们最简单地分,似乎都可以做个两分法啊,于是,阴阳的概念就产生了。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这么说的:“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者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

所以说,阴和阳是一种分类方法,它本身就是方法,所以你没法用秤去称量它,比如,统计学中的“有统计意义”和“无统计意义”,这两个概念你就没法去用秤称量它,因为它只是人为规定的方法,我们中医可能说“有统计意义”是“阳”,“无统计意义”是“阴”,这些都是人们设计出的分类方法,所以我们不能抬这个杠。

用这个分类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物给分类了,我下面给大家列一下:属于阳的性质的有:上面的、外面的、左边的、南方的、天空的、白昼、春夏、温热、干燥、轻的、明亮的、上升的、动的、兴奋的、亢进的。

属于阴的有:下面的、内部的、右边的、北方的、大地的、黑夜、秋冬、寒凉、湿润、重的、浊的、晦暗的、下降的、静的、抑制的、衰退的。

从这个分类大家可以看出了,用的都是形容事物的形容词,所以阴阳是区分事物属性的,事物本身并不是阴阳,比如有反中医(反中国古代哲学的)的哥们儿会抬杠:这个桌子,给我说说吧,是阴还是阳?

这叫抬杠,我们说桌子的附带属性,可以分阴阳,比如桌子上面太阳照射到的,我们叫阳,桌子的下面我们叫阴;刚买来的桌子特新,我们叫阳,过了二十年逐步腐烂归于尘土,我们叫阴,桌子本身并没有阴阳。再说一遍:阴和阳是一种分类方法,它本身就是方法,所以你没法用秤去称量它,比如,统计学中的“有统计意义”和“无统计意义”,这两个你就没法去用秤称量它,因为它只是人为规定的方法,我们中医可能说“有统计意义”是“阳”,“无统计意义”是“阴”,这些都是人们设计出的分类方法,所以我们不能抬这个杠。

阴阳既然是种分类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随时设定,比如天空是阳,相对的大地是阴,但是一个大地,太阳照射到的我们又可以规定为阳,没有照射的叫阴。

这就是阴阳的无限划分,又可以分成阳中之阳、阳中之阴、阴中之阳,阴中之阴等等,可以无限划分下去,但是没有太大的意义了,除非您自个儿不嫌累。

 关于阴阳的产生,我给大家说清楚了吧?这是一种古人发明的很聪明的统计方法,它总是能把事物给化成两类,便于管理,比如,如果我自个儿站在那儿,那么,你可以说,罗博士的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但是,您再看看我的正反两面,又可以说,我的后背为阳,前面为阴;再看看我的体表,则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再看看我的气血,则气为阳,血为阴,依次类推。

可是如果我和一位女士在一起,那么,您可以划分,博士是阳,那位女士是阴,但是,我和一位男士在一起,则又可以划分了,如果那位长得比我雄壮,则他为阳,我为阴;如果他比我瘦弱,则我为阳,他为阴;如果我们两个聊天,我特能聊,他总是特蔫,那么我为阳,他为阴;如果我们两个人做事,他特能干,一天干八件事儿,跑二百多里地,我却整天没精打采的,一件都没干成,出门太阳一晒就回来了,那么他为阳,我为阴。

所以,懂了这种对世界的两分法,那么你做事就会清楚多了,所以《易经》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道你明白了,你对世界的看法就会变得聪明,你的生活就好管理多了,这就是为什么真正的高人都精通《易经》的道理,人家一看事物,立刻就会做个分类,该朝那个方向努力,会如何转化,一清二楚,这就是得道之人。

不光是管理健康,管理公司也是这样的,如果能够圆通地运用阴阳的道理,那么看事物就会格外的清楚,立刻就会进行有效的管理。

所以,中医里面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如果大家都能领会一些,你就会发现,其实做人也是用的这些道理,我们学习中医的道理,其实也就是在学习做人的道理,这些古代哲学的精髓,到今天一样可以指导我们去做事。

我们的老祖宗是非常的富有智慧的,我们后代不要总是觉得他们一无是处,如果你真的能够掌握了他们总结出的做人的道理,那么,你会受益无穷的。

 好的,阴阳的产生给大家聊到这里,过两天聊聊阴阳的特性。

 

 

阴和阳之间——谈郁(三)(2009-06-14 09:21:45)

