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丝染霜逝璃殇的意思:中国网与大名人书画院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选(杜祥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8:15:52

中国网与大名人书画院百名书画名家作品选(杜祥冰)

日期:2011-8-31 9:42:19 来源:中国网

     导读:祥冰(本名:杜祥冰),笔名晓风,祖籍河北饶阳,绘画师从著名画家张慧敏,龚文桢,米春茂,田云鹏等先生。现为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停云馆艺术总监,河北省青年书画家创作中心画家,石家庄市画院院聘画师。 杜祥冰作品选

 

 妙里入神    迥得天趣 ——记画家杜祥冰 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 赵榆                                
 
    时值阳春三月,青年画家杜祥冰携带一批佳作来到中国国家画院,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画集作序。

    看着一幅幅日臻成熟、渐入佳境的工笔画作品,我不禁深深为之感动!“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祥冰以他笃诚的信念、铁砚磨穿的毅力,在工笔画领域里播撒才思,浇注心血,勤奋耕耘,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工笔花鸟画形成于唐而盛于两宋。元代以后,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兴起,文人画家皆崇尚“草草数笔,以解胸中之逸气耳”的写意画,而刻画精工、细腻具象的工笔画渐受冷落,至明清之际,已成式微。

    当今画坛,虽异彩纷呈、人才济济,但能专注于工笔画创作的人仍然寥寥。而祥冰却毅然选择了工笔画这条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艺术之路。

    祥冰来自农村,为人正直,做事认真,从不苟且。对于绘画有着天生的痴迷和悟性。

    他最初师从著名画家米春茂先生,后又拜著名花鸟画家龚文桢  田云鹏为师。

    得其精髓后另辟蹊径,努力寻找契合自己的艺术语境。

    在他的动物题材的作品里,少了“闲情野趣•”的小情调,多了“高旷苍茫”的大意境。比如他创作的“天凉好个秋”,画中老树斜出,枝杈纵横,落叶厚积。一块苍石之上,两只可爱的白猫,或卧或立,顾盼有神。远处坡石起伏,空濛渺远。落木萧萧,金风瑟瑟,一派深秋景象。石头先用枯墨皴擦,再敷以朱色,苍润浑厚而又富于层次变化和立体感,恰到好处的衬托出了两只白猫!画面色彩斑斓绚丽,寓变化于统一之中,传意趣于言象之外。实为难得的好作品。

    祥冰的花鸟画则又是另外一种风格:温雅清逸,恬润蕴藉,一股清秀雅健之气荡漾于笔端。他的画,既不是“繁采寡情”的虚妄艺术,更非“寂如枯禅”般空净索然,而是在精雕细镂中蕴含浓浓的世间情味!读来生动鲜活、有滋有味。

    如“草虫四条屏”中的草珠、苘麻、毛豆角,都是田野间极普通的植物,本无审美可言,但在他的笔下,却焕发了勃勃生机!乡土气息扑面而来,令久居都市的人们为之陶醉!作品以细线勾勒,淡墨渲染,再随类敷以水色,简净明澈又不失浑厚。构图采用“对角法”,严谨、稳定。枝叶穿插有序,巧妙别致。画中留有大片空白,给观者留下联想的余地。古人论画云:“不患不了,而患于了,即知其了,亦何必了”。以不了为了,方能传画外之意。再配以蜻蜓、蝈蝈、蚂蚱、螳螂这些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草虫游弋于轻枝细叶之间,使人如沐草香、如闻虫鸣!

    “笔墨当随时代”,如果只停留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与技法,则必被时代所摒弃。“花月夜”、“不染尘”、“春日迟迟”等作品,无论构图、立意与技巧,都颇具新意。

    “不染尘”描写的是“荷塘夜色”,宽大的荷叶旁,一茎白荷凌波俏立,在空濛迷离的月色下,洁如缣素,润若凝脂,若思若睡,摇曳含情。一只红蜻蜓驻足苇叶之上,似正与荷花低语。构图新奇,“造境”幽远,如一首隽永的小诗,耐人回味。“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由于有了“诗意的栖居”作品也就赢得了生命。

    一幅成功的作品必须“言之有物、真实切理”故中国历代画家极重视写生。

    祥冰的创作之所以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是和他常年坚持写生分不开的,花圃、荷塘是他经常流连的地方,对花写照,神游物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清芬”中的扁豆花,“闲趣”中的大葱都是很少有人涉及的题材,但在祥冰的笔下,却是那么真实感人而富于艺术魅力!

    近几年,祥冰的创作赢得了画界同仁的肯定,多幅作品被艺术博物馆收藏。部分作品被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花鸟虫鱼”系列丛书所收录。“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国学大师王国维把做学问分为三个阶段:耐住寂寞,倾注心血,获得成功。希望祥冰在这条寂寞的艺术之路上走下去,走向成功!
                                                 2010年4月25日于中国国家画院

 

稿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林雪(本栏目艺术总监:段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