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本轴承:陈独秀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23:27:25

第一章 陈独秀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共中央一至五届总书记。

毛泽东说:“陈独秀是有过功劳的”

  1945年4月21日,初夏的延安还是好季节,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七大在这里举行,毛泽东在作报告。
  当讲到陈独秀时,代表们静声聆听他说道:
  “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是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那个时候学习做白话文,听他说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我说陈独秀在某几点上,好像俄国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做过很好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陈独秀则不然,甚至有些很不正确的言论,但是他创造了党,有功劳。普列汉诺夫以后变成孟什维克,陈独秀是中国的孟什维克。……关于陈独秀,将来修党史的时候,还是要讲到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个颇具影响的人物。在他的一生中,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也有不少值得后人吸取教训的地方。

江南乡试

  1897年。《马关条约》签订后两年,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政变前一年,康有为、梁启超等正摇旗呐喊,鼓吹变法,维新运动紧锣密鼓。中国正面临瓜分豆剖,与知识阶层爱国图变热情高涨的氛围很不适应。这时,18岁的陈独秀第一次离开家乡安庆,到南京参加苏皖两省考举人的科举考试——江南乡试。陈独秀虽出身于“习儒业十二世”的书香门第,但自幼就对科举考试不感兴趣。6岁的陈独秀常因背不出《四书》《五经》而遭到严厉的祖父的毒打。1889年,祖父死后,家里又请来塾师,教他八股文,以备应试。陈独秀非常讨厌八股文,对塾师大为不满,学业无进。为此,家里为他换了好几位塾师,仍不奏效,最后决定由大哥孟吉教他读书。孟吉忠厚老实,性格温和,拗不过弟弟,总顺着陈独秀。孟吉知道陈独秀不喜欢八股文,于是教他读《昭明文选》。陈独秀的学业决定了他日后必仕途无望。
  陈独秀性格刚强、果敢、坚毅。章士钊曾说他如“不羁之马,奋力驰去”,具有“不峻之坂弗上,回头之草不啮”的拚搏精神及勇气。小时候,陈独秀挨祖父的打,总是“无论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气得祖父经常骂:“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不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凶狠强盗,真是家门不幸。”陈独秀还极富同情心。他曾在自传中说,我“不怕打、不怕杀,只怕人对我哭,尤其是妇人哭”。陈独秀的母亲查氏望子成龙心切,希望他考个举人,看到儿子常因读书和祖父、塾师闹别扭,常忧伤地对他说:“小儿,你务必好好用心读书,将来书读好了,中个举人替你父亲争口气。你的父亲读书一生,未曾考中举人,是他生前一桩恨事!”陈独秀自幼丧父,母亲很爱他,他也很爱母亲。母亲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都对他产生很大影响。为不使母亲悲伤。1896年,陈独秀不抱希望地去参加县府考试,以为会名落孙山,以向母亲证明自己的确不是料子。结果却出人意料,面对“什么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答题”,陈独秀不管三七二十一,用“文选”上所有的鸟兽草木的难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谬的古文,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填满一篇皇皇大文,但那篇连自己也不知道写了些什么的文章竟在院试中获得第一名秀才,喜讯传来,母亲喜上眉梢。陈独秀为自己能给母亲带来高兴而感到慰藉。
  院试后,查氏命陈独秀准备参加次年的乡试。通过院试使陈独秀更加鄙薄科举,但母命难违,还是违心“用功读书”,勉强研究八股文,准备考试。
  1897年夏,陈独秀带着母亲的重望与期待,来到南京,这位少年第一次目睹大世界,带着好奇心去感受。南京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思维的灵感剧烈地冲击着那颗早已厌恶科举仕途,仅仅为着让母亲高兴而来应试的心。理智终于战胜情感,他不能再听从母亲了,于是他转向康梁派。江南乡试是陈独秀一生第一次重大转机,科举在他心目中寿终正寝,救国、维新在他思想中迅速酝酿。从此,陈独秀的历史翻开新的篇章,他开始忧国忧民。历史也为这位后来对中国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的重要思想转变写下重重的一笔。

思想界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