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电视剧老版80:分析ATX电源q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2:21:51

ATX电源的知识及使用 对ATX电源控制电路的深入剖析 从内部看电源——电脑电源原理与选择(枪文节选)电 源 原 理 直流稳压电源是电子、电器、自动化设备中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部件为半导体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自然也不能免俗。随着近年各种硬件设备频率、速度和功耗的提高,电源对于整个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那么这计算机"稳定的基石"、"动力的源泉"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计算机电源的输入为高压交流市电,要求输出为高稳定性低压直流。目前的常见产品主要采用脉冲变压器耦合型开关稳压电源,主要的转换过程为: 高压市频交流-(整流、滤波)>高压直流-(调制)>高压高频交流-(变压)>低压高频交流-(整流、滤波)>低压直流 由输入端算起,分为交流抗干扰电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高压整流滤波电路、开关电路、低压整流滤波电路5个主要部分。 交流抗干扰电路 为避免电网中的各种干扰信号影响高频率、高精度的计算机系统,防止电源开关电路形成高频扰窜,影响电网中的其他电器等;各种电磁、安规认证都要求开关电源配有抗干扰电路。 主要结构为П型共模、差模滤波电路,由差模扼流电感、差模滤波电容、共模扼流电感、共模滤波电容组成;一般应有两级,分别在交流电源线插座与电路版输入端。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开关电源传统的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令整体负载表现为容性,且使交流输入电流产生严重的波形畸变,向电网注入大量的高次谐波,功率因数仅有0.6左右,对电网和其他电气设备造成严重的谐波污染与干扰。因此,我国在2003年开始实施的CCC中明确要求计算机电源产品带有功率因数校正器(Power Factor Corrector,即PFC),功率因数达到0.7以上。 PFC电路分为主动式(有源)与被动式(无源)两种: 主动式PFC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开关电源,通过控制芯片驱动开关管对输入电流进行"调制",令其与电压尽量同步,功率因数接近于1;同时,主动式PFC控制芯片还能够提供辅助供电,驱动电源内部其他芯片以及负担+5VSB输出。主动式PFC功率因数高、+5VSB输出纹波频率高、幅度小,但结构复杂,成本高,仅在一些高端电源中使用。目前采用主动式PFC的计算机电源一般采用Boost converter(即升压转换器)式设计,电路原理图如下: 被动式PFC结构简单,只是针对电源的整体负载特性表现,在交流输入端,抗干扰电路之后串接了一个"大号"电感,强制平衡电源的整体负载特性。被动式PFC采用的电感只需适应50~60Hz的市电频率,带有工频变压器常用的硅钢片铁芯,而非高频率开关变压器所采用的铁氧体磁芯,从外观上非常容易分辨。被动式PFC效果较主动式PFC有一定差距,功率因数一般为0.8左右;但成本低廉,且无需对原有产品设计进行大幅度修改就可以符合CCC要求,是目前主流电源通常采取的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高压整流滤波电路 目前的各种开关电源高压整流基本都采用全桥式二极管整流,将输入的正弦交流电反向电压翻转,输出连续波峰的"类直流",再经过电容的滤波,就得到了约300V的"高压直流"。 开关电路 开关电源的核心部分,主要由精密电压比较芯片、PWM芯片、开关管、驱动变压器、主开关变压器组成。精密电压比较芯片将直流输出部分的反馈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PWM芯片根据比较结果通过驱动变压器调整开关管的占空比,进而控制主开关变压器输出给直流部分的能量,实现"稳压"输出。使用驱动变压器的目的是为了隔离高压(300V)区与低压区(最高12V),避免开关管击穿后高压电可能对低压设备造成的危害,也令PWM芯片无需接触高压信号,降低了对元件规格的要求。 脉冲变压器耦合型开关稳压电源主要的直流(高压到低压)转换方式有5种,其中适合作为计算机电源使用的主要为推挽式与半桥式,而推挽式多用于小型机、UPS等,我们常见的电源产品则基本都采用半桥式变换。近年由于半导体元件加工工艺的进步,也有少数产品采用了原本受到功率限制无法使用在个人计算机或服务器上的单端正激式变换方式,本次测试中的航嘉-宽幅王就是一例。 低压整流滤波电路 经过调制的高压直流成为了低压高频交流,需要经过再次整流滤波才能得到希望的稳定低压直流输出。整流手段与高压整流类似,仍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质,将反向波形翻转。为了保证滤波后波形的完整性,要求互相配合实现360°的导通,因此一般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主要用于+12V整流)或肖特基二极管(主要用于+5V、+3.3V整流)。滤波仍是采用典型的扼流电感配合滤波电容,不过此处的电感不仅为了扼制突变电流,更为重要的作用是像高压滤波部分的电容一样作为储能元件,为输出端提供连续的能量供应。实际产品中高压整流滤波电路、开关电路、低压整流滤波电路是一个整体,虽然原理与前述基本相同,但元件个数、分布方式会有很大变化。例如采用半桥式电压变换的电源就有两个高压滤波电容,每一路直流输出对应两个整流管,各负责半个周期的输出;而采用单端正激式电压变换的电源则只有一个高压滤波电容,每一路直流输出对应两个整流管,工作时间按照开关管占空比分配。 其他较为重要的部分还有辅助供电电路与保护电路:辅助供电电路 一个小功率的开关电源,交流输入接通后即开始工作。300V直流电被辅助供电开关管调制成为脉冲电流,通过辅助供电变压器输出二路交流电压。一路经整流、三端稳压器稳压,输出为+5VSB,供主板待机所用;另一路经整流滤波,输出辅助+12V电源,供给电源内部的PWM等芯片工作。 主动式PFC具有辅助供电的功能,可以提供+5VSB及电源内部芯片所需电压;故采用主动式PFC的电源可以省略掉辅助供电部分,只使用两个开关变压器。 