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厉风行汽车陪练电话:抗通胀顾面子 上海人很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5:22:29

抗通胀顾面子 上海人很累

(2011-08-28)

fieldset { width: 306px; border: 1px solid #990000; align: center; } legend { font-family: Arial,"宋体"; font-size: 12px; font-weight: bold; color: #990000; }
 
● 陈迎竹

长三角题解

  中国的通胀问题,让各大城市的市民都倍感生活的重担。

  在上海,不仅是小资和社会底层的市民背着通胀同喊‘很累很累’,上海社会崇尚消费和讲求面子的文化,也让市民在上海特色的通胀下有另种不易,通胀对上海人的影响也要超过其他城市。

  几个月前,上海高校教师彭瑛(36岁)忽然发现,在中环外的家门口早餐店买的煎饼里夹的油条变成一小截了,诧异之下向店老板询问,对方只是没好气地说:“再不涨(价)我也撑不下去了!”

  经常买的早餐突然缩水,身为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的彭瑛,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不过当时还是瞬间产生通胀扑面而来的感觉,震撼了好一会儿。

  在上海,这样的感觉在中秋临近分外清晰。

  老上海可以细数给你听:老字号老大房的同一款鲜肉月饼四年前一个2.5元(人民币,下同。人民币1元约兑新币2角)现在要3.5元;新长发的糖炒栗子近年来从12.5元、14.5元、16.5元一路涨到去年的18.5元,大家预期今年可能涨得更凶。

  在国内外形势的交织下,中国7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达到6.5%的高位,特别是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达14.8%。尤其作为市民主食的猪肉,连月来价格居高不下,一度达到接近2008年4月暴涨周期的最高点,许多民众纷喊吃不消。猪肉价格也是CPI的主要推手。   有专家认为,中国近年物价飞涨跟政府政策失误有关,尤其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在2008年投入的“四万亿”救市基金。
  许多专家相信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冲击并没有那么大,但四万亿元人民币却造成民间资金泛滥,推高了炒作机会,也进一步导致百物腾涨。

中产阶级不觉得宽裕 社会底层更辛苦

  彭瑛的丈夫在外资房地产企业上班,最近在家附近一个相熟的摊位上换手表电池也吃了一惊。去年换的时候才10元的电池,今年老板要价15元,还是那句话:“没办法,已经涨得慢了,再不涨我撑不下去了!”

  彭瑛和丈夫都是新上海人,两人月入将近2万元,在上海算中产阶级,但她无奈地表示,身边很多这样收入的朋友,都没有人觉得自己过得宽裕。

  她说:“通胀目前影响不大,但最大的担心是老人家的医药费和孩子的教育费会不会涨。”

  对彭瑛一家来说,在上海没什么亲戚,因而向来都有忧患意识,为了担心生活突发状况所需,他们平常花费就不高,虽然年年加薪,但一般中产阶级的年度境外度假,还是能免则免的。通胀,因此还不至于带来切肤之痛。

  但社会底层就更辛苦了。

  德士司机蔡仲瑜(50岁)每两天趁着休息日上菜市场,特别感觉到负担加重。

  他说:“过去平时买两天菜只要四五十元就够一家三口吃,现在要七八十元。”

  跟很多由崇明岛来上海谋生的司机一样,他一家三口只能在郊区宝山租房子,一年多前,房租就已经由900多涨到1200元。

 “通胀影响很大!但是有什么办法。”

  最近车资起步费从12元提高到14元,他跟许多司机说着相同的反应:“收入还是跟过去一样呀,客人少了!以前一天能载50趟,现在顶多40趟;通胀,客人也是能省则省呀。”

  而政府对油价的补贴也随着车资的调整而减少,更让他们尝不到涨价的甜头。

  23岁的儿子学历不高,蔡仲瑜通过朋友帮忙才为儿子找到做电器安装的工作,也只能赚取上海市最低工资1280元左右的收入。

  做清洁工的妻子也赚取最低工资,全家主要靠他每月四五千元的收入过日子,每月勉强存下1000元左右,不过他心中最大的石头还不是菜价。

  他说:“压力特别大。尤其有个男孩子,要替他想到将来结婚要买房。”

