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劈网:基督福音与中华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4 10:04:41

基督福音与中华历史

(2011-03-24 10:36:21)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这是《圣经》第一卷《创世纪》的首句,《创世纪》紧接着记载上帝造化出无比美好的地球环境和生物世界,最后“照着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让他们繁衍生息,遍满全地。从古至今,上帝是深爱着全人类的上帝,他在三千多年前拣选拯救了以色列民族,向他们启示自己,使他们确立信仰,藉他们撰写《圣经》,让自己的爱子耶稣基督降生在以色列,实现十架救恩并兴起基督教会。这一切长期、耐心而周全的预备,都是上帝为了让他赐予人类的救恩能够逐步临到天下万邦,正如上帝所宣告的“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上帝,再没有别神”《圣经•以赛亚书》。

 


中国是一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又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上帝既为普世之主,就早已将救恩的种籽播撒于中华大地,基督福音与中华民族的纽带源远流长。

 

...................................................................................................................

【人心的预备】
早在欧美尚处蛮荒之时,中国的先祖就已知道并且崇敬上帝,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上帝临汝]、[赫赫上帝]等诗句,据统计,中国古代的“十三经“(四书五经等)中[上帝]一词出现过89次,中国古代史书《史记》、《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中[上帝]一词出现过980次,仅《辽史》中未出现过。在《书经》等中国古籍中,记载着敬拜上帝的[禘祭]。并且[不王不禘],必须由君王统领众百姓向上帝献祭。《吕氏春秋》中有段有趣的记载:商朝初年,适逢天下大旱,商汤王就剪发,缚手,以己身代表献祭的礼物,[用祈福于上帝。民乃悦,雨乃大至。] 后来又有了一种献给上帝的[郊祭],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曾说[郊社之礼所以祭上帝也],[郊祭]是古代君王的重要责任,每年年初、春耕之前和秋收之后都要向上帝献祭。位于北京城东南的天坛,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圣地,其中没有任何人造的鬼神偶像,只在皇乾殿的正中供奉着[皇天上帝]的牌位,供皇帝祭拜。

可见,中国自古就有敬奉上帝的传统,也有反对迷信,反对拜偶像的传统。古人揭露寺庙中人造假神偶像的打油诗曰:[一口无言,二目无光,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官不灵,六亲无靠,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坐不动,实在无用!]孔子就教导他的学生们,不要讲有关[怪、力、乱、神]之类的事,要[敬鬼神而远之]。请不要误会,这里的"神"指的是山神、土地神、灶神等假神偶像,决不是指那位造化天地万物的上帝。在中国古籍中,只有[天]、[上帝],[皇天上帝]等词,才是指至高的独一真神,即上帝。《论语》中记载,有人问孔子应该拜灶神还是家神,孔子回答说不要这样供奉乱拜假神,否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还有一次孔子生病,他的得意门生子路请他祷,孔子回答说:[丘(孔子的名字)之祷久已。] 可见不是孔子有无神论倾向,而是他心中只知敬[天],而不要乱拜鬼神偶像。孔子精通古籍,知道中华先祖所敬拜的那位[皇天上帝],他要求人们[敬天畏命],[事天入事亲,]《论语》结尾处总结说[不知命(上天的命令),无以为君子也。]

...................................................................................................................  



中华文化中有个极重要的字一一道。我们常说:道理(道为理之本)、道路(道才是正路)、道德(道是德的基础)、知道[首先应知晓的是“道”)。古人强调文章的作用是[文以载道],老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老子的《道德经》谈[道]:[有物混成(浑然一体的存在),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显然,[道]是自有永有的、自为自足的最高存在,且是万有的创造者。老子不断提到[道]的本质是有“信实”、有“大能”、有“慈爱”、有“赏罚”、有“公义”、有“生命”、有“赦罪”、有“拯救”等。  但他仍深感不能真正了解至高的“道”,故常用[吾不知]、[不可名]、[强字之]等词来表达。而孔子更是渴望知[道]到一种程度,甚至长叹道:[朝闻道,夕死可也。] 如果他们能读到700年后的《圣经•约翰福音》中的启示,必能恍悟,中华文化中的[道]旨的就是《圣经》所启示的那位造物主上帝!中西文化的精华灵犀互通,交相辉映,又一次见证了真理的普世性。

 

...................................................................................................................

