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 国际期刊:中国书信礼仪(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3:37:39
中国书信礼仪(转)
概论
第一章 书 信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是有名的礼仪之邦,人们的社会产交往和思想感情交流,大多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和一定的文化活动方式来进行。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经常使用到一系列的应用文,如传统的书信、名片、柬贴、启事、题诗题词、对对联等,现代的如电报、传真、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等。这些应用写作包含着丰富的礼仪内容,具有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色彩。
第一节 书信简述
书信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应用文书。“信”在古文中有音讯、消息之义,如“阳气极於上,阴信萌乎下”(扬雄:《太玄经·应》);另外,“信”也有托人所传之言可信的意思,不论是托人捎的口信,还是通过邮差邮递的书信,以及近年出现的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都具有这种含义。
用语言文字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信,一是有运用文字述说事情原委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能力;二是具备相应的书写工具;三是有人进行传递。亲笔给亲戚朋友写信,不仅可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且能给受信人以“见字如面”的亲切感;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可以预见,未来电子邮件这一新兴的手段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个人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二、书信的构成
书信由笺文积封文两部分构成。
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等。笺文是书信内容的主体,书信的繁简、俗雅及至其他方面的风格特征,几乎都由内容主体决定。
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等。封文是写给邮递人员看的,使邮递人员知道信从哪里来,寄往哪里去;万一投递找不到收信人,还能将信退给寄信人。
完整的书信应该是笺文封文俱全,并且将笺文装入写好封文的信封内,然后将口封好付寄的。
三、书信的写法
书信虽然是一种个人性很强的运用文,写法上也比较灵活,但书信还是应该遵循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可概括为以下二点:
(—)必须合乎规范
书信写作规范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书写格式的规范,二是书信语言的礼仪规范,这两种规范都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出乱子,闹笑话。
(二)言之有物,通情达理
“信”字本身含有信任之义,这要求书信不论写给谁看,所述之事都要实在,所表之情都要率真,所讲之理都要通达。
第二节 书信笺文的写作
一、信笺的款式
现在通常使用的信笺有横竖两种款式。
竖式信笺,又称中式信笺,是我国传统的信笺款式。竖式信笺的选用有日渐减少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中,已很少使用,但是在年长者的书信往来中还常常使用,在港、台等地区及海外侨胞的中文书信中,竖式信笺仍使用很普遍。
横式信笺,又称“西式”信签,是今天常用的款式。
二、笺文的结构及其写作规范
笺文实际上是一种书面谈话,既然是谈话,就要先向谈话对象打招呼,打招呼要讲礼貌;接着要说两句对对方表示尊重成亲爱的话;接下来要有几句应酬语自然地引出谈话的正题;再接下来才是正文;正文完了之后,还要说上几句结束谈话的应酬语;然后向受信人报自称并署名;最后写明谈话的时间。就总体来讲,笺文的结构如下表所示:






称谓
提称语
启事敬语
开头寒暄语


五、正文


六、结尾应酬和敬语
七、问候祝颂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时间(也可加写信地点)
九、附候与补述
(—)称谓
称谓,是寄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它表示双方的关系,在信笺第一行起首的位置书写。我国习俗素来重视人伦、名分,所以,在交际活动中应该特别重视称谓妥当,写信时尤其如此。笺文中的称谓包括名字(或号)、公职位、私关系(包括血统关系及亲戚关系)、尊词等等。上述四者,在有的信中单独使用,如“主席”、“妈妈”、“大哥”、“爷爷”等;在有的信中则两项联合使用,如“希哲老师”、“母亲大人”、“王涛先生”、“春生儿”等等。在实际使用中,四者如何结合,值得注意。
1.关于名、字、号的选用
受信人是晚辈,信可以称名。除此以外,凡有字号的,都要称“字”或“号”;也可以从受信人的字号中选一个字,下面加一个“公”或“翁”、“老”等。
依照习俗,对名、字、号的选用有下列原则:
对儿女称名不称字号;称学生可称字,也可称名或号。
 
对尊亲不称名号,直写表示关系的称呼,有的在称呼下加尊词“大人”。
 
对尊长以称字号为敬,字号下加书职位、称呼或尊词。
 
2.关于公职位称谓的选用
公职位,即在社会(包括国家机关,社会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企业公司等)中的职务、职称、地位。如主席、总理、部长、局长、校长、主任、经理、董事、会长、秘书长、理事等等。如果受信人有过两种以上的职务(或职衔),甚至同时身兼数职,这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称呼。选择的原则是视书信内容与受信人的哪个职位关系密切。如受信人从前是寄信人的老师,现在当了局长,而寄信人的书信重点叙师生情意,那么这封信的称谓就应以表示师生关系为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人的社交礼仪十分重视师生、同学、同乡等早年的情谊,民间习俗无论对方职位、境遇有何变迁均以早年交情为重点,如上例中的受信人虽然是局长,但因为曾经有过师生关系,写信人哪怕是公事,选用“老师”作为公职称谓的习俗依然十分流行。
3.关于私关系称谓的选用
所谓私关系的称谓,即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之间在家族、亲戚、世交领域内相互关系的称呼。如祖父母、曾祖父母、父母亲、叔、伯、兄、弟、姐、妹、姑、舅、姨、岳父母、内兄、内弟、外祖父母、世伯、世侄等。对上述这些称呼选用的原则有二:一是确切表示受信人与发信人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合于习俗,令受信人感到自然、亲切。
Sxfw002家族关系称谓表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
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
家族中人

