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先锋国语:雄关如铁从头越——记长征中的彭德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8:39:06

雄关如铁从头越——记长征中的彭德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胜利会师已五十周年了。彭德怀同志对长征胜利这一壮举所作的重要贡献将彪炳青史,激励千秋。

 

  突破四道封锁线

 

  一九三三年九月,蒋介石纠集了百万军队,向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围剿”。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以下简称中央红军)经过一年英勇奋战,由于“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强制推行其错误的单纯防御路线,终于未能打破敌军的“围剿”。被迫以一、九军团为左翼,三、八军团为右翼,五军团为后卫,掩护庞大的中央纵队于一九三四年十月撤出中央苏区根据地。准备沿赣、粤、湘、桂边境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开辟新的根据地,从而开始了长征。

 

  彭德怀当时任三军团军团长,杨尚昆任政治委员。十月七日,彭德怀奉命率三军团从石城经社宫地区向于都东北车头圩、石溪等地开进。十七日,乘迷天大家指挥三军团渡过于祁河,开始路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

 

  蒋介石为阻止红军突围转取急调陈济棠粤军、何键湘军,在通往湘西沿途先后设置几道封锁线,进行阻截。红军广大指战员经过浴血奋战相继突破了敌军封锁线。十月二十日,彭德怀指挥三军团向西挺进,首战冲破粤军在信丰、安远间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占领新城。遂示左右两个纵队进入湖南,继而在十一月六日,突破何键湘军在汝城、思村间设置的第二道封锁线。时连日阴雨,道路泥泞且崎岖险中,在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下,全军团指战员不顾艰难险阻,兼夜急行军,经英勇战斗,突破湘粤军在粤汉铁路沿线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攻占位于路西的宜章城,受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革军委)的通令嘉奖:“军委赞扬三军团首长彭、杨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郴(州)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

 

  这时,蒋介石发觉红军西进意图,慌忙调数十万军队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任命何键为“追剿”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力图阻歼红军于湘江东岸。

 

  一月二十五日,“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不顾敌军阻截,仍坚持原定计划,决定中央红军在全州、兴安之间渡湘江,兵分四个纵队前进。命三军团等任左翼进入广西,取道灌阳,向兴安挺进。二十六日,彭德怀率部进入广西,先头部队红四师一举攻占界首,过江控制了渡口。此时,一军团也进至全州以南地区,红二师涉水前进,在脚小铺、鲁板桥一带,阻击全州之敌,从而夺取了冲破第四道封锁线的有利形势。然而,由于中央纵队行动迟缓,一百多里路竟走了四天,误了渡江时机,使敌人得以纠集十二个师从四面八方压了过来,形势急剧恶化。为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大部队渡过湘江,三军团全体指战员进行了英勇壮烈的战斗。

 

  二十七日,彭德怀令红五师奔赴新圩,阻击桂军的进攻,掩护红军大队人马前往湘江。二十八日,桂军两个师向红五师新圩驻地发起猛攻。红五师仅有两个团坚守在无防御工事的十余里开阔的阵地上,且枪支弹药不足,如阵地被敌军攻占,红军就有被拦腰斩断之虞。彭德怀亲自指挥、部署作战。红五师与敌拼杀、肉搏、苦战两昼夜。师参谋长胡震、十四团团长黄冕昌英勇牺牲,战土伤亡惨重,一直坚持到三十日,完成了掩护前往湘江渡江的任务,归还建制。红六师留一个团作掩护,主力随五师急渡湘江。留下这个团,在阻击敌人的战斗中,除少数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

 

  十一月二十九日,位于兴安与界首之间的光华铺阻击战打响。为保证红军继续和适时地渡过湘江,彭德怀指挥三军团指战员背水一战。光华铺距界首只有两三里路,前面为一片宽广的开阔地,不利于据守。这是一场关系红军战略转移能否胜利实现的重要战斗,是一场界常艰难、残酷的阻击战,彭德怀决心不借一切牺牲,誓夺阻击敌人的胜利。他将指挥部设在湘江西岸距界首渡口仅几百米远的一座祠堂内。二十九日晚,敌开始向红四师猛烈进攻,至十二月一日昼夜激战。激战中,红四师十团团长沈述清中弹牺牲。彭德怀即命杜中美接任团长,亦不幸捐躯。指战员伤亡甚大,但终于坚守住阵地,争取了时间,完成了掩护中央红军渡过湘江的任务,突破了敌人的第四道封锁线,从而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将红军歼灭在湘江东岸的狂妄计划。

