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马 樋口一叶云盘:西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19:01

西藏在人们心中似乎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近十几年,记述西藏的文学作品也多了起来,《西藏隐秘岁月》、《尘埃落定》、《藏獒》,不断用文字书写描绘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近来又有《藏地密码》风行全国,更加激起了人们探究西藏历史渊源和神秘文化的极大兴趣。

 

所谓神秘者,存在三方面的特点:一是未知性。对事物不熟悉不了解,所以觉得神秘。这很容易理解,就像突然蹿红的某些明星,总是因为耀眼的光环的包围,让人感到高深莫测而艳羡不已,等到不断有媒体爆料之后,才发现他们原来与常人无异;二是独特性。那些区别于平常的合乎常理的事物,自然有它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甚至还会与人们日常的感知和经验认识相悖逆,从而给人们以新鲜的感官冲击,也就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三是价值性。神秘的事物一定有它超凡的价值和影响力,吸引着人们去相信去崇敬,自然也会激起更多的人们的兴趣,存在就是真理,况且还有时间的洗练和众人的传承民间的演绎,更加让人感到一种深邃的神秘。总之神秘有着人们感知不足的成分,也有人们夸张的成分。

 

而西藏在世人中之所以神秘,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的特殊地域性,神秘的地域能够给人以神奇的感触,西藏地处世界最为高寒的地方,人烟稀少,日照强烈,广袤苦寒唯有显出人的渺小,而叠嶂空灵的高原山谷,自然也涂抹上了几分神秘色彩。加之西藏历史上就与世界各地接触甚少,外面又鲜有人至,这种几乎与世隔绝的生存状态,使西藏的发展自成一脉,从而成就了一套独有的文化特色;另一个原因就是西藏全民信佛,那种虔诚的让人惊讶的顶礼膜拜,在给人以心灵震撼的同时,也会让人产生神秘莫测甚至不能理解的感觉。那么西藏的历史渊源和神秘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先来看看藏族的起源和历史。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要问西藏在古代叫什么,当然最为熟悉的就是唐朝时的吐蕃。《新唐书·吐蕃传》中说:“吐蕃,本西羌族,居析支水西。姓勃窣野氏”。又说:“南凉秃发利鹿孤之后”,其子樊尼“率兵西济河,逾积石,遂抚有群羌”,秃发利鹿孤是鲜卑之后,“积石”就是现在的青海南部西藏四川一带。这两种说法的共同点就是认为吐蕃人就是羌族。

 

《蒙古源流考》中称藏族人为土伯特,土伯也就是吐蕃,这也是现在西藏人的自称。后来“巴特沙拉国乌迪亚纳汗生一子”,越过喜马拉雅山,“胜四方部落,为八十八万土伯特国王”。巴特沙拉国在现在的印度。可见土伯特人就是这里的古老居民,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藏族。吕思勉在《本国史》中也考证说土伯特人就是藏族人,居住在后蔵湖水区域,而羌族栖息地为雅鲁藏布江以东的前蔵,以及川西和黄河上游的青海一带,所以藏族和羌族既非同族也没生活在一个地方。

 

还有一种说法是印度的阿利安人侵入雅鲁藏布江流域,做了土伯特王,于是就自称吐蕃,不再使用自己的种族名称,这倒和《蒙古源流考》上的说法近似,阿利安人征服周边散居的羌人,建立了吐蕃王朝,这就是后来和唐朝“亲和为一家”的吐蕃国。但这一支人严格说不能算藏族,现在统一用藏族的称谓应该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

 

藏族的起源,因为没有太多的资料流传,所以不好考证,这就使西藏以及居住在这里的人群显得更加神秘。认为现在所说的藏族,恐怕也是经过了土伯特、羌人、印度阿利安人以及后来的汉蒙满等族的多民族融合,最后发展延息而成的。

 

