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6部在线播放:景公贪长有国之乐晏子谏第十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8:07:03


景公将1观于淄2上,与晏子閒3立。公喟4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

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5立,百姓不虚6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7善者也。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昔先君桓公,其方任贤而赞8德之时,亡国恃以存,危国仰以安,是以民乐其政而世高9其德,行远征暴,劳者不疾10,驱海内使朝天子,而诸侯不怨。当是时,盛君之行不能进焉。及其卒而衰,怠于德而并于乐,身溺于妇侍而谋因竖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乎胡宫而不举,虫出而不收。当是时也,桀纣之卒不能恶焉。诗曰:‘靡11不有初12,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13其君。今君临14民若寇雠,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15,则持节16以没世耳。”

【译文】景公随从百官观赏于淄河上,与晏子分别站立。景公长叹一声说:“唉呀!假使国家可以长期保持而传给子孙,岂不是很让人快乐吗?”

晏子回答说:“我听说明白的君王不会白白立国,百姓不会凭空来到。如今君主以政令扰乱国家,以行为背弃民众已经很久了,而口口声声想保持国家,不是很困难吗?我听说,能长期保持国家的人,是能穷尽善行的人。诸侯并立,能穷尽善行的人就能成为领袖;诸多学子并学,能穷尽善行的人就能成为师长。从前先君桓公,当他刚任用贤能佐助规律之时,灭亡了的国家依靠他而得到保存,危难中的国家仰仗他而得到安定,因此民众喜欢他的政事而世间推崇他的规律,军队远行征伐暴虐,劳苦的士卒不怨恨,驱使海内诸侯朝见天子,而诸侯不怨。那个时候,兴盛的君主之行为不能再超过他了。等到他临终衰败时,懒惰于规律而沉溺于享乐,身子沉溺于妇人近侍而谋划凭借于竖刁这些人,因此民众苦于他的政令,而世间则非议他的行为,所以他身死于胡宫而没有人动他,尸体腐烂生虫而没有人收尸。在那个时候,夏桀王商纣王的死也不比他差。《诗经》上说:‘凡事无不有开始,进献完成有终止。’不能穷尽善行的人,不能举荐给国君。如今君主治理民众就像对待敌寇仇人,见到善行就像避暑一样,扰乱政事而危害贤良,必然背离于民众,放肆纵欲搜刮于民众,而且诛杀虐待下级,恐怕会连累到自身。我晏婴已老,不能等待君主使唤了,君主的行为不能变革,那么就会拿着君主的符节告别人世。”

【说明】凡事都有规律,植物成长有规律,人的成长也有规律,人们处理办理任何事也都有规律。在夏商周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没有“规律”这个词,但人们却有“规律”这个思想,人们的心目中“德”就是规律,一个人若有规律,一切按规律办,就是有德,若是违反、背离规律,就是没有德。按规律而行为就是有德,不按规律行为就是无德。齐桓公治国按照规律,所以人们就称赞他懂规律,有“德”。其实,要评论齐桓公的品行,可以说是没有道德,或是缺乏道德。齐景公治国不按规律行为,也是无德,而妄想长保国家,当然也就是痴人说梦了。

——————————————————

【注释】1.将:(jiāng浆)《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将之。”《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将之。”《诗·小雅·四牡》:“事靡盬,不遑将父。”《诗·小雅·正月》:“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承筐是将。”《诗·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祗自尘兮。”《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将自何所至。”《庄子·庚桑楚》:“备物以将形。”《荀子·王霸》:“《诗》云:‘如霜雪之将将,如日月之光明,为之则存,不为则亡。’”《荀子·尧问》:“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这里用为顺从,随从之意。

2.淄:(zī资)水名。今山东省内的淄河。源出莱芜县东北,流经临淄市东,过广饶县境,汇合小清河入海。《书·禹贡》:“嵎夷既略,潍、淄其道。”

