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特 无人机:日媒:发展中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19:39:00
日媒:发展中国家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1-08-01 10:22:57      来源:新华国际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1

【《日本时报》网站7月20日文章】题:行走在通往财富之路(作者世界银行副行长奥塔维亚诺·卡努托)
全球增长引擎正在发生转换。作为一个整体,发展中经济体目前是一大半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来源。因此,人们的关切自然转向了一个新问题:这些发展中国家中的某些或很多国家是否面临受“中等收入陷阱”所困扰的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影响了很多发展中国家:它们在由低人均收入水平向前发展时获得了成功,但随后似乎陷于停顿,在向发达经济体的更高收入水平迈进的道路上势头减弱。这一陷阱完全可以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多数拉美国家的典型经历,近年来,其他地区的中等收入国家表达了对可能走上类似道路的担忧。
爬得越高继续向上越难
在收入阶梯上,是不是爬得越高继续向上就越难呢?
在由低收入水平成功发展到中等收入状况的大多数例子中,根本的发展过程大致相似。这些国家通常会有庞大的非熟练劳动力队伍,这些劳动力由维持基本生计的职业转移到了更为现代的制造业或服务业领域,这些领域并不要求这些工人的技能得到很大提升,但使用更高水平的资本和技术。
相关技术可以从更富足的国家那里获取,并且很容易便能适应当地情况。这种转移——通常与城镇化同步进行——所带来的总的效果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它所带来的GDP增长超越了劳动力、资本和其他有形生产要素增加所能解释的范围。
在增长机遇方面,这些可以说是“低处的果子”,从这些方面得益迟早会受到局限,在这之后增长会放慢,令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经济体陷入困境。这一过渡阶段中的转折点要么发生在可转移的非熟练劳动力储备耗尽之时,要么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在吸收劳动力的现代产业部门的扩张在劳动力耗尽之前达到顶峰之时。
除这一点外,若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并保持快速GDP增长,一个经济体要有能力提升制造业、服务业或农业的价值链,向要求尖端技术、高质量人力资本以及设计与组织能力等无形资产的领域迈进。此外,支持创新和复杂市场交易链的机制背景必不可少。
创造国内能力和机制
挑战并不在于掌握现有的标准化技术,而在于创造国内能力和机制,这些能力和机制是无法从国外购买或照搬的。教育和适当基础设施的提供是最低条件。
在耗尽本国剩余劳动力之前,如今的拉美中等收入国家的劳动力由基本维生岗位向其他岗位的转移就已十分缓慢,因为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管理不善和内向型定位为这一劳动力转移过程早早设置了局限。尽管如此,一些“例外领域”在全球价值链的很高位置建立了起来(例如巴西的技术密集型农业、尖端的深海石油钻探能力和飞机制造业)。
相比之下,通过进入全球价值链中的劳动力密集部分,亚洲发展中国家广泛依靠国际贸易来加快劳动力转移。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以及运输成本下降和国际贸易壁垒降低对此起到了促进作用。
与人均收入水平由低水平到中等水平再到高水平的道路相对应的是,由基本维生职业到简单的现代工作再到复杂工作转移的人口比例的增加。国际贸易开辟了这条道路,但机制转变、高质量教育以及无形资产在当地的创造对于在长期内维持增长而言也十分关键。韩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国家利用这些机遇沿收入阶梯一路向上。
善用自身有利条件
至于在发展中国家保持高增长,中低收入国家剩余的农村基本维生劳动力和城镇未充分就业劳动力储备相当于一个尚未开发的源泉,有望通过职业转变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要使这在全球范围取得成功,已经开始这一过程的中等收入国家必须克服通往更高收入水平路途中的障碍,从而创造需求并为较低收入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初步劳动力转移创造供给机遇。
自然资源丰富的中等收入国家面临一条它们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因为与全球GDP构成的转变相伴的显而易见的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上涨而变得更宽。与制造业不同,自然资源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特异性,这为当地培植尖端上游产业的能力创造了机遇,而相应的挑战是以可持续的方式这样做。
由低收入转向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大多经历了相似的道路,但在接下来的阶段,它们在机制转变和无形资产积累方面的经历将更为多样。考虑到发达经济体黯淡的增长前景,如今世界经济的动力将有赖于各国沿收入阶梯上行的脚步最终能取得多大成功。
(来源:新华网 编辑:陈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