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3xr1.2t:大师钓鱼(秘方)(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6:30:46
一、大师有神技,大师不是神
看钓鱼高手钓鱼,动作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蕴含在其中的力量和美感油然而生;看看大师们的浮漂,他们能在似乎完全没有信号的浮漂上,“无中生有”地得到真实的鱼讯并活生生提上鱼来,真能让人由衷地发出惊叹:真是神了!您或许会这样想:我们能不能有这样水平或发挥?
我的回答,也许会令您大大的不开心:如果您没有像大师那样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大师那样身经百战、和全国各地的钓友交流,达到他们那水平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如果大师到了您的地头上,您有机会和他们一起钓鱼的话,你赢大师们一场几场,那是不太困难的。因为,钓鱼大师们虽然有出神入化的钓技,可他们毕竟不是神!
笔者常和“大师”们接触,也常斗胆和大师们一起掐掐,结果自然是惨不忍睹,只有输的份儿。输是输,却不胆寒:不就是钓鱼吗,输就输,只要每次钓鱼有收获,有开心,就够了!或者有钓友会问:我们不可能像你那样,有机会和大师们接触,我们去哪里学?
您或许可以从本文中得到一点启示。我在2004写过一篇《基础竞技五十讲》,又叫《基础台钓五十讲》,当时的反响不可谓不小。现在回头看来,除后期有些内容可圈可点外,相当大一部分内容不忍卒读——自己都不爱看的文章,一定不是好文章。
尽管如此,上次写的部分内容,也被人冠以“大师”之名了。比如我在《基础竞技五十讲》的第46讲中——《打接口,从压水说起》一文中,被《中国钓鱼频道》上一位转了,并取名为“且听大师吐真言”。可能是因为这标题太煽情了,引来众多的点击,一片喝彩。
我当时不是“大丝”,现在也不是“大使”,我是您的钓友,我是一座桥梁——架在您和大师之间的一座桥。相信我说的话:大师虽然有非常高超的钓技,但是他们的钓技,是有道理、科学和规律可循的。我能告诉您我所知道的所有规律——尽管这些可能只是大师们钓技中的一部分,或一小部分。我尽力说明白,您尽心看明白,不明白的地方我们交流,我说不表楚的,直接去问大师——我的钓鱼的同事们。
二、与时俱进,融会贯通
没有谁会因为山里的空气新鲜,而回到原始山顶洞人的生活状态。科技在为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同时,在钓具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科技含量。于是,人们钓技方面的发展也迅猛发展了。在钓技方面先行一步的钓友们享受到了前人无法享受的垂钓新感受,极大地影响了热衷于新生事物的钓友们。当然,也总有一些比较固执的人,虽然使用了非常高档的钓具,在钓具组合和钓法方面,却沉醉于过去的经验,固守着“传统钓专钓大鱼”的单方面认识,不愿意在钓法上越雷池一步,不愿意看到竞技台钓的优势。
在笔者看来,竞技钓、台钓、传统钓,都是“手竿淡水钓法”,没有什么绝对的不同和严格的分类。如果我们用“合理”、“效率”这两个标准来衡量各水域的不同钓法,那么,某一种鱼情、某一特定规定下的最合理、最有效率的钓法必然只有一种;但是,收获接近、难分彼此的钓法却可能有更多种。这些钓法,可能是过去说的“台钓”、“竞技钓”,也可能是“传统钓”。如果我们摒弃钓法上的壁垒,发挥各种钓法的优势和优点,充分利用现代钓具的先进性,对多种钓法进行融会贯通,一定会为我们的垂钓活动带来全新的乐趣和感受。
三、淡水钓法很多,台钓一枝独秀
淡水钓鱼的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手竿钓、抛投钓、懒钩钓三类。
手竿钓,按钓鱼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竞技钓、休闲钓和生产钓,按钓鱼的分类习惯可分为台钓和传统钓,按钓竿和线的长短比例可分为长竿短线、齐竿线、短竿长线钓,按用饵的习惯又可以分为粉饵钓、虫饵钓、颗粒饵钓、包食钓、蘸粉钓等,按鱼钩的多少又可以分为单钩钓、双钩钓和多钩钓。
抛投钓,大体可以分为现代抛竿钓、车竿钓、手抛钓;按饵料的真假,可分为拟饵钓和真饵钓;按钩子的类型,可分为单钩或双钩钓、串钩钓或爆炸钩钓……
懒钩钓是一种广种薄收的钓法,钓者通常是提前一段时间(农村主要是提前一个晚上)布放以后再去收取。虽然属于“懒汉钓法”,但是布放的量很大,通常也有很好的收获。这种钓法过去在广大乡村非常盛行,现在部分地区仍然流行。有些有经验的钓友,在发现钓场有乌鳢、鲶鱼或鲌鱼活动的踪迹后,经常在正常的休闲钓之余,顺便用大钩挂小鱼扔到附近水域,常常能够钓到乌鳢(柴鱼、黑鱼)、鲌鱼、鲶鱼等。
一种钓鱼的方法,从其诞生到成熟,一定是和某一种鱼情、某一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并受其限制的。近些年来,以石油化工产品——钓线为代表的科技产品进步,以及以“台钓”为代表的“外来”钓法的涌入,迅速推动了我国淡水钓鱼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手竿钓鱼技术的发展。台钓,这种本来是源自于池塘的一枝独秀的钓法,在无数爱好者的研究和推广下,在走向自然水域的过程中呈现了爆炸式的普及。在这个讲座里,我们将要由浅入深,对竞技钓或者台钓的基本战术和应变方法进行讲解。
四:手竿传统钓法快速入门
1、一套完整的传统钓具
了解传统钓法,对竞技钓、台钓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这些帮助作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线组,台钓的底跑铅钓法,用于对付杂鱼多的鱼情,和传统钓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如用饵,传统钓的包食钓,其大鱼中钩的频率比较高,不少钓友在台钓时,也会这样使用包食;信号,传统钓选用笨线大钩钓超迟钝,专掂信号稳稳的大鱼,这一招法在台钓中也常有采用。所以,了解一下传统钓的大致特点和钓法,对竞技钓,是有帮助的。我们在后文的介绍中,有 时也会利用到传统钓的一些技法。
一套完整的钓组,大多会有鱼竿、浮漂、钓线、鱼钩、坠子、鱼饵帝样基本的六种组件。它们的组装方法,按鱼钩的多少,通常有单钩钓、双钩钓、串钩钓、炸弹钩钓几种组合方法;按钩和坠子在水底的关系,可以分为坠上钩下、坠下钩上、坠中钩上下等;按主线和竿长的比较,则可以分为齐竿线钓法、长竿短线钓法、短竿长线钓法三大类。这些组配方法都不难。
坠上钩下,是最通常的组装法。缺点是,由于钩子粗大笨重,容易
在稀泥塘里被没入泥里,传统钓玩的精细的,也往往能够注意到这些问题,会把调目调得高一些,让钩子轻轻触底;或把子线用的长一些,长长的子线会阻碍钩子没入泥里。
坠下钩上,是专门针对草缝的钓法,可以避免钩子落在草缝里,在稀泥池塘里,也可以防止钩钩子沉入泥中。
坠子放在中间的钓法,是上述二者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2、传统钓的调漂
传统钓,最基本的调漂方法,是钩子在半水的情况下,浮漂的顶部刚好平水。钓的目数可大可小,钓目越少越灵敏。其实传统钓也有钓底浮的,只是运用的人比较少,在不少人的概念中,传统钓就是钩坠沉底的笨钓法。
七星漂的调漂,基本的调漂方法,是钩不落底时调2颗星在水面,第三颗星漂入水一半。钓的个数,是从1星到下面的所有星出水,都可以。为什么不宜调最上一颗星入水一半?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星有一定的吸水性,在钓过一段时间以后,事先调好的星漂粒数就会有些变化——水面露2星,是预留有一定的剩余浮力。
3、传统钓怎样抗风浪和水流
风浪中,通常采用调平水、倾斜的办法。即,调浮漂尾平水或铅坠大于浮力,钓的时候,让浮漂与水面呈一定角度而不倒下。这个角度,一般是30-90度,在这个范围内摇摆不定,一旦出现浮漂站立时间延长或浮漂倒下,就是大鱼吃钩。我们把这种钓法,叫做钓“送漂倒”。
水流中,人们通常的应对方式是大坠短漂。适当延长水线,让浮漂斜斜地,钓手略向上游牵着风线,不让浮漂被没入水中。如果水流更大,则需要用更大的通芯坠子,不用浮漂,看竿尖提竿。二者,都一定是蚯蚓一类的饵为主,但是用粘度较大的面类饵,钓鲫鱼和种种杂食的鱼,也是可以的。
五:包食底钓和台钓搓饵钓
1、包食的基本用法
包食钓需要钓饵和包饵。钓饵是钩尖上挂的一粒麦粒大小或黄豆大小的面饵,包食是包裹在钩和钓饵外层的一大团松散糟饵。
钓饵一般是用白面粉加些香精、鸡蛋清或米酒等成,它的软硬度是影响上鱼率的关键和难点:太软,钓饵在水下等不了多长时间或鱼稍稍拱一拱就会散掉脱落;太硬,鱼在拱开包食后,将钩饵摄入口腔的难度变大,钩尖无法顺利透出,不易刺中鱼或刺入较浅容易脱钩,所以一般做得很有粘度但吸水后又变得很稀软,饵料能够附在钩上。
传统钓的包饵一般用糠饼粉、小麦麸皮、菜籽饼粉等糟饵作主料,适量添加了一些蜂蜜、米酒或其它诱食剂,用小麦面粉调节粘度。状态的标准是入水之前和水的中途不散不化,到底后在预定的时间里化散为准。包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在用力捏成团之前,先在饵团中戳一个安放钩饵的孔洞,再在上面把孔封住,防止把较软的面饵挤脱钩;二是直接把钓饵包住,挤压时同样注意不要把钓饵挤得脱离钩尖,让钓饵上粘附一些包食的成份。刚开始垂钓时饵团捏的较大、较硬,鱼聚成窝后,包食饵团可以略小且软。装好饵料以后,钩饵慢慢放入钓点“守株待兔”,在饵料完全化掉、被鱼拱散或有信号时提竿。
2、包食饵料和台钓搓饵的比较
包食的配料总是麸皮、糠饼粉、豆饼粉、菜籽饼粉等平淡无奇的东西,但它在针对大鱼时的出色表现,却不得不令人称道。精于此道的钓友介绍,包食钓法“学会容易学精难”,几种简单的原料有相当复杂的变化,需要针对不同的鱼情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配制,对饵料的味道、状态的要求非常高。
我们将包食钓法和台钓搓饵钓法的饵料作一下简单的对比,会发现二者的状态的相似之处,相信鱼在摄食时,摄食方式也非常类似。所不同的只有两点:
一是用饵的速度,台钓抛竿速度快、用饵量是持续补充、源源不绝;包食抛竿慢,用饵量却并不少,窝子里的饵料同样是源源不绝,抛竿慢的特点,在野外针对密度较小的大鱼时比较有效。
二是使用鱼饵的种类:台爱好者绝大多数对商品饵情有独钟,传统钓手却较多地保持了传统的习惯,更喜爱自制饵料。现在,随着大家对不同钓法认识的加深,台钓爱好者使用自制饵料的有所增加,传统包食钓手使用商品饵料的也在增加中。手竿传统钓的钓饵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和台钓、竞技钓十分接近;台钓发展到竞技钓、再逐渐走向休闲钓的过程中,也积极吸收了许多传统优秀钓法的营养,钓法得到了较大的丰富和提高,自制鱼饵的钓友也会越来越多。
3、包食钓法和台钓搓饵钓法的比较
“动钓鲫鱼静钓鲤”,传统包食钓法较多地采用传统长竿短线,出竿速度慢。此钓法在湖北地区水草较密集、杂鱼多的水域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也就是说,长竿短线包食钓法比较适应慢速钓大鱼。台钓搓饵,即使是在混合鱼里钓大鱼,抛提竿速度也要比包食钓快得多,无疑会产生惊鱼的副作用。将传统包食钓法运用于台钓,或提前打窝、注意搓大饵续窝,并注意抛竿的力度把握,这是台钓对付自然水域大鱼的关键。
六:和搓饵浮钓类似的包食浮钓法
极有可能是受台钓法用饵理念的影响,包食钓法已经从单一的底钓改为上中下各水层都可以钓。比较有代表性的钓法是长竿短线浮钓草鳊、长竿短线浮钓鲢鳙。因长竿短线出竿慢、追求大鱼的特点,浮钓时无法像台钓那样通过快速抛竿,在水中某一相对固定的水层保持足够的诱饵,所以包食浮钓法的诱鱼力略显不足。垂钓时,需要采取手工或器械打窝的补救措施,在垂钓后期,鱼会聚焦到水体的底层,需及时改为钓底。
1、长竿短线包食钓草鳊
草、鳊鱼是水底和中上层都能摄食的鱼种。气温高、草鳊鱼上浮时,长竿短线包食浮钓效果较好。
在不太深的水域,长竿短线浮钓草鳊,我们习惯离底一米左右开始试钓,感觉长时间没有鱼,或者有动作而不上鱼时就往下边钓边找。
包食浮钓时,包食的重量由钓手持竿轻轻上提着,包食化掉后,内芯的钓饵和钓饵上粘附的少许包食可以依靠浮漂的浮力承担。所以浮漂的漂尾要粗一些,传统柱形漂在这里有用武之地。为了让浮漂有足够的浮力,调漂时漂尾露出的目数通常比较多,通常在4目以上。
包食钓草鳊时,钓饵仍然以小麦面饵为主,和得软些;草、鳊都是食量颇大的家伙,钓饵要略大一点(黄豆大小)、要及时换饵,以保证窝子里有足够的诱饵;有杂鱼时,包饵应和得略硬;可以进行上下左右的牵引逗鱼动作,诱鱼上钩——自然水体的鱼,即使是杂食性的鱼,也有追食活动食物的习性。
2、长竿短线包食钓鲢鳙
台钓鲢鳙早已不是什么新技术,其关键是利用了鲢鳙鱼吸食雾化饵的原理。利用同样的原理,传统钓长竿长线也可以钓鲢鳙,只是钓饵应和得略粘一点,以便钩饵能抛得出去且能在钩上附几分钟。2007年,鱼具市场上出现了一款名叫“传统鲢鳙”的钓饵,就是专为这种钓法设计、生产的。这种钓法的饵料雾化性略小,垂钓同时要配合使用雾化性较好“鲢鳙诱饵”。
长竿短线钓鲢鳙是近年来长竿高手们发明的特色钓法,如图所示。这种钓法既可以用双钩,也可以用单钩。配单钩时,在单钩上方约5-8厘米处的坠子处捏饵即可,雾化的饵顺着底下的钩子徐徐下垂,正好可以钓中鲢鳙。

包食钓鲢鳙时,钩尖上不需要上专门的钓饵。饵料的状态,并不一味地追求轻比重和雾化,而是让饵料既有一定的横向雾化,又有直接向下落的“垂直雾化”,以便散落的饵料粉末正好从下钩周围漂落,大鲢鳙鱼在吸食粉饵时(一般是从下往上吸)中钩。横向雾化成份,是雪花粉为主的轻质饵;垂直雾化的成份,是比重较大的、粉碎了的豌豆粉、糠饼粉等重质粉料。垂钓前需要手抛打窝,然后在上钩上饵,或在钩子上方的坠子上装红枣大小的饵团,并调整其在5-10分钟化完。比如2米水深,最多用1.5米钓线。垂钓时,竿搁在竿架上,凭竿尖点动判断鱼讯。
七:从蘸粉钓看台钓饵料
“雾化”过去是台钓饵料的一大特色,蘸粉钓是传统钓一大特色。只要不上鱼,传统钓手们多半会拿装了面饵或蚯蚓饵的钩子,先在水里蘸湿了,再在装什么粉末状物的盒子里摇一摇,再湿水再摇,反复摇几次后下竿。那些盒子里装的东西,早些年是蚕豆粉、黄豆粉或面粉。后来进步了一点,蘸粉里加了一些诸如“鲫鱼香精”、“鲤鱼香精”虾粉、蚕蛹粉和各类台钓用的较多的香精香料等。万变不离其宗,蘸粉钓的基本东西却没有变:粘的、能够成块成团的是实实在在的钓饵,雾化的是诱鱼的东西。这就是我过去总结的:黏散结合,软硬兼施。过去我们说“诱钓同一”,如果用这种雾化很好的蘸粉饵直接和成台钓饵,那多半就错了。作蘸粉时雾化很好的,和成台钓饵料后会成为死砣子——要知道,蘸粉是没有揉搓的。
2005年夏秋,我在进行一次教学片的拍摄时,用龙王恨鲤鱼香精演示传统钓蘸粉的雾化效果。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这种粘度极大的饵会有什么雾化,可是实际试拍时,从透明度很好的玻璃缸中我们看到,黄灿灿的雾化物呈雪花雾状冉冉下落,非常诱人。当时我立马意识到,同样的饵料,在使用方法不同时,饵料的雾化性会完全不同。正如台钓开饵时,用搅拌和搓饵时揉捏的次数来调整雾化。这一现象,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在某些应急场合时有好的发挥:粘度很大的钓饵,如果没有粘度小的饵料来调整,我们可以采用减少揉搓和搓饵力度的办法调整;黏度更大,比如用传统钓的蘸粉直接搓饵时,采用湿水、蘸粉,再湿水、蘸粉的办法装饵,装好后略用手整理一下,这便是野钓时的一款非常好用的搓饵了。
八:台钓快速入门 (标准的台钓线组,其组装方法如图所示)

台钓法传入大陆十数年来,经过无数爱好者的发挥和完善,已经逐渐演变为一种全新的钓鱼方法——竞技钓法。尽管这种钓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种钓法必将继续发展,在我国国垂钓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早期台钓法的特征
最早的台钓技术,其典型特征是无倒刺双钩、长子线悬坠、粉状搓饵、底钓、长身孔雀翎浮漂“调4钓2”,此钓法因此又名“悬锤底钓法”。
2、手竿传统钓法和台钓法的异同