父亲的

 
 



 
 



 
 

令祖

 
 

家祖

 
 

父亲的伯(叔)
 


伯(叔)祖
 


侄孙

 
 

令伯(叔)祖
 


家伯(叔)祖
 


生养
 




 
男(或儿)
女儿


 

父(严、尊)

 
母(慈)

父亲的
 



 



 


令伯
 


家伯
 


父亲的
 

叔父
婶母


 

叔父

 
婶母
叔父

 
婶母
兄(哥)
兄妻
兄 哥
(或某)
嫂 嫂
 




 



 


弟妻
弟 弟
(或某)
弟妹 妹
 

姊、姐


 
弟妹


 
弟妹
姊(姐)

姊(姐) 姐
(或某)
妹 妹
 




 

家姊
舍妹
丈夫
夫子(或夫君)
某某(单称名
或字)

某某(单称名
或字)
某先生
(或尊夫君)
外子
妻子
吾妻(或贤妻)
某某(单称名
或字)

某某(单称名
或字)

夫人

 
内子(人)


儿 儿
吾 (或某某)
 
女 女


郎(或公子)

 
媛(或爱)


 


兄(弟)
 

侄(或侄儿)
侄女
伯(叔)父
姑 母


 
侄女


侄女

儿子的
 

儿 孙
儿孙(或某某)
 
女 孙女


 



 
孙女


 
孙女

侄儿的
 


贤侄
 
孙女

伯(叔)
 
祖母

令侄
 
孙女

舍侄
孙女
 

侄 媳

某某
贤媳(或 )
 
某某儿

伯(叔)祖
 


令侄 媳
 


小侄 媳
 


丈夫的 亲
 

公 父
(或 亲)
婆 母
 
媳(或儿)


 

公爹

 
婆母

丈夫的伯(叔)
 

父(翁)
伯(叔)
 
母(或婶母)
侄媳
父(翁)
令伯(叔)
 
母(姑)
父(翁)
家伯(叔)
 
母(姑)
注:
1、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尊辈,将“家”字换成“先”字,如先祖父(或先祖考)、
先祖母(或先祖妣)、先父(或先考、先严),先母(或先妣、先慈)、先兄、先姊;
 
2、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的平辈或晚辈,将“舍”字换成“亡”字,如亡夫、亡妻、亡弟、亡妹等;
3、称他人时加贤、爱等词,自称时加愚;表格中的“某某”代字或号。
 
Sxfw003亲戚关系称谓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
家族中人
对他人称自己
家族中人
姐(妹)
父亲的
姐(妹丈)
 
 


 

侄(或内侄)
侄女(内侄子)

令姑

 
 

家姑

 
 

母亲的
 


外祖
 



 
孙女

令外祖
 


家外祖
 

兄(弟)
母亲的
 
嫂(弟媳)


 



 
甥女

令舅
 



 
舅母
姐(妹)
母亲的
 
姐(妹丈)


 



 
甥女

令姨
 


家姨
 

伯(叔)
父亲的表
 
嫂(弟媳)

表伯(叔)
 



 
侄女
伯(叔)
令表
 
伯(叔母)
伯叔
家表
 
伯(叔)母

母亲的表
 
嫂(弟媳)

表舅
 



 
甥女

令表
 
舅母

家表
 
舅母

妻子的 亲
 



 

子婿(或婿)


 
岳母


 
岳母

妻子的伯(叔)
 


伯(叔)岳
 

侄婿

令伯(叔)
 
岳母

家伯(叔)
 
岳母

兄(弟)的岳
 

公爹
姐(妹)的
 
婆母

姻伯(叔)
 



 
侄女
令亲
舍亲

儿子的岳
 


女儿的
 


亲家
 


姻愚
 


令亲家
 


敝亲家
 


的丈夫

 
姊(姐)


 


 



 

令姊(妹)丈
家姊丈
舍妹丈
姑 兄
家的
姨 嫂
 


 



 


令表
 


家表
 


妻子的
 

兄 兄
内 (或)
 
弟 弟

婿

 

令内
 


敝内
 


妻子的 丈
 



 



 

