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 电视剧字幕版:清雅绝俗 通透夺目——杨玉勋独创“龟山透梅”品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21:03





十多年前,杨玉勋在他的书法艺术已经炉火纯青的时候,开始转攻国画,其中,又以梅花创作为最爱。画坛先辈吴昌硕说他自己“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杨玉勋也如法炮制,以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入画,以行书笔法入梅,作枝作干作瓣作山石,游刃有余别有情致。他的梅花系列画作笔力老辣力透纸背,布局新颖气势恢弘,展示豪放雄奇的气势的同时,却又流露出几分纤细与情调,笔恣墨纵,不拘成法,外觉粗放而内蕴浑厚,疏可走马却又密不容针,“大处着眼,小心收拾”,奔放处不离法度,神微处彰显气魄,俨然一派大家气势。
国画中的梅花清雅俊逸,一向以“留得清气在人间”而深得历代画坛大师们的钟爱,中国画史上也赫然留下无数关于梅花的鸿篇巨制。尽管如此,以现代人的审美眼光来看,红梅的璀璨因其色系所决定,哪怕是大师的名作,也都跳不出“艳丽”的巢臼,而“艳丽”离俗气就不远了。但大师毕竟是大师,这种名号决不是白叫的,他们另辟蹊径,开创出墨梅、白梅等新技法,清新淡雅别有韵味,把“艳”、“俗”一扫而光。不过,倘若遇上哪个“一根筋”家伙,他可能当场就会叫板:宣纸上的这些玩意,白花花黑乎乎,它们跟梅花有关系吗?当然,我们可以用写意、抽象、神似、艺术升华等手法来加以阐释,但好像还是会有些牵强———说这些,丝毫不是对墨梅、白梅的艺术成就心存不敬,而是要为杨玉勋在梅花创作上的创新突破击节叫好:既然白梅墨梅都是梅了,为什么就不能有腊梅呢!
对于梅花,杨玉勋独有所爱;对于红梅、白梅、墨梅的创作,杨玉勋也深有心得。现实生活中,除了红梅,还有更加惹人喜爱的的腊梅。腊梅的通透、韵味、清雅,那是远超红梅的,但很奇怪,传统国画里表现腊梅的篇章似不多见。笔者曾经认真研读过“梅花王”王成喜煌煌然上百幅的梅花系列,其中的腊梅只有寥寥两三幅。再看关山月等其他巨匠的梅花,也多为红梅而罕见腊梅。何以连大师们都对腊梅敬而远之呢?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难道面对腊梅,传统国画色彩的表现力有所技穷?
艺术的真谛在于创新,在于发前人所未发,杨玉勋便想在腊梅的创作上开一个先河。他尝试着将西洋画的色彩技巧运用到国画梅花的创作中,极力表现出腊梅的“腊”的质感和通透感。腊梅的底色是黄,这种黄很难把握,稍艳即“粉”,稍浊即“土”,想要表达出那种晶莹通透的质感何其之难。历经尝试、揣摩、长考、苦研的艰辛过程,杨玉勋兄终于独创出“透梅”作法,端给世人一份独特的礼物。他的“透梅”系列画作令人耳目一新,花枝茂盛,如火如荼,枝干似铁,繁花似锦,既傲雪高雅,也朦胧柔和,既盘根错节,也俏枝突兀,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尤其是花瓣的色彩运用,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写实与意象并重,高雅与靓丽并存,色泽强烈鲜艳,清逸之气四溢,却毫无红梅的艳俗之感,高雅绝伦,通透夺目,真正表达出梅花“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至高品味。
可以说,杨玉勋的创新成果“透梅’技法,引领了梅花创作一个新潮流。想起杨玉勋的别号叫“龟山人”,他的“透梅”技法可以说是开风气之先,那么,就将他的“透梅”技法命名为“龟山透梅”如何?如若觉得不妥,你我可以相约在某个冬日,南京中山陵边上走一圈,领略一番雪中腊梅的风韵,再品鉴一下杨玉勋的腊梅力作,便可释然了。
杨玉勋简介》》》

杨玉勋,号“龟山书屋主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州市人大、政协书画院书画家。
书画家杨玉勋先以书法入道,一手神形俱备的“瘦金体”尽得宋人气象,又别出新意,得古法精髓却不囿于古法,在“瘦金”冷峻、工整、淡雅的基础上,引入“颜筋”的力度与厚重,又融入赵孟頫行楷的洒脱与灵动,融百家于一体,渐成独特风格,进而以书入画。
他画的梅花艳而不俗,最为传神,有关山月之风骨。他的红梅、白梅、墨梅、腊梅气势恢弘,各具风骚,健枝傲骨之外,偏能拙中取润,苍中取妍。其作品画面丰富,激情饱满,却又通透有致,动静相谐。以梅花为发端,杨玉勋在书画创作上画中有书、书中有画、松风瘦石、兰香竹韵,生动传神,美不胜收。
2010年10月,他的作品入选由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馆主办的“永恒世博———中华文化艺术博览会”,其中“丈二梅花图”获金奖。2010年12月,他参加由上海榜书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获得银奖。2011年1月,他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美术书法摄影展,作品“报春图”获一等奖。杨玉勋还出版有《杨玉勋画集》、《杨玉勋书画集》。李大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