手竿传统钓和台钓、竞技钓的主要不同之处是用饵。台钓饵料有很强的、可以随意控制的雾化和溶散效果,垂钓时通过快速抛竿源源不断地对窝点补充饵料,持续、均匀地诱鱼。传统包食钓和蘸粉钓饵料的状态类似,但是钩子上却挂有不易松散的钓饵,而且抛竿速度较慢。
二者的不同还体现在钓具上。台钓竿偏短,利于快速抛竿,这和台钓饵料的快速化散和诱鱼是相适应的;传统钓法笨重、出竿慢,与此相适应,饵料的状态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辅助配件的合理选择和组装,极大地方便了垂钓,垂钓速度大大提高。钓箱的使用,可以使钓手居高临下,抛竿收竿收放自如;安放在鱼护上的摘钩器配合无倒刺钩,取鱼的速度加快;太空豆使浮漂、铅皮座的定位准确,又能让钓手十分方便地掌握水深变化,及时改变钓法;食盒、揩布、支架、抄网、拉饵盘、大口鱼护、快速别针、子线扣,等等这些进行合理组装,都能为钓手加快速度。当然,这些也可以为传统钓手所采用。
3、台钓法向手竿竞技钓法的演变
台钓法演变为现在的竞技钓法,这是无数台钓爱好者在实战不断总结和发展的结果。现在的竞技钓法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实战性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钓鱼的层次扩大到各个水层,具有不同运动特征的浮漂品种样式增多,与各水层的鱼情特点相适应。
(2)“悬坠”这一台钓基本特征被打破,竞技钓中的“沉底跑铅”成了常规钓法。
(3)拉饵的诞生,极大提高了速钓效率。
(4)调钓方法,从台钓的“调4钓2”,发展为所有视漂目数都能调、都能钓,不同的调钓目数和钩线状态,对应有不同的钓鱼方法。
(5)浮漂信号,从过去台钓主要是抓浮漂到位以后的信号,到竞技钓强调通过不同形状与大小浮漂的自身运动轨迹和信号特征,在钩子入水的各个层次拿鱼。
(6)操作方法变化。与底钓相适应,钩饵将要到位时的压水动作,在手竿竞技钓中时有时无,“压水”也成了“调漂”的一个重要手段。
4、最简单的台钓线组
垂钓时,按上图所示组装好线组,配出可以直接搓或拉的饵料,钓鲫鱼时用较小的浮漂,调3-5目钓1-5目;钓鲤鱼时调8目左右钓3目左右,就可以直接钓了。剩下的,便是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特别是提高和饵水平,注意摸索调目、钓目、钓饵大小状态及信号等之间的关系,发现浮漂自身信号的发展规律和鱼摄食的规律,提高提竿的准确度,便可以“正常钓”了。基本的应该方法,是“有信号不上鱼,浮漂向上调,钓钝点”;鱼吃得过深,浮漂向下调,钓灵敏一点。至于钩子在水下的状态,可以不用过多地考虑。
九:台钓法底钓
从技术层面看,竞技钓的基础是台钓,台钓的基本特征是悬坠搓饵底钓,所以也有不少人习惯性地将台钓法称为“悬坠钓法”。需要提出的是,竞技钓法早已不局限于悬坠,这是竞技区别于台钓的一个重要方面。熟练掌握悬坠搓饵底钓技术,无论是钓鱼比赛还是钓鱼休闲都非常重要。
1、悬坠底钓时线组在水中的几种状态
如右图所示,较早的传统钓法,鱼钩和子线在水下的状态主要呈现图中所示的几种形态。图中,线组状态自左向右,整副钓组的灵敏度逐渐降低,稳定性逐渐提高;浮漂各种信号都逐渐减少,假信号也明显减少,真信号幅度有变小的趋势;在调目一定的情况下,钓目逐渐增加,即逐渐变为“钓高目”或“钓高”。如果我们的调目较高,比如7目的漂调5目钓5目,即可以称为“调高钓高”,这种调钓方法,在底钓猾鱼时有很好的观察范围,抓“小口”准确率较高。

2、悬坠底钓的调漂
浮漂的漂尾上,用来观察信号的彩色格子,我产称作“目”。钓不同的鱼、采用不同的钓法,应该使用不同的调漂方法。台钓法传入祖国大陆之初的“调4目钓2目”,在一定的鱼情下,是非常科学合理的调漂方法。它的科学性,体现在“七目软尾浮漂,悬坠,搓饵,底钓鲫鱼”这一前提条件下。在后来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人在机械地运用这种方法屡得败绩之后,对“调4钓2”大加指责,说什么“调4钓2是骗局”。毫无疑问,这是写作者个人垂钓技术和认识上的局限所致。
下面是纯底钓时的两类代表性钓法和调漂方法。
(1)软尾漂钓鲫,调4钓2
台钓法最早传入大陆时,最有代表性的浮漂是七目软尾孔雀翎浮漂。用这种浮漂底钓鲫鱼,最常用的调漂方法就是“调4钓2”。这是一个“基准”,在钓的过程中上下找上鱼最好的那一个目数。这个目数,因鱼钩和饵团的大小不同,鱼吃食的强度不同,必然是不一样的。垂钓中,要想取得最好的乐趣,就需要精益求精。而且,我们说,在调4钓2钓法时,鱼钩不宜过大过小,以2-5号之间的袖钩或与此重量相仿的钩子为宜。
(2)硬尾漂调漂看鱼情
现在钓鲫鱼,更多的钓友爱用硬尾浮漂。气温正常时钓大鲫,漂、钩的号数和饵团相应较大,一般调6、7目,钓1—9目。气温低或钓小鲫鱼,底钓时一般用小号浮漂,因钩小饵轻,一般调2—4目,钓1—5目。
钓混合鱼,钓和浮漂更大,饵团也更大,我们通常用号数较大的硬尾中长身漂调8目以上,钓2—6目。
十:灵敏度的非调漂因素
线组的灵敏度不是越高越好,根据鱼情进行变化,调整得最合适才算最好。然而,如果没能选择合适的钓具就妄谈调漂,必然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不少自学台钓的钓友,包括笔者当年自学台钓时,都发生过钓具使用不当的现象。无论怎样调漂,也难得把那猾鱼钓将上来;即使是现在,有时不能够正确选择钓具,也会发生搞错方向,反复调灵调钝而不上鱼的情况。灵敏度必须建立在“选择合适钓具”这一基础上的,选择正确的鱼竿、浮漂、钓线、鱼钩和坠子,这是调好漂的前提。
垂钓时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以影响到中鱼率的因素。用一句老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
鱼竿、鱼竿的摆放、钓线长短和提竿方式,都可能影响灵敏度。鱼竿和钓线,无论太长太短操作都不方便,再加上操作的不留神,提竿速度迟缓,再灵敏的线组都错过了机会。
主线的软硬。一般鱼情,主线硬点是无所谓的,如果气温很低,张口本来就小的鱼讯,就被抵销去了很多。用硬线、再灵敏也成了迟钝。因为再粗的软线也很硬,即使是用很软的粗线,灵敏度也会降低。
子线的粗细。粗子线结实,钓中鱼后不容易断,但是粗线质硬入口性差,也就是灵敏度差。细线的灵敏度是高,中鱼多是多,但是中鱼以后能否保得住,却又是另外一说。同事黑冰教练谈在和我谈到他在贵州钓那种不开口的混养鲤鱼时的钓例。那是一次比赛的后期,黑教练发现只有用0.2号标准子线(恕我直言,市场上95%以上的钓线上标注的线号都会比实际的小一个号)、3号细条袖钩拉小饵时,还能见到清晰的中鱼信号。靠着扎实的遛鱼基本功,在一场难得碰一尾的比赛中,黑冰硬是连干六七尾大鱼取得大胜。
鱼钩的大小和粗细。休闲钓,主要在乎的是注重钩子的大小。钩太大入口困难,钩太小容易从口腔脱钩,但是也容易张开。钩条的粗细也非常重要,细条钩轻、入口性好,灵敏度自然高,冬钓吃口轻的鱼灵敏度很高。
鱼钩的锋利度。这是灵敏度的又一重要因素。休闲钓用大鱼钩,一只钩常常能用很长时间,钩子变钝是常有的事。休闲钓时上鱼频率不高,脱钩后往往以为是提竿时机不对,这是广大的休闲钓手需要注意的。竞技钓的细条钩重量轻、锋利度好,最大的缺点是硬度不够,非常容易“倒尖”。钩条倒尖后失去锋利度,脱钩率会陡然增加。这和底钓时灵敏度调整不当的脱钩完全是两码事儿。垂钓中如果发现连续跑鱼,用手摸摸钩尖就知道了。从笔者数年来接触的各种品牌鱼钩看来,真正的好钩非常少见,不仅细条钩容易倒尖,很多粗条钩也会出现倒尖。
坠子、太空豆等。浮漂上下的信号,受阻力影响。各配件中,水滴形或橄榄形的太空豆,阻力是最小的;有心的钓友,还会将铅坠的上下削去一些成锥状,以减少水阻。
十一:1目哪去了——谈精细调漂
休闲钓及竞技钓混养生口大鱼时,1目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在鱼摄食非常谨慎、开口很小时,这往往是决定能否上鱼的最关键因素。
几年前,准备参加一个小型钓赛,时间紧张晚上在室内大桶里调漂。第二天早上在赛场旁池塘验漂时发现,无论怎么调都比头天调的目数少了1目。我确信浮漂的浮力不会变化:漂身早已用温水和洗涤剂洗过,不可能是表面油脂和脏物的影响;铅皮卷的很紧,不可能存有气泡影响浮力。是水的密度不同,还是别的原因?比赛当天晚上再次在宿舍里做调漂试验。
先用一支浮漂、一套线组调好5目。用这支浮漂调好别的线组以后,再用这支漂来调这副线组时,发现这支漂竟多了1目!在气温一定的情况下,调好的浮漂目数只有越来越少,怎么会多出1目呢?在大桶里调漂时,我相当注意漂座以上部分主线的位置,尽量地把线组调到和正常垂钓时相同的状态。我早已注意到,浮漂以上的风线部分位置不同,对调漂的影响相当大,有可能达到2目以上。早在2000年时我就注意到,水表面的张力会对静水中的浮漂会产生影响,因此我在目测浮漂的读数时已经考虑到这个因素(注:水表张力对浮漂的影响可以这样观察:在水桶中,对某浮漂非常准确地调4目。我们小心地把浮漂提高到5目时放手,浮漂不会下沉;当你小心提把浮漂压到3目时,浮漂也不会上浮)。
我突然发现了太空豆的位置不对。当我把太空豆从比较靠上的部位捋到接近漂座处时,浮漂向下移动了半目。原来是太空豆的影响,半目找到了,可是还有半目哪去了?思前想后,又想到了漂座。因为浮漂的漂脚粗、漂座细,浮漂插入比较困难,是不是漂座里有空气?后来的试验证实啊这个判断,浮漂终于回归刚刚调好的五目。原来,漂脚和漂的配合不当也会对浮漂产生半目的影响!
怎样调出一个标准的“目”?上面提到了影响调漂精确度的几种因素:新浮漂漂身有油腻脏物,应洗净后再用;漂脚插入深浅不同,会在漂座的空腔中储存空气;太空豆位置在风线以上很高,会减少对浮漂的压力;铅坠卷绕过松会产生变化的浮力;浮漂自身在高温时膨胀,会增加浮力;水表张力会迟滞浮漂向上和向下的信号;调漂时握竿的姿势影响风线角度,也会影响浮力。此外,实际垂钓中每次换用不同的鱼钩和8字环也会影响调目,细管铅皮座里也有可能临时存储一点空气,每次抛竿后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浮漂目数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垂钓中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些低档漂,会因为漂身吸水而减少浮力。不过,某些较好的浮漂有可能发生相反的现象——浮漂长目,即在水温变化幅度很大的情况下,特别是某些芦苇漂,在气温增高时浮漂的目数会增加。一般认为,这是因为芦苇的干燥度不好,内部蒸汽膨胀,浮漂体积变大造成的,是质量不好的表现,但也有些部分钓友认为这是好现象。
十二:底钓调漂的基本公式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悬坠底钓法的调目和钓目。
公式一:正常调目=钓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二:最灵敏钓目=调目-2粒饵的目数
公式三:不灵不钝钓目=调目+底钩目数-上饵目数
公式四:最迟钝钓目=调目+2只钩的目数
实际垂钓中,我们可以参考这个公式进行一些垂钓前的准备,对线组的实际灵敏度进行判断和量化分析。比如说:我们在改为钓钝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钝?改为钓灵时,钓到多少目时为最灵、有可能出现双钩离底?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调漂公式的应用。
公式一:怎样确定调目。
比如我们习惯看水面露出2目,钓目就定为2目。如果拉小饵时,饵在水中对浮漂的压力只有半目,那么我们调3目就可以了——漂调到这种目数,在冬钓轻口鱼时很有用。钓混养大鱼,因钓点远、鱼吃口重、饵料也重,我们应选用漂目较长且粗的“混养漂”,并且调较高的目数。假设每粒饵团的重量也相当于3目,我们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需要调8目。假设钓混养时用的是漂尾细短的“鲫鱼漂”,调目就须要增加许多。前不久,笔者在参加一次小型比赛时,遇到的是钓大鲫鱼鱼情。因水底杂物淤泥较多,我在调8目的情况下,饵料仍然陷在泥里。钓了很久,逐渐剪铅才钓正常,可惜时间已过,再无回天之力。
公式二:怎样找到“最灵敏”。
我们把浮漂调到“最灵敏”时,双钩全部悬浮或底钩擦底。比如调3目,2粒饵团重2目,钓1目时为最灵敏。2008年4月下旬,“龙行天下”一行到荆州有湖南常德参加活动,徐清华老师上演了一出极灵敏状态钓轻口鱼的轻喜剧:连续两场,徐老师的钓位都抽在拐角内凹处,上两场抽在这里的钓友都打龟,徐老师用一只小号的“阿逗”浮漂调灵钓灵,只要出现轻微上顶轻微下顿信号,就会“无中生有”地中上一尾。
公式三:怎样找“不灵不钝”。
实际垂钓应用中,不灵不钝的状态是很重要的,它是指底钩完全落底、上钩悬浮或擦底的状态。在“不灵不钝”状态,底钩是完全落底的,上饵的重量是完全被浮漂承担状,从原理看,不灵不钝就是上述公式三。但钓友一般不愿意劳神费力地想“底钩重量”和“上饵目数”。实际应用中,我们把底钩剪去,上钩装正常大小的饵料钓离底(钩不落底)。这时的目数,就是双钩钓时不灵不钝的目数。有了这个基准,再结合实际垂钓时的应变,就可以演变出无穷的灵钝变化了。
公式四的应用:最迟钝钓目。
最迟钝的状态,我们可以从浮漂的目数多少进行判断。当钓目等于调目+2只钩的目数时,两枚钩子完全落底,坠子应该悬浮状态,但悬浮的位置可以很高(略小于短子线长度),也可以很低,接近水底。换一种思路:我们在不装钩时半水调漂调到一个较高的目数,对底钓的最迟钝目数就会了然于心。这个目数,在实际垂钓中很有作用,这其实就是“无钩调漂法”。比如知道两枚钩子的目数是5目,正常垂钓时习惯看2目,那么我们就无钩调7目,钓7目就是底钓的最迟钝状态。
上述基本调漂公式,最核心的要求是熟悉鱼饵和鱼钩在水中的重量(目数),熟悉自己的调目和钓目,来了解线组在水下的灵钝状态。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漂调准确,要在调漂后验好调目。验漂时,一是调好的漂在水里泡过一段时间后再复验一下,看看是不是事先前调的那个目数,二是观察浮漂在压水后的反弹的信号,抛竿压水线再向前送竿,察看在多长时间里回复到压漂前的目数,这个回复的速度在底钓逗鱼时可以作为判定鱼讯的参照。
十三:底钓调漂的基本应变
上一节的公式是调漂的基础,也是应变的基础。记住公式中定义的几个特殊的目数和线组状态,我们在应变的过程中就有了依据和尺度。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实际垂钓中的应变规律,理解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快速向正确的方向应变,快速进入正常垂钓状态。
1、在一个不太熟悉的钓场,应该调几目钓几目?
通过钓前了解鱼情或刚开始的试钓,一个大致的调漂方向是:鱼大,吃口猛,饵团大(重),搓饵,水底稀软,吃口轻,硬尾漂,需要调较高的目数。反之,鱼小,拉饵和轻饵,水底硬,吃口轻,软尾,粗尾,提钓法(即垂钓时,风线不压水,提着竿子钓,抓第一口信号),要调较低的目数。
实际垂钓中如果用软尾漂底钓鲫鱼,通常在刚开始会采用调目等于钓目的钓法,一般调3月半钓3目半;硬尾漂钓鲫通常采用调5目钓3目左右;硬尾漂钓混养通常是调8目以上钓2、3目(如果是用漂目短细的硬尾漂,调目达到15目也不为过份)。
2、没有信号怎么变?
别人有信号,能上鱼,自己没有信号不上鱼,首先要考虑的是饵料的味道不对。和别人用一样的饵料自己却不上鱼,需要考虑饵料的状态和钓位。比如饵太粘、太散等,或抛竿时钩饵的落点太零乱,鱼不聚窝。以上问题排除后,极有可能是钓的太钝,鱼吃钩后没有表现出信号,应改得灵敏一些。钓鱼界流行的“进攻型”和“防守型”钓法,前者可以理解为调灵敏,力争抓住每一个鱼进嘴的信号;后者可以理解为钓迟钝,靠迟钝来滤去大多数鱼撞线、滤食的信号。
3、浮漂信号很多却不中鱼怎样应变?
信号很多而乱,抓不住真实鱼讯,首先还是要考虑饵料的还是味型不对。味型不对鱼却有食欲,会是围着饵团不停地吸吸吐吐;味道基本正确,但是味道过重,鱼围在近处不停地吹饵,稍晚点提竿,饵味稍淡后会开口摄食,提竿会中鱼;饵团过粘过大,鱼较猾或开口小无法摄入,就把饵团改小一些。排除以上原因后,应考虑是钓的过灵敏,假信号太多,应向钝的方向调。在反复钓放的比赛高密度猾鱼的鱼情中,浮漂会出现很多非常好的信号,如果坚持比赛前期的钓法,无论怎样看口,无论把子线换得多细,也很难把鱼逮上来。这种鱼情,可以将浮漂调得很钝,直到调成坠子落底的跑铅。
4、鱼经常脱钩怎样应变?