令僚婿
敝连襟

妻子娘家
 
侄女

贤内
 
侄女
姑丈

令内
 
侄女

舍内
 
侄女

女儿的
 


贤外
 
孙女

外祖
 


令外
 
孙女

舍外
 
孙女

姐妹的
 



 
甥女


 
舅母


 
外甥


 
甥女
女儿的丈夫
贤婿


 
岳母
令婿
小婿

表兄弟的
 


贤表
 
侄女
伯(叔)
愚表
 
伯母(叔母)

令表
 
侄女

舍表
 
侄女

姻亲家的
 
侄女

贤姻
 
侄女

令亲
舍亲
注:亲戚中的姻伯、姻叔、姻兄、姻侄等,均指联姻的亲戚中无一定称呼者,如弟兄的岳
父母、内兄内弟、姐妹的公婆、姐妹丈夫的兄弟,乃至妻子的表兄弟等。
Sxfw004师友世交关系称谓
称呼对象
称呼(称谓)
对此自称
对他人称其
师友世交
对他人称自己
师友世交

老师的
 


太师
 

门下晚生
 
 
老师(男老师)
老师的妻子
老师(或吾师)
师母
生(或学生、
受业)
业师

 
师母
业师

 
师母
老师(女老师)
老师的丈夫
老师(或吾师)
师丈(或某
先生)
生(或学生)
业师

 
师丈
业师

 
师丈

世交的叔(伯)
 


世叔(伯)
 



 
侄女
 
 

世交的
 

兄 兄
世(或吾)
 
姊 姊
弟 弟
世(或吾)
 
妹 妹
令友
敝友
比自己年长
的同学

学长(或学)
 

弟 弟
学 (或)
 
妹 妹
贵同学
敝同学
比自己年幼
的同学


 

学兄 兄
(或)
学姊 姊
 
贵同学
敝同学
自己的学生

仁棣(或学 )
 

小兄
(或友生)
愚姊
令高足
门人

 
学生
注:
世交中的平辈人,如果交情比较深,则称吾兄(或某某兄)、吾姊(或某某姊)、某弟、某姊更为亲近;
 
