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米娅:中考作文评改,呼唤科学公平公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17:17:47
中考作文评改,呼唤科学公平公正

曹县古营集镇中学  葛卓然   2010年8月8日 08:30

中考作文评改,呼唤科学公平公正

山东曹县古营集镇中学 葛卓然

 

 

[关键词]一人独阅 重文面字体 判分随意统一标准 三人独立 取平均值 增强责任心 消除中庸评分现象  吸收初中语文教师改作文卷 接受共众监督   科学公开公正.

[正 文]一年一度的中考如同高考一样,牵挂着广大初中教师、考生家长和考生的心,最让他们牵挂的当数中考作文的评卷。耳闻目睹以往中考作文评卷比“高考作文批阅草菅人命(中国教师报·语文教育的‘外患’与‘内忧’》2005年12月11日B1版)” 有过之无不及的情形,笔者由衷地呼唤中考作文评卷能科学公平公正。以期能引起上级有关部门和高中学校领导、老师的重视。

中考作文评改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众所周知,多年来中考作文评卷—直是一篇作文只由一位阅卷老师评阅,这样的评卷方式有失科学,也有失公平公正。因为阅卷教师的个性、知识和理论水平、价值观、审美观、阅历、经验、情趣爱好、鉴赏能力及特定时刻的情绪等的不同,因而决定了对一篇文章必然会有不同的评判(赋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基于上述原因,同一篇作文,由不同的人去改,最后评判的结果大多不相同,有时甚至会相差很大。如:中央教科所研究员章熊先生在1998年10月举行的“全国素质教育与作文教学研讨会”上说的一段话,不能不令我们对传统评判作文的方法深思:“……我在广州搞测试,找两个班的学生交叉来写两篇作文,一篇是议论文《环境与人》,另一篇是记叙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其中有一篇作文,阅卷时分歧很大。这个学生写的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平时写文章是与活人对话,而他是与死人说话。他姐姐去世后,与姐姐的在天之灵说话——告诉死者的在天之灵。阅卷时,有两个老师同时拍桌子,一个说‘精彩!立意新颖,不同寻常!’一个说‘荒唐!活人怎能与死人说话!’满分为30分,一个给了28分,一个给了0分。这两位老师都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职称也很高。这种现象值得分析……”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那位判“0”分的“职称很高”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个人偏爱之极真令人后怕。如果当年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和袁枚的《祭妹文》,让这位老师来评判,那句句告慰死者在天之灵,古今读者叹为观止的两篇祭文,怎能逃脱被判“0”分的厄运呢?又如,前几年在聆听山师大写作系的李主任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讲座时,他讲了一个类似的事情。1978年他负责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卷领导工作,一天,有位阅卷老师阅到一位考生的作文时,不禁拍案叫绝,给这篇作文判了80多分;而另一位老师闻声看完这篇作文之后,则判为不及格。将这篇作文拿与这个阅卷点上阅语文卷的老师集体讨论,意见大致有两种;一种认为是优秀作文,一类认为是不及格作文;交与阅卷领导小组评审,结果得了90多分,当李主任看了这篇作文之后,他说他出人意料地判了个满分,并建议山师大写作系破格录取(其他科几乎为“0”分)。结果,这位考生被山大新闻系破格录取。又如,“2006年湖北高考网上阅卷的老师都改过一篇校标卷——《臭皮匠如何顶得上诸葛亮?》,当时老师们给的分数普遍不高,大多集中在44——50分之间。但专家却给了它满分(《考试报》2007年4月13日,高二版第四版)。”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文评分的科学公平公正是不可忽视的。小而言之,它关乎一位考生的前途命运,关乎能不能公平、公正的评价考生的作文水平;关乎中学作文教学能不能走健康发展之路的问题。大而言之,在今天依然以分数高低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的工作中,也关系着能不能为国家发现和选拔出真正有文学才华的人的问题。由此可见,中(高)考作文的传统评改方法有失科学、公平、公正。

封杀中考作文评改中“中庸评分”现象 

近两年来,虽然有的地市中考作文评改改为两位阅卷老师各自独立阅同一篇作文,但“中庸评分”现象同高考作文评分一样突出,同样有失科学公平公正。参加过阅中考语文作文卷的老师都知道,满分50分的作文,往往以40分为切入分,上下加减,大多数考生作文分数在36——43之间浮动。其原因之一在于评改过程中,过于强调消除误差,强调对两极作文(满分和零分)的抽查和复核,而且复评率过高的要及时改进评卷结果。“这样阅卷老师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打或根本不打两极分,多打中庸分,不高不低都保险,没争议……当然,中间学生多是事实,可也不能因为这而抹杀了作文的区分度啊!(《山东教育(中学版)》2005年5月第29期P47)在这种明哲保身而不为学生负责,不为语文教育负责,不为民族文化负责的态度驱使下,最后大笔随意一挥的结果(作文分数),怎能科学公平公正?应早日封杀这种“中庸评分”现象。

