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霜防晒霜使用顺序:阳曲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19 13:35:58

阳曲县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南距太原23千米。东邻盂县、南连寿阳、北接忻州、西靠尖草坪。总面积2062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县人民政府驻黄寨镇。邮编:030100。代码:140122。区号:0351。拼音:YangquXian。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历史沿革

·                                 • 环境风貌

·                                 • 气候特征

[显示全部]

阳曲县-基本概况

 

阳曲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当其阳”而得名。北宋后,境内县级政权建置基本稳定,金代阳曲县为太原府首县之始,始称“晋阳首邑”,元、明、清三代阳曲县均为省(路)、府治所在地,府直隶县,为当时山西政治、经济活动中心。

现阳曲县地处山西中部、忻定盆地与太原盆地之间,周围与太原市、忻州市、盂县、寿阳县、静乐县、古交市接壤,辖4镇6乡,总面积205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14.41万人。

阳曲县


阳曲县境内基础设施完善、土地广阔、交通便利,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阳曲县物产丰富,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山药蛋、油料为主。以“太后香”命名的小米获省金奖,盛产的酥梨、花椒、核桃为部优产品。拥有全国十大人工草场之一的阳曲万亩草场,是太原市近郊农业肉蛋奶的主要副食品基地。
阳曲县资源充足,花岗岩、石膏、铝钒土、煤等矿物储量大、品位好。工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初步形成了以建材、煤焦、化工、冶金、农产品加工行业为主的工业布局和四个工业园区。

阳曲县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境内108国道、大运公路、原太高速公路、北同蒲铁路纵贯县境南北,盂阳、黄泥公路横穿县境东西,实现了“县通油路、镇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76%的村通油路”的目标。县城水、电、气、暖、通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荷载能力不断提高。

阳曲县-行政区划

 

阳曲县

阳曲县辖4个镇、6个乡:黄寨镇、大盂镇、东黄水镇、泥屯镇、高村乡、候村乡、凌井店乡、西凌井乡、北小店乡、杨兴乡。

阳曲县-历史沿革

 

阳曲县建于西汉,因“河(滹沱河)千里一曲,曲当其阳”而得名。
1998年底,阳曲县辖15个乡、镇,4个居委会,245个村委会,424个自然村,全县人口13.91万,其中农业人口12.26万,全县面积2059平方千米。

阳曲县


2000年,阳曲县辖4个镇、11个乡:黄寨镇、泥屯镇、大盂镇、东黄水镇、北留乡、侯村乡、高村乡、凌井店乡、杨兴乡、温川乡、西凌井乡、北小店乡、西庄乡、伙路坪乡、岔上乡。总人口142109人,各乡镇人口:黄寨镇34331大盂镇13951东黄水镇14886泥屯镇19373高村乡13180北留乡6071候村乡14521岔上乡3127硅井店乡11167西凌井乡1420北小店乡2387西庄乡1527伙路坪乡619杨兴乡3241温川乡2308(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北留乡(西龙庄、韩寨2村除外)并入黄寨镇,北留乡的西龙庄、韩寨2村并入侯村乡,西庄乡、伙路坪乡并入西凌井乡,西凌井乡的扫峪、西坪、游坪3村并入北小店乡,岔上乡并入泥屯镇,温川乡并入杨兴乡。调整后,阳曲县辖6乡4镇;杨兴乡面积425.13平方千米,北小店乡人口3741人。
截至2004年12月31日,阳曲县辖4个镇、6个乡:黄寨镇、东黄水镇、大盂镇、泥屯镇;侯村乡、凌井店乡、高村乡、杨兴乡、西凌井乡、北小店乡。

阳曲县-环境风貌

 

阳曲县地处忻定、晋中盆地之间,山多川少,沟壑纵横,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部偏低,有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10座,最高山峰柳林尖山,海拔2101.9米,中部平川海拔800~900米。境内有杨兴、泥屯等8条河流。总面积2070.6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54.37%,丘陵占34.96%,平川占10.67%。境内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平川8℃—9℃,山区5℃—7℃,年平均降雨量为441.2毫米,无霜期为164天左右。

