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农庄到古代:欧美为何对中国有机产品说“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26:38

欧美为何对中国有机产品说“不”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袁瑛 实习生 史秋娟 祝杨 2011-07-14 19:04:49 来源:南方周末

外国有机认证机构必须和国内相关机构合作才能开展业务,后果不言自明:丧失独立性,涉嫌买卖有机标签,资质被取消,中国有机农商出口被禁,尚在襁褓中的有机产业终受其累自食其果。

宁夏中宁,农民正在晒丰收的枸杞,但有机产品出口堪忧。 (南方周末记者 袁瑛/图)

杞农之困

2011年7月的宁夏中宁县,满眼皆见的是路边晾晒的枸杞。这个时节,正值枸杞盛产,全年一半的产量几乎产自这个时节。中宁,这个位于宁夏中部的小县城是全国著名的枸杞生产基地,枸杞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

然而,此时,很多枸杞生产商却在犯难。

刘磊,中宁最大的枸杞生产企业——早康的副总经理,刚刚送走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瑞士市场生态研究所(IMO)的检查人员。IMO是全球首批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之一,同时具备欧盟和美国认证许可。

“‘翻箱倒柜’检查,不仅新添了检查合同的细则,还增加了网上追踪系统。”刘磊抱怨道,“今年的检查格外地严格。”

这是出口有机枸杞的第一道门槛,即获得由出口目的地国家认可的有机认证。例行检查每年一次,今年却格外严格。

事实上,欧盟和美国几乎已经对中国枸杞关上了“大门”。

近年来,枸杞的出口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10年,西班牙一度是中国枸杞的第一出口市场,出口额为774万美元。然而2011年以来,受到欧盟更为严格的限量标准,西班牙进口额锐减。

来自宁夏林业局的资料显示:2007年1月-2009年3月期间,我国共有24批出口到美国的枸杞产品因为检出农药残留、亚硫酸盐、色素、恶性杂质以及标签、成分未作说明等问题而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拒绝入境。

自2007年以来,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以枸杞干果在美国无明确农残限量标准为由,要求农药残留一律不得检出,一旦检出,就拒绝入境。“宁夏有机枸杞也就此基本停止对美出口。”中宁枸杞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孟跃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有机枸杞,简单定义,就是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的枸杞。以欧盟有机食品农产品农残法规要求,枸杞鲜果中的农药——啶虫脒的限制含量为0.01mg/kg,这一含量意味着在生产过程完全不能使用农药。

这对于病虫害泛滥、一年至少打药6次以上的枸杞生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有机枸杞的遭遇,仅仅是中国有机农产品出口困境的缩影。

抬高的门槛

近日,一场针对中国有机产品认证的“检查风暴”正在酝酿之中。不久前,美国农业部暂停了其国内一个重要的认证机构——“有机作物改良协会”(OCIA)在中国的有机产品认证资格,原因是后者“不合时宜地聘用了中国政府人员,对归政府所有的中国农场进行认证,这些农场出口到美国的粮食都贴上美国农业部有机认证标签”。

美国农业部表示,近期将派遣一个审查小组到中国广泛评估有机产品的认证过程。

根据美国农业部相关有机项目的规定,对有机农场的认证应该由第三方独立进行,以避免任何利益冲突。OCIA曾经是美国在华的最大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之一。

此举带来了连锁反应:包括美国Whole Foods在内的有机产品零售商已经表示不再销售OCIA认证的中国有机产品。这让人想起了2008年,由于对美国农业部的有机产品认证存有疑虑,美国大型健康食品连锁Trader Joe's将所有来自中国的有机产品下架。

“中国蓬勃发展的有机产业面临很多问题:没有严格的行业标准,疏于管理,员工短缺,此外,像运用粪便施肥等做法并不是美国农业部和大多数消费者所认可的行为。”美国农业部一位高级官员这样声称。

美国有机产品销售量已达到了约300亿美元,几乎占到了全球销量的一半。然而,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来看:从中国进口的产品每个月约有200种被扣留在港口。这是所有国家中被拒收的产品中最多的。

除了有机枸杞,这些年来,美国禁止进口的中国有机农产品还包括:高丽参、灵芝、香菇、小米、鲜姜等等。在愈来愈严格的标准下,这个名单还在不断添加。而这些被禁产品多数都是因为“农药残留物”超标。

以有机枸杞为例,南方周末记者在中宁县的采访中,大部分枸杞的生产厂商对于“有机”的理解参差不齐,药物残留超标、“二次污染”等问题确为事实。

根据公开资料,中宁县有机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万亩。然而,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真正获得有机认证的种植土地不足3000亩,有机枸杞产量目前最多不超过12吨。相比较中宁年出口5000吨的数目,这一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充斥在市场上甚至出口到欧美的“有机枸杞”又是什么?