如果鱼多是在水下脱钩,一种情况是钓的过钝,鱼在钩的上方吃饵,撞线时出现信号,这里提竿会挂中鱼体。这种情况下鱼的力量很大,随意挣扎一下就会脱钩,所以多在水下脱钩,要改钓灵敏一点。钓鱼竞赛中,有的钓友会用这种方法锚鱼。虽然规则上不允许,但实际操作中,这一条规则往往无法执行。
提竿后鱼在水的中层或上层脱钩,这多是因为钩子在鱼的口腔挂的很浅。刚提竿时鱼不会用多大力量反抗,后来感觉不舒适时会用力挣脱。出现这种现象,首先要考虑的是钩子大小不合适,只挂了一点浅浅的皮肉。换正常大小的钩子,饵团的粘度调适当,一般就会解决。
实战中,钩子变钝、饵料状态不好脱钩的情况也非常多地出现,并且比上面讲的两种情况出现得更多。在饵料味道和状态较好,鱼钩大小合适且锋利度很好时,脱钩现象应该很少发生。
十四:找底和验底
在底钓猾鱼的模式下,调准漂、找好底,并调整适当的饵料状态,这是能否正常上鱼的关键。
台钓中的“找底”有两层意义,一是找水底,二是找“鱼底”,即上鱼最好时的钓目和相应的钓法。个人觉得,找底其实还有第三个内容,即上文中讲过的找到“不灵不钝”的状态。这个问题前文已经讲过,它是和找“水底”结合在一起的,这里不单独叙述。
找“水底”很容易,在钩上挂大砣的饵料,等浮漂露出比钓目少一点的目数,就算找到水底了,这叫“过底找底法”。找到这样的水底后再挂上正常大小的饵料就应该是标准的水底。比如拉饵钓2目,那么上同样大小的搓饵时调1目即可;再如搓饵钓2目,我们用稍大的饵团调3目就行了。钓点较深时找底,应把饵团搓粘一点,减少饵的雾化,使钩饵到达水底时也能有足够分量的饵料残留,以免产生“虚底”。在上层杂鱼和乱鱼太多的鱼情下,饵料不到水底就会被掠食掉,应采用事先调好目数(比如2目)的橡皮头找水底。这个橡皮头不能太重,以免把“过底”当作实底。
所谓“鱼底”,是在相对较高的提竿成功率时的线组状态、鱼饵状态、钓鱼方法等元素的综合表现。是正确分析鱼情、正确应变的必然结果。它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若干种方法正确相互作用是产生的一个动态钓鱼方法和结果。“鱼底”一般是相对底钓来说的,所以我们的若干种操作方法中,要围绕底钓的目标来进行,比如要善于控制饵料状态和扬竿频率来控制鱼层,不要贸然在中上层扬竿把鱼群诱到上层争食。
“鱼底”不存在“验底”的问题,但是“水底”却需要认真地验一验。
在上双饵的最灵敏的状态,我们在底钩搓一颗稍大的饵,钓目会减少半目以上,如果在上钩搓一颗较大的、超过底钩浮力的饵,浮漂减少的目数要超过一个钩距的长度。这一现象在前面讲过的公式二(最灵敏钓目=调目-2饵目数)中也可以看出。
在不灵不钝的状态,我们在底钩上搓一颗较大的饵,浮漂目数基本不会变化,在上钩搓一颗较大的饵,浮漂可能不变化,也可能有半目左右的变化。这一点,在公式三中也可以看出(不灵不钝钓目=调目+底钩目数-上饵目数),此时浮漂的目数变化只和上钩的饵有关,但上钩的饵也可能会被水底承担,所以浮漂有可能变化,也有可能不变化。
在钓得最迟钝时,从公式三中可以看出(最迟钝钓目=调目+2钩目数),鱼饵重量和浮漂无关,无论搓多大的饵,浮漂目数都不会变化。
十五:底钓猾鲫调漂法
底钓猾鱼,最常用、最经典的调漂方法是使用和早期的孔雀翎长身软尾一类的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抓一线吃口。调3目一线,就是组装好钓组后现场调试,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在钩不落底时水表面只露出3目加大约4分之1目。钓3目一线,就是装好饵后,通过改变浮漂的位置,使浮漂露出3目加4分之1目。只抓一线吃口,就是垂钓时专抓浮漂升降一线的信号。
为什么我们的调目和钓目不是3目或3目半,而是3目加这“一线”?这是因为整数目处的分界线是一小段黑格,在钓那种很猾的鱼时,很多小信号在那里看的不清楚,容易丢失,把钓目定在“一线”,一小段白色的上下移动可以看得更清楚。
为什么调目也定在“3目一线”呢?这是因为,用这种漂、用通常钓小猾鲫的钩子,在调目和钓目相同的情况下,钓组在水中可以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状态,一般来说就是底钩落底、上钩轻触底。抛竿、坠子到位后压水后拖,或者不压水往后拖一下,可以把长子线略微绷紧(直)一点,鱼轻轻吸饵就有信号;底钩轻轻接触水底,灵敏度也相当高。
那么,在调目钓目相同时,一定是底钩落底、上钩轻触底吗?答案是不一定。比如两粒饵团很大,远远超过鱼钩的重量,那肯定不是底钩落底、上钩轻触底,而是上钩也重重地压在水底。只有在采用钓猾鲫的轻质饵料、上正常大小饵团、使用正常大小的鱼钩时,才能达到这种状态。
采用这种底钓猾鱼的调漂法,真实的浮漂信号通常有以下几种:
1、在坠子到位、钩和子线在向下摆的过程中,浮漂会有一个缓慢、匀速下沉的过程。底钩到位后,上钩继续下沉,浮漂下沉信号会有一个减速,这是浮漂的自身信号。这个过程中,浮漂的自身信号规律只要被破坏,就是鱼吃食了。钓猾鱼,尽管信号很乱,这个信号往往很真实。
2、双钩到位后,最真实的信号是浮漂微微一鼓,或者向下一阴。
3、钩子落底,最多等一分钟,鱼不吃钩就轻轻往后拖一下,注意拖的过程中漂尾会匀速动作,在这个过程中能看出异样的信号(有的鱼不吃这种“逗”食);或者,在拖动刚刚结束时,浮漂会有一个鱼抢食的小下顿信号。
底钓猾鲫调漂法是一种精细、高难度的调钓方法,调目一定要准确,要去除影响调目准确的因素。比如垂钓中更换不同的鱼钩,浮漂和钓线上有油渍、残饵和污物、没有卷紧的铅皮内的空腔、浮漂本身渗水,等等,调好漂后,最好验一下漂。如果不是竞技塘的猾鱼,上述信号会明显放大,信号的提竿准确率也相当高,基本上见信号就能提中鱼。
十六:底钓选漂
如果只是随便钓钓,只求休闲钓时能够获得大丰收,什么样的漂型都能用,漂的大小选合适就行了。大小合适的标准,是浮漂能正常到达水底,正常钓时能出现正常信号。错误地选用了过大的漂,会丢掉很多信号;选用过小的漂,假信号多而大、钩饵下沉慢,会被小鱼在中途接食。小号漂常用于冬钓和夏天天气闷热鱼开口不好时用,大漂在鱼摄食正常时采用。常用的底钓漂通常有以下几种。
1、长身稳定漂长身或中长身硬尾漂。
在自然水域休闲钓,或底钓生口鲫鱼为主时,因鱼摄食力量大、假信号少,通常选用长身或中长身的长硬尾浮漂。长身漂的重心点高,浮漂下落快要到位时,漂尖的晃动小,假信号少,信号显示的比较单一,多是上顶和下顿。长身软(短)尾孔雀翎漂。它的稳定性好、信号真实,常用来底钓猾鱼和大小鱼都有的鱼情。由于漂尾短,休闲钓时这种漂在水底不平的水域不太适用。但是抛竿落点准确却可以避免这一缺陷。下表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孔雀翎漂的数据表。这种漂过去常用于底钓,近年来竞技钓手发现这种稳定性很好的长身漂在浮钓时也很有用处,有控制鱼层和简化浮漂信号的作用。阿逗Ew-3121孔雀羽长身底钓漂
漂号 漂身φ 身长 尾φ 尾长 脚φ 脚长 目数
1 4.5 112 0.7 100 0.8 59 7
2 5.3 112 0.7 100 0.8 59 7
3 5.7 112 0.7 100 0.8 59 7
4 6.1 112 0.7 100 0.8 59 7
2、中长身的通用漂
作为长身漂的一个变化,漂身略短的中长身硬(长)尾漂钓浮也可以有较好的发挥。这种漂适用范围更广,一年四季的休闲钓,只须一套就够用,因此不少钓友称这种漂为“万能漂”。
阿逗lwh-2211芦苇通用漂
漂号 漂身φ 身长 尾φ 硬尾长 脚φ 脚长 目数
1 5.8 110 0.8 190 0.8 80 15
2 6.2 120 0.8 190 0.8 80 15
3 6.5 130 0.8 190 0.8 80 15
3、短身顿感漂漂身较短的“浮钓漂”
钓中下层或底层,漂的信号顿感很强,因此又被钓友称为“顿感漂”。这种漂信号大而明显、顿感足,如果不是在竞技池钓后几场的猾鱼,这种漂对付一般的鱼情,都是可以胜任的。
阿逗Ew-1314巴尔杉木顿感漂
漂号 身φ 身长 尾直径 硬尾长 脚直径 脚长度 目数
1 6.4 85 0.8 195 1.0 85 15
2 6.8 88 0.8 200 1.0 85 15
3 7.2 91 0.8 205 1.0 85 15
4 7.6 94 0.8 210 1.0 85 15
4、休闲或钓竞技池塘的混养漂
在自然水域或混养塘钓较大的鱼,我们一般会选用漂身短粗的“混养漂”。这种漂型也是短身长硬尾,和浮钓鲫鱼的“顿感漂”漂型类似,只是漂身粗壮,漂尾漂脚稍粗,浮力较大,钩饵能顺利到底。此类漂中的大漂,因其漂尾粗、浮力大,可以用来钓鲢鳙;漂身大浮力也大,在比较深的水域垂钓时可以“直击底”;小号漂钓混养池钓大鲫鱼不错。
阿逗Ew-2311芦苇混养漂
漂号 身φ 身长 尾φ 硬尾长 脚直径 脚长 尾目数
1 7.9 104 1.0 220 1.2 91 15
2 8.4 114 1.1 220 1.2 91 15
3 8.9 124 1.1 220 1.2 91 15
十七:底钓浮漂信号
底钓信号随鱼的种类、饵料和季节不同有明显差异。生口鱼摄食信号简单,提竿很少空竿;猾口的“正常”信号钓不到鱼,需要放口或试着抓某一位置的特殊信号。下面介绍的几类信号是使用粉饵时比较常见的信号,猾鱼信号是建立在这些基本规律的上的,对钓猾鱼也有一定的参考。
1、拉黑漂,浮漂被直接拉入水。自然水体、用虫休闲钓时,黑漂出现较多,提竿中鱼率高。竞技钓中,没有被钓过的“生口”鱼,不及时提竿也常有黑漂现象,这是鱼吸进钩饵后迅速离开原位时的鱼讯。竞技池中,这种信号还经常是鱼钩挂住鱼体、鱼迅速把食拱得飞跑或鱼身体压迫钓线造成的,提竿多半不能中鱼,挂中后脱钩较多。休闲钓中经常出现一种缓缓移动的鱼讯,浮漂有时是正常下沉,更多的是斜向慢慢移动下沉,这多是虾、蟹在下面“练习举重”。
2、下顿,即浮漂突然快而干脆地下沉一小段距离。这个幅度最小的仅仅是不到3分之1目,最大的也不到2目。鱼大、口生、气象条件好,下顿幅度大,天气闷热、冬季、被钓得较猾或钓的较钝时下顿幅度小,有时只有“一线”的下顿。不太猾的生口鱼,这个信号提竿有非常高的中鱼率;猾鱼为主的竞技池中,这个下顿信号的下顿幅度越小信号越真实。鱼乱且猾时,下顿信号几乎打不住鱼,这时需要对饵料状态和线组进行合理调整,主抓微微的上顶信号或向下轻轻一阴的信号。
下顿信号出现之前,往往会有一个前奏信号:即浮漂在下顿之前有一个明显的上送信号。这种“上送下顿”是典型的有鱼信号,中鱼率较高。在钓组非常灵敏时,专门针对摄食轻微、开口很小的鱼。前面第12讲中介绍的徐清华老师在常德钓轻口鱼的例子,就是这种情况。徐老师介绍说,“鱼在接近钩饵时,由于鱼体前进会产生一个向前上方的冲击水流,对浮漂形成上推的力,浮漂慢慢上送一点。紧接着就会出现迅速下顿信号,是鱼轻轻吸住了钩饵。
另一种“上送下顿”容易出现在调目等于钓目的不灵不钝状态。钓手通常爱用软尾漂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硬尾漂调5目钓5目附近。此时浮漂的上送信号小,下顿的信号好,多是真实鱼讯。还有调低钓低的情况,比如调1目钓1目,在冬钓轻口猾鱼时,主张见下顿信号就抓,还可以用来专抓上送信号。
3、持续送漂。钓生口鱼或野钓时,浮漂上送多是真实信号,在上送变慢、快要停下时扬竿中鱼率高。也有送漂后紧接着黑漂的情况,这多是大鱼吃食。钓猾鱼时,这种大送漂的信号提竿很难中鱼,可尝试在不同的上送目数时提竿,找到相对高的中鱼目数。或者在鱼层向上移动、抢食积极时,主动前去一块铅皮,让浮漂的翻身位置下移到漂肚附近,这时便极有可能在翻身的过程中被鱼抢食,浮漂无法站立的情况,这种鱼讯的中鱼率很高。在送漂中途突然轻微颤动、向下反弹时提竿,也有较高的中鱼率。
4、底钓接口。浮漂快到底时,没有按正常速度降落、还没有到预定的目数停下来、不停地在某一目数跳动、加速下滑,这都有可能是鱼在底层的接食钩饵。另外一种类似底钓接口信号的,是我们在逗鱼、均匀地往后拖动线组,又往前送竿的过程中。此时浮漂在向后、向下慢慢下沉后又回复到原来位置的过程中,极有可能突然出现下沉后不按时浮起来、浮起来的位置过高、虽然浮起来位置正常却又不按时下降、按时下降后明显加速下滑,这四种情况也可以算作是接口信号。
5、浮漂到底后不时升起又缓缓下沉1-2目,这很可能是线组太灵敏,鱼在钩饵附近活动引起水流时造成的,改钓迟钝会有好转。
6、浮漂被中上层鱼拉得飞跑或上下跳动,这是杂鱼或上层乱鱼在闹,把饵搓小、搓粘一点,坚持钓底抓小口会有改善。
7、浮漂没到位前停顿、上浮、下顿,有可能是上层鱼将饵弄散或吃掉,饵搓粘搓小抓几竿试试;浮漂停顿后又上浮,多鱼在底层上方接饵,成功率高;停顿后下顿干脆而幅度小、力度大的,是有效鱼讯。
十八:底钓压水与信号
压水是过去台钓法的“规范”操作步骤。要领是抛竿后竿尖下压后拖,把风线压入水里。压水的目的,主要是减少风浪对风线、浮漂信号的影响,让整根钓线顺直,使浮标语言更清晰、准确、提竿刺鱼更及时;及时校对钩饵的落点,把钓点位置摆正。此外,通过压水和不压水的变化,还能在不改变调目的情况下,迅速变化线组的灵敏度;钩饵入水即将到达预计的钓目时压水,还可以将两个饵球拖得在水底漂动,增加了鱼追食的可能和机会。
压水时犯的最大错误,是压水时机不对,干扰了浮漂信号的表达。不同的钓法,有不同的压水时机。
打上层接口、主抓浮漂翻身信号时,风线不必压水。
打离底接口时,我们把浮漂的落点和姿态摆正,让浮漂的漂尖向自己一方后立即压水,不要牵动浮漂,任浮漂自由向前移,可以读秒判断鱼讯,也可以看浮漂轻微的颤动判断鱼讯。
主抓鱼钩快要到底的接口时,竿尖可以先行自然下插入水,此时风线可能已经全部入水。等浮漂快要到达钓目时,竿尖向下压、向后拖,浮漂下沉超过钓目时前推鱼竿,让水线在水底能够垂直。在钓某种比赛后期的猾鱼时,比如刚刚结束的第三届龙王恨钓鱼俱乐部联赛上,钓2号池、4号池都需要用这种钓法。在压水结束、前推竿尖后,常会出现浮漂反复颤动的上顶信号,此时不理它(如果是连续上顶,就是送漂了,需要提竿);只等浮漂一个小小的下顿信号,此时提竿有非常高的中鱼率。这种浮漂到位后的压水前送的操作方法,可能大家都在知道一些。但是,知道这个道理,能真正做到这个效果,就必须以耐心和精细的心态好好调漂,然后以细腻的操作手法,实现浮漂和子线动态的统一协调。这时,压水和逗鱼动作就结合在一起了。
近年的底钓术,特别讲究压水和不压水时对线组的牵引作用,以及利用这一作用,进行快速的垂钓应变。垂钓时端着鱼竿钓、不压水,水面会对风线有一个向上的托举力量,钓手持竿也会对水线产生一个向上的牵引力。这两个力量叠加在一起,减慢了钩饵下沉的速度,也可能会对浮漂产生2目以上的上牵力。平时练习时记着提竿姿势对浮漂目数的影响,体会提钓和压水的浮漂目数的变化,在竞技钓鱼比赛中就可以很快提高提竿速度。比如在某种鱼开口不太好的鱼情,我们用硬尾漂调3目钓3目时,有信号却提不上鱼来,于是我们不压水,提着竿子,让浮漂在我们持竿的控制下,慢慢向下落。在这个下落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短促的下顿信号,及时提竿中鱼率非常高。或者,我们把浮漂向上调2目,在不压水的前提下底钓5目,则变成调5目钓5目的常规钓猾鱼方法。
十九:被动筛鱼与主动筛鱼
大多数传统钓法是粗线大钩主抓“死口”,鱼把钩饵咬实了才提竿。钩子大,小鱼难吃进;钓线粗,吸食力量不足会挡口吃不进,能吃进的一般都不会小;浮漂粗大,细微的信号无动于衷,上了就是大的……再加上包食的保护,粘的钓饵或个儿大的虫饵,在针对野外自然水域的小杂鱼时,能有效滤除干扰、专钓大鱼。
台钓、竞技钓高手们充分认识到传统钓的“笨”和“筛”的作用,同时也认识到传统钓的“筛”,其实是非常被动、没有定量特点的“筛”。改进后的台钓,不再是粗线大钩和“笨钓”特点,而是有选择、有定量特点的“笨”和“筛”。“笨”而有度,“笨”中见灵。
1、大钩把小鱼筛掉
竞技台钓用大钩避小鱼,从道理上看和传统钓没有什么区别,却比传统钓少了许多盲目性。台钓中所用的“大钩”,其实和很多传统钓手的“大”不是一个概念。竞技钓选用的大钩,是必须和垂钓对象的口腔大小相适应,大而有度。
2、钓迟钝把乱鱼讯筛掉
从用钩选鱼到钓迟钝选真实鱼讯,这是竞技钓技的又一个进步。如果浮漂信号很多而且确定不是小杂鱼闹的,就要考虑从钓组的灵敏度上着手改进,一般会钓的稍钝一些,减少假信号。在现代竞技钓法上,这种钓法被称作是防守型钓法。也有些经验非常老到的钓手,会反而把灵敏度调得“更高”,钓目更少,他们善于从过多的乱信号中抓到真实的微弱小信号。
3、用不同性状的浮漂把不需要的鱼讯筛掉
不同形状的浮漂有不同的功能。长身漂翻身慢、信号少而稳定,利于抓底接口和浮漂到位的的鱼讯;短身漂抗水流的能力强、翻身快、信号早而有放大效果,适合钓吃口轻的鱼;中长身漂则兼顾二者特点,比较适中,通用性非常好。此外,浮漂的大小也有类似特点,大漂迟钝,小信号会被筛去,小漂灵敏,小信号暴露无余,利于抓“小口”。
4、用不同的鱼饵状态把需要筛去的筛掉
根据鱼的大小和摄食特点调饵料状态,是每一们竞技钓手都非常重视的环节,也是初学台钓的钓友配制饵料的关键点和难点。精于此道的钓友们在配制饵料时,一定不会简单地按包装说明的方法加水加饵料,而是结合对鱼情的判断,调成自己最需要的状态。大体上,浮钓雾化好,底钓雾化小;钓生口鱼时饵的雾化大,鱼猾时略增加粘度;拉饵钓底、鱼大或钓混养鱼时拉丝成份较多,饵团内部较实,反之则拉丝粉少、饵团较虚而柔软;搓饵钓拉丝粉少,拉饵钓拉丝粉多。配拉饵时在大小、软硬、虚实上做足功夫,便可以避掉你想避的鱼,钓上该钓的鱼。
二十:底钓做窝及布点
手竿底钓,非常强调合理做窝和钓点的准确和变化。底钓做窝时,比较强调诱鱼和留鱼的平衡,诱得来、留得住、吃得到、吃不饱。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根据对象鱼的大小多少、季节、钓场大小和钓法采取不同的做窝办法。
1、正常天气下诱饵的数量
自然散养水域(如有人承包的水库、大湖等)往往杂鱼很多、大鱼不少。天气正常时钓这种鱼,诱鱼的关键是用饵量大、饵味自然(谷物自然香)、诱饵颗粒粗、抛投点准确,饵的落点最好在钓点的内侧。这样做能持续不断地诱来有效鱼并把它们留在底层,不会让它们吃得太饱。竞技池及竞技钓中,如果有大鱼多小鱼也多的鱼情,使用诱饵时也有类似的特点,只是相对垂钓时间长、水面大较的休闲钓来说,用饵量要小得多。而在吃食生猛的精养鱼池休闲钓却没有过太多讲究,一只光钩扎一个死面团或配几根蚯蚓都能钓到很多。
2、特殊天气时诱饵的数量和特点
鱼在低温环境下不活跃、摄食量少。大量抛投诱饵,会诱来一群不爱吃钩的鱼儿。冷水诱鱼的对策是味重、量少,以加快诱鱼,不让鱼吃得过饱。
