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蜂有脸做第二季:安般法门之二(3):一行禅师讲解《安般守意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09:00:01

安般法门之二(3):一行禅师讲解《安般守意经》

(2010-12-30 20:00:37)

   长清师父曾说过现代有三位最令人尊敬的禅师,除了虚云老和尚阿姜查尊者,就是“来自越南水稻田里耕作的农民,身上还洋溢着湄公河气息,一生献给反战和平事业的一行禅师!”师父说:“他与马丁.路德.金是好友.我考察过他的言行,不证者是说不出那样的话来的!”

     作为一名出家五十多年的比丘僧,一行禅师在越南教育过两代出家人,这使他掌握了以简洁、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奥佛法的技巧。一行禅师没有一味地说教,而是将佛法成功地融入日常生活,让人深刻体味到佛法无处不在。他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僧人之一。他的语言是诗的语言,他的佛法是生活佛法,使人们得以了解佛法,掌握净化身体和解脱心灵的艺术,使佛教大乘的入世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因此他在欧美世界受到普遍的欢迎,他的书被译成3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欧美畅销书排行榜中,曾两度进入前十名,在前十名中,他的书是唯一的非小说类畅销书,这在出版史上是很少见的。

    下面,一行禅师在讲解《安般守意经》
    九、十月间的月圆日,又称莲华日。这晚,佛陀和他三千个弟子在明媚的满月下坐着。莲花的幽香从湖上阵阵飘来。佛陀瞻视默默坐着的比丘和比丘尼,继而称颂他们的勤奋精进。佛陀又把握这个机会,向他们宣讲《安般守意经》。
  在场的僧尼当然都已知道觉观呼吸的方法。但他们大部份都是第一次直接听佛陀说法。这也是佛陀第一次把所有以往在这方面的开示,全部作出总结。阿难陀尊者细心聆听,因为他知道这次的开示,将会成为一部重要的经典,以能传予所有的僧伽。

佛陀宣说此经:
  各位比丘与比丘尼,如果你们都可以持续修行圆满的觉观呼吸,你们将会获得很大的效益。它可以帮助你们成就四念处和七种正觉因素的修行,随而使你们生起智慧和证得解脱。
  你们应该如以下修行:
  第一口气息:‘吸入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长的气息。呼出长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长的气息。’
  第二口气息:‘吸入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吸入短的气息。呼出短的气息时,要知道自己在呼出短的气息。’
  这两口气息能帮助你打断昏沉和妄念,同时使你生起专念和接触当下此刻的生命。昏沉就是缺乏专念。呼吸的觉观,可以让你回到自己和生命里。
  第三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全身。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全身。’
  这口气息能使你因观想身体而与自己的身体真正接触。
觉观全身和身体每一个部份,能使你体会到身体存在的奇妙,又可以把生死的过程,在你的体内显露无遗。
   第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会令身体安静平和。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会令身体安静平和。’
  这口气息能帮助你获得身体上的平静祥和,因而达致心、身、气都融和合一。(拙无注:这部分是四念处的“身念处”。另外,“一口气”也不是指呼吸一下,而是指呼吸的一个阶段,共有16个阶段,这与上一篇空海老师讲授内容比较一致。)
  第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喜悦。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喜悦。’
  第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感到怏乐。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也感到快乐。’
  这两口气息,能带你跨进感受的领域。这两口气息能替你创造滋养身心的平和喜悦。因为散乱和昏沉都已止息,你才可以回到自己、投入此刻。幸福和喜悦的感觉,会在你心内冒起。
  “你住于生命的奥妙,可以亲尝专念所带来的平和喜悦。由于与生命的奥妙接触,你便可以把中立的感觉也化为悦意之感。这两口气息,是替你带来悦意的感受的。”
  第七口气息:‘吸入气息时,要觉观自己心内的活动。呼出气息时,也要觉观心内的活动。’
  第八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自己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告诉自己呼出气息时,自己也把心内的活动平静下来。’
  这两口气息能使你深入体会自己生起的感受,不论是悦意、不悦意或中立的,继而让你把它们平伏安稳下来。在这里,‘心内的活动’是指感受。当你觉观自己的感受之后,你便可以看清楚自己感受的根和性。这时,你才可以控制和平伏它们,虽然它们可能是贪欲、嗔怒或嫉妒所产生的。(拙无注:这部分是四念处的“受念处”)
  第九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觉观自己的心念。’
  第十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呼出气息时,也同时使自己的心念轻快平和。’
  第十一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在集中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在集中白己的心念。’
  第十二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呼出气息时,也同时释放自己的心念。’(拙无注:这部分是四念处的“心念处”)
  “这四口气息,带你跨进第三个领域-一心。第九口气息令你可以确认自己心里的不同境界,如体会、思惟、分别、快乐、悲哀和怀疑。你要观察和确认这些境界后,才可以彻观心的活动。当你确认心的活动后,你才能使你的心寂静平和。这就是第十和十一口气息的功能。第十二口气息让你释放心内的所有障碍。这时,你的心才会重现光明,照见行念的根源,因而可以降伏重重的障碍。
  第十三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无常性体。’
  第十四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照万法的坏灭。’
  第十五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解脱。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解脱。’
  第十六口气息:‘告诉自己吸入气息时,同时观想舍离放下。呼出气息时,也同时观想舍离放下。’(拙无注:这部分是四念处的“法念处”)
  “以这四口气息,行者便可以进入心所产生的物象领域,而集中心念以观察万法的实相真性。首先是观察万法的无常。因为万法无常,故万法皆会幻灭。当你了悟万法无常坏灭之性,你便再不受生死之轮所系缚,因而达到舍放和解脱。舍放并不是鄙视或逃避生命。要舍和放的是贪爱执取。一旦证得解脱,你便可以在这生命里活得平和自在,因为这时已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把你缠缚。”  