  中国有许多父母倾向出钱给儿子买婚房,而在大城市里,也有很多女性要求男方有房子才肯结婚。

  物价年年涨,蔡仲瑜充满无力感:“很累很累,特别累。”

上海特色的通胀压力

通胀的日子好不好过,除了实实在在的银行存款,也跟心理和文化有关。

上海人李歆照(28岁)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一直想为社会做点事,一年多前去了北京,目前在一家儿童基金会担任社工培训,以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

  比较两个大城市的生活,让她备感在老家上海的压力。

  “我每次回上海都觉得经济压力特别大,”李歆照说:“在北京,三几好友出门吃一顿人均消费10几元的东西没问题,在上海就不行了。”

  她说:“在北京,无论你选择过哪一种生活,都不会有人觉得你怪,你还能找到很多同类,很自在。但你在上海说想过简约的生活,朋友们会说你很土,觉得你怪,会被孤立。北京低消费的东西也很多,生活可以自己掌控。所以通货膨胀对上海人的影响绝对要超过其他城市,因为上海这个城市的核心精神就是崇尚消费。可以住在陋居,但出门仍要光鲜。”

  上海一家中央企业上市公司的职员张榕(40余岁)很同意这种看法。他特别指出这是上海人在通胀下的另一种不易之处。

  他说:“上海话所谓‘做人家’,就是把节约做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出门在熟人眼皮下就一定要尽量打的(坐德士),穿着光鲜时髦,用品时尚。一个大企业的OL(白领女子)怎会没有iPhone、LV呢?尽管完全不知道怎么把iPhone通过iTunes连接到电脑,甚至宁可雨天拿个LV去挤公车、地铁。上海人常在光鲜与实用之间选择了面子。”

  而刚刚过去的中元节,有网民笑着指出,许多冥钞都印成5亿、50亿元了,看来通胀压力已经影响到另一个世界。

专家意见vs社会焦虑

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政府两年来已经开始扭转政策,从多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方面,对冲泛滥的资金。

  特别是针对这一波通胀中的主要成分食品类,包括猪肉的价格进行治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上旬数据显示,猪肉的价格,包括后腿肉、五花肉的价格涨幅已经趋稳或略降。然而,在29种监测食品品种中,仍有69%价格上涨,而在前10天的监测中,只有41.1%价格上涨。

 “接下来的通胀力度应该已经不足,货币超发的势头也应该已经控制住,”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对本报表示。他说,“政府目前的政策必须通过不断磨合找到平衡点,如果CPI真能控制住,8月份的上涨应该会开始缓解。如果9、10月份有明显下降,到年底应该就可以稳住。”

  专家虽这么看,彭瑛也估计不会再涨太多,但对物价明显下降也不抱希望。她丈夫一直想多买一套房子给妈妈住,但现在住家附近郊区的20年房子每平方米也要2万元,只能作罢。

  房价连年高涨、租金“蒸蒸日上”也是外地人在上海的痛,长期引发社会关注这个问题对上海吸引外地人才的阻力,但全国性的房价上涨却只能在调控下稍微缓和,接近无解。

  张榕收入稳定,对通胀没有明显感觉,他更关心的是通胀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社会公义的问题。

  “如果按照目前的社会经济状态发展下去,政府不及时做出明显、有效的调整,可能只要再过一两年,退休老人夏天都不敢开空调,把照明电灯瓦数调小,晚上家里像鬼火一样是完全有可能的。现在政府发放的退休金维持生活比较困难,很大部分要用在医疗保健上。”他说:“大家财产缩水都很厉害,我担心的是社会上怨气弥漫上升,最终酿成极度动荡的不稳定局面。”

  他的顾虑未必没有根据。一名月入万元的外商企业上海员工半带玩笑地说:“如果现在有人要上街抗议物价,我一定去!已经到这地步了!”

  德士司机蔡仲瑜可管不了社会怎么发展,他只希望物价稳定,房租不要涨,收入增加,完全不敢想在上海长期生活下去。

  他在老家崇明还有小块地出租给人家,一年收个1000元补贴家用。他很笃定地告诉本报:“老房子是不能卖的。将来老了,总要回去住的。上海住不起,你说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