保护电路 电源产品具有的主要保护措施有7种: 1、输入端过压保护:通过耐压值为270V的压敏电阻实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输入端过流保护:通过保险丝;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输出端过流保护:通过导线反馈,驱动变压器就会相应动作,关断电源的输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4、输出端过压保护:当比较器检测到的输出电压与稳压管两端的基准电压偏差较大时,就会对电压进行调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5、输出端过载保护:过载保护的机理与过流保护一样,也是通过控制电路和驱动变压器进行的; 6、输出端短路保护:输出端短路时,比较器会侦测到电流的变化,并通过驱动变压器、关断开关管的输出; 7、温度控制:通过温度探头检测电源内部温度,并智能调整风扇转速,对电源内部温度进行控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了解了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我们再来看看计算机高速发展的这十余年间,电源又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PC/XT——IBM最先推出个人PC/XT机时制定的标准; AT——也是由IBM早期推出PC/AT机时所提出的标准,当时能够提供192W的电力供应; ATX——Intel公司于1995年提出的工业标准,与AT比较主要变化为:1、取消了AT电源上必备的电源开关而交由主板进行电源开关的控制,增加了一个待机电路为电源主电路和主板提供电压来实现电源唤醒等功能;2、ATX电源首次引进了+3.3V的电压输出端,与主板的连接接口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 ATX 12V——支持P4的ATX标准,是目前的主流标准;ATX12V_1.1:在ATX的基础之上增加了4pin的+12V辅助供电线(P10)为P4处理器供电,改变了各路输出功率分配方式,增强+12V负载能力; ATX12V_1.3:提高了电源效率,增加了对SATA的支持。去掉了-5V输出,增加了+12V的输出能力;ATX12V_2.0:尚未有产品实施的最新规范;电源连接器由20针改为24针,以支持75W的PCI Express总线,同时取消辅助电源接口;提供另一路+12V输出,直接为4Pin接口供电;WTX——ATX电源的加强版本;尺寸上比ATX电源大,供电能力也比比ATX电源强,常用于服务器和大型电脑;BTX——现有架构的终 结者;电源输出要求、接口等支持ATX12V、ATX电源各路输出功能说明: +5V :传统的半导体电路供电,驱动各种驱动器的控制电路、主板连接设备、USB外设等,为Socket370及部分Socket-A CPU供电,近两年又增加了为高端显卡供电的用途。因此,在不使用+12V为CPU供电的系统中是负载最重的一路输出。 +12V:传统的直流电机驱动供电,新兴的CPU供电——驱动各种驱动器的电机、散热风扇,部分主板连接设备等。从P4系统开始,由于CPU功耗增大,对供电的要求提高,而增加了4Pin插头提供+12V电压给主板,经变换后为CPU供电;后来鉴于Athlon XP和新Duron CPU的功耗同样不容小觑,部分Socket A主板也采用了这种+12V辅助供电的设计。驱动器较多的系统中,开机时各驱动器电机同步启动,+12V会出现较大的峰值电流,对电源提出了特别的要求——能够瞬时间承受较大的电流而保证输出电压稳定。因此,Intel ATX/ATX12V标准中对+12V还规定了一个较最大电流高约20%的"峰值电流(Peak Current)"。 +3.3V :传统的信号电压,新兴的芯片供电——经主板变换后驱动芯片组、内存等,驱动主板连接设备、SATA驱动器的部分控制电路等。由于目前应由+3.3V供电的设备中功率最大的中高端显卡多采用外接+5V辅助供电,+3.3V的负载一般较轻,但逐渐普及的SATA设备、新发布的PCI 3.0标准、Intel的ATX/ATX12V 1.3版规范无不表明+3.3V负载的增加乃大势所趋。 +5VSB :即+5V Standby,是在系统关闭后保留的待机电压,用于对系统唤醒的支持。+5VSB采用一个单独的变换电路,只要输入正常且电源开关闭合,+5VSB就处在工作状态,可驱动待机负载。最初的ATX 1.0标准只要求+5VSB电流达到0.1A,但随着CPU和主板功耗的提高,0.1A已经无法满足系统要求,因此现在的ATX 2.1标准中要求+5VSB电流可达到2A。 -5V :主要用于驱动某些ISA板卡电路,极少用到,输出电流通常小于1A。 -12V:由于某些串口的放大电路需要用到+12V和-12V,但电流要求并不高,因此-12V输出电流通常小于1A。 目前的大体趋势为:将+5V的负载逐渐分担给+12V与+3.3V,减少功耗与损耗的同时平衡各路的负载分配,延长目前ATX电源设计方式的"寿命"。 ATX电源的知识及使用 本文作者:陈忠民 电源在PC的价格构成中仅占很小的比例,却关乎机器的运行质量和寿命。品牌机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都非常重视电源的配置。那么DIY一台PC,应该如何选择电源,又如何排除使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呢? ATX电源的质量指标 ATX电源的生产厂家不同,性能上会有很大的差异。劣质电源是PC的灾难,DIYer在选择时可要睁大眼睛。 1.功率 典型的多媒体微机主机的实际功率不足100W。不过通常需要为整机保留一定的余量,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满足日后添加新设备之需,二是因为在计算机启动时需要的功率比平时要大一些。因此,真正200W的电源就能满足要求了。 一般来说,电源的型号和它本身的真实功率生产厂家是很清楚的,但普通消费者在买电源时不要想当然地为型号后面的数字所迷惑。例如有人以为YH-2503C型电源的功率是250W,但实际上是200W,而不是250W。还应注意功率指标名称上的差别,有"平均功率"、"最大功率"、"额定功率"多种说法,看清楚具体是哪一种。 2.输出电压稳定性 ATX电源的另一个重要参数是输出电压的误差范围,通常对+5V、+3.3V和+12V电压的误差率要求为5%以下,对-5V和-12V电压的误差率要求为10%以下。输出电压不稳定,或纹波系数大,是导致系统故障和硬件损坏的罪魁祸首。 ATX电源的主电源基于脉宽调制(PWM)原理,其中的调整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因此又称为开关电源。这种电源的电路结构决定了其稳压范围宽的特点。一般地,市电电压为220±20%波动时,电源都能够满足上述要求。  