 

  进军贵州

 

  在堵截红军渡湘江计划失败之后,蒋介石又急调湘军何键部和中央军薛岳部十余个师兵力,在通道以北地区布成袋形阵地,以待红军,又今中央军用浑元纵队跟踪追击,令桂军廖磊部担任侧击,妄图歼红军于湘江以西地区。

 

  这时,毛泽东力排“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坚持原定计划的错误主张,提出放弃湘西,转兵贵州的正确意见,得到军委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中央红军便在通道改变了进军方向,调师进入黔境,奔向黎灭使蒋介石在湘江以西围歼红军的计划完全落空。

 

  十二月十七日,彭德怀率三军团主力抵鳌鱼嘴,继续向黎平西北台拱(今台江)、黄平进发。

 

  十八日,党中央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向贵州进军的正确意见,否定了“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坚持去湘西与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

 

  会后,中央红军分左右两个纵队,以破竹之势长驱直入,连克十余座县城,直抵乌江南岸猴场。

 

  一月五日,彭德怀、杨尚昆向指战员作渡乌江准备动员,军团部由茶山关附近渡江,进抵遵义城南尚嵇场,继而截断遵义、贵阳交通,扼守乌江北岸,以一个师向老君关(即镇南关)开进,再以一个师向遵义追击,协同一军团进攻。一月七日,一军团二师和干部团攻占遵义。

 

  一月十五日,党中央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彭德怀参加了会议,这是他入党以后,第一次参加中央会议,他非常激动,深感任重而道远,决心为把革命战争引向彻底胜利而奋斗。他坚决拥护和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领导者和李德在军事上的严重错误。由于在遵义城南刀靶水和乌江沿岸执行警戒任务的三军团所部受到中央军吴奇伟部的袭击,他在会议中间离席奔回前线,亲自指挥战斗。

 

  遵义会议期间,蒋介石纠集嫡系中央军和湘、川、滇敌军数十万向遵义地区近逼,妄图在乌江西北、长江以南的川黔地区“围歼”红军。中央认为,在黔北地区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一月十九日果断地放弃遵义,向习水、赤水方面挺进,准备北渡长江,同四方面军会合,于四川建立新根据地。

 

  为此中央命令,首先占领土城。一月二十七日战斗打响,二十八日彭德怀指挥三、五军团发起总队由于守敌川军郭勋棋部拼命抵抗,川敌廖泽旅亦开到习水,正向土城驰援;穆肃中、达凤岗、章安平三个旅增援部队也向土城靠拢,企图合围红军。为突破敌人合围,遂停止战斗,首渡赤水河,转兵向古蔺方面南进。中央决定停止向川北发展,准备在滇、黔、川三省边界地区建立根据地。

 

  遵义大捷

 

  中央红军在扎西进行短暂休整和缩编。三军团取消了师的番号,直辖四个团(十、十一、十二、十三团)。

 

  二月十九日,彭德怀率三军团主力于二郎滩、顺江场渡口二渡赤水河,向东急进,由临江、回龙场经沙坝场、兴隆场向桐梓西北地区前进。二十四日,一军团先头部队攻占桐梓城。二月二十五日,根据中革军委指示,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一、三军团夺取遵义的门户娄山关战斗打响。娄山关位于大娄山脉主峰,海拔一千四百多米,四周祟山峻岭,悬崖峭壁,地势险要,素以军事要隘闻名,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守敌为黔军柏辉章师杜肇华旅。敌军抢占关口东侧制高点——点灯山。三军团全部投入战入与敌反复冲杀。二十六日终于拿下点灯山,遂即占领娄山关关口,控制了黔北门户,揭开了遵义战役序幕。五、九军团在温水、习水一带滞阻川敌,使该敌不能逼近桐梓,以配合一、三军团消灭娄山关黔敌,乘胜夺取遵义的战斗。

 