    这就是佛陀怎样教导觉观身体、感受、心和心物的十六个观息之法门。他又说要将此十六法门用于导致正觉的七种因素。它们就是专念观想、审察正法、勇猛精进、喜获法益、心轻自在、集中正定和舍离妄法。
  缚悉底尊者已听过‘四念处经’。现在加上‘安般守意经’,他便可以更深入的投入四念处。他体会到这两次经说的相辅相承和他们对禅修的重要性。
  这三千比丘和比丘尼都法喜充满地在月色下听佛陀说教。缚悉底更在心里暗自感谢舍利弗尊者安排这晚的法会。
  

 

附录:禅修的入门练习(一行禅师)

     1、早晨醒来时,微笑。利用起身前的片刻掌握好呼吸,轻轻地吸进并吐出三口气,同时保持微笑。随顺你的呼吸。

     2、闲瑕时,微笑。不管在任何地方坐着或站着,记得微笑。
     看着一个小孩、一片叶子、一幅墙上的画或任何其它相对来说静定的事物,微笑。安静地吸气及吐气三次。保持微笑,将你专注的所在处视为你的真实性。

      3、听音乐时,微笑。听一段音乐,听上两三分钟,专注在歌词、曲调、旋律及音乐情境上。观照你的呼吸时,微笑。

      4、发怒时,微笑。当你意识到自己在发怒,立刻微笑。安静地吸气吐气三次,保持微笑。

     5、平躺卧姿,放松。背躺在一平面上,不要用褥垫或枕头支撑。双臂放松,平放在身体两侧,双脚微微张开,向外舒展。保持微笑。轻轻地吸气吐气,专注于你的呼吸。放松全身肌肉。放松每一块肌肉,就好像它正要沉到地底下,或是像悬挂在微风中的一匹丝绸那般柔顺。完全地放松,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和微笑。把自己想成一只猫,全身软绵绵地躺在温暖的炉火前。当猫的筋肉松弛下来,任何人的抚触它都不会抗拒。继续这样的思想,持续呼吸15次之久。

    7、深呼吸,背靠着地躺着。平稳轻柔地呼吸,把注意力集中在胃的高低起伏。当你开始吸气时,让腹部鼓起,好把空气带进肺的下半部。当肺的上半部开始充满空气时,你的胸腔会开始鼓起,腹部则会瘪下去。不要让自己累着了。像这样继续练习呼吸十次。一般来说,呼气会比吸气来得久些。
    
12、随顺你的呼吸结半跏趺或跏趺坐,或散散步。
    (从腹部)轻缓而平常地吸气,并保持觉知:我正像平常那样地吸气。
呼气时,同样也觉知:我正像平常那样地呼气。像这样继续呼气三次。在第四次呼吸时,拉长吸气,并保持觉照:我正深深地吸进一口气。保持觉照地呼气:我正深深地呼出一口气。继续呼吸三次。现在,用心地随顺你的呼吸,觉知你的腹部和肺部的每一个动作。跟着气息的出入,保持觉知:我正在吸气,并自始至终都跟随着我的吸气。我正在呼气,并自始至终都跟随着我的呼气。像这样继续呼吸20次。再回到平常的呼吸。五分钟后,重复方才的练习。记得呼吸时要保持微笑。一旦你能掌握这个练习,就可以继续下一个练习。

     13、运用呼吸,静定身心以得乐,结半跏趺或跏趺坐。微笑。随顺你的呼吸。当你的身心都安静下来,继续非常轻柔地呼吸,并保持觉知:我正在吸气,让全身轻安。我正在呼气,让全身轻安。像这样持续呼吸三次,在觉照中生起这样的想法:我正在吸气,让全身轻盈、平和、喜悦。继续呼吸三次,并在正念中浮现这样的想法:我正在吸气,而我的身心正平和喜悦。我正在呼气,而我的身心正平和喜悦。在觉照中维持这样的想法5到30分钟、或是一个小时都可以;这要看你的状况和你有多少时间而定。练习开始和结束都保持放松且轻柔。如果你想停止练习了,先用双手轻柔地按摩双眼、脸颊以及腿上的肌肉,再回到平常的坐姿。稍等片刻再站起来。
    
