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姆和昴结婚后 图片: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思想——作者:金德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21:48:16

·一·意识形态是指系统而又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以思想上层建筑参与构成社会意识,体现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意识形态是一个外来词,作为概念的ideology源自希腊文idea(意指思想或观念)和logos(意指理论或理性)的合成,指的是观念论或观念的科学。西学东渐,这一概念传入中土,最初曾音译作意德沃罗基、意迭沃罗基、意特沃罗基、德沃罗基等,除意译为意识形态外,还曾译作观念形态、思想、思想体系、观念论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世纪上半期和下半期,都曾引起研究的热潮,足见其时代的历史意义不容低估。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其中丰富的意识形态思想,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研究、继承,并丰富发展之。本文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时间界限,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二·在中国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毛泽东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当时苏联和中国的一些哲学教科书和普及读物。毛泽东最早将意识形态作为概念使用是在1938年。他在《读李达著<社会学大纲>一书的批注》中写道:“社会意识形态是理论上再造出现实社会。”“代表古代反动贵族的意识形态是古代观念论哲学。………由于希腊奴隶经济的向下发展而产生的深刻的阶级分化与斗争,引起贵族主义与民主主义之意识形态的斗争,前者便以观念论哲学为基础。”11939年,在《读艾思奇编<哲学选缉>一书的批注》中,他又写道:“哲学是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2从这些批注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关于意识形态的社会改造作用、意识形态阶级性特征、理论和哲学作为意识形态集中表现等基本观点,毛泽东在当时已有了准确的把握。在此之前,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辩证法唯物论(讲授提纲)》时,虽然还没有明确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但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应该说已经有着相当深刻的领会。关涉到人的认识和社会实践问题,毛泽东这样写道:“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3他还写道:“因为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中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的存在决定社会的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于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4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倾向是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机械唯物论,强调重视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总结这一时期毛泽东在著作中反映出的对意识形态的认识:(一)人的社会实践包括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人的认识所依赖的社会生活,在物质生活以外,还有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但社会意识、精神的东西具有反作用。(三)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意识具有阶级性,阶级的分化与斗争,引起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斗争。(四)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还有再造社会现实的作用。(五)哲学,作为理论形态,是意识形态的集中表现。(六)认识的规律,也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规律:“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5·三·毛泽东在阅读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经典著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指导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在这些文献中,毛泽东不再直接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而是以理论涵义上与意识形态大致相同或完全一致的词,如以“文化”、“观念形态”、“思想体系”、“理论”、“思想”等取而代之,系统地、全面地阐述了意识形态思想。现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思想概括如下:(一)关于文化的观念。“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6革除旧文化不能离开旧政治旧经济,建立新文化也不能离开新政治新经济。当时的中国社会表现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政治旧经济,因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也表现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旧文化。中国社会发生了资本主义经济以来,与资本主义新经济同时发生和发展着新政治,“而在观念形态上作为这种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政治力量之反映并为它们服务的东西,就是新文化。没有资本主义经济,没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没有这些阶级的政治力量,所谓新的观念形态,所谓新文化,是无从发生的。”7新文化还不能是完整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以社会主义为内容的国民文化必须是反映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的。”8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整个政治情况、整个经济情况都还不是社会主义的,因而文化“虽则包含社会主义文化的重大因素,但是就整个国民文化来说,还不是完全以社会主义文化的资格去参加”,9中国新文化的内容,应该“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10这种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1反映阶级思想意识的文化上的斗争,如同政治经济上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帝国主义文化和中国封建文化结成反动同盟,以文化专制主义、文化围剿来维护旧文化的统治地位,“反对中国新文化”。12中国新政治力量、政治生力军──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国新文化、文化的生力军,作为新政治力量的反映并服务于新政治,“就以新的装束和新的武器,联合一切可能的同盟军,摆开了自己的阵势,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13(二)关于文化革命的观念。新的文化力量,同新的经济力量、政治力量一样,“都是中国的革命力量,它们是反对旧政治旧经济旧文化的。”14新文化是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15这一文化战线的重要性,毛泽东还表述为“文武两条战线”的著名命题。16中国革命总战线中有各种战线,归总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文武两条战线”。军事战线是政治斗争的集中表现,文化战线则表现在文化革命上。这样,中国革命就由经济革命、政治革命、文化革命共同构成,同时又作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17“文化革命是在观念上反映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并为它们服务的。”18文化革命的任务,一是壮大文化的生力军,使革命的新文化运动与革命战争结合起来,“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19这支生力军,要在社会科学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中,不论是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文学,在艺术方面又不论是戏剧、电影、音乐、雕刻、绘画,都要有极大的发展,其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无不起到极大的革命作用,其声势之浩大,威力之猛烈,应该所向无敌,其动员之广大,应该超过中国任何历史时代。20其二是努力创建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种新文化“应当努力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适当地有步骤地用社会主义教育农民及其他群众。”21启发、引导“或者已经觉悟,或者正在觉悟起来”的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这些“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22其三,彻底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旧文化,击溃旧势力的文化围剿,反对资本主义的文化专制主义。“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23(三)关于共产主义的观念。“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24在这个思想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形态。“我们的眼力不够,应该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25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我们看到中国革命的实际,看到世界革命,看到光明的前途。封建主义已经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资本主义已在地球的一角崩溃,还有一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26中国革命分两个阶段,“在现在,新民主主义,在将来,社会主义,这是有机构成的两部分,而为整个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所指导的。”27中国革命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28中国革命的性质决定了中国文化革命的性质,“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了的。”