  二十七日,彭德怀于泗渡站下达攻打遵义城命令,三军团直向遵义城逼进。前卫十一团在距城约十里路的董公寺与敌交战,在十三团的配合下,攻下董公寺。溃敌退至遵义城,三军团急追至城边。

 

  彭德怀在城外山地上用望远镜观察地形时,侦察员跑来报告:从截获敌长途电话中得知守敌王家烈哀求吴奇伟派兵增援,吴令其死守,今晚援军一定赶到。为了争取战机,彭德怀下令:务必在当晚拿下遵义城。一军闭进入新城;三军团攻打老城,而老城有两套城墙,不易攻克。十一团迂回城北,抢占了老鸦山制高点,居高临下,用火力控制老城,守敌弃城逃跑。二十七日晚,攻占老城,第二次解放遵义城。

 

  二十八日,敌吴奇伟部从乌江南岸驰援遵义,向遵义城外老鸦山之红花岗碧云峰发动猛烈进攻。三军团主力与敌展开了激烈争夺战,打得十分艰苦。彭德怀命三军团侧翼突击,给敌急速而猛烈地打击;一军团从左翼出击,干部团也参加了战斗。敌在两面夹击下全线崩溃。至此,中央红军连克桐梓、遵义两城,击溃黔军王家烈部八个团,消灭吴奇伟部两个师,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重大胜利。

 

  红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慌忙飞抵重庆,亲自出马“督剿”,调中央军薛岳部周浑元纵队、吴奇伟纵队、黔军王家烈部以及川军和其他黔军,部署在遵义西北两侧,妄图一举将红军围歼在遵义、鸭溪狭窄地带。中央红军向平桥、鲁班志黔敌和周浑元纵队发起进攻,突然挥戈北上,经茅台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摆出北渡长征的姿态。蒋介石急调重兵阻截。中央红军又神速回师东进,重返贵州。三月二十一日,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然后调头南下,进至遵(义)仁(怀)公路北侧,穿过鸭溪、枫香坝敌军封锁线,南渡乌江。为了实现取道云南,从金沙江北渡长江入川的战略目标,中央红军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先派一部向瓮安、黄平方面佯动,作出东进湖南与江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而主力则通过息烽、扎佐,以脱离敌人,向东南机动。

 

  四月三日,三军团为左纵队,分两路从宋家渡、竹塘渡河,进到贵阳地区。蒋介石由重庆飞抵贵阳督战,调中央军和湘、黔、滇军向贵阳方面开进,阻截红军。为阻滞敌军前进,控制西进道路,彭德怀、杨尚昆奉军委命令派一个团在倪儿关向跺阳作佯攻,主力则经高坡坝向青岩地区开进,在贵阳附近掩护中央纵队通过。继而一军团也从龙里挤到右路,路窄人多,簇拥前进,三军团为掩护各部通过贵阳,同敌苦战三昼夜,战胜了诸如长途行军的疲劳、给养不足、大量减员,以及在众敌乌黑中穿来穿去等困难,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抢渡金沙江 进攻会理城

 

  中央红军从贵阳、龙里之间穿过湘黔公路南下之后,向西疾进,相继攻下贵州惠水、长顺。四月十七日,跨过北盘江,突进云南,连取沾益、曲靖、白水数城直逼昆明。但在其附近虚晃一枪,即向西北方向前进,直奔金沙江。

 

  四月二十九日,中革军委作出红军迅速渡过金沙江,在川西建立根据地的决定,中央红军分数路向金沙江急进。三军团为左路纵队,进入禄劝以北地区,经思力坝、马鹿塘,抢占洪门渡,因水流湍急,无法架桥,未能渡江。此时,中路纵队先遣队干部团在刘伯承参谋长指挥下,于皎平渡偷渡成功,控制了渡口。五月五日,彭德怀率三军团赶赴皎平渡渡江。于是,中央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把敌人抛在金沙江以南,实现了渡江北上的战略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抢渡金沙江胜利后,为扼阻追敌,打击出援敌人,争取使红军在长期行军作战后得到必要的休息和补充,中革军委指示三军团和干部团主攻会理城。会理城位于四川省南端,金沙江北岸,三面邻接云南,有内外二城,内城大、外城小、城墙完整,厚而高,利守难攻。当时红军只有轻武器,只能进行坑道爆破。