可将市电通过调压器接到开关电源输入端,在输出端所接假负载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调压器输出电压在180V至260V之间变化,对电源输出电压进行测量。正常情况下,输出端±5V电源变化应在±0.2V以内,±12V电源变化不应超过±0.5V。 3.纹波电压 纹波电压是指电源输出的各路直流电压中的交流成分。作为计算机的供电电源,对其输出电压的纹波有较高的要求。纹波电压的大小,可以使用数字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很方便地测出,测出的数值应在0.5V以下。 4.可靠性 衡量一台设备可靠性的指标,一般采用MTBF(Mean Time Between Falure,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单位为"小时"。电源设备工作可靠性,参照品牌PC的相关质量标准,其MTBF应不小于5000小时。 一些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将构成EMI滤波器的所有元件都省去了,平滑滤波器的电容容量和耐压不足,元器件在装配之前也没有经过必要的筛选程序,电路制作工艺粗糙,以致电源产品故障率很高。 常年持续工作的场合所使用的服务器或工作站,除了要选择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电源之外,还应采用具有热插拔特性的电源,以实现不停机维修。 5.安全和质量认证 为了确保电源使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根据自己各自不同的地理状况和电网环境制定了不同的安全标准。通过的认证规格越多,说明电源的质量和安全性越高。现在电源的安全认证标准主要有FCC、UL、CSA、GS和CCEE认证等。电源产品至少应具有这些认证标志之一,有了这些认证标志的产品,算是可以信得过的。 中国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委员会(简称CCEE)是我国唯一的电工产品安全认证机构。CCEE认证是电工产品的强制性认证标准,即凡是在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电子产品都必须被强制通过这一认证。CCEE认证为白底绿色图案,由代表中国和长城的符号组成,所以CCEE认证又被称为长城认证。凡经过认证的产品,都可以按照机壳上的认证号在CCEE的网站http//www.ccee.com.cn上查询到,这样可以帮助用户辨别真伪。 此外,可打开电源盒盖看其内部的做工是否讲究,如果电路板上有些地方空着,或用电线短接,定是偷工减料的劣质品。相比之下,在信誉好的大商店购买的产品,一般比较令人放心。 劣质电源的平时表现 一些劣质电源表面上看起来工作挺正常,并没有什么故障,但却"暗藏杀机",使机器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故障。劣质电源的危害,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死机、程序出错、音箱中有杂音 原因是电源中省去了EMI滤波器(电感、电容等),抗干扰能力极差,来自电网的任何干扰都会使机器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 ·导致硬盘出现坏道 原因是平滑滤波器电容容量小,输出直流电压纹波大,导致硬盘转速不稳和磁头抖动,使得磁头与高速旋转的盘片碰撞。 ·光驱读盘能力差 原因是电源功率不足,主要是开关管、开关变压器、整流二极管等器件功率小。光驱读盘时,主轴电机启动,使整机电流突然增加,如果电源功率不足,就会使供电电压(+5V和+12V)降低,导致光驱中的控制电路工作失常。 故障诊断 采用ATX电源的计算机系统出了故障,要从CMOS设置、Windows中ACPI的设置及电源和主板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硬件方面,为了区别故障在负载上还是在电源本身,可以将电源拆卸下来,用一台报废的设备(如硬盘等)作假负载,以免出现空载保护。在PS-ON信号线(绿色)与地线之间接入一只100~150Ω的电阻,使该信号变为低电平。如果电源可以工作,说明故障在主板或电源按钮(Power Button),否则故障在电源自身,只有更换电源自身,只有更换电源了。 根据计算机维修中"先软后硬"的原则,首先要检查BIOS设置是否正确,排除因设置不当造成的假故障;第二步,检查ATX电源中辅助电源和主电源是否正常;第三步,检查主板电源监控电路是否正常。下面根据故障的不同表现,分别介绍分析和处理的方法。【故障一】 无法开机 用万用表测量+5VSB,如果该电压值正常且稳定,而主板反馈信号PS-ON始终为高电平,则可能是主板上的开机电路损坏,或电源启闭按钮损坏;如果上述两者均为正常而主电源仍无输出,则可能是开关电源主回路损坏,或因负载存在短路或空载而进入保护状态。 【故障二】 无法关机 关不了主机,有以下几种现象和原因: ①BIOS中设定关机时有一定的延时时间(Delay Time),关机时需要按住电源按钮,保持数秒钟,才能将机器关闭。不能实现瞬间关闭,是正常现象,不是故障。 ②电源按钮失灵。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关机,开机也会有问题。 ③主板上的电源监控电路故障,PS-ON信号恒为高电平。  ④关不了键盘电源(键盘的Num Lock指示灯在主机关闭后是亮的)。有些机器允许使用密码通过键盘开机,键盘上的Num Lock灯在关机后仍亮着,是正常现象。 ⑤关不了显示器。如果显示卡或显示器中有一个部分不支持DPMS(显示器电源管理系统)规范,在主机关闭后显示器指示灯亮,屏幕上仍有白色光栅,也属正常现象。【故障三】 自行开机 自行开机故障有以下两类: 第一类在BIOS设置中将定时开机功能设为"Enabled",这样机器会在所设定的某个日期的某个时刻,或每天的某个时刻自动开机。某些机器的BIOS设置项中具有来电自动开机功能设置,如果选择了来电开机,则在插上交流电源后,机器便会启动。应该说,出现这些问题,并不是真正的故障,而是用户不了解机器所具有的这些功能。 第二类是BIOS中关闭了定时开机和来电自动开机功能,机器只要接通交流电源还会自行开机,这无疑是硬件故障了。硬件故障有3种原因:第1种是电源本身的抗干扰能力较差,交流电源接通瞬间产生的干扰使其主回路开始工作;第2种是+5VSB电压低,使主板送不出应有的高电平,而总是为低电平,这样机器不仅会自行开机,还会关不掉;第3种是来自主板的PS-ON信号质量较差,特别在通电瞬间,该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延时过长,直到主电源准备好了以后,该信号仍未变为高,使ATX电源主回路误导通。