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追偿权起诉状:林慈信牧师:敬拜赞美真义(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23:31:34
林慈信牧师:敬拜赞美真义(二)    林慈信牧师 讲授
  诚之笔录整理

按:这是我在2006年9-11月上课时的笔记。
我会慢慢地贴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什么是“复兴”?


我们下面要解释什么是复兴?因为复兴与圣乐有直接的关系。不但如此,复兴与我们对灵命的看法也有直接的关系。不同时代的基督徒对什么叫“复兴”有不同的看法。

华人教会,有一百九十九的年历史(明年2007年,是Robert Morrison来华200年的纪念)。

华人教会在过去200年所认识到的复兴是什么样的复兴呢?就是所谓的奋兴、布道和培灵的模式。这是历史上所兴起的一种模式,不是2000年教会历史不变的原则。

这种奋兴、布道和培灵会,特别是属于19、20世纪的。有什么特征呢?至少有几方面:

1. 注重大众传播,向很多人讲道。到20世纪的下半,就会用广播、电视、电脑、卫星等等,向很多人讲道。比较早期,19、甚至18世纪,那时还没有扩音机,当时的奋兴讲道家,可以一个人讲道,2万人都听见。George Whitefield就是这样的讲道者。他到费城讲道的时候,有一位非基督徒,是一位自然神论者,就是B. Franklin(富兰克林),他要去听道,不是因为慕道,他要量一量Whitefield的声量到底有多大。因为在费城的市中心已经挤满人了,有些人在河的对岸听道。所以,向很多人讲道,从18世纪就有了。

2. 19、20世纪的复兴的第二个特征是:向教会以外的人布道。

我们可以加第三个特征,就是:
3.这种讲道注重一次的、当时的决志。

这都是华人教会非常熟悉的。

不过这不是唯一的复兴的模式。其实这是教会历史上比较年轻的复兴模式。

比较成熟的看法要回到16-18世纪。

16世纪有宗教改革,17世纪有清教徒运动;18世纪有大觉醒(The Great Awakening),这三次复兴,到19-20世纪也有余波。比方说在英国的Whales,有过20世纪的复兴。这些复兴和后来的19-20世纪是非常不同的。最大的不同,或者对我们来说比较明显的是:两者的流失率是刚好相反的。

大概20年前,我读了美国教会增长研究所(诚之按:Institute for American Church Growth http://www.churchgrowth.net/default.htm,就在Monrovia,罗省附近)的报告。这两父子(Dr. Win Arn & Charles Arn)发现,布道会所结的果子到底有多少呢?就是说,他研究了至少几百间教会,透过大型布道会而留在教会、受洗加入教会,6个月后还在教会的,有多少呢?也就是说教会所收的会友,100个透过布道会来的人里面,加入教会6个月之后人还在的,一个都没有,less than 0.1%,1000个人里面连一个都没有(我忘记那个数字了,总之很少)。

然后,究竟什么方式进到教会的比例最高呢?80多percent,是亲戚朋友带来的。其他的还有1-2%是主日学带来的,也有百分之几是特别的节目带来的。2%或3%是个人紧急的情况,从牧师得到特别的帮助(诚之按:参照 http://www.seniorevangelism.org/main.cfm?ministry=articles&id=63)。

所以我们可以说,当代的奋兴布道培灵会所吸收的果子,流失率是非常高的。但是清教徒时期,他们所结的果子,刚好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流失的一定少于10%。他们不开布道会,但是他们结的果子是扎扎实实的。

所以我们在这个课程里面不单是介绍好的圣乐,我们是介绍一个对我们来说是比较新,但是,其实是比较老、比较旧的复兴观,也是一个比较旧的灵命观。

好,我们来看什么是复兴。

首先,真的复兴不是人可以制造的,人可以计划奋兴会(Revival meeting),但是人不可能计划复兴(revival)。因为我们对复兴的定义本来就不是向外面的人布道,外面的人进来信主,那个叫福音运动或布道会,福音聚会,很好、也很重要,但这不是复兴。我知道,很多人认为那个就叫复兴。很多人也把许多人才、资源放在布道那边。比较旧的复兴的领袖们都承认,复兴不是人可以计划的。

复兴是什么呢?是圣灵特别的、大大地作工;圣灵特别地与教会同在,所以这不是人可以做出来的。神什么时候开恩,圣灵什么时候工作,那是祂的主权,但是人可以预备。

好,我们来看这种老旧的复兴有6种特征

1. 以认罪悔改开始。

2. 是在教会里面以认罪悔改开始。不是教会外面有人悔改信主了,是教会圈子里面有人认罪悔改。其含义是:牧师传道人在宣讲悔改的信息。

我再说,复兴不能制造或计划的,但是教会有任务宣讲十字架的真理、悔改的信息,然后祷告求神赐下复兴,按照神的时间赐下悔改──信徒的悔改、教会内部的悔改。

有一天,很多信徒真的悔改,真的复兴来临了。那,所有复兴的领袖都知道。比如Jonathan Edwards(爱德华滋),他的报告(见证),他在那里报告谁悔改了,有一批的少年人觉得自己的行为不检点,他们悔改了;因为在前几个月,有一个妇女名声不太好,她悔改了。你一直读下去,会发现爱德华滋都没有说他在作什么。不过我们肯定可以相信,他在传悔改的信息。