 

  五月九日,开始围攻会理。守敌刘元塘纵火烧毁城内南部大片民房,给红军坑道作业带来许多困难。彭德怀亲临前线指挥,奋战五昼夜,完成了坑道作业。十四日晚爆破,但只炸开城东北角。敌军用多挺机枪,交叉射击,阻红军于城下,攻城计划未能实现。

 

  五月二十日,彭德怀出席中央在会理城外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会理会议。受到不符事实的指责,但他以大局为重,严格要求自己,作了自我批评,维护了党的团结。

 

  为在川西北建立新根据地,中央红军通过彝族区,分两路向大渡河挺进,途中占领了冕宁、越崔(今越西)两县,打击了川敌,为渡河创造了条件。五月二十九日,一军团二师四团攻占泸定桥,继克泸定县,保证了红军迅速渡河,三军团撤离会理北进,三十一日飞渡泸定桥。至六月二日,中央红军全部胜利地渡过天险大渡河。

 

  同张国焘斗争,坚持北上

 

  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继续北进,击溃在天全河堵截的敌杨森部,攻占天全、宝兴、芦花。继而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道路险阴的大雪山——夹金山。六月十二日,一军团二师占领懋功,先头部队四团在达维附近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会师。十六日,中央红军全部到达懋功地区。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

 

  两大红军主力会师后,总兵力达十万余。党中央根据全国政治形势和红军所处战略地位,主张继续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以促进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六月二十六日,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否定了张国焘提出的向川、康发展的错误方针。

 

  七月二十一日,中革军委决定组织前敌总指挥部,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一方面军的一、三、五军团改为一、三、五军,九军团改为三十二军;四方面各军番号不变。为执行北上抗日方针,八月三日,中革军委决定占阿坝,北进夏河流域,在夏河流域消灭敌人,于甘南地区创造有利形势。八月十一日,中革军委决定分左右两路军北进,三军属右路军,从毛儿盖地区出发,向班佑、巴西前进,在人迹罕见的茫茫草原上行军七昼夜,到达目的地。途中歼灭了在包座堵截的胡宗南部。前卫部队一军继续向俄界地区前进;三军宿营在前敌总指挥部和毛泽东住地附近。

 

  这时,三军政治委员杨尚昆调军委任职,由李富春接任。

 

  九月二日上午,彭德怀在前敌总指挥部听到陈昌浩散布反对北上的言论,引起警惕,随即命令杨勇的第十团负责暗中保卫毛泽东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遂即获知张国焘企图将红军南调和危害党中央的情报,觉得事态极其严重。彭德怀考虑到前卫部队一军已进到俄界地区,只有三军几个团驻扎在巴西,而中央领导同志又都住在前敌指挥部及其附近,如果张国焘强行解散三军,毛泽东等同南的安全无法保证,就会危及中国革命的前途。遂亲往毛泽东住处,研究摆脱张国焘羁绊的办法,决定在三军怀念部所在处召开一次中央会议,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得以离开前敌总指挥部。在征得陈昌浩等人同意后,会议于九月二日晚在川北巴西三军怀念部召开,中央领导同志终于脱离了险境,避免了冲突和分裂。

 

  会议结束后,中央决定立即率三军先行北上,向俄界进发。

 

  陈昌浩还企图取得彭德怀对张国焘右倾逃跑路线的支持,送来亲笔信,要求三军停止北进。彭德怀经向毛泽东请示,给陈写了复信,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指责他执行南下逃跑方针给革命带来的危害,希望他能改正错误,言明“后会有期”。陈昌浩拒不接受劝告,坚持执行张国焘的错误主张,还要派兵追击一方面军,但在徐向前的抵制下,他的这一行动,未能得逞。便拉着队伍南下了。

 

  九月十二日,党中央于川甘边界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决定整编一方面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

 

  胜利到达陕北

 

