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野狼踪四百字读后感:毛泽东一生的四次败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9:39:00

毛泽东一生的四次败仗

毛泽东一生的四次败仗——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要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火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是肖华的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毛泽东一生确实是运筹帷幄、神勇用兵,却也有失误之时,其中有“四次败仗”是毛老人家自己点头认可的。一是“九·一八事变”前在江西兴国县的“高兴圩血战”;二是在广东省南雄县的“水口圩之战”;三是在贵州黔北的“土城战役”;四是与土城相邻的“茅台战斗”。后两次战斗就发生在《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地方。兴国“高兴圩血战”——1931年7月1日,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自任总司令,采取长驱直入的战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三次围剿。当时红一方面军约3万人正分散在福建西部、西北部和江西南部开展群众工作。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主力于7月底集中到苏区后部的江西省兴国县高兴圩地区。在第三次围剿中,蒋介石因粤变实行总退却。转入追歼的红军选定蒋鼎文的第九师和蔡廷锴的六十师、六十一师作为打击目标。蒋鼎文师为蒋嫡系,但不经打,红军未集中主力,便歼他一个旅,俘2000余人枪。蔡廷锴部非蒋嫡系,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主力彭德怀之三军团、林彪之红四军及红一方面军直属红三十五军,不料竟打成了一场“血战”,这就是“高兴圩血战”。高兴圩地处兴国县西北部,距县城40里。放牛娃出身的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驱策战马,挥舞战刀,身先士卒率队奋勇冲击。医牛病出身的蒋军一军团代总指挥蒋廷锴手持双枪,声嘶力竭,亲率指挥部人员压在第一线督战。红军乘连战连胜之威,蔡军倚从未败北之势,双方都拼了老命。“高兴圩血战”,成为红军第三次反围剿中持续时间最长、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战斗。特别是在徒涉高兴圩以西河流时,红军伤亡重大。红三军团四师师长邹平、红四军十一师师长曾始莪双双阵亡。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主力退出战斗,蔡军也因伤亡过大,未加追击。红军低估了蔡军的战斗力,低估了蔡廷锴的作战意志与决心。国民党战史汇编在《关于第三次赣南围剿之经过情形》的作战总结中称:高兴圩战役“实为剿匪以来最胜利最激烈之血战。”这里应交代一下,这位蔡廷锴何许人也?1892年生于广东罗定的蔡廷锴,早年在家乡罗定县龙岩乡一带学过裁缝,当过兽医,因穷困僚倒而外出谋生,后毕业于广东陆军讲武堂。192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督师北伐,分三路军进入江西,攻赣州城10日不克,北伐军伤亡很大,时任粤军第一师四团三营11连上尉连长的蔡廷锴率100余敢死队员,自任队长,为攻下“铁城”赣州立下了赫赫战功。1923年5月,攻肇庆,五六日血战未果,蔡廷锴率地雷队再任敢死队队长,将城墙炸开一个口子,北伐军乘胜战领肇庆。蔡廷锴官至团长、师长,还亲率预备队冲锋,成粤军中著名“猛将”。1927年8月1日,蔡廷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南下部队左翼总指挥,部队行至进贤县时,脱离了起义军,再次回到国民党军队,曾任国民党十一军师长、第十九路军军长、副总指挥。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蔡廷锴在赣州率部誓师,要求抗日,反对内战。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政策感召下,与红军订立了反蒋协定。1933年11月,与李济深等人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1935年参加组织中华民族革命大同盟,抗战时期任国民党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与李济深等共同组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1949年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1968年辞世。南雄“水口圩之战”——1932年6月底,红一、五军团和第十二军,由江西两进南雄打击粤军。南雄属广东韶关市东北部,与江西省紧邻。7月8日,正向乌迳开进的红五军团发现粤军第四师向南雄水口方面转移,即命军团各部向水口阻击。下午,两军在水口遭遇,粤军被红五军团优势兵力击溃,当晚退守水口圩及附近高地,并向大余、南雄两地守军发电求援。然而,红军误认为水口之敌已向南雄逃窜,一军团和十二军改变向水口增援的计划。7月9日,粤军第四师得到来自南雄张达、陈章部6个团的支援,粤军韶关航空站也派出18架战机飞往水口附近一带侦察、轰炸。粤军组织优势兵力向红五军反扑,战斗激烈。9日下午,红五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亲自指挥数千名大刀手,分四路冲向粤军第四师阵地展开白刃战,战斗到达白热化程度。下午4时,红五军团第三军伤亡很大,预备队已全部参战,军长、政委、参谋长均亲自参战,弹药也渐渐缺乏,但粤军仍在增兵,并从左右两翼猛攻。6时许,红五军团第三军团陷于困境时,幸得陈毅率领江西独立第三师、第六师赶来增援,打退粤军的进攻,稳住了战局。