15、泡茶时,保持觉照。准备一壶茶款待客人或泡给自己喝。在觉照中缓缓地进行每个动作。不要没有觉知,就让任何一个最细微的动作滑了过去,心中要了了分明。
觉知你的手正握住茶壶把手、提起茶壶。觉知你将清香暖热的茶汁倒入杯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在正念中进行。比正常更轻且更深地呼吸。如果你的心散乱了,就先把持住自己的呼吸。

     16、洗碗。轻松地洗碗,就好像每个碗都是你静观的物件。把每个碗都看作是神圣的。随顺你的呼吸,避免心思散乱。不要想着快快结束这项工作。把洗碗当成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洗碗就是禅修。如果你不能在正念中洗碗,你也不可能在静坐中禅修。

     17、洗衣服。不要一次洗太多衣服。只要挑出三或四件衣服来洗。用最舒服的姿势站着或坐着,以免背痛。放松地搓洗衣服。注意自己双手双臂的每个动作。注意肥皂和水。当你把衣服搓洗干净了,你的身心应该会感到像衣服一样干净清爽。记住,只要你的心绪飞散,就保持微笑且掌握住呼吸。

     19、慢慢洗个澡。给自己30到45分钟洗个澡。一秒也不要急。从一开始准备热水,到最后穿上干净的衣服,每个动作都要保持轻缓。注意每个动作。把注意力放在身体每个部位上,不要有区别,也不要害怕。觉知你身上每一道水流。在你洗完时,你的心应该会像身体那般轻盈平和。随顺你的呼吸。想象自己身处于夏日洁净清香的莲花池中。 

    20、鹅卵石。静静地坐着和缓缓地呼吸时,把自己想成是一颗穿过清澈河流而沉落的鹅卵石。下沉时,没有任何目的引导你的动作;朝着河床柔软的沙地那完全的休憩处沉落。继续禅观那鹅卵石,直到你的身心都得到完全的休息,就像那颗在沙地上休憩的鹅卵石。将这样的平和喜悦持续半个小时,同时观照自己的呼吸。没有任何关于过去或未来的念头,能够把你从当下的平和喜悦中带离。宇宙就存在于当下。没有任何欲望能将你自此刻的喜悦中拉走,即使是成佛或度众生的大愿都不能。觉知到无论是要成佛或者度众生,都必须以当下纯净的安详为基础才能实现。

   23、你自己独自坐在一间黑暗的房内,或者夜里独坐在河岸边,或任何其它能够独处的地方。开始掌握住自己的呼吸。升起这个念头,“我将用手指指着自己”,然后指向相反的方向,而非指向自己的身体。禅观你自己外于你的色身而存在。禅观你的色身就在你前面——在树间、草地上、叶缝中,在河里。清楚觉察到你就在宇宙中,而宇宙也在你之中:假如宇宙存在,你就存在;既无生;亦无死。既无来;也无去。保持微笑。掌握呼吸。禅观10到20分钟。
   
28、对你最恨的或最嫌恶的人的慈悲。静静地坐着。呼吸并微笑着。禅观那个最让你受苦的人的影像。观想他让你最恨、最轻视或最厌恶的特质。试着仔细观察这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什么会让他快乐,什么又会折磨他。禅观这个人的“想”,试着看透这个人依循什么样的思考模式和推理方式。观察这个人希望和行动的动机为何。最后,观照这个人的“识”。看看他的观点和知见是否开阔自由,是否被任何偏见、狭隘心胸、憎恨或愤怒影响。看看他是否是自己的主人。像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你感到慈悲在你心底升起,就好像一口充满了清新的水的井,而你的愤怒和怨恨已然消散。对同样的人反复做这个练习。
    31、不即结跏趺或半跏趺坐。跟着你的呼吸。回忆你人生中重大的成就,逐一检查它们。检查引导你迈向成功的才华、品格、能力与其它有利的条件。你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并因而感到自满和傲慢,检查这两种情绪。以缘起观来观照这整件事,看出你以为的成就并非真属于你自己,而是属于非你所能掌控各种因缘条件的和合。观照到这点,你就不会再执着这些成就。
只有当你能舍弃它们的时候,你才能真的自由,不再被它们所困扰。回忆你生命中最痛苦的挫败,逐一检查它们。检查你的才华、品格、能力与其它导致你挫败的不利条件。检查你心中觉得自己无能成功所涌出的复杂情绪。以缘起观来观照这整件事,看出你之所以挫败并非因为你无能,而是因为缺少有利的因缘条件。看出你根本无能为力去承担这些挫败,看出这些挫败并不是你个人的事。观照到这点,你就能自其中解脱。只有当你能舍弃它们的时候,你才能真的自由,不再受它们干扰。 

    (NOTE:本文“禅修的入门练习”为节录版,完整详细资料请参阅《正念的奇迹:每日的禅修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