 

唐  

 


 

正如孔子所言[道不远人],早在唐朝,上帝的使者就已将基督信仰传入中华。唐朝贞观九年(635年),波斯国一位名叫阿罗本的天王教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都城长安,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将他[宾迎入内],留在皇宫书殿里翻译经文、太宗李世民披阅其译经后,[深知正真,特令传授]。并下诏曰:[详其教旨,玄妙无为……济物利人,宜行天下。]遂命在长安义宁坊建造教堂一所,时称[景教]。其后的唐高宗李治,不但仍崇阿罗本为[镇国大法主],而且在各州遍置教堂,一时间出现了所谓[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盛况。以后各朝,多才多艺的景教教士们颇得皇家赏识。但是,由于景教远离天主教母会,在各方面渐渐受到盛行于当时的佛教的同化,却不能得到及时匡正;再加上景教受皇家宠幸,却没有在民间的百姓中扎根;而且常受到佛,道两家攻讦,危机日甚。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灭法毁寺,景教在这场灭佛风暴中深受牵连,教士被驱逐,教堂被查封,从此一蹶不振,唐朝景教共流行了二百一十年。

 

元 

景教自唐末在中原消失,却在蒙古的乃蛮、汪古、克烈等部落中获得发展。曾留下了20万克烈人皈依上帝的逸闻。元世祖忽必烈的生母就是克烈人,也是景教徒。随着忽必烈定都北京,基督教在中国再次振兴。当时的基督徒被称为[也里可温](蒙古语,即[福分人]、[有缘人]) 。实忽必烈在南下建立元朝以前,就已热情地与罗马天主教廷联络,他于1265年在上都接见了意大利商人波罗兄弟,说自己敬重耶稣,知道他是真神,并请波罗兄弟带信给教皇,要求选派一百名博学多才的教士,来和蒙古学者们切磋学术,并弘扬教义。波罗兄弟跪着接受了使命,表示为此宁愿赴汤蹈火。波罗兄弟随后历尽干辛万苦回到故国,与教廷取得联系,偕同教皇特派的两名教士,并且带上17岁的儿(侄)子马可•波罗,再度踏上东行的万里途程。没走多远,两名教士就畏难而返,波罗家一行三人却不辱使命,继续前进。于1275年在上都见到忽必烈,呈上教皇的书信和礼品,受到忽必烈的热情款待。1293年,一位名叫孟特•戈维诺的意大利天主教士来到中国。他在北京先后建造了三座规模宏大的教堂,并为许多人施洗。还招收了150名男童成立神职班。在此期间,罗马教皇曾两次成批地派遣教士来华,但仅有六人成功抵达,自孟特•戈维诺分派任职。  到1328年戈维诺在中国去世时,已有基督徒达数万之众。戈维诺死后,元朝与天主教廷仍保持联系,并曾派遣使团成功互访。可惜元朝的基督徒基本上都不是汉人,因此随着元朝的灭亡在中原基本绝迹了。

 

...................................................................................................................

 

明 

 



在蒙古人被逐出中原二百多年后,到了明末,天主教的耶稣会士又将福音传到了中国。当时欧洲的工业和文化蓬勃发展,明朝却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除了澳门,不许一个外国人踏上中国的土地。驻留在澳门的传教士无奈慨叹;[磐石呀,磐石呀,你何时才能开呢!]  但不久,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因与广东肇庆地方官交好,于1583年被特许在肇庆居住,其中的利玛窦在意大利接受十几年的高等教育后,未及辞别父母,即冒险随船航海数月来到中国。一到肇庆他就换了打扮,穿上了儒服,不只衣着,他的饮食、起居、仪节等方面也完全中国化。他又很快学通了汉语,且对儒家学说深有研究,成为贯通中西的学问家,号[泰西先生]。利玛窦品德高尚又博学多才,善于交际又谦恭有礼,来华十几年间便开辟了韶州、南京、南昌、苏州等多处福音基地。到1597时,他结识的朋友已遍布明朝十五省中的十省,且多为王侯官绅和各界名流。1598年,儒冠儒服的利玛窦,在南京礼部尚书王弘海的引领下首次进入北京。却因中日战事而无法见到皇帝,只得返回。

两年后,利玛窦再次北上,不料中途被在天津督税的宦官马堂拘禁了半年,最后在明神宗的直接过问下,才获释并被护送至京。利玛窦向明神宗进贡了圣画、十字架、自鸣钟等许多西洋物品、深得皇帝喜爱,对利玛窦待如上宾,大臣们也争着向他打听西洋的各种事情。利玛窦成了人们争相结交的佳宾,每日访客络绎不绝。《明史》称其魅力一时竟至[四方人士,无不知有利先生者,诸博雅名流,亦无不延颈愿望见]的程度。这有利于利玛窦开展传福音工作,他传道的原则是:在交往中自然感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调和;以学术、科技为重要媒介。且并非利玛窦孤步独舞,而是有许多传教士在他领导下分处于全国各地进行传道。到1610年,这位基督福音的使者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因过度操劳病逝北京时,京都内外的华人基督徒已有2500人,其中包括号称“三杰”的徐光启,李之藻、杨延筠等不少朝廷重臣,其后,福音事业迅速扩展至各省。但福音传华之路是坎坷多艰的,其后传教士们承受住了南京礼部待郎沈榷的发难和皇帝的禁教诏书,基督徒不断增多,至1644年明朝灭亡时基督徒已逾十万人。

 

...................................................................................................................