天气闷热时,鱼会跑到水体的中上层,一味地坚持底钓可能收效甚微。然而,底层的鱼饵是一个好窝子的“根”,总是需要保持窝子里有足够的诱饵。天气闷热时使用味道较淡的粗颗粒诱饵或发酵过的酸甜味诱饵,时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水面广阔的水面和流动的水体不容易出现缺氧现象,投放底饵可以正常垂钓。
3、根据鱼情变化补窝
大家都上鱼自己不上鱼,多半是窝里没鱼了,需要从饵料的味型、状态和诱饵的使用强度上进行判断:没有鱼星是窝里没鱼,鱼星正常不吃钩是钓饵不合鱼的口味;有很多鱼星而不吃钩,最有可能是味道太冲或诱饵的量太多,试试钓窝边可能会有好效果;有信号却吃不进口可能是饵太大、太硬、味道太冲或鱼多撞线。
4、巧定钓点获鱼多
无论是在自然水域,还是在竞技池进行竞技钓鱼活动中,使用诱饵或垂钓的前期,都要注意诱饵的落点和钓饵的落点。对休闲钓来说,是要让钓饵位于鱼和诱饵之间的“过道”上,鱼吃诱饵必然从钓饵处经过,即使钓饵不对口,也有可能“顺便”把钓饵咬上一口。竞技池的用饵和休闲钓有类似的地方,休闲钓的诱饵打在钓点的内侧,竞技钓一般不允许专门打窝诱鱼,但是在刚开始垂钓的诱鱼阶段,比如在刚开始打浮鱼的阶段,有经验的钓手往往会把诱饵打得近一些,或者抛竿近一些。在鱼被钓怕、被迫远离钓点时,我们可以正常抛竿,在钓底时也能“追击”一段距离。电影里的阻击战,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把敌人放近了打”,因为只有近了杀伤力才强,打退敌人后还可以延伸射击一段时间。
5、控好鱼窝很关键
在密度高的水域底钓鲫鱼时,连续的垂钓会诱来很多鱼,形成上中下都有鱼、小鱼凶猛截钩的鱼群,导致浮漂信号混乱、连续空竿。我们可以把饵料搓粘一点钓底,也可以采取“牵钓”的方法:就是在主窝的周围依次下钩施钓,感觉鱼乱了、中鱼率低了再换个地方,感觉鱼被我们牵着围着窝子转,这种感觉非常舒服。
二十一:抓死口和钓跑铅
台钓爱好者认识、接受并改进了传统钓“笨钓滤鱼”的合理成份,不仅可以“滤”鱼,而且可以有选择地、定量地滤鱼,滤去过大的信号和假信号。在无法判断过多过乱的信号时,常常采用最有效的一招:“抓死口”,有意放掉过多过乱、无法辨别真假的信号,专抓鱼吃深以后的“死口”——等鱼把钩饵吃死、吃牢,无法吞钩了再提竿。
比较灵敏的钓组中,鱼吃饵时几乎是一触即发。此时,子线会挡着鱼口,钩饵和子线线会摆动,浮漂会出现过多过假过乱的信号,钓手无法辨别真假。尤其是反复钓、反复放鱼的比赛后期,鱼吃食谨慎而刁猾,很难将钩饵吃进嘴,更难吃成“死口”。抓“死口”的要领,一是即钩饵要在水底“安放”得比较稳当,线组须调得比较迟钝,二是会“放口”,放弃看不明白的信号,专逮大送漂、大黑漂,提竿的原则是宁迟勿早,饵料的特点是粘度较大而不挡口(主要是拉丝粉成份不要过多)。
抓死口的线组特点是钓钝,台钓的迟钝极限是双钩完全到底。在台钓向竞技钓发展的过程中,在对付杂鱼多和比赛后期的猾鱼时,会把坠子也调得接触水底,钓手们们习惯地称这种钓法为“钓跑铅”。跑铅又随坠子状态,即迟钝程度的不同分成四种状态,即大跑铅、底坠跑铅、小跑铅、活坠跑铅。
1、大跑铅。铅坠和浮漂不讲匹配,铅坠重量远远大于浮漂浮力。
这种钓法的迟钝程度和传统钓法的迟钝状态无异。所不同的,是台钓更讲究合理使用线组,钩饵入口时相对容易些。在广东,有经验的钓友在钓那种大小罗非都很多的鱼情时,常用的办法就是类似大跑铅,让坠子的重量比浮漂大很多。但是这种“大”的程度还是有限的:试钓时钓不上不需要的小鱼为标准。
2、底坠跑铅。铅坠到底,坠子对水底的压力只相当于浮漂的几目。采用这种钓法,需要采用无钩调漂法,即在不装鱼钩的前提下,浮漂的漂尾平水,钓1目以上。钓目平水时最灵敏,钓目越多越迟钝、抗杂鱼能力越强、浮标的假动作越少。在竞技钓中,底坠跑铅用于对付那种很猾的糗猾鱼也有一定的应用效果。竞技钓特别猾的猾鲫时,通常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带钩调平水或1目,钓目左右。
3、“小跑铅”,是在采用上推坠子的“蚂蚁上树”钓法时,让“8”字环触底。这种小跑铅灵敏度略高一些,但也足以过滤掉猾鱼的快速涮口讯息,主抓死口和“走口”讯息,提高中鱼率。由于坠子上推,钩和饵料下沉得更慢,便于鱼追食钩饵。不过,因“8”字环轻,在自然水域垂钓时,抗拒小杂鱼的功能会有所减少。
4、活坠跑铅钓法,就是将固定铅皮座的上下两个太空豆松开一定的距离,使得铅皮座能在两个太空豆之间做少量的滑动。这种活铅会对改变浮标的灵敏度:铅坠上下的太空豆打开后,浮漂的信号会有放大现象,锁住铅坠后,浮漂信号会更沉稳。笔者早年练习冬钓时发现,当太空豆打开时,浮漂出现稍微的一点颤动,提竿就能中鱼;而坠子锁死时,却不会出现这种信号。这就是竞技钓手常说的“活动坠信号多,死坠信号稳”。
二十二:死坠、活坠和信号
笔者早年常在汉江大桥上进行底钓,发现过一个非常有规律的手感信号,我感觉这个现象足以说明竞技钓使用活坠时的信号特点。
我们在大桥上用车盘竿夜钓时,通常是用手指一般大小的通芯活动坠穿进主线的最下端,打一个死结用于固定坠子,然后在最下面装上两枚单钩,垂钓时凭手感的信号判断鱼讯。这种钓法很粗犷,对付吃钩生猛的鱼时不论是什么信号都有非常高的中鱼率。长期的垂钓中我发现,当坠子处于不同的状态时,手感信号是非常不一样的:如果铅坠能在主线上自由活动的,我们持竿的手里,就能感受到正常的、清晰的、急促下拉(下顿)的信号。这种短促的下拉力量,和浮漂的下顿比较相似。有时候坠子孔很小、钓线又太粗或弯曲,坠子在主线上就不能活动了,这就类似竞技钓的死坠。这种坠子不活动的“死坠”,鱼吃钩时我们的手感信号是逐渐地、甚至是不知不觉地变轻,在变轻的过程中,有一刻几乎感受不到。这时提竿,中鱼率同样很高。毫无疑问,这种钓法中,我们感觉到了下顿或变轻,都是鱼吃住钩饵后游走时产生的信号,即现在热衷于研究台钓的爱好者所说的“体动漂”。
把上例中笔者江钓时的手感信号和竞技钓中浮漂的信号作一类比,可以很形象地说明手竿活动坠和手竿死坠的信号特点:打开坠子上下的太空豆让坠子可以自由活动,鱼摄食的力量会在第一时间里脱离坠子的束缚,直接传递到浮漂上,浮漂信号会有明显的放大;坠子锁死,鱼摄食的力量在传递到浮漂之前会受到坠子的迟滞,浮漂的信号会得比较小而滞后,在针对猾鱼的鱼情中,这种死坠信号却有“稳”的作用。这也正是竞技高手常说的:死坠信号稳,活坠信号大。
用上述观点对台钓跑铅的灵敏度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下规律:
大跑铅:如果打开坠子上下的太空豆,选用很小号的浮漂和较短的子线,灵敏度仍然较高;锁死太空豆则灵敏度较低。
底坠跑铅:活动太空豆,信号会稍稍放大,锁死太空豆信号略小,在对付猾鱼时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灵敏度进行调整:活坠灵,死坠稳(钝)。在竞技钓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利用大跑铅和底坠跑铅的这种灵钝特点,就能够在不改变调目的钓目的情况下,实现灵敏的转换。
小跑铅,即“8”字环落底。这种钓法信号传递的慢,钓组偏迟钝,钩和饵向下飘落的过程长、下沉慢,可以滤去杂信号,并有利于抓接口信号。
也有钓友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活动铅坠有过滤假信号的作用。这个说法和笔者的观点似乎相反,但我感觉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不冲突:钓活坠时,鱼在吸食钩饵进嘴的瞬间信号并不明显,特别是跑铅钓时,信号更会为松弯的子线所抵销,这便是活坠所谓的“钝”和过滤。而笔者所说的灵,是鱼在叼着钩饵移动时,浮漂会在坠子移动之前就产生明显信号,比死坠的信号早半拍。
活坠的移动范围有必要加以限制。垂钓中,坠子上方的太空豆会不知不觉地向上移动,死坠也变成了活坠。有时移动距离过大,本来只有5厘米活动范围的,可能会移动20厘米以上。这样的线组,会影响我们对线组运动轨迹的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在选用坠子上面的一颗太空豆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坚固力,做到需要动就动,不需要动就不动。
二十三:打接口
早期的台钓钓技以底钓为主,对中上层的接口信号认识不够,没有被纳入技战术范围。日常休闲垂钓中,除偶尔有翘嘴鲌一类的上层鱼接钩,出现明显的黑漂和大移漂信号能钓到鱼以外,对中途截钩的鱼讯多半是视而不见的。
打接口是针对鱼抢食下落过程中的钩饵的动态钓法,主抓钩饵下沉时的浮漂动态信号。我们在用拉饵法垂钓时,大量雾化的饵料可能把鱼儿引到较高的水层,这时就可以主钓上层抢食、中层抢食和接近水底抢食的鱼,我们可以称之为打上层接口、中接口和底接口。我们在实际运用中,一般只把中下层的接口鱼叫做打接口,而专门针对中上层接口鱼的钓法则称为“浮钓”。打接口和浮钓,是同样一种钓鱼方法在不同水层的两种表现,技战术方法有相当多相同的部分。它们的区别,除水层的不同以外,还有因水层不同、钩饵运动轨迹不同而造成的钓法及用饵的不同。
不同的钓场深度不一样,鱼的游动速度、摄食力量也不一样,垂钓时需要根据中鱼率的高低来选用适当大小和外型的漂,以合理控制钩饵的运动轨迹。选漂的原则,是鱼能方便地追上和吃到钩饵。打底接口多选用中长身浮漂,钓吃食轻、游动慢的鱼,我们要考虑选用号数小一些的硬(长)尾漂,以便在线组和漂尾向下缓缓下沉的过程中逮住鱼讯。
近年来,比较流行用一种偏短的长身软尾漂打接口的钓法,由于漂尾的下行动程短,减少了钩饵在水中慢速下沉的过程,钩饵能相对快速地到达水底,能把鱼相对集中地控制在水的底层,有信号和钓层稳定、中鱼率高的特点。
打接口时,浮漂一旦确定便不方便改变,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对钩饵的运动轨迹进行适当调整和控制,以增加上钩率:比如抛竿后轻轻提竿牵着风线钓,因风线不压水,并且有一个轻微的向上提的力,减缓了钩饵的下落速度,还有轻微的引逗诱鱼作用,此时鱼儿最容易抢钩中鱼,一下轻轻的下顿、向下阴一阴或若有似无的信号,都能钓住一尾,并且多是上唇上鱼,钩子入口很浅;水平引逗钓,就是提着竿不让到位,而是提着竿让钩饵左右移动,逗鱼抢食。大多数的鱼,都可以引逗钓,但常钓常放的猾鱼,引逗钓法常常会引起其警觉,引逗后鱼会远离钩饵。
打接口的鱼讯有多种,凡是不同于浮漂自然下沉的自身信号,均有可能是有效鱼讯。鱼在中层接钩时,浮漂下沉放慢,不能在正常的时间里到达应有目数;坠子基本到位,钩饵还在坠子上方时鱼吃钩,浮漂会减速下沉、停止下沉或反而向上顶一顶;钩饵到了坠子以下时鱼吃钩,因为鱼吃食的力量是横向的,由于水阻力的配合,正常的鱼讯是短暂的下顿或加速;钩饵快到水底时,浮漂的漂尾均匀向下落,鱼吃食会造成浮漂加速下沉,这个和下顿信号比较类似。这些信号显示的时间通常很短暂,只有用心体会才可以有效捕捉到。
钓行程,打接口,需要对钓组的下沉速度进行调节。钓生口快鱼,要用稍大的漂调平水或负目数(即浮漂承担不了线组重量),钓较快的慢下沉;钓行动慢、吃口轻的鱼,需要用较小的漂,调较高的目数,钓较慢的慢下沉。当打接口无鱼接钩时,还需要等口。等口时,如果调的目数低,浮漂可能会沉下去无法观察,我们可以提着鱼竿,手工控制浮漂的下沉速度和幅度。
二十四:用筷子能钓鱼?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过他向吕钓王“骗”浮漂时,吕钓王不耐烦地说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你要那么多漂干什么,你信不信我用筷子都能钓赢你!”朋友钓技不差,当时对这话不以为然,觉得吕钓王有点吹嘘。可是当我掌握了快速调动鱼层制造接口并进行及时应变的基本技巧后才知道:此话的确不假。
这种快速钓法的主要原理,是在竞技钓鱼比赛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在单位时间里投放大量饵料到钓点,把鱼打得上浮一段距离,形成大量接口鱼讯,再根据情况快速钓到它们。由于这种方法的饵料投放量大,在大小混杂的鱼情中,诱来的多是体形较大的鱼。
基本钓法:
钓具:3.6或4.5米鱼竿,比正常钓偏大一点的子线和鱼钩。
鱼饵:搓大的白饵团为主,饵团的状态是最关键的。根据水深,钩和饵团入水快到底时,饵团的状态应雾化过半,钩上应该还有膨松柔软的残留,一定不要有硬的饵芯。根据在饵盆中的试验和实际试钓,饵团入水后,能在10稍钟内完全膨胀开为宜。现在各种品牌的“白饵”品种很多,除了味道单纯的纯白饵外,在水清瘦的水体,也可以根据曾经单独用“蓝鲫大腥”作搓饵,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调鱼:每场比赛初期,搓饵后快速抛竿,不等浮漂到位即提竿,把大量的鱼诱进窝子,并把鱼调动到水底上方的一段距离。
抛竿:这是此钓法的关键。抛竿时,钩子刚入水、浮漂还在空中时稍稍向上带一下竿尖,可以控制浮漂的翻身方向,把本来向前倒的浮漂调整得向后倒;注意钩坠的落点,刚刚在你钓点的前方一点点,浮漂的落点刚刚在钓点后面的一段距离,使水线向后摆、浮漂漂尖在后、漂座带动着浮标顺着向前移。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控制风线,不要牵动着钓线,使浮漂从入水到站立的时间几乎一致。
鱼讯:漂浮在向前划行的过程中,出现轻微的颤动,就有可能是鱼儿在接食;浮漂在向前划行,到竖直开始下沉的时间发生变化;从浮漂竖直,到降落到水底,这个时间发生变化,这都是有效鱼讯。
本钓法的要点及应变:
1、当浮漂出现明显的接口鱼讯时,剪去一小块铅皮,这时浮漂的翻身位置便会从漂肩附近改在漂肚附近。这时,非常容易出现浮漂站不正、摇摇欲倒的信号极端放大现象,这种信号非常好抓、信号很真实。
2、空竿增多时,可以稍稍放慢打竿速率,也可以稍稍等等口,提高提竿的成功率。
二十五:从接口到浮钓
1、浮钓时机
打接口,总的来说还是针对下层鱼讯。当底钓时浮漂老是出现下落不顺畅的异常信号,10次抛竿有2、3次上层接钩,便是鲫鱼浮到上层接住了钩饵,这就提示我们:需要钓浮了。我们可以把垂钓层次提得稍高一些,钓离底或钓半水。
2、做好底窝
对于自己比较了解的快鱼鱼情,确实有一上场就钓浮的鱼情,这种鱼可以自始至终地浮钓,并且保持较高的中鱼频率。然而,在大多数鱼情下,浮钓需要有底层诱饵作根基。没有底饵留鱼的窝子,正如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一旦浮鱼散去,便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用来重新诱鱼。
竞技浮钓时,抛竿和扬竿应围绕底窝进行,不宜离底窝太远。为适应浮钓,底窝应做得稍远一点,而浮钓的钩饵落点则应稍近,使浮钓的钓点和底窝的点尽量保持一致。钩饵抛近还有节省时间的优点,在鱼群钓稀或散去后,还可以依靠底窝迅速聚来鱼群。
对那种先钓浮、后钓底的鱼情,我们需要对“窝点”的位置变化有一定的预见性。先打浮时不要抛满竿,钓着钓着鱼沉底了,我们可以正好在打浮的钓点下方下竿钓底,一下去就有鱼,不至于把鱼诱得散了窝子。
3、浮钓钓具
浮钓要求鱼竿稍硬,能迅速起鱼;主线长度不超过竿长(甚至比竿短几厘米),提竿起鱼较快;主线号数为0.5-0.8#、子线号数是0.15-0.4#、钩子通常用1-3.5号细条袖、钩距一般在2.5厘米左右;脱钩器比较柔软,用细子线脱鱼不容易断线;操作过程中的重复动作少,节省时间。
4、选漂和调漂
浮钓选法,需要翻身快、信号出的快。浮漂多选用短身长尾的,鱼越上的快浮漂应该越大、调目应该越少,鱼上的越慢调目应该越多、浮漂用的越小。鱼很快时可以是负几目(即慢下沉),稍慢后可以改为调1、2目或3目。钓慢下沉时,钩入水即开始读秒,几秒中鱼、几秒中双尾多,这一点要随时掌握、及时改变读秒时间。在下沉过程中出现停顿、上浮、加速,这是是典型快速浮钓鱼讯;调1目或2目时,也可以“读秒”,也可以看停顿、上浮、加速鱼讯。抛竿后浮漂下沉至预先的调目时还不见鱼讯,则说明鱼未诱到一定密度。无论怎样调漂,当钩饵入水时即有快速抖、移、上浮信号,钩饵入水浮漂立直下沉时有停顿、上浮、加速、下沉至调目后还在下沉或其它不正常信号,应及时提竿。
5、浮钓的关键
快速浮钓小鲫鱼,考验的是钓手的操作熟练程度、调配饵料的基本功。合理选择钓具、合理调配饵料状态、提竿动作纯熟、适当增加钓双尾的比例是获胜的关键。
竞技钓小鲫鱼,我们的操作动作需要又快又稳。感觉速度特别快时,要注意节奏,保证较高的中鱼率和双尾率;鱼的密度明显放慢时,要加快节奏、加速抛竿速度,尽快把鱼窝调整到足够的密度。
垂钓中,要严密注意影响命中率的因素:1、钩大鱼小,鱼吸钩会变慢;2、钩小鱼大,会吸入太深、也可能吸入挂的浅而脱钩;3、钩子钝了,脱钩率会增加;4、饵团太大太硬鱼摄入慢,不但不能读秒,正常信号中鱼率也低;5、饵团太稀太软入水就散,没等鱼找到饵就散掉了,不仅中鱼率低,而且把鱼引乱;6、线太粗影响鱼摄食,线太细动作不熟练老是乱线;7、调漂不当、选漂不当,漂的翻身信号不能配合鱼的吸食动作和我们的看漂习惯;8、稳定的鱼层变了,钓的水层(钓棚)没有变;9、鱼引得过多信号乱,或密度不够信号少;10、太空豆质量差,不知不觉地松动,造成浮漂信号贼、不上鱼。
二十六:浮钓的方法
1、钓翻身
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由于是钓水面的最上层,我们可以人为地选择宽肩浮漂,并调整浮漂到较高的目数,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间翻身,并在这里停顿较长的时间。在这个较长的时间段里,浮漂能迅速反应出上顶及上顶之后的抖动讯号,有非常高的中鱼率。
现在也有不少钓友用软尾漂钓翻身、钓浮。这种长身软尾浮漂的漂肩虽然不宽,但漂肩较陡,浮漂翻身后同样可以在漂肩处停顿较长的时间。而长漂身软尾漂本身信号稳定的特点,又使这种漂表现出的假信号较少。
钓翻身,通常同时采用“蚂蚁上树”钓法来进行配合,延长子线和钩饵飘落的速度。
2、打频率
狭义的打频率,是指抛竿后数秒然后迅速提竿,再反复抛竿,通过有规律、快速地用饵,把鱼群诱到水面上让其能迅速摄食钩饵,再用读秒的方式看哪个时间中鱼率高就在哪个时间里提竿。这是专门针对水面快速钓鲫的方法。
广义的打频率,则包括较多的鱼情。底钓时,不论鱼上的多慢,我们也可以通过较高频率的抛竿,来投放大量的饵料到水底,把鱼群诱到窝子里后再聚而钓之;钓鲢鳙时,我们通过打频率来形成雾化的饵区,鱼到位后再适当减慢抛竿频率,这时的打频率又是一种诱鱼聚鱼的手段;前面讲的钓翻身,其实也是一种打频率方法,和狭义的打频率不同的是,钓翻身需要看漂,狭义的打频率不需要看漂。
