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启山忘不了章子怡:北平和平解放背后:女儿力劝傅作义勿打内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8 19:10:48

北平和平解放背后:女儿力劝傅作义勿打内战

 

 

 

图:晚年的傅冬菊(傅冬菊女儿提供)。图片来自《大公报》

 

中新网10月12日电 60年前,傅作义率部起义使得古城北京(时称北平)得以完好保存。这其中,傅作义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的作用不可忽视。

 

香港《大公报》消息,2007年7月2日,在北京医院里,一个名叫傅冬的老人平静地走完了人生道路,与世长辞,享年83岁。辞世时,她的身份是人民日报社资深记者、离休干部。

 

傅冬原名傅冬菊,是中国著名将领傅作义——当年北京(时称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古都得以完好无损保存下来的功臣——的女儿。傅冬是她解放前在《大公报》天津馆工作时的笔名,解放后,她一直使用这个名字,直到辞世。

 

当年,身为大公报记者的傅冬菊,身怀爱国之心和一个女儿对父亲的深情,劝说父亲,坚定了父亲选择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北平问题的决心。

 

如今,整个北京城灿烂一新,沉浸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中。但如果没有傅冬菊的努力,北平问题将以何种方式解决?北京古都能否能以今天这样完整的面貌迎接60年华诞?

 

力劝父亲勿打内战

 

在各种宣传里及史料中,关于北京和平解放,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和平解放的主要功臣——傅作义将军,对于傅冬菊的作用,人们了解得不多。

 

这段历史的重新发掘,得力于热播中的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电视剧——《北平战与和》的编剧李汀。李汀以“信史”的要求对待史剧创作:查阅资料从头做起,严谨地研究、甄别大量史料。并对傅冬菊进行采访,获得了第一手数据。

 

在北京医院和傅冬菊在崇文门的家里,围绕北平和平解放,李汀先后三次对傅冬菊进行了长达十小时的采访。晚年的傅冬菊虽然因肾病住院,但神智清醒,她非常清晰、详细介绍了北平和平解放的事实和细节。

 

1946年的中国,内战全面爆发。当时,傅冬菊正在位于昆明市的西南联合大学学习,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当年秋天就要毕业。傅冬菊给驻扎在归绥(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父亲去信,希望他不要打内战。

 

就在当年9月,傅作义指挥了他在内战中的经典战役大同集宁战役——围魏救赵,攻击集宁,解除了解放军对山西大同的围困。大同集宁战役后,共产党控制的张家口失守,傅作义的部队移驻张家口。为此,傅冬菊还专门跑到张家口找父亲,当面劝说父亲不要参与内战。但打不打内战远远不是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傅作义能够左右的。

 

毛遂自荐获聘记者

 

1946年秋天,傅冬菊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她毛遂自荐,与大公报天津报馆联系,希望能到《大公报》工作。

 

傅冬菊随后被大公报天津报馆录用为副刊部记者,经常到北平、天津的大学为大公报副刊组稿、编稿。在来往于北平和天津的过程中,傅冬菊多次专门去探望驻扎在张家口的父亲。

 

傅冬菊的女儿晨风透露,虽然当时正爆发内战。但母亲和姥爷谈得最多的仍是希望他不要打内战。1947年年底,解放军在各个战场节节胜利,蒋介石决定在北平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傅作义出任总司令,并迁居北平。

 

1948年,华北的战事已到一触即发的时刻。此时,傅冬菊决定,一定要做通父亲的工作,不打内战了。而且,父亲当时一个人在北平,没有亲人在身边,也需要人照顾。于是,傅冬菊就从天津回到父亲身边,只有送约好的副刊稿件才回天津报馆一趟。

 

在照顾父亲的日子里,傅冬菊经常跟父亲谈论国内形势与和平问题。同时,还经常给父亲介绍共产党的主张。她也发现父亲在读毛泽东写的《论联合政府》,其中有些感兴趣的地方还划了线。

 

傅作义是一个“布衣将军”,生活简朴,他参加过军阀战争,也参加过抗日战争,对民众的疾苦非常同情。在内心深处,不愿意再打内战,对这场战争的胜负也非常明了。但作为一个军人,他又不得不服从国民党政府的命令,内心非常痛苦和矛盾。

 

1948年的中国,国民党政府贪腐盛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在战事上节节败退,已到日薄西山的境地。

 

傅作义素来喜欢和社会贤达交朋友,大家也一致主张不要再打内战,和平解决北平问题,不能让北平这个千年古都毁在战火里,让北平200多万民众生灵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