阳曲县

境北系舟山系横亘东西、云中山系纵贯南北,历为并北屏障,号称太原之北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属太原市的郊区县,南距省城太原17公里,北接忻州市、定襄县,东连盂县、寿阳县,西与静乐县和古交市接壤,南靠草坪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总面积2060平方公里,占太原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辖有黄寨、大盂、泥屯、东黄水4镇,侯村、高村、凌井店、杨兴、西凌井、北小店6乡。

阳曲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2′~113.09′,北纬37.56.′~38.09.′112。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82公里。东西两端为石山区和土石山区,中部为盆地,土石山区占总面积的54%,半坡丘陵占35%,平川盆地占11%,海拨位于800米-2000米之间,全境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低平,西山地区小云系,东山地区系舟山系。

阳曲县政区古今变化甚大,据考,春秋时,在今大盂镇一带始建有盂县。战国至隋唐五代千余年中,境内政权时置时省,屡易治地,今大盂镇、黄寨镇、东黄水镇、凌井店乡、北小店乡先后建立过盂、狼孟、汾阳、阳直、抚城、乌河、燕然、洛阴、阳曲等县政权。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阳曲县治所移至太原城西郭外,为郭下县,史称“晋阳首邑”。此后,境内县级建置基本稳定。元、明、清三代,阳曲县均为省(路)、府治所在地,为当时山西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民国前期,阳曲县为山西省会,一等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阳曲县境内曾一度建立东阳曲、西阳曲、盂(县)阳(曲)等民主县政权。1948年秋,东、西阳曲县民主政府合并,成立阳曲县人民政府。太原市政府成立后,随太原市政区变化,阳曲县境域逐步缩减,至1958年后确定为现域。

阳曲县-气候特征

 

阳曲县地形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也因地而异,中部平川地区平均气温8℃—9℃,东、西两山区5℃—7℃,全县年平均气温为8.9℃,冬季为-6.2℃,春季10.8℃,夏季15.0℃,秋季8.8℃。一年中夏季气温最高,七月份达到年际的最高峰,月平均气温为24.0℃,冬季寒冷,一月份降到全年最低峰,月平均气温为-7.7℃。年极端最高气温

阳曲县

为38.2℃(1961年6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5.7℃(1966年12月27日和1970年1月5日)。一日中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时。气温分布大体由平川到高山逐渐降低。盆地、河谷温暖,苔地、高山寒冷,东部地区平均气温较中部平川偏低约2℃—3℃,西部山区平均气温较中部平川偏低约3℃—5℃。

历年相对湿度为58%,各月相对湿度以8月最大,为74%,以4月最小,为46%,历年最小相对湿度1%。
境内无霜期平均为164天,最长214天左右,最短127天,初霜冻出现在9月14日至11月2日,终霜冻一般出现在2月15日至5月20日。山区和平川出现的霜冻日期不同,一般是春天栋梁坡地,秋天冻河谷地。

县境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各月平均风速以4月最大,为3.1米/秒,以9月最小,为1.5米/秒。最大风速为24米/秒(出现在1967年5月24日)。历年出现风速达17米/秒的风日数平均为19天,最多年为46天(1968年),最少年为4天(1987、1988年)。

阳曲县-民族宗教

 

阳曲境内,以汉族人为主体,少数民族极少。据1964年统计,全县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回族、朝鲜族,共20人。其中,蒙古族4人,满族5人,回族8人,朝鲜族3人。1982年统计,已无朝鲜族,有蒙古族22人,苗族8人,

阳曲县

回族9人,共39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03%。1990年统计,满族32人,蒙古族24人,回族9人,壮族3人,瑶族1人,共6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5%。中共阳曲县委和阳曲县人民政府,历来尊重少数民族,鼓励其参政议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和县政协委员会,均有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参加。