文化风俗的异同往往是区分民族种类的有力依据。吕思勉先生之所以说藏族不是羌人,最重要的一个理由就是二者婚俗文化不同:藏族是一妻多夫的习俗,而羌人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就是一个女子同时与数个男子有合法婚姻关系。其中最常见的是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兄弟共娶一妻,这类习俗形成原因主要由于农奴制度的压迫,兄弟需共妻不分家才有力量应付繁重的劳动,而且这样更有利于兄弟间的团结以及财产的继承;还有一种是朋友共妻,多是发生在商贩之间,其形成也有它的经济原因,因为男子要外出经商,家中缺乏劳力,于是就与朋友合并为一家,成为共妻关系。此外还有一种罕见的父子共妻的形式,也出现在藏族的婚俗历史中。这些婚俗习惯外人很难理解,可是藏人习以为常。

 

西藏的神秘更多的来源于它的佛文化。郑钧在《回到拉萨》中唱到:“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天然的风光美景间遍布着大小各异、代表着神灵和先知的庙宇,这不能不说是独具西藏特色的人文景观。而西藏的神秘也恰恰更多的体现在它的宗教文化上,那么它的宗教文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及西藏历史上一个重量级人物松赞干布,他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也是事实上的的吐蕃国的建立者,是他真正的把西藏各地统一起来。他为改变吐蕃人没有自己的文字、靠刻木结绳记事的落后面貌,派人到印度求学,从而创制出了藏族文字,使西藏的文化得以壮大流传。他先后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二人分别带去了印度佛经和中国内地佛经,自此佛教开始盛行于西藏,尺尊公主还邀请文成公主共同建造了著名的大昭寺和小昭寺,松赞干布还为文成公主建造了西藏标志性的神奇建筑---布达拉宫。

 

佛教在西藏也有个盛衰演变逐渐成熟的过程,10世纪后,西藏又从印度佛引入密宗为主的不少显密经典,密宗开始盛行,并逐渐发展成独具高原民族特色的藏传佛教,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喇嘛教,从此西藏和佛教再也分不开了。元朝征服西藏后,为了加强统治,设置了宣政院,开始在全国宣扬喇嘛教,而元朝的皇帝大多都信奉喇嘛教,这也是喇嘛教发展壮大的一个原因。喇嘛教日益强盛后,逐渐掌控西藏政教两权,政教合一的政治体系开始逐渐形成。喇嘛教也陆续形成各种支派,主要有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苯教(黑教)、格鲁派(黄教)等。其派别差异是因不同师承、所据不同经典和对经典的不同理解等佛教内部因素,以及不同地域、不同施主等教外因素形成的,这也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

 

这里重点说说格鲁派,格鲁在藏语意为善律,是藏传佛教中形成最晚的一个教派,创建于1409年,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宗喀巴在推行宗教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教派。由于此派戴黄色僧帽,故又称为黄教。

 

宗喀巴对佛学的显密两教都有高深造诣。由于当时上层僧人不仅直接参与政治、经济权力的角逐,而且生活腐朽堕落,在社会上逐渐失去民心。宗喀巴于是以重视戒律为号召,到处讲经说法,著书立说,抨击僧人的腐败,积极推进西藏佛教改革。1409年藏历正月(藏历是藏族人自创的一种阴阳合历的历法),他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会,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传召******会。法会后,宗喀巴建立著名的甘丹寺,创建起严守戒律的格鲁派。其后又相继建立起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塔尔寺、拉卜楞寺,它们与甘丹寺一起并称为格鲁派的六大寺院。格鲁派规定教众不得娶妻,于是宗喀巴创建了达赖、班禅两个活佛的转世系统,以继承衣钵,这种转世系统一直沿用至今。达赖一世根敦朱巴原本是吐蕃王室后裔,因此他就兼有了西藏政教之权,开始以活佛的身份兼管西藏政治。1653年,清世祖福临正式册封达赖五世罗桑嘉措为“达赖喇嘛”,承认达赖在西藏的政治和宗教地位。1713年,康熙为了分权统治西藏,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为黄教树立另一领袖,确定班禅和达赖的同等地位,班禅的影响主要在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

 

西藏还有一种令人震撼的习俗--天葬,这种古老而独特的丧葬方式广为藏族人民所接受。这也是受到佛教“布施”的影响,按照佛教教义,人死以后灵魂便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肉体就像一件衣服一样再无用处,而死后将尸体喂鹰,又算是人身的最后一次善事。足见藏传佛教在藏民心中的影响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