10日拂晓,一军团和十二军团在毛泽东亲自率领下,从中站、里东、邓坊等地出发,星夜奔驰,直赶水口战场向粤军发起反攻,粤军节节败退。下午2时,红三军团的第七军从大余游仙圩转出,赶到水口增援,这时红军进攻更加猛烈,粤军溃退南雄城,战斗持续到黄昏前结束。这次南雄水口圩之战,历时3天2夜,双方伤亡惨重,作战双方出动兵力共3万多人。其中红军方面有五军团的十三军、三军,一军团的十五军、十二军及江西独立师第三师、第六师及三军团的第七军,共1.8万红军与敌军1.5万多人,形成这场恶战,双方损失很大。水口圩之战,敌军伤亡3000余人,而红军伤亡也很大。从南雄水口至于都中央苏区,当时专门建立了一条伤亡运送线。后来,毛泽东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这样提到:“一九三一年八月江西兴国县高兴圩地区打十九路军的作战,一九三二年七月在广东南雄县水口圩地区打陈济堂的作战”,“吃了兵力不集中的亏,如象水口圩这一类的仗……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说它是败仗……因为没有缴获或缴获不超过消耗。”四渡赤水之“土城战役和茅台鲁班场之战”——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新恢复党内地位和再握兵权。会议决定新的发展方向,渡江入川,赤化四川。1935年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致电四方面军,告以中央红军拟渡长江北上计划,指示其“向嘉陵江西进攻”。蒋介石命川军刘湘,派三个师入黔川边境阻击红军。刘湘选定郭勋祺为主力,他认为郭对自己忠实,同时又同情共产党,让他去执行“剿共”又“存共”的任务,相机行事。刘湘态度很明确,表面上积极行动,又暗中保存自己,不主动攻击红军,如果红军真要入川,则强行阻之。此役涉及两个重镇,一是赤水城,二是土城,乃川黔要塞,渡江重要渡口。红军先于川军占领土城,而川军又先于红军占领赤水城。1月26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到达土城,决定在土城以东青杠坡一带围歼川军郭勋祺部。毛泽东认为时机成熟了。1月27日,林彪之一军团在赤水城南陷入与川军激战。郭勋祺尾追董振堂的红五军团。决战尚未开始,形势已呈不妙。1月28日,红三、五军团按预定计划与川军展开决战。红军对川军的实战能力估计太低,原以为跟不堪一击的黔军差不多。然川军装备优良、注重训练、各级均设军官教员或教导队,加之四川从1912年到1933年达470余次混战,刘湘部已总结出极其丰富的战斗经验,此轻敌红军战况危急,川军步步逼土城。土城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第一仗。朱德挥别毛泽东,亲自上前线指挥作战,刘伯承也随同。毛泽东急令奔袭水城的红一军团火速回援。红军与川军恶战,川军一直攻到白马山下中革军委指挥部前沿,陈庚率部奋力救出中央军委干部休养连董必武、林伯渠、邓颖超、贺子珍等老弱妇孺,朱德也在一个排的掩护下,仓促撤离。红军的总攻变成川军的反攻,增援川军还陆续到来。鉴于不利形势,1月28日晚,毛泽东与中央政治局主要成员开会决定,改变由赤水北进,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迅速撤出土地战斗,渡赤水河西进。1月29日的拂晓前,停止战斗的红军,开始著名的“一渡赤水”。红军轻装上阵,最后一门山炮,一些印刷设备等策重物品,全部扔进赤水河。1月30日,川军郭勋祺部进入土城,得知红军主力进入云南境内,并未北上入川,便借口休整部队,停止前进。此后,郭根据刘湘、潘文华的命令,保持一天行程尾随红军,洞察红军动向,由川入黔,再由黔川,跟随红军四渡赤水。茅台之战,即三渡赤水前的鲁班场战斗。战前毛泽东差一点丢掉前敌总指挥职务,四渡赤水后,林彪写信要毛泽东“下台”,要求更换总指挥。可鉴,这场战斗,对毛泽东的影响。1935年3月11日至14日,川军周浑元部三个师进至鲁班场,修筑工事,阻击红军。15日拂晓,战斗打响,双方鏖战至中午一点,敌机赶来增援,红军伤亡惨烈,15日夜红军撤出阵地,转移至茅台、仁怀地区。这次茅台鲁班场战斗失利,与彭德怀、杨尚昆的毛泽东等人提出的建议未被采纳,有着密切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遗憾。四川军阀刘湘与潘文华商定的作战原则是:红军只要不图入川或入川只是借道,便虚与周旋,保存实力;如果真要深入四川建立根据地,则硬拼到底,决不含糊。随红军不断寻找渡江点,大有入川与红四方面等会合之趋势,于是“土城战役”之后的川军再加嚣张,一个团也敢上来向红军挑战。于是,两军就在“入川”与“反入川”问题上抗衡。毛泽东等中革军委领导人,审时度势,决定暂缓渡江,改取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中革军委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四川追敌,向川滇边的扎西地区集中,准备与滇军作战,遵义会议确定的战略方向至此改变。伟人不是从不犯错误的,而是犯了错误能迅速纠正。土城战役失利后,立即放弃北上渡江计划改为西渡赤水,到四川古蔺、叙永一带受阻,中革军委领导人和毛泽东急时采纳彭德怀、杨尚昆之建议改为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红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并未影响遵义会议的伟大,也不影响领袖的光辉形象。直到21年后的1956年9月10日,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会上还这样讲道:“我是犯过错误的。比如打仗。高兴圩打了败仗,那是我指挥的;南雄打了败仗,是我指挥的;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茅台那次打仗也是我指挥的。”一代伟大毛泽东,胸襟广阔,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而又善于纠正错误,坚持真理,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终究开创出伟大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