阳曲县宗教有天主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耶酥教、基督教。全县天主教教区有教徒3万人。佛教教徒250多人,其中和尚5人,尼姑1人。教徒分布25个村委,35个自然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宗教管理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平反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冤假错案,开放民族宗教场所。1986年,遵照中共中央(1982)19号文件精神,根据宪法第36条,全县开放了24个天主教教徒活动场所。90年代,贯彻中共中央(1991)6号文件精神,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将宗教财产全部归教会所有。批准河上咀、牛家滩、西黄水、石城等10个天主教堂重建、维修、改造,并开放了辛庄开花寺、岔上三藏寺2处佛教活动场所。1996年4月,解决了侯村天主堂宗教房产问题。8月,成立了阳曲县佛教协会。

阳曲县-旅游概况

 

阳曲县

阳曲县历史悠久,始建于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至今已有2116的历史。阳曲地域广阔,土地面积约占太原市总面积三分之一,山多地广,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初步调查统计,全县文物旅游景点达307处,特点是点多面广,分散不集中,居太原市各县(市、区)之首。

我们按阳曲的实际,对阳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以宫山悬泉寺为龙头,县城不二寺为中心,阪泉山圣母堂、长寿山三藏寺为两翼,系舟山石岭关为龙尾"的"三线九景区"。
阳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要抓住2003年太原建城2500周年暨太原市招商旅游年活动的时机,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搞好规划,积极引入资金,加大投资力度,使我县的旅游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阳曲县-土特产品

 

阳曲县土特产品也极为丰富,名声远扬。

阳曲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农产品以玉米、谷子、葵花、豆类、山药蛋、油料等为主产,并盛产苹果、酥梨、桃(张拔白桃)、葡萄(阳寨葡萄)、(石城、韩寨)、花椒、核桃、仁用杏等干鲜果品和无公害蔬菜。小国光苹果为部优产品,小国光、红富士、酥梨为省优产品,花椒、核桃为国际博览会金奖,果品年产量达700多公斤,各种无公害蔬菜年产量达60000余万斤。二次灭菌奶填补了山西的空白,畅销省城市场。山杏、山桃、黄芩、柴胡、串地龙、山枣、蘑菇、木耳、野菜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其主要土特产品有:
小米种谷历史悠久,有谷乡之称。"太后香"小米更具特色,色泽蜡黄,颗圆润,味香甜,做成米粥、稀饭口感筋而黄,制成面粉可蒸制种种食品,尤宜老人、小孩使用、孕妇食用。

阳曲县


青绿豆粒状椭圆形,种皮绿色有泽,脂肪、蛋白质量高。用其可榨食用油,加工成豆腐、豆腐干,细嫩、瓷实,口感筋而有力,尤以河上咀豆腐干出名。
小国光小巧玲珑,色彩鲜艳,酸甜可口,肉质细而脆,汁多核小,且耐贮藏,贮后风味尤佳,1989年、1993年、1996年分别在省和全国果品博览、鉴定、展评会上获奖。
我县盛产大红袍花椒,果实大,色鲜红,品质好。该产品在1996年北京国际果品及技术展览会上分别荣获专家评优金奖和优质产品奖。
核桃核仁味美可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果品。常食用可健脑、降压、补血。数九寒天食用更有补益。该产品在1996年国际果品及技术设备展览会上荣获专家评优金奖。
仁用杏是阳曲县近年来新引进的干果树。所含营养及其丰富,蛋白质、脂肪、糖份、氨基酸以级磷、钙、铁、钾俱存,是制作高级滋补品的首选原料,具有较高的医用价值。
"阿牛"系列奶制品含锶0.44、锂0.66、锌3.8,多种营养元素交融一体,具有独特香味。采用先进的聚乙稀二次灭菌后,产品保持期可达180天。目前,该产品已开发出六个风味二十多个品种,填补了山西营养品种牛奶生产的空白,是老人、小孩的理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