世交中的叔伯之分,视双方父母年龄大小而定。
 
4.关于尊词的选用
尊词是表示发信人对受信人的尊敬之情而附加的称谓词语,它在表示发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方面不表示很实在的内容,主要表示对受信人尊敬的感情和态度。以前贯用的尊词如“大人”等,国内现在很少用了,一般直呼表示关系的称谓即可。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台、港、澳和海外华人中,传统用法依然流行。
现在常用的尊词有“同志”、“先生”、“女士”、“吾兄”、“仁兄”等等。尤其是“先生”,用得极为普遍,弹性极大,对没有适当称呼的受信人,用“先生”称呼他,一般不会错。“吾兄”、“仁兄”普遍用于对平辈的尊称。
关于称谓的知识与选用的学问,不仅在书信中需要,在其他礼仪性的应用写作中都需要。对于重人伦、讲名分的中国人来讲,称谓之说是一个不小的文化系统,上表家族关系称谓表、亲戚关系称谓、师友世交关系称谓可使人一目了然地看出人伦间各种关系的称人和自称。
(二)提称语
提称语是用来提高称谓的语词。有的提称语除提高称谓之外,还有请受信人察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提高称谓,也就是对受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我国传统书信中常用的提称语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配合。
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语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语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Sxfw005书信中请察阅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尊长
尊鉴、赐鉴、钧鉴、崇鉴
师长
尊鉴、台鉴
平辈
台鉴、大鉴、惠鉴
晚辈
青鉴、青览、收览
政界
钧鉴、台鉴、勋鉴
女性
芳鉴、淑鉴、懿鉴(年高者)
夫妇
俪鉴
宗教
道鉴
Sxfw006常用礼告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直系尊亲
谨禀、敬禀、叩禀、叩上
上辈
谨上、敬上、拜上、敬启、谨启、谨上、谨肃、肃上
平辈
敬启、拜启、谨白、上
晚辈
手书、手谕、字、示
Sxfw007传统称谓敬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敬 语
祖父母、父母
膝下、膝前
长辈
尊前、尊右、尊鉴、慈鉴、赐鉴
老师
函下、帐下、左右、吾师
兄弟、姐妹
手足
平辈
阁下、足下、台右、台鉴、惠鉴、大鉴、执事、同志
平辈年幼者
青览、青盼、如握、如晤、如见、如面
同学
研右、砚席、文几
小辈
知悉、见悉、阅悉、亲阅、亲览、收回、收览
长辈女性
懿鉴、懿座
平辈女性
妆阁、妆次、绣次
文人
史席、著席、撰席
新进
英鉴、伟鉴、台席
(三)启事敬辞
启事敬辞,即表示开始叙说事理的敬辞。常见的启事敬辞“敬禀者”,意思是说:“我恭敬地禀告的事情如下。”
Sxfw008传统启事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及上级
叩禀者 叩肃者 谨禀者 谨肃者 敬禀者 敬肃者
尊长
谨启者 敬启者 兹肃者
通常使用
启者 兹启者 迳启者
请求时使用
敬恳者 敬托者 兹恳者
丧家讣告时使用
哀启者
(四)开头应酬语
开头应酬语是在述说正事之前,写几句问候、寒暄之类的话,以导引正事。开头应酬语属客套话,现在大多用“您好”,然后连接正文。
现代礼仪简捷明快,但却过于单调,传统礼仪虽然繁杂,但自有一番人伦亲情,详见下表,相信达者在二者之间可以找到一种文化的延续。
Sxfw009传统寒暄用语
分 类
常 用 语
人事叙别
用于父母
自违慈训,倏忽经旬。 叩别尊颜,已逾数月
用于尊长
揖别尊颜,瞬经匝月。 不瞻光霁,数月于兹。
疏逖德辉,忽经一捻。 睽违道范,荏苒数年。
用于师长
不坐春风,倏经旬日。 奉违提训,屈指月余。
不亲讲席,瞬已经年。 疏奉教言,寒喧几易。
用于平辈
不奉清谈,忽将一月。 揖别丰标,瞻圆几度。
不亲乏宇,裘葛已更。 睽违丰采,数易春秋。
用于女性
不亲懿表,瞬已浃旬。 奉违闺范,倏尔逾时。
自隔壶仪,年华如驶。 忆别芳颜,星霜几换。
用于文官
不瞻福曜,又复经旬。 睽违钧宇,萱荚屡新。
拜逖钧颜,倏将一载。
用于军官
自违幕府,蟾月几圆。 不瞻旌节,忽已经年。
自共事而别
某地共事,长荷云情,别来星序频移,未由一晤。
自同学而别
忆自某校研摩,获亲麈海,别后山川间隔,时序频迁。
自送行而别
忆昔行旌远指,趋送长途,别来物换星移,几经屈指。
自迎接而别
忆某停车某市,荷蒙握手言欢,别后岁秩迁流,不觉星霜几易。
承送行而别
忆某驱车某处,荷承把袂流连,别后天各一方,彼经停云两地。
承赐物而别
忆某地握手,畅叙情怀,别时依依不舍,荷以厚仪相贶,至令篆腑,感何可言。
承赐饯而别
昔日把晤,盛意频叨,临赋骊歌,复承赐宴,离人未散,早已心镌。
节令叙别
自春别及夏
东风握别,倏届朱明。 忆风雨别离,正绿野人耕
之候,乃光阴迅转,目下已是碧荷藕熟之时。
自春别至秋
知已阔别,春复徂秋。 赋别离于昔日,杨柳依依,
数景物于今晨,蒹葭采采。
自春别至冬
春初话别,倏忽岁寒。 鸟弄春园,折杨柳而握别,
驿驰冬岭,抚梅萼以增怀。
自夏别至秋
麦天一别,容易秋风。 昔听蝉鸣青槐,方摅别意,
今睹鸿飞紫塞,顿起离思。
自夏别至冬
不通闻问,经夏涉冬。 炎日当空,方赋离情于凉
馆,寒风吹沼,忽牵别恨于灞桥。
自秋别至冬
自经判袂,秋去冬来。 玉露初凝,迩日别离不舍,
雪梅将绽,今宵感概偏多。
地点叙别
自京中分别
忆京华把袂,饫聆麈谈,明月清风,至今在目。
自省会分别
忆于某省会聚首,快我私衷,自赋河梁,又经久别。
自县城分别
相聚邑中,时亲教益,自经握别,离索殊增。
自乡中分别
奔走四方,久离乡井,从此远隔,顿觉阔疏。
自他乡分别
忆自某乡把晤,同馨情怀,分别以来,徒深饥渴。
自旅馆中
分 别
昔日旅邸聚谈,叠荷殷殷关注,嗣认睽违两地,顿觉
岁序推移。
自火车上
分 别
忆昔日邂逅相遇于车上,接领教言,别后却山河远隔,
不觉数年。
自船上分别
自同舟某地,借挹兰芳,别后相违,寒暄数易。
自近处分别
不亲淑度,倏忽迩时,咫尺相违,如遥百里。
自远处分别
关河修阻,跋涉维艰,忆隔光仪,递更节序。
(五)正文
正文是笺文内容的主体,也即书信所要说的事,所要论的理,所要叙的情。
正文的写作,除要求语言通顺、条理清晰之外,还须注意措辞得体。书信叙事论理与一般文章不一样,只要事真理直即可,须根据受信人的特点及发信人与受信人的特殊关系来进行措辞,这方面的要求无定格定式,都凭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等全部交际经验去处理。
(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
写信对人叙事论理,说完正事就结束,收得太急,显得不太礼貌,因此要说上一两句客气话,就象平常至朋友家聊天,临告辞之前需要说几句过渡,完了再告辞。书信中如“临书翘企,敬候佳音”、“因故迟复,请谅”、“恕不详叙,望早日面谈”等等。
结尾应酬语的写作原则与开头应酬语同,须从正文内容引出,要简捷自然,不落俗套。一般来讲,从书信中心内容自然引出的结尾应酬语就比较活泼和谐。
结尾敬语,敬告对方谈话到此结束,与前段的启事敬辞相呼应。前头用“敬启者”,后面“敬此”、“肃此”;如果前头用“兹复者”,后面则用“专此”、“草此”之类。我国传统的信函书札中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很多,并且人们还在根据书信内容的需要不断创新。
Sxfw010传统结尾应酬用语
应用对象
应用环境
常 用 语