【故障四】 休眠与唤醒功能异常 休眠与唤醒功能异常表现为:不能进入休眠状态,或休眠后不能唤醒。出现这些问题时,首先要检查硬件的连接(包括休眠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开关是否失灵等)和PS-ON信号的电压值。进入休眠状态时,PS-ON信号应为低电平(0.8V以下);唤醒后,PS-ON信号应为高电平(2.2V以上)。如果PS-ON信号正常,而休眠和唤醒功能仍不正常,则为ATX电源故障。 需要提醒读者,进入夏季后,为了预防雷击,对ATX结构的计算机,如果用户长时间不使用,又不想进行远程控制,建议将交流输入线拔下,以切断交流输入。【故障五】 零部件异常 有经验的维修人员,在遇到主板、内存、CPU、板卡、硬盘等部件工作异常或损坏故障时,通常要先测量电源电压。正常的工作电压是电脑可靠工作的基本保证,而很多莫名其妙的故障都是电源惹的祸。 一台机器发生了找不到硬盘的故障,通过对比试验,确信硬盘是好的。判断为主板上的IDE接口损坏,于是找来老的多功能卡,插在主板的空闲ISA插槽,连上硬盘试验,仍然找不到硬盘。测量电源电压,+12V电压只有10V左右。在这样低的供电电压下,硬盘达不到额定转速,当然不能工作。换一台ATX电源,故障排除。 DIYer切记,如果发生了部件损坏的情况,要在确信电源没有问题后,才能换上新的部件。否则,可能会犯"被同一根绳子绊倒两次"的愚蠢错误。

对ATX电源控制电路的深入剖析 本文结合所附电路图对ATX电源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望能对广大维修者有所帮助。 检修ATX开关电源,从+5VSB、PS-ON和PW-OK信号入手来定位故障区域,是快速检修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5VSB、PS-ON、PW-OK控制信号 ATX开关电源与AT电源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取消了传统的市电开关,依靠+5VSB、PS-ON控制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5VSB是供主机系统在ATX待机状态时的电源,以及开闭自动管理和远程唤醒通讯联络相关电路的工作电源,在待机及受控启动状态下,其输出电压均为5V高电平,使用紫色线由ATX插头(图1)9脚引出。PS-ON为主机启闭电源或网络计算机远程唤醒电源的控制信号,不同型号的ATX开关电源,待机时电压值为3V、3.6V、4.6V各不相同。当按下主机面板的POWER开关或实现网络唤醒远程开机,受控启动后PS-ON由主板的电子开关接地,使用绿色线从ATX插头14脚输入。PW-OK是供主板检测电源好坏的输出信号,使用灰色线由ATX插头8脚引出,待机状态为零电平,受控启动电压输出稳定后为5V高电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脱机带电检测ATX电源,首先测量在待机状态下的PS-ON和PW-OK信号,前者为高电平,后者为低电平,插头9脚除输出+5VSB外,不输出其它电压。其次是将ATX开关电源人为唤醒,用一根导线把ATX插头14脚PS-ON信号,与任一地端(3、5、7、13、15、16、17)中的一脚短接,这一步是检测的关键,将ATX电源由待机状态唤醒为启动受控状态,此时PS-ON信号为低电平,PW-OK、+5VSB信号为高电平,ATX插头+3.3V、±5V、±12V有输出,开关电源风扇旋转。上述操作亦可作为选购ATX开关电源脱机通电验证的方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 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ATX开关电源,电路按其组成功能分为:交流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脉冲半桥功率变换电路、辅助电源电路、脉宽调制控制电路、PS-ON和PW-OK产生电路、自动稳压与保护控制电路、多路直流稳压输出电路。请参照图2。 1.辅助电源电路 只要有交流市电输入,ATX开关电源无论是否开启,其辅助电源一直在工作,为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市电经高压整流、滤波,输出约300V直流脉动电压,一路经R72、R76至辅助电源开关管Q15基极,另一路经T3开关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加至Q15集电极,使Q15导通。T3反馈绕组的感应电势(上正下负)通过正反馈支路C44、R74加至Q15基极,使Q15饱和导通。反馈电流通过R74、R78、Q15的b、e极等效电阻对电容C44充电,随着C44充电电压增加,流经Q15基极电流逐渐减小,T3反馈绕组感应电势反相(上负下正),与C44电压叠加至Q15基极,Q15基极电位变负,开关管迅速截止。 Q15截止时,ZD6、D30、C41、R70组成Q15基极负偏压截止电路。反馈绕组感应电势的正端经C41、R70、D41至感应电势负端形成充电回路,C41负极负电压,Q15基极电位由于D30、ZD6的导通,被箝位在比C41负电压高约6.8V(二极管压降和稳压值)的负电位上。同时正反馈支路C44的充电电压经T3反馈绕组,R78,Q15的b、e极等效电阻,R74形成放电回路。随着C41充电电流逐渐减小,Ub电位上升,当Ub电位增加到Q15的b、e极的开启电压时,Q15再次导通,又进入下一个周期的振荡。 Q15饱和期间,T3二次绕组输出端的感应电势为负,整流管截止,流经一次绕组的导通电流以磁能的形式储存在T3辅助电源变压器中。当Q15由饱和转向截止时,二次绕组两个输出端的感应电势为正,T3储存的磁能转化为电能经BD5、BD6整流输出。其中BD5整流输出电压供Q16三端稳压器7805工作,Q16输出+5VSB,若该电压丢失,主板就不会自动唤醒ATX电源启动。BD6整流输出电压供给IC1脉宽调制TL494的12脚电源输入端,该芯片14脚输出稳压5V,提供ATX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所有元件的工作电压。 2.PS-ON和PW-OK、脉宽调制电路 PS-ON信号控制IC1的4脚死区电压,待机时,主板启闭控制电路的电子开关断开,PS-ON信号高电平3.6V,IC10精密稳压电路WL431的Ur电位上升,Uk电位下降,Q7导通,稳压5V通过Q7的e、c极,R80、D25和D40送入IC1的4脚,当4脚电压超过3V时,封锁8、11脚的调制脉宽输出,使T2推动变压器、T1主电源开关变压器停振,停止提供+3.3V、±5V、±12V的输出电压。 