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霉哈里王子:神炮将军赵章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9:24:45

神炮将军赵章成

(2011-01-08 19:57:32)转载 标签:

战争

赵章成

军事

分类: 转贴

他是刘伯承眼中的神炮手,他把迫击炮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大渡河畔生死攸关,他用三发炮弹挽救了红军,当火炮只剩下一根炮管,神炮将军能否威风依旧?当敌人近在咫尺,他能否隔墙发射火炮?

神炮将军(上)

1935年5月25日,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大渡河犹如一道天堑挡住去路,而国民党追兵紧随其后。红军决定在大渡河安顺场背水一战。大渡河河宽一二百米,水流速度极快。既无法搭浮桥,泅渡也很困难。

当年,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率领12万人马企图渡过此河,结果遇到清兵的堵截与围剿,激战七日,全军覆灭。72年后,红军长征来到此地。当时刚刚经过湘江之战,红军从10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能不能渡过大渡河这是关系到红军命运关系到长征是否能取得胜利的一次战斗。

在大渡河安顺场距河30米远的地方,刘伯承和聂荣臻两位首长亲自布置了四门迫击炮、五挺重机枪,作为渡河突击队的火力支援。红1军团第2连的17勇士,准备用惟一的一条小船,强渡大渡河。

对岸山下怪石林立,在惟一一处小船能够靠岸的地方,是个50多度角的陡坡,上有一条弯曲小路。敌人就在这险要的地点修筑了数层工事。在100多米外的竹林和房屋中,还隐藏着敌人的主力。

他们企图在红军刚过河还没有站稳脚跟的时候进行反扑,逼迫红军下水。在第一条小船开始渡河后,赵章成亲自操作一门迫击炮,并组织迫击炮连一齐向敌发射,以28发炮弹摧毁了敌人三四个土木结构的碉堡。赵章成与重机枪手们完美配合,掩护突击队攻占了对岸的桥头阵地,17个勇士无一人伤亡。

之后,赵章成带了一门迫击炮,随第四船过了河。

不久,敌预备队赶到渡口,拼死反扑,企图将渡河勇士逼进激流、消灭在滩涂。而此时,炮弹只剩下三发了。为防止渡口得而复失,在千钧一发之际,面对增援反扑过来的敌人,炮兵营长赵章成亲自操作一门迫击炮,用他在多年战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简便射击法,用仅剩的三发炮弹,依次打向竹林、小村和山头上的敌人。

三发炮弹全部命中,打得敌人魂飞魄散。后续部队及时跟进,消灭了100多敌人,俘虏了80多,巩固了渡河点,保障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因为有了我们的神炮手赵章成和神枪手李德才,大渡河畔的安顺场,最终留下了“翼王悲歌地,红军胜利场”的历史传奇。

 

由于曲射迫击炮是一种滑膛炮,里边没有膛线。所以它打出的炮弹,直接命中率很小。它是打面积目标的,不是打点目标的。但是赵章成却能用适于打面积目标的迫击炮打击点目标,实在让人惊叹。赵章成能够成为神炮手,可以说是在我军艰苦的作战条件下苦练出来的。

解放战争以前,我军的装备极端落后,迫击炮和炮弹几乎都靠缴获敌人的。因为炮弹稀少,所以在每次战斗中都必须用少量炮弹一举摧毁敌人要害,以获取最大的射击效果。赵章成特别细心,行军途中他随时注意物体之间的距离、沟壑的宽度,这就是目测距离的依据。

打炮打得准,关键在于这个目测距离。测出射击距离仅仅是第一步,还要知道风速风向,温度,装药量等要素,以此计算出火炮的射击角度。这需要炮手翻查炮兵专用的射表得出来,而他把这些东西都记在脑子里了。

迫击炮的弹道轨迹是抛物线形,当时的风速、风向等因素都会使炮弹偏离射击目标。为了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能打准,人们常看见赵章成在大风天扬黄土,把自己变成个土人。苦练就是赵章成成为神炮手的惟一秘诀,在他半个多世纪的战斗生涯中,迫击炮是他伴随一生的挚爱和武器。

 

抗日战争期间,赵章成用迫击炮打得日军鬼哭狼嚎。他创造的特种射击方法,远远超出了训练手册和射表规定的射击距离。在和敌人近在咫尺之时,隔着隐蔽物,架炮打击敌人。这种隔院攻敌的间壁射击法,往往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稀里糊涂地丧命。赵章成的老战友、原八路军炮兵团9连的政治指导员丁本淳,一直念念不忘1940年百团大战的最后一战:关家脑垴战斗。

