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炮楼全集在线观看:[哲理美文]人为什么活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7:23:19
人为什么活着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是盲人摸象似的思考。持这种观点的多是一些年轻人,因为阅历和见识都很有限,所以他们的答案往往是爱情,父母,祖国,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种是不可知论的观点。这可能是不求甚解或者曾经思考过而无所得的人。不可知论者的一种典型的心理是嫉妒,就是我不知道,你也别想知道,这样他们的心理就平衡了。他们忘了“掩耳盗铃”这个成语不只是说真正去偷铃铛的人。
   第三种是饮食男女的不屑思考。无知者无畏,这是典型的阿Q精神;他们什么都不做也可以使自己高高在上。如果思考人生只是无聊的话,那么又该怎样看待苏格拉底呢?当然问题还没有那么简单,现在不思考人生成为主流,所以人们很少在公开场合交流对人生的看法。我分析有两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思考人生不像吃饭那样必要,人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的情绪和生计。
       二是不知道如何思考,人们当然不愿意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还有一个不值一提的原因,是现在的舆论过于浮躁肤浅,以至于实在的人要与之做斗争,而精明的人又容易产生“腻烦”心理。
       还有就是思考者中的败类,企图以多想点事情证明自己清高的人。
   到底应该怎么看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观点。 首先这个问题是有歧义的,更不能用填空式的答案去回答。一个简单的常识是“为什么”三个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对原因的疑问,一种是对目的的疑问。就是说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是“人/为什么/活着”和“人/为/什么/活着”两个问题,这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人/为什么/活着?这是存在意义上的问题,和“狗为什么活着”“势头为什么存在”是一个道理------自然而然。在这里价值观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存在先于价值,存在不依赖于价值。 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从什么角度去想。如果是要为所有人找一个共同目标的话,那是白痴的妄想。但是有一个规律,人都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广义上说,人都是为快乐活着的。正如李大钊的名言------求乐的人生观,才是自然的人生观,真实的人生观。这句话简直太精辟了!“自然”体现出是客观规律,“真实”则道出了违背这一规律的说法只是主观上的虚伪或者片面。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为什么”是困惑的来源,也是解除困惑的来源。其实人们之所以对人生困惑,正是因为忘记问“为什么”。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感悟。每个人至少会想过一个问题------自己的一生要怎样度过?回答这个问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面向实际,选择一条自己的道路。这也是人们的闭经之路。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另一个方向,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还怀疑生活为什么会是这样。 作为严密的逻辑,要思考自己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则一定要思考更普遍的问题------人生该怎样度过?那么正如前面所说的,因为人们的本性是想活得“快乐”,所以人生就要追求快乐。再强调一次,我说的快乐不只是感官享受,只是一个广义的借用吧。具体是什么还要具体分析,比如有人提出的人生五个层次,假如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么逐次满足就会快乐了。是否感到快乐则是主观的事情,跟观念有关。虚无主义不屑现实主义,我也很不屑虚无主义。其实现实与虚无并不矛盾,存在即合理,人生本身就是那样。因为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顾及自己的感受就需要现实去生活。而人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蚂蚁,意识不到自己有限的身份自然会感到虚无,所以古人说知足者常乐。个人认为虚无得过分了,只是一种自命清高。 接下来的“为什么”是,人为什么喜欢快乐?这话说出来我也感觉怪怪的。事实上达尔文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答案------“一切为了生存”。快乐源于快感,而快感正是大自然为了保障生物的生存制定的奖惩机制。有人提出过“途径转目的”理论,比如说吃饭是生存的途径,那么渐渐的,“自然”让人有“好吃”的快感,人就乐于去吃饭了,吃饭就成了人的目的。饿肚子时的痛感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说先有快感痛感,才有快乐和痛苦,才有追求和回避,所以人追求快乐是一种必然。至于生存斗争中的是是非非,相对来说则是次要的。 达尔文告诉我们生物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样子,再追问下去,可能要问物理学家,物理学家解决不了的,哲学家很乐于解决,哲学家不懂就问上帝,上帝再不行就只有自己解决了。就像没一个女孩都以为自己是骄傲的公主,人往往都以为自己更NB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