临书
谨肃寸禀,不尽下怀。
肃此奉陈,不尽欲言。
请教
乞赐 指示,俾便遵循。
幸赐 清诲,不胜铭感。
请收
伏祈 莞存。 伏望 哂纳。
候复
乞赐 钧复。 恳赐 钧复。
申悃
肃此、敬此、肃此奉禀、肃此敬禀。
保重
寒流来袭,伏请 珍卫。
寒暖不一,千祈 珍重。




临书
临纸神驰,不尽欲言。 专此奉达,不尽所怀。
请教
乞赐 教言,以匡不逮。 如蒙不弃,乞赐 兰言。
请托
如承 俯诺,实济燃眉。 倘荷 通融,感激不尽。
请收
敬希 鉴纳。 至祈 台收。
候复
幸赐好音,不胜感激。
申悃
特此奉闻。 草此。
申复
专此敬复。
申贺
敬申贺忱。 用申贺悃。
申谢
肃此敬谢。 用申谢忱。
辞谢
敬抒辞意。 敬达辞忱。
感谢
感荷 隆情,永志不忘。 私衷铭感,何可直言。
请鉴
伏乞 鉴察。 伏祈 垂鉴。
敬祈 明察。 并祈垂照。
馈赠
土产数包,聊申敬意。 附呈薄仪,聊申下悃。
谨具芹献,借祝 鹤龄。 薄具菲仪,用申贺敬。
保重
秋风多厉,珍重为佳。 暑气逼人,诸祈自卫。
吊唁
恭陈唁意。 借申哀悃。
居丧人
节哀保重
伏祈 节哀顺变。 还乞 稍节哀思。
(七)问候祝颂语
书信中说完正事之后,向对方表示问候与祝颂,皆属礼貌之举。常见的问候祝颂语有很多,现代的如“向您全家问好”、“祝身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传统的如给长辈写信用“敬请×安”或“敬颂崇棋”;如果给平辈写信,一般则用“即请大安”、“顺颂时棋”,假如给晚辈写信,只用“即颂”、“顺问”即可。
Sxfw011传统请安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祖父母、父母
敬叩金安 敬请福安
尊长
恭请福安 敬请康安 顺请福履 顺叩崇祺
敬请崇禧 虔请崇安 恭请福绥
老师
敬请讲安 虔请诲安 肃请麈安 祗叩教安
上级
恭请德安 敬请勋安 祗请钧安
平辈
祝你安好 此颂曼福 即请道安 敬颂台安 敬颂大安
顺颂时绥 即颂时祺 此颂时祉 敬候佳祉 即颂佳胜
即颂近祺 此祝康吉 即候日祉 顺候起居 并祝安健
小辈
顺询近祉 此询近佳 即问近好 即问日佳
文化人
敬候撰安 敬祝著安 即颂著祺 敬请文安 即颂文祺
祗请著安 祗颂道安 顺颂撰安 即颂文址
女性长辈
敬颂壶安 敬候坤祺
女性小辈
此询壶佳 即询闰好
商人
即请财安 顺颂筹安 顺颂商祺
旅途者
敬请旅安 顺请客安 顺颂旅祺 顺候旅祉
贺喜信
敬请俪安 恭贺燕喜 顺贺大喜
贺年信
敬贺年禧 敬贺年禧 顺贺新祺 顺贺新禧
季节
敬请春安 即颂春祺 并颂春禧 顺候夏址
此颂暑安 即候夏安 即请秋安 顺颂秋祺
并请秋安 敬颂冬绥 此请炉安 即请冬安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及时间
笺文结尾,要写上发信人的名字和写信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名字之前加上相应的自称,名字之下要选用适当的礼告敬辞。
自称,是对受信人的自称,如给祖父母写信时自称“孙”(或“孙女”),给老师写信时自称“学生”,给哥哥写信时自称“小弟”(或“小妹”)等等。一封信中的自称与开头所书受信人的称谓是相呼应的,它们之间反映着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有时还反映特殊的感情或自谦。
书信中署名的一般运用规律如下:
直系尊亲给子孙写信时不署名,只写“祖父示”、“父(母)字”即可;
 
给家族中或其他关系中特别亲近的人写信时署名但不写姓,只写名或字,如“男伟”、“女儿迎峰”、“挚友洪东”、“愚兄晓林”等;
 