3.閒:(jiān尖)同“间”。间立,分别站立。

4.喟:(kuì愧)《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说文》:“喟,大息也。”《汉书·李广苏建传》:“喟然叹曰。”这里用为长声叹息之意。

5.徒:(tú图)《管子·侈靡》:“徒以而富之,父系而伏之。”这里用为白白地之意。

6.虚:(xū需)《管子·禁藏》:“故国不虚富,民不虚治。”《韩非子·扬榷》:“叁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淮南子·泛论》:“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本意为空、孔洞、空隙。这里引申为薄弱环节之意。这里引申为凭空之意。

7.终:(zhōng中)《易·既济·辞》:“初吉终乱。”《书·吕刑》:“非终惟终,在人。”《管子·轻重丁》:“桓公终神。”《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礼记·儒行》:“孔子对曰:‘遂数之,不能终其物也。’”《广雅·释诂一》:“终,极也。”《广雅·释诂四》:“终,穷也。”这里用为穷尽、到达事物的最大限度之意。

8.赞:(zàn暂)《书·大禹谟》:“益赞于禹曰。”《书·皋陶谟》:“思曰赞赞襄哉!”《管子·小问》:“至卑耳之谿,有赞水者曰。”《仪礼·乡饮酒礼》:“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礼记·明堂位》:“卿大夫赞君。”《礼记·中庸》:“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荀子·解蔽》:“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小尔雅·广诂》:“赞,佐也。”这里用为佐助之意。

9.高:(gāo羔)《易·蛊·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书·康诰》:“高乃听,用康乂民。”《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管子·山权数》:“君不高仁,则国不相被。”《庄子·盗跖》:“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吕氏春秋》:“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商君书·君臣》:“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汉书·地理志》:“贵财贱义,高富下贫。”这里用为推崇之意。

10.疾:(jí极)《易·鼎·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书·康诰》:“于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管子·权修》:“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11.靡:(mi迷)《书·咸有一德》:“天难谌,命靡常。”《诗·邶风·旄丘》:“叔兮伯兮,靡所与同。”《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诗·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商颂·玄鸟》:“武王靡不胜。”《尔雅》:“靡,无也。”《荀子·儒效》:“乡也,胥靡之人,俄而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这里用为没有之意。

12.初:(chū出)《易·既济·辞》:“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书·多方》:“时惟尔初,不克敬于和。”《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说文》:“初,始也。裁者衣之始也。”《广雅》:“初,舒也。”这里用为起始、开端之意。

13.遂:(suì岁)《书·仲虺之诰》:“佑贤辅德,显忠遂良。”《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管子·君臣下》:“选贤遂材,而礼孝弟。”《礼记·月令》:“赞桀俊,遂贤良。”这里用为推荐或举荐之意。

14.临:(lín林)《易·临·辞》:“临,元亨,利贞。”《书·大禹谟》:“临下以简,御众以宽。”《书·顾命》:“临君周邦,率循大卞,燮和天下。”《诗·大雅·大明》:“上帝临女,无贰尔心。”《诗·鲁颂·閟宫》:“上帝临女。”《管子·八观》:“置法出令,临众用民。”《论语·为政》:“临之以庄则敬。”《礼记·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荀子·性恶》:“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韩非子·十过》:“少欲,则能临其众。”这里用为监视、统治、治理之意。

15.革:(gé格)《易·鼎·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书·尧典》:“厥民因,鸟兽希革。”《书·多士》:“乃命尔先祖成汤革夏。”《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诗·大雅·皇矣》:“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管子·法法》:“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国语·周语下》:“厉治革典。”《韩非子·扬榷》:“根干不革,则动泄不失矣。”《吕氏春秋·执一》:“天地阴阳不革而成。”《汉书·任敖传》:“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玉篇》:“革,改也。”这里用为变革、更改之意。

16.节:(jié杰)《诗·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管子·宙合》:“减溜大成,是唯时德之节。”《左传·文公八年》:“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汉书·苏武传》:“持节送匈奴使。’《集韵·屑韵》:“节,信也。”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乘轺建节。”这里用为符节之意。