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江湖台服闪退:太极拳与各门学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7:15:58
',1)">
太极拳与各门学科
一、太极拳与文化
太极拳是高品位的文化。徐才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强调过:“太极拳所体现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大思想成果。”太极拳走向世界,是有丰富内涵的太极文化。“作为东方体育文化瑰宝的太极拳,它蕴含着丰富的古典哲理,不同西方体育只重生理机制;它强调整体性,不同于西方体育重局部分解;它以经络学说为基础,不同于西方体育以解剖学为基础,可引导人们从躯体的此岸达到心灵净化的彼岸,真是好得很!”(引自徐才《“太极拳好”的遐思》)
二、太极拳与科学
科学化的太极拳,是要循太极拳的规律,松、柔、圆、缓地轻慢行拳;科学化的太极拳要明拳理,循严谨、科学的拳理拳法修炼,不可有随意性。
笔者就科学化训练提供一些建议。
首先请你练拳时不要用力,练拳的过程是退去身上本力的过程,用力练不是太极拳。
请你练拳时注意,要轻练、慢练、虚灵练,动作柔缓、均匀,不要有棱角,要求做圆。这是太极拳的品格,是它的特性所决定的。
笔者有一个科学练拳法,名为“太极功夫在拳外”。在拳场以外,行、动、坐、卧等都要想着拳,练功,也就是常说的“拳不离手”。
两小时练拳以外,要松脚、松踝。坐下写字要空胸、松腕、松膝、松胯,不要将上身的支撑力压砸在腰上,尾闾微收,腰便躲开支撑点。
三、太极拳与医学
医武同源,互相渗透。医是武之根,医是武之宗。吴图南大师在他未面世的《松功论》中写道:“祖国医学太极拳,对人体慢性病与病后恢复能起显著疗效者,良以此也。”
练太极拳久之,经医疗部门研究,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练拳时深长呼吸,对心脏供血充氧和排除血内垃圾,血液循环系统、微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骨骼、肌肉都可受益,从而增强体质,有抗衰老之功能。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道家养生学,其根在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上,经常以松、柔、圆、轻、缓习练,遵阴阳学说行功是大道。如此修炼,无淤无阻,经络、气道、血液通畅,微循环系统加速。微循环被称为人之第二心脏。微循环的功能是向心脏送氧,心脏向身体各部输送血液,排除血内垃圾,送氧排毒,“一送一排”给太极拳人带来养生之道。太极拳对女性习练者更为偏爱,久练太极拳使微循环系统更为通畅,面部红润有光泽,容貌显现自然之美。
笔者的师兄孙继光写道:“……古今的太极大家们教人学习其艺,都要求徒众深通人的脏腑经络穴位学问,以求其艺显能在人的阴阳气血功能上,……”
在修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还有一项令拳人兴奋的收效,是健脑、益脑效应。
四、太极拳与美学
太极拳有一种动态艺术的美,有人说她是流动的诗,是立体的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动静相兼、高品味的松柔动态运行形体艺术之美。
太极拳艺术之美,难以言表,它给人以一种忽隐忽现的美,神秘化解发放之美。……进入高境界的拳家行动,中正安舒,虚无缥缈,人似立在一个点上,在空中飘动,上下相随,轻灵蝶舞,忽隐忽现,似诗似画,美仑美奂,美不胜收。
五、太极拳与哲学
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子》和《易经》。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古典哲学也不会有今天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理境原无尽”的哲学,每个动作都有哲理,动作衔接阴阳转变,势断意不断,在拳理的境界里道理无尽循环往返,太极拳是圆环哲学。
太极拳人要广学博识,博采众长,涉猎百家,读书要广且杂。不妨读些中医药学、解剖学、人体科学、经络学、心理学、古典哲学、天文学、逻辑学、美学、文学以及老子、庄子、孟子、佛学、道学、《易经》和《孙子兵法》等古典文献。中华民族自然科学的珍贵文化遗产,是先贤智慧的结晶,领军人物当尊老子。老子在其“空无之道”的论述中讲“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之能胜,以其无有易之”古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思想感情相通相承,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摘自祝大彤、薛秀英编著《太极内功解秘》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第1~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