29先进阶级的先进文化思想──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文明的支柱。“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3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所说的这一段话,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文化革命作出了结论,也为他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思想作出了总结。·四·关于文化的观念,关于文化革命的观念,关于共产主义的观念,表达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时期对意识形态的一般概念的看法,毛泽东还对特殊形式的意识形态问题有着极值得珍视的意见:(四)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念。“指导一个伟大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31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形态是指导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32这就是毛泽东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说明。毛泽东是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最早提出这一命题的。根据指导中国革命的需要,根据党内思想斗争的需要,毛泽东先后提出要反对“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假马克思主义”、“主观主义”,代之以“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活的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内容,给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规定:一是“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33再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即通过“民族形式的”,“应用到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34三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化,那就是要“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35用马克思主义来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从实验上找出事物运动的规律来,产生新的理论。”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定决定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必须实事求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之“矢”,放矢于中国革命之“的”;37决定了“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38必须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39必须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40“马克思不能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就预先具体地认识帝国主义时代的某些特异的规律,”41必须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应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42(五)关于思想教育的观念。“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43无产阶级在其实践的初期,尚处于“自在的阶级”时期,只有“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用以教育无产阶级……这时他们就变成了一个‘自为的阶级’。”44思想教育的重要性是由经济的政治的特性决定的。在中国革命中,确立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45在以最高纲领作为精神支柱的同时,确立最低纲领,要求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46确立了最高纲领作为精神支柱,确立最低纲领作为最近阶段的革命目标,为使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47就必须说明确立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都是要以是否合乎人民利益,得到人民拥护这一价值判断作为最高标准的。也只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言必信,行必果,思想教育除了宣传党的主张、以马克思主义开展教育外,还必须看到中国革命在当时面临着的人民群众觉悟不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足的困难状况。“共产党员不能不自觉地担负起团结全国人民克服各种不良现象的重大的责任。”48以共产主义的道德和作风教育引导人民,使精神产生作用,巩固信念,激发信心和积极性。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倡过牺牲精神49,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积极精神,50艰苦奋斗、不动摇、不妥协的革命精神,51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52树立了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鲁迅精神,53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54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精神,55边区劳动模范精神。56模范和榜样作为典型具有身体力行上的带动作用,使人民见贤思齐,是思想教育中最有效的方法。“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57(六)关于文学艺术的观念。文学艺术是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毛泽东关于文学艺术的观念既精辟警赅又丰富多彩。1.文学艺术的源泉。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创作出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更带普通性的文艺作品,源于生活从而高于生活。58书本上的文艺作品,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是古人和外国人根据他们彼时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出来的东西,不是源而是流。有无借鉴决定了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是必要的,但不能替代创造。592.文学艺术的阶级性。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60存在决定意识,“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客观现实决定我们的思想感情。”61抽象的爱是不存在的。有资产阶级的文艺,封建阶级的文艺,汉奸的文艺,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文艺。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62文艺所服从的政治是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只有这样,文艺的政治性和真实性才能完全一致。633.文学艺术的作用。革命的文艺是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文学艺术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64这就决定了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对象、工作和学习问题。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是为工农兵的。要求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654.文学艺术的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内容愈反动的作品而又愈带艺术性,就愈能毒害人民,就愈应该排斥。缺乏艺术性的作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66不但否定抽象的绝对不变的政治标准,也否认抽象的绝对不变的艺术标准。我们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要求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文艺作品要适合时代的要求,大众的要求,要贴近实际生活,有动人的形象和情节,单纯地记述现状,而没有对将来的理想的追求,就不能鼓舞人们前进。在现状中看出缺点,同时看出将来的光明和希望,这才是革命的精神。”675.文艺创作。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受饿、受冻、受压迫这种日常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作品或是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68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要再颠倒过来,恢复历史的面目,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用自己的创造力掌握这门艺术,从政治上来个进步,写出新的东西,69“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70·五·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并没有留下论述意识形态问题的专门著作,在他撰写的大量指导中国革命的著述中,尤其是《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文艺工作者要同工农兵相结合》、《论新阶段》等著作中,反映了他系统而又丰瞻的意识形态思想。毛泽东的意识形态思想从理论渊源来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尤其深受列宁意识形态思想的影响,同时他又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中国革命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成为东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典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思想武器,至今他所创造的一些理论范畴和命题概念还依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甚至在现时代的不少理论著作和文艺作品中仍然还可以见出它那不可磨灭的思想痕迹。