答案就在有机认证环节。“很多人的有机认证就是买来的。”周佳奇一语中的。他是中宁另一家枸杞出口企业主。有机认证环节的“违规”操作或者缺失,成为了本就不成熟的中国有机产业致命的一环。

中国式“有机认证”

上述被暂停业务的OCIA是进入中国最早的认证机构,于1995年就与中国“国家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合作在南京成立了OCIA在中国的分部。

此外,国内有机认证市场上还活跃着法国的ECOCERT、德国的BCS、瑞士的IMO和日本的JONA和OCIA-JAPAN,他们在中国境内开展了数量可观的有机认证检查和认证工作。

OCIA并不是第一家被禁止认证业务的机构。2010年,来自德国、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的赛瑞斯认证机构也因为发现有机枸杞认证存在问题,而暂停认证业务一年。

这些由欧盟和美国农业部认可的权威认证机构,如同“电子眼”般,对于中国出口到欧美的有机食品进行把关和监督作用。没想到,在中国市场上,这些认证机构的运作有些“走样”。

“貌似执行统一的标准,实则有很多灵活操作的空间和漏洞。”一位熟谙国外有机认证机构运作的业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坦言。

一套标准的认证流程包括:递送申请、递交材料、指派检查员、检察员出具报告、总部审核、发证等环节。“可以人为控制甚至篡改的环节很多。”一位从事多年基地检查工作的检查员告诉记者,“包括土地面积、检查时间、送检样本等等。”

该问题的症结在于,本该作为第三方独立检查者的认证机构在中国市场早已失却了独立性。

一个被国外诟病的国情是,国外认证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与国内相关机构合作,股权比例也以中方为重。例如ECOCERT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IMO与南京英目认证有限公司的合作。

“认证机构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影响。”上述业内人士说。

与此同时,由于欧盟和美国对于其海外认证机构的监管“鞭长莫及”,这些作为私营公司的认证机构也充分暴露了逐利性。“认证机构为了赚取认证费用,不惜千方百计拉拢企业做认证。”中宁的一位枸杞商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刘磊碰到的尴尬则是:在早康做有机认证的时候,其认证机构赛瑞斯保证只认证一两家枸杞厂家,“到最后,光中宁就认证了三家。”刘磊意识到“有机认证只不过是用来遮遮门面,甚至是给那些无法达到有机产品标准的厂家‘遮羞’用的”。

对此,一位来自上述认证机构的人士对记者坦言:“认证机构是靠客户生存的,你不给认证,以后谁还来找你?”

“依赖认证,不如切实做好自己的有机产品。”孟跃军说。屡遭欧美市场出口限制的事例适时提醒了国内厂商:认证“放水”,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正式颁布强制性的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标准,因而,各个认证机构执行的认证标准也就各不相同,认证市场混乱的情况一时还难以根除。

枸杞厂商也在展开“自救”。事实上,目前枸杞正面临一个关键的机遇:2010年1月,美国环保署(EPA)发出通报,拟针对美国联邦法规《食品中的化学杀虫剂允许量要求及允许量要求豁免规定》中的农作物分类表进行修订,其中,拟将枸杞纳入分类表,并请各方对此进行评议。如能列入,枸杞干果农残将有限量标准,而非过去的一律“不得检出”。

“枸杞厂商应该使用中国农业制造商的证据资料向农业部提出申请,与此同时,对于不合理的拒绝入口案件要据理力争申诉。”原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局高级工程师吴达纯表示:针对枸杞这类产品,枸杞厂商应主动向美国提出交涉和游说。在美国,通常的惯例是:最高允许农药残留量都是由农药制造商出具统计试验及分析,向农业部申请设立。

“自律”加上“自救”,或许可以成为中国有机农产品走出困境的途径。

上一页1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