受控启动后,PS-ON信号由主板启闭控制电路的电子开关接地,IC10的Ur为零电位,Uk电位升至+5V,Q7截止,c极为零电位,IC1的4脚低电平,允许8、11脚输出脉宽调制信号。IC1的输出方式控制端13脚接稳压5V,脉宽调制器为并联推挽式输出,8、11脚输出相位差180度的脉宽调制控制信号,输出频率为IC1的5、6脚外接定时阻容元件的振荡频率的一半,控制Q3、Q4的c极所接T2推动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激励振荡,T2次级它激振荡产生的感应电势作用于T1主电源开关变压器的一次绕组,二次绕组的感应电势经整流形成+3.3V、±5V、±12V的输出电压。 推动管Q3、Q4发射极所接的D17、D18以及C17用于抬高Q3、Q4发射极电平,使Q3、Q4基极有低电平脉冲时能可靠截止。C31用于通电瞬间封锁IC1的8、11脚输出脉冲,ATX电源带电瞬间,由于C31两端电压不能突变,IC1的4脚出现高电平,8、11脚无驱动脉冲输出。随着C31的充电,IC1的启动由PS-ON信号控制。 PW-OK产生电路由IC5电压比较器LM393、Q21、C60及其周边元件构成。 待机时IC1的反馈控制端3脚为低电平,Q21饱和导通,IC5的3脚正端输入低电位,小于2脚负端输入的固定分压比,1脚低电位,PW-OK向主机输出零电平的电源自检信号,主机停止工作处于待命休闲状态。受控启动后IC1的3脚电位上升,Q21由饱和导通进入放大状态,e极电位由稳压5V经R104对C60充电来建立,随着C60充电的逐渐进行,IC5的3脚控制电平逐渐上升,一旦IC5的3脚电位大于2脚的固定分压比,经正反馈的迟滞比较器,1脚输出高电平的PW-OK信号。该信号相当于AT电源的PG信号,在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后再延迟几百毫秒由零电平起跳到+5V,主机检测到PW-OK电源完好的信号后启动系统。在主机运行过程中若遇市电掉电或用户关机时,ATX开关电源+5V输出端电压必下跌,这种幅值变小的反馈信号被送到IC1组件的电压取样放大器同相端1脚后,将引起如下的连锁反应:使IC1的反馈控制端3脚电位下降,经R63耦合到Q21的基极,随着Q21基极电位下降,一旦Q21的e、b极电位达到0.7V,Q21饱和导通,IC5的3脚电位迅速下降,当3脚电位小于2脚的固定分压电平时,IC5的输出端1脚将立即从5V下跳到零电平,关机时PW-OK输出信号比ATX开关电源+5V输出电压提前几百毫秒消失,通知主机触发系统在电源断电前自动关闭,防止突然掉电时硬盘磁头来不及移至着陆区而划伤硬盘。 3.自动稳压控制电路

IC1的1、2脚电压取样放大器正、负输入端,取样电阻R31、R32、R33构成+5V、+12V自动稳压电路。当输出电压升高时(+5V或+12V),由R31取得采样电压送到IC1的1脚和2脚基准电压相比较,输出误差电压与芯片内锯齿波产生电路的振荡脉冲在PWM比较器进行比较放大,使8、11脚输出脉冲宽度降低,输出电压回落至标准值的范围内,反之稳压控制过程相反,从而使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稳定。IC1的电流取样放大器负端输入15脚接稳压5V,正端输入16脚接地,电流取样放大器在脉宽调制控制电路中没有使用。从内部看电源——电脑电源原理与选择 电脑电源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充分为大多数用户所了解,但是,面对市场上众多电源弄虚作假的现象,我们是否能够一一识别呢?要检测一个电源的真实性能,最可靠的办法就是使用示波器和电子负载仪来测试它的稳定性和负载能力,但这不是普通消费者能够做到的。或者,另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模拟真实使用环境,通过大量增加负载来测试其实际水平,但这也不是在购买电源的时候所能做的。 所以,我们借对于近一段时间非常受瞩目的电源——某品牌的某品牌电源的分析,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从电脑电源的电路设计与基本参数来判断一个电源的真实性能。 某品牌是著名的电源品牌之一,某品牌的这一次将其引入国内推出了"X"系列电源,以"真实功率"作为主要宣传卖点。"XX版"是其中最为高档的版本,其最大功率为400W。这款产品的主要特点包括:使用铝镁合金的外壳、带有可调风扇转速功能、独有的"磁放大技术"和"主动式PFC"设计。其中后两点我们将在后续的章节中予以介绍。当然,通过3C认证也是不可缺少的。 电脑电源的工作原理 "电源",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为"电源转换器",因为它并不能真正产生电能(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电池和发电机),而只是将一种电能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其中最主要的转换方式,就是将便于传输的高压交流电转换为大多数电器所使用的低压直流电(但并非所有电源都是如此,物理学或化学试验中使用的"整流线圈"电源就是用于将低压电转换为高压电的)。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最简化的电源电路示意图 在多媒体音箱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最简单的电源形式,它的电路结构可以参照示意图。其基本原理就是通过一个变压器将高压交流电转换为低压交流电,然后通过一个二极管"全桥"将低压交流电转换为脉冲直流电(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点,所以交流电的"负周期"被完全截止,从而变成直流电),然后通过一组滤波电容将脉冲直流电转换为普通的恒流直流电(电容在脉冲的上升段被充电,在下降段放电,从而将脉冲"摸平")。 但是,由于市电的频率只有50Hz,所以在简单电源中只能使用剩磁特性较强的矽钢片变容器,这种变容器的体积大、效率低,在转换过程中会大量发热,用于对功率转换效率要求较低的音响电源尚可(很多体积巨大的专业功放其总功率高达上千W,但实际用于推动音箱的只有几十W而已),用于对体积和输出功率都有高要求的电脑电源则绝对不可以。 既然变压器在50Hz下的工作效率不高,能否将频率提高呢?这就是电脑电源设计的中心思想:提高工作频率来减少变压器的体积和重量。这种电源称之为"开关电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开关电源电路示意图 电脑上使用的ATX开关电源首先通过耐高压二极管和耐高压电容对市电进行整流和滤波而直接输出高压直流电,然后用开关电路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率的脉动直流电并送到高频开关变压器上,此时可以选择体积小巧的铁氧体变压器来完成高压到低压的转换,然后再对输出的低压电进行整流和滤波并最后输出,它的结构可以参见附图。 