参考文献:

1、2:毛泽东哲学批注集[C].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210、225-226,310.

3、4、5、25、41、42、44、49: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83,326,296,212,287,296,288-289,277.

6、7、8、9、10、11、12、13、14、15、17、18、20、21、22、23、24、26、27、28、29、31、32、33、34、38、39、48、50、52、53、54、5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63-664,695,705,705,706,708,695,697,695,708,666,699,697-698,704,674,695,686,686,686,668,698,533,534,533,707,708,534,521-522,361,522,698,659,660.

16、19、37、40、45、46、47、55、56、58、59、60、61、62、63、64、65、66、6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47,848,801,860,1059,1096,1101,1005,928,860-861,860,865,852,866,866-867,857,858,868-870,861.

30、43:毛泽东选集第四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16,1094.

35、36、51、67:毛泽东文集第二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74,381,112,122-123.

69:毛泽东文集第四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25-326。

70:毛泽东文集第三卷[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8.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217-219.

邓剑秋、陈文科:新阐发新概括新贡献[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98-300.

论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时期的意识形态思想——作者:金德万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被弄痛的四大伤心之地 <评蒋介石在双十节的演说> 作者——毛泽东 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遵义会议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照片 "艺术与中国革命"大展(4):"反动黑画"《你追我赶》真面目 - 無為齋—李振盛在博聯社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必然选择 毛泽东的论学思想 - 改革创新
——四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总要求
长征——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转折点 蒋建农 一条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毛泽东的思想精髓 贺桂梅:“纯文学”的知识谱系与意识形态——“文学性”问题在1980 年代的发生 - 思與文...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周恩来的贡献 毛泽东传---天涯在线书库---三十三、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遵义会议如何成为毛泽东、共产党及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如何成为毛泽东、共产党及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用文章指挥中国革命” 毛泽东的文战 “用文章指挥中国革命”?毛泽东的文战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多维次非线性系统的和谐—科学与意识形态 思想史上的谬误—浅析《意识形态与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