其余关系用全姓名,如“学生林涛”、“同学赵白帆”等。
 
关于礼告敬辞,如 “学生赵白帆敬启”、“男伟叩”、“鲁迅启上”等,这些便是自称、署名、礼告敬辞三者联用的形式,其中的“敬启”、“叩”、“启上”等,即所谓礼告敬辞,也叫做“末启辞”。
礼告敬辞的使用应切合写信人与受信人之间的关系。
时间是书信写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按常规,都把写信的时间写在最后,在礼告敬辞之下;如果省略掉礼告敬辞,则时间便写在署名之下。
Sxfw012传统礼告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直系尊亲
谨禀 敬禀 叩禀 叩上
长辈
谨上 敬上 拜上 敬启 谨启 谨上 谨肃 肃上
平辈
敬启 拜启 谨白
晚辈
手书 手谕 字 示
(九)附候语及补述语
附候语是附带问候的辞令。给亲朋写信时,如果与受信人的家人或身边朋友、同事也有交情,或者写信人的家人及身边朋友、同事也认识受信人,往往在信中附带致以问候,表示思念及之情。所以,附后语通常有两种情况:
1.写信人附带问候受信人身边的亲友
例如:
①令尊前乞代请安(附带问候受信人的父母)
②令兄处乞代候(附带问候受信人的兄长)
2.写信人代自己身边亲友问候受信人
例如:
①广平及海婴随叩(附带代妻儿行礼问候)
②家父嘱笔问候(附带代父亲问候)
附候语的写作应特别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称谓的恰当,二是另行写起,三是力求简练。
补述语,即信写毕之后又要补充说明的话语。补述语一般用“又及:”、“又启:”加以提示。补述语不宜过长。
Sxfw013传统信札附带问候用语
应用对象
常 用 语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长辈
令尊(堂)大人前,乞请叱名请安。
某伯(叔)处,烦叱名问候。
请受信人代
为问候平辈
某兄处,祈代致候。
某友处,祈代致候。
附带问候
受信人的晚辈
顺候 令媛近佳。
顺问 令孙康壮。
代长辈附带问候
家严(慈)嘱笔问候。
某伯处嘱笔问候。
代平辈附带问候
某兄(弟姊妹)嘱笔问候。
某兄附笔道候。
代晚辈附带问候
小儿(女)侍叩。
小孙随叩。
三、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俗话套话
态度端正,立意诚恳,述实在之事,多肺腑之言,少虚饰,勿卖弄。
(二)措辞得体
准确把握双方之间的关系,恰当地运用称谓及各种礼貌语言,语气要合乎身分,语言风格要适应对象特点。
(三)注意书写形式
抬头是在行文中对言及的人、事、物表示尊敬的一种书写形式。常用的抬头形式有两种,即平抬与挪抬。
平抬,即在行文过程中,遇有须表示尊敬的词语抬至与各行开头齐平的位置另行接写。但行文中平抬过多,往往造成笺文形式上的零乱感,所以人们又创造了挪抬的形式。
挪抬,即将要表示尊敬的词语,在原行中与上文空一格写。
在行文中,对抬头的处理应酌情而定,其使用原则有二:一是看有无必要,二是照顾笺文的整齐美观。一般说来抬头不宜过多,要避免一行中有两次以上的挪抬;平抬更应尽力减少,平抬过多,没有几行写到底,笺文显得头重脚轻,令人觉得虚浮。
侧书,是用来表示谦逊的一种书写形式,在书信行文中,凡写到自称或与自称有关的事物时,想表示提及这些内容时的谦逊态度,则将有关这些内容的词语做侧书处理。侧书即不正书,以表不敢居正之意,竖行的侧书写在行中右侧,字略小于上下文字;横行的侧书写在行间的上侧,字略小于前后文字。
侧书的几点注意事项:
(1)首侧余不侧。
(2)生侧死不侧。我国有“亡者为大”的礼俗,按身分地位位应该侧书的人,如果已经死亡,则不再侧书;
(3)人名不分落两行。
现代书信已经不大注重这些,诸君自斟。
第三节 书信封文的写作
所谓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
封文的项目如下:
(1)受信人的地址(包括住址或服务机关、学校、厂、店等及其邮政编码)。
(2)受信人的姓名。
(3)发信人的地址、姓名。
如果托人带信,还要在信封上书写托带语和拜托词。
一、信封款式的选用及写作
我国目前通用的信封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竖式(又称“中式”),另一种是横式(又称“西式”)。
竖式信封封文内容分为左、中、右三路,右路写受信人地址,中路写受信人姓名,左路写发信人的地址、姓名。
竖式信封的使用日渐减少,这一方面是邮局普遍采用计算机分检,另一方面也因为同国外习惯不同,因此如果要选用竖式信封,需考虑投寄及受信人的文化背景,不必泥古。
横式信封封文内容分上中下三路横书,上路写受信人的地址,中路写受信人的姓名,下路写发信人的地址、姓名。贴邮票的位置,一般在右上角。
寄往国外的书信封文写作除须用寄往国家的文字书写(有的也可用英文书写)外,还有格式的明显区别,国外一般的规则是:封文左上方依次写发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国名(这三项内容也可写在背面封口上)右下方依次写受信人的姓名、地址(包括邮政编码)、国名;右上角贴邮票。
二、封文写作中的礼貌语言
封文写作中还有一些文饰成分,这就是礼貌语言。
一般来讲,封文中的礼貌语言在邮寄书信和托人带交的书信之间有明显不同。
(—)邮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词
邮寄书信是将笺文封好投寄邮局进行传递的,因此,封文中的礼貌语言还涉及邮递员与受信人的关系。邮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词有三部分:一是对受信人的称呼,二是启封辞,三是缄封辞。下面分别谈谈三者的写作注意事项。
对受信人的称呼
 