实际电路中选用大功率的三极管或场效应管来做为开关,根据控制电路的信号导通和截止,工作频率达到数十KHz或数百KHz,然后与开关变压器、高、低压整流滤波电路就构成了一个简易的开关电源。当需要提升输出电压时就增加开关管导通的时间,反之则增加截止的时间,控制十分灵活。 与音响电源相比,电脑使用的ATX开关电源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不是先降压再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而是通过高压电路先将电流转为高压直流电,再通过变压器进行降压。它的体积和重量都要减少很多,不过由于其高压电路较为复杂,所以对元件的要求要高得多,而且控制电路要复杂的多。 开关电源体积小、重量轻、转换效率高、自身发热量小的诸多优点决定其成为工业设备的首选电源,只是开关电源的电磁辐射和干扰会比较大。 电脑电源的电路结构 上面,简单介绍了电脑电源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结合某品牌电源来介绍一下电脑电源的电路结构。 ATX电源由内部的电源线路板、元件、外部的壳体和各种接口插件组成,金属的壳体起屏蔽作用,防止电磁辐射,但必须预留进风和出风口以供电源自身和机箱的散热,在出风口上安装风扇能加强散热的效果,而通风口上安装的栅栏的间隙大小也会影响到通风的质量,所以大多采用钢网来做栅栏,或者将栅栏自己的宽度冲压的很窄。某品牌电源在电源的进风口和出风口都设计了风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某品牌电路的内部电路 电源外壳上安装了交流电输入插座,有的电源还安装一个交流输出插座供显示器使用,这个输出插座并联在输入插座上,与电源内部的电路没有任何关系,那些担心外接个显示器就要分担电源功率的想法完全没有必要。由于ATX电源内部的待机电路与外界电源总是连接着并为电源的主电路和主板的启电路提供启动电压,因此即使关机后也要拔掉电源线才能拔插电脑内的板卡,某品牌电源设计有硬开关,可以完全切断外界的供电,使用更加方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级EMI电路 交流电源插座上焊接的是一级EMI电源滤波器电路,这是一块独立的电路板,是交流电输入后所经过的第一组电路,这个由扼流圈和电容组成的低通网络能滤除电源线上的高频杂波和同相干扰信号,同时也将电源内部的干扰信号屏蔽起来,构成了电源抗电磁干扰的第一道防线。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级EMI电路

 

市电进入电源板后先通过电源保险丝,然后再次经过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第2道EMI电路以充分滤除高频杂波,然后再经过限流电阻进入高压整流滤波电路。保险丝能在电源功率太大或元件出现短路时熔断以保护电源内部的元件,而限流电阻含有金属氧化物成分,能限制瞬间的大电流,减少电源对内部元件的电流冲击。对于EMI电路的分析,我们将在后面介绍3C标准的时候加以分析。 经过EMI后的市电,经过全桥整流和电容滤波后就变成了高压的直流电,其中全桥就是封装在一起的四个二极管,有的电源干脆就安装了4个分立的二极管,作用相同。 全桥后面的两个高大的桶状元件就是高压电解电容,其作用是将脉动的直流电滤除交流成分而输出比较平稳的直流电,这两个电容的使用与开关电路的设计有密切关系,其容量往往是以往电源评测时的焦点,但实际上它的容量和电源的功率毫无关系,但增大它的容量会减小电源的纹波干扰,提高电源的电流输出质量。 经过了交直流转换,下面就要进入ATX开关电源的心脏——开关电路了。开关电源顾名思义其核心就是开关二字,实际电路中使用两个大功率的开关管轮流导通和截止将直流电转换为高频率的脉动直流电并送到高频开关变压器上进行降压,这样就完成了高电压直流——高频率高电压脉冲——高频率低电压脉冲——低电压直流的转换过程。开关管的品质直接决定了电源的稳定性,它也是电源中主要的发热元件,拆开电源后看到的主散热片上的两个晶体管就是开关管。高频开关变压器同样是整个电路中的核心部件,讲究的是铁氧体的效率、磁芯截面积的大小和磁隙的宽度,截面积过小的变压器容易产生磁饱和而无法输出较大的功率,各个绕组的匝数直接影响输出的电压,通常我们无法具体的掌握这些参数,所以无法准确的判断变压器到底能输出多大的功率。另外,开关变压器的输出端虽然很多,但其中的某些输出端使用的却是相同的绕组,比如+3.3VDC和+5VDC就是这样,所以当+3.3VDC输出最大电流时+5VDC就无法输出很大的电流了,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不能将电源各个输出端的功率进行简单的累加。 在主变压器旁边的两个小变压器也有各自的作用,其中一个将开关电路控制信号进行放大以驱动开关管进行工作,同时还可以将开关管工作的高压区和集成电路工作的低压区进行物理隔离。另外一个完全是一套独立的小型开关电源,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待机电路,其输出的电压为电源的主电路供电,同时通过+5VSB端输出到主板来实现唤醒功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低压整流滤波电路 经过高频开关变压器降压后的脉动电压同样要使用二极管和电容进行整流和滤波,只是此时整流时的工作频率很高,必须使用具有快速恢复功能的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普通的整流二极管难当此任,而整流部分使用的电容也不能有太大的交流阻抗,否则就无法滤除其中的高频交流成分,因此选择的电容不但容量要大,还要有较低的交流电阻才行,此外还能见到1、2个体积硕大的带磁心的电感线圈,与滤波电容一起滤除高频的交流成分,保证输出纯净的直流电。 由于低压整流端需要输出很大的电流,所以整流二极管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二极管与前面的开关管都需要单独的散热片进行散热,电源中另一个散热片上所固定的就是这些元件。从这些元件输出的就是各种不同电压的输出电流了。 电源板的另外一角就是这个电源的控制中心了,这里关键的部件是PWM电源管理集成电路,辅助的电路还包括基准电压电路、取样电路、比较电流和保护电路等等,往往十分复杂。电源内部还需要对过压、过流、欠压、过载、过热等进行保护,这些也是电源中的电路。 机箱带电的原因 很多人都遇到过一种现象,那就是在触摸机箱的时候会有轻微的触电感发生。一些朋友往往误以为是电脑"漏电"从而忐忑不已。