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之夏尔美八门:也谈“寒门子弟”的高等教育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22:20:22
也谈“寒门子弟”的高等教育机会(2011-08-26 23:39:26)转载 标签:

寒门子弟

高等教育机会

农村学生

弱势阶层

高等院校

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8月26日《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根据江苏几所高校新生的数据,认为“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有偏颇。

8月26日《中国青年报》的文章,根据江苏几所高校新生的数据,认为“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有偏颇。 的确,被媒体放大的农村学生降幅较大的学校,主要是985高校中居于“第一梯队”的学校,如“清北人师”,复旦、交大等。北大2005年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4%;清华2010级新生中,农村生源占17%。其他的985、211高校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如东南大学,今年新生中农村学生占31.2%;这一比例2008年为36.4%、2009年为34.1%,2010年为34.8%,还是有一点下降趋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这一比例2007年为42.8%,2008年为42.2%,2009年为40.5%,2010年为44.1%,2011年为40.5%。苏州大学,2011年为44.7%。西安交大,2009年为33.3%,2010年为33.4%,2011年为32.5%。中国农业大学的这一比例,2002年为34.66%,2010年为34.24%;今年只有28.26%。农村学生在这些学校大致占三成上下。 无论占三成还是一成,如果考虑到农村考生占到60%以上,可知这个结果无论如何是有问题的,对农村子弟高等

    的确,被媒体放大的农村学生降幅较大的学校,主要是985高校中居于“第一梯队”的学校,如“清北人师”,复旦、交大等。北大2005年新生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为14%;清华2010级新生中,农村生源占17%。其他的985、211高校情况没有那么严重,如东南大学,今年新生中农村学生占31.2%;这一比例2008年为36.4%、2009年为34.1%,2010年为34.8%,还是有一点下降趋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这一比例2007年为42.8%,2008年为42.2%,2009年为40.5%,2010年为44.1%,2011年为40.5%。苏州大学,2011年为44.7%。西安交大,2009年为33.3%,2010年为33.4%,2011年为32.5%。中国农业大学的这一比例,2002年为34.66%,2010年为34.24%;今年只有28.26%。农村学生在这些学校大致占三成上下。

    无论占三成还是一成,如果考虑到农村考生占到60%以上,可知这个结果无论如何是有问题的,对农村子弟高等教育机会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其中还有一些复杂的情况,例如中国农大的具体分析,减少的主要是农村男生,以每年一两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刘云杉对北大新生的调查结果是同样的:城镇女生竞争力的提高,挤占了农村男生的入学机会。

    近年来,对高校扩招之后教育机会的改善状况做过许多大范围的调查,结论是比较一致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整体扩大的过程中,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极大地提高;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距和阶层差距,正在从显性的总量不均衡,转为更为深层的、隐性的教育差距,主要体现为城乡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分布。在国家重点高校,具有较强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优势社会阶层的子女,占有较大的份额,农村学生和弱势阶层的子女逐渐减少;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相对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最多的农村学生。

持不平等”假设,即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优势的成员会确保他们自身和子女教育机会的优势;一旦该层次教育变得普及了,他们将使用他们的能力确保数量类似但质量更好的教育。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的影响,这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我国的教育现实中,城乡分治的等级化的学校制度、高考制度的偏颇、利益集团的影响等因素也显而易见,提示了我们改进的方向。 我觉得舆论和高校关注这一话题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推动高校信息公开,并推动高校开展教育公平状况的监测。我们看到清华、北大、农大等校的数据了,可惜还没有看到人大、北师大、复旦、上海交大的数据。如果有更多的学校能够公开这一信息,并将提高农村和弱势阶层学生的比例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进而作为“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则善莫大焉!

    更为学术化的说法,如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丁小浩的实证研究所表明的:如不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城镇居民高等教育入学率的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如果考虑高等院校内部分层的因素,则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子女有更多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趋势。这一现象验证了卢卡斯(Lucas)提出的“有效地维持不平等”假设,即社会经济地位处于优势的成员会确保他们自身和子女教育机会的优势;一旦该层次教育变得普及了,他们将使用他们的能力确保数量类似但质量更好的教育。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文化资本的影响,这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在我国的教育现实中,城乡分治的等级化的学校制度、高考制度的偏颇、利益集团的影响等因素也显而易见,提示了我们改进的方向。

     我觉得舆论和高校关注这一话题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推动高校信息公开,并推动高校开展教育公平状况的监测。我们看到清华、北大、农大等校的数据了,可惜还没有看到人大、北师大、复旦、上海交大的数据。如果有更多的学校能够公开这一信息,并将提高农村和弱势阶层学生的比例作为一种社会责任,进而作为“一流大学”的评价指标,则善莫大焉!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471c80102drgz.html) - 也谈鈥満抛拥茆澋母叩冉逃醎杨东平_新浪博客 分享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