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农民俏村花:“逆淘汰”成为当今国弊之一 ——席宏斌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5:12:51

“逆淘汰”成为当今国弊之一   

2011-08-31 09:05:49|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所谓“逆淘汰”,简言之,即指坏的淘汰好的,劣质的淘汰优胜的,小人淘汰君子,平庸淘汰杰出等现象。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34个省(区、市)1440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4%的公众感觉当前社会“逆淘汰”现象普遍,其中18.8%的人觉得“非常多”。
什么样的人容易在“逆淘汰”中获胜
  “逆淘汰”一说,源于经济学的“劣币驱逐良币”理论,指如果市场上有两种货币——良币和劣币,两者所起的流通作用等同,因为劣币成本低,人们在使用中往往会选择劣币、储存良币,久而久之良币就会退出市场。
  中共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辑钟国兴认为,不仅仅在经济学界存在“逆淘汰”现象,当下社会“富二代”、“拼爹”等词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逆淘汰”机制的存在。近年来被网民披露的“萝卜招聘”、“吃空饷”(指不上班但是可以领工资)等事件说明,“人才逆淘汰”机制不仅存在,还趋于强化。
  济南市某国企职员高宁认为,如今“商品逆淘汰”现象也日益显现。“一个品牌不进行虚假宣传,不夸大效果,似乎很难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立足,于是,不诚信的商家越来越多,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商家可能就被淘汰了。”
  在高宁看来,干部、人才选拔中的“逆淘汰”现象更为严重,“少数领导奉行实用主义,以是否能为自己所用作为选人、用人的标准,以致贪者上、廉者下,庸者上、能者下。”
  哪些领域“逆淘汰”现象较多?本次调查中,59.3%的公众认为是“干部选拔”,48.7%的人选择“人才选拔”,30.8%的人认为“道德领域”的“逆淘汰”现象较多。
  为什么会存在“逆淘汰”现象?调查中,59.5%的公众认为是投机、浮躁的社会风气使然;54.2%的人觉得原因是“官本位”思想横行;50.4%的人将原因归结为“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监督”;45.2%的人认为是“择优汰劣”的社会机制还不够完善。
  什么样的人容易在“逆淘汰”中获胜?调查中,68.2%的人认为是“有权有钱有背景的人”,其次是“喜欢投机、使用计谋的人”(51.6%)。此外还有:善于溜须拍马的人(51.4%)、喜欢拉帮结派的人(35.9%)、谁都不得罪的“老好人”(21.4%)。
“逆淘汰”会损害公共利益
  调查中,60.7%的公众认为“逆淘汰”现象普遍会强化投机、“潜规则”等风气,56.5%的人认为会毒化干部选拔空气,55.4%的人认为会损害公共利益,48.8%的人担心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人提出,要靠官员、商人、学者等群体的自身操守来抵制“逆淘汰”现象。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基本上不太可能。”制度已经是“劣币驱逐良币”了,只强调自身操守,只会让有操守的人更加被排除在外。“逆淘汰”现象普遍,主要是社会制度不健全造成的。当制度、规则导向出现问题时,劣质的东西就会占优势。比如大学里的科研评价体系,没有倡导正常的教育价值观和学术价值观,强调数量不强调质量,就会让急功近利、喜欢钻营的人如鱼得水,为追逐丰厚利益去搞“社交学术”,通过潜规则获得资源和头衔。而一心科研、不愿钻营的人可能连基本的考核都通不过。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改良或改革,逐步建立起“择优汰劣”的社会机制。

(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