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 电源内部是一个电磁环境高度恶劣的场所,在这个空间内有大量的高频交变电流流动,从而产生出强大的干扰电场(不信可以作个试验,将一台正常工作的电脑上的电源外壳拆下,再原样装回去,电脑就会变得不能启动),这些电场都被电源外壳屏蔽掉。但与此同时,电源外壳上也会有感应电压产生。而且由于电源滤波电路的中点保护接地(就是两个大滤波电容的接地端)连接在电源外壳上(为了对地取零),所以外壳上也会有一个恒定的对地电压。电源外壳的带电也会导致机箱外壳的带电。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其电压虽高,但电流极小,所以虽然有触电的刺痛感,但不会当真触电。 正常情况下,这个电压并不会有所反映,因为电源的外壳是和电源线的零线连接的,当零线正常连接时,电流会被零线导走。然而在很多人家里,电源插座的零线往往并不会正确连接,此时零线形同虚设,"漏电"感就会出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正确连接零线,除了连接入户零线外,也可以自制零线。但要注意——使用燃气管道和自来水管道作为接地是绝不可以的!前者会由于电火花引起管道爆炸,而后者看似可靠,也为一些不了解电工常识的人所推荐,但其实由于自来水管的导电性极佳,在出现短路时,其漏电电流足以达到有生命危险的程度! 3C认证电源的特点 3C认证是2003年实施的新的电器强制认证,包含了电器性能、安全、环保等多方面的规定。具体到电源上,3C认证在安全等方面的规定与以前的长城认证等大同小异,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增加了抗干扰方面的强制规定。一般来说,3C电源简单的看,比传统电源最大的区别就是二级EMI电路的应用和PFC电路的应用。 EMI电路由规格合适的扼流圈和电容组成,交流电流经这个电路时,其中的高频杂讯会在其中振荡而不能通过。传统的电源认证只是非强制性要求使用一级EMI电路,而3C认证则要求至少使用两级EMI电路,除电源输入段需要一级外,在整流电路前还需要一级。 3C认证电源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PFC电路。 PFC的意思是"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的主要用途就是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对于电脑电源来说,由于它的电流和电压在转换过程中存在相位差,所以不仅会损失功率,而且会造成电流纹波干扰的增强。所以3C认证中强制要求使用PFC电路。 挑选电源的要点 选择电源,有一个不成文的方法——比较重的电源,一般品质都比较高,为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知道,比较重的电源,都重在什么地方了。 一个电源中,绝大部分电子元件都是没有多少重量的,尽管可能比较好的电源在这些方面更加舍得投入一些,但整体的重量差别也不会太大。它的主要重量,除了壳体、散热片这些比较外在的东西之外,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部件上—— 1、变压器,电源中的三组变压器,这是电源的核心部件,特别是最大的一个——开关变压器,它的承载功率直接决定着电源的输出功率; 2、高压滤波电容,也就是最大的两个"牛奶瓶",它们的容量并不影响电源的输出功率,但会决定电源输出电流的纯净程度; 3、PFC线圈,通过3C认证的电源都包括有PFC线路,大部分电源所使用的无源PFC元件都是一个大尺寸的铁心线圈,它的规格加大有助于减小输出电流的纹波干扰; 4、低压滤波电路,它的重量主要来自于电路中几个大功率的扼流圈,用于减少输出电流中的干扰。 很显然,这些电路是决定一个电源功率与稳定性的主要部分,在电源中还有其他很多电路,但它们或者需要与上述的电路配套或者属于辅助电路,所以这几项电路的规格较高就代表了电源本身的实际水平。而显然,这些元件的规格我们通过电源的通风口就可看到。 3C电源要求双重EMI电路,所以符合3C标准的电源,在内部电源输入口的位置上应该有一块独立的电路板作为一级EMI电路。如果从外面看不见这块电路板,那么就说明这款电源不具有EMI电路或者只有一级EMI电路。 评判一个电源的真实水准,还要看其电路的设计、开关管和整流管的选择等等,但是按照一般的规律,看以上的几项电路的规格(简单的说就是从外表看其大小和重量,当然这不是严格的方式,但可以算是一种经验),就可以粗略判断出一个电源的等级。因为这些电路规格较高的话,其他部分一般也不会太差,而这些主要元件不好,其他部分也很难想象会使用好的部件。 电源铭牌都写了什么?——电源功率的估算与功率分配 打开电源的外壳后一个有经验的用户能够了解电源的工艺水平,但并不能估算出电源输出的实际功率,而且大多数经销商是不会给用户这样的机会的,所以电源的输出功率、各端的最大输出电流等指标通常都标注在电源的铭牌上,大家只要了解了电源铭牌的含义就能根据ATX的规定判断一个电源的好坏。 X版电源的铭文 电源的铭牌上首先会标明各个输出端能够输出的最大电流,通过"功率=电压X电流"的公式就能换算出各项的输出功率,这些电压包括了+3.3VDC、+5VDC、+12VDC、+5VSB和-5VDC、-12VDC,用户首先可以根据这个电流和功率进行选择,比如用户的硬盘、光驱较多时就要选择+12VDC输出端电流较大的电源。 许多朋友以为将电源铭牌上各端输出的最大功率累加后就是这个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这种算法可是错误的哦,ATX标准详细制定了多种功率输出时各个电压输出端的最大输出电流,要求电源厂家在铭牌上对电源的+3.3VDC、+5VDC和+12VDC等输出端的最大电流作出具体的说明,由于+3.3VDC和+5VDC共用变压器的一组绕组,不可能同时输出其标称的最大电流,所以ATX标准还规定厂家应该说出它们合并输出的最大功率。其实+3.3VDC、+5VDC和+12VDC三者之间也有类似的限制,为了体现这种相互的制约,ATX标准详细绘制了三端电压输出的功率分配图,其中被曲线包围的区域才是这个电源能够实际输出的功率和电流大小,这个指标要比标电源铭牌上各端功率之和要小的多!但却体现了电源真实的输出能力,对于没有标注输出功率的电源,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图表来推算电源的实际功率。 按照一般的规律,电脑电源的+5VDC最大输出功率乘以10,就是该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不过在新的ATX12V 1.3规格电源上,由于减小了+5VDC的输出,所以乘以的数值还要大一些,大概在11到12倍左右。