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丘狐传说胡四第几集:“驯虎耕田”与“浪子回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6:05:09

“驯虎耕田”与“浪子回头”

最近看电视,介绍有一个退休教师专门办了一个教那些被社会抛弃或者不重视的、或者有过问题的青年“成才”的学校,我觉得这件工作很有意义。

由此,我想到一个“驯虎耕田”的故事。老虎能耕田?简直是天方夜谭!可这毕竟是我们先人们白纸黑字写在古书上的记载。

据《清裨类钞》一书记载,贵州古人设陷阱捕到老虎后,缚其脚,关押于粗木笼中,每日按时给予食物,久了它便习惯于笼中生活,随后放它出去,它走后不到三天便会回来。

农民见虎归来,便给虎起个名字,也不关它,只呼其名,并用于指示放置食物方向。久了,虎与人相处成了习惯,并能解人意,教以简单语言,虎状若倾听,再而领会,前后左右各知其方,待指名呼其前来,虎即趋而进,说后退,虎便退,左右都不错,之后架它以梨,教其耕田,起初虎需人牵着走,以后只要坐而吆使,没有不服从的。

虎力大而勤奋,不象牛虽脾气好但无人驱而不行,故农民变畏虎而喜虎。到了傍晚,牛并回家,耕虎杂其中,怡怡偕行,牛羊与虎,均无相猜,结伴而归,真是奇事。

大家都知道,老虎生性凶猛,是兽中之王,农民却能把兽中之王驯服得服服帖帖,让它架犁耕田,凶猛的虎性变成了温顺而好使的“田力”,这其间至少给人三点启迪:

一是要改变观念,不要“谈虎色变”。如果农民畏虎如敌,那么,它们绝不敢把老虎从笼中放出,并产生驯虎耕田的奢望。

二是要方法得当。你看,从设陷阱,到定时喂食,指示放食物方向等,无不有板有眼,如果方法不当,虎还会伤人。

三是要使用准确。虎力大而勤奋,教其耕田,可谓“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如果叫其看管幼童,或看管飘香的肉食,恐怕条件的诱惑会使虎经不住诱惑而“旧性”复发。

由此又联想到一些被人称为劣迹较多的“浪子”,这些“浪子”究其本性来说,恐怕比虎的本性还要善良些。当他们养成恶习后,我们也应该像贵州人驯虎那样,首先不要怕,相信这些“浪子”多数能改,在观念上不要一锤子定音;其次教育方法要得当,要对症下药,恰大好处;再次社会还要允许“浪子”有个改正错误的机会,给悔过的“浪子”以一定的比较合适的再生舞台。我想,如果这样做,回头的“浪子”就会更多一些。

[李兵 1988年5月初稿于兰州 2009年10月20日修改于北京]

修改手记:我的同事卜延军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点异议,他说,让老虎耕田没有做到 “虎”尽其才,这个安排不好。从理论上说,延军的意见很对,不过,这篇短文主要的用意不是讲“人才”的使用问题,而是讲“人”的转化问题。

还有几个朋友听到“老虎耕田”的故事都不相信,其实,我也是半信半疑,无奈,古书就这么记载,要知真相,只能问古人了。不过,这只是借这件事说事:看,凶猛的老虎都能转化成耕田好手,那么,还有什么人不能被改造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