许多人习惯在受信人的名字之后加上私人关系称谓,如“某某某 父亲收”、“某某某 爱妻收”,这是错误的用法。
封文中受信人姓名下的称呼不同于笺文中的称谓,它不是发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而是邮递员(送信人)对受信人的称呼。称呼的选用依受信人的社会职位而定,一般来讲,对无职衔的高龄尊长称“老先生”、“女士”,对有职衔者,可称职衔,也可称“老先生”或“先生”,对女性则称“女士”;对普通长辈及平辈,有职衔者可称职衔,也可称“同志”、“先生”、“女士”;对晚辈一般不称职衔,而称“先生”、“女士”。
2.启封辞
启封辞是请受信人拆封的礼貌语词,它表示发信人对受信人的感情和态度,所以,在郑重严肃的书信中,应该精心选择运用。一般说来,对高龄尊长用“安启”、“福启”;对普通长辈用“钧启”、“赐启”、“道启”等;对平辈,则可依照受信人职业、性别等等不同,在“启”字之前加适当的修饰词,如对军人用“勋启”,对教师用“文启”,对女士用“芳启”等等;对晚辈一般用“启”或“收启”就可以了;对居丧者则须用“礼启”。
启封辞在比较简单、随便的书信中可省略,也可以简化为“启”,只不过简化、省略后就显得毫无感情色彩了。
3.缄封辞
缄,也即封闭之意。缄封辞表现发信人封信时的感情和态度,给长辈写信宜用“谨缄”;对平辈用“缄”即可;对晚辈一般用“手缄”。
在一般不需要感情色彩的书信中,只用一个“缄”字即可。
对不封口的书信(如明信片、信简、贺年片、柬帖以及托人带交的便信便条等),封文中不写“启”、“缄”,因为不存在拆封和封闭的问题。
(二)托人带交的书信封文中的礼貌语言
托人带交受信人的书信,其封文的内容与结构形式同邮寄书信有些不同。托人带交书信有两种情况:一是带信人知道受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二是带信人不知道受信人的地址和姓名,两种情况下的封文写作大不相同。
第一种情况,带信人是熟人,知道受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封文中就没有必要再写受信人的地址了,至于受信人的姓名,则可视带信人与受信人的熟悉程度而决定姓名全写,还是只写名字与称呼。发信人的地址、姓名,也没必要写在封文中,因为托熟人带信一般是考虑比邮寄方便、稳妥、迅速而为,不用防备信送不到受信人手中再退还发信人的情况发生。在这种情况下,书信封文的内容有下列几项就可以了:附件语、托带语、受信人姓名和称呼,收件辞、发信人署名及拜托辞、发信时间。
1.附件语
附件,是指托人带交书信的附件,也就是说,除托人带交的书信之外,附带有其他物品。如有,须附以简明的语言说明随信托带物品的名称及数量,以便受信人如数查收,如果没有随信托带物品,自然也就无附件语了。
2.托带语
托带语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表示拜托之意的语言。托带语中反映的人际关系有三层:一层是发信人与带信人的关系,另一层是受信人与带信人的关系,再一层是发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托带语的写作应依上述三者的关系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词语。
托带语一般分为两段,前段是发信人向带信人表示拜托之意如“敬请”、“敬烦”,这两个词语中都有“敬”字,反映着带信人是发信人的长辈,或者是需客气的平辈,如果对晚辈,就不能用“敬”字了。托带语的后段是发信人嘱托带信人对受信人要做的举动,它反映着带信人与受信人的关系,如“面呈”、“吉便带交”。这两个词语中的核心成分是“呈”和“交”,其他词语是核心的修饰成分。一般用法,受信人是带信人的长辈时用“呈”,平辈则用“交”;如果带信人是受信人的长辈,则用“饬送”、“掷交”。至于“呈”和“交”的前面用何种修饰,根据需要而定,如“面呈”、“面交”、“掷交”等。
受信人姓名的写作,与邮寄书信的封文有些不同;称呼则不同于邮寄书信。如果带信人是熟人,受信人的姓名不必写姓,甚至姓名都不写,直写称呼,如“家父大人”、“家兄收”、“舍妹收”、“小女收”等等。当然,如果带信人不是熟人,就应在写托带语的同时,将受信人的地址、姓名写详细。
这里重申一遍,托人带交的书信封文中受信人姓名下的称呼,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说的,不是直对受信人的称呼,近似第二节称谓表中的“对他人自称”。因此,选用称呼时,要特别注意发信人与带信人的关系。
4.收件辞
收件辞与邮寄书信封文中的启封辞书写位置相同,意义相似。如“台收”,“检收”。收件辞的核心成分是“收”,所以用“收”而不用“启”,是因为托人带交的书信一般不封口,对封口的信则应选用启封辞。
收件辞的书写规则是:如果托带信之外有附件,收件辞应写“检收”、“查收”;如果没有附件,则在“收”字前适当运用礼貌语加以修饰,对长辈用“赐收”,对平辈用“台收”等,对晚辈用“收”即可。
5.发信人自署与拜托辞
发信人的自署与拜托辞是发信人对带信人说的,须依二者的具体关系加以选用。一般来说,姓名全署显得比较疏远、比较客气;仅署名字显得比较亲密。拜托辞主要依尊卑长幼关系变化,如果带信人为长辈,用“敬托”为宜;如果是平辈,则宜用“拜托”,如果是晚辈,则用“托”即可。
7.发信时间
托人带交的书信不通过邮局,所以无邮戳表明传递的起止日开始传递的时间。发信时间一股字体略小于自署与拜托辞的字,写月日即可。
三、书信类个人公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在进行重新建构,书信的运用除传统用法,即公函私函之外,一个新的发展动向便是原先私函类中因为个人需要而向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知名学者等所发的事务性的信件,这一类信件的使用量逐渐增多,值得注意。我们将其称为个人公文。
这一类信件同传统信件中的私信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亲友之间的通信,与受信人很可能不认识,通信的目的不是告之性而是事务性的;它同事务性公函也不同,公函是机构之间的通信(详见行政类),个人公文的发信人与公函主体不一样。同时,在某一类公函中,有时也不以公函名誉发信,而往往以私人名誉进行联系和勾通,待取得一致之后,才进入公文运行程序。如某公司有可能同另一公司进行某种合作,但两家公司在此之前从未打过交道,彼此也互不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直接与公司名誉进行联系,往往会显得唐突和冒昧,在没有更好的联系办法的情况之下,先以公司经理的名誉向对方经理进行联系,再决定下一步的取舍,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就个人而言,假如他的专业知识对某公司的某种产品可以拿出切实可行的技术升级方案,这也存在一个如何取得联系、如何进行勾通接洽的过程,这时候所运用的,就是事务性的信件。
个人公文的写作与传统信件和公函的写作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同之处也是明显的。其结构与书信结构一样:






一、称谓
二、提称语
三、启事敬语
四、开头寒暄语


五、正文


六、结尾应酬和敬语
七、问候祝颂
八、自称、署名、礼告敬辞、时间(也可加写信地点)
九、附候与补述
称谓
 
这有两种情况,一种同受信人素不相识,也不知道对方的文化背景,这时称呼应该是姓名之后加先生(或女士);另一种情况,虽然不认识对方,但通过报刊等传媒已经了解到了对方的文化背景,如一些知名人士,这时称呼便可以有所变化,如某某老师、教授、经理、部长等。
提称语
 
因为是第一次联系,这一部份建议采用现代书信的简捷格式,不必过多劳神。当然也可以斟情使用。
启事敬语
 
直截了当用“您好”即可。
开头应酬语
 
这一部份很重要,这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也容易形成呆板的模式,因此应该力求简捷,不必拖泥带水,一般自我介绍一下(不必详细,如果需要,可将自我介绍作为附件),并表达冒然打扰的歉意,如“素不相识,冒然打扰,请见谅”之类,再简单得体地说一说仰慕原由,然后立刻转入正文。
正文
 
因为是首次联系,在此应对此次联系的目的有一个简单明了的总介,最好是一两句话概括说明一下,切忌绕山绕水,让人生厌。然后才可以比较系统地谈一下自己的初步设想,但不必在此把整个方案罗例出来,具体方案应作为附件另附,因为对方有可能将你的方案交由有关部们研究,如果不另附,就只好连同你的信件一起供众人传阅,这可能会很不方便。
结尾应酬语和结尾敬语
 
如同普通书信一样,应说上一两句客气话,然后用“敬候 回音”之类收束。
问候祝颂语
 
在次可用一些笼而统之的祝颂语,如“顺颂商祺”、“顺致教安”等类。
自称、署名、礼告敬辞及时间
 
自称在次可以省略,直接署上姓名时间及可。
补述语
 
此处与书信不同,不必加附候语,而补述的内容也比较固定,在左侧顶行写清楚自已的通讯志址、住址、工作单位、邮编、电话及可。也可以在此注明附件件数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