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韩国女主播百度云:中国大陆为什么难以藏富于民 有一个根本原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9:00:05

        《大学》里有一句话“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就是说国家把财富集中在手中,民众就与国家离心离德,而国家把散富交给民众,则会得到民众拥护。现在中国大陆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老百姓消费普遍不足,政府也想给老百姓提高工资待遇,不过一提工资,老百姓就把钱拿来炒房,炒黄金。消费的实际产品不见多,价格倒是涨上去了。

          举个例子:1982 年,我们去看电影《少林寺》的时候,票价是1 毛钱,2007年《变形金刚》在北京放映时的票价80元,25 年涨了800 倍。我们的工资还没涨800倍,相对来说我们消费在电影方面不是增加了,而是实际上的减小了。按我们财富带来幸福的观点,我们由电影带来的幸福减少了,生活倒退了。

          实际上我们生产电影的能力是提高了,毕竟我们这些年的科技进步了,使用的器材效率提高了,但民众的鉴别能力没有提高,社会文化还处在一元的文化模式,除了代表主流的电影,其它的没有明星的电影拍了也没人看。大家看看电影本来就是为了提高一下文化修养,但主流的电影也不过如此,大家对主流电影很失望,一般人演的电影更没人看。所以电影拍了也卖不出去,也形成不了有效的产业,只是国家为了充充门面,一般人为了长长面子才看一下电影,这就是一元文化下电影业的实质。

          如果国家想让大家去看电影,多发大家100元钱,大家会千方百计的拿去卖掉,用钱去买在他们知识文化认可的东西,这就是我前面讲的知识指导点上认为应该购买的东西,去炒房,炒黄金。这也就是中国大陆即使给老百姓大量钞票,也无法真正提高人民生活的真正原因,甚至于家电下乡,老百姓也会把它卖了指标,换钱去买地,盖房。从而带动地价上涨,老百姓的消费的产品一点也增加不了。

         那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藏富于民呢?我们前面说过每个人的财富的效率都会大于1,大家都会在生产中有一定财富的节余。用这些节余,大家都会各尽所能的进行投资与储蓄。在投资方面,大家会把资金投在最能让自己生活的幸福的方面。当然这些投资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

         比如说有两个人的财富效率都是7。例如有个人用2份财富买了双皮鞋,有个人1份财富买了双草鞋。买草鞋的人是节省了钱,不过一穿到街上就显的过时了,而且比别人的不好看,他只得又用节余的2份财富买了双皮鞋。这些消费都是自发的,买草鞋的过程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也会随着他第二次买皮鞋而增加。一开始买皮鞋的也一次获得出穿皮鞋带来的幸福感。这两个穿鞋着最后都促进了皮鞋的产业的发展,而他俩的选择也是自己知识所认可的。因此他们就有每年都会拿出2份的财富来买皮鞋。这2份的财富就是藏富于民了,如果国家有危难,老百姓就会不穿皮鞋而改穿草鞋,用节省的钱富来保卫国家。

         相反,如果国家认为老百姓穿皮鞋太奢侈了,只能穿草鞋。那么本来人们用来穿皮鞋的2份钱中的一份就会拿来买其它的产品,但其它的产品不是百姓所需求的,百姓只好把钱存起来,当然存款越来越多还找不到投资通道时,银行也没有那么多利息来支付,只有让存款贬值。这时炒房,炒大蒜等行为就应运而生。因此,如果国家控制了百姓的文化,那么百姓的人文指导消费能力就会衰退,人们的消费能力就会衰退,从而即使生产效率有提高,国家消费还会是一蹶不振,从而使印钞票变成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人文的社会力量可以监管各个企业的产品,如果一企业的产品与宣传不相符,记者可以报导它,作家可以揭露它。行业协会可以有专业的第三方人员来评定它,以使自己的产业的其它高质量的产品不失去市场。如果这些人文的监管力量再被国家管理,那么人们对消费品的质量就更没信心,只能存款炒房了。以我本人为例,自从三聚氰胺事件出来以后,我再也不买牛奶了,这些钱看来只有买房,买黄金了。

        要放开文化与行业协会的力量,让人们对自己的投资有自由使用的权利,不要因为某种消费少数人不喜欢而要多交税,受管制,这才是藏富于民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