好了,1734,1736年在麻省这个小乡村,有了教会内部悔改的运动。下一步是什么呢?对我们这些21世纪的人来说,下一步是好像没有什么道理的。下一步是神学的更新。

3. 神学的更新。然后下一步,是:

4. 神学教育的更新。

你说,悔改和神学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圣灵大大地作工,人生命的改变,和神学、办神学院有什么关系?我们再回到1736年。然后1740,41年。1740就是 George Whitefield到北美洲的时候。从北边波士顿一直跑到南边,几万人听他的道。当然前面有很多牧师在宣讲悔改的道理。

有属灵看见的人士,懂得问一个问题:复兴的火要怎么样烧下去?今天有很多人悔改,有公理会的,长老会的,圣公会的,浸信会的(当时还没有卫理公会;卫理公会是1790年代才正式成立,不过有很多卫斯理的查经班)。很多人在悔改,复兴的火怎么烧下去呢?也有一些狂热份子,走极端的。

复兴的火如果要烧下去,必须要有两种人

1. 一批传道人————应该说整整一代的传道人,是又敬虔,又有学问的。英文的说法是“A Godly and Learned Ministry”(Ministry这个字,就是minister,众多的牧师的意思)。

1740年,一位长老会的牧师,讲了一篇道,题目是:The Dangers of Unconverted Minister。意思就是牧师们不得救的危险,就是很多牧师没有信主,对教会的影响。所以,有复兴来了,教会一定要有传道人。

2. 还需要整整一代敬虔、又有学问的平信徒(这是我在教会历史上补加的一个注脚,这应该不属于爱德华滋的看法)。有学问的意思,就是对世界有认识,对神的话有认识。所以今天传统的神学院为什么要求大学毕业,然后报考神学院呢﹖它背后的意思是传道人要懂关于这个世界的事。然后神学院是装备传道人认识神的话。所以,在复兴来的时候,下一步你会看到新的神学院创办了。

清教徒从英国跑到美洲,1630登陆,1636年哈佛大学创办了。后来哈佛大学放弃三位一体的教义。1701 耶鲁大学创办了,后来耶鲁大学也变质了。就是在这1730-1740年的复兴,普林斯顿大学创办了。1754年,爱德华滋被邀请做校长,但是他到任的几个月后就去世了。普林斯顿大学或神学院到1929年变质了,威敏斯特神学院诞生了。还有一些其他的复兴布道家,比 Billy Graham更早的,1740年代,在罗省,Charles Fuller,他是一个电台广播家,比葛培理整整早了一代,就是Fuller神学院的创办人(Fuller神学院创办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和信仰立场都是很明确、很扎实的)。

很有趣的,为什么布道家、奋兴会讲员要办神学院?他们就是看到复兴的火要烧下去,一定要有信仰根基,然后要有神学教育。信仰根基的意思,就是教会的教义(我们信什么)要被重新强调,所以需要一批懂得我们信什么的牧师,也需要一批真的知道我们信什么的平信徒。用我的话来说,就是需要“有道可传的教会、有道可传的传道人、有道可传的平信徒。

21世纪的我们特别需要这三种。

5. 还有社会改革,道德改革。

这也是复兴的果子,这不是复兴本身,但这是复兴会带来的。有些地方有复兴的时候,酒吧关门了,这是复兴的标志。所以我们今天特别需要从16、17、18世纪的复兴运动学习。

当然,在爱德华滋的时期,有些复兴人士是狂热份子。非常追求经验,这本身是好处,但是又没有好好读圣经,所以复兴运动就受到知识分子、怀疑份子的批判,就是18世纪的怀疑主义(Skepticism),或者是自然神论(Deism),或者是经验主义(Empiricism)。

爱德华滋不仅仅是一个牧师,他是复兴的记录者,也是复兴的护教者,他是美国第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是美国最后一位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是美国第一位最伟大的神学家,不敢说是最后一位最伟大的神学家(不过后来也没有太多位就是了)。

我的意思是说,他一方面面对着狂热份子,一方面面对着福音的批判者,然后他面向教会的群众,他是神学和复兴融合在一起的教会领袖。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复兴。

爱德华滋是一个清教徒,不过他所处的时代比清教徒晚了100年。我的意思是说,他是带有清教徒的精神,但是不属于清教徒时期的一位牧师。所以我们在这个课程会介绍宗教改革(16世纪),清教徒(17世纪),然后到18世纪的敬拜和圣诗等等。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