了解这一点,就可以知道电源的真实功率水平而不受厂商宣传的影响。 另外要留意电源通过的电磁和安全认证,往往正规厂家的产品都会通过数项安全认证,并标注在铭牌上。电脑电源输出线颜色的含义与功率的分配 电脑电源的输出线路远比大多数电器的输出线路复杂,花花绿绿一大把线。其实其中大部分输出线都连接在同样的焊点上,只是输出设备不同所以需要多根连线而已。 同样颜色的输出线,其输出电压都是一致的。电脑电源上的输出线共有九种颜色,其中在主板20针插头上的绿色和灰色线,是主板启动的信号线。而黑色线则是地线。其他的各种颜色的输出线的含义如下:红色线:+5VDC输出,用于驱动除磁盘、光盘驱动器马达以外的大部分电路,包括磁盘、光盘驱动器的控制电路,在传统上CPU、内存、板卡的供电也都由+5VDC供给,但进入PII时代后,这些设备的供电需求越来越大,导致+5VDC电流过大,所以新的电源标准将其部分功能转移到其他输出上,目前主板特别是P4、Athlon64等新式主板对于+5VDC的要求越来越小。但如果你的机器是老式的单电源接口主板,那么+5VDC的输出电流直接影响你电脑的超频性能。黄色线:+12VDC输出,用于驱动磁盘驱动器马达、冷却风扇,或通过主板的总线槽来驱动其它板卡。在最新的P4系统中,由于P4处理器能能源的需求很大,电源专门增加了一个4PIN的插头,提供+12V电压给主板,经主板变换后提供给CPU和其它电路而不再使用+5VDC,所以P4结构的电源+12V输出较大。P4结构电源也称为ATX12V,而AMD的Athlon64系统也继承了这种设计。如果你的电脑拥有大量的驱动器或有一个高频P4 CPU,那么有强大的+12VDC输出是必要的。橙色线:+3.3VDC输出,这是随着ATX电源增加的输出。以前电源供应的最低电压为+5V,提供给主板、CPU、内存、各种板卡等,从PII时代开始,INTEL公司为了降低能耗,把CPU、内存等的电压降到了3.3V以下,为了减少主板产生热量和节省能源,现在的电源直接提供3.3V电压,经主板变换后用于驱动CPU、内存、显卡等电路。强大的+3.3VDC有利于内存、显卡等设备的稳定与超频。以上三种输出,是电脑电源的主要电能输出,它们的输出线明显多于其他输出,而且输出电流也要大得多。白色线:-5VDC输出,在较早的PC中用于软驱控制器及某些ISA总线板卡电路.。在许多新系统中已经不再使用-5V电压,现在的某些形式电源如SFX, FLEX ATX 一般不再提供-5V输出。在INTEL发布的最新的ATX12V 1.3版本中,已经明确取消了-5V的输出,但大多数电源为了保持向上兼容,还是有这条输出线。蓝色线:-12VDC输出,主要用于某些串口电路,其放大电路需要用到+12V和-12V,通常输出小于1A,在目前的主板设计上也几乎已经不使用这个输出,而通过对+12VDC的转换获得需要的电流。紫色线:+5V Stand—By,最早在ATX提出,在系统关闭后,保留一个+5V的等待电压,用于电源及系统的唤醒服务。 很明显,要考量一个电源的功率支持能力,最主要就是要看红色、黄色、橙色三条线的最大输出能力。而不同配置的系统,则对于这三条线的输出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大多数新装配的电脑,显然+12VDC输出是最重要的。 插电即开机的原因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的电脑只要一插插座就会开机?其实问题就是处在上面介绍的+5V Stand—By上。以前的PSII、AT电源都是采用机械式开关来开机关机,从ATX开始不再使用机械式开关来开机关机,而是通过键盘或按钮给主板一个开机关机信号,由主板通知电源关闭或打开。由于+5V Stand-by是一个单独的电源电路,只要有输入电压,+5VSB就存在,这样就使电脑能实现远程Modem唤醒或网络唤醒功能。然而最早的ATX1.0版只要求+5VSB达到0.1A,这样,经常会由于"插插座"这样的动作导致的电涌被误当作开机信号而被触发。所以INTEL公司在ATX2.01版提出+5VSB不低于0.72A,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比电源的电路设计,可与上面某品牌电源对比 除了基本设计与用料外,某品牌电源有几个特点在目前的主流电脑电源中应该算是非常独特的。其中最为人关注的就是主动式PFC和和磁放大技术。 主动式PFC PFC电路,实际上就是一个"升压变换器",大多数电源上使用的都是被动式PFC(也称无源PFC),它的原理是使用一个高规格电感线圈才减小相位差。而主动式PFC(也称有源PFC)则是使用专用的开关集成电路来调整电流的波形。在某品牌电源内部的一组独立电路板就是它的主动式PFC电路。与被动式PFC相比,主动式PFC的体积小、转换效率高,而且对于滤波电容的要求低(只需要一个容量较小的高压电解电容就可以),对于电源输入电压的适应范围比较大,而且使用主动式PFC的电源可以从PFC芯片获得辅助电源,不需要使用待机变压器。但是缺点在于电路复杂、成本高,而且在设计不良的情况下,会引入新的噪声。 某品牌电源上使用的PFC电路很明显属于主动式PFC,这对于提高其输出电路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好处,而且这使得它对于输入电压的适应范围很大。某品牌电源的输入电压范围是90V-264V,这与市场上的"宽频"电源基本是一样的。虽然某品牌的没有把这点作为主要卖点宣传,但是显然这是它的性能优势之一。 磁放大技术 按照某品牌的资料说明——"磁放大技术特点:磁放大技术就是指+3.3VDC、+5VDC、+12VDC分别用独立的副绕组设计,因此上表中+3.3V +5V +12V的电流输出可以同时达到上表的电流"。很明显,根据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画出磁放大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这种技术好不好呢?这点得一分为二来看,从好的一方面来看,磁放大技术使得电源规格中所标的最大输出电流都是"真实输出",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它判断出电源的实际带负载能力。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磁放大技术的使用,使得电源能量输出的灵活性下降了。在传统电源上,如果一台电脑对于+5VDC的需求很低,那么大可以将其电流降至相当低来保证+3.3V的大功率输出。然而在磁放大技术的电源上,即便+5VDC输出还有余量,也不能将其电能转到+3.3VDC上。 所以,磁放大技术更多的是符合了某品牌的"真实功率标示"的宣传,由于使用这项技术,它的标示就成为掺不得虚假的实在标示。但从用户实际使用的角度来看,我们还看不出磁放大技术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