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往事 mp4:潜绩考核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1:37:10
潜绩考核初探 陕西省太白县考核办  法杰  

  干部的业绩,不仅是衡量一个干部的基本标准,也是干部德才的综合反映,更是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的业绩分为立竿见影的“显绩”和润物无声的“潜绩”两种。“显绩”是指见效快、好量化、看得见的业绩,如GDP、架桥铺路等;“潜绩”则是难度大、周期长、打基础的业绩,如教育培训、民生环保等。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在发展观念上存在重“显绩”轻“潜绩”、重当前轻长远、见物不见人、甚至制造虚假政绩等问题。衡量干部的业绩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考核干部的业绩既要看经济发展指标,也要注重社会进步指标。“显绩”容易考核,“潜绩”难以量化。因此,“潜绩”考核要坚持德才与业绩相统一,注重工作的结果与过程的有机结合,更加关注对工作投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过程情况的考核,强化对预期效益和社会影响的分析。“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等九年。”这个谚语是说这几种果树的挂果时间各有不同。当前,县乡班子一届任期为五年,为官一任的领导干部栽桃树在任期内有产出,是“显绩”,栽核桃树任期内只有投入,是“潜绩”。要考核栽核桃树这一“潜绩”,该怎样着手呢?

  一要看这里要不要栽果树。二要看这里该栽桃树还是该栽核桃树。三要看核桃树长得怎么样。由此,可以把以上观点引申为:

  首先,看工作是否接力。不需要栽果树就坚持接力发展,沿着“老路”前行。标新立异是“显绩”,接力发展是“潜绩”。工作接力不仅是前任领导“潜绩”的延续,使别人的“潜绩”发展壮大或开花结果,也是自己“不折腾”的现实体现,更是对干部德才的综合检验。

  有些干部善于改弦更张走“新路”,独树一帜造“影响”,独辟蹊径秀“政绩”,喜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结果受害的是群众,贻误的是发展。政策要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产业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一任接力干。华西村的“当家人”换了,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路没有变,四十年的做大做强才有了如今的“中华第一村”。习近平同志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谈到山西省右玉县:“60多年来,一张蓝图、一个目标,18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用心血和汗水绿化了沙丘和荒山”。“治大国,若烹小鲜”;谋发展,最忌“折腾”。所以,是否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考核干部“潜绩”的前提。

  其次,看决策是否切合实际。适合栽桃树就不要勉强栽核桃树,上短平快项目未尝不可,干“显绩”也无可非议;适合栽核桃树就不要违背规律栽桃树,干“潜绩”也是第一要务,也是为群众谋利益。干成事是“显绩”,正确决策是“潜绩”。决策指挥行动,行动产生结果。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纪委原书记杨光洪说:“缺乏科学论证的决策行为极易导致失误,从而造成重大损失和浪费,这比腐败更为可怕”。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的贫困县内蒙古清水河县,计划耗时10年斥资60多亿元建新城,日前被媒体曝光建成“烂尾城”。

  决策必须按科学发展规律办事,不能拍脑袋想当然,搞“长官意志”,必须充分听取民意,集体研究决定。在发展主导产业上要科学论证、民主决策,要杜绝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防止南橘北枳、强行“嫁接”等情况的发生。所以,是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按规律办事,推行民主决策是考核领导干部“潜绩”的基础。

  第三,看发展是否有潜在前景。核桃树要有收益很漫长,但苗木长势也能看出主人倾注的心血。硕果累累是“显绩”,出力流汗是“潜绩”。最近,广东省委提出了领导干部“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仅引领了政绩观的新风尚,而且为“潜绩”考核指明了路子。在考核干部的政绩时不仅要看其干了什么,也要看留下什么;不仅要考核工作成果,也要考核工作过程。不搞虚假政绩,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扎扎实实为百姓谋利益,应该是领导干部“潜绩”的必备条件。所以,了解政绩的创造过程、难易程度、投入情况,掌握预期效益和社会影响等是考核“潜绩”的关键。

  由于“潜绩”难以量化,考核就要创新工作方法,综合分析评价,以定性考核为主,以定量考核为辅。

  第一,创新方法,拓宽看“潜绩”的视野。指标考核看观念转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弘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潜绩”观。检查指标体系中是否凸现教育、卫生、就业、节能、环保、住房保障和困难群众救助等权重,是否体现了“显绩”、“潜绩”两手抓、两手硬。回溯考核看“潜绩”显效。古人云“五年之后,颂声始作。”“潜绩”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认真推行回溯考核,对以前的工作“回头望”,到领导干部前任单位去,看核桃树是否挂果,产量和效益如何,看“潜绩”是否已见“显效”。跟踪考核看持续发展。到领导干部新上任的地方去,看是否潜移默化打基础,踏踏实实干实事。

  第二,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扩大“潜绩”考核中的民主。有道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群众是“潜绩”的最终受益者,也是最公正的评判者。干部的是非功过,“潜绩”的好坏优劣,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对“潜绩”进行公示,接受群众评议,倾听基层呼声。在基层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群众居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代表中广泛征求意见,接受社会各个阶层的满意度评价。

  第三,目标管理和专业评审并举,理性分析干部“潜绩”。感性“潜绩”由群众评价,理性“潜绩”用目标考量。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综合运用目标任务、绩效指标、等级评估等方法,从历史、横向、纵向、内外等角度进行比较,辨析“潜绩”的价值。由审计、环保、财政、统计、发改、招商、项目、执纪执法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对“潜绩”进行会审,对群众认可的“潜绩”创造过程、难易程度、投入情况,以及预期效益和社会影响等进行分析论证,作出科学论断。

  注重结果运用,用“潜绩”考核匡正干部政绩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打基础的干部”。大幅度提高“潜绩”考核在政绩考核中的比重,把“潜绩”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考察研判、分类排队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充分发挥“潜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引领各级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干部自觉、主动地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促使一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