标签:养生 健康 中医 抑郁 伤寒论 经方

分类:各类疾病的调理方法

我觉得郁闷这事儿还没跟大家说清楚,因为这个问题在现在是太多了,所以就再和大家聊聊。

郁闷这个事情可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产物了,古代估计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么明显,现在几乎每个都市人都会不同程度地郁闷,月薪两千元的,看着月薪五千的,觉得很郁闷;拥有五千万资产的,看着拥有五个亿的,也很郁闷;家里房子是五十平米的,看着拥有一百平米的郁闷;租房的看着拿着入住通知去收房的郁闷;没女朋友的看着有女朋友的郁闷,结婚的,看着没有结婚的郁闷——看到了美女,自己没有机会了。

所以郁闷久了,就会导致身体的失调,肝气开始变得不舒,火气郁积在身体内部,这样就开始出现了很多的病症。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阶段,中医认为,肝胆是阴阳之枢纽,涉及到身体阴和阳两个方面,如果加重,则病会由阳入阴,如果减轻,则会由阴出阳,外感病尤其是这样,而内伤病,则会导致阴阳的气机紊乱。

我在前面介绍过了,我一般是用小柴胡汤来调理这种情况,今天我再把我的心得讲讲,其实,小柴胡汤是我通常用的开路方,因为小柴胡汤力道淳厚,我把它做为劈山开路的方子,有肝胆气机不畅的,我通常会用三五副小柴胡汤,把患者的身体局面迅速改善,但是,我基本不用小柴胡汤一直治疗下去,因为路开出来了,接着用轻剂调理就可以了。

那么,我用什么样的轻剂呢?就是四逆散。

四逆散这个方子很简单,就四味药,我通常用的分量就是:柴胡六克、枳实六克、白芍六克、炙甘草六克

就这四味药,疗效也很惊人,我下面慢慢来聊聊。

这个方子是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写的方子,这个方子很奇怪,张仲景的原文是:“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这让很多人奇怪,说这是少阴病的方子啊,和调和肝胆没有关系啊?这是为什么呢?

如果读书要是这么读,就是死读书了,我看到现在很多人学《伤寒论》都是死抠条文,真是替他们遗憾,条文是要熟悉的,但是不能死抠,在古代有有很多的医家提出,说张仲景的书早就面目全非了,竹简错乱,被重新整理多少次了,我们必须要在熟悉条文的基础上,看出条文背后的真正含义。

我看《伤寒论》,条文我也看,但是我不背,我会去分析每个方子的真正的含义,看他们到底是作用于哪里,起到什么作用的。

在我看来,这个四逆散就是小柴胡汤的轻剂,是它的简化版。

如果单看它的条文,会觉得不清不楚的,但是,如果我们再看看小柴胡汤的条文,第九十六条,就清楚了“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其中咳、心悸、小便不利、腹中痛与四逆散汤证相应。

《伤寒论》第229条小柴胡汤证治中有“大便溏”,于四逆散下利相应。

148条:“手足冷”与四逆散之“四逆”相对应。所谓“四逆”就是四肢逆冷,手足冷的意思。

不多说了,总之,我认为这个四逆散就是小柴胡汤的轻剂,可以起到善后的作用,其中枳实下降,通利脾胃,柴胡上升,炙甘草守中,这是一个车轮的阵势,然后加上白芍,平肝养营,这个白芍在大阴旦汤里面是有的。

所以,当气机逆乱于胸中,寒热错杂严重的时候,我们用小柴胡汤清寒热,同时升降气机,当寒热清除,我们就可以用四逆散来继续升降气机,做善后调理。

当然,四逆散也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再多聊。

反正我是一直这么用的,小柴胡汤三五副开路,清理寒热,然后就用四逆散,可能会服用一段较长的时间。

举个例子,有位女士,最大的问题是月经前容易发脾气,同时感觉自己饿,平时不这样,但是月经前就会饿得不得了,这个时候,正好她丈夫遇到了我,于是就请我给她调理一下,当时我是见识了她发脾气有多厉害,当她丈夫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就发火了,电话的扬声器声音本来不大,但是她的声音还是很大地传了出来,我当时心里就知道此病该怎么调理了。

后来见面后诊脉,查舌,我就先开了小柴胡汤加味,加了些养血的药物,几副后,就改为四逆散加味了,加的药物是随着阴历月份的时间变化的,先是养阴,然后稍微加点补阳的,最后是活血通络。

一个月经周期下来,她就反应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同时感觉身体状态变化很大,以前是无精打采的,现在精力充沛了,睡眠也非常的好了。现在还在继续的调理中。

顺便说一句,她觉得面部的皮肤改善了很多,用她自己的话形容,“是美容院花几万元的效果”,因为她脸上的斑都很浅了,这种祛斑在北京的美容院,多少钱都敢要的。

 那么,药物也不是万能的,除了药物,我们该如何在生活中自己来疏解郁闷呢?