当时我军包围了日军的岗崎大队。敌人占据了一个山头,居高临下,用十几挺机枪组成了一个密集的火力网,进行顽抗。我步兵进行了几次冲锋都没成功。看来硬攻不下,只能智取。赵章成亲自带一门迫击炮和十几个人,悄悄运动到一条断崖下。

敌在上,我在下,距离只有三四十米。赵章成要用高射角特种射击的绝技克敌制胜。在测量好距离后,他采用88.5度的特大射角,抱好炮,以每分钟四、五十发的速度一口气也不停地进行超速射击。在射击过程中,有8个炮兵开启炮弹箱准备炮弹,四个同志不停地装引信,都供不上赵章成一个人射击。在六分钟内,连续发射240发炮弹,平均一秒半一发。只见炮弹几乎是直上直下地成串飞上天空,落入敌人阵地。

后来据俘虏反映说:只见炮弹满天飞,还没弄清楚这些炮弹是从哪儿打出来的,有多少门炮在发射,人已经死了许多,所有的轻重机枪也全成了废铁。有人说,这是空前的一次迫击炮射击。据过去的记载,迫击炮最快的速度是一分钟30发。

特别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在只有一根光溜溜的炮筒的情况下,赵章成也能一炮命中。他在战斗中摸索出一整套非常实用、有效的迫击炮简便射击法,能在各种意外的条件下从容应战。比如,在迫击炮座板、炮架丢失或损坏时,如何架炮射击。

还比如,在没有方向盘和瞄准镜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射击方向、进行瞄准;在没有射程表的情况下,如何计算修正、保证射击;甚至在迫击炮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损坏,只有一个光溜溜的炮筒时,如何进行射击,赵章成全都了然于胸。

神炮手赵章成能够将迫击炮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迫击炮型号常常根据其口径大小不同来划分,每种型号的迫击炮都有一个最大射程的限制,如,八二迫击炮的射击距离一般不超过3000米。但在战场上,赵章成居然能让迫击炮突破它的射击极限,超远距离命中目标。

那是在延安时期,赵章成任129师炮兵主任时发生的事情。日军经常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和封锁,为配合反扫荡,赵章成奉命带领延安抗大的炮兵学员,黄昏时分来到沁州的东山上炮击日军火车站。

他以惊人的目测方法,测定出炮击目标距离是三公里。但他们的迫击炮即便发挥最大射程也够不到目标,还差数百米远!如果再向前运动,又会被敌人发现,功败垂成。此时,他临危决断,指挥全连,对每门炮实施强装药,进行超远程集中射击。对炮筒进行全装药这叫强装药,最大射程可以打三千米。

赵章成以每枚迫击炮的导火管附加多个药包的打法取得了很有效的射击效果。第二天,军区战报在号外中报道,我军炮袭沁州火车站,造成敌军运输中断,通讯失灵,侵占我根据地中心区的日军,被迫撤退回城。这种强装药超远程射击法,又是赵章成独创的打法,这些战法,在任何兵书上都找不到案例,堪称中外炮兵史上的一绝。

解放后,已经是炮兵副司令的赵章成依旧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股拼劲,时时告诫自己和部下说:“本领是靠苦练得来的,胜利是靠智勇夺取的。”

 

 

当敌我双方生死对峙、僵持不下时,辣椒面儿也能制成炮弹吓退敌人吗;没有能攻碉堡的大炮时,没文化的炮手也能创造出新式火炮吗?

1940年9月,百团大战的第二阶段,时任八路军总部炮兵团迫击炮兵主任的赵章成指挥13团迫击炮连,攻打管头据点。该据点位于榆辽公路中段、管头村北的一个山梁上,日军山本中队在此驻守,周围有四个混凝土碉堡,围墙是很坚固的双层夹壁墙。他们就躲在夹壁墙里向外射击,我军机枪和迫击炮却奈何不了它。

赵章成指挥的迫击炮连总共有七、八十发炮弹,因此每场仗只准打三、四发,最多不超过五发炮弹。9月22日黄昏以后,赵章成指挥迫击炮连从正面炮击日军前沿阵地,掩护突击队向敌人冲击。打了一个通宵,数次攻击,依旧强攻不下。