  俄界会议后,党中央、中革军委率一方面军继续北上,渡过白龙江,沿江在残缺不全、危险难行的栈道上前进,直奔腊子口。九月十七日,先头部队夺占腊子口,翻越岷山,十八日占领哈达铺。在哈达铺将中央纵队和一、三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杨尚昆任政治部正副主任。支队下辖三个纵队。整编后,红军在哈达铺休整两天。从报纸上获悉陕北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于是,进一步明确了红军的进军方向,前往陕北。

 

  为了迷惑敌人,扬言陕甘支队东行,攻取天水。敌军慌忙将主力集结于天水,以待迎击,并占领渭河北岸武山、漳县,防红军北上。九月二十三日,陕甘支队却从哈达铺出发,经荔川(今理川)、闾井,向新寺前进。二十六日,突破敌军在渭河设置的封锁线,进抵榜罗镇。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正式决定红军去陕北,以其为抗日基地,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战争。

 

  会后,毛泽东、彭德怀率陕甘支队先行出发北上,攻占通渭城,突破西(安)兰(州)公路封锁线,到达清江盖、界石铺、高家铺一线。

 

  十月五日,以一纵队为右路,二、三纵队为左路,同时向北进发。通过回民区,连续突破全宁、静宁之间和平凉、固原之间公路的封锁线,在青石嘴歼敌数百,缴获马匹数百,乘胜翻越了长征中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进到环县。十二日,分两路向洪德进军。十月九日,毛泽东率一纵队首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划吴旗镇,与红二十六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会合。恢复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建制,彭德怀任司令员。

 

  红军到达吴旗镇,蒋介石妄图乘红军立足未稳之际,命东北军骑兵向陕北根据地进犯。彭德怀协助毛泽东指挥红军奋起反击,打垮来犯的东北军白风翔部骑兵先头团和另三个团,从而结束了敌人的“追剿”,宣告红一方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率部西征,迎接二、四方面军

 

  一九三六年二月,为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声援华北民众抗日要求,打通东进抗日道路,以便直接对日作战,正式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即红一方面军),彭德怀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在毛泽东、彭德怀的指挥下,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分别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但遭到阎锡山的重兵阻截。抗日先锋队在给阎锡山以重创后,为顾全大局,避免大规模内战,并表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诚意,主动撤回陕北。五月五日发表回师通电,再一次提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主张。至此,红军东征胜利结束。东征不仅给敌以重创,而且在二十余县组织和发动了群众,宣传了抗日主张,鼓舞和支持了华北及全国抗日运动,使抗日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但是,蒋介石仍执迷不悟,继续调动大军加紧向苏区进犯和截阻正在长征北上的二、四方面军。针对国民党气势汹汹地大举进攻,党中央及时决定组织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其主要目的:扩大和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迎接二、四方面军,实现对日作战。

 

  五月十八日,人民红军西方野战军正式组成(即红一方面军),任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左权为一军团代理军团长,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徐海东为十五军团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西方野战军共一万七千亲人,于五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在彭德怀指挥下分左右两路西进。

 

  一军团经吴旗镇向陇东曲子镇进发,六月二日,初战告捷,占领曲子镇,从而控制了南北大道,打开了西进门户。随即北进占领环县、洪德城,创造了西进有利形势,敌马鸿宾受重创后,退守宁夏。十五军团经安塞等地越过长城向安边、党边、盐池威逼,首占宁条梁,继占红柳沟,继续西进。

 

  六月中旬,彭德怀命一军团经毛居井进入宁夏,向七营、上新堡方面前进。二十日攻占七营,切断敌北进去路。七月下旬,一军团主力隐蔽集结于七营、预旺堡之间的张家嘴、郭家嘴附近,全歼东北军骑兵四个连,对所俘官兵进行宣传教育后,归还武器,全部予以释放。并于七营、固原一带开辟地方工作,扩红、征集资财和整训部队。

 

  十五军团七十八师于七日内连克两城,取得全歼马鸿逵一营另一个连和保安团、民团的胜利,得到彭德怀司令员的嘉奖。七十五师于六月二十六日攻克预旺县,全歼马鸿逵一个营及民团总队。七月初,十五军团北进,围攻红城水及韦州城,并于预旺地区开辟地方工作,进行抗日宣传,以扩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

 