3、钓行程
浮漂翻身后没有鱼讯,然后浮漂会转向下行,漂尾缓缓入水。主抓浮漂下行过程中的信号,就称为钓行程。鱼上钩很快时,一般调低目甚至慢下沉(平时或负的目数),主抓快速下沉;鱼稍微变猾,则需要调较高的目数,钓慢速的下沉信号。浮漂在下沉中的加速、停顿、摇动等异样信号都有可能是有效鱼讯。这种钓法利用的是漂尾下行的距离,要求钩饵迅速到位,子线略短。
4、钓定层
竞技池塘的鱼经过一段时间的垂钓后,浮钓的假信号会增多。如果钓翻身、打频率、钓行程以后仍无鱼吃食,我们就需要等钩饵到位后稍等一段时间——等口,这是被动的钓定层。主动的钓定层,则是选用软尾(短尾)的浮漂和较短的子线,让浮漂翻身后钩饵能迅速到位,钓固定的水层。钓定层有稳定鱼层、不乱鱼的优点,强调钩饵迅速到达预定的层次。然而,在钓定层仍然无鱼咬钩时,我们也需要“蚂蚁上树”,延长子线后找鱼层——这已经不是钓定层,而是“蚂蚁上树”钓法了。
二十七:从快浮到猾浮
高密度的专业竞技对象鱼(鲫鱼)池塘,在经过了一个快速浮钓的高峰期以后,就变成了快猾鱼。经常有人钓的高密度度小鲫鱼塘(快鱼塘),在比赛的第一场,最多第二场以后,也容易变成猾浮的鱼情。经过一段时间的猾浮之后,又会演变成底浮和底钓鱼情。
快速浮钓,读秒提竿或见信号就打,稍有经验的钓友,会等一两口以后抓双尾,提高提竿的成功率和双尾率。然而到了猾浮的阶段,就需要采用特殊的钓鱼方法。
1、蚂蚁上树
“蚂蚁上树”,是将铅坠向主线上方推动的形象说法。在这里,铅坠成了蚂蚁,主线成了大树。有人说此钓法来源于浮漂矶钓,也有说是专门针对水面的猾鲫而专门创立。不管其来源如何,它的功用,就是造成减缓钩饵向下摆的速度,让上层的鱼能够追得上、吃得住。出于让鱼吃得住的考虑,我们在用饵时也要配合这一特点:钓饵的重量要轻、醒目,鱼容易发现;饵团有一定的粘度,钩饵摆到下面时也有适量大小的饵团。
现在,蚂蚁上树主要用于两种鱼情:一是扩大中鱼的范围,用来钓取水体中上部的各个泳层;二是用来浮钓很浅的浅水。实际应用中,在钓取水体表面的猾鱼时,钓手往往采取读秒计时的办法提竿,从钩饵一入水就开始数数,慢慢找到鱼吃口最多的秒数,形成了提竿中鱼最高的时间。一旦找到这个时间,就会连连中鱼。
2、牵提钓,抓第一口
钓那种稍有点猾的鱼情,见信号提竿总是空竿,在浮漂信号刚出现一点时就立即提竿,抓第一个信号,往往比较见效。浮钓时,不论是拉饵还是搓饵,抛竿后风线不要压水,轻轻向上带着风线,控制着浮漂,让其以慢于自然下沉的速度慢慢下落,或者不让其下沉到可以下沉的目数。这时,浮漂出现的第一个信号,不论这个信号多么小都要提竿,有很多时候这个信号有非常高的成功率。这种钓法,从水面到水底都可以运用。
3、钩饵线巧配合,提高进嘴能力
如果提着竿抓第一口也没有成功率,这鱼就更加猾了。改善我们的线组,选用细条钩和比别人更细的钓线,这是针对猾鱼的钓法,可能会有比别人更高的中鱼率。但是,这种应该方法是不够的。2008年10月1日,在首届“龙王恨·九头鸟杯”首场钓猾鲫尾数的比赛上,经过了刚开始的20多分钟的生口鱼讯以后鱼变猾了。我及时改变子线,由刚开始的标准0.2号子线改为0.15号子线,中鱼率大大提高。在全场钓友及时改为钓底中鱼率较高的情况下,我不为所动(其实也是一种性格的偏执)坚持用细线打浮,取得较好成绩。第二场钓同一个池塘时,因为对自己的线组非常了解,想通过改小线组达到较高的中鱼率,在全场大多数钓友都开始钓底的情况下,我把子线改成了0.1号的标准线,钩子也改小了一号,刚开始还确有成效,可最终办法用尽,还是以失利告终。由此我痛苦地认识到,改善线组的作用还是有限的,猾鱼钓到一定程度以后,还是要出奇制胜,避开猾鱼找生口鱼。
4、避开猾鱼找生口
如果窝子里的鱼足够多,避开猾鱼找生口是较好的钓法。找生口鱼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找不同的落点,抛竿时避开猾鱼多的钓点;二是找不同的水层,找信号最真实的鱼层;三是直接钓底,辅以迟钝的钓法,专钓底层吃食生猛的生口鱼。前面提到的“首届龙王恨·九头鸟杯”上,钓的较好的钓友在钓到最后一场时,采用的钓法就是钓近、钓底抓死口,俗称“扎蛤蟆”,调1目钓5目……
二十八:从底钓到浮钓
同样是2008年10月1日的“首届龙王恨·九头鸟杯”上,4号混养塘一开始的鱼情是全场运动员无一例外地全部钓底、钓鲫鱼。我在经历了第三场的严重失利之后,成绩一落千丈,最后一场只求钓的开心、钓的明白。然而开局不利,左右钓友都连连上鱼,我在脱钩一尾以后再也无鱼吻钩。“饵料味型还是没有找对”,在经过了近20分钟不上鱼的折磨以后,我只求能上一尾鱼,避免光头降临。早就观察到右边一位黄姓钓友在打浮。出于对饵料味型的担心,我担心打浮也没有效果。
我还是开始打浮了。连接抛了几竿以后,牵着线组钓,浮漂立马出现了久违的下顿,提竿即中。后来便能够连续上鱼了,还钓了一次双尾,这一场成绩不太坏。这也正应了前一场总结的:“避开猾鱼找生口”。既然底层的鱼猾鱼少,自己的饵料味道又不对路,为什么不在半水里找一找呢?竞技钓赛中,大家都钓底时我们贸然离底钓会有风险,但也会有异乎寻常的收获;休闲钓时有的是时间,在“无鱼”的鱼情下,却可以理所当然地钓钓半水。
2006年“五一”期间,龙行天下一行在河南信阳金牛山庄附近小池塘钓鱼。当时大家久钓无鱼,龙王恨钓鱼俱乐部黑冰率先打浮连连得手。后来,大家都开始浮钓,都钓到了鱼。
水里的鱼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不在近水就在远水,不在底层就在中上层,这是钓底无鱼就打浮的基本认识。过去流行数千年的钓鱼谚语中,有“钓翁钓翁,不钓南风”、“西南风、钓两头”,等等说法,把某种天气下鱼群离底无法垂钓的情况判定为无鱼,在现代手竿竞技钓术面前已经失去了准确性。或许,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谚语对鱼情作些判断,在“无鱼”时钓水体中层,会有异乎寻常的效果。本讲议第六节中讲到的传统“包食浮钓法”,就是钓友们认识到天气变化鱼群离底索食的特点而采用的针对性钓法,这是对传统钓法的改进与发展。
竞技钓或休闲钓鱼中,都有可能遇到先钓底后改为钓浮的鱼情。提前考虑到这一点,事先选用中长身、长硬尾的“万能漂”,会为后期的应变带来便利。
正常底钓无鱼时改为浮钓,钩饵的落点只要略微比底钓的钓点远一点点就行了,切勿完全脱离底窝,以取得承上启下的效果。既能利用钓底时打下的诱饵,即使浮钓没有效,及时回头也不会冷落了原先底钓的窝子。
二十九:持续补窝是正道
在谈论打窝诱鱼问题之前,让我们好好想一想这样两个问题:
1、如果打了很大的窝子,水底必然有很多诱饵。这时候,鱼凭什么会在那么多诱饵中吃你钩子上的小小的钓饵?
2、不撒诱饵或诱饵下的很少,仅凭正常钓鱼时散落的小小钓饵,能不能满足大鱼到来之前小杂鱼的肚腹?即使没有很多小杂鱼,大鱼会不会屈尊到我们的窝子里吃残羮剩饭?
上述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即打窝和补窝的问题。多年的垂钓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一个最关键诀窍,就是做好窝子,要在每次钓鱼的开始阶段就为后期持续高的中鱼率打下基础。
在池塘进行台钓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自己对鱼情的判断,适时补窝或直接钓之;在自然水域中台钓,我们很有必要抛投或捏大团饵快速抛竿打窝,以后每过一段时间就补一下窝子。这样做的效果,是下水的诱饵“源源不断”,窝子里的诱饵“绵绵不绝”。那么,怎样打窝才能做到“源源不断、绵绵不绝”呢?我认为只有4个关键、12个字:目标明、落点准、数量巧、入水轻。
目标明,是我们的垂钓对象鱼和环境是是清楚的,要根据垂钓的目标鱼选择饵料。比如钓荤食性的鱼,要用动物蛋白含量高的饵料钓;钓底层鱼要用比重大、雾化不强的饵料钓;钓鲢鳙这种上层鱼,要用有一定雾化性、比重又轻的饵料钓。
落点准,是诱饵的落点和钓饵的落点要尽量精确,持续、准确地把大鱼“指引”到你的钩子旁边。不仅要在水面落点准确,更要保证钩饵沉到水底时也在适当的位置。钓鲫鱼时,钩饵的落点最好控制在方圆1尺以内,钓混养或水库时最好控制在2尺以内。
数量巧,既不是多、也不是少,而是要保证水底的窝点有一定数量的饵料。气温正常、鱼的密度大,鱼的食量大一些,诱饵的量要比较多;气温低时鱼的食量小,需要减少诱饵用量,侧重于靠较重的气味诱鱼。
入水轻,是钩饵入水时对水的冲击力一定要尽量减小。这是个熟练过程,是钓鱼人的基本功的具体表现。在鱼很猾的地方,钩饵重重的入水会惊鱼。
和上述打窝原则相反,最忌讳的打窝现象有以下表现:
1、第一次下大量窝食,饵被小鱼或先到了的大鱼吃完后就没有了。
2、刚开始钓时不打入诱饵,一直拉饵或搓小饵,抛竿频率低、等口的结果是窝子里大多数时间里都没有了诱饵。
3、东一下、西一下地抛竿,诱饵遍地开花,鱼儿进窝后到处乱窜,就是不会吃钩上的钓饵。
4、本来窝里就有鱼,还要打入很多诱饵。过去我写过一篇《春钓不撒窝》的短文,就是讲的这种情况。春钓时,在鱼群活动的钓场,可以先钓一阵子再看情况。钓鱼比赛中,特别是在钓后几场鱼时,窝子里多多少少都有些鱼,我们可以先用小饵找好底后直接钓之,说不定还在别人撒窝时,你就上了好几条鱼。然后你再打窝,后来居上。
三十:打窝的方法和规律
打窝的方法,不外乎“抛”、“包”、“吊”三字。“抛”是用手直接扔,有时不想麻烦,我也用手抛窝,不过我是一团饵料分好几团抛,每份只有鸽子蛋大小。一是防止抛偏,二是防止饵团入水声音太大。“包”,是直接在钩上包上诱饵,轻轻抛钩饵入水,饵料到水底后再抖掉。“吊”,是用器械打窝的办法,装饵的小器械挂在钩子上,慢慢吊到钓点,提翻器械、诱饵入水。这种东西太重,除了长竿短线钓法和打米窝,别的钓法我从来不用这个打窝。
打窝时,还须遵循以下规律。
1、选鱼爱吃、爱闻的诱饵打窝
诱饵是用来诱鱼的。如果不知道鱼爱吃什么,不想想都是什么鱼在吃诱饵,对鱼的密度和摄食量没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样撒窝是盲目、事倍功半的。
2、颗粒粗诱鱼慢,但留鱼久;颗粒小诱鱼快但留鱼慢
商品饵中,粮食类成份往往会加工成粗颗粒,这些颗粒在水中化得很快,诱鱼速度并不慢。台钓时,持续的抛竿有稳定的诱鱼效果,我们在垂钓中并不要求最初打窝时留下的诱饵有多么长的留鱼时间。休闲钓中,使用整粒的粮食类诱饵虽然留鱼时间很持久时,但诱鱼速度很慢,让人无法忍受,所以需要提前泡一泡,使之产生带有强烈自然酒味的成份。像小米这种颗粒很细的颗粒,可以直接掺进台钓搓饵或拉饵里。
3、对相当一部分淡水鱼来说,诱饵的味道越淡诱的鱼越大,味道越浓诱鱼越小、越容易招惹鲢鳙。
鱼是贪吃的,据说它对味道的感觉非常灵敏,比狗还要高若干倍。我们不关心这些具体的数值,但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味道自然的粮食类是大鱼的至爱。因此,我们在配制诱饵时,一定要把握使用的量。正如我们过去吃糖精时,低浓度是甜的,高浓度是令人十分不快的苦味。自然水域的水非常多,过大的味道能诱来远方的鱼,又有可能拒鱼于钓点和窝子之外。
4、诱鱼速度,和物质的溶解度有直接关系
像酒精之类的水溶性诱食鱼物质,它们在水中的扩散性(穿透力)非常强,诱鱼很快。而一些溶解度低的油性物质,比如油性香料、羊油,因其在水中的溶解的速度很慢,因而诱鱼也慢,但“留鱼持久”也是其可取的优势。
5、还是要选好窝子
虽然说鱼是势利的,有奶便是娘、有吃的就会去,但也不是顾吃不顾打的动物。在生存的禁区,再多的窝食也无法调动它。
6、根据鱼的采食量打窝
鱼的采食量是随气温变化很大,气温适度时食量大,气温过高过低时食量小。气温太低时要用味道重而量少的诱饵,气温正常时,特别是小杂鱼很多的水域,要加大诱饵的量。有些诱饵还可以改变鱼的采食量,比如喂鱼饲料中常用的大蒜素、中药材中的芳香开胃药物,常用于诱饵中以提高鱼的摄食量和摄食强度。
7、根据钓场环境打窝
鱼情不同,同样的饵料诱来的鱼不同。比如在自然水域用味道很大的酒米诱鱼,大鲤鱼、大草鱼进窝的可能性就不大,最先被诱到窝子里的必然是小杂鱼,其次是鲫鱼,最后才可能是鲤、草一类的较大的鱼。但是如果水域里有不少黑鱼(乌鳢)、大翘嘴鲌等,最先被诱到窝里的还是小杂鱼,第二进窝的却是黑鱼(乌鳢)、大翘嘴鲌等专食小鱼的淡水凶猛性鱼。
撒窝时还要考虑气温、鱼的密度、鱼的种类,根据这些选择诱饵的数量和浓度。比如小杂鱼的地方钓大鱼,要多打窝;气温很低时要打重味窝,用量要少。
8、利用鱼的听觉器官打窝
鱼能敏感地感觉到声音,利用这一特性,我们的台钓爱好者们往往会采用连接抛竿的方法,在大量、持续投下货真价实的诱饵时,也同时使鱼形成了一种“有声音就有食物”的联想或条件反射。相反,我们用重磅炸弹一样的声音投食,也有可能把鱼儿吓走。
9、根据不同种类鱼的食物特点打窝
冬钓要用腥饵,鲤鱼爱玉米,鲫鱼爱吃蚕豆的味道,这些是味道上的。在状态上的区别也不容忽视:比如传统钓手不善于钓鲢鳙,有些地方不让钓鲢鳙,如果用粉状的饵料打窝,就极有可能把它们诱到钓点,别的鱼进窝的可能性就要降低了。平时诱鱼的粮食类都是粉状成份,为了不诱鲢鳙,我们在用粉状饵打窝时可以把它和得紧密一些,以减少它们在水体中上层的雾化。
台钓手竿的选择
购买鱼竿前,首先要明确这支鱼竿的用途,根据用途确定鱼竿的长度和调性,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挑选。
首先是看外观质量。漆工好坏、壁厚均匀性、各节之间搭接的长度、竿节两端接头处打磨痕迹的圆整度,这些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也是挑选鱼竿的重要质量指标。我们不可能相信,一个涂装粗糙、各节之间的搭接时多时少的鱼竿能有多么优秀的性能。比较理想的鱼竿,各节之间的接缝长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等差排列的。从竿梢到底把,各个搭节处的长度像下面的数值比较理想:
3.6米:4cm、5cm、6cm
4.5米:4cm、5cm、6cm、7cm
5.4米:4cm、5cm、6cm、7cm、8cm
鱼竿的粗细和负荷力量不一样,接口长度可能会略有变化,但从竿梢到底把接口长度均匀增加的规律,却是简单有效的质量判定方法。
第二看重量。制造鱼竿的碳布有很多档次,高强度(吨位)的碳布制作的鱼竿重量轻、腰力足、受力后的曲线优美,竿壁同样厚度的前提下承受的拉力较大、竿体较硬(弯曲小),但受力过大后容易折断。竿壁厚的鱼竿强度高、较重,价格较低,使用中可能感觉不舒适,用于休闲钓大鱼比较理想。较好的好鱼竿,应该视用途的不同,对重量、强度、曲线和使用舒适度进行完美的设定,单一凭重量判断鱼竿档次不切实际。
第三看鱼竿受力后的曲线。如果鱼竿受力后某一局部有弯曲弧度不匀现象,这支鱼竿在受到大的拉力后,弯曲大的地方特别容易折断。钓鱼人把鱼竿的硬度和起吊特性叫做“腰力”。鱼竿在吊起重物时靠近竿梢的前两节弯曲弧度比较小,整体的弯曲度匀称、不在任何部位形成弯曲弧度大的死弯,借着这个“腰力”的支撑能把大鱼比较轻松地顶起来。察看鱼竿腰力的方法是抓住竿尖用力向下拉,一人持竿另一人拉竿尖,看竿尖受力后的弯曲弧度。
第四看鱼竿的摇动部位的紧密度。抽出的振出式鱼竿在收回时,如果有空气阻力的现象,说明竿节的结合紧密。也可以持竿上下抖动,看竿身波动的曲线和手感的均匀性、有无异响。
第五,台钓多选用长节碳素竿。这是因为长节碳素竿重量轻、接缝少,和玻璃钢和短节的手竿比强度更高、重量更轻,比较适合竞技比赛“更快、更强、更好”的要求。
第六,台钓多用3.6、4.5和5.4米的偏短鱼竿,其实也可以选用较长的鱼竿。这是因为台钓的特点是边钓边诱,不注重事先打窝。其实6.3以上的长竿也是可以进行台钓的,只是不可能较快地抛竿,不可能及时补充大量的饵料,使用长竿进行台钓时,所用的饵团一般较大,以便补充窝里的诱饵料;大多用来针对较大的、上鱼频率不是很快的鱼,也可以使用传统钓法中的包食底钓法。
第七,手竿强度有限,在水库等可能钓到大鱼的场合,可以考虑使用矶钓竿或放失手绳,这便大大增加了台钓手竿使用的范围。
台钓竿有软、硬调之分。大多数钓友的鱼竿数量有限,喜爱选用有一定通用性的“中硬调”鱼竿,“一根鱼竿打天下”。竞技钓讲究的是“更好”、“更强”,选竿时会对鱼竿的调性作较多的考虑。
鱼竿的调性,目前业界尚没有一个标准的解释。我们姑且把鱼调的调性解释为“鱼竿竿体在受力状态下发生弯曲形变的难易程度”。简单地解释为“鱼竿的软硬程度”,则是绝大多数钓友都认可的,但具体的标准和判定,仍然缺少标准。笔者对于鱼竿的调性有以下几个观点:
1、硬调竿的最大抗拉强度不一定比软竿的大,软调竿的强度不一定比硬调竿小。比如用很细的硬调竿钓大鲫鱼时,直接把鱼飞上岸没有问题,但碰上它无法承受的大鲤鱼时,却会险象环生;又如很粗的软调长手竿,钓大鲫时会弯得很厉害,钓大鲤鱼时虽然也会弯得很厉害,却足以对付大鱼。
2、鱼竿的调性只和鱼竿本身的最大抗拉力有关系。比如粗的软竿有很大的抗拉力,但它很容易弯曲,本质上还是软调竿;细的硬调竿,其最大抗拉力比粗竿小得多,相对于它自身的力量来说,仍是硬调。
根据上述两点内容,我们可以给“调性”一词下这么一个定义:竿尖在受到垂直于竿体方向受时,当这个力量达到其最大承受力量的10%拉力时,鱼竿弯曲弧度的中心点在鱼竿全长10等分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鱼竿的调性。这一点把鱼竿分成的前面等分数和后面等分数的比例,就是鱼竿的调性。比如,一支鱼竿的最大抗拉力是2千克。我们水平持竿,吊挂200克的重物,鱼竿弯曲弧度中间那一点的前面是两等分,后面是八等分,那么这支鱼竿就是2·8调。
根据上述分析个人认为,软调竿的优点是韧性好、容易弯曲,遇到大鱼后能及时弓住鱼竿,可以有效地保护钓线,有利于在开阔的钓点遛大鱼;硬调竿起鱼快、控鱼有力,适合在竞技钓中的快速垂钓和快速遛鱼,也适合在水草、水面有杂物的水域使用,使鱼快速出水,但韧性略低容易断竿也是其不足之处。
由于我国钓具工业起步较晚,钓具的生产水平和标准化程度还很低。我们现在随便走到哪一家渔具店,很难看到哪根竿子上写有“软调”字样。这样给人的错觉,是“硬调竿比软调竿好”。事实上,一般钓鲫的钓竿都偏软,“鲤竿”、“战斗竿”虽然抗拉力量比鲫竿大,其实也是比较软的。真正的硬竿是南方钓罗非鱼的“罗非竿”,常用“H”表示鱼竿的硬度。从“1H”到“9H”硬度逐渐加大,最硬的竿跟一根没有弹性的木棒一样,根本无法用“调性”来形容。