第二天早晨,上级命令13团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在当天下午5点钟以前解决战斗。强攻不行,只能智取。大家在战地民主会议上。你一言他一语,终于想出了用辣椒熏逼出日军的办法。形势紧急又苦无良策,指挥员同意采用神炮主任的建议,让“辣椒炮弹”这一异想天开的军事发明得以问世,并使得管头战役有了一个戏剧性的尾声。

管头村的老百姓听说要用辣椒熏鬼子,很快就给八路军送来一大桶辣椒面。赵章成带着纪万明和另一位年轻的炮手,一起卸下引信,倒出弹体内的炸药。先装辣椒面,最后再把炸药装上,把引信再拧上。

午后3点多钟,在赵章成的亲自掌控下,20发辣椒炸弹全数打出,在日军碉堡、营房、阵地周围开了花。突击队没用10分钟就解决了战斗。在辣椒炮弹的威慑下,没有一人伤亡,胜利夺取管头据点。

赵章成的发明可不止是一弹多用,他还能让迫击炮做到一炮多用。迫击炮在历史上曾有过五个名字:战壕炮、步兵炮、滑膛炮、曲射炮和迫击炮。迫击炮生来就是打击日军的。世界上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诞生于日俄战争期间,是1904年一位俄国炮兵大尉发明的。

它刚一问世就不负众望,把隐藏在堑壕里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但所有的迫击炮对坚固的碉堡类垂直建筑都无可奈何。

百团大战之后,日军采取疯狂的报复行动,在我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碉堡,企图将我军困死在太行山上。

迫击炮是曲射炮,主要是对付步兵、散兵。射击精度受地形、风速、风向、温度、炮弹及装药重量的限制,所以射弹散布大,很难直接准确地命中单体目标。对付敌人的碉堡尤其困难。而山炮、野炮这些平射炮就不同了,它们是从尾部装填炮弹,而且炮筒内有膛线,发射后炮弹旋转着出去,炮弹初始速度大,平射距离远,可以直接射向敌人的碉堡,将其摧毁。

由于迫击炮打不了碉堡,突击队只能拼死强攻。突击队员死伤了很多,也不能攻下。刘伯承下令不准用这种办法了,这是一种无谓的牺牲。

时任太行山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指示炮兵主任赵章成想尽一切办法,用迫击炮把碉堡打平。在战争的关键时期,赵章成接受了迫击炮创新的特殊使命。于是,司令部从华北六大军区抽调10名迫击炮干部,组成迫击炮平射研究班,由赵章成亲自挂帅。迫击炮无法进行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弹必须由炮筒前端装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弹就无法下滑去击发雷管打火。

有人注意到了擦炮用的洗把杆,它上面有一个空心圆孔也许可以用来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试验居然成功了。炮弹出去了,也打中目标了,但是洗把杆也飞出去好远。在那战场上就不行了,还能派人去把它捡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凭借出色的观察力和联想力,他大胆提出用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高粱秆代替洗把杆送弹激发。

高粱秆激发炮弹法在实战中取得了成功,也受到了步兵的欢迎,但赵章成并不满意。他认为这种方法在技术上还存在严重缺陷,如果高粱秆在加工或使用中出现失误,射击时就有堵住炮弹、发生炸膛的危险。

受到掷弹筒的启发,他们想到了用拉火击发的办法。他们在炮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82迫击炮达到了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随后,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在不同的距离上打垂直目标的可靠性。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赵章成带领研究小组,在战场上创造出小炮代替大炮,曲射炮代替平射炮,一炮多用的奇迹,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新创举。

成功之后,刘伯承邓小平当即责成司令部电令各军区部队,将迫击炮分期分批送往兵工厂进行改装,以便在战场上推广应用。我军的迫击炮从此如虎添翼,多高的碉堡据点都不在话下了。

关于平射迫击炮,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邯郸战役双方交战时,纪万明就用这种改造过的迫击炮将一发炮弹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里打进去了。更奇怪的是,炮弹像铁块儿一样落地,没有爆炸。

有了平射的迫击炮以后,八路军既能够打碉堡,也可以进行城市攻坚战。赵章成不仅百发百中、一炮制敌,而且开掘出迫击炮的最大潜力。战争年代,刘伯承称赞他是神炮手,眼光一向很高的林彪也评价说,他把迫击炮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火炮是战争之神,而赵章成堪称我军的迫击炮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