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君老师课堂解读评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0 01:50:0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王君老师课堂解读评析(1)

武汉西藏中学(430079) 陈敦桥

(电话:13277928163  E-Mail:chendunqiao@163.com )

【案例简述】

例一:

课例名称:《望岳》(执教:王君。课例出处:《望出杜甫的雄豪和沉郁》《中学语文》2005.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五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望岳》和《春望》的标题中都有一“望”字。这激发了我的整合欲望,经过尝试,我紧扣“望”字,着力整合,以五问推进课堂教学。

一问:老师想把标题“望岳”换作“看岳”,可以吗?

二问:你通过《望岳》,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呢?

三问:望岳是“望”,春望也是“望”,但望春之心境和望岳之心境却有天差地别,请扣紧最能打动你的词语作析。

四问:既然诗人眼中的春天是凄凉的,那么在文题中用“望”,是否辜负了该词的美?

五问:从《春望》中,我们又望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杜甫,甚至还望到了一些别的什么呢?

例二:

课例名称:《探讨人物身份的奥妙》(执教:王君。课例出处:语文潮网站“中学语文名师谱”论坛 2007.4)

一、焦点:吴敬梓为什么要把范进的老丈人写成一个屠户,而不是其他的什么职业呢?

二、回顾:影片《一个也不能少》、《钢琴师》、《荒岛余生》的内容。

三、讨论:三个相同性质的问题---女教师魏敏之为什么是一个农村小姑娘?史标曼为什么是一名钢琴师?诺兰德为什么是一名速递员?

四、总结:大家对艺术创作中的主要人物身份的设计这个问题有了一些认识吗?以主角的职业身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透视影片主题,挖掘编导创作的内蕴。

【评析】

初一读来,“望岳”之“望”,范进丈人的屠户身份,何其平淡无奇!王君老师却以敏锐的眼光,觉察出了其中的情味与奥妙,“望”出了杜甫的雄豪与沉郁,察出了作者安排丈人屠户身份的匠心与创作的规律。

然而,能否将教师的解读变成学生的内心体验,却是制约课堂文本解读成败与效果好坏的一个瓶颈。

他山之石,往往可以攻玉。例一中,王君老师巧借“春望”这块“他山之石”进行敲打,“望岳”这块被我们的审美惰性所遮蔽的“玉”,终于因之焕发了异彩;例二中,巧借三部影片,揭开了范进丈人屠户身份的奥秘,以致“以前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的学生恍然大悟:“主题表达是最终目的,情节的需要是比较直接的目的。人物的身份要为了情节的发展量身订做”。

于平淡处多钻探,是文本细读应有的态度;于单调处多联想,是课堂文本解读难得的智慧。

合理地对教材进行纵横整合,上下勾联,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扩大了教学容量,丰富了学生的思维层次”的扩容效应,也不仅仅在于将学生的阅读感知化零为整的规模效应,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整合与勾联中,避免了教师将自己解读文本的结果简单粗暴露地强行推销给学生,将学生带进了文本解读的过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始主动探究,用心体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真切的阅读体验,培养了扎实的解读能力。

其实这种整合与勾联,在我们的课堂之中,并不鲜见。然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能不能通过整合,将文本表象的平淡化为奇崛,能不能借助勾联,将学生对文本感觉的迟钝化为敏锐,能不能在尺水之中兴起波澜,能不能在方寸之内包容天地,这,便是我们教艺高下的奥秘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