和调性有密切关系的,是鱼竿的弹性。弹性是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除去作用力时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要想让物体发生形变,就需要对其作功。这个功是钓鱼人和鱼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毫无疑问,对鱼竿作的“功”的大小同力的大小、鱼竿变形的幅度有关。软调竿尽管刚开始受力小,但随后产生的形变幅度大,所以产生的功并不小——这个功在让钓鱼人感到很累的同时,也在消耗着鱼体内的能量,这也正是软调竿比较容易遛大鱼的原因。
竿线配合好遛鱼
鱼竿有弹性,钓线也有弹性,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无论是从理论计算还是从实际效果看,钓线的弹性都是有限的,相对于鱼竿的弹性来说微不足道。所以竿线配合的关键,并不是让钓线发挥弹性,而是通用钓手对鱼竿角度的把握和力量的运用,充分发挥鱼竿的弹性,及时卸掉大鱼的冲击力,让钓线受到的拉力总是在其可承受范围内。竿线合理配合,钓手积极操作,反复消费鱼的体力,这是手竿遛鱼和竿线配合的基本原理。
鱼竿的受力角度不同,抗拉强度相差很大。正常的竿线配置,应是钓线的强力低于鱼竿在正常位置时的强力。竿在受到向外的直向拉力时能承受的力量最大,但鱼竿在这个角度没有了弹性,也就意味着钓线失去了鱼竿的保护,会立马断线;鱼竿在对折(回头)方向受力时抗拉强度最小,钓线稍粗、竿的质量稍次,鱼竿很受力容易折断,所以有钓友得出“钓得不能回头弯”的结论。钓鱼比赛比的是速度,休闲钓有时也讲速度,直接提竿(飞鱼)上岸是家常便饭。飞鱼时鱼竿回头弯而不断,是因为钓手了解竿的性能并“称”出了鱼的重量,早已心中有数。
竿、线和鱼钩是一个协调的受力整体,只有合理配合才能发挥最佳的控鱼效果。为保护鱼竿,每支竿所能配用的最大线号是一定的;为保护钓线,每只竿所能使用的最细的钓线也是一定的。选配线组,首先要考虑的是根据鱼情用竿,然后是根据鱼情和鱼竿选择钓线。
根据不同场合的鱼情,竿线的选配可能有多种样式,大体上可以归为以下几大类:
通用型:休闲钓手通常只有较少的“通用型”鱼竿,根据不同钓场的鱼的大小配用偏粗的钓线。很多休闲钓手常将钓线绑在竿上,不论钓什么鱼都是用一样的钓线。使用“通用型”鱼竿不是错,错的是不根据鱼情使用不同的钓线。
快攻型:鱼虽不大但上的速度快,鱼竿应配置硬调的,主线和子线都配较粗的。对象鱼是大鲫鱼,就使用硬调的鲫竿,主线最大用到1.2号左右;对象鱼是大鲤鱼、草鱼,就使用硬调的鲤竿,主线通常在3号左右。
慢钓大鱼:休闲钓大鱼,如果上鱼频率慢,无论是大鱼还是小鱼,都可以用软调竿,但钓线却不能用得太细;竞技钓大鱼时为便于控鱼,需要用较硬的鱼竿和较粗的钓线,以便把鱼控制在较小的水域。如果鱼实在太猾、对粗线很警觉,钓线就只能比正常的小一个号。
慢钓轻口鱼:钓轻口鱼须用细的主、子线和软调的鱼竿,硬竿对整根钓线的冲击力大,号数较小的子线更容易断。
1、提竿
手竿钓鱼,提竿用力大小的基本标准是万一不中鱼时子线不要出水;即使子线出水,也不要快速出水,防止子线向上弹起搭在主线及连接器上,或者撞上竿体打坏浮漂。提竿后感觉能够直接飞上岸的鱼,要在称鱼后均匀加力,沉稳地顺势向上、向后提竿。匀速加力提竿可以防止线组受到过大的力量,还可以保护窝子里的鱼不被惊散、防止子线缠绕。提竿用力的要领是“沉稳”而大胆,别在意过去所说的“鱼竿不能回头弯”。鱼竿回头弯的状态固然承受力差,但是能飞出水的鱼,其重量相对于竿的最大承受力来说是很小的。
钓大鱼提竿,需要在“称鱼”的一个短暂的时间里,迅速把鱼竿弓成一个合适的角度,并争取在鱼反应过来的第一时间里把鱼拉近一点,为随后的遛鱼打下基础。如果感觉鱼的力量大得几乎无法应对,又需要随时保持鱼竿和钓线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夹角,造成不要被鱼把竿拉直。钓竿在接近0度的夹角时强力最小,在90度夹角时最能发挥鱼竿弹性,在接近180度时被称作“拔河”,这时鱼竿几乎不能发挥出弹性,最容易断线跑鱼。
2、遛鱼路线
手竿钓鱼的遛鱼路线很重要。陕西垂钓高手黑冰曾经对我讲过他的一次比赛钓混养经历。那一场,一般钓的好的钓手一般只钓到5、6尾草鱼,而他那一场钓了27尾3、4斤的草鱼。他介绍说:他自己钓上草鱼后也不遛鱼,边扬竿边往后退,把鱼拉到岸边后直接下抄网。等把鱼抄到了网子中以后,鱼好像才想起来要挣扎几下,可此时为时已晚,已经被装入鱼护。仅凭这一点,他不仅节省了大量的遛鱼时间,而且窝子里的鱼没有像别人那样受到遛鱼过程的惊吓,他的钩子一下水就会很快有鱼咬钩。和别的钓手钓一条鱼后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有新鱼聚窝相比,又节约了不少时间。
2004年,笔者参加一个地区性钓赛,第一场鱼情几乎疯狂,90分钟用超硬调的罗非竿钓了76尾半斤以上到一斤多的大鲫。当时感觉体力消耗得无法支撑,赛后估计,如果力量更大一些,钓具更精良一些,应该可以多钓30尾以上。后来分析,当时除体力不足外,我的遛鱼路线也有问题。近500克的大鲫鱼,我都是把它呈直线拉回来的——表面上看,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鱼走直线所发挥出来的力量非常大,人的体力消耗也很大。如果当时懂得走斜线,把大鲫鱼拉一个大弧度后再从左边接近处抄网处出水,体力一定会节省很多,也能减少一些跑鱼的失误。
3、正确抄鱼
正如足球比赛的临门一脚,抄鱼看似已经胜利在望,失误后却会让人顿足捶胸。
抄鱼时如果抄网足够大、长,即使鱼还非常有力,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抄入;在抄网不够大的情况下,一定要把鱼遛得不会动了再抄。千万不可追着鱼下抄网,强行抄鱼,鱼跳出抄网后更容易脱钩或断线,别的钩子挂着抄网后肯定会断线跑鱼。在前面两点有保证的前提下,抄鱼的方向没有一定之规,哪里好抄抄哪里,但一般还是从鱼的前下方下抄网,从头往后抄。
手竿搏大鱼一直是个难点,近年出现了好几种手竿搏大鱼的理论。个人认为,手竿遛大鱼的方法既不是横“8”字,也不是平“一”字,而是“保持竿线的夹角,最充分地利用鱼竿和钓线的弹性”。
以上述原则为基础,为达到遛鱼最快、效率最高的效果,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要“以强逞强,以弱示弱”:线组配置和鱼的力量相比显得强势时,可以直接飞鱼或用强力直接把鱼拉到岸边抄上岸;线组配置弱势,就不要激怒大鱼,要用巧劲慢慢遛,把鱼折腾得没有力量后再拖到岸边抄入。
什么样的配置算是强势,什么样的配置算是弱势?
直接飞鱼上岸,钓线拉力相当于鱼体重量的1.5倍以上,算是比较强势的配置。例如比较好的0.25号子线直线强力是0.7千克多一点点,绑钩后的实际拉力值应在0.55千克以上。考虑到鱼的挣扎和抖动和水对钓线的浸蚀,钓获0.3千克的鱼算是比较强势的。实际垂钓中,新的0.25号子线飞0.3千克的鲫鱼是正常的。如果是钓生口快鱼,考虑到子线磨损后拉力会减小,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又会显得很弱势,就需要加粗子线以增大保险系数。直接飞0.3千克的鱼,如果速度较快,用1号线也不一定百分之百地可靠。笔者在一次成功的钓快鱼比赛中,用1.8号子线飞0.3-0.6公斤的大鲫鱼也出现过断线的情况,但狂钓狂飞的高速度早已弥补了断线跑几尾鱼的缺憾。钓线的强度是不是占优势,除了看鱼的大小外,还需要看上鱼的频率。
超过1千克的鱼,因鱼口腔强度不够,起鱼时多数要用抄网。在钩子大小合适、有合适的抄网时,钓线的拉力如果只相当于大鱼体重的50%,这样的线组也算是非常强的。过去有人说鱼在水中能爆发出相当于体重5倍的力量,这一点笔者并不认同。在线组强势时,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快速地对鱼发力来加快大鱼的疲劳,减少遛鱼时间。而在钓线拉力只相当于鱼体重的大约40%以下时,比如用1号子线对付6千克的草鱼,线组的力量又显得很弱势,这种情况我们应耐心地遛鱼,避免主动发力刺激大鱼。需要提出的是,鱼的力量并不是严格按照体重计算,比如在同一个池塘,4千克的草鱼有可能比6千克的草鱼力量还要大,遛鱼时间还要长。这可能是因为4千克的草鱼正当壮年、力量最强吧。
遛鱼时,同样存在强弱的转化。去年10月3号,笔者一个下午钓获4-7千克的草鱼6尾跑了好几尾。跑得最可惜的一次,是笔者在使用当时最粗的1.5号子线,已经稳操胜券时,跑掉了一尾约7千克的草鱼。当时两位同钓的朋友没有钓到鱼,他让我把鱼直接拉到岸边,说他能把鱼抄上来。为了照顾他的面子,就强行把鱼拉到岸边让他抄。结果因为抄网太小,鱼反弹出抄网以后,挣断了子线。不可为而勉强为之,稳操胜券时也可以发生逆转。
遛鱼的最高境界,是用不可能战胜大鱼的细线取得胜利。如果能在起鱼的一瞬间就让鱼竿弓起来,充分发挥鱼竿的弹性,这样就增加了成功拿获大鱼的可能。而在这一瞬间绷住鱼竿有两个重要小技巧:一是抛竿不宜太远,让主线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二是充分利用胳膊的长度,在中鱼后的一个瞬间把胳膊伸出去,同时用手腕的力量把鱼竿弓起来。剩下的事情,就是及时调整鱼竿的角度,防止被鱼拉平鱼竿。
休闲钓中,有条件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失手绳,也可以用矶竿作手竿。使用失手绳时,要注意放绳的时机,要避免放竿时钓线突然失去拉力的情况。钓线如果突然失力,极有可能出现鱼钩脱落的情况。
从钓线本身的特点、力学特征和对垂钓的要求看,尼龙丝目前还是作为钓线的一种最好选择。其抗拉强度、透明度、柔软度和耐磨性能够兼顾的比较好。比尼龙拉力高的化纤长丝或编织线,可能在柔软度或耐磨性等方面比较差,或者是透明度不好、比较硬。对手竿而言,尼龙丝的弹性相对于鱼竿的弹性来说非常小,弹性并没有特别大的用处。但是子线的延展和弹性,尽管比主线更短、更小,但被赋予了“吸震子线”的光环。子线的这种延展作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鱼跳动断线。我们说钓线需要一定的弹性,还因为有弹性的钓线同时会伴随着良好的柔软特性。柔软的线结强比较大,作主线信号传递好,作子线入口好。与尼龙相反,拉力奇大、伸长率很小的“大力马”或“火线”,它是一种非常硬的线,作主线时有迟滞信号、使信号变小变模糊的缺点,作子线会因为硬度大而挡口。只有在钓吃口重、鱼不猾的大鱼时才有用武之地。
钓线的检测,需要专业的用具。也可以采用下列的手工检测方法。
1、钓线强力的基本测试方法
直接拉断法:双手缠布,进行保护措施后,直接把可能拉断的钓线拉断,估计拉力值。这种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很快。缺点是准确度低、容易伤手。
无结吊重法:根据钓线的拉力值,在矿泉水瓶、雪碧瓶或蓝子中逐渐装重物,直至断裂,再称重。优点是数值相对准确,缺点是测试速度太慢、结果仍然不够准确。
2、手工检测钓线的几个重要项目
测直强
直强是钓线的基础质量指标。钓线没有好的直强是不行的,但是只有好的直强也是不行的。
测结强
死结结强:钓线的死结不会在实际垂钓应用,但是这个指标却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钓线结节强力高低。测量方法同前。注意:细线结强率小,粗线的结强率高。
注:结强率,即打结强力和直线强力的比值的百分率。
结强率=(结节强力÷直线强力)×100%
“8”字结结强:测试时,先把待测的钓线打好“8”字结,再按前述方法进行测试。“8”字结是非常好的打结方法,一般用于主线同竿梢的连接和子线对折处的打结。
同“8”字环连接的结强:主线连接在8字环上以后进行测试。参考图片下文中将作介绍。
绑钩结强:子线绑好钩后,两只钩子挂在一起用力拉一拉。一是把线再拉紧一点,二是感觉一下绑钩以后的拉力和直线拉力的比较。绑钩后拉力明显太低的钓线,是不适合作子线的。这种测试方法虽然也很粗放,但实际使用中,有经验的钓友还是可以直接感觉到强力的差别。
绑钩结强、“8”字结强、“8”字环结强,这三个项目都是实际应用中的打结方法,在实际垂钓中用处非常大,尤其是检验绑钩后的结强,在测试子线质量时非常有用。
抗摩擦和耐高温:放一段线以后两端拉紧,然后用硬质的纸摩擦(比如报纸),看摩擦次数的多少,摩擦多的为好线。这种方法,测出的是钓线的耐磨性和耐高温特点。这一特点对主线而言是非常有用的:太空豆快速捋动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烧坏钓线。
测抗卷曲能力:用手指掐住钓线用力捋线,这是大家常用的测线方法,可以判断钓线的抗卷曲特性,很多钓友特别在乎这个特性。但是,抗卷曲性好的钓线,强力往往会差一些。在抗卷曲和强力这两个矛盾指标上,如果不是快速竞技钓,我们宁可选择较高强力的钓线,而牺牲一定的抗卷曲性。
光滑度:很多钓手爱用手摸光滑度和柔软度的方法判定钓线好坏。光滑度和柔软度和结节强力有关,可以对结节强力进行大致判定。
手竿主线,是指竿梢到子线之间的钓线。手竿主线要求有较高的直线强力、结节强力、柔软度、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一定的亲水性、比重、一定的弹性和主线的颜色。
钓法不同,对上述各个指标的要求也不相同。钓线的有些指标是相互制约和矛盾的,我们在突出一方面性能的时候,往往会损害另一方面的性能,了解钓线的性能,有利于我们在不同的垂钓场合,选择最合理的钓线。
对颜色的选择
带颜色主线的唯一好处是看的清楚。如果视力许可,个人建议选用透明的钓线作主线。因为同等条件下的透明线,抗拉强力比有色线高4%左右。如果确需选用有颜色的,建议选用咖啡色。诸多带颜色的钓线中,咖啡色的钓线拉力最强。
对比重的选择
竞技钓,要求主线入水更快,以便迅速进入垂钓状态,减少风浪干扰。除了碳素线确实有比重大的特点(1.8),不论什么尼龙线,它的密度都是1.14左右。碳氟涂层线的密度(比重)也与之接近。碳氟涂层线之所以有加快钓线入水的特点,是因为碳氟涂层加强了对水的亲和性。
对伸长率的选择
对伸长率——延展度,钓友们有一反一正两方面的错误理解。部分钓友认为好钓线没有伸长率,这是钓友对基本概念的误解和混淆。好钓线“没有伸长”,是指钓线在反复受到较大的拉力后,在拉力消失时,能基本回复到原来长度。另一部分钓友认为钓线有一定的延展度能成倍地提高线的强度,这也是错误的。尼龙长丝根据其后加工中的拉伸工艺不同,出道的原丝可以分为三类:“高强低伸型”、“中强中伸型”和“低强高伸型”。拉伸度越高,线的伸长率议案越低,抗拉强度越高。一般较好的尼龙钓线断裂伸长率是24%左右,拉力较低的线可能超过28%。再高些,就只能作鱼网线了。
对主线柔软度的选择
气温、水温正常、鱼吃食正常,类似火线的硬质线也能正常使用,但是信号会变小。过去人们玩传统钓爱用很粗的钓线,这样又粗又硬的线,在钓深水时时信号会变得很小很滞后。所以过去传统钓手都说:钓深水要早提竿,这其实就是硬质钓线(水线)的微小弯曲对信号产生了影响。气温极端恶劣时钓那种吃口非常轻的鱼,钓友们都喜爱用很细的主线。细主柔软,主线容易被小小的坠子拉直,信号就不会被衰减。同时又因为细线的阻力小,细线的信号就能变得更大。
对主线强度的选择
能作为钓线的尼龙材料,都属于“高强低伸型”的,只是“强”和“低”的程度不同。抗拉强度特别高的钓线一般偏硬、耐磨性好,但结强偏低。这种线适合作主线,因为主线的“反8字”结是一种结强很高的线结,而且尺寸的保持性非常好。其实,抗拉强度略低的钓线也适合作主线,这样的线在遇到大鱼时,尽管可能会被拉得略长一点,但是这种线韧性好的特点,却也是是钓大鱼的较佳选择。简单理解这两种线,它们就是属于“强攻型”和“久战型”。
对主线号数的选择
钓大鱼用粗线是基本规律。了解你线的实际拉力值,了解鱼在水中的拉力,这一点在实际垂钓中非常重要。过去说,鱼在水中能暴发出相当于它体重5倍的拉力。这一点对实际的垂钓好像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是,1.0号、实际拉力2.4公斤的主线,打结、湿水后实际有效拉力只有2公斤左右,钓上3公斤重的鱼却是非常可能的。竞技钓把钓具的功能发挥到极致,所以竞技钓手在选用主线时爱用细的;粗线更耐用,休闲钓又时常碰到大鱼,所以休闲钓选线时,只要保证信号能看得清楚,线应尽量粗一些。
钓鱼选线径的大小原则就是钓难钓之慢鱼时宁细勿粗,钓吃口好的快鱼时宁粗勿细,所以对同一规格大小的鱼,由于鱼口的问题,我们选择主线时可能要走两个极端。
大多数钓友对鱼竿和浮标的选择非常重视。和鱼竿、浮标相比,钩线造价要低很多,其重要性却比鱼竿和浮标却大得多。因为没有鱼竿和浮标可以钓鱼,没有钓线和鱼钩就无法钓鱼;多数鱼情下,绝大多数鱼竿和浮标都能钓鱼,却只有少数型号的钓线和鱼钩能钓到鱼。鱼竿和浮标选择不当的话,可以在钓法上予以弥补,而在鱼钩和钓线上犯的错误往往是致命、不可逆转的。
作为子线,最重要的要求还是有效的拉力值。几乎所有钓线商标上印的都是直线强力,这个数据并不是有效拉力值。子线在使用过程中受水的浸蚀和反复上鱼的折绕,实际拉力值是逐渐变小的。判断子线的有效强力应将子线置于大致相同的环境中进行。
两根直径完全相同的钓线,用直接对勾着拉的办法不可能正确区别的有效拉力,更不能代表二者的质量或档次高低。对子线来说,最准确的对比方法,是在一根待测钓线的两端各绑一只鱼钩,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另一根你比较了解且比较好的线,同样绑钩后浸水,然后对勾着进行对比。有测量仪器的钓友直接测量有效拉力会更迅速和准确。用这种方法对比得到的钓线,实际使用效果肯定不差。
子线的软硬对线的使用效果影响很大。硬子线直线强力非常高,抗卷曲性非常好,结节强力却不一定很高,更重要的是在钓那种摄食动作很轻的鱼情时,可能会影响钩子的入口。软子线与硬子线正好相反:直线强力可能比硬线略低,结节强力多半比硬线高,所以软子线在作子线时,实际有效强力通常会比硬子线高。
对抗卷曲度的选择
子线用长了会卷曲。不易卷曲性的钓线,稍有弯曲后能捋直,业内称之为“无记忆”。也有人将抗卷曲好的线称为有记忆性,也就是钓线能“记住”它本来顺直的状态。还有钓友把钓线的“记忆性”理解为是长度的稳定性,即“记住”了钓线原来的长度。个人认为,“记忆”是个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还是用“抗卷曲”来形容比较直观。现在的钓线,在抗卷曲和强力这两个指标上很难协调好。抗卷曲的线往往偏硬,结强不够;柔软的线结强高、入口好,耐磨和抗卷曲略低。好的碳素线不是太硬,抗卷曲和耐磨性较好,在使用的初始阶段、在干燥的状态下结节强力可能不如尼龙线,但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实际强力会反超尼龙线。在抗卷曲和强力这两个矛盾问题上,主要根据钓法来选择。竞技钓,选用抗卷曲性强的,兼顾结强;休闲钓优先考虑结强,兼顾抗卷曲。
