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克币价格下跌:艺术品造假猖獗 走进收藏先过“五假”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2:36:27

 

 

  在“3·15”打假日之际,艺术品打假再度成为热门话题。伴随着“全民收藏热”的兴起,假货泛滥充斥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最严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假货严重抑制了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极大地侵犯了买家投资人的利益,伤害了他们的感情,已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一大“毒瘤”。当前,艺术品领域危害最大的主要有以下“五假”关,广大收藏投资者应引起高度警惕。

  造假中国自古就有艺术品造假之风,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灭绝,如今随着拍卖市场的火爆又死灰复燃,一轮新的造假大潮再度兴起。近年国内艺术品造假之风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举凡任何品种没有不能造假的,特别是书画、瓷器、油画等品种更成为“重灾区”。造假俨然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规模大,专业化,一些造假团伙甚至流水作业,分工明细,形成造假“一条龙”。近年发生的造假大案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数目巨大,河南商丘警方成功告破的“石鲁遗作案”,造假者竟伪造假画上千幅,非法获利4000多万元,足以说明造假者的猖獗。以书画为例,不仅古代书画屡被造假,一些在世的当代画家也难逃“魔爪”,许多当代知名画家都被赝品困扰,吴冠中、启功、史国良、韩美林等人的打假引起轰动。所以,从源头上加大打击造假力度,抓一些大案要案,彻底刹住这股歪风,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当今国内艺术品假货泛滥的现状。

  贩假眼下,知假贩假在市场中早已司空见惯。无论是民间的大众收藏市场还是高端的拍卖市场,贩假现象都非常普遍。如琉璃厂某些百年老字号转换体制承包经营后,名家的伪作时有涌现,在业内颇受非议。在拍卖市场上一些拍卖公司眼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为赚取佣金,毫不顾及投资人的利益,对赝品熟视无睹,故作不知,更不乏趁市场初期的混乱,知假贩假,买家的利益被置于一边。他们考虑的只是如何抓住时机大捞特捞一番。去年闻名的“史国良打假官司”和“假吴冠中拍卖专场”就足以说明国内拍假贩假的严重性,尤其是某拍卖公司在史国良指出拍品为伪作后,依然不理不睬将赝品上拍,丧失了起码的职业道德。文化部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在拍卖论坛上曾指出:“因法律法规不健全,拍卖不负责保真的国际惯例被一些企业巧加利用,为获取利润对赝品睁一眼闭一眼,或直接造假牟取暴利,这些做法有蔓延之势。”所以,如何严格自律,遵守行业道德规范,是杜绝假货泛滥的关键。

  鉴假随着艺术品市场化,社会对鉴定的需求大增,很多专家纷纷“下海”。一些专家为一己私利,公然鉴假为真,与造假贩假者为伍,给市场添乱。个别专家则被人利用,为赝品充当保护伞,为伪作“正名”,这样的例子近年屡见不绝。著名画家史国良近日就曾向笔者披露,一位藏家拿着署他之名的画请他来鉴定,称证书是某位知名书画鉴定专家开具的,收了鉴定费,但作品却是明显的低仿。史国良愤愤地表示:“这不是把藏家往火坑里推吗?国内艺术品市场之所以假货横行,某些专家为伪作‘点石成金’,大开绿灯鉴假为真,从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这股歪风,难逃其责。”一些专家跨行鉴定,明明只研究古代书画,却对近现代和当代书画“通吃”。所以,专家如何珍爱自己的声誉,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已显得殊为重要。

  吹假近年来,媒体受利益的诱惑也屡屡陷入卖版面的误区,丑闻不断。许多艺术类媒体为了生存,完全不讲公信,大肆刊登赝品广告,更有部分媒体暗中参与造假。3月8日,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再度打假,称2006年12月,某家杂志利用他的访谈刊登了大量伪作,为赝品宣传“镀金”,严重误导读者欺骗藏家,对这种“偷梁换柱”的伎俩他非常气愤。在金钱的吸引下,不少媒体已经彻底抛弃底线了,只要能赚钱,只要给好处费,赝品统统照登不误!所以,翻一翻国内的收藏类杂志,毫不夸张地说,赝品广告满眼皆是。一些美术评论家更是与拍卖公司串通一气,为伪作涂脂抹粉,撰写露骨的鼓吹文章。如某美术学院的教授号称“齐白石研究专家”,经常被一些公司用重金请来请去,为一些中低仿品“大吹大擂”,这类事情时下可谓比比皆是,大家已见怪不怪了。

  护假国内艺术品市场之所以假货泛滥猖獗,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监管力度不够是一大原因。对任何一个市场而言,政府的调控与监管都是十分必要的,不可或缺的。没有政府的监管,市场将失去方向,一些人将为所欲为,对艺术品这样一个极易暗箱操作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业来说,尤其如此。但是,这些年政府的监管力度却不能令人满意,对知假贩假的查处力度较为有限,行业管理多流于形式,最终使艺术品市场造假贩假越加泛滥。近年国内拍假的案子屡见不鲜,但又有哪家公司为此被吊销拍卖许可证了呢?在发生了明显知假贩假的案件后,一些管理部门却充耳不闻,坐视不管,实际上是在“护假”。当前假货充斥与管理的缺位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对贩假严重者重拳出击,去掉害群之马,市场才能去浊还清。所以,加大政府与行业协会的监管力度,在艺术品市场假货日渐泛滥的今天大有必要。

  当前,以上“五假”关对广大收藏爱好者显得至关重要,牵涉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艺术品打假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绝不是仅抓其一就可立竿见影。以往我们光喊打假,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最终反而使假越打越多。只有在造假、贩假、鉴假、吹假、护假等各方面多管齐下,才有望根本治理假货这一艺术品市场的“毒瘤”。否则,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国内艺术品市场打假多年来收效甚微,就是最好的证明。前车之鉴,难道还不该引起有关管理部门与业内的一番深刻反思吗?惟有把打假当成“系统工程”来看待,假才会越打越  少,如此才是  广大收藏爱 好者的真正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