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宝g330测量面积:坚持三七开: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恩恩怨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5:06:25

                    坚持三七开:毛泽东与斯大林的恩恩怨怨

2010年11月22日10:56腾讯读书我要评论(19) 字号:T|T   文章摘自:《钓鱼台往事追踪报告》
  作者:董保存
  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版次:2010年8月第一版
  本书简介:钓鱼台作为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重大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许多震动世界的事件在这里产生,它见证了新中国经历的许多重大决策,随着时间的推移,钓鱼台越来越成为世人瞩目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本书来慢慢揭开它那神秘……

毛泽东与斯大林

  说到中苏关系,就不能不涉及两位历史人物——毛泽东和斯大林。他们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勾勒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基本脉络。

  这其中几多友谊,几多矛盾斗争,今天看来很值得人们深思。

  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一些公共场合里总是挂着5个人的画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当年天安门城楼上的大厅里,也悬挂着他们的画像。他们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人,是革命导师。

  但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列宁都离我们太远了,他们是“神”。而斯大林和毛泽东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导师。

  同是革命导师,却又是两个个性十分鲜明的具体的人。像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他们也有优点和缺点,也有他们的脾气和禀性。

  他们在一起,也会有友谊和矛盾。

  这两个人在长期的交往中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有意思的故事,留下了多少耐人寻味的情节,自然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足以令后人惊叹。

  ——他们在会面之前就神交已久,交往过程也很有传奇色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斯大林破例出席毛泽东主持的招待会。

  ——在高岗问题上,斯大林给了毛泽东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

  ——斯大林逝世,毛泽东派周恩来去苏联参加葬礼。

  说到毛泽东和斯大林的关系,就不能不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些情况。

  那个时候,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要听从共产国际的意见。

  那个时候,毛泽东也还没有在党内建立绝对的权威,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还不能做到一呼百应。

  那个时候,斯大林的威望还相当高,中国人对他还有一定的迷信,他的话,他的指示,在中国共产党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毛泽东对斯大林的印象应该说是有一种敬畏的。他毕竟是当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虽然他对中国革命的一些问题的看法并不那么公正。

  然而,对斯大林的一些意见,毛泽东采取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对中国革命有利的,他就听;对中国革命不利的,他根本不予理睬。

  这就是毛泽东。

  斯大林则是通过王明等人知道了一些毛泽东的情况。王明对毛泽东的看法是不公正的,这也必然影响到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在王明的眼里,毛泽东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一个列宁主义者,而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且还是一个农民。

  农民是不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

  山沟里能有马克思主义吗?

  然而,从山沟里走出来的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成功了,而且是在斯大林的眼皮底下一步一步成功的。

  斯大林不能不承认毛泽东。斯大林不能不研究毛泽东。他时常站在地球仪前,看着中国,仿佛是在注视着毛泽东。他曾经多次和他的高级幕僚说过:“毛泽东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我也没有见过他。”

  ……

  要说毛泽东与斯大林建立直接关系,应该从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派来的军事情报组说起。

  据当时在中央工作的师哲回忆,这个情报组设在枣园,有一台大功率的电台。不要小看这个电台,毛泽东给斯大林的电报,要从这里发出,斯大林给毛泽东的电报,也要从这里收转。

  他们到底有多少电报来往,我们无从统计。但当事人回忆,有几封重要的电报是从这里收发的。

  1942年夏天,斯大林来电报,要中共设法抽调一两个师的兵力到内蒙古和外蒙边境地区,苏联方面可提供这一两个师先进的武器。

  斯大林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希特勒发动所谓“夏季攻势”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想以此吸引敌人的注意。

  这个要求对中国的党和军队来说,实在是没有办法做到的。毛泽东的回电把理由讲得十分充分。他指出,武器我们自然是需要的,但要我们调一两个师的兵力去那里接收武器却是不可能想像的。有两个师的兵力通过蒙古草原,我们又没有空军,不等我们的部队到达,就被敌人消灭了。毛泽东明确指出,这个方案是行不通的。

  有研究者说,毛泽东和斯大林打交道从一开始就不那么顺利。也有研究者认为毛泽东和斯大林打交道一开始就有独立自主的意识。笔者无意介入这样的争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实践证明,毛泽东的决定是正确的。

  过了些日子,斯大林又来了一封电报,称:是不是可以派出小型的游击部队到满蒙边界小批量地接收武器,以加强抗敌力量。

  毛泽东还是没有同意。

  到了1943年初,斯大林第3次来电,建议我党中央在长城一线摆若干部队,这样也可牵制日军力量。

  这次毛泽东经过权衡,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把罗瑞卿、杨成武、吕正操等部调至长城一线……

  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个决策,无论对中国人,还是对苏联人,都是很有意义的。

  ……

  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和平建国,一条是打内战。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作出了一个很不明智的举动。就在日本人准备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时候,斯大林和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代表宋子文、蒋经国等人,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在蒋介石看来,中国共产党的后台是苏联,有了这个条约,事情就好办了。他作出了一手打一手谈的架势,给毛泽东发了电报,要他到重庆谈判。

  此时,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毛泽东如果不来谈,那么正好把内战的责任推到毛泽东身上。如果来谈,他们也可以利用时间,作好发动内战的准备。

  正在这时,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内容很明确:中国不能再打内战,再打内战,中华民族就有毁灭的危险。

  不久斯大林就来了第2封电报。这封电报的内容更加有意思,电报称:世界要和平,中国也要和平。尽管蒋介石挑衅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他已经再三邀请你去重庆协商国是,在此情况下如果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不能理解了。如果打起内战,战争的责任由谁来承担?你到重庆去会谈,你的安全由美、苏两国负责。

  如果说前一封电报过于武断的话,这一封电报还多少有点讲道理的意思。

  毛泽东经过左右权衡,决定飞往重庆。

  于是就有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握手。

  ……

  1948年底,毛泽东曾经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向他通报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及和国民党谈判的问题。

  毛泽东在这封电报中明确指出,和平谈判我们一定要进行,但我们不同国民党政府谈判,我们只分别同有实力的地方政府和部队的代表谈判,同他们或者是谈判停战,或者是谈判起义的条件,我们正在同北平的军事力量雄厚的傅作义进行谈判,并且有希望得到和平解决。如果能和平解决,在华北就没有国民党的势力了。

  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这封电报有何反应,我们没有见到有关的材料,也就不得而知了。

  说到这些,人们自然会提到关于斯大林的一个传说,曾经有人说:在解放战争时期,他让我们不要打过长江,而是建立一个“南北朝”划江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