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应变是什么意思:扎根山区教育的老人 记者张德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7:30:00

扎根山区教育的老人

-------记左云县职业技校校长马文有

                  作者  张德富

    马老师是我的老师,是我最为敬重的长者。也是多年的文友,因为,马老所作的《人生观》一书,我是最早的读者校对之一。马老也是常向我珍询办校的建设性意见。我作为记者,报告文学作家,二十多亲历了他的创业精神。几乎每年,我都要体验,采访他,共同探析,希望对于我的人生境界能够有直接的提高。我们的友谊每天与日增加。他对我的一生影响较大。他多次亲传人生观,要我提出书稿修改意见,特别是不要出现过激的观点。他更是经常鼓励我“他说我是见过的执着者。我的作品集在出版前,亲自把关。每次,我有作品发表,参加各种会前,都要和马老交流思想。           我觉得,他确实是少得的人才。而且马老师的厚重非凡的业绩,感动着我,他是真共产党员。他几十年在教育战线,呕心沥血,艰苦奋斗,辉煌历程,硕果累累,是我心目中最爱值得为之作传的先锋人物。在记念中国共产党60周年之际,以此记载他的先进模范事迹,作为献给全国教师的礼物。

              ------绿野题记

(一)

     马老师在左云县职业教育学校从教已经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更进一步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创业创造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实业兴学育人为本的办学道路。

左云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一所挂在半山腰,占地一亩半,百十来个师生的小学校。1965年,从古庙搬迁到粮油加工厂,全校师生员工,参加了拆除旧厂房烧砖制瓦的建校劳动。用教育局补的8千元。建成左云第一所农技中学。

1975年,马老师参加了全国昔阳教育现场会。在大寨精神的鼓动下,发扬自力更生,创业创造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实业兴学,育人为本的农村教育道路。以50把名铁锹,8辆小平车,随后又购了推土机,在一面荒坡上,持之以恒,挖空一面面坡,填起一道道沟,搬运土石,百万立方米。如果一立方一立方铺设,可从左云往北京一个来回。平地500亩,安稳扎根,建起了新学校。

从开荒种地,编筐织篓,装卸运输,修路种树,烧砖制瓦,勤工俭学,发展到兴办职业学校,实习煤矿,活性炭厂。洗煤厂。年收入由几千元,发展到几千万亿。创造了穷人教育经济。捐资社会3千万。楼群新,绿树成荫的塞上绿州。是庄户人满意的学校。

50多年间,地方财政为学校投资建设234万元。年均为5万元,照此毛毛虫,如此处境怎么还可以再作变化?

现在,建成5所学校,6个股份制,实业,实现利税5亿元。从建校,办厂,兴学育人,书写了一个教育神话。告别了一个政府包不了,学校活不了的时代。亲手翻过了教育穷,穷教育的历史。

50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示范学校,红旗学校,102项荣耀,常年参观者,蔚然成风,慕名而来,络绎不绝。马文有个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津贴等98项荣誉。

1994然后,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办学经验现场会,在此召开。

人民日报二版,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山西日报,头条分别以创业兴学,精诚育人,农村教育一面旗帜,农村教育先锋。功在当代,功在千秋。用挚爱写下农村教育奇迹,作了报道,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

该校,形成了人尽其才,各司其能,的宏观管理体制。形成了一种自主思想,自主全力以赴办学,自愿全力以赴,自主创新的办学体,比比皆是经济效益引起自主创业,自主生财,自主发展的经费保障体系。经历了81年的扣人心弦的抢地分波。1989年的分家闹剧。特别是1998,2002的两次免职。马文有老师,一身热情农村教育。16岁时,放下镰刀,艰辛地从教,锐意进取。教育能改善一家人的命运。他先后6次,婉言谢绝了提升的机身会,卓越竖起,坚持农村教育50年,第三步,自筹款1.5亿元,辉煌满意办了66件事。大到几千万元的项目投资,小到几十元的垃圾点增设。半个世纪,增强了办学输入。培训了5万人成功教育。创造了51亿财富。为国家节约了1个亿的资金。把学校办成为中西部农村教育的典型,温故而知新。这些详细证实了一个农村教育的老人所走过的路程。

马文有荣获得社会荣誉:

全国特级教师,全国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李长春批示,要宣传像马文有这样献身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好典型。陈至立批示,代向马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全省和全国两次职教现场会在左云技术学校召开。党和国家领导李岚清,李长春,陈至立,张梅颖等曾先后慰问马文有老师。他本人著有《人事观》一书。近半个世纪,一直至立于思想品德,勤工俭学,艰苦创业育人为本。解决突出的教育难,坚贞不屈。作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踏实埋头,付出了一生的努力。马文有是山西怀仁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山西陶行知研究会理事,山西教育学会理事。先后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职业技术学校校长,赵学芳式的模范知识分子。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共山西省七八届党代表,山西省九届人民代表。为了职业教育鞠躬尽瘁。目亟待解决的是因地理位置处于沉降隐患,大规模学校整体搞投资搬迁。

于马老师,我是越来越敬重,最为感动的是,不仅仅是他艰苦创业取得的成就。也不仅他获得的荣光和辉煌,更为重要的是,他那崇尚信誉,无私奔波,无比勤劳,乐观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他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起的威信,他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仍在精卫填海,忙于他的事业。四处奔跑。他要为教育事业,死而后已。

这些年,我一直在重中之重,寻找他的足迹。记录他的业绩。几乎我和马老都觉得,写作重点,魅力主要应该放在思想,学术成就上,作为一名思想家,当时写起来,但却困难重重。因为思想是看不到,摸不着,更加难表达的东西。故而,这样发亮光彩的重笔戏,一直都在准备之中。我深感叹力不从心。所以未能拿出一部象样的作品来。

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马文有老师,是一位具有远大理想,志存高远的人,为领导当地学校师生,增加实力,办好学校,容忍困扰,甘愿吃苦。穷不怕,苦不怕,难不住,累不垮。忍辱负重,他是一位黄昏赶路人,老牛奋蹄不用鞭的人。人们佩服他,在石板坡上创出了奇迹。我想,准有一天我会做到。拿出这样的满意的作品。

于马老师,我是越来越敬重,最为感动的是,不仅仅是他艰苦创业取得的成就。也不仅他获得的荣光和辉煌,更为重要的是,他那崇尚信誉,无私奔波,无比勤劳,乐观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他在当地人民群众中建立起的威信,他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仍在精卫填海,忙于他的事业。四处奔跑。他要为教育事业,死而后已。

 1975年春,马老师参加教育学大寨现场会,被大寨精神感动不已。他毅然决定,转战石板坡,开发千亩荒山。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他们白手起家,靠50把铁锹,8辆小平车,后来加机械作业,填平了3道大沟,搬运土石方,100万立方,人声鼎沸,劈山增地500亩。造出了学大寨以来的第一块人造平原。

在这里,经过三代人30多年的努力,三次乔迁,四代更新,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室楼,学生公寓初见成效,后来职工宿舍楼,大餐厅,体育场地,校史展览。以及相应的现代化配套设施,一应佣有。校建筑面积,80000平方米。拥有40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已培训班各类人才,30000人,发展成为融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全国示范学校。同时,实业辉煌,学有所成。实业兴学的道路上,站稳了脚跟。办起了洗煤厂,活性炭厂。发煤站,磁选厂,焦煤矿,有色金属矿等8个股份制,实业,累计积累,实现利税,2亿元。为中家节省资财过亿,在办学道路上,国家给政策,学校办实业,实业壮大办学校。学校出三才。三才兴社会。呈现教育,实践,生产,三结合。自然,人才,教育三结合。三种资源齐开发。人才,钱财,精神财富,一起凸显的崭新局面。

 乐学善思知行统一的学习精神,毫不畏惧的艰苦奋斗的拼博精神。敢冒风险不懈探求的创新精神。刻意从教的敬业精神。不图富贵的贡献精神。

 办教育,育人才。乐于征战。求理解,争项目,寻帮忙,战斗的岁月,办工厂,跑煤矿,业绩非凡,创职教,平凡中大显身手。勤工俭学,实业兴学,办教育有志于此,保重点,奔忙于实业自主创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甘愿爱累。先后跑了19个省市,自治区。行程数万公理,凡事,事必躬亲。

 马老师联任校长,45年,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面对目不暇接每天的工作奋笔疾书,使出浑身力气,全部精力投入。自嘲是高级乞丐。

他笑眯眯地说:“左云技校是一块难忘的热土。我的人生从这里起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准备把一生献给贫困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样做,一不丑陋心无杂念,二不悖理教书育人,三不懦弱屈才。四不愧疚。问心无愧对。一生中于征战中,忙的乐趣。要不,我就坚持不到现在。”

 他的人事观中写到:“抓紧学习时间,珍惜工作时间,享受活动时间,让昨天胜过前天,今天超过昨天,天天向上,让明天胜过今天,后天超过明天,天天发展。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事业中去”。

 

2011-8-22于卧牛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