过去,大多数钓鱼人不善于更换子线,一根线“通杀”所有水域。这种方法的可取之处,是钓到“大鱼”后成功率高。但是在钓不太大的鱼时,牺牲了中鱼率。
台钓的深入发展,将钓线的规格进行了更细的量化。过去我们选择钓线,基本上是以直径0.2mm为起点,每0.05mm为一个档次递进。现在的子线,起点最小的达到0.08号,直径仅0.048mm,0.08号和0.1号的钓线,直径仅相差0.004毫米。这么多的规格确实只是为发烧级的钓鱼人设计的,却有其存在的道理:竞技钓中,确有0.2号子线鱼不吃钩,0.1号子线太细不牢靠,0.15号正好的情况。休闲钓中这种情况不常见,但是在开放垂钓的放养坑或经常有人钓的钓场,1.2号子线鱼不吃、0.8号子线中鱼后拉不住,1.0号线正好的情况。
钓鱼人大多是根据鱼的大小选择子线号数。为了钓大鱼保险,也为了用着更节省,用较粗的子线也是很明智的选择。粗子线省去了频繁换线的麻烦,增加了保险系数,只要能出信号就行。不过,一个有经验的钓鱼人所说的粗线,和一个经验不足的钓鱼人所说粗线,实际号数完全不一样。准确用线,来源于我们对钓线的了解和及时的更新。比如我们对付鱼塘中10公斤以内的大鱼,或水库中5公斤左右的大鱼,稳定性较好子线, 1.2~1.5号就足够了。配合使用失手绳,对付大鱼更加可靠。1.5号子线的实际直径是0.202mm,这个直径的钓线,对10年前的笔者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对现在的不少钓友来讲,相信也是太细了一点。但是我们要知道,较好的1.5号子线,直线强力应有3.6公斤。结强率按85%算,水中浸泡后再损失10%的强力,一根子线的实际拉力应该达到2.7公斤。这个力量对正常角度的鱼竿来说,已经接近或超过极限了。有的钓友使用更粗的线,垂钓中常常和鱼拔河断线而鱼竿不断,是因为鱼竿在没有角度的拔河状态下可以承受的力是最大的。
子线的号数还应该根据上鱼快慢、摄食力量的大小来进行选择。上鱼速度快,即使是钓小鱼,也不妨用粗线。在野外环境下钓吃口重的生口鱼,也应用偏粗的。如果粗子线很柔软,结节强力较高,钩子的入口也有保证。钓吃食轻的鱼,比如冬钓和夏天闷热鱼吃食动作小的鱼,一定要使用非常软的子线。
还应该根据猾鱼的程度选择线的号数。2007年,龙王恨竞技队一行在贵州钓鱼。在混养塘钓到第四场时,大家的鱼窝里只见鱼泡翻滚,就是不开口吃食。一位队友大胆地选用0.15号子线,硬是凭着过硬的遛鱼功夫和较好的子线,在一个小时连续钓上六尾鲤鱼稳拿1分。所以,在竞技池塘钓吃口很慢的猾鱼,应使用尽量细的子线,细子线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钩子的入口难度。
需要注意的是,用细线来应变猾鱼,其效力往往是很小的。如果我们能找到很以口的饵料,使用很正确的钓法,就不必冒险使用太细的子线。选用细线应以单位时间里失误最少、上鱼最多为原则。
台钓子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粗细、长短、钩距和软硬上,它直接关系到钩线在水中行走状态和钩子是否容易进嘴。
子线长短的变化
一般的手竿钓鱼比赛规则规定钓线总长度最大可以超过竿长30cm。用齐竿主线的话,长子线可以达到30cm。我们在子线长短上进行变化的一个基本认识是:短子线操作方便、不易缠绕、出信号早,主要用来钓小鱼、快鱼。因其有惊鱼之嫌,钓猾鱼时不常用。长子线钩饵下沉慢,有很自然、缓慢的下飘行程,便于底层以上的鱼追上钩饵。鱼的活动能力小、饵料较重时也常用长子线,便于鱼接住钩饵。钓友们都知道的“蚂蚁上树”钓法,是将坠子向上捋,将主线的一部分演变成了子线,减缓了钩子向下摆的速度,增加鱼追上钩饵的可能性。这种蚂蚁上树钓法的一个特例,是将坠子捋到浮标的标脚下,专门针对水表面活动能力低下的亚健康鱼猾鱼。
在竞技池塘钓水面以下一尺多的浅层,一般用短子线,主抓钩饵到位以后的鱼讯。用长子线,却可以在摆动的过程中读秒打频率提竿。底钓猾鱼通常是用较长的子线,如果鱼的活动力较小,短子线又有信号出的早、出的大的特点,子线不妨稍短,不妨钓的稍稍迟钝点。个人建议冬钓猾鲫折衷一下,长子线的长度18cm左右更有中庸特点。
子线长短差——钩距的变化
双钩在水下的状态直接受子线长短的影响。钓鱼人一般认为2个钩距是“标准”配置,钓王徐清华先生却习惯采用3个钩距。他说:钩距大,你调整的空间也大了,你就多了一些变化。分析一下双钩在水面的状态和受力,当上钩从轻触底到长子线完全站直时,这一空间反应在浮标的目数上,如果不考虑饵料的自然溶散作用,在上钩从轻帖底到长子线站直的范围内,浮标目数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在这个范围内调整浮标,表面上“目”是不变的,水下钩饵的变化却能决定出信号后中鱼率的高低和两只钩子灵钝不同的变化。上钩刚刚触底时底钩很迟钝;将上钩调到最高的位置时长子线伸直,底钩的灵敏度也提高了。我们固然不追求这种灵钝的变化,但是我们需要在意的是在这个变化中,却需要追求哪一个位置的中鱼率比较高、出的信号更容易判读。
子线的软硬
子线软硬对垂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进嘴难易、是否容易缠绕和耐磨性这三个方面。打快鱼需用硬线以方便操作,鱼摄食信号轻必须用软线以保证钩子容易进嘴。
休闲钓时,大家都希望不断子线,认为断线是不正常的。竞技钓时,子线按正常的速度断裂是很合理的,不断子线很可能是不合理的。子线断裂的部位通常是绑钩处、和8字环的连接处、子线中间。这三个部位中,从8字环的连接处断是不合理的,因为绑钩线结的结强率通常较低,这里最容易断;从钩上方寸许处断也是合理的,这里在脱鱼时可能有较大磨损,上鱼频率高的话这里也经常断。
在起鱼速度较快且比较均衡时,合理控制起竿速度和断子线的次数,可以在单位时间里钓到更多的鱼。比如在钓快鱼时一根子线都不断,每条鱼都抄,上鱼一定不会最多。而在上鱼很慢时,比如每小时只有20尾左右的速度,子线和鱼钩明显偏细、偏小,条条鱼都用抄网,能获得更多的鱼。
前面笔者提出,在水质较好的水库钓身体强健的5千克鲤鱼,子线不会超过1.5号,一个重要的小技巧是抛竿后钩子的落点近一点,以便起鱼时能及时把鱼竿弓起来,保持较大的弧度。因为一旦鱼竿被拉直,钓线失去了鱼竿弹性的保护,会直接承受鱼的冲击而断掉。特别是在鱼的警觉较大的浅水,鱼会迅速向中间跑,更需要钓近。
竞技钓断线主要有三大原因。起竿速度太快,鱼竿太硬,钓线有内伤,一起竿就被鱼拉走失去遛鱼的余地。多钓多练,用适度轻柔的手法配合,适当钓近,较硬的鱼竿也可以用细线。
子线缠绕是竞技钓手无法回避的问题。抛竿提竿钩组旋转,起竿速度太快、用力不顺、脱鱼,是子线缠绕的主要原因,子线过细又会加重这种现象。温柔的提竿动作,在鱼吃食许可的前提下配合使用稍粗或稍硬的子线,用短子线,这样可以减少很多缠绕现象。还有一种情轻微缠线的情况,垂钓时可以利用拉饵盘上的磁铁将双钩分开。选用强磁力的拉饵盘,有助于双子线的分开。一旦缠上,应视情况好坏,该换的换,该解开的解开。那种一怒之下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换线甚至拉成死结了还勉强使用的,都不合理。
传统钓用线,一部分是一根钓线到底不分主线子线,另一部分钓友会把绑在上面的作主线,绑在下面的作子线。相当大一部分台钓爱好者,只是从有没有颜色这一个特点来区分主线和子线,不能根据钓线的其它特点和功能进行区分。
过去钓线产品单一、大家没有选择的余地,现在市场上的钓线琳琅满目但又良莠不齐,很多钓友又无法正确选择。回答主线和子线的通用性问题,让我们看看下表所示的主线和子线的特点。
主线
子线
强力
1、都要求直强、结强大而稳定;2、子线对结强要求更高
伸长率
小,长度稳定
不要求
亲水性

不要求
颜色
多数钓友喜爱带色
主要为透明
抗卷曲
不要求
要求很好
柔软性
不要求
要求很好
耐磨性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主线和子线的主要特性——强力和结节强力是完全相同的,伸长率、亲水性、抗卷曲性、柔软度、耐磨性并非完全不同,只是“带色”和“不带色”是完全不同的特征,这就决定了主线和子线一定有较大的通用性。
通过对多种钓线原丝和市场上很多品牌钓线的检测,从钓线本身的特点看,笔者认为,最高品质的主线不一定适合作子线,但一般高品质的子线却一定适合作主线(这里没有考虑透明度和颜色)。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钓线的结节强力说起。
根据我们常用的打结方式,笔者认为,测量主线的结节强力应采用最常用的双线“反8字”结或同“8字环”、连接器连接的“反8字”结,这两种结的结节强力都是很高的,对钓线的损伤非常小。只要打结方法正确,结强率均在90%以上,甚至达到96%。(注:结强率=打结后强力÷直线强力×100%)!同样,判定两根不同子线的结节强力,需要分另在线的两端常绑钩后对勾着将其拉断,比较“实际”拉力的大小。因结节强力不稳定的特点,需要对比测量多组数据以后方可比较准确(绝对准确的比较,需要分析结节拉力的离散程度,即结节均匀度)。因绑钩的结节强力和钩柄的直径有很大关系,即使同样的绑钩方法,手法不同也对绑钩处的结节强力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测量时应以正常粗细的鱼钩为准,并采用正确的打结手法。这一点,练习者须细细体会,有条件的,可以多绑几个钩进行一下对比试验,看哪种方法的结节强力最高。
结节强力是钓线在使用中所能发挥的有效强力。一副线组的5种(6个)线结中,主线上方的“反8字”结、同8字环的线结只要打结方法正确,就会有很高的强力;而绑钩的线结,则视线的材质不同,有不同的强力表现。质量较好的子线,绑钩处的强力只是略略低于直线强力。有些直强特别高、作主线时强力很理想的钓线,绑钩以后强力损失很大,结节强力很低。从强力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这样说:稍好的子线,如果不考虑颜色的因素,是可以作主线的;而有些强力特别高、比较硬的主线,却不一定作子线。
四十三:基本线结和它们的强力特点
一副完整的钓具,它的有效拉力是由强度最低的一个地方决定的。一副手竿线组的五种线结中,只有采用正确的方法,才能获得最大的有效拉力。
主线和竿尖的连接,多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下面两种线结具有不同的结节强力,有的线是上面的结强高,有的线是下面的结强高。但是总的来说,都比绑钩的结强高。

主线和8字环的连接采用下列方法,这种结的结强也非常高,而且方法同样很简单。 
子线和8字环的连接,目前大多数钓友是用下列方法。这个连接方法的好处,是子线和主线几乎在一条直线上,但结节强度不如单钩转环的高。

下面这种子线连接法的结节强力比上面的方法高,但不足之处是子线和主线不容易保持较好的顺直状态。

如果不是钓快鱼,笔者更喜爱用单转环替代8字环。采用单钩转环的好处,是子线连接单的地方强力几乎没有损失。这种连接方法,一定要把开口的大小捏得恰到好处,否则跑线、搭线会非常频繁。

四十四:钩的选用
每种钩型都是由垂钓对象的摄食习惯和口腔特点确定的,选钩,就是选择钩的形状、大小、和条的粗细。常见淡水鱼吃食习性差别不大,钩有较大的通用性。竞技台钓常用的钩型主要是袖、新关东、关东、鲤钩等,其它如白袖、黑袖、金袖,细袖、极细袖,都是袖钩的变化。
池塘钓混养的鲤、草、鲫鱼,通常选用6、7、8、9的袖钩就能通杀,也经用条身粗壮的0.5、0.8、1.0、2.0号“新关东”。钓生口快鱼鱼钩偏大,钩尖要求特别耐磨;钓猾鱼要求钩条细、钩子轻,但钩尖的硬度就无法适应钓快鱼的需求(钓快鱼时需及时更换,否则鱼钩倒尖会造成连连跑鱼);钓大鱼要求钩条粗、钩门宽。竞技用钩,最忌不管钩子重量大小,中途更换后浮漂的目数心中没数。过去对部分鱼钩进行过一次称量:千秋0.5号袖的重量仅为3.6毫克,伽玛卡兹丸袖7号上黑30毫克,伽玛卡兹丸せ7号上黑31毫克,伽玛卡兹千又0.8号上黑35毫克,伽玛卡兹丸せ12号80毫克……一目浮漂的浮力约10毫克,这些钩子的重量反应在台钓浮标上有好几倍的差距。
休闲钓,现在更多的人喜爱用有倒刺的“伊豆”,休闲台钓较常用的是伊豆7-9号。最早随着改革开放大潮进入国内渔具市场的“伊势尼”,条粗且钩尖内抠、有倒刺,竞技台钓中极少有人选用(也有掰掉倒刺后用的)。休闲垂钓中,伊势尼和外形基本相同的“小矶”,在快速浮钓鲌类鱼时不易跑鱼,可以弥补钓手操作手法上的粗糙(能有效地减少鱼跳动造成的跑鱼)。
我们常用的鱼钩钩型现在还是沿用日本钩型号和名称,很难从鱼钩的名称中判断用途、特点。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鱼钩进行分析,所有问题均可迎刃而解。
1、硬度。硬度足够的鱼钩不容易倒尖,太硬的钩容易被拉断。倒尖的钩子,用手指(腹)从钩底向钩尖方向摸,会有挂手现象,一般的细条钩比较容易倒尖。判断钩的软硬,常用的办法是将钩尖向外掰,当掰得快要直了再掰得恢复过来,在恢复到原位置之前就断,或恢复后再向外掰,在向外掰的过程中断,说明软硬度正好合适。如果在第一次向外掰直的过程中就断了,说明钩子太硬。能耐受住反复几次掰开、回复,则说明钩条太软。
2、钩门宽。有的同样型号和号数的钩子,也存在钩门宽度不一样的可能。选用时,可以充分考虑一下鱼的摄食强度。摄食强度大,钩门可以较大。大的钩门有挂鱼牢、挂鱼的机会多的特点。钩门窄的钩子入口性好、容易进嘴,但勾中的肌肉组织少,容易拉豁跑鱼。
3、钩尖长度。短钩尖的鱼钩入口好,长钩尖的不易跳动跑鱼,但进嘴难度偏大。
4、钩条粗细。条粗强度大,鱼大鱼凶用粗条宽钩门的钩;条细进嘴好,冬钓或钓猾鱼缺少不得。
5、钩尖方向。向外倒的钩尖,容易挂中鱼,也容易刺得很深;钩尖向内抠的,进嘴后不容易挂中鱼,鱼吐钩的机会多,但一旦挂住就不容易跑鱼。
6、鱼的大小和鱼钩大小。鱼的大小、季节、密度都直接影响鱼钩的选用。尾重一两以下的鲫鱼,1-3号的细袖都能用;100克左右的鲫鱼,2~5号无倒刺袖均可;200克以上的鲫鱼多用3-5号袖スレ。气温高、开口好、觅食活跃,钩号放大。休闲野钓,钓5公斤左右的大鱼,8、9号袖或1、2号新关东足够。
四十五:台钓鱼饵的基本分类和作用
竞技台钓和传统钓的一个本质区别是用饵方式不同,以及围绕不同的用饵方式所采取的钓具和钓法。竞技台钓的饵料,是通过钓手的事先控制,使饵料在使用中的状态更精确、更适合当前鱼情。
让我们先来看看鱼饵的大致分类。
1、成品饵,即完全由厂家调好状态,自己按规定的饵水比添加以后就能用的饵。现在的此类饵很多,有些有很好的通用性,但竞技钓手们认为这种饵是“傻瓜饵”,他们还是喜欢把它们当作半成品,结合当时当地的鱼情进行合理调配。
2、基础饵,也叫“原料饵”。比如雪花粉、麸、薯粉、超诱、拉丝粉等,它们本身具有较好的诱鱼作用,或者在鱼饵中对鱼饵状态起到不同的控制作用。比如超诱一类的粗颗粒饵料,它们在饵料中能起到加大鱼饵比重、使饵团沉底、延长大鱼贴底寻食时间的作用。
粗颗粒饵是饵料中的重要成份。我们拿一款好的拉饵和混凝土进行对比,粗颗粒的饵料就相当于其中的粗的砂石,它是构成混凝土结构不可或缺的东西,它能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拉丝粉相当于其中的钢筋,起连接作用;细颗粒饵相当于雪花粉或其它有粘性的细料。增加饵料中的拉丝粉含量,可以使饵团拉大,但饵料中的粗颗粒成份不足,则会使拉饵变成一串一串的皮筯条条。此时,增加适当比例的粗颗粒饵,就可以让不好拉或拉的偏小的饵变成能拉大团的拉饵。这些粗颗粒有小麦胚芽、玉米糁、中粗豆粕、粗麸皮等。
3、起粘结作用的状态饵。粘接作用的饵主要是拉丝粉和“5号饵”、面粉。台钓中铁是拉丝粉。拉丝粉,实际上就是小麦面粉洗去淀粉后的物质,主要成份是小麦蛋白——面筯。把干的“面筯粉”均匀地分散到饵团中,于是就形成了带网络结构的饵团。开饵时适量、适度的搅拌和揉搓,可以让蛋白纤维保持适宜的长度和牵力,饵料呈现蓬松、轻盈、可以雾化、很容易为鱼摄食的状态。
拉丝粉的用量根据基料颗粒大小和钓法而定。粗料较多的饵料拉丝粉用量偏少,搓饵中拉丝粉的用量一般只有拉饵的用量的50-70%,“可搓可拉”的饵料是有的,这种饵钓特别猾的鱼时会有钩饵不易进嘴的副作用,俗称“挡口”。休闲钓生口鱼时,鱼摄食力量大,拉丝粉多用一些无关紧要。
不同温度下饵团出丝速度不一样,拉丝粉的用量也有所不同。低温时需要量稍大,温度高出丝快,用量略少。在出丝慢的季节,饵团加水和好后如感觉出丝太少,常规的措施是双手将饵团反复团紧一些。也有的是将饵团打散,再撒一些拉丝粉含量高的饵料(可以事先将拉丝粉和同体积拉丝粉少的饵混合,也可直接用5号鲫一类的富丝饵)。
“5号”类饵料是高比例的拉丝粉加上大量雾化很好的雪花粉制成的,在增加饵团的粘结作用的同时能使饵团保留有较好的雾化,减轻饵团的比重。面粉本身的虽有一定的小麦蛋白,但含量不足,添加过多会使饵团失去雾化且不易进嘴。
4、起分散作用的状态饵。完全没有粘性的粮食类粉末,均可以作“分散饵”。膨胀粉有较好的分散作用,它的膨胀倍数更高,能有效减轻饵团比重、增大饵料体积。市场上的膨胀粉很少有卖的,我们可以用猾鱼克星一类的“果冻饵”来替代它,在粘度大、比重大的自制饵中,添加极少比例(3-5%)的果冻饵即可。市场上的“果冻饵”现在有多种,大部分装量少、价格不低,猾鱼克星是80克的大包装,一大团自制饵只须数克就非常蓬松轻盈,是一种物美价廉的优良添加剂。
5、诱鱼添加剂。诱鱼添加剂大体上可分为“味诱型”和“激素型”。“味诱型”的味道主要有香、腥、酵、甜、酸、臭、膻、酒等,其作用是刺激鱼的摄食欲望,引起鱼的摄食兴奋。本味饵的作用是改善口感,减少对鱼的刺激,降低鱼的警惕性。由于味型浓淡和混合比例的不同,可演绎无穷的变化,但大体上还是香、腥、本味三类。
四十六:怎样调配台钓饵料
初学配制拉饵的简便的方法,是先用一款易于掌握、诱鱼效果比较广谱的鱼饵进行练习。市场上,像蓝鲫2号、疯钓鲫一类的饵料就属此类。掌握了这两款饵料,就基本上能够应对普通的鱼情了。然后,我们就可以再试一试其它一些比较有名的单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配。
怎样根据鱼情,对鱼饵进行适当的调配呢?