中考作文评改失缺科学公平公正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一位阅卷老师,在晌与晌、天与天,甚至同一晌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的不同时间,评改的标准难以一致;特别是阅卷的最后一晌,这个标准就更不“标准”了。

2、普遍存在着如果字体工整、美观、文面整洁,即使内容、语言、选材、立意等差些也可得高分,否则,难以得高分的现象。

3、对于评改认真的老师来说,在每一晌评改一个多小时后,常有头昏脑胀之感,再改下去,则昏昏然,不知所云,因而判分往往与文章难以等值。

4、高中语文老师评阅初中生的作文,平时读的大多都是名家或高中生的作文,其水平常远远高于这些初中生,因而在评改初中生的作文时常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感,判分往往较低。

5、评阅作文的老师较少,而工作量又是所有试卷评改中最大的,高速度评改下的评改质量就难以有保障。

中考作文评改有失科学公平公正的现象对中学作文教学的严重影响

在中考作文评改中,阅卷老师常常只看看开头,瞧瞧结尾,10秒钟左右改一篇作文,有时甚至出现用眼一瞥,以字体的优劣来定作文分数的现象。阅卷老师有了这样的亲身体验,在实际教学中,就把这种亲身体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教师过早的按应试作文路数来教写作,这也是作文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平时作文水平较差,在这种旁门左道引导下,“他缺乏基本功,却能拿到‘基本分’,这岂不是笑话吗?这也是当今写作教学的尴尬:在(中)高考中,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未必有明显优势,而写作能力弱的学生也未必会吃苦头;有时甚至成绩‘倒挂’。”(《人民教育》2008年第五期P35,王东生文——《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笔者认为造成这种不能客观的评价每篇作文的原因之一,是评改语文卷老师的人太少,工作量太大,加上为赶进度和避免其他科评改教师笑话,求量不求质,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等,其结果必然是不科学公平公正的。从这个角度看“误尽苍生是语文”的黑锅,是我们语文工作者的和语文教师自己给自己背上的,难怪王栋生老师在《人民教育.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一文中,严辞批评:“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

对努力消除中考作文评改中不科学公平公正现象的几点建议

怎样才能较好的做到作文评改科学公平公正呢?笔者认为可尝试采用如下措施:

1、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中考作文三人同阅一篇作文试卷的指示精神,热情的鼓励评卷教师,消除顾虑,求实认真,以质放胆赋分,取其平均值。

2、以市为单位,在评改全市考生作文之前,先召开各评卷点作文评改负责人和阅卷教师代表会议,抽出优、良、中、差考生作文各若干篇,共同讨论,分别判分,并将这些判分的作文复印后分发给每位阅作文卷的教师,使其认真研究,并以此为标准评判其他考生的作文,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间评改的差异。

3、强化阅卷教师的责任意识,应善始善终用同一标准评改,力避为赶进度而走马观花似的评改。

4、增加评阅作文试卷教师,减少其日人均工作量。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甄别文章高下,同时也避免了其他科教师笑话语文教师“笨”而草草打个分数的现象。 

5、可选用部分在写作或评改方面水平较高的初中语文教师参加阅卷,尽量避免高中语文教师看初中生作文起点高赋分偏低和中等作文差别不大的“中庸评分”现象。

6、杜绝曾一度出现的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为争生源,都极力压低考生作文分数的现象,这种现象已不可忽视。

7、将中考语文试卷及时返还给考生毕业学校和考生本人,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呼唤中考作文评改科学公平公正众望所归,意义重大

由于受中考作文评改指挥捧的影响,以致于近些年来,语文教师在初三这一年的作文训练过程中,特别强调作文字体的工整、美观,卷面整洁,开好头,结好尾、中间只要内容充实则行的要求,并且告诉同学们这是得高分的秘诀。只要求学生做“表面文章”不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下功夫。甚至出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基础知识和阅读训练而轻作文训练的现象(高中更是如此)。试想,这样要求下的作文训练怎能训练出高水平的文章来?怎能不落得个“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骂名?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从另一角度说,初中作文教学不扎扎实实抓好,高中、大学的作文训练就能筑起空中楼阁吗?难道“大学生的汉语怎么了”的沉痛现实和我们的中(高)考作文评改一点联系没有吗?请恕笔者妄言:如不尽快改变中考作文评改的局面,不出十年八年,中国作文教学,国民汉语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必将跌入史无前例的低谷。“这并非危言耸听,众多中学语文教师和社会有识之士业已注意到了这一点。”(《山东教育》2005年第29期P47)为了作文教学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笔者真诚的呼吁:中考作文评改,应尽快踏上科学、公平、公正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