我的建议是:动静结合。动,是调阳;静,是守阴。

运动对情绪的调理作用,西方也是这样认为的,西医分析出了运动可以使得大脑产生一些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使人产生愉快的感觉,我们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如果你觉得郁闷,那么,如果和大家去打打球,参加一下集体的运动,这样郁闷会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因为郁闷,是气郁于中,而动为阳,可以疏解气机,这样郁滞消散,就把问题解决了。就如同有团雾气聚集在那里,但是天晴了,阳光直射,同时又有动的风吹来,这些因素都是和雾气对立的,那么,雾气还会长期的存在吗?不会的,很快就会被消散掉的。人体也是这样的道理。

我的建议是:最好这种运动是群体性的,比如几个人参与的打球,比如羽毛球,两个人需要互动,在互动中,人是最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的。

当然,自己的运动也很好,总之如果能够运动,则郁闷之气会很快散去的。

 除了运动,另外的静坐也是个很好的方法。

静为阴,静可以收敛心神,这是釜底抽薪的方法,把心神收敛,不让它去参与郁闷的思考,那么这样也会起到疏解郁闷的效果。

但是静坐是要讲究方法的,我这里要介绍的是我经常用的静坐法,具体的方法是,随意坐在一个舒适的位置,身体的姿势也以舒适为好。然后,微闭双眼,此时关键的是要放松,放松身体和心情,心里面要开始忘记一切,不执着于任何念头,做到似有似无,空空如也的感觉,开始的时候会有杂念,但是如果能够做到有几个瞬间能够没有任何念头,那就是成功的。这样一般做个十分钟(或长或短,随意),然后睁开眼睛,就会觉得头脑清楚很多,心也静很多。

其实,这是让我们的心念沉静下来,这是用最基本的方法告诉我们自己,其实任何的烦恼都是自己心里生出来的,而我们清空它,是很容易的,因为它本来是什么都没有的,只是我们的眼睛看到了一些假象,我们的耳朵听到了一些假象,我们的心就认为这是真实的,于是就起了浮躁之情,其实那些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可能都是假象。

为什么是假象呢?因为本质的东西你没有看到和听到,你不知道有了大房子的人的后代会因为这个大房子兄弟之间打得头破血流,你只看到了他现在的大房子,你不知道赚了高薪的人,在被老板骂的时候自杀的心都有了,他晚上要赔客户喝到吐血,你只听说了他月薪多少。

这个世界上,凡事都有两面,看到一面,我们就要想到另一面,这是对事物的正确看法,我是过了四十岁才明白这个道理的,以前看事物也不是这样,结果自生了很多烦恼。

其实,很多你羡慕的事情,当你拥有的时候,你就该体会它的不为人知的一面了。

比如,你娶到了一个万众瞩目的美女明星或者主持人,恭喜你,但是,在婚礼上是你自我感觉幸福的顶点了,因为从此,你将见识她的另外一面,化妆时间之长,卸妆之后的巨大反差,抠鼻子,乱扔东西,情绪波动莫名其妙,必须让你放弃单位开会跑过来陪她等。

最后你会想:我怎么如此的不幸,找了这么一位啊,真羡慕我的同事找个医学硕士的那个!虽然不漂亮,但是有共同语言啊!

 行医的人,有个好处,是看到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但是看到的都是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我的观点是: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各有烦恼,互相羡慕。

康熙皇帝有一次很羡慕地谈论了老农民为什么身体那么好,这个清宫档案里都有记录。其实以一国之君之无所不有,还用羡慕什么呢?文献告诉我们:他羡慕农民的健康。

 当然,在静坐的时候,不要想这些,呵呵,不要有任何执着的念头,被打断就打断,思路跑了,就回来重新清空,随意自然,这样就是好的。

能够进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境界,哪怕是瞬间,都是好的。

 稍微调整一下心态,你就会发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自己所拥有的,都是别人所无法体会的,每一缕阳光,每一次呼吸的清新的空气,都是上天对你的赐予,享受一下吧,这是无比美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