 

清 

 



清朝入主中原后,不仅仍准教会继续传扬福音,而且对传教士采取了更优容的政策。在罗马教廷研究院任院士的汤若望,于1622年来华,几年后被召至明朝宫廷主持制定了洋洋180万言的《崇帧历书)。清戟代明而立后,不但请他在北京继续为皇家治历,而且很快就任命他为钦天监监正,也就是国家天文台台长。不久,孝庄文皇太后认汤若望为义父,顺治皇帝尊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的意思)。顺治帝重其人也礼其教,为教堂御题[通微佳境]的匾额,并写下《御制天主堂碑记》,此时,福音事业的圣树新枝频抽、欣欣向荣。到康熙三年(1664年),仅天主教的耶稣会就在中国各省建有教堂15日座,教徒人数多达24万。但福音传华之路是智者和勇者之路,随处都有急流险滩,随时会有暴雨狂风。

利玛窦早在明朝时就将地圆说传入中国。哥白尼的日心说由法国传教士蒋友仁在清朝时传入中国,但许多国人始终不能相信,汤若望手下的钦天监官员杨光先就认为地圆说荒谬绝伦;如果大地是圆球,处于地球之上下左右的人们岂非脚心相对,处于侧面和底面的水岂不流光?还说[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 杨光先最妒恨的是他的上司汤若望,等到八岁的康熙皇帝登基,由鳌拜等辅政大臣当权时,杨光先乘机以[潜谋造反]。[邪说惑众]等罪名诬告汤若望,已73岁高龄汤若望于1664年秋被捕入狱。1665年4月1日,朝臣200令人公同定案汤若望应处肢解之刑。不意案方议定,突然发生地震,朝臣纷纷惊惶散出,相顾失色。及至震止方入堂坐定,地复大震,屋宇摇荡,墙壁倾颓。大地屡震不已,一连三日,人皆露宿。鳌拜等人亦畏天意,不敢擅断,只好向太皇太后请示。

孝庄文太后览奏怒从心起,掷折于地,命迅即将汤若望等开释。但汤若望以高龄遭此大变,不久就归天了,杨光先终于称心如意地任了钦天监监正。只可惜这位耻笑地圆说而"喷饭满案”的老夫子根本不懂天文学,他主持所订历法错误百出。1669年,16岁的康熙皇帝命令杨光先与精通历法的传教士南怀仁当着众多朝臣,现场泌算日影和星象。结果,南怀仁推算得不差分毫,而杨光先则茫无所知。康熙帝将杨光先革职,命南怀仁任钦天监监正,并授予他从一品顶带。康熙帝像乃父那样任用和礼敬教士,经常召见南怀仁,与之讲论西学。南怀仁于1688年归天,康熙帝诏命赐葬于利玛窦和汤若望墓旁,并御制碑文。

同年,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派遣的一批传教士抵达北京,康熙帝特命其中的两位留京为自己和皇子们讲学,其余赴各省传教,康熙还特赐地增建教堂一所(即北京的“北堂”),并为该堂亲题[万有真源]匾额一方,另赐御题律诗一首,首两句为:[功成十字血成溪,百丈恩流分自西]。此时中国的基督徒己增至约30万。1705年后,康熙皇帝与罗马教皇因是否尊孔祭祖而闹僵,称为[礼仪之争]。其后的雍正、嘉庆、道光等皇帝都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禁止福音在华传播,但到1840年前后,中国基督徒的人数仍不下20万。

 

...................................................................................................................

 

而现今的中国,各地城乡的教会和聚会点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福音之光已普照神州,基督信仰以极大的更新能力,不断地得着重生的生命。最后送上康熙皇帝所作《生命之宝》一诗,让我们细细品味,深深回味:

 

生 命 之 宝

 (清) 康 熙

天上宝日月星辰,地上宝五谷丰登。
国需宝正直忠臣,家需宝孝子贤孙。
黄金白玉非为宝,只有生命一世间。
百岁三万六千日,老无生命最可怜!
来时糊涂去时亡,空度人间梦一场。
口中吃尽百和味,身上穿成朝服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如何落在帝王家?
淡饭清粥充一饥,锦衣能着几千年?
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也枉然.
天门久为初人闭,福禄全是圣子通。
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