1、鱼情的大致分类。鱼的品种和大小不同,垂钓的季节也不相同,反映到“鱼情”这一概念中,就是这样几个信息:
①对象鱼的层次,底层、中层、上层;
②对象鱼的大小;
③结合气温和垂钓次数的多少判断对象鱼吃食动作的轻重;
④上鱼快慢;
⑤结合鱼的品种、水的清瘦,判断对鱼吃食的大致味型:小鱼、清水多用腥饵,肥水多用清淡饵,大鱼多嗜香和自然本味。
2、了解鱼饵的状态。具体地说,鱼饵的状态就是鱼饵的雾化强弱、比重大小、粘散度、颗粒大小、丝状物多少、附钩性等几项。由于各地不同时段、水域和鱼情的变化,需要使用不同状态的饵料和钓法。如果我们能将某种雾化快、比重轻、附钩极差、诱食性弱的饵料,改变成雾化慢、比重重、附钩强、诱食性强的搓饵、拉饵,就说明我们调整饵料状态的基本功过关了。
3、根据鱼情对饵料状态进行适当的调整。
浮钓生口小鲫鱼的拉饵通常体积偏小、雾化偏大、比重偏轻,鱼猾口后减少雾化;浮钓生口大鲫鱼的饵料体积大、颗粒粗、雾化小、比重大、粘度小,鱼猾口后饵要变软、轻、小、虚。
底钓鲫鱼的拉饵体积偏大、雾化偏小,以利于钩子到底后保留适当多的饵料,防止垂钓后期窝子里会没鱼断口。但在冬季或钓猾鱼时如果窝子里有足够的鱼,饵团就需要小、粘、圆整,不把鱼群引乱、钩饵容易被顺利吸入。
钓猾鲫搓饵的状态大致有两类:一是蓬松绵软、容易雾化的,我们可以用小钩搓很大的饵,钩饵到水底后能化散得只剩钩子附近的一点点饵料,不论大鱼小鱼都能保证较高的中鱼率,垂钓中不需要补窝也能诱来大量鱼群;二类是雾化少而粘,感觉有一定的弹性,吸入后不易吐出去,中钩率很高,但窝子里容易钓得没有鱼,需要及时补窝。
饵料比重一直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是指一粒正常大小的饵料挂上钩子后,对浮漂漂尾产生的拉力的大小,表现为浮漂漂尾的“目”的下移格数。有的钓友认为,同样重量的饵料,开好后体积大的比重一定就小,这不完全正确,因为这是在空气中看到的情况。有些饵料能在水中继续膨胀的甚至于膨胀后没有重量。如果不是钩子,它们能够漂上水面。膨胀程度大的饵料,加水和好后体积比较大,饵团显得比较柔软,比较适合钓吃口很轻的猾鱼、小鱼。
钓迟钝是对付猾鱼的方法之一。迟钝意味着鱼同样吃食时信号更小,也意味着鱼对饵球的作用时间更长,饵粒需要有较好的附钩能力,或者饵团里的丝状物多一点,或者稍稍增加一点揉搓,让饵团经得起中途的截食和逗食。钓灵敏主要用来对付生口鱼,饵团雾化可以强一点、体积可以大一点。钓猾口鱼,有时也可以钓得相当灵敏,饵团上得更精致,可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不过,有些鱼感觉是猾鱼,其实是一种信号很小的轻口鱼。细线小钩配软饵,很小的信号也能显示出来。
4、根据鱼的品种、水域情况进行调整。
腥味或腥香味的饵料,主要用于清瘦水、冷水、小鲫鱼,但是小鱼少的鱼塘,用那种浓腥的饵搓大团,也是非常正常的用饵方向。如果有颗粒,一半颗粒一半浓腥饵,就更理想。香味饵主要用来钓较大的鱼,其中自然本味的谷香饵,尤其为大鱼所喜爱。在池钓时,将香饵和大约一半以上的原塘颗粒混合使用,常常有很好的诱钓效果。
四十七:开饵基本技巧
1、低温下开拉饵:低温时出丝慢,拉丝粉用量可适当加大,也可以用温水开饵,也可以正常开饵后反复将饵团团紧几次。实在出丝少,可将饵团打散后加丝:不能加纯的拉丝粉,要用丝少的饵(如超诱、拉丝粉、普通鲫鱼饵)将纯的拉丝粉冲淡一些再添加。
2、配一款立体雾化的搓饵。我们在用颗粒类饵料开饵时,可以将其配成有一定雾化和立体诱鱼效果的搓饵。颗粒类的饵料各厂家都有,我们以丸九的饵料为例,谈谈开饵方法。
量杯取天下无双1份、三色鲤1份、鲤鱼旗1份,先逐渐撒水,慢慢润湿饵料;手感饵料稍湿的状态时,撒入丸三1份,可揉0.5份,把饵料拦散。然后试一试,要求饵料能很容易地粘结成团。将钩时,我们抓一些饵料用五指捏成长的形状,把钩子按入饵团中间。然后,在钩柄处用力掐一下,鱼钩的这个部位便粘在一些了,而饵团的上方和下方却是松散的,能强烈地雾化。
3、粉饵加水搅拌静置一段时间以后,不能直接团紧,须重新打散、混合,然后再团紧,以免各部位吸附的水份不均匀。
4、粗颗粒多的饵料比较容易出丝,用的拉丝粉可以少一点,反之则加大比例。
5、拉饵不宜反复揉搓,揉搓过度会使粘性和比重加大,丝加多,成为棉絮一样的饵块。
6、第一次配的不好的拉饵可以调整:干了,将饵料打散以后,均匀地洒上适量的水,再拦匀团紧;太稀,加同样的干品饵,或丝的含量正常的干粉均匀加入拌匀即可(有些饵料,特别是像蓝鲫2号一类的小麦胚芽类粗颗粒饵料,饵团内丝多时,还可以将水直接挤出来。可以用手直接挤,也可以用干毛巾挤。
7、一种饵料,两种拉丝。冬天配拉饵时,可以用较多的拉丝粉。但拉丝粉过多时,过一段时间后拉丝粉就太多,我们在正常的拉饵里取一半适量增加拉丝粉即可。有时我们也可以用一种饵料开出味道一样的搓饵或拉饵。改变的方法有几种:可以在开饵料加丝少的超诱一类,可加拉丝粉,也可以在开好饵后进行调整和修改。
8、味道的组合和刺激。什么饵料不能组合,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味道组合后提高钓效,也有些味道组合后会降低钓效。更具体的答案是:清淡的饵料可以和任何味型的饵料混用,浓香和浓香不宜混用,浓香和浓腥的混用要谨慎。垂钓中,大家常挂在嘴边的另一个词是“纯正”,个人认为,这是因为不同味道的食物在交替过程中的刺激更大。餐桌上需要五味调和,有经验的钓手在垂钓中经常会将两种味型的鱼饵交替使用。正如我们在吃过水果糖后再吃水果,感觉甜味很不明显,但是喝很淡的盐水,也会感觉味道很重。钓鱼时,甜味和鲜咸味的鱼饵若能交替运用,产生的刺激作用则可能更大。因此,我们在垂钓中,应尽量用味型纯正的产品。
9、饵料的替代。我们不可能熟悉每一款饵料,因此我们需要了解饵料的主要分类,以便了解饵料的替代性,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饵料去做一款和别人的“好饵料”一样的替代品。饵料的味型,无非是香、腥、腥香三大类。香味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腥味可以分为虾腥、鱼腥、蚕蛹腥、臭腥等;腥香则需要分为以腥为主或以香为主。
四十八:用饵的基本规律和自制饵料
1、根据鱼情选择不同的味型、状态和钓法
台钓用饵包含味道、状态、应用这三方面内容。味道好鱼吃钩积极、浮漂信号真实,状态差一点也不打紧;状态好钩易进嘴,味道稍稍不对也容易中钩;线组和钓法匹配,可以顺利地刺中。一般地,清瘦水、钓小鱼或气温低多用腥饵,钓大鱼、较混的水域或较高温度多用香饵,自然本味香的粮食类大颗粒饵更受大鱼欢迎。例外的情况是在肥水中的用饵:肥水池塘,纯腥纯浓香的饵有时也用得很好。
2、休闲钓时,应特别注意鲢鳙鱼的影响
香、甜、酸、臭、腥都是鱼类喜爱的味道,也更为鲢鳙鱼所喜爱。休闲钓时,在不允许钓鲢鳙,或者不善于钓鲢鳙的情况下,如果我们大量使用这几种味道的饵,刚开始可能钓的很好,随后诱来了鲢鳙鱼,这就钓不成了。因此,我们需要使用没有雾化的、粮食本味的饵料。如果可以钓这两种鱼,或者在没有鲢鳙鱼的水域,我们可以大胆使用这几种味型的饵,雾化稍大也无妨。传统钓针对大鱼效果好,是因为控制了小鱼和鲢鳙。
3、改改状态效果好
今年三月上旬和朋友掐鱼,感觉张仲玉先生生产的、味道很重的“苍源鲫”效果很好。事隔一天再掐,第一场用“苍源鲫”和“丸九黄鲫+α21”(1:1)各一团单独使用,效果一般。当时没有准备别的饵料,第二场时就用这两种饵料各一份混合了重新开了一款。当时坐在中间位置,以仅比右大边输一尾的成绩获得2分。过后分析,“丸九黄鲫+α21”降低了“苍源鲫”浓重的味道,状态更松软了,加之掐鱼中改用更细的主线、子线和鱼钩,比较适合当时吃食轻微的鱼情,这才取得较好成绩。
4、自制饵料
自制饵料有新鲜、诱力强的显著特点,制作得法,也完全可以用于竞技钓。自制饵料前,需要对饵料的状态和垂钓对象有一个全面的考虑。比如是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野钓,什么鱼都可以钓,使用的诱饵不妨有些雾化;如果只能钓底层大鱼,或者只想钓底层大鱼,就必须控制饵料的雾化,比如用发酵过的稻谷、麦子、玉米粒打窝,或者用鲢鳙鱼不太喜爱的菜籽饼、粗麦麸打窝。垂钓中也须始终贯穿这一思想,不要把鲢鳙鱼引到钓位。
所有粮食类作物都可以作为自制饵料的原料:厨房里的大多数调料,麸皮、各种饼类打碎的粉末、颗粒料打碎或泡碎、玉米面、红薯、土豆、玉米糁等,最多只买点调状态的饵料:拉丝粉、雪花粉和诱食剂。在使用完全的自制饵料前,我们可以“一半配一半”进行一下过渡。比如:
一半可搓可拉的鲫鱼饵,一半泡好的颗粒饵,配好后作搓饵。按颗粒饵体积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加拉丝粉,即可作为大团的拉饵。
一半红薯泥,一半雪花粉,搓饵,秋天搓饵钓鲤、鲫。
一大半雪花粉,一小增颗粒。搓饵钓鱼池鲢鳙。
一半5号鲫,一半颗粒,少量调整拉丝后即可作拉饵或搓饵。
四十九:在大型自然水域的台钓
在普通池塘进行休闲钓,因为和竞技池的环境类似,不会感觉有什么难题。完全不同于竞技池的自然水城进行台钓,有下列一些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1、怎样针对流水或走水
流水中用饵当然不能雾化,用有倒刺的鱼钩理所当然。短身的浮漂较稳定,调低目钓高目,垂钓中稍用力向上游带着线。这样即使水线有点弧形,也不缺少灵敏度。
2、钓大鱼、针对走水的调漂法
河流多流水,大湖、水库多两边移动的走水。采用下列调漂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1)无钩调全目。取下鱼钩,调浮漂和漂尾交接处。由于钓大鱼的双钩偏大,我们通学用普通台钓漂,双钩的目数超过漂尾的目数。如果装上双钩,实际调目可能是漂尾慢下沉。这种调漂法所有的目数都可以钓,而且能确保双子线是直立的,在水库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能防止走水走漂,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气温较低、鱼吃口轻微时也能正常表现信号。
(2)无钩调半漂。取下鱼钩,调漂尾的一半,比如13目的漂尾,调7目。通常钓2-6目。这种调漂法,比较适合漂尾较粗的浮漂,在钓2-6目时能保证脑线是直立的,在高低沟坎多的地方较适用。防止走水走漂的能力较高,比上述调漂法迟钝,在鱼吃食动作轻微时,应防止过钝看不到漂的现象。
(3)无钩调3目,钓3目。去掉坠调3目,钓3目。这时,坠子是到底还是离底,离底的高度,是不确定的。坠子离底越高越灵敏,离底越低越迟钝。垂钓时,抛竿,等浮漂快要到达钓目时提着线组向后找底,这个过程,既是逗鱼的过程,也是找底的过程,通常会有接口。放下线组,浮漂在2目停住,说明短子线是直的;如果浮漂大于3目,说明坠子到底了,也能钓,通常灵敏度并不低,大体上相当于钓跑铅。水库的坠子挨底和平底的池塘不一样:水库边是锯齿形的陡坎,有时坠子落底了,子线还是直的,鱼吃食后给的信号非常好,黑漂较多。
(4)无钩调平水,钓任意目数。这实际上是竞技钓法中的跑铅钓法。这种钓法要求脑线短、钩尖极锋利、水底较平。此法的好处,是浮漂信号大,见口就有鱼。但冬钓中,可能会有些信号看不到。
3、自然水域巧打窝
(1)提前打底窝要慎重
如果您出行方便、有机会提前打大窝,钓中大鱼的机会一定非常多。正常的垂钓季节,如果是当天去当天回,早上千万别贸然打大量的窝,一定要先钓一会,找准点后接连抛十几竿、钓一段时间,把早上的一拔鱼钓上后再大量续窝。如果气温很低,打窝自然是提前些较好,早上定好点后,用包钩法把诱饵下下去,数量宜少不宜多。
(2)打浮窝钓鲌鱼也要小心
钓鲌类鱼主要钓上层。不少人钓鲌鱼时,一开始就搓几团大饵在上层抖散,然后坚持拉饵钓浅水。这样形成的窝子非常不稳定,也容易引来鲢鳙鱼。笔者建议还是搓粘软的小饵钓深水(离底)为好,容易自然形成底窝,钓到鲌鱼类的同时也容易钓到鳊鱼、武昌鱼、鲫鱼。及时钓底还能钓到不少鲤鱼。
4、对付小杂鱼
不用腥饵(惹小杂鱼)、搓粘饵(减少表层雾化)、别抛满竿(加快钩饵的下落速度),这是对付深水表层小杂鱼的好办法。具体操作方法,请初学者细细体会。
五十、一句话钓技——悬坠钓技小结
钓鱼的诀窍是“窝里有鱼”。鱼饵的味型、状态和用法,可以维护或调整后期鱼窝的鱼情。太看重调几目钓几目,这是舍本求未的表现。从鱼饵和鱼窝的角度,整体把握鱼情,预测和控制鱼情的变化,这才是最重要的技巧。比如同样一款饵料,是搓?是拉?打竿快?打竿慢?都会直接影响后期的鱼情。
钩、饵、鱼要协调,钩、线、竿也要协调,主要钓具和辅助钓具都要协调。是否协调,以钓的舒适顺畅、钓获率较高为衡量标准。
线和钩的协调,以线的强度略小于钩的强度为准。不宜粗子线配细条钩小钩,细子线配细条大钩是对付力量小的大鲫鱼的较好配合。
线和竿的协调以线的强度较低为标准,较细的主线需配较软的鱼竿。
选择适当的钩线,很多时候比调好漂更重要。
大漂大坠大线鱼拖不动,较迟钝;小漂小坠细线灵敏。
压水和不压水,对线组的牵引力量不一样。利用这一特点,在垂钓过程中通过手法对调、钓的目数进行变化,可以达到快速应变的目的。
硬尾漂调高钓高,软尾漂正常调钓,二者有一个共同之处,是鱼钩在接近水底时的摆幅较短,能避开燥动的鱼在上层抢食的信号。二者的不同之处,是长身软尾漂阻力大,信号肉、钝,短身硬尾漂信号强、灵敏度高。
对付轻口鱼用软饵钓灵敏,对付吃口重的鱼用大饵钓迟钝。前者是让钓组出信号,后者是避免过多的假信号。
对付稀泥水底,鱼口生调高目、钓低目,鱼口猾用细条小钩,软尾漂调低目钓低目。
对付比赛前期的生口大鲫鱼,主要靠合适味道、状态和钓法,底钓、接口均可;对付比赛后期的大鲫,主要看饵料的状态和钓法,拉松散的大饵钓离底是有效的方法。
对付猾鲫,主要凭饵料的味道、状态,正确的钓具和钓法。不同的池塘,鱼对饵料的味型要求各异;搓饵的状态基本上以粘软为佳,拉饵的状态以柔软、蓬松、雾化小为好;钓法多种多样,打浮、打底、打接口、守底均可能有较好效果。
大鲫鱼的主要信号是“阴一顶(拱)一下顿”,或者“上顶(拱)-下顿”。小鲫鱼信号是“上拱-下阴”。
钓大鲫鱼时,如果只有“阴-顶”或“顶”的信号而没有下顿,极可能是鱼本身开口不积极或者是味型不对。前者用细线小钩钓灵敏对付,后者尝试修改饵料的味型。
钓小鲫鱼时如果出现标准的阴口却不中鱼,多半是因为调钓的目数不对。只有在改变调钓目数而收效不佳时,才考虑改变饵料的状态和味道。
台钓饵的优点是根据鱼情和钓法,对饵料状态进行了精确的设定;根据鱼的吃口好坏,对味道进行了准确的选择。
“钓得舒服”,这是徐清华老师的钓鱼经。这一诀窍可以用在垂钓过程的很多方面。把复杂鱼情和复杂变化程序化、简单化,在单位时间里实行最有效、最简单的钓法,这是垂钓技术的至高境界
台钓的主要特点就是变化。变钓具,变饵料,变钓法,特别要注意三者的配合,一个因素变了,另两个因素也须要随之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