  九月,彭德怀遵照军委毛泽东关于在固原、海原地区与二、四方面军会合的指示,命西方野战军进至西兰大道以北,一军团于海原以南,固原以西,静宁以北地区活办待机歼敌。十五日,歼敌马鸿宾两个营。十七日,消灭敌骑六师两个团。十五军团主力于海原东北之双河堡、关桥堡截断敌工交通。这时,二、四方面军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渡过草地,进入甘南,同西征军已形成南北呼应,夹击敌人的有利形势。但是,由于张国焘坚持逃跑路线,按兵不动,贻误了战机,未能大量消灭敌人。

 

  九月下旬,一军团于静、会大道配合四方面军作战,在界石铺常家集控制映甘大道,掩护四方面军向静、会集中;十五军团向北积极活动,牵制马鸿宾等北进,并以步、骑各一团组织独立支队,南下静、会地区,十月二日攻占会宁,敌向西溃逃。八日,一军团一师在会宁青红驿、界石铺与四方面军先头部队会师;二十二日,第二师于会宁东北将台堡与二方面军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壮大了革命力量,保证了中国革命顺利地向前发展。这在国内政治关系上起了重大作用,推动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新阶段的到来。

 

  功绩永存

 

  彭德怀作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在长征中,同“左”倾机会主义和张国焘分裂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在遵义会议、两河口会议、俄界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保护了党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

 

  彭德怀作为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在长征中,为发展和壮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探索了在敌强我弱条件下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思想。他作为一个军团的领导人,不仅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作战部署,领导和夺取了多次具体战役的胜利,还从战争的全局出发,多次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例如,在红军突破第三道封锁线后,敌已发觉红军强渡湘江西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在沿江布置了严密的封锁线。彭德怀建议三军团转向湘潭、宁乡、益阳挺进,威胁长沙,以吸引牵制敌主力;中央率一、五、八、九军团进占淑浦,于沅凌、新化、武冈一带创建根据地。但“左”倾机会主义领导仍坚持渡过湘江西进的计划,致使红军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蒙受重大损失,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再如,为贯彻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十八日黎平会议《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议》,彭德怀建议:“野战军首先应赤化遵义、桐梓、绥阳、湄潭、凤冈、思南六县,以乌江为我右支撑点,保持娄山关在我方,以娄山脉、乌江地势扼制敌人,我主力在绥阳、桐梓、遵义间机动,争取首先给黔敌以痛击。同时,四方面军应向南充、合川沿嘉陵江向重庆方面发展,与我们在茶江隔河呼应;二、六军团应迅速占领龙山、酉阳,封锁乌江中上游,对湘敌及中央军入川均有威胁,并使新老苏区联成一片。”这一建议,明确地指出应于全力打击主要敌军和保证整个红军的战略配备使军委的作战部署更加具体和丰富。彭德怀作为西征军最高领导人,严格执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运用和贯彻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从而取得了西征胜利。他在西征战役过程中,认真贯彻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争取和团结东北军及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武装力量做了许多工作,对西征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他在《西征中统战工作》指示中说:“开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是我们西征中战斗任务之一,是和我们消灭敌人的战斗任务一样的重要。”彭德怀还亲自做东北军的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他做过高福源的工作,还亲自给东北军将领何柱国、王以哲写信,说明抗日救国道理。指出:东北军只有与红军共同争取抗日前途“才是民族革命之出路”。王以哲等人在共产党政策感召下采取了与红军合作的立场。

 

  彭德怀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承担责任,一贯以党的事业为重。例如一九三五年五月十二日会理会议,本来是林彪给中革军委的信挑起的。林彪在信中别有用心地要求撤换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军事的领导职务,但会议却指责这封信是彭德怀“鼓动起来的”,批评彭德怀“对失去中央苏区不满和右倾情绪”。对比彭德怀考虑到大敌当前,应以团结为重,除了声明林彪“这封信,事先我不知道”以外,主动作了自我批评,从而维护和增加了党的团结。

 

  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胜利会师已经五十年了,彭德怀同志和我们永别已经十一年了。但是,他对长征和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所作的重大贡献,他在长征中所表现的无坚不摧、一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置个人一切于度外、敢于同错误倾向进行斗争的高贵品质都说明他不愧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作者:蒋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